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
中考复习:世说新语两则历年中考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2分)
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译句:
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 请读下面这则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9课)
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
对:①
②
错:
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17.(3分)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18.(2分)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19.(3分)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20.(2分)略
【合作探究】
5、《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6、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
8、《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9.《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评价元方的行为?
课外拓展
讲讲你知道的诚信小故事
检测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傅( )雪骤( )柳絮( )
无奕( )在不( )
2、《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3、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⑴ 与友期约________
⑵ 去后乃至________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⑷ 俄而雪骤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3、待君久不至,已去。
《期行》《乘船》两则短文都以“诚信”为主旨,告诉人们要重诺守信。七年级学生初接触文言文,在教学时,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疑难词句,体会短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
[教法学法]
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导语。\\\'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2•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l•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
2•学生交流,归纳。
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三)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品读。
(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
(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3•创读。
(1)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2)《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元方人门不顾\\\'友人,试设想,友人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绐同学们介绍了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大家还记得吗?(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交流学习方案(方案应有学习步骤的安排,有问题的设计和解答,还可以有疑难问题的提出)。
2•选定并修改完善学习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确定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样吗?
\\\'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是反问?
翻译句子(每组推一人抽题答读原句,说译文)。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共答题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5•《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
(四)总结
(五)作业
①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②结合文中
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中主旨。
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重点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学习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期行》
一、导入: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简介《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二、示标:
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
三、第一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一
内容:生字词,课文。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注字音,读课文:
(1)字音:尊君在不fǒu 陈 shí 太丘舍shě去
(2)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方/时年/七岁
四、第二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翻译
方法: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
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要求:
4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
(二)学生自读,讨论,译讲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重点词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期:约定,动词。(今为日期,名词)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过了中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舍:舍弃。去:离开(今义为前往)
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歉意。惭:惭愧。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不回。顾:回头看。
四、第三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三
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
要求:
1、说说《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2、你对元方的言行有什么看法?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二)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难点问题,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指名回答,补充,订正。
1、事件的起因: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
事件的经过:陈太丘的朋友失约,元方以礼责怪父友。
事件的结果: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
2、元方答语彬彬有礼,驳斥据礼力争,入门不以为然。可见他是一个懂礼识仪、落落大方的孩子。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从小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五、当堂训练
讨论:� 今天我们再学习《乘船》(板书课题)
二、示标
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
三、第一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一
内容:生字词,课文。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注字音,读课文:
(1)字音:华歆xīn 辄zhé 邪yé
(2)王/欲舍/所携人 宁/可/以急相弃邪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四、第二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翻译
方法: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
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要求:
4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
(二)学生自读,讨论难点,译讲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重点词句:
有一人欲依附: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同行。依附:搭船同行(今义为依托)
幸尚宽,何为不可?: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幸:幸而,恰巧。可:肯,同意(今义为可以)
后贼追至: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贼:作乱的人(今义为偷东西的人)
正为此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耳:语气助词,罢了(今义为耳朵)
四、第三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三
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
要求:
思考下列问题:
1、〈〈乘船〉〉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你觉得华、王二人孰优孰劣,为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二)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难点问题,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指名回答,补充,订正。
(1)学生自己复述。
(2)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可提示:华的信)
(3)启示:一个人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五、当堂训练
讨论交流:〈〈期行〉〉与〈〈乘船〉〉这两则故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从写法和主旨两方面来谈)
点拨:
1、写法上短小精悍,但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鲜明。
2、主旨:〈〈期行〉〉讲守时,〈〈乘船〉〉讲守诺,都是诚信方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 乘船
难之在前
华歆 急人之难,始终如一
乘 后则救助
船 纳之在前
王朗 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后则欲舍
中心: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
①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②背诵两篇短文。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文说明】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了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不仅有我们所熟悉的司马光、孔融,还有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出示板书课题——《世说新语》二则)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诵读课文
1.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三、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拟”(相比)、“未若”(比不上)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合作探究
1.《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
2.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3.“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4.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5.拓展延伸: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摘抄形容的飞雪诗句
25《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120/121班 黄孟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导入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通过本次学习希望大家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学习一些摹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3、学习古人机智、诚实等美德
一、 疏通句篇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2、 请学生试读课文3、 教师范读4、 学生齐读
二、 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1、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2、 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地(2) 空中撒盐差可拟 拟:比,比拟(3)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4)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约定 乃:才(5)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会,约定。 委:舍弃。(6) 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提问: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问题)(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2) “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好?(前者较有韵味)(3)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4)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5)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6) 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7) 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来。4、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三、 拓展延伸1、 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这两首词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于)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为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1)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内容。(2) 陈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亲有无功德吗?
