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曲设计思路
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培养学生
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进入课文,寻找
美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幸福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
的爱,进入《散步》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1.听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l。),
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不同的表述介绍文中的人物。 ‘
3.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生动形象感人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三、合作学习
1.找出文中有疑问的语句。
2.小组交流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2。) 、
明确:(①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②中年人的责任感。③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④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⑤互敬互爱的·家人。……)
(让学生从感情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只要能够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不能强求答
案的一致性。)
2.自由表述文中的人物给你的印象。
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
我的儿子:
明确:(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目的在于引导学
生感受人物形象。)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
明确:(此题在于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作品的写作内容,并能够分析其写作特点。)
五、研读赏析 ’
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回答问题。(出示课件3。)
1.理解句子,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为什么这
样说?
明确:(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
展。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
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
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
从他高大的父亲。”如何理解加点的词?
明确:(“早已习惯”:说明母亲和儿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已经比较长。.“还习惯”:说
明儿子因为年龄小,在许多方面尚未形成主见,往往照父亲的意见办事。)
2.回忆生活,叙述你们一家人的和美温馨的场面。
明确:(从生活中感受亲情,并珍惜亲情。)
六、梳理巩固
学生同位间交流本堂的收获。
七、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在课内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和“迁移延伸”部分。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你的家庭和睦幸福吗?(意见不求统一)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也就是说,幸福的家庭是有共性的,那么在我们中国,幸福家庭的共性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散步》,从中去寻找幸福家庭的共性,解读幸福家庭的密码。 (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学生轻声跟着朗读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③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大屏幕投影出示抢答问题,学生抢答。
a. 散步的地点?散步的季节?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
b. 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c.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做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教师引导]a.你认为文章中“我”、“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怎样一个人?找出相关的段落和语句。
b.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四、语言赏析: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值得体味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提示:可以从写景的句子和文章的主旨句入手。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来说。
示例:1、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小路远景写出了春天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 在召唤,生活是多么值得我们去热爱呀!)
(文中这两处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作用。)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五、体会文章语言特点和写作特色
1、投影出示文中的句子,让学生探究本文的句子特点。
教师小结:本文用了很多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2、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六、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找到幸福家庭的密码了吗?[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尊老爱幼,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谦让,互相体贴)
七、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八、作业: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300-500字。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散步》课堂实录
小雨秋
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师: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温暖的家。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
生1:一起去郊外散步。
生2:吃饭、看电视。
生3:去旅游,去公园玩。
生4:开家庭会议。
生5:过节团聚,八月十五吃月饼,过年……
生6:一起去打猎。(笑)
师:哇,好惬意。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乐融融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荧幕出示课题作者)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全文,思考:
“我”为何要出来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又是如何解决这矛盾的?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全文并思考)
师:谁来说说“我”出来散步的原因?
生 1:为了母亲,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生2:外面的空气很清新,景色很美。文中说“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师;你好象掉了“生命”两个字,难道这样的景色还没有生命吗?
生2:(笑)有。“新绿”、“嫩芽”、“咕咕地起着水泡”都显示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师:你来读读,试着读出这勃勃生机来。(生2读)
师:读得怎样?
生3:我认为还要突出“初春”、“随意地铺着”、“密”这些词。(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我好象也置身于这美丽的春色中去了。“我”最希望谁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勃勃的生机?
生(齐声):母——亲——
师:看来“我”出来散步主要是为了母亲,可是母亲本不愿出来,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荧幕出示与课文描写极一致的南方初春田野的风光图)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与荧幕展示的图片来说。
生1:妈妈,你看,外面的景色多美,空气多新鲜,我们出来散散步吧。
师(学母亲的口吻):我的身体也不好,很累,不想出去。
生1:妈妈,正因为你身体不好,才要出来走走,舒活一下筋骨,会好些的。
师(学母亲的口吻):那好吧,我听你的。(大家笑)谁再来劝说劝说?
生2:妈妈,你看,外面田里的油菜花开了,池塘里的水满了,空气很清新,你这一冬身体都不好,也没出来走走,趁今天天气好,我们出来散散心吧。
师(学母亲的口吻):好,好,我去拿件衣服就跟你出来。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会劝说人的。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学生齐声朗读)
师:于是一家人有说有笑地散着步,可是发生了矛盾,什么矛盾呀?
