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天上的街市》教学教案(优秀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理解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3、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听过牛郎织女的传说吗?那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请学生讲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传说中牛郎织女生活得很凄惨,很不幸。但是,在我国有一位诗人,它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了一首诗歌,在他笔下,牛郎织女过着另一种生活。这位诗人就是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而他创作的这首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上的街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一起来品味诗中美妙的意境。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全班齐读诗歌。
2、指导学生给诗歌第一小节划分节奏和重音。
3、学生尝试独立划分后三节的节奏和重音,课件展示正确划法,学生对照改错。
4、请学生尝试有感情配乐朗读诗歌,并请学生评价。
5、全班再次有感情朗读诗歌。
(三)研读赏析:
1、诗人有远远的街灯一次想到了什么?
2、天上的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从那些语句中能看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诗歌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感情,但是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呢?(引入背景介绍)
1919年5月4日,发生“五四运动”。仁人志士热血沸腾,认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希望,但“五四运动”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黑暗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国,目睹现状,他一度兴奋激动变为苦闷感伤,但他并为失望,依然执著追求,他凝望星空,写下了这首诗。
(四)问题探究:
1、在这首的第一小节,诗人为什么会由街灯想到明星?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2、诗歌的后三小节运用了什么手法?前后两种手法有何不同?
(五)拓展延伸:
仿照例子,发挥想象和联想,续写下面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的名篇,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朗读指导。同时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首先和学生回忆了蒲松林的《山市》,让学生开始展开联想,然后我便引出了这堂课要学的课文——《天上的街市》。接下来为学生配乐范读诗歌,然后指导学生划分诗歌节奏,找出重音。继而让学生齐读然后学习小组比赛朗读,然后自读,我从旁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读、自由读、录音读、配乐读、评点读等让学生感悟,学生“美文美读法”简单赏析诗歌,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谈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中学会了如何读诗,并读出了诗中蕴含的情感。之后让学生用之前学习的复述牛郎织女故事,旨在让学生比较民间故事中悲剧结局和诗中的幸福结局,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时穿插介绍了文章的背景,使学生对情感的体会更为深入。最后总结时回顾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并进行了练习,充分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作业则让学生把练习仿写句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创造性的理解。所以,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
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我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联想、想像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在课上,我鼓励学生尝试活学活用,用在《散步》学习的“美文美读法”进行赏析:“我觉得美,美在 ”。语文学习小组中,A组B组C组的几位同学同学分别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都能在说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句式美,情感美。
我还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老师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参与到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以后每一次教学都要注意在课前对学生有足够了解,在设计时更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最优的教案,在上课时自己要全身心投入,有情况要及时调整,力争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要做到节奏分明,读准重音,读出感情,并能背诵。
2、了解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并能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诗歌,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导语:
今天能够和五中的学生一同上一节语文课我非常的高兴。我听说五中的学生语文功底很深,对古诗词也有丰富的积累。那么,我们一起来回忆几句古诗怎么样?
1、投影:(1)。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
(2)。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
由学生背出下一句:两首诗作者分别由________想到_______呢?
由此可以看出: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2、投影: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齐读。并说出诗人由_______想到________。
由此可以看出: 想象: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
3、导入课文: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跟郭沫若先生一起去游一游天上的街市。
板书: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过渡:诗歌因为有了联想和想象才显得意蕴深远,朗读则是我们了解到诗歌内容的桥梁,接下来学生们自由的朗读课文。
(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
二、文学常识、字词处理:
投影: 1.郭沫若的生平简介。
2、生字词处理: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
珍奇:稀有而珍贵。 闲游:闲暇时随便的游逛。
三、听读。(投影)
1、看动画,听朗读。
2、播放动画,录音。
过渡:看着美丽的图片,听着抒情的朗诵,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境界中,相信此时此刻的你,也一定希望走进那美好的意境中去,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夜空中漫游。
四、仿读。
朗读指导:(一)、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二)、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过渡:在这种朗读要求的指导下,接下来学生们就随着舒缓的音乐,走进诗歌的意境,有感情的再去朗读。
五.美读。
1、找2——3名学生试读。(放音乐)
2、教师点评。
六、品读诗歌。
过渡:听着刚才学生们的朗读这么有感情,我也仿佛沉醉在那个美好的世界里。郭沫若用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上街市的图景。
通过刚才的朗读,谁能说说:
1、诗人在描绘的过程中,由街灯都联想和想象到了那些事物?
