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案最新8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该页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三峡之秋》教案最新8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 篇1

之三

作者:南宁市星湖小学 小咪

一、教学内容: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

一、检查预习,导入  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 篇2

之一

佚名

教学内容:三峡之秋

教学要求: 1、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3、了解三峡景物的特点;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准备三峡的风光片VCD,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介绍三峡

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

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

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三峡?感受一下?教师播发三峡VCD

三、新授

看了刚才的影片,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

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组长注意做好记录。

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

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

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

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

四、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

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五、作业 :

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今天领略到的三峡的景色介绍给爸爸妈妈。

检查预习情况 篇3

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

早晨:清新而明净明朗

中午:热烈

下午:平静、轻缓

夜:沉沉欲睡惊醒

3、朗读课文

三峡之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

默凡

课型:阅读课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变化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课文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变化特点。

教具准备:图片 录像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介绍课前学生搜集的有关三峡地理位置和三峡风光的资料。通过交流是学生理解“三峡”的名称,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和长江三峡工程。

(2)播放录像,展示三峡风光,把学生带到美丽迷人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欣赏。

你觉得三峡的风光怎样?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引导学生抓住两岸险崖陡立,滩多流急的特点来描述。

(3)、板书课题,明确这是一片略读课文, 同学们要尝试着自己去读懂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初读课文。

3、莫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那些特点?

二、研读疏导,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

默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的,再多读几遍。学生莫读课问候,在喜欢的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重点知道读懂以下几个句子。出示幻灯片(1)、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刘区;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2)于是, 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种,两岸峭壁得到英,一起用项精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清还的流淌,变得犹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3)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的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是长江象是扎着眼睛,沉沉欲睡。

通过品读、对比,使学生明确一天中。中午、下午、夜晚不同时间里,三峡江面的不同特点。

4、有感情的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练读辅导,读中深化。

1、浏览课文,找出你喜欢的段落。

2、有感情的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

3、重点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课件展示第三自然段。

(3)指导朗读。

(4)请一名学生练习朗读第三自然段。

(5)请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一道有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三峡的风光和三峡工程。

板书设计: 4、三峡之秋

早晨 中午 黄昏 晚上

明丽 热烈 青色而透明 宁静而神秘。

教后记:

教学本课,我重点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每一段的重点词句,集体交流体会他们的美。学生把全文都画下来了。语言优美 www.jiaoxuela.com ,非常适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我就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读, 再度中感悟三峡景色的无穷美丽。尤其是描写中午三峡景物的那一段, 由于我给学生标出了停顿、重音,学生在朗读时,语调时而激昂、热烈,时而舒缓、低沉,语速也能做到时缓时急。朗读效果较好。

作者邮箱: mofan0524@

[三峡之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点评: 篇5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仍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导入新课时,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深入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最后观看三峡风光片,增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年级课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

二、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1、易错的字

橘柚陡峭累累巨蟒荡漾光晕驳船摇曳谷壑清冽

2、词语解释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接连成串

摇曳:摇荡

宛若:宛如;仿佛。

谷壑:山谷,山沟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五、全班交流、探究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5)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六、学生小结

学生谈本课时的收获,主要领悟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提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

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二、探究学习

深入阅读课文,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本文在写景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体会它的作用?

比喻: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把长江比喻成巨蟒,表现出了长江宏大的气势。

拟人: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赋予长江以生机和灵性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三、朗读练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同学评议。

指导朗读:朗读的时候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四、拓展学习: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者是《哈尔滨之秋》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的景色。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写完后出示一两篇,进行交流。

五、教师小结

壮美的三峡让作者感慨万千,在这美好的团圆的夜晚,他思念着没有回到母亲怀抱的亲人。就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吧!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 篇7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三峡吧?你对那里有哪些了解?

生:那里有三峡水利工程;那里景色很美。

师:老师也带来了三峡的资料。(课件播放三峡的美丽图片,最后一张幻灯片是三峡的简介:长江是我国最大的一条江,它起步于青藏高原,流经四川盆地,冲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的大峡谷。长江三峡是有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两岸景色雄伟壮观,全长191公里。)

师:长江三峡就像一幅壮丽的画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之秋去领会三峡秋天的神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生:三峡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写三峡的秋天?三峡的秋天一定和我们这的秋天不同。

师:好带着你们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读课文)

指名汇报:三峡的秋天有美丽的橘柚树,:三峡的秋很美

师:作者之所以把三峡的秋天写的这么美,是因为他恰当的运用了许多词语,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陌生或者喜欢的词语。

生汇报

师:老师也把这些词语总结出来,请大家读一读。:(橘柚,累累,显露,陡立,驳船,金鳞巨蟒)

师:三峡的秋天是从哪开始的呢?

