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语文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是小编小鱼儿给家人们整理的5篇《黄山奇松》语文教案,欢迎参考阅读。

《黄山奇松》学习设计方案 篇1

[学习要求]

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篇课文是写黄山松树的奇特。黄山的松树到底“奇”在何处?这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的同时,我们要进一步体会祖国河山的壮丽,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此外,我们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我们还要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阅读提示]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文字优美。初读课文可看一看全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读的时候可以把一些表示主要内容的重点句子画下来,和老师画的对照一下,看看是不是一样。

1、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2、黄山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3、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字词点击]

学习本课生字词,要注意“宾”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屏”是后鼻音;“誉、郁”两个字的韵母是“ü”,而“屹”的韵母是“ⅰ”,读时要注意区分。字形上,要注意“陡”和形近字“徒”的区别。查字典了解字义时,要注意“郁”的多义,一是表示(草木)茂盛;二是表示忧愁、气愤积在心里不得发泄。要据词定义,正确理解“郁郁苍苍”在课文中的意思。而“遒”字则可以先联系上下文,自己揣摩一下这个字的意思,再查查字典,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以便掌握揣摩字义得方法。“遒”是强健有力的意思,你猜对了吗?

[疑难解析]

很多同学可能会问: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重点体会下面的这段话——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反复读描写迎客松的这段话,你是否发现,迎客松有这样“两”奇:第一,“奇”在“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要读懂这句话,可以先想象一下迎客松怎样“饱经风霜”,到过黄山的人都知道,黄山的松树大都长在悬崖峭壁上,由于山高壁陡,山风似刀,霜雪如剑。另外,黄山松的根是扎在石缝中的,根不着土,能汲取的养分极少。生长缓慢,长到碗口粗就需百年,据资料记载,这棵迎客松已生长800多年了。一个“饱”字,充分说明松树历尽磨难。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足见它有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不得不令人称奇。第二,“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是迎客松姿态的奇特,一棵松树竟然像彬彬有礼、热情友好的主人,当然十分奇特。

理解“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可采用上述办法,扣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加以想象和联想。特别是送客松,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要想到“盆景”是经过人们加工的精美的艺术小品。送客松枝干蟠曲,如同游龙戏凤,而这种“小品”又是浑然天成的,这就非常奇异独特了。

同学们细读第二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边读边联想悬崖峭壁上迎客松郁郁苍苍,陪客松如同巨人,送客松精巧绝伦的画面,从精美词句中细细品味黄山松的奇美。如能配上古筝乐曲诵读,效果一定更好。你不妨试一试。

[品评赏析]

这篇课文文字精美,形象生动,有很多地方写得很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是“总—分—总”的结构,简洁明晰。先总写“黄山四绝”闻名天下,奇松更是让人“情有独钟”,突出黄山松的奇异,引人入胜;接着具体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奇松,写得具体形象;最后总结,“是千姿百态的黄山松,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读者对黄山松的“奇”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另外,作者在叙述三大奇松时,突出奇松的不同特点,用词精当。特别是对迎客松的描写“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使人仿佛看到高山陡壁上昂然挺立着的那么一棵高大粗壮的松树,虽然历经了八百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那么苍翠,那么雄健,不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作者把奇松比作“人”,不仅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奇松的喜爱之情。

[课文链接]

读一读下面的资料,相信你会对“黄山松”有更深的认识。

黄山四绝中的奇松是绝中之绝。因为其他的三绝在其他名山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而这奇松却是黄山独有的。黄山上的松树生长在海拔600米的高峰上,在植物学领域里是一个独特的品种,20世纪30年代时被正式命名为黄山松。黄山松的奇有两点:一是树形奇特,由于是破石而长,依岩而生,受地形及光照的影响,许多松树都有偏向一个方向生长的特点,又由于长在高山,山风似无形刀一般,将树冠吹削,松树大都顶平如盖,干曲枝虬,形象奇异。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古木常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黄山松恰恰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二是生长环境奇特,黄山松长于岩石上,根不着土,但却针叶粗密、颜色苍翠、生机勃勃。原因就在其根能分泌有机酸,可以侵蚀岗岩,供其扎根,另外,黄山松还能直接从空气中、雨雪中吸取养分。所以在悬崖绝壁上,在高山上,黄山松也能挺拔而立。由于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它被[视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安徽省因此还将其定为省树。

