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优秀5篇)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下面,这次为您整理了二年级上册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的变化。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的变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今天,这些小蝌蚪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只有拿到礼物的小朋友才能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呢。点击课件,生读一个,师点一下课件。(逐个点击PPT1-5)

大家都收到礼物了,(点击PPT6)我们就是小蝌蚪的好朋友了。所以,小蝌蚪也愿意把他自己的伤心事说给你听了。我们去听听吧。(点击PPT7)

(寻人启事)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很羡慕!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了,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2、朋友有困难,我们要帮助,你们愿意帮小蝌蚪的忙吗?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找到他的妈妈吧!(点击PPT8)

3、你们帮小蝌蚪找到他的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啊?(青蛙)过渡句:小朋友们,小蝌蚪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得到了谁的帮助?(鲤鱼阿姨和乌龟)

二、品读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小蝌蚪是怎么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小蝌蚪游啊游,看到了鲤鱼阿姨。(点击PPT9)

1、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会想些什么呢?(点击PPT10)

2、小蝌蚪又是怎么问的呢?(点击PPT10)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谁来当一回小蝌蚪,来问一问鲤鱼阿姨吧!生读

3、此时小蝌蚪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理解“迎”字(点击PPT11)拿生字卡片拼读注音后鼻音,说部首,组词读迎。

读一读,读出小蝌蚪有礼貌、急切的心情。

4、鲤鱼妈妈会怎么回答呢?(点击PPT12)鲤鱼妈妈()地说。有感情地朗读鲤鱼妈妈的话。

5、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老师当鲤鱼妈妈,谁愿意来做小蝌蚪,向我打听妈妈的消息。师生合作读,同桌读,男女读。(点击PPT12)

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可高兴了。知道了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的,这时候的小蝌蚪发现自己和原来不一样了,你们发现了吗?生说。(点击PPT13)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他们继续游哇游……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这时他们看到了一只乌龟,他们是怎么做的?

2、请小组自学第三自然段,要求:A、用直线划出小蝌蚪的话。B、用波浪线划出乌龟的话。C、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3、交流。

(1)小蝌蚪看到了一只乌龟,他们是怎么做的?(点击PPT15)识字教学“追”,注意翘舌音,部首,组词,开火车读。

(2)读小蝌蚪的话。小蝌蚪,你为什么要这样叫啊?(点击PPT16)

(3)读出乌龟的'话。(点击PPT17)

(4)小蝌蚪从乌龟的话中又知道了妈妈有哪些特征?(板书:大眼睛、绿衣裳)

(5)他们为什么会把乌龟当作妈妈?(因为鲤鱼阿姨说过他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所以小蝌蚪才会把乌龟误认为是他们的妈妈。)

(6)练习对话,请小组上台演一演。(旁白、小蝌蚪、乌龟)

(7)这时候的小蝌蚪样子又有了什么变化呢?(点击PPT18)

(8)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难过又开心,难过的是乌龟不是他们的妈妈,开心的是从乌龟的口中又知道了妈妈的一些特征。于是,小蝌蚪告别了乌龟,他们继续游哇游,游到荷花旁边时,他们看到了什么?(点击PPT19)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青蛙身上有他们妈妈的特征吗?

1、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2、当看到荷叶上的青蛙时,小蝌蚪是怎么样做的?

3、对,这次小蝌蚪终于找对妈妈了,你听,青蛙妈妈说:“好孩子______________。”(点击PPT19)

4、青蛙妈妈为什么说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了?

我们来做做练习: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已经______。

(点击课件)

三、总结

1、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呢?你能说一说吗?(逐个点击PPT22)你能填一填吗?(点击PPT23)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尾巴(),变成了()。(点击PPT23)

2、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它们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庄稼的保护神!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保护青蛙,不去捉青蛙)

四、写字指导

1、组词读:“什”“么”“变”。(点击PPT24)

2、说写什么两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生写,点评,再写一个。

4、同样的方法指导写“变”字。(点击PPT25)

五、课外拓展

(点击PPT26)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了解一种小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2、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或向家长了解有关青蛙的其他知识。

教学反思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本课的开始,老师利用小蝌蚪送礼物的方法,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习过的生字,新颖,有趣,学生喜欢。

