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精选8篇】

什么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概况是怎样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精选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能力方面的:(1)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设计太平军进军路线示意图,教会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2)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2.难点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进行课前两分钟演讲。上星期规定的演讲范围是就初中已有知识或通过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媒体了解到有关太平天国的内容,描述某一历史片段或简单的阐明自己的看法。准备好了的同学,请到讲台前面对大家进行演讲。

生:(一般情况下,请两位同学演讲。演讲过程中可能会有片面的、不够客观的,甚或错误的观点)

师:(允许台下可能引起的议论。稍后,总结并导入新课)刚才两位同学精彩的演讲把我们带入了19世纪中叶中国沦为半封建社会后发生的那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带着刚才同学们议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太平天国,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板书: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生:(思考并作答,但有可能只答出一二项)

师:根据几位同学的回答,请翻开书并迅速搜索文中提供的信息。

生:(寻找并记录)

师: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银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借端进行搜刮。这些都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再加以灾荒连年,1846年至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沙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人祸天灾使人民陷于失业、破产、死亡的困境。与此同时,外国侵略者又迫使清政府取消对西方宗教的禁令。基督教宣传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发动了这场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关于洪秀全其人,(投影:洪秀全塑像)刚才演讲的同学(假设)已经谈到他的出身;他屡试不第后受梁发的《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的经过。但对洪秀全的思想分析的不够,而这又是运动的理论论导,所以在这里作了一个补充。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很复杂,在他的一些重要文章里能够体现出来。如《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投影:课文第27页节选资料;第33页阅读与思考)请同学们结合这几则材料思考,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

生:(思考并回答)

师:很显然,这几则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要求的摆脱封建压迫、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号召人们为实现平等自由、太平一统的大同社会而斗争;同时他还吸取了基督教中的积极因素,主张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说法,认为地下也有天国。这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对广大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建设的同时,另一位领袖人物冯云山正积极进行组织工作。他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深入各族群众中宣传和发展会员。他和洪秀全一起组织会员捣毁神庙,撤掉村塾中孔子的牌位,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金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这一核心在以后释放的能量震撼了中国大地。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

三、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师:(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同学们注意这幅图。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一位同学负责跟随老师的讲解指出太平军胜利进军的路线;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号写出示意路线图。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做这项工作。

生:(按要求开始操作)

师:(走到同学中间进行讲解;投影:《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各地拜上帝会会员2万人携带各种武器齐集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在会众的簇拥下快步蹬上高台,在一面黄绸大旗下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封王建制(投影:《永安封王表》),初步建立政权。此时,清军3万余人包围了永安。由于城中粮盐弹药缺乏,使太平军陷入困境。

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投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一重大损失。由于长沙久攻不下,太平军绕道北上挺进武汉。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附近农民踊跃加入太平军,队伍迅速壮大。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50万大军从武昌出发,水陆并进,浩浩荡荡,沿江东下。真可谓是两岸雄兵,旌旗蔽日,战鼓声声;千船战将,帆幔蔽江,乘风破浪。将士们奋勇向前,沿途清军文武弃城远避,兵勇闻风先散。在20多天里,越九江克安庆,以势如破竹、排山倒海之势兵临南京城下。

1853年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结合学生写的进军路线小结并修正)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天京这个政权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文件。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投影:《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三、《天朝田亩制度》

1. 内容(板书):

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投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这里,天下田是谁的?

生:(思考并试图做答)

师:(启发)在政治课上老师讲过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史上,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分配土地的一个原则;还有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无处不均匀。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第30页凡分田,……,以赈彼荒处。;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思考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上标注出来,其余同学可参照其答案小声议论。

生:(阅读思考后议论)

师:现在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点评,看看你对平均的理解是否全面。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

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

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投影:第30页有田同耕,……无人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 评价(板书)

师: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生:(按要求热烈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师:(加以引导后总结)《天朝田亩制度》从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来看,废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的小农经济,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这是不切合农民觉悟和脱离农民思想实际的;同时,小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人饱暖的要求。

从分配的方法来看,也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例如:按人口分,却未考虑死后还田的办法,长此下去哪里还有田来分?又如:按地力分,究竟根据哪一年、哪一种农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土地的等级才算合理呢?再如:按丰荒之地调剂,中国人的乡土意识能否允许?还有,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时又规定每年收获只能留下维持生活的份额,其余生产生活资料同归圣库。这样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不但没有实际好处,而且还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

以上我们从主观方面分析了这一制度的不可行。再从客观环境来看,连年征战无法保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实现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尽管如此,就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点来看,也足以显示其反封建制度的决心。这一制度是对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空前猛烈的扫荡。现在如果让同学们来谈谈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你们是否能从其革命性和空想性两方面来全面评价呢?这一问题留作课后的思考。

下面我们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来看它的全盛时期。

四、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投影:《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要求学生随讲解将时间、领导人和进军路线填在表上)

生:(按要求做表)

1. 北伐

师: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结合地图)北伐将士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逼近天津,行程几千里,攻克几十个城镇。当北伐军进军北京时,朝野震动。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京中官吏则卷起金银细软,逃迁出城达3万户之多。北伐军犹如惊蛰之春雷,震撼了华北大地。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北伐战士征战之艰苦,牺牲之悲壮,可以从书上小字材料了解到,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材料,其他同学体会一下有怎样的感受,同时分析一下北伐失败的原因。