板书:街灯——明星——街灯——街市——物品——牛郎织女闲游
① 联想(相似点) 想象(丰富)
向往
①诗人为什么由街灯会想到明星呢?
过渡:美好的意境来自于诗人的联想和想象,也来自于诗人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2、诗人在想象这些事物的时候都用了哪些精彩的词语呢?你最欣赏哪个词?说明理由。
例如:点、珍奇、朵、定然、定……
(老师也有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如:……)
过渡:诗人笔下的物品是珍贵而少有的,人物是自由幸福的,景色也是美丽的。
3、你从这首诗中能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街市?
例如:一个美丽的街市。
一个生活自由幸福的街市。
一个富足的街市……
过渡:面对一个如此美好的境界,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去朗读?
板书:向往。 (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境界)
目标要求: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
教学方法: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背景画面和音乐)看到这幅画面,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灿烂星空总是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
(出现课题及作者,教师同时板书。)
二.诵读
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2.点一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师问:为何要这样处理。
3.师配乐范读:
4.交流怎样读好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把握诗的感情基调,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处理好抑扬顿挫的节奏,努力读出自己的理解,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
5.全班齐读
三.探究:
(一)走近文本——梳理内容,感悟主旨。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的活动。比如:在的时候,诗人看到了
,又想到了。
2.在诗人的想象中,天上的生活是怎样的?
3.你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吗?在这首诗中,作者将这一传说作了怎样的改动?(从中寄托了怎样的理想?)
如果学生需要,可适当介绍写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陷入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第一次发表在1922 年《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后来收入《星空》集中。
(二)咬文嚼字——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欣赏一首好诗一定少不了要品味它精炼传神的语言。古人用“红杏枝头春意闹”表现春天的情趣,而其中的“闹”字更是神来之笔。)
1.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小组讨论)(或者用启发学生去换词丢词的方法体会这个词在这里的特殊含义或表达效果。)
2.师生配乐齐读全诗
3.试着背诵这首诗。(给出画面和音乐,背完一行,出现一行。)
四.拓展延伸——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诗人由无数的街灯联想到无数的明星,由明星想像出天上的街灯,想到了天上有一个陈列着珍奇物品的美丽的街市,想到了牛郎织女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美的源泉,下面,我们来做这样的一个想象训练: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目标: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诗歌不可以不读,读是理解的基础。关键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去读,包括朗读和默读。读的不深入也就谈不上对诗歌的鉴赏。熟读乃至自然的成诵,我想,这应该是教学一首诗的最高境界。
板书设计:自由幸福
天
上
的郭
街沫
市若
街灯明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从而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思维,鼓励大胆想象,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鼓励学生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展开想象,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句,把握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难点:培养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体味、合作探究、拓展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后)大家知道吗?郭沫若先生这位伟大的诗人,他看到这静谧的夜空时,也想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只不过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结局是悲惨的、痛苦的,而诗人心中的牛郎织女则自由而幸福地生活在天上美丽的街市中。现在我们就借郭沫若老先生的诗作一起去游历那美丽的“天上的街市”。
请学生介绍诗人郭沫若。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一部新诗集。它确定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史上新诗歌奠基人的地位。
(二)初步感知诗歌的画面和内容
1、配乐朗读诗歌
2、生字
缥(piāo) 缈(miǎo)
3、生词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这样。
珍奇:贵重稀奇。
闲游:悠闲散步。
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4、学生自由读诗
读后思考:同学们读完诗,知道诗里有哪些画面?诗人都有哪些奇思妙想?
