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变异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染色体变异教案优秀6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染色体变异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掌握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的概念,单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多倍体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3、使学生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和成就。

教学重点:

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

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或多倍体划分的依据。

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在理解单倍体和多倍体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抓住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记得我们在第一章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明确每一种生物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这样就保证了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在亲子两代间的连续性,从而表现出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然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染色体也不例外。当自然或人为条件发生改变时,会使一些生物的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异叫做染色体变异。

讲授新课: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染色体的缺失、易位和倒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个别染色体的增减。

2、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减。

(1)什么是染色体组:

一种生物的染色体组是由形态、大小、结构都不相同的、一定数目的染色体组成。一般地说,生殖细胞中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举例: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让学生看书p197-198染色体组一段,以求理解)

(2)二倍体和多倍体:

①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果蝇就是二倍体,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②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多倍体。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多倍体表现出的特点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结果。

a、多倍体的成因:

b、多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实例:三倍体西瓜。

(3)单倍体:

①什么是单倍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②单倍体的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孕。

③单倍体育种

a、方法:花药或花粉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植株后,再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加倍。

b、优点: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染色体变异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提到“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本节内容可强烈体现这一点,教学难点较多但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其体会科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获得思考的乐趣。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问题探讨引出问题→根据已学习的知识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并与科学家的假说比较→理解假说的实验支持,对科学家的精神敬佩→得出结论,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的认识。

三.教学基本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问题探讨,发现问题与孟德尔所用材料相对照,赞同实验材料对科学家研究的重要性讲解摩尔根实验过程介绍当时代的知识背景学习孟德尔的思维方式解释—验证(假说—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将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这个替换有问题吗?为什么?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替换没有问题给出理由。

1.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也是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分离,配子中也没有同源染色体。

2.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也是自由组合。遗传因子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相似,所以替换没有问题。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与萨顿的假说比较,对自身分析充满自豪。这只是假说,证明假说是否成立要拿出实验证据。历史上谁作出了贡献呢?阅读摩尔根的相关故事。思考实验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它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果蝇优点:

①个体小易饲养;

②繁殖速度快;

③有各种易于区分的性状等摩尔根。

实验过程及分析:

相对性状:红眼(显性)—白眼(隐性)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相同。但是f2代中白眼为什么全部是雄性?当时对果蝇的染色体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怎样解释f2代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这一与性别相联系的现象?排除该基因在y染色体上:

若在y染色体上,f2是白眼,则逆推f1雄性应为白眼,与事实不符。若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呢?讲解或学生自己分析推理。与事实相符。这种解释虽能说明实验事实,但能否能说明其它情况还有待验证。能否验证此解释。摩尔根所作的测交实验:① f2中的白眼雄蝇×f1红眼雌蝇;②红眼雄蝇×白眼雌蝇;③白眼雄蝇×白眼雌蝇测交实验与事实符合,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通过科学家的工作,很多基因都定位在染色体上。

思考: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小结: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把基因放在染色体上考虑,形成配子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孟德尔分离定律—aa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或a,原因是什么?由上图可知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aabb的生物体产生的配子为什么有ab、ab、ab、ab四种?

小结: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轻声读读替换后的语句,并思考问题.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科学家的故事、相关信息学生猜测控制白眼的基因与y染色体学生自己推理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f2的表现型是否与事实相符。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到测交方法。

染色体变异教案 篇3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2.能力目标

(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教学模式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流程: 设疑导入→引导探索→归纳总结→拓展升华

五、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设疑

导入

多媒体展示商品条形码。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到这些条形码,它们有什么作用?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在生物体内,有没有类似商品条形码这样隐含着生命信息的“条形码”呢?它在哪里?又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

验获取的信息回答:

商品上的条形码包含着商品名称、价格、生产日期、产地等信息。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引导探索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指导学生阅读。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四组,见教材43页)。并提出问题: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实验先进行第一、二组的目的是什么?可否直接进行第四组?

2.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第二、三组说明什么?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3.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4.艾弗里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结论:

第一、二组起对照作用,证明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作用,同时可排除使小鼠死亡的其他原因。因此,不能直接进行第四组。

第一、二组说明了r型细菌不具有致死性,s型细菌具有致死性;第二、三组说明了死亡的s型细菌不具有致死性;第三、四组说明了r型活细菌与s型死细菌混合培养后产生了s型活细菌,并且这种转化的性状可以遗传。

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结论是s型细菌中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与多糖、脂质、蛋白质、rna分开,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课件展示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材第45页)。

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教师深入小组成员中参与讨论。

1.该实验用了什么方法?在什么探究中还用过此方法?