生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师:小路真的这么有意思?
生1: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你来读读,可要读出有意思来哟。(生1读)
同桌生2:我再来读读。要缓慢些,抒情些。
师:那你就来抒情一下吧。(生2读)
师:我真的好象看到那池塘里有小鱼在游来游去呢。既然这么有意思,“我”是否就选择走了小路呢?
生:没有,“我”选择走了大路。因为“我”担心母亲走小路摔倒。
师: “我”做这个决定为难吗?
生1:为难。因为文中说“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生2:为难,因为一家人都听我的。文中说“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 到了责任的重大”。
师:你们能理解“我”最后的决定吗?你觉得“我”是个合格的父亲吗?
生1:我能理解,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先要考虑母亲。
生2:其实“我”也很爱儿子的,文中说“委屈”了儿子,可见他知道儿子的心情,也很心疼儿子。
师:是啊,作为一个中年人,他上有父母要照顾,下有孩子要抚养,他的担子确实很重很重,同学们的理解也表明了你们很懂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一下这一段,体会一下父母这一辈人的沉重负担。(学生集体朗读)
师:矛盾是否因“我”的拍板而解决了吗?
生:不,奶奶为了孙子,走了小路。文中说“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师:这是个怎么样的奶奶?你准备怎么读?
生:慈祥和蔼疼爱孙子。要突出“摸摸”这个词,还有奶奶的话要慢些。(学生朗读)
师:看来这一家人,又敬老又爱幼,过得很和睦。下面有个非常感人的画面,同学们找找看,试着读读,读出感情,最好是让人感动得落泪。
生1:(朗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非常感人,你是怎么处理的?
生1:我认为“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要读得慢、轻而沉,因为这些词表现了“我”关心母亲,妻子疼爱孩子。还有要突出“整个世界”这表明“我”认为对自己而言,家就像世界一样重要。
生2:(朗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里“蹲”、“背”“高大”瘦“胖”“幼小”给人以画面感,情景很感人。
师:那好,老师来范读一下,同学们可以闭目感受这一感人至深的温馨画面。(师范读)
(学生齐读)
师: “整个世界”在这里是否大词小用了呢,该怎么理解?
生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中可见母亲、我和妻子、儿子加起来是一个世界,我和妻子做的做多,承担的最多。
生2:“整个世界”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而文中的“我”觉得过去的,也就是母亲是很重要的。文章也是在告诉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只看将来的。
师: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文中这一家子过得乐融融,奶奶慈爱、孙子活泼可爱、妻子贤惠,而我更是孝敬母亲,叫上母亲,出来散步;为了母亲,选择大路;背着母亲,走过小路;我想,文中的母亲肯定会为有这么一个儿子而骄傲不已。
(荧幕出示:趣味说话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带你出去散步的事呢?请你学学老人的口气说出老人当时的真切感受。) (学生互相说话,准备趣味说话)
生1:我的儿子呀,孝顺极了,我身体不好,他为了让我锻炼一下身体,叫我出来散步,散步时,我的孙子要走小路,他为了我,选择了走大路,后来我见孙子很想走小路,就走了小路,再走小路时,一些地方很难走,他还背着我呢,那时啊,我激动极了,热泪盈眶,趴在他那有点驼的背上,我觉得有股暖流直用心头。
师:我真羡慕你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
生2:我的儿子呀,对我可好了……(有复述课文之嫌)
师:能否重点讲一讲儿子背母亲的这个情节呢?
生3:我的儿子呀,有一次叫我出去散步,他背过我呢。我呀,趴在他的背上,觉得他太爱我了,尤其是走到泥泞的地方时,他特别小心,生怕我摔到,慢慢地稳稳地,我知道那就是爱,对我深深的爱。
师:你真幸福。我要是也有这样一个儿子就好了。
师:文中的儿子“我”做了很多,承担的也很多。(荧幕出示:我的感悟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生1:我的爸爸,我爸爸是做生意的。有时为了一起生意,他好几天没好好跟我们吃一顿饭,进货了,运货了,都是他一个人的事,还要关照我学习,很忙很忙,特别辛苦。
生2:我的爸爸,我爸爸是做工的。每天他都要去做工,回家还要煮饭,洗地,洗衣服,我的衣服大都是他洗的,我的被单全是他给我洗的,晚上还帮我辅导功课,很细心地问我,从不怕麻烦……他太辛苦了,他的担子真的太重了。(似乎要掉泪,其他学生叫起来妈妈呢,妈妈哪里去了)(这是一个患过小儿麻痹症的漂亮的女孩子,父母离异,跟着父亲)
师:我想你的父亲听到你的这番话,一定很高兴,你是这样的理解他。
生3:我认为我们家我的担子最重。我的学习压力很重,我一定要读好书,将来才能照顾好我的爸爸妈妈。
师:你爸爸妈妈从事什么工作?
