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成就辉煌报告(精选3篇)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指导下,在全市各乡镇、有关部门和整村推进村的支持配合下,市扶贫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党代会和中央、省、宜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全局,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目标,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坚持以贫困户为基础,以贫困村为单元,不断加大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安居工程、“雨露计划”、科技扶贫、生态移民等重点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加快推进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顺利实现既定目标任务。
一、主要成效
一是大力扶持了贫困村发展产业。全年共扶持发展产业基地1440亩,其中:花卉苗木300亩、高山蔬菜300亩、花椒300亩、茶叶210亩、香稻200亩、桃50亩、魔芋80亩;建设高效经济园1920亩,其中扶持建设高效茶叶园1120亩、改造柑桔园800亩;发展种母猪100头、种公猪1头。
二是加大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完成晴雨路维修7条36000米,新修断头路、晴雨路5条9700米;新建50立方米水池一个,铺设供水管8000米,解决175个农户用水难问题,整理堰塘2口,解决53亩农田灌溉问题。
三是继续改善了贫困户生活条件。全年实施20xx年度生态移民20户69人,进行扶贫搬迁18户,对28户105人进行安居工程建设。
四是加强了贫困人口能力建设。围绕“雨露计划”,确定上报了培训基地,并招收农村贫困人口250人进行了长班培训;聘请38名农业技术员对380名贫困人口进行农业技术服务承包。
二、主要措施
(一)制定目标,扎实分解任务,确保全年工作有序落到实处。
一是认真编制“十x五”扶贫开发规划。根据省市“十x五”扶贫开发规划,结合全市实际,及时组织扶贫办人员,经过调研,编制出台了《宜都市“”扶贫开发规划》,指导全市扶贫开发工作。
二是调整“十x五”期间重点贫困乡镇及村。按照省扶贫办《关于调整省重点扶持的老区乡镇和插花贫困地区“百乡千村”的通知》精神,结合“十x五”期间扶贫开发成效,将全市重点扶持插花贫困乡镇申报调整为7个,比“”期间新增3个,省定重点扶持老区乡镇保留为2个。同时,组织9个乡镇申报了“”期间整村推进村,经对申报村情况进行调研,确定45个村在“十x五”期间实施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并报上级审核批准。大溪、白鸭垴、张家冲、龙口子、邓家桥、望洲坪、绿竹溪、六里冲、金岗岭村等9个村为今年进行整村推进村。
三是分解全年扶贫开发任务。年初,下发《20xx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要点》,确定在9个重点贫困村、老区重点村中启动新一轮的整村推进工作,并将确保减少贫困人口2329人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落实到村。
四是申报扶贫扶苏项目。年初下发《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申报20xx年扶贫(老区)项目的指导意见》,对20xx年扶贫(老区)项目申报工作及时做出了指导。在3月以前,组织乡镇、村及时申报20xx年扶贫(老区)项目,并会同有关部门人员到村进行现场办公,落实查看,筛选可行性强的56个扶贫和老区建设项目上报省、市扶贫办批复实施。同时,重点申报了潘家湾土家族乡国家连片开发试点项目,编制了申报材料,该项目已通过宜昌论证审核,现已上报省办。
(二)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工程,加大板块扶贫开发力度。一是及时申报项目。对今年7个重点扶贫整村推进村申报的扶贫资金159万元,经过到项目实施地落实查看,确定项目23个。二是指导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针对省级项目批复较迟,而项目实施要抢季节的情况,市扶贫办不等不靠,按照申报的扶贫项目资金,指导村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及时核批。三是加强项目实施程序的监管。对扶贫项目实施程序严格要求,对须进行招投标或议标、须公开公示的,进行监督,并委托乡镇纪委全程参与招投议标过程,由乡镇纪委书记签字后实施。四是认真组织项目实施。7个整村推进村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扶贫程序要求,不等不靠迅速组织项目的实施,全年所申报的项目已经全部实施。我办集中在12月份验收7个村整村推进项目,并报账兑现。五是突出工作重点。一方面突出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发展生产这个首要任务,大力推进柑桔、茶叶、生猪等支柱产业发展,力争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在整村推进村安排项目资金64万元发展8个产业项目,扶持产业化基地发展经济作物760亩,其中:新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300亩、花卉苗木200亩、无性系优质茶叶180亩、魔芋80亩;扶持建设高效经济园550亩,其中扶持建设高效茶叶园250亩、改造柑桔园300亩。在整村推进村安排项目资金95万元,规划项目15个,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晴雨路4条21000米,新修断头路、晴雨路2条3100米;建50立方米水池1个,铺设供水管8000米,解决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175户用水难问题。
(三)创新了扶贫到户安居工程,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户生存环境。
1、确定方案政策。针对“”期间实施了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后,依然存在着很多贫困户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危房改造和搬迁建房的困境,为解决贫困户不能“安居”的现状,市扶贫办结合全市实际,安排项目资金在整村推进村中对有意愿要求且无能力新建的危房贫困户实施安居工程建设。每村不超过5户,每户补助标准不低于1万元。由各村统一建房图纸设计,整合对口帮扶力量,基本解决危房现状。
2、申报核实情况。我们组织乡镇按政策申报安居工程项目对象28户105人。市扶贫办安排专人到28户对象户家中一一进行了摸底确认,均符合政策要求。同时实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并将对象户在村里进行公示,确保此项工程落到实处。
