《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最新11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

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

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2、练习十六2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六第6题: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平行。)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十六第7题

(1)让学生尝试分。

(2)展示学生的作业

可能有:a、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只要把原三角形分成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就必然相等。而要找这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只需把原三角形的某一边4等份,再将各分点与这边相对的顶点连接起来即可。

b、也可把原三角形先二等分,再把每一份分别二等分。

3、练习十六:

让学生抓住涂色的三角形的底只有平行四边形底的一半,它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48÷4

4.练习十六第3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让学生列方程解和算术方法解,算术方法176×2÷22,要让学生明确176×2是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第8题。

四、作业

练习十六第4、5题。

课后记:

角形的面积教案 篇2

课程背景:

教材编写呈现的内容是先提出解决一张三角形彩纸面积的问题,这是学生新面临的问题。这样安排是为了让学生感到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必要性,也为引起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提供一个平台。接着教材提示性地呈现了两种主要的探索方法:一种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另一种是图形转化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仅仅是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的方法,在学生的实际探索中,可能还会有其它的不同方法。最后安排归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授课年级:五年 设计人:赵琳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

课题

三角形的面积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经历、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比较、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相互协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导入

1、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2、我们是怎么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

3、设疑,引入新课

小明有一张彩纸(课件出示),他想知道这张张纸的面积,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可这却是个三角形,怎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大家想不想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指名说。

回忆探索过程。

3

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深化转化思想,为下一步的探索做铺垫。

探究

1. 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三角形面积呢?

2.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引导学生对比,可能转化成什么形状?

3. 按照自己的想法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进行转化,并思考:在转化过程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巡视,并作适当点拨。

4.引导汇报。

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完全相同是什么意思?如果不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呢?

为什么选择两条边的中点连线进行分割?

5.小结: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得到了一个怎样的结论?

6.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请大家思考三角形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①计算三角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②底乘以高等到的是什么?③为什么除以2?

7. 现在大家可以帮帮小明,算算那张彩纸的面积了吗?

数方格或转化。

指名说。

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实践,根据思考题思考,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探究的成果: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把一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组内交流后汇报。

思考,指名说。

利用公式计算。

17

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探究活动,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

通过动手、交流、汇报、归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自主获取新知的过程,积累数学实验的经验,发展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利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巩固与拓展

1.出示试一试。

2.练一练第1题。

3. 出示练一练第2题。

4. 出示练一练第3、4题。

先自己计算,再同桌交流方法。

同桌竞赛。

计算,讨论发现。

独立完成后交流。

13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谈收获。

2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转化

三角形面积= 底 × 高 ÷ 2

s= a×h÷2

教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基础上的教学,学生经历了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相转化的思想。所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探索、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求方法的统一,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获取三角形的面积。

2、学生在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等一系列活动中,深刻的体会到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同它等地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得出的结论在学生的头脑中印象最深。公式中的除以2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要借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去突破这一难点,此时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3、本课的设计很重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学会新的知识和本领。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篇3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和学的过程

一、练习

二、总结

一、第5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做练习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转化的数学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的操作,亲身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体验“转化”思想在几何体知识中的作用。同时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旧知进行迁移,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

采取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探索氛围。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个学具袋,内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小各异的任意三角形3个;

2、量具一张,铅笔一支,剪刀一把;

3、视频展示台、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我们是怎样发现这一计算公式的?

①学生回忆公式推导过程。

②电脑动画演示。

小结:将图形转化成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研究方法。今天我们用同样的办法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操作

每位同学都一袋学具,看看谁能利用这些图形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a、学生动手操作;

b、老师巡视。

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用教具贴在黑板上。

2、汇报、交流

师: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a、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

b、指名说。

3、推导公式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你能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推导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动态演示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建立转化思想,清楚地理解公式推导的由来。

4、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剪、拼、割、补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说一说: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呢?如果用s表示面积,a、h分别表示底和高,用字母怎样表示公式?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ah÷2

附板书设计:(略)

角形的面积教案 篇5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高计算面积的熟练程度。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中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画在小黑板上。用厚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下列图形:

问:这3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学生说推导过程,教师边听边演示)

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2)

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演示用两个三角形拼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量出求这3个图形面积所需要的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到黑板前量一量,并标在图上。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出这3个图形的面积,算完后,集体核对答案)

二、做练习十九中的题目。

1、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图形各是什么形,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核对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第13题和第15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第18题,学生做完后,可以提问:在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你是怎样剪的?