生3:他们都是老师。
师:现在你总不用照顾他们吧!你爸爸妈妈有哪些担子要挑?
生3:要把书教好;要照顾爷爷奶奶,还有照顾我。(声音越来越低)
师:你呢?几副担子?
生3:一副,好好读书。
师:现在你给称一称,谁的担子重?
生3:我的担子要轻些。
师:其实我也很理解你的学习压力,希望你能找找原因,改善一下学习方法,可能会轻松些。
师读:(荧幕出示:我的感悟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生1:我爸爸妈妈说了,我读书就是在赚钱,我要好好读书,考最好的高中、大学,考硕士、博士。(大家笑)
生2: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胆子他。
生3: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减轻父母的精神负担。
师:你看问题真深刻,你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3: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一下父母是否会烦恼、会伤心,一定要让他们开心,只要他们开心了,那么他们即使累些也会很愿意去做的。当然我们要把学习学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师:看来同学们很会关心人,很懂如何孝顺父母,我为同学们有这样的认识而高兴。虽然我们同学还年幼,不能做得很多,但是孝心是无价的,请看荧幕。(荧幕出示: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节选部分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学生齐读,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师:上课前同学们说了很多关于一家人在一起的事情,情同学们把这些事写下来,写出温馨,写出温暖,写出温情。
爱,并快乐着
――——关于《散步》的教学故事
2004年11月22日-26日是我校对兄弟学校开放教学周。本周七年级的所有学科都承担了开放教学任务。我的教学时间是22日上午第二节,内容是散文《散步》多媒体教学。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
12年前,我刚踏上工作岗位,以品味《散步》优美朴实而内蕴丰富的语言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独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但12年后,已为人夫、为人父的我再读这篇文章时,我的心灵震颤了,我陷入了矛盾而又痛苦的爱的抉择中。我突然间明白对中年人复杂心境的理解,需要生活的积淀。涉世未深的孩子,能以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质量吗?
我一夜无眠,经过反复的思量,我决定启动学生,以“爱,并快乐着”为主题,要求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所以,我想让自己、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一道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为了这堂课,我准备了很久,包括课件、集体备课、试讲等细节。此课我打算用中央电视台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让爱住我家》的FLASH来激情导入 ,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流程设计为“整体感知”、“局部理解”、“品读语言”、“拓展迁移”、“积累运用”、“课外练笔”六大板块。
从“整体感知”进入“局部理解”课文时,我对学生说:“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父亲或其中的一位,面对分歧,你是怎样作出抉择的?”一瞬间,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纷纷作出了抉择。陈昕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会想到母亲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培育之恩,我会选择走大路。”比作者想得更远、更好。许崇文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觉得选择很困难,但我会选择走小路。因为‘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也很听她的话一样’。我想母亲是明理的,她会理解我的;她又那么疼孙子,自己改变主意要顺从孙子走小路,所以她应该是不会怪我。我选择走小路,我的小儿子会很高兴,他会给全家人带来欢乐的。”肖哲同学却反对:“虽然母亲对我的选择会理解,难道母亲就没有想法吗?她是否会想:‘我老了不中用吗?自己的话连孙子都不如,我真是白疼儿子一场。’课文说,‘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他不至于会哭闹。”俞欣妍同学说:“我如果是文中的那位妻子,我会听从丈夫,因为我不想让丈夫左右为难,也不想在母亲心中留下坏印象,因为媳妇难当。所以文中的妻子很伟大。”全班同学都笑开了。其他同学们也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本,作出自己的表述。
我对他们的选择表示了理解和赞赏,因为从学生的抉择中,我感受到他们正在正确抉择自己未来可能的生活:有责任的生活,有爱心的生活,富有创意的生活。
学生很配合我,加上我精心设计了各个板块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的教学用语,以及声音和色彩都很精美的课件,我禁不住有点暗喜:大功即将告成矣!
