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教案【优秀9篇】

1。瀑布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瀑布》教案【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瀑布》教案 篇1

紫藤萝瀑布

课型:讲读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和赏析能力 3.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自我反思,乐观豁达的面对生活教学重点: 1.              本文的主旨,作者含蓄的感情 2.              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3.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1.        [];      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2.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导语 一、         初步认知 1.认读字词2.作家简介3.背景了解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默读思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题,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⑴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看看每段写的是什么? ⑵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⑶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3.课堂讨论交流 ⑴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看花(1-6)、忆花(7-9)、思花(10、11)                   看花——繁华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     生命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⑵因为家庭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作者又想到十多年来紫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⑶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作业: 1)              抄写字词 2)              阅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3)              思考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第二课时三、涵泳品味——奇文共欣赏 请你从结构美   语言美    情感美这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具体内容,鉴赏文章的美。(要求学生大声朗读)1.              结构美:⑴层次:花瀑—花穗—花朵角度:色      形         态       香层次之美——和谐有序⑵角度之美:立体丰富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成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2.              语言美比喻   ⑴“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⑵“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       拟人  ⑴“在和阳光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⑵“在笑在嚷:‘我在开花。’”   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 通感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通感,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思想感情:3.情感美⑴对紫藤萝花的喜爱⑵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奋人生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与生命的长河的联系:没有生物永生不死,那为什么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的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个体的生命有限,无数个体前赴后继,就汇成生命的洪流,贯穿时空;个人的光彩构筑出人类的辉煌,也因人类的辉煌而更显灿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快生活。” 深刻的哲理催人奋进,带来美好的人生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由“物”及“我” 情由景生理从情来四、拓展美在何处?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深入的思考、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作业:课后阅读席慕蓉《白色山茶花》、宗璞 《西湖的绿》、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繁华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     生命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瀑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2、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网络阅读,了解更多地球环境现状。鼓励学生善于思考,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创新的胆魄。

【教学重点难点】

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网络阅读,了解更多地球环境现状。鼓励学生善于思考,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创新的胆魄。

【教学准备】

专题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导质疑

1、播放音乐,导入: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参加一个特殊葬礼……

录音重返现场: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娜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在大瀑布脚下汇集,一起哀悼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大瀑布的葬礼》。

2、由题生疑。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组成自学提示:

⑴大瀑布变化前后各是怎样的景象?

⑵大瀑布是怎样消失的?

⑶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瀑布的葬礼?

3、进入专题网站。

二、信息导航,自主阅读

1、依据提供的信息,(文本,词语解释,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相关资料)小组合作阅读,完成自学提示。

2、教学反馈:

⑴昔日的瀑布:

展开想象,丰厚瀑布形象:

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从其形象、声音、游客体会瀑布的雄壮并感情朗读)

⑵观看瀑布,真情朗读:

师:让我们面对着瀑布,深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课外拓展:其实,大瀑布不仅仅给巴西人民带来了美的享受,它还给巴西带来了许许多多,读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它还给巴西带来了什么?想一想,水资源那么丰富,它还会带来什么?(学生自由说)

⑶再赞瀑布,升华瀑布形象:

师:的确,大瀑布给巴西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骄傲!让我们带着赞许的目光再次欣赏大瀑布,边看边思考:如果你是游客,看到这样的瀑布,你会怎样赞美她?(录象再现)

3、今日的瀑布:

昔日大瀑布的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他曾经给巴西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骄傲,同学们,回忆是甜蜜的,温馨的……然而现实又是残酷的,葬礼上更多的人看到了现在的大瀑布……

⑴观察比较,描述瀑布形象:

同学们都被惊呆了,比较中才会有发现,才会有思考。请同学们抓住“咆哮而下、一泻千里、滔滔不绝”三个词来进行比较,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瀑布?

