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对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上联,李鸿章对的下联。那伊藤博文和李鸿章是何许人也?这幅对联又是在什么情形之下作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自主探究,整体把握】
依据《同步学习与探究》探究过程部分,自主学习5分钟,解决基础知识,疑惑问题组内讨论释疑解惑。
【走进黄海,感受悲壮】
看影片《黄海大战》片段,设计学生活动:模拟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请你为邓世昌写出颁奖词。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去感受历史事件,激发自身的探究精神,积极思考。 通过为邓世昌写颁奖词让学生更切身的去体会他们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
【角色扮演,体验屈辱】
学生活动:分角色扮演谈判中的伊藤博文和李鸿章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更直观形象的展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憎恶之情。
旁白:1895年4月10日,李鸿章一行再次登上春帆楼。
伊藤:停战很多天了,期限很紧,议和条款应赶快签订,我已经准备好修改的粗略条款。中堂你看一看,只有同意和不同意两句话。
李: 难道不允许分辩吗?
伊藤:只管辩论,但是条款不能减少。
李: 贵国既然知道我国为难的情形,那你们的要求应该衡量我们能否达到。
伊藤:日期太紧,所以把我要做的事毫无隐瞒的告诉你,免得引起辩论。
李: “核计贵国的开销数目,远不到二万万两。我国负担这样的巨款,必定要借洋人的钱。洋人的借款利息很重,中国实在没有偿还这种债务的能力。”
伊藤:“借债还款,那是中国的责任。”
李: “赔款还希望再减五千万,中国台湾不能割让呀。”
伊藤:“如果这样,立即派兵到中国台湾。”
李:无语。
旁白:1895年李鸿章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请政府割辽东半岛、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学生讨论:分析《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认识到《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一史实。
知识卡片: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中国台湾。
——丘逢甲《春愁》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中国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中国台湾》
教师导学:今天中国台湾岛内有一小股势力兴风作浪,妄图将中国台湾分裂出中国,你能用我们学过史实对他们加以抨击吗?
【解读史料,感悟历史】
材料一: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陆、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补充造船费用。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出什么教训?
【反思完善,巩固落实】
联想游戏:由……我想到了……,以此来小结本节课内容
【教师寄语】
国人犹记百年前, 甲午海战败师还;屈辱历史已铸成, 落后腐朽是必然;年少仍然需努力,国家富强立新功。
我们都知道,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痕。这么多年过去,对于甲午战争我们不能忘怀。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中国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能力目标:讲一讲邓世昌的英勇事迹,培养复述能力,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甲午战争的性质,邓世昌他们是民族英雄;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探究向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出示刘公岛甲午海战馆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上面的雕像是谁?甲午海战馆和邓世昌与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甲午中日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新授:
第一篇: 阴云密布-------战争背景
教师出示背景资料,提出问题:这次战争是谁挑起的?他挑起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日本 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日本发动战争已经是蓄谋已久的,所以这次战争的性质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1894年是旧历的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第二篇: 战火硝烟--------战争经过
教师:请同学阅读课本P16---17页文字,了解战争的经过,找出这次战争中的经历几次重大战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教师:在黄海战役过程中有一位典型的英雄人物,是谁?
学生:邓世昌
教师:谁能给大家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
学生讲述
教师:讲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沉着应战,直至舰沉,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以邓世昌为首的广大官兵英勇抵抗、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抵御外辱、不屈不挠精神之所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再利用挽联和环翠楼门前邓世昌的雕像进行情感教育升华。
教师过渡:黄海大战,日军舰队受到重创;此时北洋舰队虽受损失,但主力尚存,仍有很强作战实力。然而,清政府对待战争的态度如何?
出示材料
教师:战争还在继续,日本侵略的脚步正在一步步逼近,清政府妥协了会导致什么后果?
学生:肆意横行,无所顾忌,日军又相继占领辽东半岛,夹击威海卫
教师:日进占领旅顺是,制造了一件十分恶劣的事情?