作者邮箱: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期”、“去”、“乃”、“委”、“顾”。
2、能正确、流利、作文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方式复习上节课《咏雪》内容,引入本课
二、自主探究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
三、合作探究
文章分为四个小段,选派四名学生讲解。
第一个学生(开头到舍去)
重点词语:期、舍、去
第二个学生(陈太丘时年7岁)
重点词语:时年、门外、不
第三个学生(友人便怒到相委而去)
重点词语:非、委、去
第四个学生(日中不至到最后)
重点词语:信、惭、引
四、聚焦点拨
老师重点讲解其中的重点字词和用法
五、课文内容
1、元方指出了客人哪两点错误?
2、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3、学习了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六、课后作业
练习册
咏雪
一、课文译评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重点字词
(1)寒雪:这里指在下着寒雪的季节,即寒冬。(2)与:跟,和。(3)讲论:讨论讲解。(4)文义:这里泛指诗歌文章等的创作与欣赏的理论。(5)俄而:不久,一会儿。(6)骤:急。(7)欣然:愉快的样子。(8)纷纷:指白雪纷飞的样子。(9)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10)差:差不多。(11)拟:相比。(12)未:不。(13)若:像。(14)因:乘,通过。(15)起:飘起。(16)乐:高兴。(17)即:就是。(18)大兄:大哥。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太傅谢安举行家庭聚会,跟他的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白雪纷飞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像)柳絮乘着大风飘起。”谢安大笑,非常高兴。(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评析: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表明了他赞赏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与:和,跟。(2)期:约定。(3)日中:正午时分。(4)中:即前句的日中时分。(5)至:到。(6)舍:放弃。(7)去:离去。(8)乃:才。(9)时年:那年。(10)戏:嬉戏。(1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12)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13)待:等待。(14)非:不是。(15)哉:语气助词,表感叹。(16)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行为,涉及另一方,可不译。(17)委:丢下,舍弃。(18)信:信用。(19)礼:礼貌。(20)引:拉。(21)之:代元方。(22)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没来,陈太丘放弃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发怒骂道:“(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傀,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评析:本文记元方和来客的对话。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
二、需掌握的字
谢太傅(fù)柳絮(xù)雪骤(zhòu)无奕(yì)女
尊君在不(fǒu)
三、多义词
1.而
(1)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2)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因
(1)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连词,可译为“因而”、“于是”等。(《黔之驴》)
3.与
(1)与儿女讲论文义:和,同。(《咏雪》)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与……相比较。(《六国论》)
4.乃
(1)去后乃至:才。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桃花源记》)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就是。(《陈涉世家》)
四、重点实词、虚词
(一)重点实词
1.内集:内,这里指家庭内部。集,指聚会。
2.骤:急。
3.纷纷: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
4.差:差不多。
5.拟:相比。
6.期:约定。
7.去:离开。
8.委:丢下,舍弃。
9.引:拉。
10.顾:回头看。
(二)重点虚词
1.与
与儿女讲论文义:作介词用,可译为“跟”“同”“和”等。
2.而
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3.因
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
4.乃
去后乃至:副词,表示时间相接或在前面的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可译为“才”。
五、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
六、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动词。(今义为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离去。(今义为前往。)
4.下车引之:拉。(今义为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回头。(今义为照顾或顾客。)
七、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将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处于补语的位置。)
3.判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子也。(古汉语语法中“……,……也”是常见的判断句式,还有如“……者,……也”、“……,……者也”“……者,……”等形式。)
4.省略句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主语,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主语,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感叹句
非人哉!(哉,表感叹的语气助词。本句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
八、文学常识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3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九、背景知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3卷,按内容分为36门。
十、文章结构
《咏雪》
第一层(开头到“……讲论文义。”):点明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谢太傅、侄儿谢朗、侄女谢道韫等;环境“寒雪日”“内集”。