(几条水流无精打采地流淌着,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雄风;我隐约听到了它痛苦的呻吟:“快救救我吧!”往日一泻千里的气势早已荡然无存,偶尔发出一阵哀鸣;它像个生命垂危的老人,痛苦呻吟,更像个无助的孩子在偷偷地哭泣。

师:是啊!今日的大瀑布早已面目全非了!作者用动情的笔调写出了今日的大瀑布,自由读读这部分,认真品味。(生自由读)

⑵体会心情,诵读心灵感悟:

师:看着这个画面,读着这段文字,此时,你是什么感受?(失望、悲哀、伤心、愤怒)

师:读出你的感受吧!

⑶研读文本,感悟瀑布心声:

师:此时,瀑布无言,默默承受着一切苦难,一切不幸,一切不平……我们不禁要问:是谁让曾经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大瀑布如今变成了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

⑷引读:瀑布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乱伐),又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的水量因此(逐年减少)。

师(动情地):由于人类的破坏,大瀑布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逐渐变成了奄奄一息的老人!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今天,我们来到葬礼现场,我们怎能忘怀昔日的大瀑布?这一切怎能不让人心痛不已?让我们再读第三自然段,“追忆”一下它的音容笑貌吧!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现在大家还像刚才那样高兴吗?我们应该怎样读?

⑸课堂学法及写作特点小结。

三、创新阅读

1、学生进行专题阅读。

2、2人一组,了解地球环境变化的一个典型事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失色的地球;地球在发烧;)说说其变化前后的情况、对人类的危害及发生变化的原因。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留言板中。

3、交流反馈(学生按要求口述──浏览学生留言)。

4、小结。

5、深化中心:葬礼是为去世的人举行的,而瀑布并没有完全消失,为什么给它举行葬礼呢?

(学生自由说)

这就是本次葬礼“特殊”之所在,那就是唤醒人们,呼吁人们重视环保,爱护自然。

四、拓展阅读

1、师引言。

2、学生进入相关网站,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内容,进行网络阅读(了解瀑布的有关知识、世界著名瀑布情况、地球环境状况、……或利用搜索引擎自查了解相关资料)

3、简单反馈。

五、总结延伸

1、课外搜集: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瀑布?了解这些瀑布的现状,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召开《我国瀑布现状报告会》。

2、想象作业:

几十年后塞特凯达斯瀑布将会以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画的同学画一画,想写的同学写一写。

《瀑布》教案 篇3

紫藤萝瀑布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预习反馈:

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 盘虬卧龙(qiú)      仙露琼浆(qióng) 酒酿(niàng)

整体感知:

1、  听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思考品味

1、本文第一自然段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1)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3、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4、学习课文八、九自然段

齐读第8-9自然段,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

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齐读10—11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

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

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教师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拓展延伸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      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第二课时

教师导学: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今天,我们在从写作手法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  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

2、  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  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  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具体分析。

5、  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又怎样的启示?

体验反思

怎样理解:

1、“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感受。

课堂反馈

1、  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2、  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最好,请你仿写几句。

3、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课后记:在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讲清楚本文的时代背景,否则,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瀑布》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到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江西的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在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就欣赏了庐山云雾那千姿百态、变幻莫测仙境一般的奇幻美景,还记得吗?背诵一段吧。(师引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2、古往今来,庐山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和灵感,写下无数歌咏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

3、和老师一起写诗题。注意瀑的写法。

4、介绍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板:唐李白)。

5、齐读课题及朝代、作者

二、初读感知:

1、在没读古诗之前,先认识课文里的两个小老师,一个是生字拼音,一个是插图,请同学们在拼音老师的帮助下把古诗读通顺,准确。

2、学生自由读

3、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两人读(评:字正腔圆,有点诗人的味道)

4、正音:别的我都不担心,就这几个翘舌音字“尺”“照”“生”“川”“直”“是”,翘舌音读准,诗的味道才正。齐读(不抢拍,不错字)

