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优秀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村居》教案 篇1

《清平乐·村居》一课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如何使学生在理解词内容的基础上,来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从而受到美育的熏陶?可作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在古乐中“走向村居”,恬淡走近诗词(读对读通)

教学伊始,在揭示课题前可以先出示了一幅乡村生活的图画,让学生在古筝乐曲的相伴中欣赏这幅画面,然后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纷纷踊跃的举手发言,交流热烈,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之后,让学生对照出示的图画,借助课后的拼音,带着自己的感受,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从学生的朗读情况来看,他们已初步感知了词的内容。

二、在吴音中“走入村居”,悠闲走进诗词(自己读懂)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之后,再次让学生带着感受,对照图画读这首词。

这里采用 “以图画为先导,以音乐作铺垫,以语言描绘作引子”的方法,让学生在想象中朗读,朗读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为学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教学时围绕“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展开交流。交流时,学生跃跃欲试,相互启发,思维碰撞。

当学生谈到读懂了“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时,相机提了这样两个问题:

1、“这里是谁在讲吴音?”

2、“你想象一下他们会讲些什么呢?”真是一波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之后,可以播放了一段吴地方言的录音,这时学生更是兴致盎然,手舞足蹈,以讲自己所在的吴方言为趣,仿佛个个身临其境,整个教室中充满了欢声笑语。最后,再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词的意境。学生会在轻松、悠闲的音乐中对词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三、在欣赏中“走出村居”,自然外化词意(读好读出来)

在学生能读出意思的基础上,又该如何使学生的身心与朗读内容融为一体呢?一首诗词不但要读懂而且要读好,这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心放进去,再读这首词,谈自己的感受。(提示:你感觉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有的同学说:“这一家人生活得很温馨。”;有的同学说:“这一家人很和睦,我好羡慕。”;也有的同学说:“这一家人毫无一点烦恼,我也真想去那里生活。”……同学们个个说得头头是道,可看出他们感受到了这安宁、悠闲的乡村田园生活,也充满着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同学们通过字字到位的读、读出图意、读出韵味的螺旋上升的朗读练习,理解了词意,领悟了内蕴,在读中获得了情感的熏陶。

四、在积累中“放眼村居”,漫步走进词海(读宽读下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发动学生与老师一起在信息平台查找有关江南、村居的诗词,在纵向回忆低年段阅读过的《江南》、《忆江南》、《水乡歌》后,学生找到了辛弃疾的《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等好诗好词,甚至找到了卡秀网站上的FLASH动画贺卡《梦里水乡》、《江南》;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上,孩子们通过吟诵诗词,不仅能增长见识、广博见闻,而且懂得要和作者息息相关、心心相印,在语文实践活动的体验中自豪地感慨:“中国不愧是诗词的国度,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应当如蜜蜂采蜜,充实自己,沾上文人的雅气……”相信厚积不仅可以薄发,而且会在孩子们的生命中多一分灵气,为将来的美丽人生做好奠基。

《村居》教案 篇2

想像使朗读精彩起来──《村居》教学谈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 方明珠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要求朗读者在朗读时通过语言、形体变化等手段再现作者创造出来的形象,寄植到听众心目之中,获得栩栩如生的生命形式。朗读者的形象感受,来源于作品中的词语概念对朗读者内心刺激而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体会、思考,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而形成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切的符号”。朗读者要透过这些文字符号,使作品表现的情、景、物、人、事、理在自己的内心跳跃起来,在自己的头脑中闪烁,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使自己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

想象是朗读者本身所接触过的彼时彼地的场景被作品提供的此时此地情景激发而在脑子里产生出画面的思维活动。我们在朗读一篇作品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中,让自己的身心活跃起来,让图画活跃起来,通过这些活动的画面给朗读内容插上翅膀,去感染听众,飞进听众的心田。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有名诗作,“诗中有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诗句给我们描绘了“地上有草,空中有莺、堤上有柳”的清晰画面。语言符号的巧妙组合负载着作者发出的艺术信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诗的意境,更好地与作者进行对话,感受春的动态美感,感受作者沉迷于这迷人春色的愉悦心情。在教学时,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对照画面,反复吟诵诗句,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地上的小草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可爱的黄莺在空中自由地翻飞,歌声悦耳动听,堤上的杨柳舒展着嫩绿柔软的枝条,仿佛婀娜多姿的少女扭动腰枝翩翩起舞……同学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随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他们渐渐进入了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大自然春的怀抱,在明媚的阳光下,尽情地欣赏,尽情地享受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一种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此刻,他们与作者的思想产生了强烈共鸣,体验到作者赞春的美好情愫,抑扬顿挫的朗读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他们深深地陶醉其中,朗读由此而精彩起来。

