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自查报告范文(汇编六篇)

心理健康自查报告范文(精选6篇)

心理健康自查报告范文 篇1

一学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关注下,始终坚持做好日常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它既有教育的一般性质和特点,又具有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教材篇幅短,文字叙述少,课时量也不多,但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生物学、美学诸多学科方面的内容,教材内容有较严密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了上好这门课,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查找资料,研究教法,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1、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现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以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为依据的,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全套书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又力求用简明的文字,生动形象的画面,突出了安全、救护、心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我严格按教材的知识程度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实适当内容。

2、在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时,我运用图片、游戏等乐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前做知识的准备和教具学具的准备。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注意因材施教

1、继续转变观念

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本学期,我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2、穿插游戏寓教于乐

在导入新课时我总是采用猜谜语、听故事、播放课件等形式一激发兴趣;在讲重难点时采用分组讨论、猜一猜等形式来化解难点;在巩固练习时采用读儿歌、找朋友等形式加深印象,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巩固。如:教学《×》这一课,首先放录像,让学生说说小红做得对吗?以这种形式引出课题,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效果很好。

3、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掌握文化知识少,理解能力较弱,偏重于形象思维,他们爱听故事,看图画,好摹仿,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实物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教具,采取教儿歌、歌曲、做游戏、讲故事、实物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对健康教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4、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进行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定期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提高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而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及补救措施

本学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象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能积极的动脑思考;还有个别学生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等,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一节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配合班主任抓好学生的学习。

4、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以强化趣味性,以心理健康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开展活动在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入手,改进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转变教学思想,提高自身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心理健康自查报告范文 篇2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为心理教育,其课程目标主要是受教育者通过教学活动心理素质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提高,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作为面向青少年的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手段,我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配有兼 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另外少先队也注意搞一些与心理教育有关的主题活动,加大了对小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力度。在工作中老师注重向学生渗透各种心理学知识,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本学期即将结束,下面将我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开好、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尤其是中高年级。随着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增强,学生的心理困扰也会不断增多,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掌握自我调适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做到悦纳自己,并且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当然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讲解复杂的心理学理论要深入浅出,注意联系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内容可以是统发的教材,也可以自选题目,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要有帮助的,如怎样减轻考试焦虑、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怎样与人交往等等。

二、对于个别心理问题较明显,行为偏常的学生进行了及时、持续的辅导。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活动室来帮助这些学生。在整个辅导过程中辅导教师都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心理辅导,不太强调老师的身份,同时也注意为这些学生保守秘密,让他们觉得安全、可靠,获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更好地把问题拿出来共同解决。健教老师在课堂上,也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加以宣传,让师生们对心理辅导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配合辅导老师。

三、加强指导和交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我也多次出外学习,把最新的教育信息进行反馈,定期交流教育经验,并做好记录和总结,这样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今后会不断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心理健康自查报告范文 篇3

一直以来,大学生都认为是受命运青睐的天之骄子,具备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质,是优秀的代名词。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潜伏着心理危机。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等等。

与众多大学生一样,我在这过去的一年里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刚刚考上大学,每一个大一新生都会有一种自豪感,我也一样。兴致勃勃的来到了自己考上的大学,对一切都感觉那么新奇,看着偌大的校园,不时发出“好大啊”的感叹,让那些路过的学长学姐们都笑了起来。可现实却与理想完全是两回事,来到学校后,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有那么多,让自己感觉有点受挫。等到军训过后开始正式上课时,打击更大了,大学的教学方式与高中完全不同,在高中的优越感完全消失殆尽,加上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与学习时间的分配不合理,第一次考试就让我几近绝望,那一段时间实在非常痛苦。幸好,我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好,这和我的性格有关吧,高中也都是自己面对挫折,有什么事情不喜欢与人分享,也不会告诉家人,这不但没让我产生心理问题,却让我有了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

说到性格,高中的老师都会在我的评语中写上“不善言谈”,这一点让我的父母十分担心,担心我将来自己在大学,在社会上如何立足。其实,这一点我并不担心,因为不并不是想他们想的那样,我只是不喜欢和自己不熟悉的在一起交流。在高中时这还不算什么,因为高中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也没什么。但来到大学后,接触的都是四面八方来到学生,生活习惯有许多差异,不知道与人交往就成为我的障碍,因此,我朋友特别少,但是,我有好朋友。我不需要那种见一次面就和你称兄道弟,当有困难时见不到人的“朋友”也不需要这边电话听着你的秘密,那边挂了电话就当笑话讲给别人听的“朋友”。也许我交朋友的要求太苛刻了吧,但是只要是我认定的朋友,我就会一心一意的对他们好。

感情方面,只遇到一次挫折,在我良好的自我调节下也没有影响我正常的生活,只有学习上的压力让我一直很苦恼,虽说压力可以成为动力,但是,我是一个不喜压力的人,只有自由的空间下才能让我很好的发挥,也许是我还没有调节好。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这些心理问题,我应该只有缺乏自信这条还需改进。