这个最大的三角形是唯一的吗?为什么?(不是唯一的,因为以梯形的下底为三角形的'底,顶点在梯形的上底上的三角形有无数个,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4、练习十九后面的思考题,学生自己试做。教师提示:这道题可以用梯形面积减去以4厘米为底,以12厘米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也可以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计算。

三、作业。

练习十九第11题和第14题。

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下册)》22~23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经历探索三角形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探究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五、教学准备

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生产车间,看看工人制作标志牌的场景。

课件出示图片。(见图1)

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制作这个标志牌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铝皮?

师:标志牌是一个什么图形?

预设:三角形。

师:那么求这块标志牌的面积也就是求什么的面积?

预设:求三角形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适时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

从学生容易感兴趣的情境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二)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师:三角形的面积是什么?谁来猜猜看?

预设1:底乘高。

预设2:三边相乘。

师:那你们想怎么来研究它?

预设:把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

师:你怎么想到用转化?

预设1:因为三角形没学过,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就能研究了。

预设2:我们上节课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用的就是转化的思想。

师:转化后再怎么研究?

预设1:看转化后的图形和原来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预设2:根据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预设3: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就是这样研究的。

师:你们真是很有想法!想到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老师帮你们把你们提出的这个研究思路梳理一下。

设计意图

学生经过大胆地猜测,好奇心被激发起来,自觉运用知识进行迁移,由于之前刚刚学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充分经历的推导过程,学生自然会想到“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操作验证,总结公式

师:在学习材料包里有好多三角形,下面我们来同桌合作,根据这个思路来研究研究看,开始吧。

学生活动,教师搜集不同素材。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研究成果。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想法不谋而合,都是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在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重合,其中一个绕顶点旋转180度后平移,就能得到平行四边形。

课件适时展示旋转过程。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这样一个关系呢?

预设:按角分,三角形可以分成这三类,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这三类三角形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三类三角形都符合,我们就不需要再验证了。

师:那我们可以得到结论了吗?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如果三角形的面积用S表示,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怎么用字母来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S=ah÷2

师: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预设:为什么要除以2?

师:哪位同学能帮着回答一下?

预设:我们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要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大胆猜测,选择图形—动手操作—观察、交流、讨论—汇报得出公式的系列过程,可以使学生很自然地产生,一步步向前探索的需要。学生既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又实实在在经历探究与发现的全过程,既让学生掌握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四)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回归情境,解决问题。

师: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解答。

2、求下面的几个三角形的面积。

3、填空。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2)一个三角形花坛底长10米,高是底的一半,花坛的面积是()平方米。

4、判断改错。

师:小马虎同学写了一篇数学日记,咱们来看看他写的怎么样?

课件出示:今天,我学习了新的知识:三角形的面积。我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是S=ah÷2,我认为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是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我还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瞧!我学习得怎么样!

学生发现错误。

5、数学史介绍。

课件出示20xx年前《九章算术》里面三角形面积的研究方法。

师:如果只有一个三角形,你还能想办法研究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有兴趣的同学我们课下来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

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特别增加了数学史的内容,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了继续探索的空间。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篇7

一、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说教材:

“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中“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中的第二课时内容,新课标中把这一知识作为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图形的重要内容,是在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及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以后学习圆形面积与复合图形面积计算起到铺垫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新课标中数学课程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教学理念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应用公式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图形的拼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我把让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关键:教学关键在于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除以2的意义。

五、课前准备: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人人参与其中,我让学生课前准备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六、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在新理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进行教学,所以本节课中由老师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与空间,然后再从旁辅助与点拨,而由学生去主动探索发现,合作交流。且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做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七、说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所 接着给出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三角形的物品---红领巾,提出疑问:如果我想知道这条红领巾的面积该怎么办呢?设疑并引出课题:,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2)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此过程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分组合作,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讲述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① 操作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以不同的三角形去拼摆,怎样才能把三角转化成我们已知的能够求出面积的图形呢?在学生的分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②小组合作拼摆过后,请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③请同学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通过拼摆你发现了什么?可能有学生会这样回答:我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四边形。(这时教师给予鼓励,真棒!)。然后就会有学生说:老师,老师,我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一下子变得热情高涨)(我接着鼓励他们:拼得太好了,做的真不错等等)。那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呢?

④让学生通过这种拼摆形式,以不同的三角形拼摆得出相同的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都知道了是底×高,你觉得三角形应该如何计算呢?