(1)学生回答并朗读相关诗句。
(2)明确:街市——缥缈的、美丽的、陈列着珍奇
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闲游、提着灯笼
5、诗人借助什么手法为我们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1)点拨联想与想象的区别。(小黑板出示:
联想:由实际存在的事物想到与它相似相关的其他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 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学生说运用联想或想象的例子,教师适时引导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观蚊如鹤;夏蚊成雷,拟作全鹤舞空。)
(2)思考:本诗什么地方用了联想?什么地方用了想象?
(3)朗读第1小节中自然的联想。
(4)朗读2、3、4小节中丰富的想象。
适当指导肯定语气的朗读情感。
教学角度:
1、以语用行为之一的“读”为聚会的主要行为,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形成对如何学习诗歌的个性认知。
2、借读之机用圈点勾划做旁批,通过有针对性的“读”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形成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
2、请学生朗读此诗,并做点评。
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读诗?(读出停顿、重音、感情等)
二、听录音范读
1、放第一遍录音,请学生用“/”标出停顿之处。
2、放第二遍录音,请学生用“。”标出应重读之处。
3、生生听读,查找自己所标与同伴之异同,并就不同之处相互讨论,形成一致意见。
4、听学生范读,全班核对所标停顿、重音;师生就不同之处进行研讨,达成一致。全班齐读此诗。
三、析内容,品诗美
1、学生默读全诗,找出诗中所写景物,并用“△”标出。
2、师生就景物进行逐节分析,析诗所用想象与联想之写法和诗各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就诗中所引民间传说进行研讨
①说牛郎织女故事之原型(点学生讲此故事)
②问题:在诗中,作者将故事做了哪些改变?(小组讨论)
③问题:师生就改变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作者做此改变之动机是什么。
④问题:所改故事之结局一定会实现吗?作者在诗中用哪些词向大家表明?
⑤问题:作者借诗抒了什么样的情怀?我们在读诗时,应如何读出这种情怀?
⑥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出诗情。
⑦教师配乐范读(所选音乐为《梁祝》)。然后学生再读,直至能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将本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注:此教学方案为我在为全县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七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的教师所上示范课(20xx年8月5日)所采用的方案,方案之设计较为具体地体现了语文交际圈教学理论关于如何在课堂展开聚会的理念,围绕以问题为话题如何进行师生课堂聚会,本设计提供了一个较为可行的范例。从聚会效果来看,学生与教师同为语文交际者之平等对话特色显现较为明显,互动效果好。
我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联想、想象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我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把自己的心摆进去”,或者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
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为此,我设计了五个环节来体现我的教学思想:
一是发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己去筛选感兴趣的材料。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是重视让学生联系社会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通过朗读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是通过诵读、品味、感悟三环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诗歌,独立阅读诗歌。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倡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是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诗歌要求学生多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多诵读,让学生在反复、比较的诵读实践中增加语感,发展语感,加深领悟。
五是设计联想、想象训练。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天上的街市教案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同学们都已读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谁能用一小段话概述一下?
一年相会一次,虽然他们的生活有点悲惨,不很完美。但是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为我们写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天上的街市》。
大屏幕显示: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从小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接触了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间,完成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以后成立了“创造社”,从事新文学运动,参加了革命。解放后,担任了文化领域的领导工作。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恢复》等。
二、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内容。
诗人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个怎样世界?请用一、二个词语概括一下。
如: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
……
2、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过渡:诗人满怀着激情为我们创造出这么一个理想的境界,的确,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没有了感情就没有了诗。
请各自朗读一遍,然后说说诗人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为我们描绘这么一个理想的境界的?
(对天上美丽街市的憧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3、学习朗读,读好诗歌(朗读体验)
过渡:可见,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主调:令人向往)
(1)讨论: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朗读这首诗语气语调、语音高低、语速快慢、节奏强弱等都怎么处理?