生:(阅读思考并随意回答)

师:(引导后小结)北伐军失败固然因为严冬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从战术上讲,孤军深入、后援不济,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败也就成为定数。尽管如此,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将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精神,向世人展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北伐的同时,太平军又开辟了西征战场。

2. 西征(板书)

师: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夺取了安徽、湖北的重镇,然后入湖南。在湖南,太平军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手。太平天国又派文武兼备的石达开加强西征军的领导。1855年,鄱阳湖口战役里,太平军大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经过两年战斗,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迅速攻占了鄂、皖、赣大片地区,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西征的胜利使长江千里变成了天国的一条内河。

3. 东征(板书)

师: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56年,太平天国又派大将秦日纲东征。不久,东征军夺取扬州,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

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

生:(参照投影片的示范订正自己的答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如果用一条曲线来表示这一时期的活动走势,应该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用红笔来表示。

生:(应该能够画出一条上升曲线)

师: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正如这条红色曲线所表示的,以迅猛之势走向全盛的颠峰。正当此时,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大变乱,使已有的很好的形势急转直下。(用白色示意)关于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我们在下一节课里来学习的。

生:(进行课上练习)

【简评】该教案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准确;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充分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有讲演、阅读、讨论、回答问题、填表、绘图等,做到了形式多样化。执教人将重点主要确定在《天朝田亩制度》上。教师结合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在教学活动中对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边和多边活动做了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论从史出地认识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教师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论从史出地认识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教师精辟的归纳、概括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得益彰,使复杂的历史问题、理论问题迎刃而解。

课 太平天国运动 篇2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呈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本课教学以课标为依据,展现“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让学生了解19世纪中期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展开抗争。本课展示给同学们的是中国农民阶级掀起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运动,他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然而,限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柳亚子曾说过“莫将成败论英雄”,该如何认识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前课: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屈辱等);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无能,1851年—1864年,中国的农民阶级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关于这场运动,是非评判很多:有人称赞它,孙中山说洪是“反清第一英雄”,可是后来却说“洪氏覆亡,知民族而不知又民权,知又君主二不知又民主”;马克思对它的态度转变也很大,刚开始的时候,他说这是场伟大的革命,可是后来却说“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1862年《中国记事》)这到底是怎样的运动呢?

遇到问题我们要问的三个问题:为什么?(即原因或背景)是什么?(即太平天国的状况)怎么样?(即结果或影响、评价)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851—1864)

情境表演:由几个当时中国社会的特色人物(洋人、政府官员、手工业者、农民),进行自我叙述,让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状况。你认为当时存在怎样的矛盾?(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者的剥削)这些矛盾中,农民阶级直接感受到的是什么?(西方的侵略通过封建政府转嫁到人民身上,阶级矛盾是根本原因)中国的劳动人民是非常淳朴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起来起义的。而当时,人祸又有天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揭竿而起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北方的捻军等,农民运动蓬勃,而独以太平天国规模最大,原因何在?(洪秀全利用和发展了西方宗教思想,号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顺应人民呼声,响应者众。)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尖锐(根本)    反封建

2、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加深,人民灾难深重   反侵略的时代特点

3、自然灾害严重(直接)

4、西方宗教的影响,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号召人民群众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探究学习活动:请同学阅读课本,找出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帮助我们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设计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多长?转折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前期和后期来认识天国运动的过程。(板书)

<一>前期:1851—1856

1、金田起义:1851

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农民的封建意识),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选择天京的原因?正式形成与清廷对峙的局面;(反封建革命意识)

4、北伐、西征:目的、结果及作用。北伐失败原因及为西征创造有利条件。西征的胜利使千里长江变成天国的一条内河。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何以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内走向鼎盛?学生思考,教师总结。

原因:1清政府的腐败;

2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高涨;

<二>后期:1856—1864

1、天京变乱:学生了解经过;

知道这是太平天国的一次

内讧,使得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清军趁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围困天京,形势危急。

探究:天国为什么迅速衰落?(农民阶级的内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的阶级)

2、挽救危局:学生找措施;洪秀全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洪仁玕为干王,挽救败局。介绍军事上的防御战情况;重点在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陈玉成、李秀成在后期防御中的军事成就;攻打上海的时候,遇到“洋枪队”的进攻,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共同镇压。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大事,1861年,安庆失守,东面失去屏障,天京暴露给了敌人,陈玉成退守庐州,1862年因歹徒出卖,英勇就义。1864年,洪秀全自杀。太平军坚持战斗,最后失败。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都是天国的革命纲领,通过对颁布的背景、内容及结果对比,最后进行评价。

天: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土地分配:原则和方式;产品分配:原则和方式)建立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四有二无)能实现吗?(不能)为什么?(脱离实际:土地分配农民愿意,可是实现不了、产品分配超出农民觉悟)为什么会提出这个空想呢?(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

资:主要内容是什么?(政治、经济、教育)发展的是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能反映农民的利益吗?(不能)农民阶级为什么提出这个方案呢?(洪仁玕的个人经历)实现了吗?能实现吗?(理论上能,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

背景:一个是上升阶段,一个是衰亡;内容:(经济形式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基础公有制和私有制、阶级利益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结果:(都没有实行)原因是什么呢?(局限性)它们又有什么积极性呢?