第二层(从“俄而……”到“……公大笑乐。”):通过一次应答,体现了少年谢道韫的聪颖。
第三层(从“即公……”到结束):点明谢道韫的身份。
《陈太丘与友期》
第一层(开头到“……去后乃至。”):写陈太丘的朋友失约。
第二层(“元方时年……”到“……入门不顾。”):元方以礼责问父友,体现了少年元方机智。
惜缘
[《世说新语》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指导】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LM〗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你学习起来会很容易的。
2.重点精讲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难点精讲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 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学习方法指导】
1.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将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2.学习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又要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并熟练默写课文。
4.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强对课文的认识,并有所启示。
【知识拓展】
1.人物介绍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4.《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课内问题指导】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参考答案: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最后一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自创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这首诗为例,让学生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背诵课文。
知识目标
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点)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难点)
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的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目标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子侄辈③俄而:不久,一会儿。④欣然:高兴的样子。⑤未若:不如,比不上。⑥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③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文言文朗读停顿的“两个原则”:
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教学提示:本文篇幅不长,疏通不难,可以在串讲中明确重点文言字词,加深记忆。☞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强,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撒盐空中”比喻了雪的颜色。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教学提示:通过质疑,让学生感受谢家的浓厚的雅致氛围,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
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目标导学三: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点评!
教学提示:让学生积累咏雪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提示:此题意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说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多加鼓励,培养孩子的兴趣。
二、布置作业
1、背诵两则短文
2、完成辅导习题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 、大度 、有生活情调。谢朗————粗率。谢道韫————聪慧 、自信。
课后小结
畅谈收获,背诵短文。
课后习题
1、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你再写出一两个比喻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2、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这本书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一个个剪短的篇章都是一篇篇有趣的故事。这本文言文体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几个字却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叙事简明,精炼生动。对于这本好书,我也有在摘抄,摘抄《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我常常能悟出古人美好的品德。每读一个故事我就能有心得体会。这样摘抄久了,借助每篇文言文下的翻译和导读,我能了解很多故事,先自己揣测全文的意思,再看看翻译,查漏补缺,在文言文阅读方面也有了不少提升。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我领悟最深的是《德行》。《舍生取义》中的荀巨伯面对胡贼攻郡,“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虽然我不太相信最后的结局“遂班军而还,一军并获全”。但我想已经是对荀巨伯很大的赞美了,危难之中不弃朋友,可谓是充分展示了舍生取义的意思。胡贼的撤军也展现了东汉以德为上的人物评价标准。宋刘辰翁云:“巨伯固高,此贼亦当入德行之选矣。”这种品德是珍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看过《国宝之忠》的正文后才知道,这个忠理应打上双引号,奸邪的王国宝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王徇,就阻挠孝武帝见王徇之事可见他的阴暗心理和卑劣行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是我们应该警醒自己不能犯的错误。对待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应该尊之敬之,向他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超越他,而不是阻碍他为国家作贡献,用一些卑劣的手段防止他威胁到自己,这是自私愚昧的行为,孝武帝亲近他,是一种可贵的信任,而他的做法是对这一信任的践踏。
《世说新语》是一本好书,对人的道德思想以及文言文功底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好处,读过它后,真心的希望大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