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鸦片战争》教学设计9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二)教授新课
1、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
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形势及清朝统治的危机,在此基础上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掌握鸦片战争的简要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及原因分析。●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一、前言
1、中国近现代史分段:
近代史:1840-1949(旧民主主义1840-1919;新民主主义1919-1949,整个近代史都是两半社会);现代史:1949年后。
(1)近代史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约80年)其内容为中国近代化,也就是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近代化的历程分为: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三个阶段,但始终没实现。
(2)近代史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约30年)其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即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时期。
(3)中国现代史(共和国史1949-现在)其内容是中共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探索中国的社建道路,有成就也有曲折;后20年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具大的成就。
2、两半社会的特点:
封建制度的根本未变;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中外势力勾结;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帝国主义控制中国政治、军事及经济。
3、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
建立基础不同:后者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前者排斥分工;满足需求范围不同:后者满足市场需求,前者满足一家一户或小范围需要;与外界联系不同:后者对外开放,前者闭关自守;对技术要求不同:后者采用先进技术,前者因循守旧;
二、鸦片战争背景
1、中国:总特征为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土地兼并严重)。政治:日益腐败。官场腐败(材料);阶级矛盾尖锐(材料); 军事:军备废弛、军纪败坏。财政:国库亏空。
外交:闭关锁国,闭目塞听(材料); 补充闭关锁国
①禁止国人出海贸易;②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原因:根本上是自然经济的产物;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防止倭寇和反清势力;防止西方民主思想的渗透;统治者担心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影响统治;统治者狂妄自大 评价:具有民族自卫的性质,暂时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学习、掌握世界先进思想和文化科技;属消极防御,不能从根本上抵御外国入侵;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伍。补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原因:
A.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B.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C.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E.重农抑商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F.自然经济根深蒂固;G.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2、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经济:英法等国完成和进行工业革命; 政治:资本主义政治进一步完善;
军事:装备先进,英国成为“海上霸王” 外交:为夺取原料和市场进行对外扩张;
三、鸦片和禁烟运动
1、原因: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烟毒泛滥白银外流。中英贸易情况:
英国-中国
商品情况
中国出超
原因: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材料)。
2、走私鸦片的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3、鸦片危害:
①加重了人民负担,影响人民生活;②影响了清政府财政收入; ③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 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见材料)
道光帝支持禁烟原因:危及清朝统治 主张禁烟:林则徐、黄爵滋、邓廷桢 禁烟运动:虎门销烟1839、6
意义: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决心;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影响:为鸦片战争导火线; 林则徐活动:
上书禁烟-钦差大臣去广东-广东整顿海防、缴烟-虎门销烟(民族英雄)
四、鸦片战争原因:
1、根本:英为抢占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五、鸦片战争经过
1、过程:
开始:1840、6封锁珠江口;
爆发:一阶段:1840、6-1841年初
珠江口-厦门-定海-白河口(原因)琦善谈判; 扩大:二阶段:1841年初-1842年8月
香港岛(广州)-厦门-鸡笼-定海-吴淞-镇江-南京。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说明了什么? 中国人民有抵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人民中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结束:1842英军到南京下关海面,清政府求和。
2、性质
英国:掠夺中国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3、失败原因 客观:英国强大 主观:清政腐败
根本: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资本主义。补充:为国捐躯人物及后面练习。
(一)说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第一课内容,是教材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弄清楚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之间的辨证关系。②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①以生活化事件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②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③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②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的悲剧。③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硝烟;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说学生情况
本课由于没有简单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后果、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生情况的了解,我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接受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说学法:在学法指导方面,主要通过给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文字资料、实物等,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别是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手段
A、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正确、恰当、清楚地说出教学手段的选择、分解、组合和应用的先后顺序,特别要说出教学手段应用的使用和作用时机。
B、教学手段的使用原因
1.电脑平台,投影,音响设施;2.教师准备关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鸦片战争》部分视频。(设计意图)用视频播放,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达到了记忆的效果,体现了时代性、新颖性和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讲授新课
【板书】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师活动】顾名思义,这场战争是因为鸦片引起来的。展示罂粟花图片,并作介绍:鸦片俗称大烟,
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由罂粟果内乳汁制成,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早在七八世纪,阿拉伯商人已经将它带入中国,但只为药用,不知吸食。后葡萄牙人曾向中国贩卖过鸦片,但数量有限。19世纪中期后,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
【板书】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1.背景
播放视频:纪录片《晚清悲歌》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概况的介绍。
