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仔细体会葛朗台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分析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二)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葛朗台个性化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什么?
分析:葛朗台为了金子(财产),葬送了妻子的生命,断送了女儿的幸福,破坏了家庭的和睦,最后连自己也被金钱送进了坟墓。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学生对“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就有了具体完整的印象。这时再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就比较容易了。而且,小说显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的主题也就会牢牢地扎进学生的心里,从而明确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对“金钱万能,金钱万恶”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本文的社会意义在哪里?
分析: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全文的故事情节:开端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女儿的矛盾冲突;接着作者在刻画他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过程中,描写他与女儿之间冲突的第一回合:为了占有金子,他不顾女儿的爱情,不顾妻子的病苦,不顾佣人的劝说,眼睛里只有金子。直到听到“太太死过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才放开了梳妆匣。葛朗台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第二回合是围绕继承权展开的。葛朗台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继承权问题。为了继承权,他变得失去了常态,“在女儿面前打哆嗦”;他可以当面撒谎,把一个要他命的重大问题,说成区区小事;他可以诱以小惠。假意许诺“按月付……大利钱”;他掩盖事实真相,甚至阻止公证人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总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要完成这项交易,就要撒谎,就要欺骗,就要玩弄手段,就要不顾廉耻,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满意足。综上所述,葛朗台与他女儿之间的关系,就是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作者所着力刻画的葛朗台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就不是一个葛朗台了,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最基本的待征,即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其社会意义就在于此。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自读题注,然后补充以下两点:
第一,《人间喜剧》是作者连续创作的九十余部小说的总称,这是一部规模庞大、描写细腻、内容丰富的文学巨著,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二,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他们都到了葛朗台家,在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面前献殷勤。也就在这天晚上,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家。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查理向欧也妮告别之际,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把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风波,在这次家庭冲突中,葛朗台大发雷霆,欧也妮吃尽了苦头,她母亲也被折磨至死,她又被父亲哄骗放弃了母亲财产的继承权。(这是小说的高潮,课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在印度赚了一笔钱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却抛弃了欧也妮,要与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忍受了命运又一次的打击,幽居独处,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
(二)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是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的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花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7.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yanzi
一、作者简介:
(一)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小说都收在《人间喜剧》中。《欧也尼• 葛朗台》是其中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通过吝啬鬼—葛朗台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阿巴贡(莫里哀《悭吝人》)、泼留希金(果戈里《死魂灵》)、葛朗台。这四个吝啬鬼 写得都很好,其中最生动、最逼真的可以说是吝啬鬼中的吝啬鬼,就是葛朗台。
二、故事梗概:
葛朗台是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本来是一个普通的箍桶匠,在大革中大捞一把而起家,复辟时期又采用投机倒卖、重利盘剥等手段一跃而成为索漠地区的首富。对金钱的贪欲是他唯一的生活目的。他克扣家人的食物、用度,省而又省。当他得知他的兄弟—巴黎的葛朗台已经破产之后,把远道来投奔他的侄儿赶出了家门。而此时欧也尼已深深地爱上堂兄弟—查理•葛朗台,她拿出自己6000法郎的金洋送给查理,让他去印度发财,查理留给欧也尼一个金的梳妆匣。葛朗台知道后,暴跳如雷,把欧也尼关进屋里不许他出来只给清水和面包。可怜的葛朗台太太受了惊吓,从此一病不起。这使得葛朗台烦恼不已,不是因为担心妻子的病,而是担心妻子死后,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遗产,这样他的财产就会被分走一半。他是如何用花言巧语骗女儿放弃了继承权呢?看课文。
三、分析课文:
1、读小说第一感觉、第一印象很重要,它是进一步理解、评价作品的基础。读完课文之后,你一定会觉得课文中有些片段有些细节非常生动,令你过目不忘。请举出一个你印象最深的片断或细节,说说它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①葛朗台抢女儿的梳妆匣——深刻反映了葛朗台自私自利、惟金是图、见钱眼开的性格,一看到金子眼睛就闪光,反映了他爱财的一面。
②葛朗台归还女;而梳妆匣——反映了葛朗台的虚伪。
③葛朗台临死前看见法器的神态和动作——反映了葛朗台嗜金如命,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性格。
④葛朗台临死前每天都要看他的金子——表现出他在临死前依然不忘占有金子的性格。
⑤最后说的一句话“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反映了他已泯灭了人性,与亲人之间毫无亲情。
⑥葛朗台抢梳妆匣是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这两个动作——表现了葛朗台为了金钱可以不顾父女的亲情。
⑦临死前抓十字架——表现了他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性格。
⑧骗继承权——表面看觉得平淡、味道不大,可实际上这也深刻地反映了葛朗台对女儿妻子毫无亲情可言,而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在“抢梳妆匣”这个场面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是那句?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第二课时
3、为什么你们觉得这句话特别生动,特别形象?好在哪?