5、嗯,音读准了,味道很正了,我再来考考你们,如果我去掉拼音这个小老师,你还能读得准吗?一块来试试,生齐读

6、不错不错,为你们竖一个大拇指,但是你们还别高兴得太早,知道吗?古人读诗都是竖着读的,而且还摇头晃脑,很陶醉的,我们也来做一回李白,摇头晃脑读一读吧。

7、竖着出现的诗句都能被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我们再提高点难度,看你们还行吗?加上线,加斜线是什么意思?试一试。(声断气不断)指名读,分组读。

8、有节奏了,更像诗人了,接下来看你们敢不敢读了,我把词语去掉,敢吗?

9、怎么办?这也难不倒你们,我得再增加点难度,这一次,我不仅要去掉词,还要去掉句了,谁来读?

10、我就不信考不倒同学们,这下我要使出绝招了,看大屏幕,还行吗?

两名同学背诵,全班背诵。

三、理解诗意。

1、引:这么快就全班都背下来了,以前还从没这么厉害过呢,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秘密就要坐好听,仔细地听,认真地听,这个秘密就是――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现存诗篇900多首,被后人尊为“诗仙”古人作诗,也是有流派和风格的,李白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很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之前,我们也学习了李白的一些诗,能背出几首?背两句也行。指名背。

自古以来赞美庐山风光,庐山瀑布的诗很多,可为什么独独李白作的这首《望庐山瀑布》千古传诵呢?这是今天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我们得请另一个小老师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了。

2、出示文中插图,大家只须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就能从图中找到诗意。和前后同学一起说说诗意,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上记个问号。

理解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祡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云雾。

②红日照在香炉峰上,香炉峰云雾缭绕,就像生起了紫色的烟雾。

想象一下这云雾缭绕,青山、红日、紫烟就组成了一幅庐山美景图,你希望到这紫色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的地方去游览吗?带来这样的心情来读读。

⑴读后评价:看来你真像是生活在香炉峰的仙人了。

⑵再指名读:听出来,这个“生”很重要,紫色的云雾仿佛是从一个顶天立地的大香炉里燃起的缕缕烟雾,把山把雾写活了,李白真用这个字真妙!

⑶齐读。

⑷图画还告诉我们“遥看瀑布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遥看:远远地望,照应了题目中哪个字?你觉得远看瀑布像什么?像(白布静静垂挂在山前)。

“挂”是谁这么神奇,这么大的力量,把这么壮观的瀑布挂在青山之上?(大自然)

⑸这么磅礴的瀑布,被李白这么轻轻地“挂”了起来,这个“挂”字妙不妙?

⑹齐读这一句。

小结:这句诗中,李白藏着一种精心安排的动静对比,放眼望去,香炉峰的山色本无太大的变化,李白用了一个“生”字,让他动起来,具体入微的写出了香炉峰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所展现的迷人色调。而那奔泻不息的瀑布,李白却非要用一个“挂”字让他安静下来,静静地挂在山前。看似寻常,实际蕴藏了世人多少精心的构思啊!

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引:瀑布从高达近1000米的香炉峰上倾泻下来,可是李白觉得它似乎是天上而来,于是他又加了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被称为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

②指名读:评:特别欣赏你把“三千尺”读了重音,让我们感觉瀑布的确很高。

评:“飞流直下”还可以读得更快一点,更好地表现瀑布一泻千里的气势。

评:“落”读得好啊,从那么高的地方一下子掉下来,很有力度。

③这“三千尺”真的有三千尺吗?用这个数字李白想说明什么?(瀑布很长,山很高)简直就是从天上飞涌而来。

④李白可是善于用这样很大的数字来夸张的高手,在很多诗里,他常用这样的数字来表现一个事物,出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还不过瘾,还是觉得瀑布奔涌倾泻的气势还没有痛快地写出来,于是他又来了一句:疑是——