农民阶级为什么不能提出一个切合实际的纲领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跟太平天国的失败有关系吗?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一>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内讧等)

重要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二>评价: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作用: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②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③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⑤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局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启示:太平天国运动中,由于时代的原因,中国的农民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又肩负了反侵略的任务,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没有能够取得革命的成功。在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道路上,中国人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这个重任会落到谁的肩上呢?

板书: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851—1864)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尖锐(根本)    反封建

2、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加深,人民灾难深重   反侵略的时代特点

3、自然灾害严重(直接)

4、西方宗教的影响,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号召人民群众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一>前期:1851—1856

1、金田起义:

2、永安建制:内容、意义

3、定都天京:原因、意义

4、北伐、西征:目的、结果及作用。

<二>后期:1856—1864

1、天京变乱:过程、结果

2、挽救危局:措施

3、天京陷落:1864年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内容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一>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二>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 篇3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 :

1提供《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教给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论从史出”的道理。

2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兵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完成填空练习,巩固上一课的知识

[导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二)新课讲授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道定都天京

1、兴起的原因:

[课件展示史料]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xx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下,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他假说自己是上帝的次子,特下凡除妖魔,以此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史料回答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2.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讲述]请同学们看视频《天国兴起》,并结合《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史实。

[归纳]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攻占永安(分封诸王,政权初步建立)──夺取武汉三镇──占领南京,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军事全盛)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课件展示史料]

阅读下列材料: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设问](1)《天朝田亩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各是什么?

(2)反映了哪些人在土地问题上的什么要求?

(3)这项制度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教师明确]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小生产者。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这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超越了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只能是一种空想。所以,归纳起来,我们说《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这就是我们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一分为二的辩证法。   三、天国悲剧1、天京变乱[课件展示] 天京变乱的过程以及结果[提问]阅读材料思考:天京变乱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材料一:秀全僻处深宫,从不出户,人罕识其面。他自知智慧不及杨秀清,一切军务皆委之,任其裁决。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

──张德坚《贼情汇纂》

材料二:东王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李秀成自述》[讨论交流、教师明确]是历史的必然: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而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课件展示]天王府的模型和天王宝座,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领导者的奢侈和腐败。

2、《资政新篇》的颁布

[设问]《资政新篇》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归纳](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设问]《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异同?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

文献

不同点(经济)

相同点《天朝田亩制度》1、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2、实质是消灭私有制3、违背历史发展规律1、都体现发封建2、都脱离实际无法调动积极性3、未能实现《资政新篇》1、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2、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3、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设问]《资政新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为何会有此特点?为什么《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行?

[教师明确]

评价: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局限性----空想性《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其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却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它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农民没有实施它的热情,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

3、天京沦陷

[课件展示]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破江南大营——上海之战——安庆失守——田径沦陷

[提问]结合材料思考,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失败?

材料一:“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材料二:“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教师明确]

(1)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

(2)主观方面(农民阶级局限性)

①农民是小生产者,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革命目标不明确。②没有彻底战胜封建思想的武器,定都天京后,领导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断送了革命前程。③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等。

[设问]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影响?

[讨论交流、教师明确]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除了担负起反封建的任务,农民还担负了反侵略的任务,这个任务,农民阶级虽然不可能彻底完成,但是由于农民阶级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确实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想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局限性----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课件展示】

a、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d、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探究]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①      起义背景新,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起义形式新,创立拜上帝教,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进行起义;③治国方案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④担负任务新,在反清政府封建统治的同时还要反对外国的侵略;⑤失败原因新,在中外的反动势力联合中被绞杀;⑥所属范畴新,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在中国社会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当时先进阶级还未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时,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阶级勇于承担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不会有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洪秀全顺应农民革命潮流,受基督教派的影响,创立拜上帝会、组织起义、建立政权。它颁布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的愿望,但它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是一种空想。而《资政新篇》则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对实现空想社会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同步练习

课 太平天国运动 篇4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金田起义的原因和爆发;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资政新篇》;天京的沦陷;太平天国的意义;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作用。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过程与方法

结合材料,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中的主张不能实行的原因。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指导思想的积极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教学重点:金田起义、《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头主题歌《浩浩乾坤》,韩磊主唱。

19世纪中叶,中国农民阶级的先进分子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抛头颅,洒热血,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怪神的悲壮史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寻、体味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吧!