让童稚的语言恣意汪洋──教学《村居》有感

江苏省连云港市南洋国际学校 陈学壮

汉语言是由一个个富有魔力的的文字构成了她独特的魅力,在古诗的解读中我们不妨从一个个的字入手,由字及词,由词及句,由句及篇,由字词的意到字词所传达出的神,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深入透彻地理解诗所描绘的风景,揣摩诗人的内心情感。

儿童的语言是稚嫩的,是鲜活的,站在儿童的独特的视角上,让他们用一双明澈的眼睛看周围的世界,撷取事物所传达的信息。在古诗教学中,我们既不能用成人的理解来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不能用辅导用书上的提示来画地为牢,只要我们扎根学生的现有基础,激起学生的思、辨,学生鲜嫩的语言就会如在春雷的呼唤下破土而出的竹笋。

我们不妨从扩词入手,以伙伴的身份看诗中的景与物,以善待生命的目光来赏识自然界万物的动静变化。

“村”字,孩子可以把它理解成“乡村、农村、村庄、村子”等。“居”呢,则有“居住、邻居”等词,让学生把它们连起来,则题目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在乡村里居住”、“居住在农村”等。

作者是在乡村居住,那他会写乡村中的哪些景?哪些人?哪些事呢?“草长莺飞二月天”,“草”学生可以组成词“青草、小草、草地、草原”,但“草”是 “长”的,那么正确的理解应该为“青草、小草”了,这样是不是精确了呢?联系“二月天”来想,这是早春啊,早春二月的草是什么样的呢?自然是“悄悄地生长着的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的小草”,“吮吸着春雨,呼吸着春的气息的一个劲儿向上长着的小草了”,是“嫩生生的小草”,是“黄绿绿的小草”是“快快乐乐生长着的小草”,是“陶醉于春的勃勃生机的小草”……“莺”扩成的词可是“黄莺、莺歌燕舞”等,黄莺是谁?是鸟中的歌唱家,有一副清脆的歌咙,唱起的歌儿婉转悠扬,莺在空中翻飞,快乐地飞,自由自在地飞,它是在空中舞蹈,划出美丽的弧线……“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什么样的杨柳,垂下万条绿丝绦的杨柳,垂下长长手臂的杨柳,泻下如瀑长发的杨柳,杨柳含情,暖风中曼舞、轻歌。杨柳是一位娟秀的女子,恬静、幽雅,动作舒展轻柔。“堤”是“堤岸、河堤”,在柳枝的轻拂下,在枝条的抚摸下,堤是酥软的堤,是朦胧醉着的堤……

这样的教学,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又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结构初探──教学《村居》有感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 王 芳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多数是绝句、律诗,它们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发人深思,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儿童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文,既可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语文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提高综合素质。根据低年级儿童喜读爱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感性材料,结合诗情画意,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诗情画意,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

一、画意入题,激qing导趣

古诗文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凝练,言简意赅。而这也恰恰拉大了它和学生的距离,如果单从文字入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教材的每首古诗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插图,在上课伊始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适当联想,谈出自己的初步感受。这样学生从画意入手初步感知了诗的内容,缩短了教材与自身生活经验的距离。此时,趁机揭示课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正所谓 “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不离诗”。

例如学习《村居》一课,上课伊始我先用投影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优美的画面紧紧地吸引住了,急切的阅读古诗的愿望也就油然而生了。

二、整体感知,读顺文字

对画面内容的初步感知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古诗的愿望,接下来便要进入读的第一个层次--整体感知,读顺文字。

1、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字,结合画面内容在头脑中对古诗的文字表述有一个初步的感受。教学中可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的方式进行。听读完古诗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听后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表述不必作评价,只要他们能谈出大体的感受就行。

2、读顺文字: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是古诗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此环节的学习任务可放在小组自学中解决。

⑴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并且画出生字反复练读。在此基础上,由学习小组长检查正音,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⑵ 小组内检查朗读古诗情况,然后再推选代表参与全班交流,这样既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练读的机会,又便于发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导全班同学读顺诗句。

三、尝试释疑,读懂内容

这是读的第二个层次,重在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在学生读顺诗句文字之后,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读懂诗句的意思。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结合插图及平时的生活经验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然后将自己的读书收获在小组内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找出小组成员学习上共同的难点参与全班交流。这样通过学生的朗读思考及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诗句的意思也就基本上读懂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插图,观察自然,积累生活,用画面内容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其读懂诗文。如学习《村居》,让学生联系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想一想,后两句诗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品味诗句,朗读悟情

