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教案(精选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古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同学: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

(一) 导入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俺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同学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俺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 初读诗句,同学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同学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三) 理解诗句,想象美景

1、说说你欣赏的诗句及欣赏它的原因。

2、交流品读情况,师相机点拨,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及选取了哪些初夏时节的景物。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

“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立”。

3、用自身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注意交流、补充。

4、根据古诗和自身的理解想象美景,说说美景,画一画美景。

5、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又怎样?

6、品味读古诗。

(四) 指导朗读,背诵诗歌。注意诗的停顿、节奏,试背,齐背。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泊船瓜洲》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节课俺们随着杨万里的描写,欣赏了小池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节课俺们将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诗人的另一种情感。

2、同学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况,老师注意补充。

(二) 初读诗句,同学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反复读古诗,直到读流利。

3、再读古诗,谈谈自身疑惑的地方。

4、寻求组内合作,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疑惑,粗知诗意。

(三) 理解古诗,体会作者感情

1、试着用自身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读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其中哪些诗句集中表示了这种情感?

3、品读古诗。

(四) 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试背、全班齐背。

(五) 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要是能说出所选诗句出自谁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资料,完成这个环节)

附: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细流树阴晴柔

小荷露角蜻蜓早立

初夏美景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江水——重山——春风——明月

瓜洲夜景 归心似箭

借景抒情

《古诗》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罗隐《蜂》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背诵导入,理解课题

1、从前面我和同学们的简短交流中,我捕捉了一条有价信息,那就是我们班的同学特别爱读书。现在我要考考同学们,谁能背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

2、有会背李白的吗?学生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知道这首诗的文眼是哪个字?李白为什么会如此之愁呢?(安史之乱、社会衰败,受小人陷害,怀才不遇……)

3、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山穷水尽,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但是一副感人至深的劳作场面,让他震撼。他从此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到人生的真谛,他的灵魂得到新生。于是,他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4、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师板书课题)秋浦,在今天安徽贵池一带,是唐朝铜、铁的重要产地。李白在天宝年间流寓于此,写下了秋浦歌共17首。

(二)、独立思考,初步感知

1、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要求把诗句读通读顺。

2、检查反馈:请学生读古诗,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3、我们学习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做些什么?(弄明白诗意)

4、请同学们自己默读古诗,自己思考古诗的意思。要求先不着急,自己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

5、课件出示“赧郎”的注释,让学生再次独立思考古诗的意思。

6、请同学逐行说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补充。再连起来完整地理解诗的大意。

(三)、精读古诗,具象画面

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读一、二行,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

学生1: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学生2:远远望去,炉中的火烧得正旺,紫色的烟雾不断地向空中升腾。半空中字眼袅袅。如流星的火星跳的非常欢快。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学生1:体会到了冶炼工人们非常辛苦,工作艰辛危险。

学生2:我体会到了工作虽然艰苦,但是这些工人工作热情很高。

学生3:我体会到了火星飞舞,像夏夜的萤火虫。

……

(3)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冶炼工人为什么脸红?

学生1:因为熊熊燃烧的炉火烤红了他们的脸。

学生2: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不停地出力,工人们各个使足气力,脸挣的发红。

学生3:可能是在寒夜里冻得发红,火光又映照更显通红。

学生4: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学生1: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

学生2: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4)诗中“动”�

学生1: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惊动,因为诗中诗中说是“寒月夜”,夜晚非常安静,工人们的劳作惊动了寂静的夜。我认为他们劳动号子是响亮的。(读)

学生2: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动”,因为照亮天地的炉火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在合作努力。他们一起发出的号子必定是震动河川的。号子是激昂铿锵的(读)

学生3: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感动”,工人们劳动中的铮铮号子深深震撼了李白那颗失落的心,使他为之一振。号子是雄浑有力的。

学生4: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撼”,寒冷的黑夜,工人们还这样挥汗如雨,那么他们的白天也一样辛苦,劳动人民的艰辛震撼着李白的心。号子是振聋发聩的。

……

(5)还有什么震撼着此时的李白?“寒川”难道就是冰冷的河面吗?

学生: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无比艰辛;积极奉献……

学生:“寒川”是李白那颗冰冷的心。

(6)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

(7)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配乐读,齐读、试背。)

(8)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9)听《秋浦歌》歌曲,练唱,注意诗句中每个字的写法。

(10)默写古诗,同坐互批。

(四)回顾学习经过,总结提炼学习古诗方法步骤。(课件出示)共3页,当前第2页123

(1)读通古诗

(2)理解诗意

(3)体会诗的情境和思想感情

(4)诵读古诗

(五)根据方法,自学古诗《蜂》诗

(六)拓展延伸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我们来个《秋浦歌》品颂会。

专家意见

有幸聆听到特级教师潘文彬校长和杨新富校长的热心指导,他们在仔细听完之后,给出了非常中肯的改进意见。这是我本次上课的一大收获。

其一,他们指出,像这� 因为从编者的角度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从纷繁复杂的古诗将他们选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共同中心主题,那就是赞美劳动的。所以我们在授课中不能机械地一课时学习一首古诗,人为地将古诗内在的联系割裂开。