【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播放相关资料片,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与思考”材料题,思考: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概况如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共同讨论,小组共同解决,并由小组代表回答。由于中国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加上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和防范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商人未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也就是英国商品在中国滞销。为了扭转这种情况,英国开始向中国出售鸦片。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强化以学生为主题的意识,发展学生智能。
【活动】巧填数字游戏: 参阅教材,将下列选项 ①虎门销烟 ②倾销鸦片,烟毒肆虐③吏治腐败,军备废弛 ④“弛禁论”与“严禁论”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填写至图表内的空格内,填写时宜细心组织整个过程。
【设计意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原本枯燥的历史通过游戏的形式,经过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打开中国市场。
【板书】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教师总结】从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军事力量、对外政策、中贸易综合国力方面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刻背景。
【板书】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教师活动】鸦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请同学阅读课本材料,分析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学生活动】英国掠走中国大量白银(20年间流失1亿元以上,为流通总额的1/5),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吸食者达200多万人、数十省,有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下降,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展开禁烟运动。
【教师活动】当时哪位政府官员最先意识到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在禁烟运动中,作为中国人,你最感到扬眉吐气的事情是什么?(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生活动】林则徐、虎门硝烟。
【教师活动】播放林则徐和虎门销烟相关的背景知识,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活动】有见识的林则徐开始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那道光帝会采纳林则徐的请求吗?如果会的话,请思考道光帝为什么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学生活动】会的。道光帝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才会那样做的。
【教师活动】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活动】采取的措施有收缴鸦片、严惩贩运、虎门销烟。主张合理;不禁止中外正常贸易。可以看出林则徐禁烟坚定,而且有远见、不盲目排外。
【教师活动】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在虎门海滩成功销毁鸦片,禁烟运动取得了伟大胜利,面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作出了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活动】他们悍然决定发动战争。
【教师活动】很好,从刚才一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禁烟运动点燃了鸦片战争,成为了它的导火线。我们该如何评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学生活动】中国近代历第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教师活动】有人说如果林则徐不领导禁烟运动,战争也就打不起来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理由是什么?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教师归纳并板书】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板书】二、鸦片战争的进程
【活动】以下是电影《鸦片战争》中的几个片段,你熟悉这些场面吗?你可以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排列吗?
【设计意图】教材并未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但它又是揭示中国战败原因的铺垫,利用同学熟悉的看电影的形式,让学生在排列电影场景顺序中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介绍战争的三个阶段及路线图)
第一阶段:1840年6月英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1840年8月英舰队北上天津大沽口,英军提出割地、赔款、通商要求,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1841年1—6月,英军攻占香港岛;
第三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从广东海面北上南京,迫使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
【设计意图】演示动态地图,巩固刚才学过的知识,尤其是鸦片战争两个阶段英军进攻路线和几个主要战场位置,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过渡】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板书】三、鸦片战争的结果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1、战争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以及为什么从鸦片战
争开始了中国近代的历史。经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此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补充】《南京条约》中割让的是香港岛而不是香港地区,因为今天的香港地区包含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地区三部分。后两部分,英国分别在1860年割占和1898年租借。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已成功收回香港主权。(幻灯片播放“香港割让历史”的资料介绍)
【教师活动】讨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并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道光帝战和不定、举止失措等,并指出中国封建制度腐朽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他们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信念。
【拓展提升】假如我是一个法官,我将怎样审判鸦片战争罪犯?(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市场,向中国倾销鸦片,鸦片有危害,出现了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直接引发的鸦片战争;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近代史由此开始。
3、总结:(借助动态图示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机构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进行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课题延伸(献计献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的官僚士大夫阶层。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清政府的官员,你对中国当时的危局有何良策?(分组讨论,每组可找一人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六)说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1.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鸦片战争的进程
2.《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3.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2.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 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探究,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开放创新的活动方式,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历史,更深刻地了解历史。
【教学平台】
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前导学】
分组:依据学生的性格、性别、能力、兴趣分成若干组。
了解:教师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
设计:精心编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要的问题。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引导学生搜集、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培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的光荣历史。碑上所刻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
知道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吗?