生齐答:橘柚树

是呀,橘柚树的变化告诉我们三峡的秋天真的来了。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秋天来了橘柚树都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汇报。

是呀,当树叶由绿变黑时;当果实由青变黄时;当果实散发清香时我们知道三峡已是:“秋天了!”(生齐答)

师:此时,三峡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生:成熟。师:在下面的每一段了有这样一个词概括了这一段的景色。

师:三峡的秋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汇报:早晨,中午,下午,夜(师板书)

师:我们先看描写早晨,下午,中午的句子,一定有你喜欢的段落,请小组合作学习,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伙伴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在学习中大家完成如下的问题:这一段中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读给大家听。

学生学习汇报

生一:老师,我喜欢中午的三峡,因为它波涛汹涌,像金鳞巨蟒,学生读这句话,师生评价,读中感悟。

(用这种方法学习汇报下两个自然段)师随机板书

师:我们欣赏了三峡的早午晚风光,在文章3.4.5自然段中都有一句描写长江的句子,你能快速的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画)汇报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三句话。(课件出示这三句话)请同学们轻声读这三句话,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了前两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后面一句是拟人。

师:是呀,这位同学是从修辞的角度感悟的。你还有什么发现呢?师启发回答:长江每个时段的变化很大。

师:是呀,长江气象万千,变化多端。此时长江的夜终于来了。长江的夜晚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4.5自然段,画一画作者写了三峡之夜的哪些典型景物?

生汇报:有渔火,灯标,驳船,月亮

师:那什么是长江的眼睛呢?

生:渔火和灯标

师:是呀,夜晚来临了,长江这亮了那也亮了,一切变得那么寂静,你能读读这句话,读出静的感觉。

生读,师生互评

师:在这静静的夜里,突然传来了驳船的汽笛声,划破了夜得沉静。这是什么写法呢,(学生答不上来),有句古诗也用了这种写法:“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用动的事物把环境显得更静了。生答:以动衬静的写法

女同学齐读这一段

师:在这美丽的三峡秋夜,有一种景物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生齐答:月亮

师配乐范读第六自然段描写月,同学们边听边想,三峡的月亮与别的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

生汇报:三峡的月亮来的迟。

师为什么来得迟?

生:因为峡谷太深

师:月亮是怎样升起来的呢,有这样三个词连接了整个月亮升起的过程:起初…不知什么时候…就在这时…,谁能读一读?

生读,师指导,配乐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从对三峡月夜的流连忘返中走到课文中来,(师指板书,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的秋天,文章脉络十分清晰,并用上了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方法,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要借鉴这种写法使你的文中也绘声绘色。如果我们能配上音乐朗读就更加入情入境了。

生配乐轮流每人读一段

师总结:“百里峡江诗万首”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歌颂三峡的篇章。(课件出示:毛泽东的《游泳》,古诗《早发白帝城》,神女峰的传说,长江三峡水电站,边播放以上图片边播放《长江之歌》

师,希望同学们有空也到三峡游览,或者也用这种写作方法写一些家乡的秋天。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8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快的风景区——三峡。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大峡谷,全长约191千米,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得神韵。

1、认读词语

橘柚树 陡峭累累闪烁驳船

摇曳 消逝狭小清冽 朦胧

谷壑宛若金鳞巨蟒凌空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色的?

(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欣赏《三峡之秋》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三峡秋季之美。

2、自读课文,探究思考:

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1) 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

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 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鳞),水势(翻

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 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三峡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

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平静。

(4) 夜晚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

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后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日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三峡月光图)(汇报交流时观看图片)

3、朗读练习(出示重点句子,对比中体会)

(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的哪个景物?为什么?你能读读吗?

1)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2)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师:三峡从中午到下午的景色描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明暗、动静的变化,体会长江的千变万化)

3)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想象月亮在三峡上上空的景象。(配乐齐读)

(重点词:忽然 巨大 扑跌 泻 凌空飞降 挂)

作者置身江上,以“泻”字,从上到下,写出了月光的动态美——如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奇壮美;用“挂”字,从上而下,写出月光的静态美,如素锦,银光烁烁,丝般爽滑——温柔可人。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以山衬月,月光明亮、清冽;也以月写峡,三峡瑰丽、神奇。

4、思考: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删掉?

为什么?(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首尾呼应。〉

5、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一段写橘柚树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看三峡的秋色,就要看“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它们的叶子绿得发黑,累累果实变黄并显露出来散发出清香的时候,三峡秋天的气息最浓郁——“成熟”了。)

三、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填空

的美丽景色,歌颂了三峡的色彩明丽、气象万千,表现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