讲授新课:

一、金田起义

1.天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它们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疯狂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在外国大量倾销商品的过程中,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大量农民和家庭加工业破产,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逐渐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2)财政危机。鸦片战争后,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和鸦片贸易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人民负担加重,加剧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3)吏治腐败。鸦片战争产生的战费和巨额赔款被分摊到相关各省,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清朝各级官吏层层加税,借机搜刮,导致吏治极端腐败,清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4)自然灾害。鸦片战争后中国水、旱、蝗灾不断,加剧了人民的困苦,贫苦百姓到了无法生活下去的程度,激化了原已非常尖锐的阶级矛盾,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广西地区地瘠民穷,自然灾害严重,各种矛盾尤为突出,再加上广西地处边陲,是多民族聚居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加上有天地会多年的斗争传统,清政府统治比较薄弱,因此广西成为太平天国革命的发源地。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不久后,与冯云山到广西传教,得到人民广泛响应,广西地区的拜上帝会组织迅速壮大。

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他的宗教理论同西方基督教有所不同,西方基督教主张忍受苦难,放弃斗争;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号召人们进行反封建斗争,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清朝统治者。西方基督教主张幸福的生活在来世,信教者死后进入天国;“拜上帝会”主张建立人间理想天国,在现世。洪秀全创立的宗教理论,对动员人民群众进行反清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1850年7月由于广西又遇饥荒,参加拜上帝会的民众日益增多,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通知各地会众到金田村集中编练队伍,并采用军事编制。12月,清政府派兵前往镇压。1851年1月拜上帝会会众击败来犯之敌,解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

二、天国兴衰

1.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时期。

起义爆发后,太平军冲破地主武装和清军的围堵,1851年3月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东乡称王)。

1851年8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立封王,初步建立了政权(永安建制)。

关于永安封王建制,可用歌诀进行记忆:“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东西南北翼,西王以下人,皆受东王制。”

永安封王后,太平军相继攻克广西的全州,湖南的道州、岳州,在岳州组建水营,不久攻克武汉。1853年初太平军从武汉出发,浩浩荡荡,水陆并进,顺长江东进,先后占领九江、安庆、芜湖等重要城市,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与清王朝分庭抗礼。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定都天京)

2.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军事全盛。①北伐:(结合教材插图掌握)a.当时形势: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南北对峙,要推翻清朝统治,必须北伐。b.过程:1853年5月到1855年5月,北伐军从扬州出发,横扫六省,紧逼天津。被迫南撤,最终失败。c.北伐意义:北伐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中心,引起清王朝的动荡,同时也牵制了清军,有利于南方太平军的发展。d.失败的原因:孤军深入,没有援军。战争环境不利,清军倾全力反扑。

②西征。a.当时形势:清政府为扑灭太平天国而加强了对天京的围困,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扩大长江中下游控制地区,必须西征。b.西征区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的部分地区。 c.结果:取得辉煌胜利。

③同时,太平军击溃清军江北、江南两大营,解除了对天京的威胁。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2)政权建设。

经过几年征战,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在军事发展的同时,太平天国还进行了政权建设,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它不仅涉及土地制度,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制度为核心,所以称之为《天朝田亩制度》,但这一制度并未全面实施,1854年太平天国即实施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

① 目的与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② 内容:a.土地分配方法: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b.提高妇女地位:如可分得土地、参加考试、参军任职等。

你认为《天朝田亩制度》设计的是怎样的社会?有实施的可能吗?

提示:《天朝田亩制度》设计的是农民的理想社会的蓝图,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革命思想的结晶,但其试图在小农经济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等生产、生活资料,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的经济主张是一个空想。加之当时正处于战争状态,缺少必要的条件,根本无法实行。《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颁布后,第二年太平天国即实施“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就证明了这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落后性:把封建自然经济作为理想化的追求目标,排斥商品经济,与工业化、近代化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空想性:平分土地无法实施,绝对平分产品更违背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

《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施的原因:

从客观上说,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从主观上说,平均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3.太平天国的衰落时期。

(1)太平天国的强大外敌的出现。

随着太平天国的日益强大,满清的八旗军和绿营军已经不足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清朝统治者迫不得已放松了对汉族武装的控制。1853年咸丰皇帝命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相继发展起来,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地主势力的壮大,表明满洲贵族和八旗军队的腐化堕落已经无法对抗太平天国运动,清王朝正在走向衰亡。

(2)天京变乱。

1856年8月,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事件。洪秀全感到事态发展下去会对自己不利,表面上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暗地里却密召在前线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回敬救驾。韦昌辉立即率3000精兵赶回天京。9月2日凌晨,在秦日纲的配合下,包围了东王府,杀了杨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2万多人。天京城内一片恐慌。石达开从湖北赶回,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想杀死石达开,石达开只好半夜坠城逃出天京,石达开的全家都被韦昌辉杀害。韦昌辉的行为,引起太平军全体官兵和百姓的愤慨。11月2日,洪秀全诛杀了韦昌辉及其心腹200余人,平息了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翼王石达开在天京变乱后,因不满洪秀全的猜忌,自率10万大军离开天京,虽然多次击溃清军,但终在大渡河畔被清军全歼,这实际上是天京变乱的一个继续,从此,太平天国局势更加危险。

太平天国内讧、滥杀、石达开出走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提示:建都天京后,太平军的上层领导集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生活奢侈,等级森严,诸王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导致太平军发生内讧。翼王石达开在天京内讧后回朝主政,因不满洪秀全的猜忌,率10万太平军离开天京。

太平天国内讧、滥杀、石达开出走带来了严重后果,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它破坏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团结,动摇了太平军将士的宗教信仰和对太平天国理想的坚定信念,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丧失了乘胜歼灭清军的有利时机。太平天国运动中发生的仇杀、分裂,是农民政权封建化的必然结果。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革命不可能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

