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长城谣》教案(优秀11篇)

《长城谣》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八年级下《长城谣》教案(优秀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城教案设计 篇1

长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

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生词卡片、挂图、录音、投影。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我们又重新走进了课堂。暑假里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能不能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旅游见闻?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学生观察画面感受长城

1、出示长城的远景图,提示学生按顺序观察。

2、出示长城的'近景图,重点观察长城的结构。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说一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训练基本技能。

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长城、描写长城,又是怎样抒发感受的呢?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自学任务。(投影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生词(结合上下文、查资料)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条理。

4、图文对照,明确课文内容和画面的一一对照。

5、划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前后座的同学自由结组,交流自学情况。

2、交流自己查阅的、掌握的关于长城的知识。小组练读课文。

3、找出共同的问题。

五、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自学情况,巩固基础知识。(词卡)

2、指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层次。

3、归纳学生的共性问题,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练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长城谣教案 篇2

活动名称:长城谣(语言)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2、学习词语:脊梁、儿郎。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幼儿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2、童谣录音、挂图。

活动过程:

一、说说长城

1、你去过(或听说过)长城吗?你心目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2、幼儿看挂图,听老师介绍长城。如: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秦始皇为什么要造长城,多少人造的长城,长城有多长,长城有多少作用等。

3、引出童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有关长城的儿歌《长城谣》

二、欣赏童谣

1、放录音,请幼儿欣赏

2、提问:

“脊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城是“山上一道脊梁”呢?长城是谁造的?“好儿郎”指谁?

三、童谣对唱

幼儿自由分成两组,对唱童谣。

长城谣

长城长城长长

筑起一道城墙

长城长城高高

山上一道脊梁

多么高?顶天高,

多么长,万里长。

要问长城是谁造?

中华民族好儿郎。

长城谣教案 篇3

燕厦中学2012—2013学上学期“课内比教学”活动 音乐教案

《 长 城 谣 》

燕厦中学----陈卫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的疾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音高、音准、节奏和时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演唱素养。教学准备:ppt课件 电子琴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

1、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结。

2、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二、感悟歌词

1、朗读歌词,体会歌曲中的意境。

三、简谱常识

1、把握歌曲的调式和节,掌握歌曲的唱名和音名。

2、通过对常见音乐符号的介绍,增进了学生对简谱的认识。

3、对歌曲旋律中的节奏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四、教唱《长城谣》

1、范唱,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结合电子琴的伴奏组织教唱歌曲。

3、指导学生有节奏的合唱或分角色地演唱。

五、课后感思。

铭记历史 以史为鉴 拒绝战争 珍爱和平

六、组织下课

长城谣教案 篇4

《长城谣》

席慕容 班级:八(2)班

时间:2014/04/03星期四上午第二节 地点:多媒体课室 授课人:张丽芬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学习朗读诗歌,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

难点: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长城谣》,长城图片

提问: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城呢?

长城简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北边匈奴,调动军民上百万人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给予修缮,连贯为一,西起今甘肃岷县,北靠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北方外族侵扰,前后修筑长城十八次,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城是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在无数次斗争和长期交往中,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为它们赋诗作画,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增添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与画卷。

过渡:长城,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最熟悉不过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异乡,它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二、介绍作者:席慕容 ; 写作背景

三、字词快餐

焉(yān)支 隘(ài)口 蹲(dūn)踞 荒莽(mǎng)焚(fén)起 敕(chì)勒川

四、朗读节奏训练(听录音,说说朗读诗歌应注意什么?)?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 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五、整体感知

全班同学朗读全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

2、抒情主线是?

六、诗歌赏析

(一)理清结构,分析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节

1、你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找出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为什么说长城是”无情“、”冷眼“的?

(三)学习第二节

1、长城为什么会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便烈火焚起呢?

2、第二节表达了诗人对长城的什么情感?

3、”万里的躯体“,”千年的面容“分别指什么?

(四)学习第三节

1、“敕勒川,阴山下”是出自哪首诗的?它和作者有何关系?与长城、黄河又有何关系?

2、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长城,为什么又写到了黄河?

3、诗歌结尾写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又何来的“梦”呢?说说你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讨论)这首诗的意象最重要的是长城,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

(六)小结

(七)作业

1、背诵《长城谣》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长 城 谣

席慕容

第一节,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第二节,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 思乡之情

第三节,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长城谣阅读答案 篇5

由著名诗人席慕蓉创作出一篇《长城谣》,因该诗歌的杰出被载入课本,成为我们广大学子的必学诗歌之一。

《长城谣》最先出现的版本是秦始皇时期的民歌,当时为了体现建造长城的不易以及民众的疾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城谣》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长城谣阅读答案 篇6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夜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题目:

1. 第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2. 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关键词是哪些?

3.第三节写了什么内容?哪个词语最有表现力?

4.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在诗人的心中,长城仅仅是民族的象征吗?