知道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文明冲突吗?
(多媒体出示:虎门销烟和林则徐的图片)
学生:虎门销烟。
学生:林则徐。
学生:鸦片战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完全正确。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第一课时──鸦片战争。
(出示:第一课鸦片战争)
【评定: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教师: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学生:相距遥远的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学生:鸦片的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学生:林则徐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鸦片战争中,处处可见中国军民奋勇杀敌,浴血奋战的感人场景,涌现了关天培、陈化成一大批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可为什么还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呢?
学生:“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是描写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诗句。该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
学生: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学生:………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这也是我们将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先看一段音像资料,同时思考以下问题: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走私鸦片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播放相关音像资料,出示相关问题)
教师:找到答案的同学请回答?
学生:老师,你播放的相关音像资料,效果很好,它不仅生动再现历史的情境,也使我们获得了新知。我认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教师:为什么矛头不是其它国家呢?
学生:中国是西方人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旅行纪中这样描述过,东方遍地是黄金,更是激起了西方对中国的向往。在清康熙帝时,英国曾有使节到中国访问,结果无功而返。
教师:为什么不直接把商品卖给中国,何必走私鸦片呢?
学生:中国当时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外国的商品很难在中国销售出去。在中英正常的贸易中,英国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处于出超。于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牟取暴利。
教师: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学生: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学生:官僚吸食鸦片,腐蚀了清朝的统治机构。
学生: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中国国民素质整体下降。
学生:官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学生:正如林则徐所说,“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御敌之兵,几无充饷之银。”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师:面对各种灾难,林则徐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
学生:强迫交出鸦片,并写下保证书。
学生:加强海防,训练水师、民团。
学生:虎门销烟。
教师: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除了上述以外,林则徐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
学生:温家保总理在第一次接见中外记者会上,引用了林则徐的这样一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它体现了林则徐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的高风亮节。
学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自勉联体现了林则徐虚怀若谷,善于学习,吸纳新知的开阔胸襟。林则徐不愧为近代中国第一放眼看世界的人。
教师: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鸦片战争。
(出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多媒体演示英国入侵中国的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然后出示:
爆发:1840年6月,英舰开到广州海面,进行挑衅。
占领: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
结束: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
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评定: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
教师:请看大屏幕,这是有关《南京条约》的一个图表,图表下面是备选答案,备选答案中多项内容,给每个小组两分钟时间准备,然后选定一名代表利用多媒体手段完成这个图表,比比看哪个组又快又正确。
(备选答案参照课件)
学生:(活动)
【评定: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由上述图表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呢?下面有请两组同学演绎两场历史的对白。
(角色模拟)
第一组
学生:18xx年(嘉庆21年),嘉庆皇帝和大臣孙玉庭的一段对白。
学生(嘉庆):英国是否富强?
学生(孙玉庭):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
学生(嘉庆):何以见得?
学生(孙玉庭):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卖给其他小国,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
学生(嘉庆):哈哈哈……
学生(孙玉庭):嘿嘿嘿……
第二组
学生:1841年的一天,英国舰队炮轰广州。一位清军统领急匆匆奔向巡抚衙门。
学生(统领):报……报……告,大……大……人。
学生(巡抚):慌什么?
学生(统领):洋……毛子开始攻……城啦,有一个怪物(军舰)架着一个长长的管子(大炮)不断朝城上施放妖术(发射炮弹),弟兄们都招架不住了,请大人定夺。
学生(巡抚):笨蛋!赶快给我投长矛扎,放火箭烧,实在不行,给我往下抛马桶,倒粪便。
学生(统领):喳。
教师:同学们的表演很精彩。根据上述两则对白,按组讨论、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活动)。
教师:时间到。
学生(第一组):英国军事实力,军事装备优于中国。
学生(第二组):清王朝的落后、腐败、无能,没有重用贤能。
学生(第三组):妄自尊大,闭目塞听。
学生(第四组):缺少必要的准备,打无准备之仗。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学生(第五组):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评定: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去探索历史的足迹,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油然而生。】
(三)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教师:以上的分析都有道理。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学习本课你受到什么启示?