[自我测评]

基础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韵母填入括号内。

ü——i 屹( ) 誉( ) 玉( ) 依( )

in——ing 屏( ) 宾( ) 景( ) 形( )

二、读一读,写一写,在读音易错的生字下注上“△”,字形易错的生字下注上“○”。

4.陡崖 屹立 饱经风霜 姿态优美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誉为 宾客 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查字典,给句子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_________

静海寺中的钟又敲响了,它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国耻。 _________

2.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_________

荷花的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_________

四、造句。

屹立———

郁郁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默写课文中你认为写黄山松写得最精彩的句子。

1.

2.

发展练习

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请你查找一些关于黄山松的图片,或根据上面的描写,选择一棵黄山松,仔细观察或展开想象它的样子,学习课文描述迎客松的写法,把它具体写下来。如有兴趣,你还可以给它取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趣味语文

同学们,请你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猜一猜杨修见了纸条为什么就把酥饼分给兵士们吃?

杨修与饼

三国时期,有一天,曹操命侍从捧来一盒酥饼,放在营房里的一张桌上。曹操想了想,在这盒酥饼上面放了一张写有“一合酥”的纸条,然后就走了。

不久,谋士杨修来到这个营房,看见了纸条,就把这盒酥打开来,全分给兵士们吃了。曹操知道后,点头称是。

[参考答案与提示]

基础练习

三、1.情感集中、专一;用铁或铜制成的响器,中空。2.足足的,充分;饱满。

四、“屹立”是形容人或物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可以先想一想“什么或谁”屹立,再说一说屹立在什么地方。“郁郁苍苍”也就是“郁郁葱葱”,是形容草木长得苍翠茂盛,一般用来形容枝叶茂密,颜色深绿的树。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经典教学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二、学情分析

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正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名山。

四、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黄山风光片断、黄山奇松图片、重点段落链接

七、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感

出示幻灯片(有关黄山的诗句或者是广告用语),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上什么?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品黄山,天高云淡”“感受黄山,天下无山”

“一山,一境界”“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能让人赞不绝口呢?其实,黄山的魅力离不开这四绝(出示幻灯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节课,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绝:黄山奇松(幻灯片)

二、出示目标,明确导向(请同学们默读一遍)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的祖国名山。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师板书课题)

1、开口自由读课文一遍,遇到有生字词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默读课文一遍,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四、检测初学,理清脉络

1、出示幻灯片(词语),指名读(纠正前后鼻音、平翘舌音),齐读。

2、出示词语含义,学生说出词语。

3、谁能用上这里面的一些词语并用这样的句式简单概括一下课文内容:《黄山奇松》先总写了(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然后具体叙述了(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最后概括写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幻灯出示要求)总分总结构是小学阅读课文常见的结构,我们的作文也常常使用这样的构段方式。

无论是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还是它千姿百态,它都离不开一个字“奇”,来齐读课题。

五、深入研读,体会奇特

齐读好黑板课题:读课题时你觉得要突出哪个字?“奇”,加重点号,再读一遍。据说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两次在黄山流连忘返并写下这样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其中的理由就与黄山奇松有关。那么,黄山松树究竟奇在哪呢?请齐读第一自然段。

(一)首尾把握,找出奇特

1、齐读第一段:黄山松树奇在哪?

