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 醉花阴》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醉 花 阴作者:李清照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2002/12/1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
三、整体感知:
(一)读一读
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
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
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
(三)写一写
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高考小作文训练)
四、分析鉴赏
(一)品一品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
(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背一背:根据词上下片的思路,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五、课堂小结
知人论世,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把握意象,想象画面,鉴赏意境美;
反复诵读,炼字炼句,品味语言美。
六、课外拓展
练一练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请找出这首词的词眼。
2、从词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进行赏析。
㈠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醉花阴》是人教版必修教材高中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七个课题《李清照词两首》的*篇。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通过对*单元中国古代戏剧的接触品味了用曲词和文白相结合的故事表演独具的艺术趣味,这对我们过渡到此单元宋词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而对诗词意境的深度体味也是我们阅读第三单元现代杂文的基础,所以,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㈡教学设计:
课题:《醉花阴》
㈢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⑴认知与技能目标
①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达到背诵的目标。
朗诵是一种语言的积累,语感的沉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朗诵过渡到背诵,这也是课后的研讨与复习给我们提出的首要要求。
②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作品,抒发的是思妇的惆怅,而本课中的另一首《声声慢》则是表现其晚年的凄凉。两相对照,比较阅读对于我们对李清照整体艺术风格和创作分期的把握更有帮助。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探讨的习惯,培养其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⑶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功能,而高一学生多是一些单纯的少男少女,如何向他们描述这样的“闺中恋情”,鉴赏“相思”呢?而爱情虽说都是美好的,学生又如何看待这样的爱情呢?这必有一个良性的引导和启迪。
㈣教学设想
教学的重难点
立足于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标准,在通透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把握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只有掌握了文中的各种意象以及作用,才能感受词中弥漫的愁绪,进而理解本词作的主题。
⑵难点: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爱情对于身处校园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抽象难懂的,学生少有这方面的情感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下面在从教法和学法上仔细研讨。
⑶教学方法
①教法
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体验能力,促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人。
考虑到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我设计在情景中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结合对词作的精讲,使其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情感经验结合起来,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对本词作的认识与体验。在此过程中,老师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现代化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只要在教师的主导下才能得以实现。教师不仅应该为学生解惑,而且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促使其自主参与到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来。基于本词作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音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化教学的时代要求: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
⑵活动探究法: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信息化教学:带实际情景的开放的教学,强调协同学习与合作学习。
②学法
现代化教学是自主探索性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特别重视对
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朗读法,分析归纳法,集体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⑷教学用具:多媒体
⑸教学课时:1课时
⑹课前预习:朗读,疑难字词解释
中国古代提倡“以意逆志”,对文章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词表面,因此,将字词的理解放到预习环节,在课上在由老师适当提点。
㈢教学过程
⑴情景导入:诗人汪国真:思念别人是一种美丽,被人思念是一种幸福。从这一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彼此的思念就像这玫瑰花(图片展示)一样温馨而浪漫,可除此之外,思念还会让我们感到孤单寂寞,饱尝离别之苦。常人尚有如此之感,更何况是感情细腻的宋代才女李清照呢?
图片展示直观形象,以诗句导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整体感知:
男女比较诵读:男女生对“思念之愁”这种微妙感情的体会不同。
老师示范朗读: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诵读技巧,如咬字,音调等。
给出“李清照《醉花阴》诗意图”(图片1)结合音频资料:欣赏目的。
⑶互动探索:
①人物形象分析:《醉花阴》里面的李清照是怎样的一个李清照?
感知人物形象是课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且,对于词作中的抒情主人公,分析其形象对于窥探人物内心,理解词作主题都有重要作用。
探究手段:讨论
教师提示信息:“愁”(图片2)
“愁”是全文的感情基调,要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必须紧握“愁”字分析。
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教师是学习帮促者。
②既然全篇都在写“愁”,那么,李清照是如何表现她的闺中之愁的?(图片3)
知其然,也需知其所以然。通过对细节的探寻学习意象的运用,熟悉其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事俗而词雅)进而品语句,品意境。
探究手段:讨论
教师提示信息:季节:重阳节,
时间:永昼,半夜,黄昏
细节:愁永昼,销金兽,把酒
词中意象: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东篱
情景:一个人
教师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这种“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启迪学生关于语言运用的技巧。
小组发言,教师总结
③词作情感价值探讨:李清照有怎样的“愁”,为何而“愁”?“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
探究手段:小组讨论
A李清照的“愁”未说明白,是什么?