遇到挫折与问题一要学会改变,性格有时很难改变,但不是不可以改变,要学会尝试,学会自我调适。有时也可以通过改变情境来调节自己心情。设定确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努力实现,寻找成功的感觉,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失败,要不断告知自己,经历就是财富。也可以尝试适当表达情绪,合理宣泄情绪。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前,不但要能理解别人,也要正确认识自己,能给自己合理定位。

学会学习。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在学习目标上,已从“为升入大学而奋斗”转变为“如何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学习要求上,再也不是局限在“所有课程得高分”上,考虑更多的是掌握专门知识与能力,培养高级全面素质;在学习的自主性上,中学生主要依靠教师安排学习活动,自主性很少,大学生则主要靠自己安排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范围大;从所学内容来看,中学少而浅,大学多而深;从学习方法来看,中学生自学时间少,大学生自学时间多;从思维方法来看,中学生多表现为模仿、记忆以及对知识的一般理解,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多,深层次理解多。新生学习应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按时按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此外,要有计划、有系统地阅读课外专业书,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学会撰写论文,甚至在高年级形成一定的研究方向。

学会交往。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心理保健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学会与人交往。大学生在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则,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时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如果一定要批评人,也应先表扬后批评或者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与人交谈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因为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种对他人的尊重,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自尊心的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大学生还应把握交往的度。人际交往上的“度”是指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所需要把握的方向、深度、广度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交友一定要有原则,谁该深交,谁该浅交,谁该拒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大学生交友的广度也应适当。圈子太窄,疏远了可交的益友,有碍正常交往;范围太大,必将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学习。

心理健康自查报告范文 篇4

当下,农村中小学的心理问题复杂严重,亟待实施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师关注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业的师资,以期有效地改变农村心理健康薄弱甚至空白的落后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

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意识。这方面有个性上的问题,如内向、孤僻、任性、自私;有来自意志品质上的问题,如懒惰、意志薄弱、依赖性强;也有来自情绪方面的,如暴躁、厌学、冷漠等等。

2.交往意识。这方面的心理问题有来自家庭的,如叛逆、依赖心强、不独立、蛮横;有来自学校的,如刻薄、嫉妒;也有来自社会的,如打架斗殴、上网成瘾等等。

3.学习意识。这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厌学、逃学、旷课、上课无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二、积极探索有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途径

1.意识先行。要有实际作为,先改头脑,要实施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先得让相关人员改变意识,从观念上加以转变,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育行政领导要有意识。教育行政领导要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教育应有的内涵之一,从而纳入整个教育体系,并且从物质、师资等软硬件上加以配备及完善。第二、强化学校相关负责人的意识。学校相关负责人要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质,也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课堂,而不仅仅是课程表上欺上瞒下的一个象征性的文字符号。第三、教育者要有意识。教育者要能够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使自己走向专业化的心理教育的道路,丰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论,注重心理训练的实践以及案例的反思总结,这也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坚实而有效的一步。第四、家长要有意识。在这一点上,学校是家长产生意识的助推者。学校应适时组织家长学习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尤其对于留守学生的监管人而言,无论定期举行家长会或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背景,还是有关训练心理发展的活动、方法都要与家长进行讨论,进而制定方案。

2.行动跟进。第一、做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大投资,在本校培养至少一名专业的心理教师。第二、做好各学科教师的延伸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及训练的方法,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教育行为。第三、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愉悦的心境,和稳定平和的情绪投入到教育中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第四、做好评价工作。学校要建立包括各学科教学成果、师生的情感体验、健康水平测试等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第五、做好各学科的渗透性教育。各学科教师要打破学科概念,发掘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第六、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角色,他既是管理者,又是陪伴其成长的朋友,与学生的交往最为密切。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一定要勤、细、实、巧,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根据不同学生地不同心理问题,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

3.文化陶冶。开展丰富多彩,健康高尚地各种文体活动,演讲比赛,团队活动,给学生心理发展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并可通过橱窗、板报、专栏、手抄报等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的校园文化环境,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其活动能力,集体生活与人际交往能力。

4.爱的滋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把爱当做心理教育的催化剂、灵丹妙药,你会发现走进学生心灵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社会、学校、家庭的爱的教育资源,实施爱的教育,营造 爱的氛围,让感受爱与奉献爱成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每个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之,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急需我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好从无到有的工作,之后不断的健全与完善,使之在农村中小学加以推广与普及,这样才能给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份关注,一份希望,也才能给无数农村学生以一份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自查报告范文 篇5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表(身体)轻里(心理)的现象,小学心理问题较少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为此我国已明确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根据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9.5%,这个比例略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国小学生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2.93±2.19%;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等等。在这里我们不能得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地区的结论,因为每个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尽一致,或者说每个研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但仍可得出两点结论:

