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植物报告(实用3篇)

学生植物报告(精选3篇)

学生植物报告 篇1

在教师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土地植物原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习,才能在实习中得到植物成长的原理。作为一名植物病理专业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永远不能完全的了解植物,必须要走进田地,开始工作

在为期四天的实习中,我感受到农民才是真正的农业专家。书本上知识再正确,真正运用到现实中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点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深入基层、踏实苦干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必须要心中有农民,要对农民负责,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理论联系实际,将我们的所学知识真正的回馈给社会、回馈人民。

一、实习目的

本次教学实习是《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

1、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

2、徂徕山林场

三、实习时间:

20xx年5月30日——5月31日; 6月6日——6月7日

四、实习内容:

(一)实验室里辨真伪

6月7日,大家在实验室里对采集的到植物病害材料进行了整理、分类。对实习中不知道的病害材料进行了镜检。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对于含水量少的标本,我们组采集随采随压制,保持了标本的原形;对于含水量多的标本,我们等到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后,再进行了压制;同时,我们对有些标本进行了可适当加工,如标本的茎过粗或叶子过多,先剪掉一部分再压制,防止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而变形。有些全株性的标本,将标本折成适当形状后再压制。在前期标本材料整理过程中,为避免压制的标本变形,并使植物组织中的水分易被标本纸吸收,标本夹好后,我们用绳子将标本夹捆紧,放到干燥通风处。每天勤换标本纸,使标本尽快干燥,以保持原有色泽,并避免发霉变质。干燥后的标本移动时我们始终十分小心,以防破碎。对于茎秆、枝条等粗大标本,我们放在宿舍通风处进行了自然干燥。

标本经压制干燥后,我们进行了细致的选择整理,填写好标签,贴在标本袋上,然后按寄主或病原进行了分类存放。进过我们组大家的努力,我们供鉴定出21种病害:小麦条锈病。

(二)、南校区实验田里收获多

高老师在实验室里为大家介绍了本次实习的安排和方法。即以田间调查、集中采集为主,结合室内病害诊断鉴定,根据课堂讲授内容和田间病害发生具体情况,重点进行病情调查,学习采集、制作和初步鉴定植物病害标本的方法,了解当地植物常见病害种类、症状特征和发生情况,为识别植物病害,安全保存植物病害标本奠定基础。随后,高老师和李老师带领我们去了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了解了杨树皱叶病、苹果锈病、小麦叶锈、条锈、纹枯、丛矮等大田作物病害。下午,按照计划,我们小组对大田作物病害的标本材料进行了补充采集和压制整理。在采集标本时,我们把标本夹、标本纸、锯子、剪刀、小刀、等工具准备好。针对植物病害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下采集方法:

(1)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尽可能采集到不同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标本。

(2)采集有病征的病害标本,以便进行病原物鉴定工作。真菌病害的病原一般有无性、有性两个阶段,应尽量在不同的时期分别采集。有些真菌的有性子实体常在地面的病残体上产生,也要注意采集。

(3)避免病原物混杂,采集时对病原物容易混杂、污染的标本,如锈病、黑粉病、白粉病等要分别用纸夹(包)好,以免观察病原物时发生差错。

(4)随采集随压制,或用湿布包好,防止变形、干燥卷缩,给标本制作造成困难。

(5)随采集随记载,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标本编号、寄主名称、病害名称、病害危害情况、采集地点、采集环境、采集日期、采集人等项目。标本应挂有标签,标签上的编号与同一份标本在记录本上的编号必须相符,以便查对。

(6)每种标本采集的数量不能太少,一般叶斑病类标本应在50张以上。

(三)、徂徕山之行

5月31日,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在经历了山路上校车爆胎的危险之后,我们到达了徂徕山林场,开始了对经济果树类植物病害的识别和标本采集。

在徂徕山林场。我校校友、徂徕山林场主任为大家介绍了林场的发展以及相关植物病害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认识了板栗、核桃、山楂等相关病害。大家热情高涨,发现了很多比较典型的病害材料。得到了老师的称赞。

(四)、病害专项调查

高老师带领我们又来到山农大南校区植保、农学等学院的实验田,了解了烟草、紫叶李等植物的相关病害。下午,我们组在山农大实验田对小麦进行了病害专项调查。

调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田间现场调查麦类作物病害发生的种类,重点调查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和大麦条纹病,根据调查结果列出植物病害的病情指数及发病率。在小麦病害重点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专门对其病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到农大实验田里小麦病害的分布、发病率、发病程度等。并用分级计数法进行了病害发病程度统计。根据直接计数不能反映发病程度的差异,我们选择了分级以后再计算。其分级标准,每一级都用百分率表示,很容易计算它的平均百分率。分级计数法的级别,有的不是据百分率分级的,得到的结果是每一级中有多少个体。针对这种情况,计算病情指数来表示发病程度。