一个人的孤独,思念。
B为何要“愁”?
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a闺怨诗:学生举例
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多为男诗人所作:封建社会。李清照冲破桎梏:爱情是人性之至美。
b涉及人性中的爱情,未直接说出:含蓄之美。
少男少女如何认识-讨论引导
☆对学生非常规回答的处理:学生可能“胡扯”,“封建”或“过于羞涩”。
但高中生已经在成人的道路之中,语文的使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应当尊重其具个性的想法。
⑷课堂小结:
字词,朗读:知识与技能
情感价值观:一切情感,唯爱为上,任何爱情都是美好的,都是应该被尊重的,也是我们应当毕生追求的。
强化学生在课上对“爱情”形成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爱”的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⑸迁移扩展:《醉花阴》与流行歌曲《纤夫的爱》比较:含蓄美;欣赏高雅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⑹教学反思
⑺板书
醉花阴
重阳
永昼黄昏半夜
薄雾浓云
把酒
愁凉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题
醉花阴 李清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⒈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⒉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⒊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过程与方法⒈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⒉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⒊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教学重点⒈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⒉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教学难点⒈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⒉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 学 设 想
教材分析这首词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单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富有张力。《醉花阴》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品味。本课主要是通过李清照的《醉花阴》的赏析,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往往一句诗就是一个镜头,就蕴含一片深情,只有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才能领略此中画意诗情,感受其意境美。
学情分析时下的高一学生,喜欢阅读一些文化快餐式的作品而远离了文学经典,很难再被一首首古诗词感动,很难再与古人的思想感情融合,所以,虽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人生阅历较浅,对本词不能有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里徜徉,让其心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在教学中要多点拨、多鼓励,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做到切已体察。注意时代的“隔阂”,年龄的“隔阂”,这两个隔阂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巧妙的环节予以打通。“闺怨”在宋代即如李清照在词中所表述,而现在呢?北宋时代的少妇她们的爱情生活、思想情感也如词所示,现在呢?这是理解和鉴赏《醉花阴》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高一学生多是一些单纯的少男少女,如何向他们描述这样的“闺中恋情”,鉴赏“相思”呢?而爱情虽说都是美好的,学生又如何看待这样的爱情呢?这必有一个良性的引导和启迪。教法设计本课尝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在品词的过程中,进行情境再现,即再现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或者补充文章的实际内容,切实做到领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旨,切实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种创新设计应该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裨益。
学法指导⒈朗读法——通过反复吟诵,领会词的意境⒉讨论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可把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每组由组长负责讨论并整理讨论材料。
媒体本课件利用精美的flash软件制作,用震撼学生心灵的视听冲击渲染课堂教学氛围;讲究动画、音效与作品意境和谐相融,讲究文本、图像与环节同步支撑。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导入新课 走近作者 背景一得 诵读感悟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类专门表现女子情感的传统题材,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的少女怀春,或“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怀人,或“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宫妇怨情。它们被统称为“闺怨诗”。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封建年代中,这些情怀多由男诗人代笔。