①“纵”、“扑”两个动词用得好;
②比喻好
③课文中作者对葛朗台有四种称呼:葛朗台、老家伙、箍桶匠、老头儿。我们试一下,换一下称呼行不行?
a“葛朗台一扑一纵”,好不好?
不好,一点感情色彩都没有。
b “老家伙一扑一纵”,好不好?
不好,因为老家伙是对人的一种轻蔑的称呼,带有嘲弄的意味,这种称呼往往出现在人物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作者感情压抑不住的时候,这里矛盾冲突刚刚开始,有点欠火候。
c“箍桶匠一扑一纵”,好不好?箍桶匠与葛朗台有什么关系?
不好。葛朗台原是箍桶匠,由箍桶匠发家,由一个粗野的不文明的下流社会的人慢慢爬上了上流社会。这个称呼会让我们想起他是怎么发家的,怎么暴富的。把它和“老头儿”比较一下,不足就明显了:“老头儿”重点在哪?“老”。多大岁数?76。76岁的老人如虎一般一纵一扑,令人惊愕,令人深思。
4、还有,大家一起看,葛朗台把梳妆匣抢到手之后,他说了什么?“什么东西,奥,是真金!金子!”这几句话联系在一起理解,葛朗台在讲“什么东西”的时候,知不知道梳妆匣是真金的?
不知道。他开始并不知道这是真金,只是眼前黄澄澄的一闪,于是就“一纵一扑”如老[]虎一般扑上去。像这样我们反复品位语言,葛朗台的形象在我们脑子里越来越鲜活。
5、小说中不仅有人物语言的正面描写,还有许多侧面的、隐蔽的描写。在抢梳妆匣双方矛盾斗争白热化的时候,有一个侧面描写,烘托了葛朗台的嗜财如命,找出来?
仆人拿侬嚷到“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言外之意是葛朗台从不讲理,拿侬是一个深知葛朗台为人的人,她都看不过去了,可见葛朗台吝啬疯狂到了怎样的程度。
6、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认为比较平淡饿场面——骗继承权。这部分有两处侧面描写,请大家找一找。
①“骇呆了的公证人”——公证人克罗旭是很了解葛朗台的,这时候他都被骇呆了,可见葛朗台的吝啬作风已到了怎样的程度。
②“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拿侬和克罗旭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从下文看,这是他故意装出来的,是为了欺骗欧也尼的同情。
第三课时
7、“骗继承权”这个场面让人目瞪口呆,甚至可以说是惊心动魄。这个场面和前面的“抢梳妆匣”不同。“抢梳妆匣”不仅有动作、语言,而且语言往往配合着动作、神态,描写是立体的。而“骗继承权”这个场面更多的是对话,没有什么人物的神态动作。但读过之后,展开想象,却感到人物的神态动作好象在脑海中鲜活起来。我从课文中挑选了四个最能表现葛朗台此时心态变化的句子。这四句话在原文中都没有神态动作,我又从课文中找了八个描写葛朗台神态动作的句子,这些神态动作都表现了人物特定的心理。仔细揣摩每个句子都能和哪个神态相配?
语言:
第一句:“好孩子,现在你承继了你母亲啦,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
第二句:“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第三句:“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
第四句:“小乖乖,这张文书送去备案的时候要花很多钱。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继承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以了!……恩!按月一百法郎,行吗?”