学生:旅顺大屠杀。
学生看课本插图,感受日军凶残的本性
教师:威海卫战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教师利用地图简介战役经过,指出由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导致中国第一大舰队-----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过渡: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不仅意味着清朝在中日战争中败局已定,而且也代表着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的夭折,它用惨痛的事实再一次的证明:一个不思进取、盲目自大、妄图通过割地、赔款、逃避而求和的国家是不会成功的,即使我们有邓世昌这样的爱将,但是也架不住清政府核心统治的腐朽。1895年4月,清政府卖国求荣的丑恶面目再一次上演,与日本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签约结束。
第三篇:屈辱签约-----《马关条约》
教师:条约签署的双方代表是谁呢?
学生:是李鸿章亲自赴日与伊藤博文签订的
教师:《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说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1、割三地---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
步加深。
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三地的位置:
中国台湾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与福建省隔中国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争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据中国台湾后,不仅可以开发资源,又可以为进一步侵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创建基地,使中国台湾脱离祖国50年怀抱。
割让辽东半岛会直接威胁北京、天津地区的安全
【当时日本充其量只是个二线的国家,就得到如此多的好处,其他国家因之眼红,也就蠢蠢欲动。于是俄国和法国、德国三国出面干涉,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荒唐的是我们要是自己的钱财去买自己的国土】
2、赔2亿—相当于中国当时全国财政收入3年的总和,这样无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财政因之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借债,帝国主义国家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而日本把这批赔款的85%用于军费开支,借助这批前,日本迅速发展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以后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敌人。
3、开四口--回忆一下中英《南京条约》中开辟的通商口岸有哪些?他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吗?这四个地区都是处于中国最富裕的长江沿岸,特别是浙江和江苏省的财富,帝国主义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无需交纳进口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等也享受优待;中国制造的工业品却要受苛捐杂税的层层剥削。【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同时资本主义萌芽也在缓慢发展着,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害最大的条款就是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教师总结影响: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教师: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加剧对中国的争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但这也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我们看教材小字部分中国台湾人民发出的愤怒之声: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又一体现。
小结:
课堂延伸:
教师: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抗战争;而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是非正义的战争。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避战求和----直接原因
专制主义——根本原因
课堂练习:(大屏幕出示)
板书设计: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黄海大战
1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2 黄海大战经过
3 黄海大战结果
二《马关条约》
1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
2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双方代表
3 《马关条约》的影响
4 中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反思本课《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20xx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本课内容集中介绍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本课第一目“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重点谈战争的影响。第二目“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概况,重点讲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本课重点讲的是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在教学过程中,从目前钓鱼岛问题引发的中日争端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文。再通过设置材料和图表分析中日两国不同表现,层层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不是偶然的,而是蓄谋已久的,而且通过分析面临民族危机的情况下中日两国表现的不同,为中国战败做铺垫。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简要讲解战争的过程,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增强时代责任感,反对军国主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显示中方失败的材料,让学生归纳出中国失败的原因;显示《马关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各条内容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体会清政府的卖国求荣的嘴脸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贪得无厌。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严重危机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促成清王朝进行军事改革和中国各界民众奋起救亡图存的一个重要转折,为以后的课程做铺垫。
学习义和团运动,理解特定时代里反抗斗争的需要,领会反侵略斗争曾起过的积极作用,增强爱国意识;但也体现了旧式阶级的局限性,为分析失败原因做埋伏,并通过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对比,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提出问题后要适时加以引导,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对今天中日关系的影响,及我们应如何自强不息,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问题上,主要依据前几次战争的分析模式简要处理,主要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通过与前几个条约作比较,认识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课后自己列表比较近代前期的四次侵略战争,使学生整体上把握前期的基本脉络,加深印象。
总体说来,这一课要处理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对几个条约的比较、两次农民运动的比较、甲午战争的转折意义的分析理解等问题上的处理,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而并不是流于表面,也是这堂课的精彩亮点所在,使得这堂课有一定的深度和厚度,这需要平时的积累,所以我们今后尤其要注意经验的累积,做到厚积薄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过程、结果。知道《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歌曲《毕业歌》回忆学过内容,然后提问:
1、有哪些国土的沦丧?
(1)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2)俄国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阿古柏占领新疆。
2、掀起了哪些民族自救的巨浪?