从天京事变这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贪污腐败;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3)重建领导核心。

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原有领导集团的成员或死或走。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威胁天京。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在军事方面,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组成了新的军事领导核心,扭转了战局。太平军连挫清军,占领江南大部分地区,士气重新高涨。内政方面,任用洪仁玕主持朝政。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针《资政新篇》。

阅读小体字,总结:①目的:重振天国声威,挽救天国危局。②主要内容:效法西方,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银行,推广保险;兴办医院和学校,进行文化交流等。③评价和认识:它是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它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有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并未真正实行。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就一直面临着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的严峻局面。1863年,在英法军队的支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英法军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主要是1862年英法联军从天津调往上海,此后多次在苏泸杭地区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直至太平天国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课文从社会影响、农民的传统理想和思想进步三方面分析了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影响之深刻超过了过去的农民战争,达到了农民革命运动的顶峰。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太平天国所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平均主义的愿望和获得土地的理想。《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资政新篇》提出了效法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措施,在许多方面体现了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即将出现的先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掀起了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是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新的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以新的特点,太平天国后期,其领袖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板书设计:

一、金田起义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概况

二、天国兴衰

1.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时期。

2.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军事全盛。

(2)政权建设: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的衰落时期。

(1)太平天国的强大外敌的出现。  (2)天京变乱。    (3)重建领导核心。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资政新篇》   (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 篇5

教学目标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布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的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及意义。太平军北伐和西征的概况。北伐失败的原因。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通过对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进行评价,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师讲述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的经过,学生总结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从而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北伐军将士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的中国,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原有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决定了太平天国在承担反封建任务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重任,这是过去的农民战争所没有的。

地位分析:本节课讲授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之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侵入了中国,中西之间的激烈碰撞,原有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这对太平天国运动从发动形式到整个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因其明确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把中国农民战争推到了最高峰。

重点分析:⑴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是重点。作为初中历史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必须分析的类似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这样的问题,并不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而像金田起义、定都天京这样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同时可以描摹出鲜活的历史人物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作为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上早期的几件大事,都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⑵《天朝田亩制度》是重点。因为它不仅涉及了土地制度问题,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司法等各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必须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主要侧重《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它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根本任务,规定了土地分配的方法,体现了农民的要求,是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但另一方面还应正确认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与落后的一面。初中学生全面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教法分析:

关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建议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讲解太平军进军路线,教会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关于“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土地制度及对产品的分配制度进行分析,得出《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有革命性的一面,但却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从而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教法设计:教师结合地图、图表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讨论。

板书设计 :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3.金田起义(1851.1.11)

4.永安建制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1853)

1.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

三、北伐和西征

1.北伐军的失败

2.西征军的胜利与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到来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教师可进行复习提问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也可指导学生阅读引言。

讲授新课: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教师指出,第一,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剧对中国的侵略,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其次,五口通商后洋货输入量也大大增加。中国的财政金融受到严重威胁。

通过对“银贵钱贱”现象的分析,理解农民和手工业者纳税负担增加,致使东南沿海地区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破产,天灾人祸使得人民陷入饥饿死亡的困境,广大农民被迫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可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洪秀全的身世及创立“拜上帝教”的简要经过。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引用的洪秀全诗作,理解洪秀全的远大革命志向;已融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基督教义,说明鸦片战争先进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

指出洪秀全和冯云山深入到广西贫苦群众中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他们和冯云山一起,后来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骨干。

3.金田起义(1851.1.11)

1851年1月11日,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决心推翻清政府的罪恶统治,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受太平”的愿望。教师指出直接原因:19世纪中期广西连年灾荒。

4.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向西攻入武宣东乡。3月,洪秀全在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今广西蒙山县)。在那里,洪秀全颁布军律、历法,制定官制,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这是是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已初步具备了立国的规模。介绍官制、分封诸王的情况。让学生搞清永安封王都分封了哪些王?所封诸王都受哪个王的节制?这样的分封可能带来的隐患是什么?注意强调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就是1851年秋天的永安建制;太平军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是在1853年春天占领南京,并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以后。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1853)

1.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

1851年9月—1852年4月,太平军在永安停留了半年时间,此时,清军已包围了永安。洪秀全为了摆脱清军的围困,于1852年4月开始突围北上。5月,在进攻全州的战役里,南王冯云山不幸中炮牺牲。这对太平天国来说,无疑是巨大损失。接着,太平军攻入湖南。在这一带,有四、五万农民和大批挖煤工人参加太平军,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9月,在攻打长沙的战役中,西王萧朝贵又不幸中炮牺牲。萧朝贵是贫苦农民出身。他忠实坦诚,勇敢刚强,每临战阵,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是太平军的一员猛将。他的牺牲,是太平军的又一重大损失。