5.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刻画了长城的形象,“无情”、“蹲踞”、“冷眼”都在写长城是历史的见证。

B.第二节抒发感慨,“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抒发了凝聚于长城的炽烈的民族情感。

C.第三节写诗人对故乡、对长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黄河入梦,吟唱的都是思乡的深情。

D.这首诗再现了长城脚下不断争战的历史,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城“冷眼看人间恩怨”,它冷峻,无情,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

B.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咏叹着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诗人抒发的情感给人凝重而苍凉的感觉。

C.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运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歌颂了长城悠久的历史。

D.诗中的长城,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文化传统,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

答案:

1.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抒写了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2.抒写诗人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之情。“总”,“一……就……”,“唱”,“写”。

3.写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之情。“不眠”。

4.不仅仅是民族的象征,还是一种精神,一种博大的精神,还是诗人寄托乡思乡愁的意象。

5.D(错在“再现”)

6.C(错在“歌颂”)

席慕容《长城谣》赏析 篇7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夜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长城》教案设计 篇8

《长城》教案设计

《长城》教案设计 张祠小学:黄丽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字词。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 3、 理解长城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长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 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1、 看图导入:(简笔画出示长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长城》这一课。 2、 请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长城。 二、初读课文,了解观察顺序 1、 初读课文,反馈交流字词掌握情况 师:同学们对长城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长城上走走,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好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语句。(3)边读边思考作者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1)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① 指名读,注意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读音 ② 蜒和蜓作比较 ③ 齐读这句话 (2)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嘹望口和射口,供嘹望和射击用。 ① 指名读,注意垛子、嘹望的读音 ② 对长句进行划分后,再进行朗读。 2、 发现观察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师:读了全文你有那些收获或是疑问?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长城的?(从远到近)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那第三段写什么?(远看长城、近看长城、联想古代修筑长城) 三、学习1、2两段 1、 远看长城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你们的疑问,去书中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自由读1、2段,思考:远看长城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1) 长 ① 找出能感受到长的词语?(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要是让我们班的某某去走估计要走上3年呢,你想说什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② 指名读 ③ 男生齐读 (2) 蜿蜒盘旋 师:这写出了长城的'什么?(形状) ① 结合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师:崇山峻岭是怎样的山?长城就是建造在这崇山峻岭之上,请大家可按插图,你们看,长城顺着山势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它就是这样弯弯曲曲地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课文中用一个词语是?(蜿蜒盘旋)长城就是这样一条(长龙) ② 理解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将两者进行比较,找到相似之处。体会长城的雄伟、坚固。 师: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咱们来找一找,长城跟巨龙之间哪些地方是一样的?(长、高、蜿蜒、雄伟)师:同学们,在现在生活中真有巨龙吗?巨龙只能是人们的一种想象,而我们的长城确是实实在在地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峻岭之上,他是那样雄伟,那样坚固。你能把这种感受送进去吗? ③ 指名读 ④ 生齐读 3、近看长城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1) 学生朗读第二段,思考:近看长城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师:好一条东方巨龙,现在让我们走近长城去看一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段,思考:远看长城有怎样的感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高大坚固? (2) 找出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墙、堡垒) 师:长城不但高大坚固,而且作为一项防御工程,它的构造也非常合理,请大家默读第2段,圈出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地方? (3) 学生交流,读这些词语(生交流,教师出示) (4) 在图中把这些地方标出来 (5) 说说这些设计有什么作用 (6) 模拟战场,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构造合理。 (7) 回读第二段。 (8) 情感升华,让学生说说看到如此的长城你不禁想说什么 师:所以有长城在,敌人还能打进来吗?看着这样高大坚固、构造合理的长城你不禁想说什么?

长城谣教案 篇9

《长城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感受长城的美和祖国大好河山不容侵犯的爱国主义精神。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

2、表现歌曲的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能有感情地歌唱。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逐步感知歌曲情绪,从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连贯平稳的气息,轻柔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歌唱。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欣赏一组图片。(万里长城)

2、师:(图片结束后提问)有人曾这样说:“长城背后屹立着一个民族”。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象征,长城是祖国历史的见证。为什么长城会像一座丰碑一样永远矗立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心中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走近长城、感受长城、歌颂长城。

(二)学习歌曲

一、完整聆听歌曲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师:刚才听到的音乐给你怎样的感觉? 分组讨:悲壮、苍凉…

二、了解歌曲

1、学生阅读歌词

2、教师介绍歌曲

师:这是一首我们都很熟悉的曲子《长城谣》,作于1937年,刘雪庵曲、潘孑农词。原是为影片《关山万里》中作插曲,后因“八一三”抗战爆发影片没拍成,但歌曲却保留了下来。那么,1937年我们国家正处于什么时期呢?

生: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师:在此期间,中国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请欣赏一组图片。(观看日本侵华图片)生:讨论…

3、分析歌曲的结构。(二段体结构)

A+B 讨论: 歌曲的情绪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学唱歌曲

1、听老师范唱歌曲。

要求:学生仔细聆听,特别注意附点节奏及老师加重语气的关键字。

2、用“LU”唱旋律,在钢琴伴奏下可多熟悉几遍。

要求:用连贯平稳、轻柔自然的声音来演唱。随音乐小声哼唱歌曲,再次感知歌曲情绪。

想一想:你感受到歌曲表现怎样的情感?