动作神态:
①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
②一边说一边把钱拈着玩
③在女儿面前哆嗦
④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
⑤脑门上尽是汗
⑥他搓着手
⑦瞪着金子的眼光
⑧冷笑着
第一句: ④ “差不多”并不是真的慈祥,是装出来的。是虚假、欺骗。
第二句: ③ 乍看是紧张,实际是装出一副可怜相,利用女儿的感情向女儿施加压力,更多的是一种要挟。
第三句: ⑤ 表示紧张,把公证人的话打断,实际是怕公证人说出真相,女儿不答应。
第四句: ⑥ 高兴、喜悦
葛朗台就是这样从欺骗——要挟——紧张不安——小心地巴结有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再往下看,有个动作妙极了“抓起女儿的手往自己手里一拍”,为什么要“抓”?
生怕女儿反悔。再往下他实在是太快乐了,幸福到了极点,于是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女儿,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我们把想象投入小说,人物就是如此的鲜活起来。其实这些动作神态是根本不需要的,是我们根据对话配上去的。换言之,这里的对话已经精妙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怎样的动作,怎样的神态。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高尔基曾经说过,他非常佩服巴尔扎克,佩服他小说中的语言,以为并不需要人物的神态动作,也能想象得出人物的模样。这部分就是绝好的例子。
8、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所有的叙述语言不读。三个人物:葛朗台、欧也尼、公证人。
这是父亲在对女儿说话吗?这是充满了欢乐、荡漾着温馨的家庭吗?这里除了欺诈、贪婪、对金子的饿无休止的攫取与占有,除了瞪着金子的眼光什么也没有,我们眼前一片漆黑,我只看见丧失了人性的灵魂在狂舞,看到了金钱社会中的家庭的苦难”。请大家思考,葛朗台这样做是有意的预谋还是无意识的?
无意识的。从葛朗台的性格来看应是无意识的这是一个完全被金钱毒化了的灵魂。当妻子死后,对他来说到了生死关头,他无法忍受自己的钱到了别人手里,哪怕是女儿。于是他的精明,他的工于心计,狡诈、虚伪、吝啬,他的一切的一切,这个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人物一生所积聚的习惯,全部本能的放射出来,毫不掩饰。不是因为他是个漫画式的夸张人物,也不是他事先想了好多办法来骗女儿,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本能。这里作者写出了这种赤裸裸的对金钱的攫取和占有,写出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对人性的扭曲。
9、在读小说的过程中还需要比较,需要思考,以获得评价。小说写了两个人物的死,一个是葛朗台,一个是葛朗台太太。写两人的死有许多相同之处。第一,两个人都有遗言,都是对女儿说的,两个人的遗言都是他们人生哲学的告白。第二,作者对两个人的死都有评价性的话。现在大家从他们遗言的内容和作者的评价两方面来比较一下不同之处。
两个人遗言的内容不同。
作者对两个人的评价也不同。对葛朗台太太的是赞扬,对葛朗台是讽刺、批判。由此能看出两个人物的关系。对比:作者赞扬的是葛朗台太太,她是美、善、人性的化身,
批判、揭露的是葛朗台,他是丑、恶、兽性的化身。美丑的对比,揭露、批判金钱社
会的罪恶。
10、读完课文,我们也获得了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不过还有一个人物没有接触到:欧
也尼。根据课文中有限的线索,大家推断一下,她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她的父母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她继承了母亲善良的天性,然而后天又接受了父亲吝
啬作风的熏染,所以她的性格具有两重性。她的结局可能是命苦的,因为原文说他
母亲临死前“最后几眼似乎暗示女儿将来的苦命”。
她守着家产在寂寞空虚中度过了一生。
作者邮箱:
[1]
〖教学目标
1.识记
A“执著”。“憔悴”。“恬退隐忍”等词的音形义
B关于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
2.理解分析
A小说的情节结构
B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传神的细节去分析人物形象
3.运用:人物速描的写作
〖教学设想
1.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及整体阅读训练,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2.相对于《祝福》此课阅读难度低些,难点是如何将学生的阅读由葛朗台的吝啬。守财而导向金钱对人性的扭曲这一深刻主题上来
3.有必要补充之前的相关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人间喜剧及选文之前的相关情节
二。整体阅读,圈点批注
情节。人物描写。动词与形容词的运用。关键语句
三。整体阅读检测
(一)掌握下列加点词的音形义
面面相觑弥留
逆情背理执著
恬退隐忍箍桶匠
癖好轻手蹑脚
憔悴撬
(二)简答
1.主要人物是
2.葛朗台的幸福
3.小说围绕一个什么矛盾冲突展开?