其二、这首写于唐天宝年间(公元954)的秋浦歌系列古诗,它主要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逐步衰败的历史,李白在目睹冶炼工人的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同时,他更感受到了他们无比的艰辛,从诗句中的“乱”、“明月夜”、“寒”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国家经历战乱,黎民百姓的劳役之苦。寒冬的夜晚他们都要挥汗如雨,那可以想象他们白天呢?因此他们指出对古诗的理解和深度挖掘一定要紧密联系历史,把古诗教学放到那段历史中去,这样把握的方可更准、更深。课堂教学基调定的更为接近诗人创作初衷。

其三、高年级古诗教学要积极借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积累。比如对古诗的初步理解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学生仔细读诗思考之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然后由学生提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这样的教学环节是非常简约而富于实效。这样在这堂课中,就有更多时间去个性化地诵读古诗,具象古诗中的画面。在具象个工人劳作画面的教学中,还不够细致到位。学生的想象,教师的课件提示,如果时间充裕,学生会有更多精彩描述的。

借此对两位专家给与予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古诗两首》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

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

学习《春晓》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

(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⑴ 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⑶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2、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⑴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⑵ 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① 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③ 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

④ 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⑶ 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⑷ 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3、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⑴ 感悟韵律:

① 齐读古诗。

② 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③ 自由练习朗读:

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⑵ 感悟节奏:

① 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② 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③ 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⑶ 想象意境:

① 课件或挂图:

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② 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⑷ 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1、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

处:⑴ 引导书写“夂”。

⑵ 捺要写出小“脚丫”。

(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2、学生练习。

语文《诗两首》教案 篇4

[教学思路]

本文的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爱。《纸船》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诗人以纸船为题,赋予纸船以特别的含义,寄托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我们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

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母爱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知识积累

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教师以检阅的方式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1、字词积累

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解决了没有?

字:嗅 摩 衍 匿 祷

词:匿笑 祷告

读一读,讲一讲。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

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四、《纸船》教学

整体感知

1、《纸船》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默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

(学生体会:哀愁、深情)

2、离家远了,你有过想家的感觉吗?女诗人冰心把这种思念亲人的哀愁用一只只纸船诠释到了极致。谁来试一下,把这种哀愁的语气读出来?

(师指导学生朗读,尤其强调停顿和语调,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明停顿之处)

3、学生初步感知之后,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7——140页对《繁星》、《春水》的指导阅读,教学生懂得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可以有多种观点的,学习独立鉴赏、评价作品。)

合作探究

学生品读这首诗,通过自主思考,然后合作探讨,师生交流对话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

1、诗人叠纸船时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的心情)

2、你觉得纸船回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吗?为什么作者要借纸船来抒情?

(“我要他到的地方”是母亲的身边,纸船当然到不了,作者明知道到不了还要不停地叠是要以此寄托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抒情是要借助一定的形象的。)

3、你觉得这首诗中哪几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诗眼”所在,体会诗人的精妙构思)

师生在交流探讨中理解诗人的感情,学习对诗歌的品味鉴赏。

生活链接

母亲的爱滋润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子女对母亲的爱又何尝不是动人心弦?以小组为单位,以“母子或母女之爱”为主题,搜集感人的文章,感人的歌曲,感人的诗言,在读书笔记上办一个专题材料库,看看哪个小组搜集得最多,材料最丰富。

《金色花》教学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教师的范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方法处理不同)。

重点体会: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读出妈妈的惊喜、嗔怪)

“我不告诉你,妈妈。”(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

“孩子,你在哪里呀?”(读出妈妈的着急、关爱)

3、学生读过之后,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觉得这首散文诗写得怎样?(学生只要能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一定要是自己的)

合作学习

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沐浴着母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请同学们品读这首散文诗,思考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2、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3、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研读课文,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理解作者。可以简介泰戈尔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爱的内涵——最高尚、最纯洁的神圣之爱。

交流探究

师生研读课文,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妈妈脸上的表情吗?

2、孩子为妈妈做了那么多好事,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

3、母爱就在我们身边。泰戈尔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学习了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实际谈感受。师生交流互动,在探究中发展提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中肯评价和热情鼓励。

创造性学习

请你模仿《金色花》的感情基调,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题,学写一首散文诗。

作业

1、背诵两首诗,准备背诵比赛。

2、课后阅读《飞鸟集》、《繁星》、《春水》。

语文《诗两首》教案 篇5

一、识诗人,解诗题

1.诗的作者是谁?交流查阅到的朱熹和狄金森的资料。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词语。

2.结合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三、细研读,悟诗理

1.针对诗中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自主质疑。

2.合作探究,自主解疑。

3.体会诗中比喻句、对比句的`好处。

4.谈谈学了这两首诗的感受。

5.拓展,延伸。

你能背诵一些有关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吗?

