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最新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落实的字词句,掌握易读错的字,理解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通过探讨记叙的故事、人物形象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委婉劝说别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委婉劝说别人的能力。
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句
(一)读准易错的字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二)理解标题中的“讽”、“谏”两个字意思
1、讽,这里是动词,讽,这里是动词,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谏,这里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三)巩固其它字词
(1)修(2)尺(3)明日(4)美我(5)地方千里
(6)王之蔽甚矣(7)面刺(8)虽欲言(9)皆朝于齐
(四)翻译以下各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再读课文,感知文意
(一)提问:结合,说一说怎样朗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朗读课文
三、整体把握课文
1、你能讲一讲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2、邹忌是怎样成功说服齐王的?
3、讨论:邹忌和齐王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提问: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五、学一学劝说
语境1:初春天气,时冷时热,假如你要劝你的母亲多穿件衣服,你该怎么说?你的母亲要劝你,又该怎么说?
语境2:小英时不时的在看男同学写给自己的信,假如你是母亲,你将如何与女儿谈话?
语境3:齐景公酷爱打猎,非常喜欢捉野兔的老鹰。烛邹不当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晏子走上公堂,怎样进谏才救得了烛邹?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发挥想像力,以邹忌或齐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
3、课外选读《战国策》中的《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寓言故事。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传统的文言文,出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主要是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本篇节选部分主要记载了齐国谋士邹忌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齐威王听民意从而达到强国家的良好效果。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注重学生对 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注重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这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但是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学生普遍对文言文不太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在保证落实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 考虑怎么把文言文的课教得更加 生动活泼,考虑怎么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课型:
自读课
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对比 、排比 的写作方法。
3、品味邹忌含蓄的论辩艺术。
4、领略齐威王从善如流的魅力。
教学重点:
1、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文言★WWW.BAIHUAWEN.com★句式。
2、学习本文对比 、排比 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邹忌含蓄的论辩艺术。
教学 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通读全文,弄准字音。
2、布置学生上网查关于《战国策》的相关资料。
3、布置学生书面翻译文章。
4、教师做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 导入 ,激发 激趣:
众所周知, 评价 美丽女子 的词语有很多,经典的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大家知道这两个词语是在形容哪些美女么? 对,是在说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 ——西施、貂蝉、昭君、杨贵妃。 英俊男子比如有宋玉、潘安, 那大家知道有评价 英俊男子的词语么?比如说身高:增之一分则太高,减之一分则太矮。这就是美到极致啊!今天这节课 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英俊的男子——邹忌, 内外兼修, 不仅长的美,而且他的口舌功夫也是相当的一流啊 !(板书: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音读: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示范朗读,读准字音。
2、教师强调积累正音:
昳 丽 yì 朝 服衣冠 zhāo 朝 廷 cháo 谤 讥 b à ng
时时而 间 进 jiàn 朝 于齐 cháo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意读: 再读课文,翻译文章
1、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章。
2、各组学生代表发言,交流成果。
3、教师评价订正,归纳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
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谁与谁相比,哪一个更怎么样呢?
②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③ 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④ 孰视之:孰,通假字,通“熟”。
⑤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⑥ 臣之妻私臣:私,偏爱。
⑦ 皆以美于徐公:以,动词,以为,认为。 再如“以师赴秦军”,“以”是动词率领的意思。
⑧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⑨ 能谤讥于市朝:于市朝,介词结构后置。
⑩ 期年:满一年。
4、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断句,读出节拍。
四、情读 :品读句子,读出情感
1、品读妻、妾、客的回答:
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① 学生示范,要求注意朗读的语气,读出情感。
② 学生分析三个人的内心世界。
③ 教师明确:
妻:私——偏爱。丈夫是妻子的天,妻子对丈夫情感深厚而强烈, 不排除有美化自己丈夫的成分,有点夸大其词,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 毫不犹豫,脱口而出,由衷地称赞 ,用感叹句 。
妾:畏—— 畏惧。妾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对丈夫小心翼翼,不敢说错话,顺着妻子的话说说而已。
客:求——有求于人,说点应景的客气话、奉承话,句末用句号,陈述句,情感一般。
板书: 妻——私(偏爱)
妾——畏(畏惧)
客——求(请求)
2、品味邹忌的劝谏艺术:
提问:
① 邹忌是怎样劝谏齐王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邹忌的劝谏思路是从家务事谈起,由家而国,道理相同。
(板书)
家 → 国
妻——私(偏爱)——宫妇
妾——畏(畏惧)——朝臣
客——求(请求)——子民
面临 现状 :奉承话 王之蔽甚矣
解决方案: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实施 过程 :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最终结果:齐国称霸
②你认为邹忌的劝谏为什么会成功?
教师明确:
邹忌含蓄劝谏,齐王从谏如流,齐国称霸。
3 、师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
五、美读:调动情感,美读文章
1、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2、课堂小结:
翻译文本,诵读对话,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理清思路,明了逻辑,欣赏邹忌劝谏艺术
六、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创设情境:
1、假如你的表妹要上高一了,学校安排军训,但是表妹怕晒黑,不想去参加,如果姨妈希望你去劝说表妹,你会怎么劝谏她呢?