⑤出示银河图片。见过银河吗?银河是宇宙中无数的星星组成,晴朗的夏夜清晰可见,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就是被银河分开不能相见。理解“九天”:传说天有九层,也叫九重天,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处,“九霄云外”

再读这句诗。这是九天之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呢?还是一泻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呢?李白已经分不清了。诗句中哪个字告诉我们,他已经恍恍惚惚了?“疑”

李白知道眼前的不是银河,却有分明觉得这磅礴的气势明明就是银河!他把银河来了一个大翻转,从橫向变成竖挂,从“九天”落到了“庐山”。这奇特的想象令我们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啊!”果然是诗仙李白啊!于是这两句就成了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

再读读这句诗。

⑥现在你站在中国第一大瀑布黄布树瀑布前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现在你又来到了世界第一大瀑布尼加拉瓜大瀑布下面,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2、品读了诗句,欣赏了瀑布,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庐山瀑布呢?指名说。再带着你的感受来朗读全诗。

李白的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仍然把庐山当作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写庐山瀑布了,看来,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庐山瀑布的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四、迁移运用

1、李白写的这首诗无人能超越,我们可以将它来一个魔术,将古诗改写成篇写景的小美文,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2、大屏幕显示: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之水自九天而降。

3、我来读句子,你们来读读相对应的诗句。

4、没有老师的帮助,你能自己说说诗的意思吗?

5、谁愿意读读你填好的美文?

五、学习写字。

引:古人讲究书画合一,画、诗、字相得益彰。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写这首诗中的三个生字。

出示:紫尺疑

观察字形,找出关键部分或者关键笔画。

师范写,学生描红。

抄写整首诗,注意行款整齐,大小匀称。

《瀑布》教案 篇5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紫藤萝瀑布》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紫藤萝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4.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教学中,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细读文章,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思想内涵;学生领会文章思想内涵后,谈学习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资料。

2.熟读文章,处理字词。

3.试划分情节结构,找出人物描写的语句。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一课》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仅三千字左右,但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们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最后一课》,来消除心中的疑问。

二、检查预习

(一)字词(课件展示)

哽 赚 踱 捂 惩罚 祈祷 诧异 宛转 郝叟 懊悔 钥匙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诧异”“懊悔”“惩罚”三个词连词成段。

(二)简介作者(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

(三) 简介背景(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

三、整体感知(课件出示问题)

(一) 生速读课文后,根据课件展示图片复述课文,师给予评价。

(二)指生说课文结构,师生达成共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最后一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三)生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只要情节概括准确,语言简洁无误,教师就给予鼓励。)

(四)生用“这是……的最后一课”句式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合作探究(课件出示问题)

(一)师: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请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有哪些地方不同?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

生读文后详细回答,师生达成共识:气氛不同、学生不同、老师不同。

(二)师:德国侵略者强行剥夺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韩麦尔老师、小弗郎士、全体学生和村里老人们的悲愤及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语,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中。

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一说这些变化是什么?

生思考后回答,师生达成共识: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三)师:在“最后一课”这特殊的氛围中,小弗郎士开始醒悟了,他感到“万分难过”。他动情了,他心中爱国的火种被点燃了,他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小说正是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人物描写从侧面细致地表现小弗郎士的觉醒过程,表现了悲壮的爱国的主题。在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时,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细读文章,举例回答。

生四人结组讨论后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的。作者没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只是借助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例如: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

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

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5.然后他呆在那,头靠着其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6.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

以上问题的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而定,更多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给予必要的表扬和鼓励。

(四)师:文章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他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影响的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小说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与心理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请找出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并分析作用。举例如下: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样就把景物描写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作为小学生的弗郎士那种因怕迟到而急于到学校去,而又为路旁景物所吸引,既留恋,又不敢再停下来观赏、玩耍的复杂心情。)

2.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联想,表现出小弗郎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和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五)师: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请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课件展示)

师说归纳中心的方法,生独立思考,归纳:《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质疑问难(课件出示重点问题)

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某些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问题举例:

1.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小说的情节是怎样安排组织的?