4.什么地方是小说的开端部分?
5.作者用了那些事件去表现葛朗台是一个守财奴?
6.找出这些事件的起点,用相同的类型的短语概括出来,作为小标题。
四。分析情节结构讨论上面5.6两题
板书总结
交代葛朗台其人:执著狂。占有狂。痴情。癖好
揭示矛盾冲突: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
抢夺爱财
发现梳妆匣惜金如命
抢夺
交回
诱骗继承权骗财
提出
诱骗狡猾欺诈
骗到
看守密室
守护金子守财
兑换金子
结局
临死抓法器贪婪执著
临终嘱咐
讨论:我们常说小说的情节安排要做到波澜起伏,松弛适度,缓急结合,试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情节有哪些波折。
三次冲突-----财产的抢取与占有
四次缓和----财产的保护与死守
五个转折点
五。练习
见一课一练
六。课外练习
1.批注本文的人物描写
2.试比较此文与祝福刻画人物所使用方法的异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小说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人物动作描写和传神的细节,人物的性格与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练习
二。理解小说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1.提问:葛朗台的身份是一个暴发户。投机商。他爱财如命的性格从文中哪些语言中表现出来。
A.身份
美丽的金洋
这交易划得来
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
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
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是交易
B.性格
简直是反动派抹自己的脖子
要不要花很多的钱
我有我的伤心事
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l也行
我不能让事情搁在儿牵肠挂肚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
总结:人物语言要表现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2.讨论课后练习三
三:讨论生动的动作描写
精读“抢夺梳妆匣”“临终抓法器”两节
三。讨论传神的细节
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环境所作的细微、具体的描绘,能生动具体地表现事物的特征。
四。总结。小说的主题
五。比较、鉴赏与评价
1.本文中除了正面从语言、动作等角度去表现葛朗台以外,还用了侧面表现,从文中找出这些实例加以分析
2.小说以___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但小说中也可以有议论,小说中的议论往往用来评价人物、事件,往往表现了作者的意愿与态度,请从文中找出议论性的句子,并加以分析,体会这些议论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2.与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阅读
参考角度A主题B人物形象C塑造人物的方法
七、练笔布置
人物描写,写一个执着于某一事物的人,侧重于语言与动作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注
巴尔扎克简介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十九世纪前期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处在法国历史上一个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主要经历了拿破仑统治(1879~1814)、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七月王朝(1830~1848),以及席卷法国的1848年大革命。在这几十年中,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而工人阶级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剧烈的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对巴尔扎克的思想和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1799年,巴尔扎克生于法国西部杜尔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他被送入教会学校接受天主教旧式教育。18XX年,随家迁居巴黎。1818~1819年,秉承父母意旨,进法科学校学习法律,并在律师事务所当文书。毕业后,拒绝父母要他当律师的要求,毅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他曾一度经常,从事印刷业,甚至还准备去开采早就废弃的银矿,结果均告失败,以致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这些阅历,使他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罪恶,有了更深的体验和认识,从而为他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巴尔扎克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他以艰苦卓绝的劳动写下的《人间喜剧》,是一部19世纪法国“包罗万象的社会史”。它通过两千多个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经历、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遭遇,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典型性格。这是19世纪法国上流社会的罪恶史,是封建社会的衰亡没落史,也是资产阶级的血腥发家史,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高度评价《人间喜剧》的巨大成就,认为是“现实主义最伟大胜利之一”。
1850年,巴尔扎克病逝于巴黎。
二、课文析读
1.简析欧也妮形象