3、干部包户组织实施。考虑到贫困户能力较弱,我们组织项目村干部对安居工程贫困户采取干部一对一包户的方式,解决建房中的困难,负责帮助所包贫困户在建房中解决困难,做好服务,确保顺利将新屋建好。以促进“安居工程”顺利实施。
4、认真检查验收。市扶贫办在12月分两个检查专班,深入到村到户,实地认真检查验收安居工程实施情况,确保安居工程落到实处。经过检查验收,28户105人均实施到位,贫困农户居住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四)实施科技扶贫,改“输血”为帮助贫困群众“造血”。一是认真开展了科技承包服务到户工作。我办共为20xx年12个整村推进村以及联点村小河村聘请38名技术员,帮带380个贫困户及示范户,为他们上门开展柑桔、茶叶、生猪等农业技术指导。及时将帮扶的贫困户、示范户与技术员情况登记建档,组织市扶贫办、乡镇与村,技术员与村,技术员与贫困户、示范户层层签订承包服务协议,明确各自职责,严促帮带的落实。市扶贫办检查专班会同乡镇分管领导、扶贫专干深入到帮带的贫困户家中实地查看技术员帮扶效果,询问技术员帮扶工作的开展情况,对照责任制对技术员工作进行考核,经检查,我市聘请的技术员工作开展切实到位,验收合格。二是认真开展了科技培训。5月下旬,市扶贫办组织全市聘请的38名技术员和10名乡镇扶贫专干在市职业教育中心开展了扶贫业务科学技术培训。今年科技扶贫培训班所有开设的课程全部为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总结,技术更加成熟,操作性更加突出,针对性更加明确,力求贴近农村实际,务求培训实效。三是认真编印了实用技术资料。为全市编印了“柑桔栽培与管理技术”、“茶叶栽培与管理技术”、“生猪养殖技术”资料册60册,下发到每名技术员和扶贫干部,人手一册;编印了《花椒栽培实用技术》、《密柚栽培实用技术》二份资料册计1000册,发放到纸坊冲、何阳店等村农户,指导其运用。
(五)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劳动力,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一是按照新的“雨露计划”培训政策,市扶贫办将培训基地调整为市职教中心,对该中心进行了认证并上报省办备案。二是及时与培训基地签定了培训合同。将转移培训250人的计划由市扶贫办下达分解到乡镇、处和基地,由贫困户自主选择培训基地,培训补贴直补到贫困学员。三是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学员培训,落实“雨露计划”招生任务,并建立学员台帐,实行公开公示,登记注册,督促检查,确保“雨露计划”转移培训的顺利实施。基地现已招收农村贫困人口一年期长班培训学员250人。
(六)以移民搬迁为载体,不断改善贫困农户的生活环境。一是严格实施生态移民。我办联合发展改革局组成生态移民验收专班,对20xx年17户70人生态移民项目进行了复检,对搬迁户现在的生产、生活,进行了走访调研,为指导进一步的生态移民工作提供了一手经验和资料。经复查,20xx年度17户70人的生态移民户全部搬迁到位,并且符合政策要求;对20xx年度20户69人生态移民工作进行了验收。验收专班家家到,户户查,核对户口簿、林权证以及土地使用证,严格确保生态移民搬迁户符合政策要求。20xx年度生态移民项目中松木坪镇7户29人,枝城镇13户40人全部验收合格,并予以兑现;对经各村申报、乡镇审核的20xx年度生态移民对象进行了实地摸底认证,确定20户70人为20xx年度拟实施生态移民对象,并将对象的情况在政府网上进行公开公示,确保对象的真实性,落实扶贫到户政策实行公开透明化。二是加大搬迁扶贫和危房改造。组织有关乡镇申报扶贫搬迁及危房改造18户(王家畈乡9户,枝城镇4户,松木坪镇2户,潘家湾土家族乡2户,五眼泉镇1户,高坝洲镇1户),市扶贫办分别到搬迁户家中进行了核实认证,确认对象户都是贫困户,并符合搬迁要求,目前,枝城镇、松木坪镇、潘家湾土家族乡8户已验收兑现,其他乡镇搬迁户正在抓紧进行搬迁和改造。
(七)切实加强老区建设,推进老区建设工作新发展。
1、狠抓了老区整村推进。安排老区建设资金48万元对2个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确定并上报项目8个。因省级项目批复较迟,而项目实施要抢季节的情况,市扶贫办与项目村不等不靠,按照申报的老区项目资金,迅速编制项目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扶贫办负责人对方案进行了仔细审核与研究讨论,并提出了适当完善和修改意见,并对扶贫项目实施程序提出了严格要求,并予以监督,组织实施。在整村推进村安排项目资金23万元,3个产业发展项目,新发展香稻200亩,扶持建设高效柑桔园200亩。为贫困户提供种猪100头,种公猪1头。另一方面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在整村推进村安排项目资金25万元,规划项目5个,新修断头路、晴雨路3条5600米;整治堰塘2口,解决53亩农田灌溉问题;实施5户17人安居工程。
2、突出抓好老区思源回报工程建设。一是争取省老促会在我市挂牌。通过积极争取,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张汉元司令一行深入枝城镇何阳店村洋溪蜜柚精品园基地进行调研,并挂牌“省老区思源回报工程基地”。这是我市第一个省级“思源回报”工程基地挂牌。省“两会”在基地挂牌后,已经到位先期帮扶资金5万元。二是支持花椒基地大发展。市扶贫办和老促会一道,安排帮扶资金,扶持纸坊冲村花椒基地新发展花椒苗20万株,为花椒合作社成员发放花椒栽培实用技术手册500余册,并组织村干部,技术人员到重庆市江津区考察,学习该地种植花椒的先进经验,以更好的指导和促进我市的“思源回报”工程花椒基地发展。
3、积极募集扶贫基金。共募集扶贫基金110多万元,累计募集基金1150多万元。 20xx年6月,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接受华新水泥(宜昌)有限公司为宜都市老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捐赠水泥20xx吨,目前水泥已分配到老区、贫困地区,且认真督促落实到位。
4、认真开展了老区调研。一是接待省老促会的到宜都调研。5月18-19日,7月18日-19日,省老促会常务副会长、省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张汉元同志,中国老促会副会长孙长新同志先后到我市老区进行了调研,查看了枝城镇纸坊冲花椒、何阳店精品蜜柚示范基地,与市乡村三级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了解了老区的情况和老区人民的要求。二是认真开展了老区调研。按照省老促会要求,市委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开展老区调研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全市组织了二个专班,深入到7个老区乡镇积极开展了老区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和调查表,及时上报省、宜昌市“两会”。
(八)强化扶贫系统自身建设,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制定各项制度。修订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创先争优,做出党员承诺,并积极落实;印发了《20xx年机关效能建设考核评价细则》,每季对照检查考核,工作作风严谨。