临近7分钟下课,我的教学环节是“看图片说标题”。大屏幕显示的画面是:两个花甲老人安祥地坐在草地上,远处一抹淡淡的夕阳,老太给老头按摩,老太付出而满足,老头幸福而快乐。围绕“爱并快乐着”的课堂主题,同学们说得很好。有的说“夕阳红”,有的补充说“最美不过夕阳红”,有的说“黄昏美”,有的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也有的用县老干活动中心大门的对联“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来形容……
真的好极了――多聪慧的学生啊!
然而,正当我准备结束时,一个小小的插曲悄然而起。
林菲同学举手示意说:“邓老师,可以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诗来形容吗?”同学、教师都笑了。我想:糟了!这可是有悖图意的。怎么办?就那么几秒钟,我决定顺势把学生引到品味课文的语言上来:让他们用改变语序或者改动某字的方法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效果。结果出乎意料的好,从“只求近黄昏”到“只是阔黄昏”到“只为近黄昏”到“只因近黄昏”――我松了口气,因为同学、教师又笑了。
课在FLASH《让爱住我家》的歌声和笑声中结束了,我想此时此刻,在孩子们心中,爱应该开始快乐了吧!
评课时,好极了!
说真的,当时我好欣慰,因为我几个月来对学生的实验、对课改新理念的钻研已经初见成效了!
如今,一年过去了,我常常会想起这堂课,常常被自己感动,也常常被学生感动。以前我像一个“救世主”,给学生知识,给学生力量,给学生关爱,在学生面前我永远是正义的、强大的、乐观而豁达的,我因学生的崇拜和尊敬而满足。但我也深感失落和孤独,因为这份骄傲是不真实的。现在,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想办法,一起渡难关,真正去关注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虽然有时我也很“无知”,难免脸红尴尬,但我却倍感真实而轻松,因为我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觉得生活是多么美好,生命是多么可贵。我感谢新课程,感谢《散步》,感谢学生,感谢一切因爱而变得快乐而美好的事物。
真的。
【基础知识探究】
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熬( ) 歧( ) 霎( ) 粼( )
2.根据所列出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相信并佩服。——( )
(2)忍受,艰苦支持。——( )
(3)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
(4)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3.“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这句话的“挺不住”是什么意思?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1)这段话共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2)学习这种手法,用几句话描写深秋的校园风景。
【课内文段分析】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给你一种什么样的印象?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为什么“我”的母亲和儿子都不算重,“我”和妻子却都走得那么慢,那么仔细呢?[来源:学。科。网]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没有用到比喻手法?“好像”的作用是什么?
5.说说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
【课外文段赏析】[来源:第一范文网][来源:]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入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入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林清玄《浴着光辉的母亲》)
[来源:z__]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我”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
1.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用那么崇敬的眼神看那位母亲?
3.“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请你说说这句话特别之处在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请在文中找出来。
5.想一想过去的十几年你的妈妈对你所付出的无私的爱,能不能列举一件令你印象最深的?
【自我小结】
你在家里受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爱护,而爷爷奶奶也得到爸爸妈妈的尊敬,是否觉得这【自我反馈】
一。(1)áo 煎熬 qí 分歧 shà 霎时 lín 粼粼 (2)信服 熬 分歧 委屈 (3)去世了 (4)比喻;拟人 略
二。(1)d (2)自然怡人;预示着前方是一片美好的前途 (3)因为他们是家庭责任的象征,需要认真地去担负起来 (4)没有;表现了我的一种猜测,一种肯定 (5)整个世界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它说明了我们身上具有的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1)一位母亲不断痛惜呵护弱智的儿子,乘客们都很崇敬她 (2)因为那位母亲无私地溶入爱里令他们非常感动 (3)比喻十分新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5)略[来源:学科
[学法导引]
《散步》是一篇展示人间真情的散文。本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课文抓住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蕴含丰富的一个镜头——家人散步,根据“缘由——过渡——入题——波澜——波又起——收拢作结” 的思路展开。通过几个细节的描绘,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互敬互爱的情谊。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仔细撺摩文中语句展示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典题例析]
例题一:“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句的含义如何理解?