(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语速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用铅笔做上记号(“|”、“·”)。
(3)学生朗读,大屏幕显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让学生对照。
(节奏:诗的停顿或声调延长处用“|”划开;重音:朗读时,往往要把句中的某些词语读得比较重一些,主要是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
(4)叫一个朗读较好的学生,配上音乐《星空》,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5)全班齐读、巩固。
三、探究品味
过渡:其实要有感情地朗读好一首诗,必须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下面我们先逐段理解。
(一)选段探究讨论
拿出课堂活动记录表,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与现在头脑里产生的新问题在小组中讨论一下,经过精选,形成初步意见,确定好发言者,准备汇报、求助。
四人学习小组探究结果汇报,如有不同意见,可讨论。
个别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向其他组成员或老师求助。
……
(二)整篇问题探究
过渡:上面我们分组逐段合作探究了有关问题,下面我们就整篇提问一起探究。(以下为备用问题,因为有可能在上一个“学生致疑解疑”环节中已解决)
大屏幕显示: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2、诗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间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诗中通过哪些词表现出来?请圈出来加以体会。
3、诗人为什么要对民间故事作这么大的改动?他的用意是什么?(引导学生看背景)
大屏幕显示:
作者创作此诗的有关背景:十九世纪末二十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时代尚未来临,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篇烂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
(1、通过讨论形成板书:
2、“天河”不同:
“他们的生活”不同
如:
“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富足;
“闲游”、“来往”→自在、悠闲、舒适、幸福;
“浅浅的”→来往自由
“那朵流星”→“朵”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3、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小结:这么一首富有创意而又清新的小诗,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能背下来吗?
练背
全班背诵。
四、拓展延伸
过渡:尽管在《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形成后,不同朝代的不同文人曾以这个题材写过诗文,如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杜牧的《秋夕》(“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等,但这些诗都摆脱不了那种愁苦、寂寞之风;而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一改这一题材的愁苦之风,为我们写下了这么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
你是否从中得到启发,如果要你发挥想象力,给《牛郎织女》来个“故事新编”,会怎么样?请以《牛郎织女新编》为题目,改编故事,可以短一点,具体讲述自以为有创意的精彩的片断、其他地方可概括简略带过去。
思考2—3分钟,“讲”,最长不得超过2分钟。
五、课外作业:
1、将说的故事片断再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故事。
2、课外背诵《迢迢牵牛星》、《秋夕》。
3、默写《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③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难点是: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欣赏古诗《迢迢牵牛星》
请问:⑴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故事?是通过哪些词语或句子表现出来的?
⑵诗中的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是通过哪些诗句表现出来的?
今天,我们将跟随郭沫若先生闲游天上的街市,去那里拜访牛郎织女,看看他们现在过得怎样?
2、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天上的街市》就是选自诗集《星空》,借助丰富的联想,奇特的想象,为我们展现出具有童话色彩而又瑰丽动人的——天上街市图。
二、新课学习
㈠诵读美。
1、朗读示范。
2、朗读实践。(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画面)
3、配乐朗读。(背景音乐:《沉思曲》)
从刚才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幻想的抒情小诗。
㈡欣赏美。
1、想象画面美。
⑴全诗共4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想象的?
明确: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虚)想象的。
⑵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及想象过程。
明确:①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②想象过程
2、领悟情感美。
⑴诗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和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①牛郎织女的故事
②不同: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被无情的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⑵这种想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助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美。
这首诗的语言也非常优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诗句押韵、和谐。
⑵用词准确。
⑶语气亲切。
⑷表达信心很坚定。
三、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 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3、 领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4、 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 重点:
品味诗歌语言。
三、 难点:
对诗歌主题的探讨。
四、课时:
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每天晚自修回家的路上,那淡淡的月色,隐约闪着几颗星星的夜空,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我请大家一起来看图片,领略星空的美景。Powerpoint(下面简称PP):星空图片。
这是画家和摄影师向我们展现的星空色彩图,那在诗人眼里星空又是怎样的?请大家打开课文《天上的街市》,走近郭沫若,走进他的星空世界。
(二) 简介作者:
问:大家以前有无接触过郭沫若和他的文章?