欧也妮是“一个被吝啬的父亲弄得连世界也不识何物的”富有继承人。生活在金钱支配一切的社会中,她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金钱”。要知道她自己就说:金钱对我“根本没有用处”。与其说她“纯洁”“天真”和“高雅”,不如说她被父亲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弄得傻里傻气。二十三岁的欧也妮,查理未来之前还“不知道什么叫爱情”。对查理羡慕和同情,欧也妮开始觉醒和思索问题,朦胧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原来操纵在他(父亲)的手里”。欧也妮赠金也献上了一颗纯洁的心。她忍受着痛苦和父亲的苛待,一直等待查理回来,实际上是她一生“仅有的一次爱情”,也反映了其忠诚,父亲死后,“压迫本来已去,然而这个拥有一千七百万的老姑娘,”她只能靠爱情、靠宗教、靠对前途的信心而生活。传统的道德和金钱“锁缚”着她,家里的一切都像父亲在世时那样,如“那些庄稼人简直不觉得老主人已经去世”。她比父亲慷慨,成全了拿侬和高诺阿莱,办了一所养老院,几间教会学校,一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出资修缮了几处教会,还定期资助一些教士。特别是查理背弃她后,她竟克制痛苦,拿巨款代他还债,更显得慷慨大方。欧也妮是被美化了的形象,拿葛朗台同她相比,更显得前者的贪婪吝啬和灵魂的肮脏。巴尔扎克就这样写道:“如今上帝把大堆的黄金丢给被黄金锁缚的女子,而她根本不把黄金放在心上,只有想望天国,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洁的思想,不断在暗中援助受难的人。”
2.《守财奴》的艺术特色
首先,葛朗台的形象刻画得成功。他的贪婪、凶狠、吝啬、狡猾的性格刻画得极其深刻而逼真。巴尔扎克描写人物个性特征时,用了概括说明与具体描绘相结合的方法。他先在故事的开始时对葛朗台的形象作了概括的说明:“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然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中心位置上,进行具体描绘,就是通过人物本身的动作、语言、表情、心理,通过对立人物欧也妮及其母亲的对照映衬,通过次要人物拿侬、克罗旭的侧面烘托,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描写,多方面地刻画了葛朗台的性格特征,使葛朗台的形象显得十分生动逼真。葛朗台临死时那个抓十字架的动作,那个阴森可怖的遗嘱,都写得惊心动魄,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作品的语言形象鲜明。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本文塑造葛朗台的形象,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语言描写手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暴发户,爱财如命的投机商,葛朗台的每一句话,无不反映了他的身份。课文中,“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这交易划得来”;“他拿了你的家私,正应该补偿你”;“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这些话,纯粹是一个商人的话,一个暴发户的话。其次,人物语言符合人物性格。作为一个爱财如命、贪婪守财的形象,葛朗台的语言也非常个性化。比如,文中说到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把动产不动产一古脑儿登记起来拍卖,葛朗台高声地对自己说:“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好一个视钱如命!说到为妻子治病,守财奴说:“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要不要吃药呢?”他连给妻子治病都十分吝啬;欧也妮放弃了继承权时,葛朗台说:“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他临死前对女儿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些,都十分显明地折射出人物的心灵世界,鲜明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三、类文荐读
父 亲
(美)罗伊•波普金
故事发生在布鲁克林市中心的一处街角。一位正在穿越马路的老人突然虚脱了。很快,救护车载着老人向医院呼啸而去。老人在医院里不多的几次恢复神志时,总在喃喃地轻唤着自己的儿子。护士从老人身上一封读得卷了边的信上得知:老人的儿子是一名海军陆战队员,驻扎在北卡罗来纳。于是医院的人向布鲁克林的红十字办公室求助。寻找老人儿子的通知很快辗转飞到了北卡罗来纳海军陆战队基地的红十字协会负责人那里。由于老人行将就木,红十字会的人和陆战队的一名军官乘着吉普出发了。当他们找到老人的儿子时,年轻人正在一处泥泞的沼泽中摸爬滚打。他被吉普载着飞驰到机场,搭上了一班可以让他见上一面他垂死父亲的飞机。
当年轻的陆战队员走进医院的门厅时,夜色已深。护士把疲惫不堪却心急如焚的军人带到了病床边。
“你儿子来了。”护士轻轻地告诉老人,接着又重复了许多遍,直到老人睁开眼睛。老人被注射了大剂量镇静剂,恍惚间发现身穿海军陆战队制服的年轻人站在氧气罩外面,于是向他伸出手。年轻的陆战队员马上用他那有力的手握住了老人。护士拿来椅子,陆战队员在床边坐了下来。
医院的夜是漫长的。漫漫长夜中,年轻人就一直坐在灯光昏暗的病房中,执着老人的手,向他传递着希望和力量。护士几次让年轻人休息活动一下,他都谢绝了。
每次护士来到病房时,年轻的军人都坐在那儿,时而喃喃地对老人说几句话。对她的到来和医院夜里的一切声响都浑然不觉——无论是医务人员换班时相互的叮嘱还是其他病人的呻吟抑或是鼾声。而老人却始终缄口不语,只是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
黎明来临前,老人去了。年轻的陆战队员从床边挪开已经被老人握得麻木的手,然后去通知了护士。护士去料理老人后事的工夫,年轻人点了支烟——这还是他来到医院后的第一支烟。
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后,护士回到了办公室,年轻人还等在那里。她正要说些节哀之类的劝慰之辞时,年轻人打断了她:“这人是谁?”年轻人问。
“他是你父亲啊?!”护士很诧异。
“不,他不是我父亲。”年轻人很平静,“以前我从没见过他。”
“那我带你见到他时,你怎么不说呢?”