解析: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作品中关键句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型的题目,同样不能孤立地断章取义,应该把这些句子放到课文中去,联系全文,结合文章主旨来考虑。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眼”,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有助于更好地“读懂”课文。
参考答案: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对家庭应当有一种使命感。
例题二:“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段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解析:此题意在引导读者懂得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作者可以调用多种表现手法,使文章中心更深刻、更感人。“我”之所以要鼓励母亲去散步,因为母亲生命的力量已所剩无几了,让母亲到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中走走,使她增长生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对母亲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啊!
参考答案: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为后文作铺垫。
[课时训练]
一、下列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 )
a、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岁还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二、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三、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线的词语。
a、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
b、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c、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四、下列句 子那些是比喻句,是的在后括号内打“√”,不是的打“×”。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 ( )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 )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 )
d、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来源:学*科*网zk]
五、阅读下列三篇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 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 ) 一霎那( ) 水波粼粼( )
2、解释成语“各得其所”并造句。
解释:
造句: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4、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其原因是:①
② ③
后来“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是① ②
5、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 品质,体现了 的家庭关系。
7、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言外之意?请简单说一说。
8、选文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小龟回家[来源:第一范文网]
⑴一把花伞下,拥挤着我、妻、五岁的儿子,还有一只小龟。这是一个温情的世界。[来源:z,,]
⑵小雨把夜色洗得淡淡。街上 (闪动、流动、跳动)着七色伞。
⑶儿子在我怀中,小龟在儿子怀中,而妻,则依偎在我身旁。
⑷那只小龟原是妻从市场买给儿子玩的。那天,儿子很惊奇很高兴地和小龟做了一天的游戏,可小龟不吃也不喝。晚上,儿子担心地问我:“小龟不吃饭,饿吗?”我想了想回答:“小龟大概想念爸爸妈妈了。”儿子听我这么说,想了想便 (要求、请求、央求)我和妈妈带着小龟去找它的爸爸妈妈。
⑸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在这秋雨纷纷的夜晚,带着小龟,来到了城西的河边。
⑹到了。我们站在河岸。妻在夜色中很妩媚,儿子很庄严。河水无语,秋雨在微风中飞舞吟唱。河上,几条捞沙的木船上亮着灯,那 (闪动、流动、跳动)的火焰映出几条汉子粗犷的脸。他们在喝酒哩。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
⑺“小龟的家在河里吗?”儿子认真地问我。
⑻我弯下腰对儿子说:“是的。小龟的爸爸妈妈就住在河里。”
⑼儿子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小龟放在河里,轻轻向前一推:“小龟回家吧。”
⑽小龟缩着头一动也不动。我们耐心地等着。小龟终于伸出了脑袋,潇洒地摇摇头,像是向我们致谢,又像是向我们道别。水面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小龟潜入水中,走了,永远地走了。
⑾儿子很兴奋地拥入我的怀抱,又拥入妻的怀抱,欢呼:“小龟找到爸爸妈妈啦——”
⑿我和妻相视一笑。我们给儿子编了一个多么动人的童话啊!我突然感动得要流泪。而妻,真的流泪了。
9、下列加点字注着正确的一项是 ( )
涟漪 依偎 粗犷 妩媚
a、liányī wēi guǎng wǔ b、liá nyí wēi guǎng wǔ
c、liányī wēi kuàng wǔ d、liányī wēi guǎng wú
10、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11、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儿 子关心、爱护小龟的句子。
12、文章结尾写“我”“要流泪”、“妻,真的流泪”,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13、《散步》写家庭成员之间的 ,流露出对生命的 ,强调的是一种 的精神。《小龟回家》充满童话色彩,父母陪同儿 子送小龟回家,寄寓着不能人为地制造骨肉分离的思想,有一种 之情。
(三)三代
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本来我是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 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岂料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不,自己撞了上来。
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
在我惊魂未定、讷讷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楞楞地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我有搁下车子跟上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 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幅担子的两头,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头的。
14、给加点字注音。
脚踝( ) 煞车( ) 蹒跚( ) 讷讷( )
15、解释词语。
蹒跚: 讷讷:
16、比较阅读。
(1)课文以“散步”为题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本文是以“三代”为题是因为 。
(2)《散步》与《三代》的相同之处在于主人公都是 ,内容都与
有关,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主题突出了为人子女应 ,后者则突出了主人公的 精神,选材上两者都是通过 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17、比较而言,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