⑤让学生总结得出: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应该这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低×高÷2。用字母表示为s=ah÷2。

(3)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

⒈这里我首先让学生回归实践应用,解决最初提出的疑问,求红领巾的面积。

⒉然后给出下面的判断题强化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⒊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积,既考验了学生动手测量能力又巩固了新知。

⒋这两题一题是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一题是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数学课堂中发散学生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一�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了吗?都知道了,你们真棒!那你想知道我国古时候的人是怎么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的吗?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下面的内容,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情感目标得到升华。

(4)全课小结

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今天你有那些收获?在选出小组代表说一说。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抓住要点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这节课,我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量一量,看一看等试验,猜想,验证,巩固的方式使整节课善始善终。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我们学校一年级有一批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做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

(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以及帮学校计算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从而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寻找思路:(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

(1)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观察: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

师: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

三角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剪多问,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与平行四边形及面积的比较,直觉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规律,增强了整体意识,同时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诱发了心理动机]

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提供许多思路,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评价鼓励。)

师:上节课,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篇9

一、课题名称:

《三角形的面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察、分析、归纳、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教具: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三角板一块、尺子。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裁缝店的李阿姨接到一笔订货单:东风小学要在一年级新生中发展150名少先队员,需要做150条红领巾,要买多少布料呢?这可难坏了李阿姨,同学们,你们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解决?

那么,做一条红领巾必须知道什么?(面积)

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二)探究教学

1、复习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3、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仿照我们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拼一拼,看能不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动手前,注意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 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

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拼法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另一条直角边(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拼法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所以由拼法一和二可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习的都很认真,尤其是动手能力都很强。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角形的面积教案 篇10

教材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都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尾顺序相接而组成的封闭图形。它们相互之间不仅在特征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其公式推导的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似之处,都是将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探索研究未知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学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后,又为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圆的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教材第84—86页《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拼摆,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自主探索能力及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完全相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师:在讲课之前,首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有什么爱好?

师:老师特别喜欢摄影,今天特意带来几幅作品,想看看吗?好,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出现吴忠城区风光图。最后画面定格在体育馆的花坛中)为了美化环境,园林工人要在体育馆的附近的长方形的空地上设计一个花坛,打算分成两个相等的绿化地,一块种上杜鹃花,一块种上月季花,那么怎么设计这块地呢?(学生可能有三种设计,一种是将空地纵分,一种是横着分,还有斜线分成两个三角形)最终园林工人采纳了第三种方案,园林工人要按面积来买花种的数量,谁来说说这一块花坛的面积怎么来算?

那么如果遇到花坛形状是这样普通的三角形,面积怎么计算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大家有兴趣吗?(教师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看大屏幕(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提出思考: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拿出三角形模型,让学生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说说你能发现什么?三角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3、谈话启思。

请大

4、操作探索。

(1)小组合作探索、操作。

(2)小组交流

5、开始现场发布会,展示学生的拼摆情况。

三、尝试练习

四、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画阴影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你能在图中再画一个与画阴影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五、质疑调节,总结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课后探索。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1

一、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校是一所比较偏僻的山村小学,本班有39名学生,男生15名,女生24名,全都是农民的子女。学生接触的教材是全新的,学生所受到的教育的理念也是全新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不断积累,学生学习的渠道也是多方位的,多数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敏捷的。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尤其是我们偏远山区的孩子,使得已有知识基础、探索新知的程度等也会出现差异。

二、 教学内容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为落实这一目标,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学生亲身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 教学难点分析

1、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建立;利用分割与旋转进行图形转化

2、三家形面积公式的概括;利用分割与旋转进行图形转化

五、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由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还记得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

看来,我们所学习过的面积公式,都是在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转化推导出来的。

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调查一下: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但知道公式,而且还知道怎样推导出来的举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究活动。

根据你们前面的学习经验,谁能说一说应怎样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转化]

下面我们将按小组来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在探究活动时,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为汇报选取针对性较强的素材。)

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同学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以便予以补充(交流过程注意引发学生间的争论)。

(通过动手、交流、汇报、归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自主获取新知的过程,积累数学实验的经验,发展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利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同学们分别总结出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么,谁能概括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呢?

(在学生叙述时,教师板书)

刚才这个同学概括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再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再来说一说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意义。

不论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或者两个三角形,还是用拼摆、或者用割补的方法,都是在想方设法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这是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重要方法?

下面我们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七、课堂练习

⒈利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三角形面积推倒的过程,复述重要的结论。

2、完成教材P26“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教师订正

(以教材为引领,完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经历数学建模。)

八、作业安排

完成教材P26“练一练”第1—4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