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作者是李大钊,课文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放弃,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新课标教案【最新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情入境:
1、出示诗歌,提问:有谁知道这诗的作者,谁能讲讲这诗的意思。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2、走近作者李大钊:
李大钊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3、课文背景: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丰富,激情澎湃。
二、自渎感知,整体把握:
1、积累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从中选四个词语写一段话。
逼狭 崎岖 阻抑 险峻 一泻万里 奇趣横生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2、体会文章应用镇养的语气来读。
明确: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3、抓住割断的关键词来看作者的行文思路:
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史路——中华民族的精神
4、说说本文的各段段意:
第一段内容: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第二段内容: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第三段内容: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内容: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内容:用扬子江、黄河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战斗风貌,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5、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再读课文,解题探究:
1、怎样理解“艰难的国运”?
明确:包括两个方面:①自然:逼狭,崎岖,险阻。
②国运:处境艰难(帝国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怎样理解文中“雄健”的含义?
明确:包括两个方面:①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②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3、“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明确:雄健的精神: ①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
②奋斗中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成功,必然会更加感到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这种快乐和幸福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可以体会到的。
5、这篇文章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第二段语意的重点是逼狭险峻的境界,第三段语意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二段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美趣。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气势磅礴,铿铿有力。
2、语言运用的技巧:运用比喻说理。
3、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①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②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③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④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⑤曲折回徊,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⑥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⑦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⑧艰难的国运:“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⑨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⑩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板书设计:
4、比喻的作用:此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层层设喻,步步推理,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丰富了文字的含义和作品的意蕴。
5、作者的情怀: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和强烈爱国主义的情感。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间,学生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3、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4、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教材分析
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事物。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本文使用散文形式写成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很适合朗读,所以,应以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读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的运用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通过反复的朗读,领会比喻说明的道理。文中有些句子含有一定的哲理,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讨论,看看这些说法是否恰当。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黄河颂》,学生对背景知识有一些所了解,而黄河的相关视屏资料学生也看了不少,学生的情绪容易被调动起来。而比喻手的运用必须在理清说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学生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比喻句及其作用。
过程和方法
揣摩文中关键词语的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怀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词语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创设情景由个人对待困难的态度引导学生考虑国家对待困难的态度,引出写作背景。
(二)朗读提示交流预习教师泛读,指出朗读技巧,学生根据朗读要求练习朗读。
(三)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讨论理解题目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提升意义通过了解同时代类似作品,分析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五)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测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和洋溢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好授课内容、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2、同学:
自行查阅有关本文的背景资料、作者的情况资料。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内容
雄健精神的具体内容;比喻说理的手法。
一、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播放《国歌》的音乐,大屏幕投放《国歌》的歌词)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身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突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板书课题)
2、感悟内容:
⑴假如他人要你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困难处境、我国的国民雄健的两种情况时,那么你会怎么读标题?(“艰难的国运”“雄健的国民”都重读)
⑵假如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哪个词语该读重音?(“雄健的国民”重读)
⑶我们再读一次,将两次读得体会结合起来。
⑷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国民为什么能雄健。先请大家朗读课文。要求要准字音。比方:逼狭、亦复如是、浊流、魄势、阻抑。
⑸国民为什么能“雄健”?请同学们采集课文内容说话,这样说: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国民靠什么雄健?
⑹明确雄健精神的具体含义。(播放课件或小黑板)
⑺选读课文,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昕,并谈谈喜欢理由:
(解决比喻运用的问题)
投影比喻长江大河一民族生命进程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元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老师小结: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播放课件)这雄健精神是: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勇往直前。
3、朗读体味:
⑴下面一个人读一段,请五个同学读。
⑵四人小组讨论,哪个同学读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情,3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⑶分部朗读:男、女各一名担任领读,读第一段。第二段由全体女同学朗读。男同学读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轮读。第五段由领读来读首句,后几句由男女生合读。
二、体验反思,质疑交流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教师向同学提间,同学答;同学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总结: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突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
三、延伸作业,模仿课文
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第8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清除阅读障碍。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 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 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1、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XX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教后记: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心!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 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
怪诞 (dàn ) 亘古(gèn ) 默契 ( qì ) 污秽(huì )
. . . .
炽痛 (chì ) 嗥鸣 (háo) 谰语( lán )
. . .