最后,我们小组在一块实验田里随机选取94株小麦进行了病害程度分析,最终计算出本块实验田小麦的发病率为33.6%。通过此次田间调查,我们小组进一步认识了常见小麦病害的`症状。了解到本地小麦病害的主要种类、危害情况;通过联系实际的调查,分析它们的发生危害程度,从而巩固和深化了课堂学习的内容,熟练掌握了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

尽管实习比较辛苦,每天的任务都很艰巨,但是我们还是坚持到了最后,顺利的完成了实习任务。这此实习,让我们把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于田间地头学习到了更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我们学会了病害调查的常用方法及病害病情指数和发病率的计算方法,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以后的工作中,我想我会更加努力的,因为我在不断的实习工作中,我知道了自己要学习的植物病理专业的要点,我开始真正的进入专业的大门了,虽然不是很职业,但是我会努力的,我知道自己一直会这样下去的,我会努力的,我相信!

学生植物报告 篇2

快到暑假了,各个学校也许正在筹划学生的寒假社会实践。我们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我认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应该与他们想从事的理想职业密切挂钩。

我们的有关部门规定学生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这件事情本身是意义重大的,但由于只知道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但具体是什么能力却不太清楚,从而导致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对不同的学生没有很强的针对性。

如果我们把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学生的职业理想挂钩,操作起来就会具体有效得多。

我曾在学校当老师,参加过学生的多次社会实践,但我认为,很多社会实践针对性不强,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得到真正的锻炼。

举例说明。我以前所在的学校曾经组织学生到污水处理场参观。具体操作如下:年级组长自己确定了这个主题,目的是想通过这次参观让学生明白污水处理的不易从而知道如何节约用水。年级组长确定主题后,去实地踩点,确定参观时间参观路线参观内容等。参观前年级组长根据要参观的内容给学生发了一张参观提纲,有若干道题需要学生回答。参观的过程中,学生拿着提纲到处找答案,将一张提纲上的答案完成,耶,“圆满”完成任务。

这样的实践问题在于:前期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缺少主动探究的过程,其结果必然大打折扣;参观的过程中也是把课堂模式搬到社会而已,学生还是听讲解,记笔记,看说明,记笔记,没有调动他任何探究的积极性。至于学生的后期社会实践报告,也基本上是千篇一律——以节约用水为主题。老师以为目的达到了,任务完成了,OK了。

当然,这样的活动不是一点意义没有,但没有把社会实践的意义最大化。

我们的社会实践目的是要学生进入社会,了解社会。但这么大一个社会,你要学生了解什么?没有具体的目标的社会实践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它真正要达到的目的。

国外的社会实践形式可以给我们一个借鉴。

美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社会实践,美国大学的录取也要看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大学生中的社会实践就更是普遍,尤其是大三以后,很多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得到单位的聘书。美国学生的社会实践不是到公司转一转,参观一下就了事,而是经过一两天的培训后,就把你当一个人用了,你能在工作中得到很大的锻炼。有个国内到美国读大学的学生,其家长说,孩子一学期学习都很辛苦了,假期回家吧,至于社会实践嘛,好办,我有朋友是某某大公司的,到时候叫他给孩子开一张证明就行了。国内好多地方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就是到居委会盖章应付学校老师的检查。

我们学生需要的不是一纸证明,而是真正的实习锻炼能力,未来的发展也不需要证明,需要能力。我们学生应该珍惜实习机会,在实习中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

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到美国上本科,她就读的学校实验室开放时间是晚上8点到凌晨1点,可她说实验根本就做不完,因为看各种各样器材的说明书就会花费她4小时的时间,而她的美国同学一进实验室就可以开始做实验,根本不用看说明书。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利害,他们说这些仪器他们家里都有。美国学生的职业规划从6岁就开始了,他们会从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探索自己的理想职业,从小就有比较清晰的职业目标,因此他们从小就为这些职业目标锻炼相应的知识、技能、素质,他们在家里就经常“玩”那些仪器,所以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

真正有效的社会实践是学生根据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理想,到社会各部门去了解这一行业的工作模式,发展方向,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或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相关的素质,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很多能力,单靠做题是训练不出来的,比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克服挫折的能力,就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磨练。比如,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去采访正在从事着自己的理想职业的那些人,了解这项工作具体是做什么的?这项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什么专业?需要通过什么样的培训?薪水如何?有何发展空间?等等。学生要联系到这样的职业人士,他就得先分析,到哪里去找这些职业人士?我怎么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我要怎么给他们交流才能得到我想要的信息?在与别人联系的过程中也许会碰壁,如果碰壁了,怎么办?要继续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磨练,他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如何更好的与人沟通,如何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遇到困难应该如何想方设法去解决?如果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我们还愁我们的学生高分低能吗?