(1)左宗棠收复新疆。
(2)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
学习新课
(一)战前篇:战争起因。
1、根本原因:
(1)地理位置 岛国,领土少,资源缺乏。
(2)明治维新国力日强。
(3)用材料了解当时的日本。
材料一
开拓万里之波涛,
宣布国威于四方,
志在向海外扩张
——日本明治天皇
材料二
20年内建造100艘军舰,增加海军25000人;40年内建立起完成的纺织、煤炭,钢铁、机械、造船等工业。
——明治维新之“殖产兴业”目标
由材料引出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结合课本):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由直接原因中的哪个词可以得出本次战争的性质。(侵略)
师:甲午战争是一次侵略战争。
3、直接原因:
朝鲜东学党起义(简述其过程)
(二)战中篇
1、战争经过: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陆)、黄海战役(海)、辽东战役(陆)、威海战役(海)。(看图了解)
(1)平壤战役: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守定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使日军占领了平壤。
(2)黄海战役:北洋舰队虽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但当时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海内,不许巡海迎敌,使得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3)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4) 威海战役: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四场战役互有胜负之外,其余均失败。
2、进一步了解邓世昌其人(利用材料和视频)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1)假如你是此人,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会怎么做?
(2)如何评价此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3、师:我们有如此勇猛的将领,有誓死追随的士兵,那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用材料得出)
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与腐朽。
材料一:北洋舰队子1888年建军以来再也没有增添任何船只,舰龄老化,作战时随船炮弹携带不足。
北洋舰队官兵可以携带家眷住在陆地上,把兵舰当作衙门,点卯应粮。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实力尚存,但由于李鸿章的消极避战,下令“如违令避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
慈禧太后惧怕日本的武力威胁,又忙于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一心力保“和局”苟安目前,所以支持李鸿章的“求和”主张。
由材料得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军备落后,军纪松弛; 决策者的妥协退让。
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与腐朽。
4、威海战役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这是战争的结局。
(三)战后篇
1、了解《马关条约》内容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哪些严重的危害?(了解《马关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结合《南京条约》,以及《马关条约》城市开放的图片。)
利用表格对比引出《马关条约》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地化程度。
2、台湾人民的抗日自救运动。感悟台湾人民的爱国精神。(利用图片和材料)
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有为耳?
-----许骧
课后小结
殇思甲午 镜鉴今天。
结合课件对本课内容的总结。
老师结语:同学们历史已成过去,擦干昨天的血和泪,吸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立足现在,好好学习,勇于担当,相信咱们中国一定会永远屹立于强国之林。
以下是关于八年级的历史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综合组赵老师的这节课,算的上是践行“生命课堂”理念的示范课,“好”从“简约”二字体现出来:
1、教学设计——简约
仅仅16页的PPT,包含了课前引入、走进历史、走出历史、巩固提高四个环节。去除了不必要的图片、文字、音视频等资料的修饰,使课堂条理更加清晰,易于学生整体感知的形成。
2、教学风格——简约
整个课堂让我们感觉听课轻松,老师上课也很轻松。听课轻松,与老师的天然的亲和力、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一阵见血的问题设计、易放易收的课堂掌控能力等等,是分不开的。老师上课轻松,与她充分的课前准备,深入的教学研究分不开,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相信赵老师的精彩呈现,是她辛勤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她称得上是三尺讲台上的“资深舞者”。
3、新授课程——简约
第一环节:自学成才——学生自主预习新课内容,对学生提出了问题由其它同学帮助解答;
第二环节:知识通关——同桌相互提问,巩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环节:走进历史——黑板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即甲午中日战胜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学生小组群学交流之后,老师问题层层引导,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过多的语言,更多的是学生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对问题分析的精彩的呈现。
4、教学风格——简约
看得出她对课堂的追求,不在“全面”二字,而是一个“精”字,因此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能清晰抓住重难点,让学生去深入探究,让学生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抽象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这节课堂上,学生通过《南京条鱼》和《马关条约》内容的对比,推论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精彩纷呈,听课的老师们也都赞叹不已,一方面对学生知识储备、分析能力的赞叹,另一方面赞叹一位好老师对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发挥着多么大的作用,赵老师做到了!