“我当时就明白了,这是个误会,但是我也知道——他需要我。所以我留下了。”说完,陆战队员转身离开了医院。
两天后,一封来自北卡罗来纳州海军陆战队基地的例行公函通知布鲁克林红十字会说,老人真正的儿子正在赶去布鲁克林参加父亲葬礼的路上——原来基地里有两个重名而且身份号码相近的队员。当初他们错拿了一份记录。
然而,正是那个被误会的年轻军人却在一个特殊的时刻成了老人真正的儿子,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证明了人类应如何相待。(董博/译)
阅读提示:年轻的海军陆战队员不动声色地担负起了陪伴陌生老人的责任,像一个真正的儿子那样尽责尽孝,送老人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小说启示我们:真诚的心让人没有距离,人类之爱不是狭隘而是博大的;世界上的亲人不只是固定的一一对应,在爱的海洋里,谁与谁都可以是“亲人”。
四、鉴赏方略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之四: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
1.肖像描写是通过人物的外在特征,如容貌、表情、音调、身材、服饰、姿态和风度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法。
小说描写人物的肖像,不只是让读者熟悉人物的外貌,而是要通过它体现人物的阶级身份、生活处境、生活遭遇和社会地位,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成功的肖像描写,往往能从人物的体态、骨肉、皱纹和服饰等外形的变化,透示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遭遇,因而能从一个侧面深刻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富有特征的肖像,能使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是构成典型性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肖像描写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静态的肖像描写,一是动态的肖像描写。所谓静态的肖像描写,是把人物静止时的外部特征,像静物写生似的详尽地加以刻画。采用穷形尽相的细致描绘,给读者的印象完整、清晰、深刻,能使读者注意力集中,有它的好处;但有时容易流于平板,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与此相反,动态的肖像描写,是在人物的活动中,在情节发展中写人物的肖像。这种写法,是符合生活真实的,因为随着人物言行、内心的变化、复杂而紧张的思想斗争的展开,必然引起人物的面容、表情发生变化;所以从人物的一系列肖像的变化中,可以透示出人物的遭遇和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譬如鲁迅的《祝福》,结合情节的发展描写了祥林嫂三个不同生活时期的肖像,就是从祥林嫂生活变化所引起的肖像变化中,显示祥林嫂的性格、遭遇和心理状态的。这三幅肖像,深刻地展示了祥林嫂苦难一生的悲痛历程,概括地描绘了农村劳动妇女受尽地主豪绅的奴役、剥削和封建礼教的摧残、迫害而致死的惨象,并暗示出祥林嫂之所以会有如此悲剧结局的社会根源。
2.行动描写。人物行动是人的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是判断一个人的主要标志。因此,作家必须选择、提炼那些富有典型意义、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行动,才能创造出典型人物。
行动,既指大事件中人物的所作所为,也包括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跑跳坐卧,等等。
鲁迅的《药》,写华老栓想接又不敢去接人血馒头时,刽子手康大叔“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这些富有特色的“抢”“扯”“塞”“哼”等一系列动作,传神地表现了康大叔的骄横、残暴的凶相;而老栓的怯懦、善良而麻木的性格,也获得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两种不同的动作,鲜明地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这是不能互相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