“这一段话中那句话直接写松树?从这句话中你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吗?”(引出板书:数量多、位置悬)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黄山松树除了数量多、位置悬外还奇在哪?指名读第三段。

刚才我们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松树的数量多,位置悬,那么现在除了用语言表达出它的千姿百态我们试试用动作来表达。听要求读书(生读总起句和总结句,师读两生表演。生想象齐读。)松树还奇在哪?引出板书:形态奇

这么多千姿百态的松树作者是不是都一一向我们介绍呢?课文就是选择了这三棵典型的松树来写,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选择典型”。

(二)研读重点,体会奇特

默读第二段: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把这三棵松树分别叫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把相关句段划出来后看着大屏幕上的提示去读书去思考。

1、说话训练:指名说(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幻灯片出示三棵松树的句子欣赏写法:

作者再写这三棵松树的时候都抓住了它们形态上的特点,在表达手法上也是一致的,前半句是松树的形态,后半句是作者的联想。这种写法叫:抓特点。另外作者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黄山松更具有人的情态,这也就突出了松树的奇特之处。

3、研读重点句,体会迎客松奇特的外形、顽强的精神。

(1)“迎客松”(出示幻灯片、句子)

师:先来看看第一句话,指名读。

这句话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词有哪些?”(“遒劲”,读理解遒劲。饱经风霜(查理解: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郁郁苍苍:反义词“草木凋零”“枯枝败叶”)这三个词中哪个词背后的含义更深?(饱经风霜)

想象一下,这棵迎客松有可能经历了那些艰难困苦的生活或斗争?(结合你充满感情的理解,咱们一起把迎客松的饱经风霜仍然生机勃勃读出来)(注意:读好转折点“却”)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烈日炎炎,隆冬飘雪,迎客松虽然——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迎客松虽然——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迎客松虽然——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历经了800多个春夏秋冬,饱受风吹日晒,迎客松虽然……

饱经风霜后的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神奇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顽强、坚持、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吗?来,同学们读好这句话,让迎客松坚韧不拔的精神长在我们心中。

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又因为它外形的独特,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让在座的老师们感受到迎客松的热情)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

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出示诗句幻灯片)。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齐读这段话。

请以同样的情感,读读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奇松的赞叹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4、想象力训练(审美情趣渗透):出示松树图片,学生想象给松树取名字。

引起:黄山松真是——(预备齐)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六、总结提升

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的魅力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神气、更加秀美,令人赞叹。黄山啊,真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啊(完成板书:千姿百态、令人赞叹)。连成松树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方案 篇3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作者用精妙的语言描绘了黄山松的奇美,在记叙时又是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来让我们感受黄山松的“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教学时必须精心设计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图文结合,感受奇松

(第一句教学略)

1、过渡:在玉屏楼前看到了哪些奇松?

默读后交流,并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这三大名松各有独特之处,分别找出描写它们的语句自由读读,你最喜欢哪种松?

3、学生自学,想想:你喜欢它什么?然后再读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在自学时,学生带着欣赏的语气读着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有目的的在品味着一些词语,为后面的交流作好铺垫。

4、师组织讨论交流

交流时,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把学习的自主权教给他们,按学生的回答来灵活设计课堂上的教学顺序。

迎客松

(1)你喜欢什么松?请喜欢这种松的同学一起来读描写它的语句。

(2)谈感受,迎客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瞧,(课件点击)这就是迎客松,看了它的样子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迎客松是三大名松之首,独具特色,让学生读了句子后讲出头脑中的印象,让他们有独立思考文本的空间。之后借助媒体图文结合,彻底地去品味作者描绘的迎客松的奇,应用的方法是抓重点词的理解,反复诵读。

陪客松

(1)这就是陪客松,请喜欢陪客松的同学一起来读读他的语句。(课件点击)

(2)读着这样的文字,看着陪客松,你最想对陪客松说些什么呢?

这的“说”有两层理解,可以理解为读即以课文句子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说自己的感受、心里话,问题设计浅显,

学生很容易抓住“绿色巨人”来感悟它的高大、美丽

送客松

(1)这就是第三大名松。(课件点击)如果你是这棵送客松,该怎样向游人介绍自己呢?要想介绍的好,请先都读读描写它的句子,抓住他的特点试着说。

(2)交流

这里创设了一个小情境来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我介绍时用不同的语言诠释了他们对文本的相同理解,为课堂增添了生趣。通过看图形象理解了“枝干蟠曲”“天然盆景”这两个词语,感受了送客松姿态的独特。

二、学习写法,激发想象

提示:作者之所以把三大名松写得如此出色,是因为他不但抓住了这三大名松的特点,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请你们找找看,哪些是作者想象的句子?