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价都用到了“简约”这个词,简约除了能让学生容易形成整体感知,还可以消除学生由于大量信息涉入而担心应接不暇或者无法吸收的焦虑情绪,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同时学生对自己经过深入探究深入加工过的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容易形成长久的记忆,减轻课后充电的负担。这个“简约”我想也与学校的生命课堂理念相融合,追求朴素的教育,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小组合作交流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课堂环境安全有序,学生个个想争做小老师,学生的学习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
⑴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⑵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
⑶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⑷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中国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
2.⑴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
⑵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
⑶《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重点与难点】
重点:1.黄海大战。2.《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二、【自主先学】(12分钟)
1.1分钟浏览课本绿标题及正文,快速写出本课主要讲述的什么战争?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认识了哪位民族英雄?
问题:(1) (2)
战争:
民族英雄: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黄海大战: 时间 民族英雄 结果 。
(2)威海卫战役:结果 ;后果:1895年,清政府派________去日本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条约》。
(3)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间 年。
中方代表: ;日方代表: ;签约地点:
内容: ① ②
③
④
三、【展示点拨】(15分钟)
(一)分组探究
1.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
2.从课本形势示意图上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3.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4.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一位英雄的故事。
5.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比较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异同。
6.结合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7.总结本课内容。
(二)展示点拨。
四、【知识整合】(5分钟)
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 、侵略 称霸世界的梦想。
时间: 年 。
时间: 年 月。
地点:黄海大东沟
黄海大战 结果:1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 与二百名战士壮烈牺牲。
2日本舰队遭到重创
背景:日军夹攻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时间: 年
地点:日本马关。
签约人:中方 ;日方 ;
《马关条约》 1割 、 、 给日本。
2赔款日本军费白银 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 。
4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五、【分层作业】(7分钟)
a层【基础达标】
1.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是指 ( )
a.1893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6年
2. 右图人物是在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他是 (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丁汝昌
3.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是 ( )
a.战舰装备落后
b.日本海陆两路的进攻
c.军队士气低落
d.清政府腐败无能
4.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海上实力的一次大较量。当时参战的中国海军是( )
a.福建水师 b.北洋舰队
c.南洋舰队 d.广东水师
5.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6. 因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国人唾骂的清府官员是 ( )
a.袁世凯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7.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中国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允许外国在我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是 ( )
a.《北京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 甲午战争结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层【能力提升】
10.(07•山东济宁模拟)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七子之歌•中国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中国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读了这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作,请你说一说:
(1)中国台湾是怎样割占的?
(2)诗中“郑氏”指的是谁?“酷炎的夏日”指什么?
(3)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4)中国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来少数分子大搞活动,你能用史实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有力的反击吗?
效果评价:优( ) 良( ) 中( ) 差( ) 评价者:
需要改进和强化之处:
六、【拓展升华】(4分钟)
1、除了知识方面,你还有哪些收获:
①学习方法上
②情感认识上
参考答案:
a层:1、b 2、c 3、d 4、b 5、d 6、c 7、c 8、c 9、c
b层:答案(1)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中国台湾岛给日本;(2)郑成功;日本的殖民统治;(3)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4)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230年三国时期的吴国曾派大将卫温到过中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盘踞38年之久的中国台湾。后来清政府对中国台湾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庖丁巧解牛
知识•巧学•升华
一、黄海海战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占领了朝鲜以后日本把它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已是在所难免。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中国相似,也遭遇西方的冲击。日本却在炮声的震撼下由震恐而惊醒,由惊醒而自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 特权。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日本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后起的东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脚印,汹汹破门而来。与俄国一样,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