(七)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

1.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文章内容、中心、写作方法等方面谈。(生谈收获)

2.你对我们的母语有哪些新的认识?(生谈对母语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感。)

(八)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1.发挥你的想象力,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郎士写一则练笔。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以上两题,任选其一,课下完成。

(九)总结(播放国际歌)

师: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同样的,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负载着辉煌灿烂、浩如烟海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的母语走向世界,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紫藤萝瀑布》反思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勘称一篇爱国主义的宣言,至今仍为人们传诵。但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却考虑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们能找到与文章的情感共鸣吗?如果没有感情上的认同,没有调动起他们学习文章的情绪,那么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再透彻又有何用?如何先创设一种情境,让孩子们饱含激情地去学习这篇文章呢?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网上资料整理,我决定打破一贯的从背景入手的传统导入形式。

我开头没给他们讲普法战争,而是谈抗日战争,讲日本在占领我国的领土时,除了烧杀抢掠的罪恶行径外,还推行了另一套方案──让中国人学日语,让中国人彻底忘记自己的祖先,成为他们的奴隶,然后询问:“你们觉得他们的做法能行得通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不能,我们中国人怎么能成为他们的奴隶呢?”又有学生意犹未尽的说了句:“小日本,办不到!”我一听,情绪有了,就继续说:“是啊,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为了祖国的语言不被玷污而牺牲了性命,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的语言,我们不也一样吗?”学生们沉默了。我顺势引入新课:“其实,不仅是我们,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人民也都是一样的,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法国的阿尔萨斯人在即将失去说法语的权利时候的痛苦与悲愤吧!”

这个导入使学生入境了,他们听得格外认真,而且给人感觉是,他们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

这也让我认识到,如何调动孩子们学习文章的情感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比让他们从写作手法等文学角度来理解文章更能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吧。

《瀑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和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图片欣赏,配乐

“紫藤萝”亦称“紫藤”、“朱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

二、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作者是一位女作家,*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预习反馈: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  盘虬卧龙(qiú)

仙露琼浆(qióng)  酒酿(niàng)

解释下面的生词:

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米酒。 挑逗: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选择喜爱的一节,看谁读得好!

四、朗读指导: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注意句子的重读;

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五、整体感知:

1、 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六、思考品味

1、文首句“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 ”的原因是什么?独句成段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紫藤花的美丽,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

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引出下文。

2、(1)找出第2-7自然中段描写紫藤花的句子,并分析讨论:

A.描写对象是如何变化的?

B.描写角度有何变化?

C.描写手法如何?

A.描写对象分别是花瀑、花穗、花朵。

B.描写角度有形象、颜色、神态。

C.描写手法有比喻、拟人。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

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 “挑逗”一词是拟人用法,更显紫藤萝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动感又充满情趣,和阳光相映成趣。

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2、(3) 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

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

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

2、(4)在第2-7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紫藤花时所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的句子,在相关的文字下划线;看看它们有何特点?

“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隐含生命的绵延长远,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拟人,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静景动态,

显得生趣盎然。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将盛开的紫藤萝比喻成帆和船,显得生机勃勃;又比喻成笑容,更显美好可爱,是作者喜悦心情的表现。拟人,“忍俊不禁的笑容”。

3、 读第8-9自然段,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

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

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

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紫色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愉快欢畅的心情。

4、阅读10-11自然段,讨论回答: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而生情,由情而生志。

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

“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

作者在这里由花及人并悟及生命,写出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的主旨。由此,作者在结尾句也表现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观全文,看看作者对紫藤萝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试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1.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2.伫立凝望,这一条紫藤萝瀑布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3.忽然记起十多年前,曾经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藤萝萝花了。

4.藤萝又开花了,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5.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A.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人物的情感及心理变化

B. 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记叙和描写

思考题:

作者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有何用意?