不管是上学期间的社会实践还是毕业以后寻找工作,都是到一定的工作岗位上去干活,同样是干活,但对一个人的发展却是很不一样的。

上中学、大学期间,你可以尝试很多种工作,在这个尝试的过程中,锻炼了你的能力,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喜好,能及早地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从而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磨练该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一旦走进社会,你就能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为用人单位带来效益,也为自己带来高薪。在学生期间有越多的社会实践,越能为学生提供更持久的发展力,大学招生、用人单位都很看中学生的社会实践。

但如果是大学毕业了,才去尝试不同的工作,这样做几天,那样做几天,这样的“实践”是雇主最忌讳的,他会认为你是一个没常性的人,是一个三心二意的人,他会怀疑你能否在他的公司踏踏实实地工作。

所以,社会实践一定要趁早,一定要在学习期间利用假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去锻炼自己,不要等到毕业找工作面对用人单位要求工作经验时才很无辜的样子:“我是学生,我怎么会有工作经验嘛?”谁规定学生就不能有工作经验了?国家大力提倡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进行社会实践,这么多年,你都干什么去了?

学生植物报告 篇3

炎炎夏日,暑期亦随之而来。在高温的阳光下,社会实践的日子也缓缓的度过。这是我大学生涯的第二次社会实践,相比第一次,多了几分认真,多了几分感悟。

放假前的几天,班长尽责的把社会实践的报告表发给每一个同学。我拿到手上的时候,我看着表格,心里感觉很苦恼。因为经过上次的经历,我知道找一份社会实践的工作并不容易。

幸运的,后来我在宿舍楼下的宣传栏发现了一张海报,内容是“求是学社”为华南植物园招集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宝贵的消息,我充满了兴奋。可是我仔细的读完所需要求后,我再次失望了:我的条件并不符合。抱着试一试也没损失的心态,我还是把自己的资料发过去了。

暑假头几天,独自呆在家里,我矛盾不安,一方面希望自己有机会参加活动,另一方面又告诫自己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在一天的晚上,我接到了求是学社一位师兄的电话,通知我第二天去面试。虽然师兄很委婉的表示也许不能参加我所希望的工作,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个机会。

第二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乘上了前往华南植物园的汽车。竟意外的碰上了我们班的许辅乾同学。原来他也参加了这个活动。我当时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激动:至少也有一个认识的人啊。华南植物园里的领导热情的招待我们,向我们介绍华南植物园的情况和正在进行的改造,带领我们参观华南植物园,使我对华南植物园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认识。

由于各种原因,我最终还是不能参加我所期望的科研工作,转而投入到科学普及方面的工作中,尽管忍不住有点失落。科普小组的工作,就是根据华南植物园的要求,收集、编辑一些科普的知识和资料,以便在随后即将开展的科普活动中派上用场。

在科普小组中,我认识了不少朋友,他们常常帮助我完成工作。认真负责的组长,我们几个组员喜欢叫他“老大”,我们的工作在他的组织协调下,才能把各人所做的成果综合在一起,顺利完成任务。其他的组员,有的风趣幽默,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有的富于创造,想出不少好点子;有的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做了大量的工作。

因为我是组里唯一的女孩子,又住在家里而非学校,所以和他们的沟通就变得非常重要。刚开始的时候,面对着一群相对陌生的男孩子,我不自觉的变得内敛,很少主动说话,每次都是组长主动联系我,看看我有什么困难。慢慢的,我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学着积极主动起来,多多互相交流,工作亦因此更有趣、更容易。

表面上看,我们的工作是比较轻松的。我第一次接到任务时,夸下海口说两天就做好一份草稿给大家看。那只是一张a4大小的白纸,上面列出了十几种植物的名称,我要做的是为每一种植物写100~200字的简介。很简单,在网上一搜,加工一下,就可以了。结果纸上的植物,有的网上一点资料都没有,有的不同名称,却有相同的说明。看得我这个对植物一窍不通的人头疼。只好尽力而为了。而且整天对着一大堆的文字,实在苦闷。

在华南植物园的工作者的指导下,我对科普的操作、作用都有了不少的了解。例如科普的历史,科普的在国外的发展,以及科学素养等知识,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受益良多,增长见闻。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有几点收获:第一,凡事要努力争取。第二,与人沟通是十分重要的。第三,对科普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大学生注重社会实践,大学生在参加完社会实践之后,都会写一个社会实践报告出来,那么大学生实践报告包括哪些内容呢?大学生实践报告又有哪些格式呢?社会实践报告频道为您讲解:

首先大学生实践报告由报告题目、学院及作者名称、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正文、结束语、谢辞、参考文献七部分组成,下面请看具体内容:

1.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

b)摘要正文;

c)关键词;

d)中图分类号。

4.正文

正文是实践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

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

5.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辞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实践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8.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报告的附录中。

以上是大学生实践报告的基本写作要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