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感
四。理解全文结构
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五、问题研讨
1、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
3、 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
作者选择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但有人说有些段落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六、反复朗读,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句子多。
七、作业
1、 课外阅读秦牧的《土地》
2、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 作文《我爱家乡的——》
教学目标 :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 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 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以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清除阅读障碍。
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 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 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3、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4、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5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6、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2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00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板书设计 :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1.指出第二段中加点词句的比喻意。2.试阐释选文中“雄健的精神”的含义。3.联系历史知识谈谈“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所指的是什么?4.请你就这两段内容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参考答案:1.比喻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2.指民族精神,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3.中国近代史上的艰难的革命斗争,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4.国民要拿出雄健的精神,走过民族生命进程中崎岖险阻的道路。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1.在第一段中的长江大河实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选段中,多次出现“趣味”一词,如何理解( )a.是带有冒险和壮美意味的b.能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一种享受。c.是指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3.选文第一段实际上是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民族生命的进程2.c
3.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要有坚持精神荆幸连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这是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巴斯德在回答青年们提出的问题时说的一句话。他的话包含一个真理:要成就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一种百折不挠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古今中外,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坚持精神。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撰写《资本论》,不顾疾病折磨、生活窘迫和反动势力的迫害,坚持写作四十年,终于完成了这部辉煌巨著。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堡垒的过程中,不怕讽刺挖苦,忍受着疾病的痛苦,在工作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夜以继日地学习、钻研,仅他运算过的稿纸就有几麻袋,有个英国数学家称赞他在数学上“移动了群山”。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百货大楼营业员张秉贵,热情接待顾客,二十六年如一日,没有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由此可见,坚持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必由之路。 贵在坚持的道理并不难懂,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志在学习科学文化、钻研理论、练习写作中,开始时决心蛮大,订了计划,列出了攻读的书目和研究专题,可一碰到点困难、挫折,就灰心动摇起来,往往半途而废。原因就是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和障碍,有时还难免会遭到失败。关键就在于要知难而进,不要因失败而灰心失望。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有了这种“不避艰苦”和“坚韧不断”的精神,才能达到成功的境地。 辩证法认为,和一切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一样,失败和成功也是可能互相转化的,对一个有志者来说,失败并非坏事,而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可以总结经验,汲取智慧。美国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就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据说,英国作家约翰·克里西当初学习写作时,曾被报社、出版社连续退回了743份稿子,但接踵而来的失败并没有把他吓倒,他把这些退稿信当作动力、镜子,从中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坚持写作,终于在一生中出版了560多本著作。我们今天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失败而不馁,受挫而不懈,按既定目标坚持到底的精神。 坚持需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而这种毅力则来源于对革命理想的信仰,对所从事的工作、学习、创作的坚定不移的信念。 1.文章在开头引用了巴斯德的名言,你能用中国古代的名言警句替代吗? 2.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论证“古今中外,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坚持精神”,作者列举了3个名人的事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事例。 4.“贵在坚持”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做才能使“失败并非坏事,而是成功之母”?(用文中原句回答)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来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5.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最大的写作特点是运用__________说理,而本文则以__________ 来说理。参考答案: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含有坚持精神的即可)2.要成功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一种百折不挠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3.马克思坚持写作四十年,完成《资本论》;陈景润夜以继日l钻研,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张秉贵二十六年如一日,热情接待顾客。 4.“贵在坚持”的关键在于要知难而进,不要因失败而灰心失望。从失败中可以总结经验,汲取智慧,才能使“失败并非坏事,而是成功之母”。(结合生活实际来谈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比喻举事例
达标训练
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________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________者,________(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词语或者给汉字注音。
①一xiè________千里 ②丛山dié________岭
③险jùn________ ④阻yì________
⑤逼xiá________ ⑥qíqū________ ________
⑦奇趣横________生________ ⑧浊________流滚滚
3.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浩浩荡荡——
②奇趣横生——
4.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或喻体。
①用长江大河比________________。
②用扬子江、黄河比________________。
③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________________。
④用“________________”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⑤用“________________”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能力提高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曲折回环,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展,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此段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受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1.“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中的“不全是坦平的”能否改成“全不是坦平的?”
2.第2小节中“民族生命的进展,其经历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________。
3.“老于旅途的人”中的“老”,与下面选项中的“老”意思一样的是
( )
a.老房子 b.老手 c.老地方 d.老早
4.“在这段道路中,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中的“亦”照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大钊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原文前后共用了四组比喻,请概述如下:
①以________比________ ②以________比________
③以________比________ ④以________比________
6.怎样理解本文的题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互换位置,并不改变题意,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开放探究
1.文中说“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生命的前进?”请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谈谈当时中华民族的“崎岖险阻”“艰难境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名篇佳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名句至少三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明喜欢的理由。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散文 李大钊 守常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 革命史上的丰碑。
2.①泻 ②叠 ③峻 ④抑 ⑤狭 ⑥崎岖 ⑦héng shēng ⑧zhuó
3.略
4.①民族生命进程;②中华民族历史进程;③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④“曲折回环”“崎岖险阻;⑤“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能力提高
1.不能,“不全是坦平的”是说有些地方坎坷不平,而“全不是坦平的”是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是坦平的。
2.从“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一直到“极其险峻”。
3.b
4.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种冒险的美趣。
5.请见“达标训练”4
6.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改变艰难的国运,要以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
7.是艰难的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开放探究(略)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播放《国歌》的音乐,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 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着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
2感悟内容
a如果别人要你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困难处境,我国的国民雄健的两种情况时,那么你会怎么读标题?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都重读)
b 如果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膛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哪个词语该重读?(“雄健的国民”重读)
c 再读课文,将体会结合起来。
d 下面研究一下,国民为社么能雄健,先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
e 国民为什么能“雄健”?同学们采集课文说话,这样说: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
g 选读课文,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谈谈理由。
f 明确雄健的含义。
投影
比喻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徊,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小结:
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播放课件)这雄健精神是: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勇往直前。
3:朗读体味
a;下面一个人读一段,请五个学生读。
b:四人小组讨论,哪个同学读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情,3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c::分部朗读:男、女个一名担任领读,读第一段。第二段由全体女同学朗读。男同学读第三段 。第四段男女生轮读。第五段由领读来读首句,后几句由男女生齐读。
体味反思
质疑交流
1。阅读全文后 ,你有什么感受?大家交流一下。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总结:同学们,每个国家 ,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
延伸作业
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