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花之流长,隐含了生命的活力与绵延长远。

思考讨论题:文中插叙“忽然记起十多年前的事”是否多余?有何作用?

和现在茂盛的紫藤萝花作对比,从而突出花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中心。

教师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3、联系学习和生活,初步获得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

1、感悟生命的永恒。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一、教师导学: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今天,我们在从写作手法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二、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具体分析。

5、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又怎样的启示?

三、体验反思

怎样理解:

1、“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

结合背景,这是极“左”的论调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感受。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四、课堂反馈

1、 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2、 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请你仿写几句。

3、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200字。

《瀑布》教学设计 篇7

目标:

1、会认"庐,瀑"等生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

理解诗意,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准备:

课件

时间:

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

师:宋代诗人苏轼漫游庐山时曾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向我们展示了庐山的神奇秀美。今天,我们再跟随唐代诗人李白,去领略庐山的迷人风光。

二、学习古诗

1、读古诗,知作者

(1)(课件)出示古诗——自由读

(2)简介作者

2、二读诗,划节奏(诗的美,在于它的格律美……)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划出节奏

(2)交流点拨

(3)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3、三读诗,明诗意(诗的美,更在于它的意境美……)

(1)默读,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点拨

疑:怀疑

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诗意的方法:补(添),换(调换词序)

(4)是的,一峰一瀑就如此的神奇,引人无限遐想,难怪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对庐山称赞不绝!让我们也一起来赞一赞吧!

——齐读古诗

4、四读诗,悟意境(诗的美,在于它的含蓄,在于它的凝练)

过渡:诗的美,美在语言优美,诗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闭上眼睛想象,听朗诵,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范读古诗(配乐),生闭目倾听,想象画面

(2)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3)出示庐山风光片(图片),生欣赏

让我们欣赏一下庐山是不是想象中如此美丽。

(4)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配乐)

5、五读诗,背诵吟

庐山的美,在于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在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

——生齐读古诗

唐代诗人李白只用了二十八个字,就让我们深为庐山景色的美丽,壮观折服

——生齐读古诗

读了李白的这首诗,我们怎能不去庐山走一遭呢

——生齐读古诗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词句去赞美她!今天,就让我们以庐山为起点,去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如画的江山吧!

——生齐背古诗

6、拓展诗,升华情

(1)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

(2)学生交流背诵。

7、小结

8、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搜集更多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积累

《瀑布》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望庐山瀑布》感受瀑布之美。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抓住瀑布的声、色、形,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法:

主题教学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读思结合法,联想比较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我知道咱班同学最喜欢猜脑筋急转弯,我来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一年四季都盛开的花是什么花?(假花)什么池不能有水?(电池)什么布不能做衣服?(瀑布)

2、让我们一起来写“瀑布”,注意“瀑”字的右下方不是“水”。

(师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联想比较,以诗会文

1、说起瀑布,我们一定会想起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诗,同学们知道是哪首诗吗?(出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瀑布图)

2、谁来读读这首诗?生齐读

3、这首诗写的是庐山瀑布,今天,王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写瀑布的诗,但不是古诗是现代诗,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想听老师朗诵这首诗吗?(老师配乐朗诵《瀑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道这首现代诗写的是什么瀑布吗?(是我国最大的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

2、同学们想读这首诗吗?打开书,自由大声朗读一遍。

3、谁来把你的朗读展示给大家?(每人读一小节诗)

四、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同学们读书已经达到正确、流利了,但要想读得有感情,读得入情入境,还需细细品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首诗,找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节诗,在旁边做上批注。做批注时,可以从诗歌的语言,也可以从诗歌的内容来写。

(生默读、思考,师巡视,与生交流)

2、准备好了吗?先不回答,请你把你最喜欢的这节诗读出感情来,用朗读表达出你的喜欢。

3、现在我们来交流,谁来第一个发言,第一个发言是需要勇气的。

(根据生发言,相继出示三小节诗交流感受、感情诵读)

①生:我喜欢第一节诗(生读)

(出示这节诗,并配上相应的图片)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这节诗写的是瀑布的声音。

师:诗中怎么写瀑布的声音的?