学生:落后就要挨打。
学生:弱国无外交。
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学生:汲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学生:林则徐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学生:现在有很多人在贩卖和吸食毒品,我感到很痛心,我要从自身做起,远离毒品。
教师:同学们的发言给我很大启发。我们要以史为鉴,匆忘国耻。我们更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给身心以健康,给家庭以幸福,给社会以安宁,给人类以和谐。
【评定:引导学生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标要求:
列举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鸦片战争
开拓 海外市场 和掠夺 生产资料 ——根本原因
虎门销烟——借口
工业革命后, 英国需要开拓 海外市场 和掠夺 生产资料 → 中国 自然经济 占统治地位并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 → 英国对华贸易出现 逆差 → 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 中国白银大量 外流 , 人民身心健康受到严重 摧残 → 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并在 虎门 销烟 → 英国侵略中国
2、经过:1840、6——1842、8
△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进行进行过哪些英勇的反抗?
① 林则徐 在广东防御严密,使英军无隙可乘
② 厦门 守军英勇奋战,击退英军
③镇江战役中,清军满族将领 海龄 率守军浴血奋战,
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3、结果: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了《 南京条约 》
割地:香港岛
赔款:2100万元
开埠: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 关税
3、结果: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了《 南京条约 》
割地:香港岛
赔款:2100万元
开埠: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 关税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 国家
①半殖民地:指丧失了 部分 而不是 全部 领土和主权
②半封建:各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 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打开中国更多 市场 , 扩大侵华权益
借口: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 修约 要求遭拒
2、过程:1856年——1858年——1860年
3、结果:
允许外国 公使 驻京
增开 10 处通商口岸
①1858年签订《 天津条约 》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在中国 内地 游历、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 长江各口岸 通航
增开 天津 为商埠
割 九龙司 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万 两白银
允许列强贩卖 华工
③ 俄 国趁火打劫,割走中国 东北 大片领土
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 主权受到更加严重损害
4、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 控制 , 中外反动派公开 勾结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加深 了
△与鸦片战争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有何表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割地 香港岛 九龙司地方一区、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
赔款 2100万元(银元) 1600万两白银
开埠 5处: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11处:全沿海、两岛、深入长江中游
传教 沿海5处通商口岸 深入内地
通航 外国舰船可到沿海口岸 外国舰船可到入长江各口岸
其它 公使驻京、贩卖华工
△随堂练习——《全品》第10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0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十)
《第一课 鸦片战争》说课稿
2010-9-6 顾新凤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和地位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从内容上看,第一课 鸦片战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侵略与抗争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结构上看,这段历史有两大线索,一是列强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进行的反抗斗争等。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具体感知历史的基础上,获取历史信息,有效提高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2、教学目标:
1、记住:(1)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简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2、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带来的危害。
3、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设置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3、教学重点:
侵华战争与条约,反抗斗争与民族英雄。
【依据:学习历史,不仅仅要学生记住基础知识,还要认识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考点。】
教学难点: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依据: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归纳成线索成主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弱项。从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出发,将此定位难点。】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同步训练》
【依据:利用课件演示历史发展线索、出示导航问题,展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同步训练》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性练习,以练促学。】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通过初一的学习,对分析历史事件有了一定的方法,学习自主性已有很大提高,因此,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自主先学。同时,初二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中还是侧重于知识点的记忆,缺少对历史线索构建的有意性和主动性,因此,设计中突出学生对线索的构建和展示。
三、说教法
鉴于上述情况,我采用自主先习、知识结构导学、问题导航、典型例题总结等方法相结合。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合作探究等方法相结合。因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已有了一定预习,自主学习法比较实用,对比、归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鉴于初二课时容量大,难度大的特点,用合作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五、说教学流程
1、整体感知:通过直接呈现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线索和分期,让学生整体感知这段历史,并设问“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以进步区分“社会性质”“革命性质”。
【[意图:呈现线索,整体感知,为课时学习做准备。】
2、自学提炼:出示问题“通过预习,你认为本课重点介绍了哪些问题?” 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线索图。【意图:一是检查学生的先学情况,二是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线索的能力。】
3、出示学习目标,进行目标定向。【意图:学有目的】
4、先学后教:依次出示自学指导
(一)(二)
(三),呈现导航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检查,点拨。归纳综合问题:(1)说出《南京条约》的时间、主要内容、影响。(2)结合《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有什么教训? 【充分讨论、展示,教师及时点拨方法】
5、总结建构:出示鸦片战争线索图,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用线索图的方式建构知识网络】
5、达标练习:学生练习——矫正——点拨 【利用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6、推荐作业:推荐预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注意分析战争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要素和方法。】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东星资源网准备了《鸦片战争》教案,欢迎查阅!