(2)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 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深化升华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称霸世界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蓄谋已久的。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益,并未使列强感到满足,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更助长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黄海大战
1894年9月16日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17日上午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袭击。北洋舰队缺乏准备,匆忙迎战。海军提督丁汝昌率旗舰定远号居中,其他各舰分列左右,整个舰队共10艘战舰,呈一字形排开,全队官兵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但战斗开始不久,丁汝昌受伤,旗舰定远号受损,失去指挥能力,北洋舰队处境不利。这时,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将士沉着应战,决不后退。在弹药用尽、舰体受损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冲向日军主力舰“吉野”号,决心与日舰同沉,但不幸被敌人施放的鱼雷击中,全舰官兵250多人壮烈牺牲。
黄海之战从下午战至傍晚,共五个多小时,中方损失五艘战舰,日方旗舰松岛号中弹起火,弹药仓爆炸,吉野号失去战斗力。日方首先退出战场,转航逃跑。北洋舰队在李鸿章“避战保船”的方针下,躲进威海卫,从此失去了主动出击的机会,日军由此控制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3.威海卫溃败
1895年1月20日,日“山东作战军”在荣成龙须岛登陆,占荣成。随即分南北两路向威海南帮炮台进行抄袭。30日,南帮炮台陷落。2月1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此后,日军水陆配合,攻击刘公岛和港内北洋舰队。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等先后自杀殉国。17日,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方法点拨 利用《甲午中日战争形势 图》了解清军进军路线、日军进军路线及主要战役。
要点提示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的结局是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是清朝政府的彻底失败,是向日本割地赔款的开始。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和妥协。
二、《马关条约》
军事上的胜利为谋取政治上的利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利用在军事上的胜利,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1.签订
日军攻陷威海后,扬言要进攻北京,清王朝惊恐万状。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到达日本 的马关,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进行谈判。条约内容早已拟订,只允许李鸿章表态签还是不签。在日本的威逼之下,1895年4月17日,中日两国的和谈代 表在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内容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影响
(1)割中国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 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70多个,与福建省隔中国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中国台湾,不仅是掠夺资源的宝库,而且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2) 2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列强通过贷款不仅控制了中国的财政,而且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空前的赔款数目,要求清王朝三年内还清,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 年不足9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而这笔巨额赔款,使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3)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进入到中国最富裕地区。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4)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开设工厂一条是第一次提出,虽然甲午中日战争以前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已经出现,但并无条约依据,《马关条约》使外国资本家在中国设厂“合法化”,其他国家依据“片面最惠国”条款,享有“利益均沾”的特权,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从此,帝国主义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要点提示 列强榨取的利润不仅远远超出在本国设厂,而且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难点剖析 《马关条约》带给中国的新变化
开放的四口岸的位置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已经由东南沿海地区沿长江深入到中国的腹地,反映出列强实力的步步深入;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其他条约中没有出现的,这反映了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各国对中国在侵略方式上的变化,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转变。
记忆要诀 《马关条约》歌诀:
辽台澎给日本,白银两亿拱手送,
沙重苏杭再通商,开设工厂。
民族危机加剧,殖民掠夺升级,
殖民地化加深,列强侵略加速,民族觉醒开始。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与国之间的争夺更加激烈,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帝国主义时代突出的特点;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从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是瓜分中国狂潮开始的标志。沙俄邀请德、法两国就辽东半岛问题 对日本进行干涉,德、法出于本国在远东和欧洲利益的考虑,立即接受邀请,决定联合干涉。日本考虑到对三国还不具备开战的实力,本着“对三国即使最终不得不完全让步,但对清帝国则一步不让”的精神,同意退还辽东半岛,并向中国索取3 000万两“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结束。
2.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甲午中日战争后,德国以“干涉还辽有功”,向清政府提出索租胶州湾的要求,未获同意。1897年11月1日,德籍传教士能方济、韩•理加略由于作恶多端,被山东曹州巨野县大刀会群众杀死(史称“巨野教案”)。德国以此为借口,于1897年11月14 日悍然出兵强占了胶州湾。从此,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的腐败进一步刺激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贪欲,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知识拓展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俄国从北方,英国从西方、法国从南方、日本从东方,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扑向中国,中国处于他们的“保卫”之中,岌岌可危;其他还有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随四国的后面,也想分些残羹剩饭。
我们没有看到美国的影子,难道说是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了吗?不是的。美国由于陷入美西战争等原因,无暇顾及对中国的争夺,战争结束后,鉴于中国的现状,美国提出了不再追随西方的“门户开放”政策。在“门户开放”政策的掩护下,美国要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将侵略的触角伸向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思路:通过回顾《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从割地、赔款数额、开放口岸的数量和位置等方面去对比而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各项内容比较,得出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从而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从历史事实中得出历史结论。