二、读出感情。课文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鲤鱼当成了妈妈时,鲤鱼说了这样一番话,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会很温柔,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有的孩子认为鲤鱼是笑着说的,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这些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就认为自己就是鲤鱼。

三、教学松弛有度。课文描写小蝌蚪遇到鲤鱼和乌龟的段落从写法和内容上,都有相似之处,老师将重点放在前面一个段落的指导上,通过总结学习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学下一段,尝试让学生自己学懂。

小蝌蚪找妈妈 篇2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

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题(1)小题网易娱乐新闻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篇3

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见过小蝌蚪的孩子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孩子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小蝌蚪的知识。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孩子们多读课外书兴趣。

教学进行到一半时,一个孩子一脸真诚、满是疑惑地问:“老师,为什么乌龟有四只脚呢?”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乌龟本来就是四只脚嘛!我和孩子们的理解是一样的,还有什么理由让乌龟是四条腿呢?其中一个学生说:“因为乌龟壳太重了,必须要四条腿才能撑起来!”

留心关注身边的孩子,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孩子学会说话以后,他会不断地追问“这是什么”;过了这个阶段,他又会不断地追问“这是为什么”。

当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时候,我们往往理屈词穷,要么敷衍说:“本来就是这样的!”要么索性说:“自己想去”可悲的是这才形成一这节课的一个“败笔”。

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一下便会发现,傻的并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乌龟为什么有四只脚煷由物学、遗传学、力学的角度去探讨,未尝不能找到答案。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博学告诉孩子很多,很多。

当然这种探讨,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可能太深奥了些。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简单地回避、敷衍孩子的问题,更不能嘲笑孩子的这种思考。

屈原的《天问》发人深省,李白、苏轼的问天、问宇宙、问人生之作也成为千古绝唱,瓦特的疑问更是改变了一个时代的生产方式。谁能肯定,今天问“乌龟为什么有四只脚”的孩子不会成为明天的栋梁之才熕又能相信一个从小就被剥夺思考和疑问权力的孩子长大了会成为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没有疑问的全知者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宇宙、社会、人生的奥妙是无穷的。如果一个民族不再具有质疑精神,这个民族会因为无知、无思、无疑而泯灭了探索的激情,并最终走向衰落的道路。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来培养我们孩子的质疑精神!

小蝌蚪找妈妈 篇4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看图学文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小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看了小班孩子的美术活动《小蝌蚪》之后,我发现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还不能够很好的握笔去画小蝌蚪的尾巴,我萌发了上2研的课的想法。在设计好活动思路之后,结合我的教学设计,上网搜索了精美的荷塘图片,自己录制了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教学目标: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和成功感。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用手指压印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教学准备:

1.PPT课件《小蝌蚪找妈妈》、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小蝌蚪的歌曲。

2、幼儿学具:和幼儿人数相等的手指印泥、餐巾纸、画有青蛙的A4纸张(上面画有小蝌蚪的尾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PPT第一个画面:荷塘的图片:“今天有个小动物来我们班了,你们看——”

2、教师操作小青蛙手偶:“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的宝宝不见了,请小5班的宝宝们和我一起去找我的小蝌蚪宝宝好不好?”

3、播放PPT课件第二个画面,请幼儿一边看图片一边听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感受故事情境。

4、播放小蝌蚪变出来的动画,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数有几只小蝌蚪,在发展幼儿的点数能力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5、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小蝌蚪是怎么变出来的吗?请你们猜一猜。”

幼儿:“画出来的。”

教师:“让何老师来教你们。”播放小蝌蚪指纹印画步骤的微课程。

二、幼儿创作

1、教师:“青蛙妈妈找到了自己的蝌蚪宝宝,太高兴了,青蛙妈妈要请小5班的宝宝们再帮他们找蝌蚪宝宝,请你们去帮助青蛙妈妈吧。”

2、幼儿自选学具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小蝌蚪的歌曲)

有的孩子开始还不敢去动手,看到别的孩子动手了,也尝试着,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很快就完成了。

三、评价作品

用数码相机拍摄两个幼儿作品,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孩子们感受帮助青蛙妈妈找到小蝌蚪宝宝的成功喜悦感,让孩子们给自己鼓掌。

四、播放歌曲做《小蝌蚪》律动

播放《小蝌蚪》歌曲,教师戴青蛙头饰带孩子们一起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律动,感受小蝌蚪慢慢长大的过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