《鸦片战争》
一、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 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2、教师总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这样一个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决定了社会制度、生产力落后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
目标导学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指出: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关税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双方协议
2、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归纳内容,并分析其危害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割地: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7页正文部分内容,并提问:《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侵略者有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些条约?有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回答: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 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美国和法国通过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4、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但是其自主政治已开始遭到外来干预,中国社会的自热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课堂总结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在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地方始终,通过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分组讨论学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同时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史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当然,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语言更加简练,增加逻辑性,同时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此以前,中国社会处于封建时代,长达二千五、六百年。鸦片战争是近代百年屈辱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在全书中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
预计教学时间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战前中外历史发展的状况、鸦片走私、禁烟运动、战争过程。理解和把握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一些专有名词,如"鸦片贸易"、"闭关锁国"“贸易顺差”“逆差”等。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目与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教师: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依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依据: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难点问题。
二、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战前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前让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法:根据教育理论,教与学是互动的过程,以此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阅读材料分析理解---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课堂练习---提出研究性课题。具体采用讲授法为主,也结合启发式,比较法等。
学法: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学习法、阅读法、归纳分析等。
三、教学过程
本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在讲具体内容之前,老师应讲明两点:
(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畴及民主革命的分期(让学生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
(2)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创设问题情景),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37分钟)
第一部分(16分钟):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世界
这个问题是教材的重点,突破方法----运用事件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切入分析。
由老师提出问题:首先,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奉行对外侵略扩张,为什么选择了遥远的东方?而中英两国远隔重洋,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简要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早在十六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揭幕,欧洲的海盗式的殖民者、商人、冒险家来到了中国。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是十六世纪海上的霸主。葡萄牙人在中国沿海进行海盗活动,但他们当时在中国并没有能像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样凭借武力为所欲为。然后他们终于用行贿的办法,在明朝嘉靖四年(1561年)左右,使明朝地方官员承认澳门作为他们的居留地。西班牙人在1571年占领了菲律宾。到了十七世纪,海上世界霸权渐渐由葡萄牙和西班牙转到了荷兰和英国的手里。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XX年),荷兰船只首次到达广州。此后,荷兰人曾两次强占澎湖列岛,并且骚扰厦门沿海的若干地方。显然,他们的所作所为同一百年前的葡萄牙人一样。英国,在十六世纪末已在海上击败了西班牙,而在十七世纪又在印度和东方竭力同葡萄牙争夺霸权。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侵占印度,又不断对缅甸、阿富汉,伊朗等国发动侵略。它在东方建立的殖民体系,已经成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以上事实说明,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中国人在自己的海口遇到的西方人并不是什么要求和平贸易的商人。他们是在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为掠夺财富而到世界各地去进行殖民事业的冒险家。
引起学生发散思维,老师从课文中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引导学生对中英两国历史发展状况进行详细比较,老师要做好两国强、弱两个方面的总结,并让学生阅读一段材料说明西方国家奉行对外侵略政策的必然性。
其次,这一侵略战争为什么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而没有提前也没有推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霸主,经历了十八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英国迅速发展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的大资产阶级狂热地要求扩大殖民地。后指出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在全球进行对外扩张的结果。)