探究:第一,《南京条约》使中国领土开始遭到破坏,《马关条约》中有关领土割占的规定,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第二,《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巨大,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第三,《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则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第四,《马关条约》肯定了资本输出的合法性,它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典题•热题•新题
例1黄海海战时的清朝海军提督是( )
a.丁汝昌 b.邓世昌
c.李鸿章 d.左宗棠
解析:邓世昌是黄海海战中的人物,但他是致远舰的管带不是海军提督;李鸿章是清朝末年的中央级的权利人物;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将领,不是黄海海战中的海军将领。
答案:a
深化升华 历史中的人物总与一定的事件有关,因此我们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起记忆。
例2 1896年一旅行者在杭州发现了一家日本纺纱厂,《马关条约》的规定与此有关的是( )
a.清政府割让中国台湾等地给日本
b.向日本赔偿军费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开放四处通商口岸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从反方向的角度考查了《马关条约》的内容。题目中的地点“杭州”十分的重要,因为它正是《马关条约》中开放的四处通商口岸之一。
答案:c
例3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强行占领胶州湾的国家是( )
a.美国b.日本c.德国d.法国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在当时由于忙于美西战争,因此并未直接参与瓜分,但后来提出了“门户开放”的政策,凭借经济实力扩大自己的在华势力;日本割占的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划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将广东、广西和云南划分为自己 的势力范围。
答案:c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中国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掌 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口头表达让学生介绍邓世昌、徐骧、刘永福等人在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斗争中的事迹,提高复述能力比较分析综合说明从《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变化,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历史趋势讨论探索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教训情感态度价 值 观爱国情感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争,他们是光荣的民族英雄。思想意识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教学难点 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列举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尽管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具有反人民的一面。在收复新疆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却值得赞颂:他对于较弱的阿古柏果断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则尽量避免直接交战,通过外交谈判,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伊犁。)2.起初在收复新疆问题上,同左宗棠意见对立的代表人物是谁?(李鸿章)【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李鸿章重“海防”轻“塞防”的主要企图是为了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但是在列强疯狂侵略中国的形势下,李鸿章越是保守越是挨打,最终把“老本”都输光了。请同学们阅读《甲午中日战争》,看看李鸿章怎么把“老本”输光?中国又遭到哪些重创?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又涌现出哪些与李鸿章态度不同的英雄人物?(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黄海大战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实现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2.请2~3位学生同时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由大家评判优劣。(教师作“画外音旁白”,学生配合表演适当的动作或对话——师: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邓世昌动员致远舰官兵保卫旗舰。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冲锋情景)……师:致远舰中弹过多,舰身严重倾斜,弹药也用光了,邓世昌动员将士决死一战。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撞向“吉野”的情景)……师:致远舰被敌人用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决心与军舰同沉大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生:(表演不接的动作,也可自拟语言表白殉国决心)……师:邓世昌的爱犬死死衔住了他的衣服不放,邓世昌怎么做?生:(狠了狠心,表演用手将义犬按入水中的样子,接着沉入碧波……)《马关条约》1.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用生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所以,黄海一战,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相继占领了哪些地方?(辽东半岛、旅顺、威海卫等)2.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3.战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马关条约》,1895年,[中]李鸿章和[日]伊藤博文。)4.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指导学生制表填表)
项目
内容
分析
影响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
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等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加重中国的贫弱
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瓦解了中国的封建经济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
赔白银2亿两,
增辟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
中国贫弱更加严重,
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5.中国台湾人民怎样谴责卖国的清政府?(有人写对联“中国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揭露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卖国嘴脸。)6.中国台湾人民又是怎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徐骧领导中国台湾义军同刘永福的黑旗军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后因奸细出卖,中国台湾终于全部沦陷。但是中国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巩固小结】1.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18页连线搭配题:
1842年
《南京条约》
割辽东半岛、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1860年
《马关条约》
割乌苏里江以东(含库页岛)
1895年
《北京条约》
割香港岛2.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新学案第15页[自我测评]以及90~92页“单项选择”11、12、13题,“连线搭配”题,“想一想,说一说”题。3.提醒学生预习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