2、落实扶贫责任制考核。严格按照《湖北省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做好了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及迎接考核。4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组织考核组,在全省开展了20xx年度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4月21日我市作为全省插花贫困地区接受了省考评组的考核评价,省考评组对宜都市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我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责任制考核被评定为优秀。
3、加强扶贫干部学习教育。采取各种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大力提高扶贫系统干部职工素质。深化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行政效率,让贫困户得到更多的实惠。组织本办机关副科级以上共4名党员干部于5月13日参观市看守所、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引导党员干部引以为戒,防微杜渐,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单位“一把手”围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主题,结合当前反腐败形势以及本单位实际,给党员干部上了《动真情、扶真贫,管好扶贫项目用好扶贫资金》的廉政党课。组织集中学习《廉政准则》和《〈廉政准则〉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纪委、中组部《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中组发[20xx]21号)文件精神,要求全体干部统一思想认识,严明纪律,准确把握市委换届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
4、抓好机关党建工作。按照全市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抓好“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本办机关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深入推进“城乡互联、统筹共建”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小河村进行下乡入户走访。党员干部走到基层,走进农户家中,通过调查研究走访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发展情况和国家惠农政策落实情况,通过访民听民问民了解民心民情,宣传解读政策,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问题。今年为村争取项目资金15万元,帮助解决新修断头路2公里,扶持产业发展200亩,为7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和搬迁移民,聘请4名技术员帮带40名贫困户,进行技术服务;在全村开展“双文明”评选活动,共评出32名文明农户,6月28日进行大会表彰,并建立了文明农户先进事迹宣传牌,在小河村树立了风清人正的正气。
20xx年是我市对扶贫开发工作做出重大战略调整的一年,也是实施《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按照国家、省和黄冈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市扶贫开发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整村推进和大别山片区为工作平台,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扶贫搬迁、老区建设、雨露计划、社会扶贫等重点工作,加大资源整合和扶贫投入力度,圆满完成xx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20xx年工作情况
(一)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全面启动。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积极行动,及早部署,快速推动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各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扶贫工作的政府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组织开展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编制规划。抽调专门人员,组建规划编制工作专班,结合《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各行业专项规划,编制了《大别山片区麻城市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规划》,谋划了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共策划项目338个,总投资741.65亿元。三是规划衔接。为使我市片区规划的项目能够进入省和国家规划的笼子,市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到省和黄冈市相应部门汇报工作,沟通情况,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20xx年2月13日至15日,住建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江小群副司长一行8人深入麻城蹲点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和现场考察方式,全面了解麻城大别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以及建设需求,共同探讨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发展方向。