2.用35s、32p标记物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能否用14c和18o进行标记?

3.如果实验用上述方法进行,测试的结果如何?表明了什么?

4.噬菌体在细菌体内的增殖是在哪种物质的作用下完成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5.此实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6.此实验证明dna具备遗传物质的哪些特性?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结论:

用同位素标记法。

用35s、32p标记是因为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而dna和蛋白质中均含有c和o两种元素。

用带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新的噬菌体都不带标记。用带35p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新的噬菌体带标记。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由实验过程分析可知:噬菌体是在自身dna的作用下在细菌体内完成增殖的。dna是自我复制形成的,蛋白质是在dna指导下合成的。

指导思想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去感染细菌,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证明了dna能自我复制,具有连续性;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四、烟草花叶病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

教师提供给学生烟草花叶病病毒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参照前面的实验)

学生阅读思考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分组讨论、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最后得出结论。

1.分组、学生观察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

2.学生观察、分析、讨论问题。

学生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然后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让学生沿着科学的发展轨迹分析问题。

1.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共3页,当前第2页123

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归纳

总结

教师让学生根据以上实验思考问题:

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拓展

升华

1.请学生思考并回答教材课后习题。

2.结合格利菲思、艾弗里、赫尔希与格勒等人的实验,分析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后,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

本--依据课程标准,挖掘了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探究内涵,充分利用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既包含了科学家持之以恒的宝贵品质,又反映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将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染色体变异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新型生物技术对于创造花卉新品种的独特优势以及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2、学习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3、小组交流体会亲切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新型生物技术和对于创造花卉新品种的独特优势以及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家花卉公司的广告这样说道:“你想拥有一束蓝色的月季吗?你想订购一束长开不败的鲜花吗?你想要怎样的一束鲜花,只要你描绘一下心中的形象,我们便能为你创造出你想的花卉……”大家听了或许会感到奇怪:月季怎么会有蓝色的?花儿怎可能长开不败?这是不是骗人公司?不,这是实事!这是一种运用新型的生物技术创造出来的一种转基因花。这种花不但有以上特性,还有许多奇妙的性状,如果你想了解这五彩缤纷的花,就让我《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二、背景知识:

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题目是借人们相互赠送花卉以表达心意和美好的祝愿来引出要说明的对象,使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切的`情意。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转基因花。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转基因花卉的科技说明文,曾发表于2001年第21期的《大自然探索》。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动物饲养和医药研究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感受美丽:

播放有关转基因花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基因花卉的美丽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花卉梦寐以求华裔

2、勾画圈点出有关培育转基因花卉新品种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语句,组织交流,看看谁讲述的完整而且条理清楚

3、理清文章的结构

(一)(1―3)说明新型生物技术的独特优势和什么是转基因花。

(二)(4―6)说明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三)(7―8)总结全文。

总――分――总

五、再读课文,局部精读

1、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课文开头部分的第2、3段,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语,体会作者是怎样一层进一层地叙述新生物技术的优越性和一环扣一环地叙述改良花卉的方法的。

2、特别色彩。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在克隆与颜色相关的基因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应用价值。基因,已经克隆“多个”,单是矮牵牛花中已经克隆到了两个;应用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育新色彩花卉,二是进行花色修饰。

3、特别新奇。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克隆有关基因并采取其他方式促使花卉在“香味、形状”等方面发射功能变化所取得的成绩。

4、特别长寿。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在延长花卉的保鲜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六、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展开联想的翅膀,热烈讨论一下“你需要什么样的转基因花卉”这个问题。

2、改良花卉,可以从形态、色彩、香味、寿命等方面着手,为了适应人类的需要,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七、板书设计: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色彩

成就新奇光明前景(联想)

长寿

教学后记

染色体变异教案 篇5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本小节主要讲授“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倍性(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2、教材从“猫叫综合征”讲起,介绍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之后安排了“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选做)”的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理解,并学习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的方法。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其中后一类变异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比较密切,是教材重点介绍的内容。

4、染色体组的概念通过分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而得出。然后,根据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不同,区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几种主要类型---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重点讲述多倍体和单倍体。最后教材用小字讲述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5、本小节可以为本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识记);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识记)。

2、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

四、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实施方案:通过挂图、幻灯片、投影片等多媒体教具,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抓住关键,学会知识。

五、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2、突破策略:通过生殖细胞中的两套不同的染色体,引导学生从全部染色体的许多特征中抓住共同的关键特征。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具体实例,搞清难点所在。突破难点,理清思路。

六、教具准备

1、猫叫综合征幼儿的照片;

2、精子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3、果蝇的精子与卵细胞图、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知识结构投影片;

4、果蝇染色体活动的多媒体课件。

七、学法指导

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与学生谈话,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出应得的结论。

八、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1、复习提问:

基因突变导致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遗传信息改变,使蛋白质结构改变、生物性状改变,即生物发生了变异。

那么,基因是什么?它和染色体又有何关系?

