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最新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期初复习第1012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认识,学会分析应用题,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

1、出示活动角。

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

同桌互相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2、提问: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3、出示直角,提问:这是什么角?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4、第5题

学生用三角尺比一比,图中有几个直角?

学生说一说比角的'方法。

5、回忆画角的方法,学生任意画一个角。学生评价。

6、比一比

学生猜一猜哪个角大?怎样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一、复习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

1、学生互说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呢?时间单位呢?

2、提问: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出示:

6米=()厘米=()分米

80厘米=()分米

3000克=()千克

5千克=()克

60秒=()分

1时=()分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6、例7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第9页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和量线段。用刻度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

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在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他们为什么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生:因为从铁管上滑下来比走楼梯快。)

师: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学生可能回答:铁管很直或楼梯要拐很多弯等。)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特征。(教学例6)

(1)看看线段有什么特点。

①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根细线。小组讨论、交流。

②教师引导小结: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师补充: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2)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师:找一找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特征,并指出无论怎么摆放,只要是直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那么它就是线段。

2.寻找身边的线段。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线段了,你还能在教室里找到线段吗?

(学生可能回答:数学书的边、黑板的边或门、窗的边等都是线段。)

师:刚才同学们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找到了线段,那么你们能不能从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找到线段呢?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生说出这几个图形中的线段。

3.量线段的长。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出来的。

(板书:可以量出长度。)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那怎样测量线段的长度呢?(测量线段的长度和测量物体的长度一样,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或几米。)

请同学们先估计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再测量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4.画线段。(教学例7)

(1)尝试:让学生分组尝试画线段,画完后在小组内展示,并和学生一起及时进行评价。

(2)讨论: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3厘米)应注意什么?

步骤:右手拿铅笔,把笔尖从0刻度开始画,左手按着尺子不动,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并标上两个端点。

(3)演示:课件演示画法:左手按住尺子,右手拿着笔,从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并标上两个端点。

(4)反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让小组的同学互相检查,评一评。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

2、师:现在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铁管是直直的,楼梯是弯弯曲曲的,直直的路线近一些。)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让我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6、7题。

2、课后作业。

敬请选用《智慧花朵》相关习题。

六、教学板书

认识线段

教后反思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因此在教学时应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多种实践形式,直观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逐步建立线段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从实践中得出概念,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

2.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3.让学生通过充分亲身体验,建立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完整的表象。

课前准备:

投影仪或课件、绳子、剪刀、邮票几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让我们来画一画吧!

要求:一人画一条长l厘米的线段,另一人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一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另一人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比一比:你们所画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一个人画的是线,另一个人画的是一个平面图形:一个画的用长度单位表示一个画的用面积单位表示)

(3)上一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面积单位?它们是多大?

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时1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用手势来分别表示它们大约有多大?

(学生用手指甲或两手指打个圈来表示1平方厘米;用两只手的拇指,食指合围来表示1平方分米;由四个人张开双臂合围起来表示1平方米。)

(4)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有哪些,它们是多长?

常用的面积单位:

厘米分米米

(这三个单位长度可以在黑板上准确画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板书: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选出三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上一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面积单位?它们是多大?

⑴比较l厘米和1平方厘米。

①课件或投影显示刚才二人所画图形进行比较。

1厘米:是长度单位,用来度量物体的长短,是一条线段。

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用来度量物体的表面大小,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大小来表示。

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它们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②说说周围物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1厘米来表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可以用1平方厘米表示。

(2)比较1分米和l平方分米。

①同桌交流:对照图形比较二者

②剪下一条长1分米的绳子,拉直感受它的长度。

剪下所画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感受它的大小。

③说说周围物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哪些物体表面的

积可以用l平方分米表示。

(3)比较l米和1平方米。

①讨论1米和1平方米的不同。

②用手势比划1米的长度。让学生围成1平方米大小圈,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

③说说周围物体中哪些物件的长度可以用1米来表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可以用1平方米表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数一数,比一比。(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

(2)选一选,说一说。

教师出示邮票,让学生直观看一看

选择哪个单位,为什么?

(3)数学小游戏——对对碰。

教师叙述,学生配单位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配。

我的身高是168()一块广告牌的面积是2()

一枝铅笔长20()课桌高70()

笔盒表面大小是3()数学课本厚1()

(4)拼一拼,说一说。(完成练习十八第3题)

(5)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说说为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请同学们谈谈今天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

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时1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

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篇5

1、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2、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现在班里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学习习惯方面,学生能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思考,声音响亮。但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爱搞小动作,需要及时提醒和引导。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为什么?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大家要多参加。

2.出示图片,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跳绳和拔河要用到什么?这两根绳子在形状上有什么不同?

3.出示图片,你能给图上的这些线分一分类吗?为什么这么分?

4.你能把弯弯的线变直吗?

活动2【讲授】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操作,把弯线变直。师指出,拉直的这段线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2.观察线段图,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汇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4.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线段,举例,学生找线段。

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一张长方形白纸上你能找到几条线段?你能再变出一条吗?学生折纸,师说明折痕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同桌比较折出的线段,发现什么不同吗?得出结论:线段有长短。

2.线段可以测量吗?怎样测量?学生说测量方法。

3.出示一横一竖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学生通过测量发现同样长。

4.测量书中第五页三条线段的长度。汇报,订正。

5.总结线段的三个特点: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活动4【练习】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图形,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连接两点能画出几条线段?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三个点呢?完成书第五页做一做的第二题,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四个点呢?两种方法不遗漏。一种是从外到内,一种是从一点出发。按照这两种方法完成五个点,每两个点画一条线段,能画出几条线段,是什么图形。

3.小明要去小红家,有四条路,请同学们帮小明找最近的那条路。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挑的路是最近的呢?

4.消防员接到任务是怎么样迅速到达的?房间的管子是直的,滑下来可以节省时间。

思想教育:他们的工作很辛苦,我们应该尊敬他们。

5.为什么乘坐电梯?因为电梯的运动轨迹是直的,省时省力。

安全教育:乘坐电梯时要注意安全。

活动5【测试】及时反馈,发展思维。

1.填空:线段是( )的,有( )个端点,( )量出长度。

2.选择:下面哪些是线段?

3.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6【作业】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数学书第九页第6题,第7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