(二)稳步实施整村推进。按照扶贫开发工作“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体要求,我市把重点村整村推进建设,作为今年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已完成14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并报经省扶贫办批准。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每个村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低于100万元,整合投入不低于200万元,整村推进重点村的总投入达到村平300万元以上。项目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帮扶贫困户和贫困户子女技能培训4个大项,项目计划实施板栗低产林修剪、疏林、回缩、品种改良嫁接400亩;新建养殖小区15个,建猪圈22170㎡,建鸡舍4580㎡,建育种鸡舍450㎡,建羊舍1080㎡;硬化村内道路0.6公里;贫困户子女技能培训42人;帮扶贫困户280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目前,各类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已经全面启动,进展较快,效果良好。
(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结合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按照“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坚持连片规划建设,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具有比较优势、能辐射千家万户的蔬菜、板栗、花卉、油茶、特色养殖等特色支柱产业。今年14个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贫困村,都把培育致富支柱产业作为重点和核心,集中80%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支柱产业发展。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产业化扶贫,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建立健全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利益联结、分享机制。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利用扶贫贴息资金重点扶持了中林木业、秀荣食品、绿臻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一批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扶贫龙头企业。支持鼓励农民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资金、技术、信息的整合,组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利用财政扶贫资金支持了蔬菜、板栗、花卉、油茶、特色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市场信息、技术指导、销售运输等配套服务功能,把开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户生产风险。扎实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充分发挥其在发展特色产业、扶持贫困户方面的积极作用,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难题。
(四)扶贫到户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召开全市扶贫搬迁工作会议,将今年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同时对全市登记建档的贫困户新建房屋进行了全面调查,重点对今年新启动重点贫困村的扶贫搬迁居民点建设进行了现场办公。二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扎实开展。20xx年6月19日,召开全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会,在认真总结上半年成绩的基础上,对今年培训的任务、内容、形式、补助标准、资金使用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任务预计在9月底前完成。三是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和扶贫到户贴息工作成效明显。我市3个省级互助资金试点村和15个中彩项目互助金试点村融资总规模291.2万元。其中财政安排资金270万元,吸收农户入股资金21.2万元,吸收入社农民590户,互助资金主要投向蔬菜、药村、板栗、水产和畜禽养殖等产业。目前,我市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健康运行。四是发放贴息资金99万元,采取“企业贷款、政府贴息”的方式支持帮助龙头企业扩大生产;发放小额贴息资金48万元,采取“农户贷款、政府贴息” 的方式扶持贫困农户,增大群众的就业面,促进农民增收等措施,有效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化,解决农户发展企业生产上资金不足等困难。按照“超前谋划,做好项目储备”的工作原则,根据产业和贷款规模,要求每个贷款规模在100万元以上,全市各乡镇正在积极做好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扶贫贴息项目储备工作。五是贫困人口档案实施动态监测管理,按照2300元的扶贫标准,对扶贫对象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对脱贫人口及时退出,对返贫人口及时纳入,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源的效益。
(五)扎实开展老区建设工作。完成9个老区建设重点村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并报经省扶贫办批准。对全市9个老区建设重点村,实地考察、筛选、编制20xx年老区建设项目,确定我市今年老区建设项目分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培训3大类13个项目,总投资419万元,其中省级安排204万元,地方配套215万元。项目计划新建150㎡标准猪场9栋,新建标准化养鸡场2栋;发展大棚蔬菜50亩;整治大棚蔬菜排水渠道600米;硬化村级公路4.2公里,20xx年5月所有项目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实施。