到了宋代,一位才女横空出世,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婉约派四大旗帜之“别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写“别恨”的代表词作——《醉花阴》——二、走近作者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大家在下面查阅了不少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南渡前后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三、背景一得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四、诵读感悟——感受韵律之美师:诗歌是为了传情达意,我们在刚接触一首诗歌时,一定会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最初的感受。这首诗歌我们已经预习了。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词作的情感把握,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好,我们在下面自由朗读一下。朗读时思考: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⒈学生自由诵读。诵读提示:①注意重音。例如“佳节又重阳”中“又”字要重读。②注意韵脚。这首词运用了“昼”“兽”“透”“后”“袖…瘦”等六个仄声韵,一韵到底,表现出和谐、统一的音乐美。仄声字短促急迫,从音乐效果看,仄声韵较沉闷,容易传达愁苦的情绪。★学生总结,教师带过。★学生明确《醉花阴》的写作背景。★要求注意字音,注意韵脚,注意节奏。赏析文本——品读思想情感③注意节奏。例如“有暗香盈袖”为1-2-2式,应读成“有,暗香,盈袖”。④注意语调。读时要缓慢低沉,气徐声凝。⒉请一位学生诵读,另一位学生评价。⒊再请全班学生静静地阅读。⒋小结归纳师:根据我们的朗读,我们再来感知一下,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愁)明确: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⒌根据这样的基调,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五、赏析文本——品读思想情感过渡:诗歌总是以很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极丰厚的意蕴。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除了要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外,还得从诗句本身入手去细品诗歌情感。因为,文章中的每个词句都可能会有很深刻的内涵或者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一起再读课文,并到词句中去挖一挖,试试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东西。师:刚才我们谈到诗歌总体基调是“愁”,那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作者“愁”的具体内容。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明确:“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可看出。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㈠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情感师:我们知道,“愁”是抽象的,那么就这种情感来说,诗人主要是借助了什么意象表露出来的呢?意境特点是怎样的?师:古代文人的感伤往往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去表现。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也许是,薄雾迷蒙,弥散四周,浓云凝重,堆浮天际,一位才女,独守空房,情思脉脉;也许是,夜半时分,凉意袭人,一位佳人,独宿纱橱,孤枕难眠,愁肠百结;也许是,夕阳西下,东篱秋菊,暗香盈袖,一位词人,形单影只,思夫情弦,再次拨动;也许是,西风卷帘,黄菊清瘦,一位少妇,玉容憔悴,楚楚可怜……师: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生可能说出的答案: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赏析文本——品读思想情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明确: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补充总结:因此,分析诗词时,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㈡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情感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们鉴赏一首诗词,除准确把握意象意境外,对语言的品味也是至关重要的。李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接下来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的语言。⒈品“凉”师:先来看上片,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明确:“凉”一语双关。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这个字暗含了词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情绪。由此我们更加明确了愁的内容,就不仅是空泛的“愁绪”,而具体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
⒉尝“瘦”
师:接着我们来看下片。在分析下片之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据说,李清照把这《醉花阴》寄给了在外地做官的赵明诚,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赵明诚先是很感动,接着很赞叹,但看了半天之后又很惭愧,再看一阵子,惭愧之上生出一些嫉妒之心,怎么能老婆比我写得好呢?那不成,我现在好歹也是国家干部,在外做官,是不是?我也得写几首词,让老婆看看,在才情方面也绝不让巾帼,看看,人家是巾帼不让须眉,他只能须眉不让巾帼了。他痛下决心,请假不上班了,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边,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在那儿编啊,编了五十首词。编完了,赵明诚动了个坏脑筋,他就把那个李清照的《醉花阴》搀到他这五十首词里头,然后找他好朋友陆德夫,老陆,你来看看啊,最近我产生了一批作品,你给看看我这些作品怎么样。陆德夫也是个实在人,左看右看,说,老赵啊,说实话,就三句写得好。那赵明诚问哪三句啊?“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醉花阴》末句。