第二部分(10分钟):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指出英国在打开中国大门时先后用了三块"敲门砖"。第一块是商品。先引导学生看材料中英正当贸易状况,指出正常的贸易状况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侵略与掠夺中国的要求。改用第二块"敲门砖"---走私鸦片。老师应指出这不是正当的商务,而是贩毒和掠夺。
关于鸦片的危害:引导学生看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历史视频及中国人吸食鸦片几幅图片,后指出鸦片是一种毒品。老师在讲内容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可以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即要说明鸦片输入对清朝统治、人民健康的危害,(对清朝统治:结合教材材料,鸦片私运入口造成了银贵钱贱,对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极为不利,已严重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清楚了,便很容易理解在对鸦片走私“禁”与“不禁”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清统治者为何为林则徐、黄爵滋的上书“深受震动”而决定禁烟。对人民健康:展示视频与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鸦片对人身心的摧残。)又要结合现实情况(目前国际贩毒组织活动猖獗,毒品种类繁多:海洛因、大麻、古柯碱、鸦片、吗啡、冰毒、摇头丸等等,其中海洛因、冰毒等毒性也远远超过鸦片。),把毒品危害深刻地加以揭露。告诫同学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最后指出:鸦片走私对中华民族就是一场灾难,严禁鸦片,势在必行。
关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先让学生看电影片------虎门销烟视频,老师向学生强调虎门销烟就可以。①应着重指出:这种行为是维护民族的利益,意义重大。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伟大场面;②应肯定他是民族英雄,但毕竟是封建官员,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对于禁毒的功绩,引用话给予高度概括。
第三部分(5分钟):三、鸦片战争的经过
虎门销烟引起英国用第三块"敲门砖"――"炮舰"打开中国大门。教师给合战争示意图,以时间为序讲清三个阶段。应指出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播放英军进攻路线,简单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突出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陈化成、葛云飞等抵抗派及其受压制;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三元里的斗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显示了只有在广大人民中存在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力量。)琦善、奕山、牛鉴等投降派占上风;道光帝的闭目塞听、左右摇摆;中国军队装备的落后。)对爱国军民的英勇抗敌,教师要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四部分(6分钟):讨论分析
讲完战争经过后,必须让学生明确认识中国为什么会战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这是教材的难点,突破方法——先让学生讨论,关于战败原因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从战前背景以及中国外交(闭关自守-即“不知彼”、“也不知已”,而去领导一场反侵略战争,焉有不败之理?)入手,先学生讨论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和根本原因。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再让我们来看看鸦片战争中作战双方力量对比的形势。英国军队在武器方面,显然居于优势地位,但是同样明显的是英国侵略军在另一方面又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从兵力来看,向南京进军的兵力不过七千多人。在当时交通条件下,从英国本土到中国至少要四个月,从印度到中国至少要一个整月。用少数的兵力,侵入一个遥远的大国,这本来就是一种海盗劫掠式的冒险行动。然而在他们的突袭和讹诈面前,清政府屈服了。如何来解释这其中的原因呢?意在让学生思考并得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中英两国的较量已不是单纯的军事较量,而是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事实证明: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后由教师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中让学生得到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实行对外开放。
(三)总结(3分钟)
(四)练习反馈---------做到讲与练的结合
(五)提出研究性课题及学科渗透(3分钟):加强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中国:危机四伏的清朝封建统治
2.英国: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和扩张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正当贸易---鸦片走私-----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1839.6.3)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6--1842.8)
蓄谋已久
1840.6---1841.1-----1842.8
四、鸦片战争的结果战败签约
1、战败原因
2、战争性质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
教师提问: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迅速提高的生产力驱使资产阶级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英国侵略者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但是结果非常的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讲授鸦片贸易的背景时教师有所交代,所以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②既然结果不理想,英国采取了什么补救办法呢?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教师此时简单介绍一下“修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感情。
③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
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教师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战争的手段上来比较。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导出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阅读教材中《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下面三个思考题:
①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③与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
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关于战争再起,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关于世界历的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以使学生对战争再起有较清醒的认识。
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由学生看书,掌握《北京条约》内容既可。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首先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的不同表现,然后由学生分析美国只是帮凶的原因。再分析俄国此时侵略中国的特点是什么?表现是什么?影响有什么?由学生回答。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此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做出相应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