1853年1月,太平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振。队伍迅速发展到50万人。他们沿途诛杀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焚烧官府衙门、田契、债券,把粮食和财物分给贫苦农民。2月,50万大军分水陆两支出发,沿江而下,向南京挺进。太平军的官兵绝大多数过去没有打过仗,是激烈的阶级斗争把他们带到了战场。他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多次打败了多于自己几倍的敌国。清政府派出镇压太天国的大臣赛尚阿、徐广缙以“日久无功”的罪名被革职拿问了。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从此,在南方出现了一个与北方的清政府遥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概括一下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洪秀全等制订的斗争纲领经较明确,太平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诛杀贪官污吏,焚毁田契债券,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另外,清军的腐败无能,不堪一击,也是太平军节节胜利的一个原因。

2.《天朝田亩制度》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做简短讨论,评价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它有什么进步性?还有哪些不足?封建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这也是农民受剥削的根源。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好迫切的要求。他们为此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天朝田亩制度》就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土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它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口号的总结和发展,把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这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革命意义。但是,这个制度本身又带有空想性。太平天国所描绘的这种“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蓝图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所规定的平均土地的办法和它为广大农民所设计的图景,都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一制度本身是小农思想的产物,是想以小农经济来改造社会,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不可能成功。由于《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和连年战争形势,它的分田方案没有实行。

结合教材提供的太平天国的妇女服饰和结婚证书的图片,单独强调一下其制定的一些尊重妇女的政策。

三、北伐和西征

1.北伐军的失败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革命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又进行了北伐和西征。有学者认为欲以区区2万人的北伐军去推翻清朝统治是不可能的。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失去了夺天下之志,而是偏安一隅,北伐只不过是以攻为守罢了。

引导学生分析北伐失败的原因,得出其主要原因是北伐军人数少,又孤军深入,后援不继。但北伐军震憾了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区,大大鼓舞了北方人民的斗争的功绩不可没。

2.西征军的胜利与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到来

太平军的西征在北伐的同时,太平天国为了巩固天京,控制长江中游,还举行了西征。西征军的主要对手是曾国藩的地主武装湘军。西征军最初在赖汉英等人率领下,在南昌、九江、汉口、汉阳、武昌等地战斗。1855年1月,太平天国为了加强对西征的领导,派翼王石达开到湖口指挥军事。石达开是个文武兼备、深有谋力略的将领。在1855年湖口战役里,他指挥太平国战士大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经过两年多的战斗,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先后据有武昌、九江、安庆等鄂、皖、赣在片地区,巩固了天京,扩展了太平天国的实力。太平天国进入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篇6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及洪秀全的宗教理论、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东征。

2.能力要求

(1)课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洪秀全的事迹,并整理成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有关资料的阅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

(1)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它是爆发在新形势下的一场农民革命,因而具备新的时代特征。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表达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迅速发展壮大并建立与清政府相对立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东征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使太平天国运动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这充分表现了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

课前准备

教师:如有条件可以做成电教课。教师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和有关的影像资料剪辑好,放置在电脑中,并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路线做成闪动状,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查阅洪秀全的个人资料和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通过播放学生所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迅速迁移到历史课堂中。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为主。所以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在学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得到正确的认识。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及军事上的全盛时期这部分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电教手段,以直观教学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对洪秀全、曾国藩等历史人物或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课前布置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其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导入新课】预备铃响后,通过大屏幕播放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和有关的电视画面,以气氛的渲染,将学生的思绪迁移到以往的历史中去。

●教师:大约在150多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发生于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两段材料(电脑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摘自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

●提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1.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的赔款,把负担加在劳动人民的身上。在旧税之外,巧立名目,增加捐税。地方官乘机敲诈勒索,使广大的劳动人民濒于绝境,许多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上反抗的道路。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由于鸦片走私和五口通商,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老百姓完粮纳税都要用银两,使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正如材料所讲的一样,因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广大人民对清政府的统治日益不满。

3.自然灾害严重

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不断,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最终汇集成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领袖是洪秀全。下面我请同学们介绍你所了解的洪秀全的事迹。(电脑出示人物像,教师要针对学生所讲做简单的讲评。)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兄都以耕田谋生。洪秀全7岁入私塾读书,非常聪明,仅用6年的时间就能熟读“四书五经”。后又自读中国史籍,但不久即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在家帮助父兄务农。18岁时受聘为本村的私塾教师,从此一面教书,一面继续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考,洪秀全也不例外。从16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屡试不第。但几次到广州,他耳闻目睹了英国的侵略暴行,清政府的卖国和人民的斗争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渐生忧国忧民的胸襟。1843年最后一次科考失败后,他受《劝世良言》这本宣传基督教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最早加入的是族弟洪仁玕和同学冯云山。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后,将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的牌位砸毁,这在封建社会中是大逆不道之举,于是失掉了私塾教师的职业,远走他乡,传播拜上帝教。不久冯云山深入到紫荆山区传教,洪秀全则返回花县,专心从事宗教理论的创作。

2.洪秀全创立宗教理论

1845~1847年间,洪秀全撰写了多篇文章,其中《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是他的代表作品。(电脑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他说:“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摘自《中国近代史常识》

提问:依据材料归纳洪秀全宗教理论的特点。

总结:是农民阶级平等的思想、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

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洪秀全宗教理论的认识。

教师总结: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洪秀全自身的经历、所受的教育以及历史时代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把反清的思想通过宗教理论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没有文化的农民阶级所接受,便于组织农民进行斗争,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号召力。但它毕竟不是科学的理论,不可能引导农民革命走向成功。