2、假如你和同学上街,同学不走人行横道而横穿马路,你会怎么劝说他呢?
3、家人闲聊时,妈妈告诫你说遇到路上有老人摔倒可千万不要去扶起,否则容易找上麻烦,你会怎么回答妈妈的话呢?
学生任选一个问题,或者自己创设情境,然后加以回答。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家 → 国
妻——私(偏爱)——宫妇
妾——畏(畏惧)——朝臣
王之蔽甚矣 →称霸
客——求(请求)——子民
课后反思: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常抓不懈,落实 对文本的 诵读, 注重创设情境以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刘星河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六、布置作业 :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引导思考: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2、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例如:彼不我恩也 《童区寄传》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
三问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 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 各国“皆朝于齐”
四、布置作业 :读了本文以后,安排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读后感训练。
[例文] 纳谏与止谤
——重读《邹忌讽齐王讷谏》有感
臧克家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趣味,引人入胜。六十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之下,犹令人感奋不已!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在同一本《古文释义》里,小时候也读过《召公谏厉王止谤》这篇古文,至今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这位厉王和齐威王一比,真可谓天渊之别了。齐威王下令求谏,周厉王却以“能止谤”自喜,天下之人,满腹不平,他要钳住万民之口,自己也捂紧耳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
齐王与厉王,两种对待谏谤的态度,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大有可以借鉴之处。
追古思今,现在我们有些作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尺,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有的甚至对批评自己的同志,打击报复,仗势凌人,以冰棍对付热情,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全成为过耳东风。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难免于垮台。
说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四人帮”的所作所为。他们当道之时,得意忘形,凌驾一切。江青一句屁话,成为“圣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棒止谤,冤狱累累。人力无穷,天网恢恢,他们的滔天大罪,终于被清算。
谏难,纳谏尤难。要得到成果,需要双方合力。有敢直谏或讽谏的良臣,还要有能纳谏的明君。邹忌的譬喻再妙,辞令再巧,没有齐威王善听的耳朵,也是白费唇舌,枉运心机。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不仅由于它的意义,也还因为它那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辞严的态度,反之,却以与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如果遇到一个暴君,责以亵渎之罪,也是责无旁贷的。这种构思,这样笔法,与《触龙说赵太后》如出一辙,而同样奏效。这么写,生动亲切,娓娓动听,饶有情趣。这篇文章,用了大半篇幅作了譬喻的描绘,三个人物的情态和心理,真实透彻,入情入理,令人信服。譬喻止于“皆以美于徐公”,接下去,“今齐地方千里”来个陡转,入了正题,由于妻妾、朋友的“私臣”,联系全国上下“莫不私王”,譬喻与正题扣得极紧。谏议的结果是“战胜于朝廷”。
读罢这篇绝妙佳作,掩卷沉思,忽发奇想。如果现在我们的某个部门或机关,也来个“悬赏纳谏”,那该是“门庭若市”,批评、建议雪片飞来。最后的结果呢,也可以想知。准是改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像不干净的身子洗了清水澡,受到广大群众的鼓励与表扬,对四化的进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若不信,盍试为之。
[1]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体会文言语句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仔细品味,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战国策》介绍
《战国策》是经汉代刘向整理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又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三、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四、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
1、“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及”与“虽悔之,亦无及己”的“及”是否相同?
答:不同。前者是赶得上的意思,后者是来得及的意思。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何意?若还有哪些用法?
答:“若”是如、比得上的意思;与前文的“及”意思相同。“若”的用法还有:
①你(若毒之乎)
②如果(若业为吾所有)
③好像(仿佛若有光)
④像(其急若此)。
3、“自以为不如”中“以为”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吗?
答:相同。都是认为的意思。
4、段中“美”有几种用法?
答:两种。“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意动用法,认为美的意思,前面的都是美丽、潇洒的意思。
5、吾孰与城北徐公美”中“孰”是何意思?
答:“孰”的意思是“谁”;“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中的“孰”就是这个意思,他的用法还有:
①哪、哪里(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者乎)
②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③同“熟”(徐公来,孰视之)。
6、这一段开头写邹忌的外貌起何作用?
答:其作用是引出后文关于“美”的讨论。结合后文也可以表现邹忌的谦虚之意。
7、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为什么都说邹忌比城北徐公美丽呢?
答:因为他们或偏爱邹忌,或畏惧邹忌,或有求于邹忌,都怀有私心。
8、邹忌与徐公比美而自认不如,这使他产生了什么想法?
答:他懂得了人们之所以夸耀他是因为他们各有私心。
小结:本段写邹忌通过询问别人,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丽而反思,识破恭维之词。为下文进谏作准备。
五、联系实际叙述一件生活小事,谈谈你的感想。
略,学生发挥,让学生去感悟生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自译课文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