生读“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你觉得瀑布声音怎样。(板书:声音美)

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导朗读,带上动作读)

师:这节诗写还没看到瀑布,先听到瀑布的声音,真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谁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听到瀑布的声音,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

师:听到了吗?瀑布直泻而下,冲击岩石,跌进潭中,声音如浪涛翻涌,又像松涛阵阵,带着我们的体会一起来读读这节诗。

②师:继续交流,说说你最喜欢哪小节诗。

生:我最喜欢第二小节(生读)

(师出示这节诗,并配上相应图片)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这里把瀑布比作白银。

师:是啊,瀑布不仅像白银一样有颜色,更是光亮无比,再来读读这句话。(板书:色彩美)

师:这节诗中第二行运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感叹号)

师:用上感叹号表达一种感情,此时作者忽然看到瀑布,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作者突然看到瀑布非常激动、兴奋、惊讶。

(把不同的心情分别送到诗歌的文字里练读)

男同学一起读这一节诗,读出瀑布雄伟的气势,色彩之美。

③师:喜欢第三节诗的同学请举手。

请××同学读一读(师出示这节诗,并配上相应图片)

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作者把瀑布写得很美,比作珍珠的屏。

师:屏是什么?珍珠的屏又是怎样的?

师:是的,瀑布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美丽迷人。(板书:形态美)

师:还有喜欢这节诗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看,水珠轻柔飘逸,像烟;白茫茫朦朦胧胧,像雾;纷纷扬扬又像尘。

师:谁来读读这节诗,让我们进入仙境之中,女生一齐来读一读。

4、叶圣陶先生的《瀑布》,写出了瀑布的声音美、色彩美、形态美,这么好的诗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背诵,配乐请三位同学上讲台带上动作每人背一小节)

五、比较异同,学习表达方法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叶圣陶的《瀑布》,还联系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请同学们看看这两首写瀑布的诗,作者观察瀑布的顺序一样吗?先看叶圣陶的《瀑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瀑布的?何以见得?(课件出示两首诗)

2、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是在哪里观察瀑布的?(远处)

从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远处观察瀑布的?(遥看)

3、请同学们再看这两首诗,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看叶圣陶的《瀑布》,作者为了把瀑布写得形象、生动,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他大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作者哪些地方用了比喻,把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

请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比喻吗?这不仅仅是比喻,还是夸张,瀑布哪有天上的银河那么大,但正是李白这一奇特想象,使得这首诗气势雄伟,难怪人们称李白是(诗仙)。

让我们一起背诵《望庐山瀑布》。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庐山瀑布气势雄伟,黄果树瀑布灵动飘逸。同学们,这么美的瀑布,给你什么感受?(喜爱瀑布,真想去看一看)

人们说,湖是大地的眼睛。老师认为,瀑布是大自然馈赠我们人类的美丽奇观,不管谁看到之后都会为之心动。你们还想看一看更为壮观的瀑布吗?(师播放视频欣赏)

怎么样?美不美?此时心中有何感想?(我们为祖国有这么雄伟壮丽的黄果树瀑布感到骄傲和自豪)

那么,就让我们全体起立,再一次深情地吟诵《瀑布》。

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我们即将结束这节课,愿叶圣陶笔下那壮美的黄果树瀑布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瀑布》教学设计 篇9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够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背诵全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师生共同讨论,计算机软件直观演示。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学习目标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三)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计算机及软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发出的声音很大,景色很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1、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

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2、检查读书情况

(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

(2)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在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基础上,师再问:主要写了瀑布的什么?从而引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板书:远——近)

3、学生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质疑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教师要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一些非实质性的问题,可在当堂让同学们交流解决。教师鼓励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