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

冯云山深入到紫荆山区后,与劳苦大众打成一片,宣传拜上帝教,组织拜上帝会。1847年信徒已有多人,1850年已超过10000人。加入的主要是紫荆山区的汉、壮、瑶等族农民。他们率众捣毁神庙,砸碎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声势不断壮大。杨秀清、石达开等相继加入拜上帝教,逐渐形成了领导核心。

4.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电脑出示起义形势图,闪动金田村。)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电脑闪动永安城。)

5.永安建制

永安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太平天国在此进行各项政权建设,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电脑出示表格。)

永安封王表

称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同时规定西王以下受东王节制。由此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和各王的地位,形成天王领导于上,东王总理军政事务,诸王集体决议政事的权力运作体制。

6.定都天京

(电脑出示太平天国形势图,闪动所经地区。)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北上,6月攻占全州;9月猛攻长沙,不克;撤围后继续北上,水陆并进直取武汉三镇。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后,顺长江东下直趋南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改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在太平天国初期的军事行动中,冯云山、萧朝贵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光荣牺牲,是太平天国的重大损失。

三、《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土地的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的原则,把全国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平分土地的具体方法,按产量多少把土地分为九等。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多少平均分配。它明确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十六岁以上分全份,十五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还规定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首都建立了“天朝圣库”,总管公有财产,除一切缴获和征收归圣库外;还规定“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这就把私有的金银、粮食、货物、房产等均收归公有,贵重物品缴入天朝圣库,日常用品分别收藏在堆栈,或者由典官保管。同时,又制定了供应官兵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制度。太平军中,上至天王,下至士兵,都设有定额的薪饷,都不准私藏财产。生活所需的粮米油盐和其他费用均白圣库供给。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提问: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问题。《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太平天国是怎样分配土地的?又是怎样进行产品分配的?你对《天朝四亩制度》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如何认识的?

教师总结: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废除私有制,人民生活必需品由圣库供给。

认识:《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在以往的斗争中,虽然也提出了像“均田免粮”这样的口号,但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它是农民革命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标志着农民革命达到了最高峰。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存在着空想性。它是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绝对平均主义,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此外,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是矛盾的,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无法实现。

●提问: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太平天国又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后回答。(出示材料。)

小弟杨秀清……奉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天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广,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御照:胞等所议是也,既遣性将施行。

教师总结:这一材料表明太平天国恢复了交粮纳税的做法。它只能根据现实和财政的需要,推行可行的政策。虽然它未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实施,但作为一个农民政权,必然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在太平天国的占领区内,它宣布承认耕者有其田,充分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定都大京以后,清政府即在孝陵卫设立江南大营(闪动),企图遏止太平军东下,威胁天京;在扬州设立江北大营(闪动),遏止太平军北上,威胁天京,南北大营遥相呼应。同时清政府调动八旗、绿营军队,对付太平军。在这两年多的军事交锋中,太平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也使清政府认识到仅靠正规军镇压太平天国已不可能,所以清政府命令地方官绅督办团练,协助官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的湘军由此产生。

下面请同学简单介绍你所了解的有关曾国藩及其湘军的情况。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进士,崇尚程朱理学。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这支武装的将领和兵勇全是湖南人,被称为“湘军”。特点是以封建宗族、乡土、师生关系为纽带,联结了一批封建士子,全军各级层层相依。这种方法加强了湘军内部的团结,也开创了中国近代军阀制度的先例。湘军采用新式武器,又有封建宗法关系联结,其战斗力比以往的八旗、绿营兵强,成为太平军的劲敌。

●提问:面对这样的军事形势,太平天国采取了哪些军事行动?请同学看书归纳。

○回答:北伐、西征、东征。

●提问:看书归纳太平天国北伐、西征、东征的目的、领导人及结果。(也可制成表格,由学生填写。)

总结:为推翻清政府,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2万多人从扬州出发,北伐开始。(闪动北伐军所经主要路线)初期北伐军进展顺利,经安徽,进河南,渡黄河,转入山西。进至直隶地区。1853年10月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静海,前锋抵达天津附近。清廷大为震动,急调精锐部队防堵北伐军。北伐军受阻以后退守连镇、冯官屯,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俘,英勇牺牲,北伐失败。北伐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表现了太平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它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为巩固天京大本营,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武汉,控制长江中游,为天京树立起军事屏障。然后进兵湖南,平定两广,统一南部中国。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后进入湖南。在湖南和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1855年石达开率军增援,在湖口、九江与湘军主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夺取江西8府50多县,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1856年秦日纲率军东征。首先进军扬州,摧垮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合,一举摧垮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被围的局面。至此,太平天国取得西征、东征的胜利,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它兴起后在南京建立政权,和清政府相对抗;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标志农民革命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它通过北伐、西征、东征等军事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显示了农民革命的伟大力量。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会;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全过程。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3.①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②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在很多方面都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反动统治的根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经济制度,反封建的同时,太平天国又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它成为当时亚洲反对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对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学会综合考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归纳、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重点分析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

②《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重点突破方案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利用自制教学课件或者教材提供的地图,由学生整理太平天国进军路线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②《天朝田亩制度》:利用教材21页材料概括《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目的,分析其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的进步性、空想性和落后性。

