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现在社会,演讲稿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写起演讲稿来就毫无头绪?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如下是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中华少年》教案【精选7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资料介绍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四)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板书:
8* 中华少年
自豪骄傲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本文是一首诗歌,我在教学中就以朗诵为主要手段设计教学,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诵,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始终兴趣高涨,优美的文字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中华少年的心,通过朗读,明显感觉孩子们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a案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自由说说:(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放声朗读。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四、课外延伸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邵宏锋) b案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初步感知(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2)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交流(1)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2) 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 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整体把握,难句理解(1) 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2) 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3) 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4) 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诵读,激发爱国情怀(1)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 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3)表演朗诵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总结升华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 俞可 )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着祖国的锦绣山川,学习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齐读课题《中华少年》
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步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1、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认读生词。用生词说话。
三、感知文字,理解体会情感。
(1)指名读,明确文章的结构,和读法。
读第1节,说说这一节你读懂了什么?透过这些文字你想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这一节。分角色来读。
(2) 默读第2.3.4.5节,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这几节中,你读懂了什么?提出你不理解的地方。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那些给了你启迪。仿照诗人来说说?进行语言练习。想想我们的母亲都承受的千灾百难。你想说什么?心情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第五节。
(3) 读第6.7节,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接着让学生在用“不”和“要”说话。
(4) 齐读第8节,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四、诵读诗歌,激发爱国情怀 。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 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表演朗诵
配上音乐
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五、总结。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综观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8个小节一韵到底,朗诵时显得铿锵、悠远、激情。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每个小节中景的选择(如,“碧波环绕的宝岛”)、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莲”)、境的再现(如,“军舰长风破浪”)都极具匠心而融情,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载体。
另外,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诵,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诵,还可以是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
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这两句巧妙过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2、3、4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领起本小节诗句的内容。后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朗诵后三行要低沉缓慢。
③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这四个排比句和前面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对比,再加押“an”字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自豪之情尽情流露。
(2)对词语的理解。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立地顶天:也作“顶天立地”,诗歌是为了押韵而变换。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蹒跚学步:学走路时,摇摆不稳的样子。
强悍:强壮勇猛。
阳关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来指通行便利的大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艳阳天:指明媚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初步感知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讨论交流
(1)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 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 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 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 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 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 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中华少年》这首诗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参把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能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这一点上。
在备课时,我就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这就必须让学生感悟到诗中作者所表达的对祖国的一片深情,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特别是理解诗句中包含的典故,这样才能真正感悟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壮丽山河和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起学生作为一个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感。否则,学生即使能用激昂的语调来读这首诗,那也只是形似激情而无真正的激情。因此,我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光有朗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为了朗读而去训练朗读,这篇课文的教学还应有它更深刻的内涵,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引领学生去遨游、去领略。于是,我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去查找有关的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我自己也根据诗句的内容制作了课件。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欣赏国歌,然后畅谈感受,为学习这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紧接着让学生分组交流预习的收获,各组汇报时借助课件理解诗句中的典故,使学生感悟到这些诗句的内容形断而意连,更充分地激起了学生的内在情感,所以在指导朗读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课文总结时我让学生欣赏、吟唱歌曲《爱我中华》,将课文的学习推向了高潮。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综观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8个小节一韵到底,朗诵时显得铿锵、悠远、激情。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每个小节中景的选择(如,“碧波环绕的宝岛”)、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莲”)、境的再现(如,“军舰长风破浪”)都极具匠心而融情,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载体。
另外,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诵,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诵,还可以是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
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这两句巧妙过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2、3、4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领起本小节诗句的内容。后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朗诵后三行要低沉缓慢。
③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这四个排比句和前面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对比,再加押“an”字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自豪之情尽情流露。
(2)对词语的理解。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立地顶天:也作“顶天立地”,诗歌是为了押韵而变换。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蹒跚学步:学走路时,摇摆不稳的样子。
强悍:强壮勇猛。
阳关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来指通行便利的大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艳阳天:指明媚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李少白 笔名少白。1939年生,湖南宁乡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小蝌蚪会唱歌》《少先队活动朗诵诗》《淡绿的月亮》,童话集《大尾巴奇遇记》《傻熊多多的故事》等。还写过不少歌词,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我向党来唱支歌》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来吧,来踢球》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