实际上,想象力每个人都有,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课件点击)

请把自己想象成你最喜欢的一大名松

我是古老的迎客松,我面对宾客们,热情地说:“。”

我是巨大的陪客松,我陪同着游人,自豪地介绍:“。”

我是独特的送客松,我向着游人,挥手告别:“。”

作者能把三大名松介绍的如此形象与他丰富的联想,惟妙惟肖的比喻是分不开的,写作中同学们缺的就是多彩的想象,抓住这一时机再次体会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练习时也反映出在前一个环节中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有的同学还不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中,还结合了课外知识来充实内容,讲得精彩。

三、配乐诵读,整体感知

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是黄山上最亮的风景点,在脑海中展现他们的形象,让我们配上音乐,再美美地读读吧!

通过想象诵读,在古典音乐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其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防止在理解课文是少数同学肢解课文内容的现象。

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灌输教学模式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以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更新观念,吐故纳新,大胆采用适宜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许多对话练习,创设师生之平等对话的平台,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新知。教学时,同学们思维活跃,各个环节衔接自然,减少了烦琐的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

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启示:1、作为老师要放得开,要大胆设计灵活的教学过程,框架式的教学设计容易框住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时我就让他们选喜欢的自学,交流时按学生喜好来交流,而不是一定先讲迎客松,再讲讼棵松,最后将陪客松。2、要巧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自主的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我的提问都是不同的,这样训练学生多角度地去探究知识,学生就不会学的枯燥乏味。3、重视朗读,任何教学都应该以朗读为主线,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课后有一些同学把迎客松和送客松的描写有些混淆,我没有把教材好好吃透,在课堂上我如果能引导他们比较一下就会取的更好的效果。要上一堂完美的课是很不容易的,让我们不断探索,追求完美

《黄山奇松》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又想去哪些地方? (板书:黄山)

2、你对黄山了解多少?谈你的感受?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的松树。(板书:奇松)

3、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略)

2、指名朗读课文,即时评价。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段: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段: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四)学习第一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五)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2、请同学们自读这段文字,并结合边上的图,你能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4、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5、归纳学习迎客松的方法。

6、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种松,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较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7、学生介绍另两种松,说出奇,并读出奇,最后熟读成诵。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篇5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多媒体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下面我就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以《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拓展性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多媒体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二、说教法

多媒体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件,阅读课文内容,探究问题。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问题,以读感悟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便于引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去。

(二)、质疑启思,发现问题。创设情境,引入到本课的重点内容

播放四绝的图片,在这四绝中,人们却对黄山松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完后,让他们再看课题,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学生回答:奇)那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黄山松奇在哪里?)这样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奇松,他们奇在哪里?(学生读后讨论)这样让学生人情入景,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

(三)、重点引读迎客松

这一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课件图文结合,让学生找出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通过找句子,再找词语来完成。学生交流讨论后,从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然后再用激情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其中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从指导他们读好词语着手,然后再读好句子,最后读好写迎客松的整段文字。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从着手句子到品读词语,最后到整段文字。从品词析句中,进行感情积淀,为感情朗读服务。

(四)、自学另外两种松,选择一种你更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简单归纳了一下学习迎客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等方法,自学另外两种松,然后再把你较喜欢的一种松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它到底奇在哪里。最后读出这两种松的奇。在这一环节,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展示了他们的个性,并通过小组讨论,来增强他们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观看其它松的图片及录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交流讨论你想象中的其它形态的松。用直观的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便于更深地理解本文。

(六)、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回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复述本文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而情境的创设更有利于本环节的实施。

(七)、课后延伸,拓展训练。让学生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刻的松,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它写具体、生动。学完课文后,更有利于指导写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