(六)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扶贫开发会议精神。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两个《纲要》,一是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一次扶贫办公会。3月15日,市政府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传达全省会议精神,听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二是召开了片区开发启动大会。4月23日,我市召开新一轮扶贫攻坚动员大会,会议传达了中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了“”以来扶贫开发工作,对新一轮扶贫攻坚进行了全面部署。三是召开了一次整村推进现场会。我市在歧亭镇召开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现场会,与会人员参观了现场,总结了经验,部署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整村推进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四是一系列举措加强扶贫宣传。市扶贫办与市广电局联合,制作了一部中彩项目扶贫专题片,多次在迎检会、调研会、汇报会上播放,深受领导和同行好评。同时,在湖北荆楚网、湖北扶贫网、国家扶贫网、扶贫杂志社等纸媒和网媒上发表宣传报道累计达10多篇。
(七)扶贫开发工作成绩受到了上级肯定。今年上半年,我市陆续迎接了省扶贫绩效考核、省财政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和黄冈市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扶贫责任制考核,各项工作都得到了省和黄冈市的一致好评。
(八)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圆满完成。全市15个项目村共实施项目357个,累计投入资金6136万元,其中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125万元,整合市直部门资金3384万元,农户自筹资金及投工投劳627万元,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被国务院扶贫办给予充分肯定,于20xx年4月在四川举办的全国中彩项目培训班上,再次作经验交流发言。20xx年5月份国务院扶贫办外资管理中心和省扶扶贫办委托我市已对项目进行了全面自查验收。
(九)机关自身建设规范运行。一是按照市委关于“迎创” 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抓好机关党建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活动。二是深入开展“两评两促”活动,加强我办机关建设,将机关党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开展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创新型的“五型机关”创建和“双联双促”活动。三是扎实开展治庸问责活动,围绕治理“庸懒散软”现象,重申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提高干部能力素质,树立机关良好形象。四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对扶贫项目实行“阳光操作”,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九)机关自身建设规范运行。一是按照市委关于“迎创”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抓好机关党建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活动。二是深入开展“两评两促”活动,加强我办机关建设,将机关党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开展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创新型的“五型机关”创建和“双联双促”活动。三是扎实开展治庸问责活动,围绕治理“庸懒散软”现象,重申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提高干部能力素质,树立机关良好形象。四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对扶贫项目实行“阳光操作”,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内容: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贵州省,近年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开发促脱贫、靠发展解贫困,20xx年全省48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4年的335元增加到1258.82元,693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比例由1993年的35下降到9.47。
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环境等原因,我国1994年启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共计有1000万,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八分之一,占全省农村人口的35;48个贫困县,数量占全省县份的55。贵州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为打好扶贫攻坚战,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解决群众温饱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每年派出大量干部开展进村入户扶贫活动。与此同时,他们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扶贫开发的战略性工作,将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对接,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以求在全省形成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持续发展、自我积累增加、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的局面。
近年来,全省各地把种养业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实行分类指导。一方面,突出抓好粮食生产,每年实施800万亩“高产示范工程”、600万亩“扶贫温饱工程”,努力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实现了由缺粮大省向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的根本转变。另一方面,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建立了一批猪、牛、羊、水稻、蔬菜、药材、特种养殖等商品基地。
思南县东华乡上寨村民组极贫户张进一家4口,人均收入不足300元。20xx年调整种养业结构,贷款3000元,购买4头母猪,实施滚动发展,今年头8个月收入17000元,到年底可突破3万元,比2年前增加25倍。他指着65头存栏猪对记者说:“养猪项目选得好,市场前景好,还得感谢党的政策好!”