四、读诗句,感诗情

1.感情朗读。

把自己学了诗歌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背诵《观书有感》。

语文《诗两首》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3、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首三分钟说话训练

一、导入

二、研读《金色花》

1、介绍作者、金色花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金黄色花。

2、初读感知

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2)、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xxxx的孩子。

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xxxxxxx的妈妈。

3、品读诗歌

仔细品读课文再结合语句与小组同学谈一谈。

文中的母子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4、写法研讨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5、小结

三、共同学习《荷叶母亲》

1、导入

2、作者介绍、文体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人,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她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

3、检测字词

4、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后的直接感受是什么?

5、合作研讨

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心情、红莲的样子?

6、品读文章

找出诗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语段,分析体会其中的情感!

7、拓展练习

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如:母亲啊!您是xxxxxxxxx,我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8、小结

四、作业

借助一种形象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板书设计: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泰戈尔

三次嬉戏——————————母子情

荷叶母亲

冰心

《古诗两首》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

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⑴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⑵考虑: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同学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⑶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⑴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⑵考虑:

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⑶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丰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

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考虑:

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

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同学理解包括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古诗两首》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首诗的3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huán ”)及新词。

能力目标:

1、 能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思想: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会诗情画意。

重点

能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投影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具 体 内 容

复 备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能背一背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板书课题《早发白帝城》

1、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预习,下面我们以起来读一读生字和词语。

2、出示生字卡片查字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zhāo huán chóng

朝辞 一日还 万重山 江陵 猿声

你知道这些字词的意思吗?

3、请你边读边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早晨离开白帝城会是在彩云间?

2.一天就能回到千里以外的江陵?

这些问题说的是哪句诗?(结合收集材料学习)

了解诗句的意思: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你知道“白帝城”和“江陵”的地理位置吗?

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峻,高耸入云。诗人在霞光出现的时候,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离开

四、总结全文,发散拓展。

五、学习生字。

六、作业。

白帝城。仅用一天的时间就会到千里以外的江陵,表现出白帝城之高,船行速之快,行期之短,也表现出他喜悦的心情。

3.朗读这两句。

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你有何感受?

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体会诗的意境。

6.朗读这两句。

1.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说说你从诗中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声音。

2.从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比较“陵”与“猿”这组字的区别。

背诵、默写古诗,收集李白诗句。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业

实践

作业

背诵古诗

《古诗两首》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培养和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中的秋意和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揭题后和学生共同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能凭借注释理解诗的大意,能感受、体验诗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表达方法,能主动记诵积累。

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1、配乐板书: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看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范读激情:听老师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

2、学生自读古诗,并想想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3、检查学生的朗读和对诗意的初步感知。

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凭借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⑴ 老师告诉学生,利用注释学习古文,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看看注释,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说给同桌听,看看能不能说明白。

⑵ 学生先自学,后同桌交流。

2、反馈时老师作适当的指导:逐句理解诗意后,要求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句与句连接不连贯时,老师要加以引导,使句子能通顺,连贯。

(理解古诗诗句意思是学习古诗的重要基本功。)

四、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可适当指导:诗中描写的景色是否有对比?(学生从生机勃勃的盛夏景象和黄叶飘飞的深秋景色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秋风落叶之时,寒意阵阵,客游在外的诗人见到此情此景,倍感孤独郁闷。后两句写了远处篱笆下的灯火,诗人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由此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心中升起一种温馨亲切之感,感情略显舒缓。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加深理解:

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就会勾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的赛诗会,比比看看哪位同学了解的思乡诗最多,背的最有感情?你自己对思乡二字有什么体会?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尝试背诵

1、指导朗读。教师再次范读后,让学生自读体味,同桌互相交流,最后找朋友(包括老师)朗读交流。

2、指导背诵。想想,怎样背诵背得快,记得牢?

(朗读、背诵也需要指导,不能放任自流。)

六、作业

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王维多一些了解。

《古诗》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学习时,重在朗读、背诵。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2、教师可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6、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三、再读感悟,练习背诵

1、试着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指导。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3、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5、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卡片连诗。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摆好卡片,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4、学生仿写一个字后,同桌互相评改,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5、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三、趣味实践活动

1、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赛诗会。

⑴ 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外。

⑵ 小组内先比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四、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集体评议。

2、教师范写“枫”字。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仿写。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赠刘景行》读起来非常拗口,学生在读上下了不少功夫。因为这首诗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对于诗意的理解也比较生疏。这首古诗大部分同学已经背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学习效果较好。

《古诗》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提高自己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难点 :想象并写出《村晚》景象。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之一《村晚》

教学目标 :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

3、能想象古诗意境,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绚丽多彩的春天已离我们而去,让人向往的夏日风情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的诗人雷震带来的古诗《村晚》。

2、板书课题——村晚

3、看了课题,想象一下,古诗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欣赏古诗

1、共定学习目标。

2、按学习目标自学古诗

3、交流学习的收获。

(1)古诗中的生字:陂 衔 漪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结合插图谈谈对诗句的感悟,体会古诗意境。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对诗句的感悟用你的声音来表达吗?

5、你不想把这么美的夏日风情留在记忆中吗?(背诵指导)

三、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多搜集一些关于夏日的古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