回答: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染色体是DNA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

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正常情况下,其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都是稳定的。但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均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这就属于染色体变异。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出示投影片:猫叫综合征幼儿照片。

2、让学生观察:患儿的征状---两眼较低、耳位低下,存在着严重的智力障碍。

教师补充说: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

3、投影片放映:病因---染色体缺失图

4、讲述:猫叫综合征的病因是病儿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投影片上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5、染色体结构变异,为何能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染色体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等方面来加以思考。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

1、我们已经知道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那么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会不会引起生物的变异呢?(回答:会)染色体数目会如何改变呢?(回答:可增加,也可减少)。

2、前面所说的仅是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它只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一种类型。

例如,人类有一种叫“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比正常人多一条染色体---21号染色体是三条,其征状表现为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等;

再如,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叫“性腺发育不良(Turner综合征)”,患者少了一条X染色体,外观表现为女性,但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另一种类型是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增加或减少,这种类型的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因此,我们重点介绍后一种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3、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染色体组”

放映: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

组织学生观察、归纳、总结: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二次,结果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少了一半。

(2)精原细胞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精子中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使染色体成单存在。

(3)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成为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非同源染色体。

出示:雄果蝇染色体的活动投影片。

观察说明:果蝇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共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抽拉投影片,使同源染色体分开成为两组)若把形状、大小不同的归为一组,每一组都包括了3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且是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某一条染色体。这样一个生殖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即为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大小、形状均各不相同,但却包含了控制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投影玉米体细胞图观察:玉米体细胞中20条染色体,其生殖细胞内有10条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染色体。这10条染色体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

同样,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有23条染色体。

4、教师讲述:人、果蝇、玉米体细胞中各含两个染色体组,都属于二倍体。在自然界中,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均是二倍体。

那么,该如何给二倍体下定义呢?

回答:二倍体指的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依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该称为三倍体,如香蕉、无籽西瓜等;体细胞中含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被称为四倍体,如马铃薯。

我们把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三倍体、四倍体都属于多倍体。

多倍体个体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动物中较少见。

5、多倍体是生物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地增加而致。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仅可以成倍增加,也可以成倍减少。

例如,我们在初中生物中学过蜜蜂中的工蜂和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成,而雄蜂由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成。因此,雄蜂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工蜂和蜂王的一半。像这样,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由学生分析回答:

玉米是二倍体,20条染色体。由玉米花粉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中含有10条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我们称之为单倍体。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中有六个染色体组。其配子中有三个染色体组。而由其配子发育而成的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也叫单倍体,不能被称为三倍体。因为由配子发育成的小麦,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同本物种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教师总结:可见,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划分依据是不同的。二倍体、多倍体以含染色体组的数目来划分;单倍体则只要含有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即是,与含染色体组的数目多少没有关系。

[三]教学目标巩固

1.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断B、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断

C、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D、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了1800

答案:C

2.是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则下图所示是指染色体结构的()

A、倒位B、缺失C、易位D、重复

答案:B

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正确叙述是()

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答案:A

4.猫叫综合征是人第号染色体引起的遗传病。

答案:5部分缺失

5.果蝇的体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因此,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

A、一个染色体组B、两个染色体组C、四个染色体组D、六个染色体组

答案:B

6、四倍体的曼陀罗有48条染色体,该植物体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为()

A、48B、24C、12D、4

答案:C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主要了解了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多倍体、单倍体在育种上的作用,我们下节课再讲。

[五]布置作业

*P50复习题一、三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月份教学过程

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重要概念”。

多倍体是怎样形成的呢?单倍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些知识在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呢?

这就是我们在本节课要了解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1、学生根据提纲(一)阅读教材。

提问:多倍体的自然成因是什么?

具有什么特点?(回答:略)

投影展示:二倍体草莓、多倍体草莓的图片。看图可知,多倍体植物各器官均较

二倍体大,果实中含营养物质多。如四倍体水稻的干粒重是二倍体水稻的二倍,蛋白质含量提高了5%~15%,可见多倍体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下面,我们以“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为例,学习多倍体在实践中的应用。师生根据P49图示学习、讨论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

并板书出其染色体的情况:

归纳总结多倍体知识,补充提纲(一):

刚才,我们归纳了“多倍体”的有关知识,明确了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来获得多倍体,可以应用在育种上培育新品种。

那么,单倍体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依据提纲(一)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单倍体的自然成因是什么?