目前,贵州农村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经济效益逐年攀升,从1998年以来GDP增长速度连续4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搭建平台
贵州把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着眼于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长远发展搭建平台。
这个省关山阻隔,沟壑纵横,交通闭塞成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党的“__大”以来,当地加快建设北上川渝、南下广西、东接湖南、西进云南的“十字型”大通道,以省会为中心、联结各市、地、州的高等级公路网正在形成。截至20xx年底,全省高等级公路已达20xx公里,比1998年翻了一番。过去3年,全省共实施近万公里公路改造工程,今年将改造公路5000公里,可望实现乡乡通公路的目标,通车里程将增加到3.5万公里。
继南昆铁路贵州段建成后,株六复线、内昆铁路贵州段和水柏铁路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通车,渝怀铁路贵州段施工顺利。株六复线和内昆铁路通车后,贵州铁路运力由4000万吨增加到11000万吨。继铜仁支线机场去年通航后,黎平、荔波、兴义、安顺等机场正在加快建设中。
突出工作重点,抓好项目扶贫
“__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贵州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资金91.67亿元,共实施6427个扶贫项目,累计扶持农户达395万户次。同时,各地改变救济式扶贫的做法,突出重点,实施项目扶贫,建成一个项目,带动一片农民脱贫。
1999年以来,贵州实施的西部大开发项目70安排在贫困地区,共改造250万亩中低产田,实施上万个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等建设项目,每年扶持兴建10万个沼气池,把居住在岩洞、山顶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贫困农民,搬迁安置到具有开发条件的地方,截至目前,已搬迁1.1万户5.13万人。
这个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既缺土又缺水。为此,各地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大搞“坡改梯”与小型水利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坡改梯”520万亩,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57万亩,退耕还林200多万亩。
这个省针对工程性缺水严重的情况,已开工建设遵义南部灌区等一批中型水利工程,加快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大规模实施“渴望工程”,3年建成13.9万个小水窖、小水池、小山塘,解决了330万人的饮水困难,被广大农民称为“德政工程”。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脱贫步伐
在财力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贵州每年要挤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技术骨干培训、科技知识普及培训和“绿证”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
各地兴办了一批水稻、玉米、油菜、果园等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基地和猪、牛、羊养殖专业户、专业村,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带动群众提升科技水平。思南县塘头镇一带2万多农户,依托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建立的5万多亩油菜制种基地,走出了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路子。油菜制种每亩产值500多元,比普通油菜高1倍以上,加上油科所制种投放给
内容: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贵州省,近年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开发促脱贫、靠发展解贫困,20xx年全省48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4年的335元增加到1258.82元,693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比例由1993年的35下降到9.47。
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环境等原因,我国1994年启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共计有1000万,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八分之一,占全省农村人口的35;48个贫困县,数量占全省县份的55。贵州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为打好扶贫攻坚战,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解决群众温饱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每年派出大量干部开展进村入户扶贫活动。与此同时,他们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扶贫开发的战略性工作,将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对接,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以求在全省形成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持续发展、自我积累增加、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的局面。近年来,全省各地把种养业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实行分类指导。一方面,突出抓好粮食生产,每年实施800万亩“高产示范工程”、600万亩“扶贫温饱工程”,努力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实现了由缺粮大省向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的根本转变。另一方面,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建立了一批猪、牛、羊、水稻、蔬菜、药材、特种养殖等商品基地。