难点分析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因为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浓厚的宗教色彩的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突破方案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必须讲清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洪秀全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还不可能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当时的农民群众处于分散状态,普遍没有文化,又受到封建迷信的严重影响,要使他们凝聚起来并形成威猛的群众运动,秘密的宗教团体是较易取得成效的。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会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拜上帝教的一神论也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对革命对象“阎罗妖”、对革命理想“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等描述,农民容易明白,这样,这些用宗教语言宣传的理论,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宗教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群众引向光明与幸福。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参见“重点突破方案”。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关于“拜上帝会的理论和实践”,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①洪秀全为什么能受西方宗教影响?②洪秀全吸收了基督教的哪些思想?③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特点?④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教师在出示材料的基础上,首先要求学生概括材料的内容,然后教师精练出“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两个方面。再提问学生:①《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有什么特点?②有什么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重点: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②《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②《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

教师首先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指导学生参阅《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三、《天朝田亩制度》

参见“重点突破方案”和“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需就以下三个问题提问: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相关问题的分析和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的叙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于相关材料的补充,相关概念的解释和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的宗教理论

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发动农民开展斗争

4.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

5.北上进军与定都天京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

2.分析评议《天朝田亩制度》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形势与决策

2.太平军的北伐及其失败

3.太平军的西征和东征的胜利

课 太平天国运动 篇8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通过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加深对这两个纲领的理解、认识。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时代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知识梳理】

一、运动的发展——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一).兴起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的激化

(1)阶级矛盾: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

(2)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重要)。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

3.广西自然灾害严重,饥民不断暴动

(二).革命的过程:金田起义(开始:1851年)——永安建制(初步建权)——定都南京(正式建权:1853年)——北伐、东征和西征 (军事全盛:1853-1856年)。

北伐 西征 东征

目的 为推翻清政府 巩固天京大本营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时间 1853年 1853年 1856年

领导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

结果 失败 鄱阳湖大捷 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

意义 为西征创造条件 巩固天京大本营 保证了军粮供应,解除了天京之围

二、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颁布: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

3.内容:

在生产资料上,主张平分土地;在分配制度上,主张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4.评价:

(1)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

(2).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三、运动的失败——天国悲歌

(一).天京变乱(转折点:1856年)

(二)后期重建:

1.领导核心的重建:

2.军事局势的稳定:

3.后期的政治方案——《资政新篇》

(1)背景: 1856年天京变乱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自身力量,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富国强兵和扭转形势,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改革内政的新方案。

(2)内容: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文教上提倡新式学校和西方科技;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

(3)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战争环境迫使下,它也没能实行。

(三)运动的失败:

1.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失败原因:

⑴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提不出科学纲领;错误、缺陷不断升级  (2)战略上的失误  (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启示)。

【典例展示】

1.下列关于定都天京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b.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c.标志着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d.标志着太平天国转折点

[解]  a是永安建制;c是西征、东征的影响;d项是天京变乱。

[答]b

[评]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提示我们对于一些重要历史结论必须要记熟。

2、1853年太平军大举西征的直接目的在于

a.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b.为推翻清朝统治

c.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              d.断绝清政府的财源

【解】1853年太平军大举西征的直接目的在于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的是北伐;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进行的是东征。

【答】a

【评】本题为陈述型选择题,它考查了学生识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当时定都天京后形势的分析。

3、《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解】《天朝田亩制度》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由农民阶级的两面性所决定的。而农民阶级的两面性又是由其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反映到其革命纲领中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革命性和落后性兼有的双重性。

【答】b

【评】本题为因果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用阶级和经济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事实。

4、下列太平天国的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

【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联系世界史。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资政新篇》具有强烈的资本主义色彩,是最早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

【答】b

【评】本题为陈述型选择题,考查了识记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当时世界历史潮流。

5、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谴责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b.推卸失败的责任

c.向清政府摇尾乞怜

d.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客观原因

[解]  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含义,对它作出正确评价。排除明显错误的b、c两项,a项干涉内政的表述不准确,正确答案是d项。

[答]   d

[评]  本题是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高考链接】

1、(辽宁大综合)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

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

c.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    d.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资政新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允许贫富差别,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在当时脱离了农民革命战争的实际。所以,a错,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因此c错,d明显错误。

规范解答: b

2、(xx年全国高考题)《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命题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

解 题思路: 《天朝田亩制度》是实行特殊分配的制度,不管是谁生产的产品,生产多少,都实行“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规范解答: b。

3、(1996年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年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阵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杨秀清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二,归纳洪仁玕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3)概括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对外政策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所选材料简明,且材料二又直接来源于教材引文,材料的出处又有很强的提示性。因此,认真读懂材料,稍加归纳对比即可。

规范解答:(1)以天朝上国地位自居,表示欢迎外人来访,准许外人自由活动,希望他们帮助太平军反清。

(2)承认西方国家长处,主张有限度开放;外人活动要有益于天国,不准毁谤天国。

(3)共同处:都体现了太平天国的自主精神,表明了愿与外邦交往的态度。

不同处:前者自尊自大又抱有幻想,后者较为实际且对外邦有所警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