师:那我们同学也来品品这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我们先看,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瘦)那我们就结合全篇来品品这个“瘦”字的妙处。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
③内容上,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这一“瘦”字恰是全词的“词眼”。这个“瘦”字,可是全诗的诗眼。为何而瘦,因为诗人少妇强烈的寂寞和相思,相关的香炉里的瑞香也消损了身形,盛开的菊花也不丰腴。酒淡无味,黄昏暗淡,西风垴人。这是多么感人的深秋怀人境界啊。赏析文本——品读思想情感 情读·悟情 总结诗歌鉴赏方法⒊比“瘦”⑴有一种版本为“人似黄花瘦”。“比”与“似”孰优孰劣?明确:“比”,重在程度,超过几分,意味更胜;“似”,重在物我合一,怜菊即怜人。引用名家论述:李清照先是忘了自己,同情于菊花之瘦,次又发现自己之瘦,最后才见出自己之瘦还有过于菊花者,她的生命似早已与菊花化而为一了。(李长之《论李清照》)结尾一句是高潮,也是千古名句。人们都公认其言美妙无比。一则,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玉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类似。形神相似,创意极美;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刘乃昌《李清照词鉴赏》)⑵比较同样是以物写瘦的诗句与词句相比哪一个更好?“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 (程垓《摊破江城子》)a这个比喻与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却始终不见一“菊”字。词人用“东篱把酒”这样的典故与“暗香盈袖”的描写,突出咏菊的话题,“菊”的色、香、形态,俱现笔端。b这三句共同创作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仁的境界。尤其是帘卷西风,时令于环境气氛做烘托,使人马上想到一副西风瘦菊的画面。很有意境美。总结:愁——凉——瘦三字前后呼应,情感一气贯穿,内容衔接紧密。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通过对这两个字的品读,要能明确,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景物,使得情感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它们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歌时,要特别注意从这些词、句入手深入肌里,去理解诗歌情感。六、情读·悟情师:明白了诗人具体的情感,那接下来,我们就再次通过朗读进入到诗人敏感多情的内心世界。此时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读出一种女子的慵懒,娇柔。读出她的闺怨之愁,因相思而致的寂寞之意,忧郁之情。全班再次朗读,找个别学生朗读。七、总结诗歌鉴赏方法⒈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⒉抓住意象,连缀意境,把握诗歌情感;⒊品味语言,把握诗眼(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⒋结合情感,分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妙处。★答案不求统一,自圆其说即可。★清代陈廷焯《云韶集》评价说:“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水到渠成。学生读得不好,没有感情,说他们不会读书,其实不是不会读而是没有读懂,他连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让他怎么读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读出感情必须建立在学生彻底领悟文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这两首词的鉴赏过程,总结诗歌鉴赏的步骤方法。课堂练习 课外拓展 课堂总结八、课堂练习⒈阅读下面的词作。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问:这首词处处跳动这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具体表现词人情感的词语,说明词人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答案: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用一醉字形象生动地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的悠闲与快乐;“赢得满衣清泪”,用一“泪”字写出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表现了词人内心哀婉幽怨;“故应难看梅花”用一“难看“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更深刻地表达出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造成的难言的凄苦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⒉练笔——表达诗意之美以“相思”为话题写一个句子。写好后让学生逐一朗读。形成一首首现代诗。参考:相思是风筝,飘飞的你,永远在我的视线里。相思是暗夜里那盏不眠的灯,醒亮着寂寞。相思是眼角悄然流下的红泪,染红了西边的天空。⒊现在有一家出版社即将出版李清照词集,编辑们需要设计这本书的封面,假如就以《醉花阴》的意境作为基础,你将设计一个怎样的画面呢?学生可能的答案:有的说要画出女词人脸上泛起的酒后的红晕;有的说要画出女词人忧伤的眼神;有的说要画出地下落满菊英;有的说画一丛盛开的菊花以反衬词人的憔悴;有的又说不如画一轮圆月以显示月圆人不圆;有的说画一只掉队的孤雁;有的又说画一双戏水的鸳鸯;有的还说画上一处园子,里面有石桌石凳,石桌上一个酒壶,里边只剩半壶酒了,而旁边还有一个女词人憔悴的背影,她是端着一只空空的酒杯在望月怀远;有的又说要画一位消瘦的女词人躺在床榻之上,左手握一支发簪……九、课外拓展我们在课前面曾经介绍过,李清照这两首词属于闺怨词诗。郑振铎曾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看得出他对李清照极为推崇。但他的话也有些绝对。一些男性词人所作闺怨词也有不少佳作。