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

(1)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

4、本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学会了生字、生词知道了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瀑布的。)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小节主要写了没见到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

2、自由读这小节,说出这一小节给你什么感觉?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先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节给我们的感觉是瀑布的声音很大,瀑布很壮观。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瀑布声音的响亮。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重点词句中去理解。

(1)“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声音一定很响

(2)“叠叠”“涌”叠叠就是一层又一层,前浪未平。后浪又紧跟着涌上来,后浪推前浪。瀑布的声音就像浪涛翻滚时发出的巨响。

指名说出海浪的声音怎么样? (去过海边的都能说出海浪翻滚时声音很大,哗……哗……的。)板书:叠叠)

(3)“阵阵”“吹”

风吹过松林时,会发出“轰……轰……”的响声。瀑布从上落下来冲击岩石,跌进潭里,发出的就是像松涛一样的吼声。(板书:阵阵)

(在理解到“叠叠”和“阵阵”这两个重点词语时,播放瀑布落下进的声音的录音,帮助学生理解“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和“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时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

3、指导朗读

(1)复合投影片出示第一节停顿和重音提示: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习读。

(4)揭去复合投影片中的朗读提示

5、学生再次感情朗读第一小节,体会写法的巧妙。

(三)总结学法。

师生共同总结出第一小节的学法:

1、读这小节,了解这小节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说出这一节给你什么感觉?说说从哪读出来的?

3、有感情朗读这一节。

过渡:听着瀑布的声音,我们随着诗人转过山路瀑布就出现在了眼前。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按照刚才学习自学第二、三小节。

(四)自学二、三小节

1、让学生按上述学法自学二、三小节,投影为学困生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读2、3小节,想想:这两个小节各写了什么?

(2)默读两小节,思考:看到瀑布之后,瀑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3)怎么读才能表现出瀑布的特点?

(4)这两小节中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2、学生自学,遇到困难可以在组内讨论。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讨论。

3、学生汇报。

(1)第二小节写远看瀑布的样子。第三小节写近看瀑布的样子。

(2)学生概括出感觉瀑布很雄伟之后,引导学生重点通过以下词句进行理解。

①“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千丈青山”和“一道白银”(运用计算机软件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没条件的可以用投影)

“千丈青山”实际不是真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得瀑布显得更加壮丽。(板书:一道白银)

师提问或生质疑:为什么作者先说没法比喻,然后又把瀑布比作了白银呢?

(引导学生从作者看到瀑布时的心情去理解。初见瀑布,它实在太美了,美得超出想象,一时被它的美吸引住了,想不出用什么比喻好。仔细看看瀑布的样子和周围的山,作者自然想出了这个比喻,并且用一个“衬”字,非常巧妙)

②“一座珍珠的屏”也体现了瀑布的雄伟和美丽。(继续运用计算机软件)

“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乳白色的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美丽。(板书:珍珠的屏)

③“如烟,如雾,如尘”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计算机软件帮助理解) (板书:如烟如雾如尘)

师重点指导:读这句话时,如烟,如雾,如尘之间停顿时间可略长些,声音轻而缓慢,更能够体现出作者此时看得入迷的心情。

说明:学生理解到哪,教师就随着学生指导到哪并且理解到哪,学生就在已有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师指导。

(3)有感情朗读这两小节。

(4)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写得非常好。在学习第一节的基础上,学生回答出这样写更加形象,具体,使瀑布的样子更雄伟,美丽。

(5)质疑: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第二、三小节瀑布的样子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

(五)计算机软件播放整首诗。让学生边听,边看,边体会瀑布的雄伟壮丽。

(六)总结。

瀑布从高山上飞流直下,气势磅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如浪涛轰鸣,似松涛欢吼的瀑布声音,又仿佛看到了那雄伟、美丽的瀑布景象。在我们国家,像诗人看到的这样的瀑布还有许多,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等。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把我们今天听到的和看到的变为现实。

(七)作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