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 小格 大格 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 认识刻度尺
2.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3. 认识几厘米
4. 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上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二的1~4题,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教具、学具准备:
复习用卡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出示下列三组题。
42÷6= 72÷8= 72÷4= 7×6= 8×9= 18×4=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的问题。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2、教师反馈,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3.初步练习: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4.小组合作,学习例7。出示例7: 2463÷5=(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2469÷5=943……4(3)学生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4)汇报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5)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5.提高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出验算的过程。三、练习与质疑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做“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算算对不对。多媒体出示(或小黑板)。
小明家搬了新家买了一些东西,爸爸让小明算出每样东西的单价,请你帮小明检查一下他算的对不对?
6把椅子共1080元,一把椅子170元。3个电扇共453元, 一个电扇153元。……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3、4题。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一、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三组题目,通过计算一是起到复习的目的,另外让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让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二、自主探索,悟出方法。
学生知道怎样验算的方法后,其他的知识基本上是已学过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所以例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三、应用练习,巩固提高。
在练习的设计上,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①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②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③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
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6)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5+14=23(人)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全课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男生人数: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14-5+14=23(人)
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①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②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③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
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6)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5+14=23(人)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 解答。
全课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男生人数: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14-5+14=23(人)
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