思南县东华乡上寨村民组极贫户张进一家4口,人均收入不足300元。20xx年调整种养业结构,贷款3000元,购买4头母猪,实施滚动发展,今年头8个月收入17000元,到年底可突破3万元,比2年前增加25倍。他指着65头存栏猪对记者说:“养猪项目选得好,市场前景好,还得感谢党的政策好!”目前,贵州农村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经济效益逐年攀升,从1998年以来GDP增长速度连续4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搭建平台,贵州把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着眼于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长远发展搭建平台。这个省关山阻隔,沟壑纵横,交通闭塞成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党的“__大”以来,当地加快建设北上川渝、南下广西、东接湖南、西进云南的“十字型”大通道,以省会为中心、联结各市、地、州的高等级公路网正在形成。截至20xx年底,全省高等级公路已达20xx公里,比1998年翻了一番。过去3年,全省共实施近万公里公路改造工程,今年将改造公路5000公里,可望实现乡乡通公路的目标,通车里程将增加到3.5万公里。继南昆铁路贵州段建成后,株六复线、内昆铁路贵州段和水柏铁路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通车,渝怀铁路贵州段施工顺利。株六复线和内昆铁路通车后,贵州铁路运力由4000万吨增加到11000万吨。继铜仁支线机场去年通航后,黎平、荔波、兴义、安顺等机场正在加快建设中。
突出工作重点,抓好项目扶贫:“__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贵州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资金91.67亿元,共实施6427个扶贫项目,累计扶持农户达395万户次。同时,各地改变救济式扶贫的做法,突出重点,实施项目扶贫,建成一个项目,带动一片农民脱贫。1999年以来,贵州实施的西部大开发项目70安排在贫困地区,共改造250万亩中低产田,实施上万个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等建设项目,每年扶持兴建10万个沼气池,把居住在岩洞、山顶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贫困农民,搬迁安置到具有开发条件的地方,截至目前,已搬迁1.1万户5.13万人。这个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既缺土又缺水。为此,各地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大搞“坡改梯”与小型水利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坡改梯”520万亩,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57万亩,退耕还林200多万亩。这个省针对工程性缺水严重的情况,已开工建设遵义南部灌区等一批中型水利工程,加快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大规模实施“渴望工程”,3年建成13.9万个小水窖、小水池、小山塘,解决了330万人的饮水困难,被广大农民称为“德政工程”。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脱贫步伐:在财力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贵州每年要挤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技术骨干培训、科技知识普及培训和“绿证”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各地兴办了一批水稻、玉米、油菜、果园等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基地和猪、牛、羊养殖专业户、专业村,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带动群众提升科技水平。思南县塘头镇一带2万多农户,依托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建立的5万多亩油菜制种基地,走出了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路子。油菜制种每亩产值500多元,比普通油菜高1倍以上,加上油科所制种投放给农民的报酬,当地农民每年共增收5000多万元。
依靠社会力量,发挥整体效益:几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先后有13个单位的129名部级领导带队到贵州考察调研,向贫困地区直接投资1.4亿元,实施了482个扶贫项目,修建86所希望学校,资助7563名贫困学生入学;还举办各类培训班311期,培训3.4万人次;帮助引进人才41人、引进技术138项。1996年以来,深圳、青岛、宁波、大连等4个城市响应中央号召,对贵州开展对口帮扶和经济合作,签订协作项目近500项,协议资金65亿元,已实施l17个项目,到位资金4亿多元。4个城市还向贵州贫困地区捐资4.4亿元,主要用于新建、扩建433所希望学校,资助2万名失学儿童和特困户子女入学;兴建扩建120所卫生院所,整治基本农田10.78万亩,解决了3万人口的饮水困难,兴建乡村公路940公里,还解决了100多个村的通电困难等。《扶贫开发成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