3、在钢琴伴奏下尝试加入歌词演唱。

要求:在唱“万、故、自、平、奸、淫、掳、掠、苦、奔”关键字时带入强烈感情。

4、再次听赏歌曲录音。

5、跟着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情绪。

(三)拓展

1、历史的回想—展示抗日歌曲。(1)连续播放抗日歌曲。

(2)学生听音乐抢答说出曲名,并随音乐演唱。

2、课堂延伸(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音乐回顾了抗日时期惨烈的历史,在歌声中感受了不一样的情感,看看我们眼前美好生活,我们要牢记前辈们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加油!

长城谣阅读答案 篇10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心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1.理解“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中的“无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城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结尾却又说“不眠”,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古老的长城饱经沧桑,是历史的见证,人世的恩怨、成败、荣辱在长城面前,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只是昙花一现,如白驹过隙,长城历经风雨不为所动。

2.长城在诗人心中,不仅是客观的物象和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苦难历史和丰富民族遗产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个性化对象。

3.诗人希望有梦,在梦里回故乡,但是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乡愁乡思让诗人难以成眠。

《长城》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片断】

1、教师导学第三自然段,质疑:

作者看到长城的雄伟,站在长城上,扶着长城墙上的条石,他想到了什么?

2、教师让学生微闭眼睛,播放音乐,范读第二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3、师读毕,问学生就文字的诵读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见学生回答得很好了,师就音乐内涵引导。

“音乐中有丁当击石声,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呼啸的风声……”学生答得很踊跃。

师引导:

把这些和建筑长城联系起来,修筑长城会采集石头,会用哪些工具会出现哪些劳动情景。可以结合现在的采石场来谈。可那时没有炮药,没有现在用的冲击钻,全靠人力和铁锤铁钻开采的。而每一块石头有上吨重。所有这些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和汗水!大家想想,每一块石头的采集和搬运,以及如何在崎岖的山脊上砌成城墙,这就需要广大劳动人民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4、师再放音乐:

学生自读自悟,展开想象。

5、小组讨论交流:

这一次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纷纷说出自己奇特的想象。

教师巡视,进一步引导:

长城不是一天一月完工的,一年四季,在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季,同学们由此拓展思维,想象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

6、学生汇报:

生一:我想到很多古人在八达岭上修造长城,有的抬石头,有的搬石头。

生二:我看到很多人围了一块大石头撬得撬,推得推,发出嗨哟嗨哟的号子声。

生三:我想到嘉峪关前很多古人在商量如何在山谷中修筑城堡和关卡,怎样把地基打牢。

生三:我看到山海关前的悬崖上有很多人在开采石头,有的抡大锤,有的用钻子,有的用敲子。他们累得全身是汗。

生四:我想到炎热的夏天,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干着,全身都晒黑了,很多人肩头还起了泡;寒冷的冬季,他们迎着呼啸的北风,顶风冒雪,象一个个动态的冰雕。

生五:很多抬石头人后面有人举了鞭子。我看到不少抬石头的人累死了。还看到这些累死的人被官吏残忍地扔到山崖下去了。

生六:我看到长城修好后从城堡上升起了冲天的浓烟。……

7、师小结:

大家真了不起,想得和作者一样多。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都是被逼迫着去干苦力活的,很多人在严寒酷暑中活活累死。所以课文中说万里长城的修筑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但长城的作用却不可否认,它在当时乃至后世都起到防御外族入侵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

请同学们从刚才想象的是世界走出用饱满的热情齐声诵读这最后一句。

师引导,学生齐声诵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教学反思

受钟晓霞老师示范课的影响,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引导学生读文说文中引入想象环节,起先学生并没有出现像钟老师课堂上那么踊跃抢答。于是我及时引导揭示音乐的内涵并组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自由发言中终于打开了那扇奇思妙想的门。教学相长,我也借助他们的话题加深引导,对长城建造的场面给以适当点拨。一石能牵千层浪,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激活,他们的话题就滔滔不绝。于是就有了上述片段。

教学不是模仿,语文教学应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发课程,应用新学习方式,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阅�

在反思中,我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放飞想象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讲解点拨都应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服务。本课教学,我采取“我能读”“我会读”尊重学习主题、体现个性化学习方式切入,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课堂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见识和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所以预设的教学目标要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经验。本次教学在活动化的合作交流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在阅读作者的抒情想象中注入自己鲜灵活见的联想,给师生营造了开放的课堂,提供了激发灵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目标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意识是通过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想象是核心。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展开想象,让学生生活在彩虹般绚烂的想象王国。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课教学,在阅读第三自然段中,我让孩子们从作者的想象出发,进入长城修筑时宏大悲壮的场景,在想象中体验当时劳工的艰辛,使孩子们自由创造,尽兴文采,也为理解“血汗”和“智慧”打下了切实的体验基础。这就像刘从华老师在《探究见功夫,功夫在诗外》一文中提出的,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的表达状态,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智慧水平,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