古诗文语言凝练,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必深究诗句的含义,但诗中描写的风景人情应当知晓。因此,在理解诗情画意之后,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句,读出诗句所蕴涵的内在情感,和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这便是读的第三个层次。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展开合理想象,充分结合生活中已有的情感体验用心去读。

如《村居》一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可紧紧抓住“醉”字,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往年春天里所见到的美丽景色,想想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然后带着这种陶醉的心情和表情去读这句诗,学生读得绘声绘色,仿佛真的陶醉在美丽的二月风光里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放风筝的快乐情景,那愉快的心情便情不自禁读出来了。在学生悟出感情之后,可通过领读、试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激起学生练读的兴趣。

五、合理想象,还原意境

作者在创作诗歌的当初是把自己的情思融入了具体的形象和画面中去。学习古诗更高的一个层次,应该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进入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并能在头脑中还原意境。教师要善于根据诗句的内容,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如《村居》一诗,在学生了解了诗意,能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头脑中展开想象,再现诗人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伴着悠扬的音乐声,一幅迷人的二月春景图跃进了孩子们的脑海中,从他们的脸上洋溢的微笑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完全被自己头脑中所浮现的优美意境陶醉了。此时让学生起来谈谈刚才所看到的景象,那可真是美妙无比:绿茵茵的青草,愉快歌唱的黄莺,婀娜多姿的杨柳,活泼可爱的孩子,翩翩起舞的风筝……诗人所描写的迷人意境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得到了生动的还原。古诗的文字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此时让全体学生起立,倒背双手,一齐背诵,将心中的感慨借助诗人的诗句表达出来。学生背得有声有色,真正做到了和诗人心灵相通,情感共鸣。

六、课外延伸,深化拓展

1、为诗配画:

在学生领悟了诗的意境,受到了美的熏陶感染后,教师要及时抓住儿童爱画爱美的心理,鼓励学生为古诗配画。这里的配画不是刻意临摹课本插图,而是要让学生画出自己的的感受,画出对古诗的理解;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画诗中没有的景物。这样再次体现了诗情画意,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又深化了对诗意的理解,加深了对诗文的喜爱之情。

2、课外拓展:

陶醉于古诗意境美、语言美的学生必然对读诗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激起学生自学古诗的热情,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使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训练的想象、语感、情感、美感等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得到巩固发展。如学完《村居》后,让学生课外每人阅读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等。

《村居》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1、读通:

⑴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⑵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⑶指名背诵。

⑷认记汉字:

(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

春晓

处处

闻啼鸟

2、理解感悟:

⑴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⑵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⑶交流讨论学习。

⑷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⑸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⑹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⑺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⑻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⑼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布置作业:课下收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四、板书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春烟

散学

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____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6、⑴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学习第三、四句。

⑶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

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7、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8、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五、作业

背诵古诗《村居》,写生字知、忙并找几首描写春天的诗。

六、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玩个游戏,游戏名字叫:对对碰,碰对了的小朋友是最棒的。

幻灯片出示:

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春眠不觉晓——

夜来风雨声——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指名对以上诗句(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一句多叫几个同学对)。

3、齐读这些诗句。

4、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吗?(春天)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

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引导学生吟诵《草》);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引导学生吟诵《春晓》);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引导学生吟诵《咏柳》)。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2、板书课题:村居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生字的读音。

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指名读古诗,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出诗歌的韵律美的。

2.引导看图,诵读诗句,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想像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头,小草还高兴地说:“春天真美呀!春风姑娘的手真温暖呀!”

生2:我仿佛看见了黄莺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还唱着欢快的歌儿。

(2)是呀!这就是“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3:我仿佛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仿佛听到了虫子的歌唱。

生4:我仿佛看到了柳树姑娘垂着长长的辫子,在风中翩翩起舞。

师:这时你想起了哪句诗呀?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3)、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请同学们把这美用你的朗读给读出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4)、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

生: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师: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我是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两句诗中知道的。

师:真会读书的孩子呀!知道从诗句中找答案!

师:你喜欢放风筝吗?

生:喜欢!

师:请你把你的喜欢之情送进诗句中读出来,好吗?

生:读诗。

(多让几个同学读)

3、小结: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曲动听的音乐,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就让我们伴着音乐把春天的美好给读出来吧!(齐读《村居》)

五、拓展延伸。

其实,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这里老师再送同学们几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六、总结

春天到了,花红了,草绿了,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鸭子们到水里嬉戏,孩子们也玩得正欢呢!多么美好的时光呀!让我们再次跟着诗人高鼎去感受着美好的春天吧。(齐读诗歌)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村居》。

2、和爸爸妈妈读其他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村居

小草——新芽

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

春烟——擦过——杨柳

读书的孩童——早回家——放风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