出示投影:郭沫若先生简介。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三) 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读,完成两件事:
① 圈出不熟悉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解决。
②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得流利。
2、个别学生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后纠正字音、节奏。
3、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从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星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结:跟着郭沫若,我们领略了别样的星空风光图,那美丽的天上的街市,珍奇的物品、骑着牛儿的牛郎织女、似流星的灯笼,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 读出自己。
PP:找出你最喜爱或感触最深的画面,大声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预设:
1、 第一幅画:
朗读方式:对读。
关键词:明、无数、点、亮、现。
知识点:联想的特点。
2、 第二幅画:
朗读方式:齐读。
关键词:缥缈、美丽、没有、珍奇。
知识点:想象的特点。
3、 第三幅画:
朗读方式:想象读。(语气:亲切;情感:对幸福的向往之情。)
关键词:浅浅、不甚、来往。
知识点:想象的特点。
4、 第四幅画:
朗读方式:再创造读。
原句: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再创造: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在走——在走——(渐轻,体现悠闲游走之感)
关键词:闲游、朵。
知识点:想象的特点。
(五)主题探讨。
1、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选用并改编了牛郎织女这一民间故事?
提供写诗的时代背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正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各派军阀的高压统治,处处黑暗,民不聊生,老百姓处在极其悲惨的境况之下。
2、作者当时的心态:他极度憎恶黑暗现实,但浪漫气息浓郁的诗人对社会现实并不绝望,也不因此而哀怨、伤怀,而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不满现实,热烈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3、郭沫若先生的性格特点,即奔放、热情、浪漫气息浓郁等。
文学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瑰丽的想象来探索人生真谛,追求美好的未来。这种幻美的追求与人生的思索曾激起过同时代人的深切共鸣。
巧妙的联想,奇特的想象,优美的意境,是这首诗的特色,也是它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的原因。
题目本身就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色彩,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一个想象的绮丽的境界。第一节“明星”与“街灯”的视角相同,为全诗奠定了想象的基调由现实生活中的街市,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街灯”与“明星互喻,天上地下的美景相映生辉。第二节写想象中的街市,与人间街市一样有店有物,但又比人间的“珍奇”,且富足无比。以“美丽”、“陈列”二词略加点染,衬托出天上仙境繁华迷蒙的背景,并用“缥缈”的似有若无,时隐时现来进一步唤起人们的想象。三、四节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如此“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如果成为一系列静物陈设在那里,而没有人物在其间活动,则其妙不足。此二节中,诗人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绘,由“天河”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民间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受王母怒责,每年仅有可怜的一次“七夕”之会,但在《天上的街市》中,诗人借助大胆的艺术想象来改造神话题材,以神话传说中的主人公作为抒发理想的对象,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天上享受着美好的生活,骑着牛儿,提着灯笼,涉过银河,在美丽的天街闲游,“浅浅的天河”成了牛郎织女生活中的一道风景,永远“胜却人间无数”,永远令人心驰神往。诗人摒弃了牛郎织女的一切悲剧因素,把造成不幸的障碍化成美好生活的陪衬,给诗中的幻景罩上一层迷人的色彩。结尾“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更是烛照全诗的点睛之笔,显得意味无穷。
王国维说,意境有“写境”与“造境”之别,即“写实”与“虚构”之别。此诗首节为写境,后三节为造境。优美的意境与主观抒情相结合,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美丽的天国与丑恶的现实相对照,特别是四个“定然”的运用,让人们更加向往诗人所讴歌的光明未来。此诗四节,每节三、四行押韵,每节都换韵,但读来自然流畅,故而多年来一直是诗歌朗诵的保留节目。
教学反思
我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联想、想象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我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把自己的心摆进去”,或者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
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为此,我设计了五个环节来体现我的教学思想:
一是发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己去筛选感兴趣的材料。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是重视让学生联系社会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通过朗读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是通过诵读、品味、感悟三环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诗歌,独立阅读诗歌。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倡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是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诗歌要求学生多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多诵读,让学生在反复、比较的诵读实践中增加语感,发展语感,加深领悟。
五是设计联想、想象训练。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