(2)单倍体的特点有哪些?

(3)单倍体在育种上有什么意义?

2、在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大纲归纳总结单倍体的有关知识:

讲述:多倍体和单倍体在人工诱导育种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国家利用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方面均取得很大的成果。

[三]教学目标巩固

1、单倍体本身无利用价值,但在育种上却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单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不仅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且可获得纯合体。

2、培育多倍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温度剧变,射线处理、药物处理等。其中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用四倍体西瓜植株作母本,二倍体西瓜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结出西瓜的果皮细胞、种子的种皮细胞、胚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

A、4、3、3B、4,2、3C、3、4、3D、4、4、3

解析:在结出西瓜的过程中,子房壁形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细胞和珠被细胞都属于体细胞,与其母本---四倍体西瓜植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即为四个染色体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胚细胞内的染色体应是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的总和,即为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D

4、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与aabbcc的豌豆杂交产生的F1,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得到的植株是()

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六倍体

解析: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与aabbcc的豌豆,其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所以F1是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能够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即由原来的二倍体变为四倍体。

答案:C

5、萝卜体细胞内有9对染色体,白菜体细胞内也有9对染色体,将萝卜和白菜杂交得到的种子,一般是不育的,但经过培育后长成了能开花结籽的新作物,这种作物最少含有染色体数为()

A、9B、18C、36D、72

解析:萝卜和白菜是属于两个物种,其染色体不同。二者杂交后得的种子一般不育是因为种子内无同源染色体。要想使杂交种子可育,必须让其染色体加倍,细胞内出现了同源染色体,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能够开花结籽。

答案:C

总结

我们用2课时学习了“染色体的变异”。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也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多倍体在植物界较为多见,它比普通二倍体植株的营养价值更高一些。单倍体植株在自然界用处不大。但是多倍体和单倍体在育种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布置作业

P50复习题:二

[五]板书设计

染色体变异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 “总—分—总”结构形式,体会思路清晰,布局严谨。(重点)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

3、学习课文的亲切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4、学习举例说明。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多媒体演示自然界中姹紫嫣红的花,让学生在欣赏花的万紫千红中感受花的奥妙,感受花的魅力。

二、积累词语

1、注音

花卉(huì) 华裔( yì) 枯萎( wěi) 贮运(zhù) 凋零( diāo)

梦寐 乙烯 柠檬 康乃馨(xīn)

2、解释: 凋零

花花世界

梦寐以求

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感知探究。(学生讨论、交流)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

主要说明什么是转基因花及其优良特性

2、新型生物技术有何优势?其发展方向如何?

3、如何创造出转基因花?它有那些优良特性?

4、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花卉新品种方面已取得的成就?

5、转基因花卉繁荣市场前景怎样?

6、文章最后一段显示转基因花研究的什么优越性?从文中可以看出,转基因花的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明确:转基因花研究的优越性在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出具有特别形态、色彩、香味的鲜花,一切不再受制于自然,每时每刻都可以创新。转基因花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决定某种形状的基因修饰并转入到需要改良品质的花卉中去,从而定向创造花卉新品种。

7、文章按怎样的。结构形式说明的?试具体说明。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 开头部分说明新型生物技术的独特优势和什么是转基因花,然后用三个小标题说明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特别色彩、特别新奇、特别长寿,最后两段总结全文。

四、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富有一定的感情,试举例说明。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题“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充满情意;文章从人们“常年相互赠送”花卉,“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和美好的祝愿”起笔,反映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情感;“但是我们似乎曾经还想过送点什么更特别的花”,作者极为体谅人们的心情,表明转基因花是为顺应人们的心情而研究获得;文章又几次提到人们的“梦想”及转基因花使人们“美梦成真”,使读者感觉到一种亲切的情意。可见文章并非板着面孔叙说,而是自有一番情致在文中,使读者感受到某种关爱和温暖。

五、拓展

改良花卉,可以从形态、色彩、香味、寿命等方面着手,想想看,为了适应人类的需要,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允许有独特见解)

明确:例如鲜花的季节适应性,鲜花的药物功能等,这就需要发现并转入相应的基因。

六、小结

本文指出了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说明了转基因花的科学含义和优良特性,展示了转基因花在商机和美化世界方面的光明前景。

七、布置作业

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请同学们以医药,环境整治和农业为例,搜集材料,设想并描绘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