今天给大家先列出一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共同研究探讨,看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十、课堂总结南宋王朝的衰微,个人遭际的坎坷,国破家亡的命运,人生阅历的丰富,李清照“愁情”的内涵,日益饱满,逐渐变化:从对春光流逝的伤感到物是人非的悲戚,从闺中少妇的孤独寂寞到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无尽悲苦,我们分明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词作无论在艺术表现还是情感抒发,都体现了“极其工”的特点,在宋代词坛独领风骚,“别是一家”,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闺怨》 王昌龄《子夜吴歌》 李白《玉阶怨》 李白《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望江南》 温庭筠《蝶恋花》(庭院深深) 欧阳修《蝶恋花》(槛菊愁烟) 晏殊 作业有人曾经说过:就百年论,谁肯有此事;就千载论,不可无此事。匆匆百年,谁愿意遭受如此磨难,但是,从文学艺术传承、发展的历史高度看,这些意蕴丰富的名篇的确是文学大观园中的一朵朵奇葩。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苦难的身世成就了风神灵秀的词人。拨开历史的烟云,我们分明看到一个乱世中的美神,正神情凄楚地站立在我们面前。诗歌是一条宽阔的河流,那些流淌在先民血液的文字,如同一道道从远古罅隙中流淌出的清泉,在我们生命的河道里汩汩流淌,涤清了污浊,才让我们如许澄澈清明,精神在墨香流动中积聚,人生在书香馥郁中升华,只愿此生诗歌为伴,修得一世清明。北宋的玉人我们肯意见不着了,但《醉花阴》却依旧鲜活的热血感情——李清照因此而不朽。李清照是一个只会“想丈夫”的家庭妇女吗?当然不是!有诗为证:“生作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还是一个女子的婉约吗?这还是一个深闺女子的爱情之怨吗?引入下一课《声声慢》的预习,同样是在晚秋的季节里,看看“亡国”“飘零”“孀居”的李清照有了怎样的悲痛,这又是怎样的婉约……十一、作业⒈背诵《醉花阴》。⒉展开想象,用你个性化的表达(如散文、现代诗歌等),把你对《醉花阴》这首词的理解描绘出来。⒊将《醉花阴》改写为一首散文诗或现代诗歌。★向下一课引导。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 学 问 题 集 锦
解 决 问 题 措 施 及 实 践 结 果
问 题 原 因 分 析
边城浪子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此词在古代选本中,或附有“重阳”、“九日”副题,是词人与
赵明诚婚后两年,受朝廷党争牵连,回山东原籍所作。它抒写了一位
多才敏感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
思之情。薄雾浓云是天上由早晨到白天的景象,对应着室内龙脑香料
在兽形铜香炉中渐渐消熔为烟的时间流逝。彷徨室内,仰望天际,一
副寂寞无主的神情可见。心理感觉化的时间不同于自然时间。它可以
把自然时间伸长或缩短。重阳已是白天渐短的时节,但耐不住似雾如
云的愁思把它拉长为“永昼”。总算把漫长的白天熬过去了,又一次
辜负了重阳佳节。面对着冷清清的磁枕和纱帐(厨形的蚊帐,古称为
),半夜难眠,直感到一股凉气把浑身浸透。词的上片从早上写到
半夜,词的下片写的是半夜难眠时对黄昏一幕的幻觉。词人在幻觉中
看到另一个孤独的“我”,这个“我”已经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自在的心情,而是对菊把酒消愁,对着苍茫黄昏
而不知回屋,任随菊花幽香飘满衣袖。南朝江淹的《别赋》说:“黯
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苦于离别的人,感到魂魄离散,魂不守舍。
那个黄昏把酒的“我”无奈而突然地叹息一声:不要说不会丧魂落魄
啊,你看西风卷起窗帘之处,人就像菊花一样面黄肌瘦!关于结尾三
句,元朝伊世珍《琅记》传说,李清照把这首《醉花阴》寄给丈夫
赵明诚,赵明诚自愧不如,叹赏之余想与她比个高低。就废寝忘食地
用三天三夜写了五十首词,混杂着交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反复琢
磨后,说:“只三句绝佳。”结果是李清照写的最后三句。所谓绝佳,
就佳在它以“人、花比瘦”的奇喻,使人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与
天地灵气相通了。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2
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3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重点 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课类型 精讲 教学方法 讨论赏析 主要教具 多媒体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小组讨论赏析
板书设计 醉花阴 李清照莫道不消魂,
通过重阳节把酒赏菊帘卷西风, 表达思念丈夫的寂寞人比黄花瘦 与孤寂的心情
课后反思
时间 阶段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指导朗读体会情感学生描绘画面学生赏析老师补充订正引导学生体会意境体会本词的写法总结词的意境布置作业 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我们从中体会了作者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态度,她的生活以及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二
朗读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让我们从中更好的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朗读,师生点评。三
小组自由朗读,说说自己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想象一幅画面——西风瘦菊,佳人对花兴叹的画面)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四
学生赏析老师订正、点拨、补充。上片与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天气阴沉,香已燃尽渲染寂寥无聊的环境氛围,
“
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该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五
总结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补充资料: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六
自由背诵、默写、检测。七
作业自选一首李清照的词,结合对作品的赏析,谈谈你对婉约派创作风格的理解。 导入新课指导朗读提问,点评指导学生赏析并订正引导学生体会意境引导学生体会总结补充布置作业 学习新课
进一步了解李清照朗读,体会情感描绘画面赏析交流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词的意境体会写法的特点总结意境了解课外资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