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外出登山视察,目睹广袤无垠的北国雪景,顿生感悟,写下《沁园春·雪》。这次为您整理了沁园春雪教学设计【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知识方面
1. 介绍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2. 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 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4. 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情感态度方面
1. 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2. 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能力方面
1. 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 领会上下阕写景议论抒情的关系,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分析
1 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 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可进行课堂讨论并个别发言)
3 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毛泽东。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
2、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3、介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二、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一生朗读;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3、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
如:分( )外妖娆(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 今朝( )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二)学习上阕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明确: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讨论: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6、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7、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8、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三)学习下阕
1、提问: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内容?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提问: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3、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4、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明确:“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5、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7、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8、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四)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三 布置作业
背诵全词 完成课课练上习题。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及重点:
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 及重点:(投影)
1.正音:分 娆 逊 数 汗
解词: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
(四)梳理、总结、扩展
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2、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
解题思路: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四)布置作业 :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感谢周阳中学 张先福先生提供教案)
学习目标: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重点)
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入。
(由回顾旧日积累导入到对新诗文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课文探究:
(一)一读课文,感受气势:
1.指名朗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黑板上)
2.强调以下字音
沁qìn 数风流人物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3.注意节奏和重音
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生共议停顿和重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集体朗读全词。
(二)二读课文,理解词意。
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
⑴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绘的雪景形象地呈现出来?
(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可能遇到的疑难:
①为何“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不是“望”统领的句子?
结合这个问题,可以感受一下想象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化静为动的写法。
这里可以结合《社戏》中“单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一句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
2、赏析下阕
⑴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讨论并归纳: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⑵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此处点到即止,不能过细。)
⑶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领到哪句?为什么要用这个字?
讨论并归纳:“惜”,统领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⑷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在这里适时介绍写作背景,并引导学生理解本句的内涵。
⑸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讨论并归纳:
“江山如此多娇……折腰。”
可能出现的疑难:
①为何评价古代帝王要用“惜”字?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稍”、“只”等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还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以此来明确作者如此评价古代帝王的目的,并为理解分析主旨句打好基础!
②要适时追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三读全词,体会感情。
此处可采用男女分读的形式,也可以全班齐读!
三、背诵比赛
《沁园春雪》诗意充沛,有声有色。全诗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认真朗读品味,会给人留下淳美的艺术享受。下面我们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课文。
四、总结全文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2、找毛泽东的其他诗词自读,体会诗作中蕴含的情感。
可推荐《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设计理念】
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⑵ 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⑶ 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2、能力目标:
⑴ 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⑵ 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3、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活动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
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
词苑苏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雪》。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高度评价,同学们通过高亨的这首词,对毛泽东的诗词会有初步的认识。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资料略) 欣赏视频材料,对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与写作背景进行深一步的理解。 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作准备。三、配乐朗诵事先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 观看视频材料,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扫除文字障碍,感受诗歌的意境。四、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教学上阕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写雪的?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什么意境?
3、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上阕。
2、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
4、虚景。从“须”可以看出。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下阕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哪些内容?
2、作者对词中杰出的历史人物进行的总体评价是?
3、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下阕。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批评他们缺乏文学才华。
3、新时代的人民群众。五、分角色指导朗读1、再次欣赏配乐朗诵;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 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六、小结指导学生小结全文。 《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小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2、过程和方法
(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词的内容。
(2)结合视频,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3)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对词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
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毛泽东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毛泽东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学生出示生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读准每个字音,教师示范,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沁qìn 莽莽mǎng mǎng 分外妖娆fèn ráo 数风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稍逊风骚xùn sāo 还看今朝zhāo
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通过范读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领字,教师还是应当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
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
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能够在此有机融合。)
(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相应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词的内容,也应帮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丰富的同时为学生不完善的介绍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
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当学生的发言或片面或肤浅时,教师不应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的思维,并在今后的思考中运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
7、由这句话,老师不禁想起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的毛泽东,在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式,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毛泽东感慨万千,在《沁园春 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谁主沉浮呢?
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
。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9、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过渡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避免学生形成只会说空洞的套话的习惯。)
四、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2、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4、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1、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 (可进行课堂讨论并个别发言) 3、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在座的同学们大都是南方人,可你们看过雪景吗?好,请大家把形容雪景的词语写在你们的练习本上,如:纷纷扬扬。看谁写得多。(黑板写一个纷纷扬扬) 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些词语下课的时候互相交换来看一下。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名家笔下的雪景是怎么样的。(展示图片)二、介绍词的知识:(1分钟)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3、介绍写作背景。(1分钟)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三、教学新课(一)整体感知(3分钟)1、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二)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叫同学上台标注)(2分钟)分( )外妖娆(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 今朝( ) (三)课文分析(以问题引导,层层紧扣)(10分钟)1、学习上阕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封 飘 莽莽 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望”字。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 4)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下阕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2)“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3)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4)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5)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3、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四)布置作业 1、写出你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帝皇的认识。2、找出毛泽东同志的其他诗词3首,并摘抄下来。3、背诵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