1、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我们既要对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发生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这二者都是情绪方面的问题。冲动倾向是指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密切关系。如果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过分满足,就易养成孩子任性、固执及情绪易变的特点。造成恐怖倾向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而形成了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现为只要一个人就会焦虑或对于本来不需要恐惧的东西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等等。其次,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形成也与应试教育下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儿童人格和个性的培养有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没能在家庭和学校里学习到对付挫折和困难的办法,就易情绪失调。

对人焦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现在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总是想不开,在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对人焦虑过强的学生往往没有魄力,缺乏组织能力,搞不好人际关系。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人焦虑的产生一和学生普遍较任性、固执、依赖性重有关,二和学校教育忽略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有关。

自责倾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五。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各个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中存在很大问题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原因有: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习成绩好作为孩子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心理健康自查报告范文 篇6

根据XX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关于20xx年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工作状况自查的通知》要求,我校《幼儿心理学》课程组成员认真参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并对照课程申报表中的课程建设规划内容,对《幼儿心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程建设情况:

20xx年2月《幼儿心理学》的精品课程组成立,正式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我们认真研究寻找素材,开展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工作:

20xx年9月7日,组织召开了一次专业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了专家对该课程建设的意见与建议,特别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方案(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该掌握的技能是什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所需掌握的技能?如何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技能?)等进行可行性论证。

组织该课程所有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通过学习,所有教师都意识到了根据《幼儿心理学》职业资格标准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同时也意识到要用上述标准来进行课程建设对实习实训条件的高要求,这就是该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与要求。

组织教师进行了三次该课程内容整合的专题研讨会:从对该课程要求的技能出发,整合课程的内容与知识点,大胆地采用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并制订了对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从而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贴近教学实践。

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大胆改革,充分利用幼儿园实践与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实训两位一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讲授与技能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课时利用率,同时,不断探索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教师走访不同的幼儿园,针对幼儿园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校—园”合作,结合幼儿园岗位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实习与实训,有计划地去幼儿园实地考查、参与实践。

二、课程教学团队:

本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如王艳辉、于丽娟、王淑霞均为《幼儿心理学》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一直参与该课程的建设工作,这给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很多的技术、专业等帮助。本课程负责人王艳辉老师在精品课建设过程中撰写了3篇教改经验论文分别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20xx年还被XX区委、区政府评为“学科知名教师”,同年在XX市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说专业”比赛中获三等奖。王淑霞老师在精品课建设中撰写了一篇论文在刊物上发表。

本课程教学团队中教师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团队协作精神好,教师工作责任感强。教学队伍稳定,学校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学习,教书育人师德优良,教学特色鲜明。

三、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精品课程组在教学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本着“面向就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对《幼儿心理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从幼儿活动入手,以年龄特征为主线,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经常与实习基地(七中专附属幼儿园、XX区实验幼儿园、XX区春蕾幼儿园)一起探讨教学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幼儿园中采集有用素材,有目的的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努力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强化学生在校内实训和校外教育实践中对幼儿心理特征的分析研究能力,突出专业特色,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实践教学:本课程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教育学生掌握该门课程必需的知识技能,并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熟悉幼儿园的工作环境,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及幼儿教师一日工作程序,掌握学前儿童在认知发展、交往及绘画、唱歌、游戏等活动中的心理发展特点,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现象,把握幼儿教育的前沿教育理念,巩固专业思想,加深学生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将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和从事学前教育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模式:

在教学上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理念,改革了教学方法与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模拟训练法”将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境练习结合起来,将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融合了大量幼儿园教学实例,形成“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学生教育机智和教育能力,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可操作性。

根据课程内容需要,一方面,把课堂搬到幼儿园,让学生观摩幼儿园教学活动进行教育实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把一线富有幼儿教育教学经验的园长、教师“请进来”传经送宝开展座谈,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教材应用开发:

《幼儿心理学》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与《幼儿卫生保健》、《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实习指导》被学校定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核心课程。为了配合课程建设,课程组重新梳理教材,整合教学模块,同时加快与教材配套的实习实训教材的建设工作,我校与春蕾幼儿园共同开发了工学结合教材《幼儿游戏活动》,这一教材的开发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训练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充实了本教学的需要。

六、教学环境:

1、教学条件:自《幼儿心理学》被列为XX市精品课程以来,课程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从教材与教辅资料建设、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教学设备等多方面积极改善教学条件,迄今已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我们都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规划和方案,使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实效。

2.实践教学条件:学校大力支持精品课程建设,建立了五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经常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极大的满足了教学需要。

3.网络教学环境:本门精品课程都较好地完成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并保持较高的更新率。课程的网络课件制作已基本完成,投入使用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起到了推进课堂授课质量的提高、推动教学改革深入的积极作用。

七、评价体系:

1.建立教师课堂教学及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

根据学校的岗位责任制要求和规定,对教师教学进行全程追踪、督导和评价,鼓励教师多上课、上好课、搞好教学研究。学校建立了学生评价、教师相互评价、领导评价、实习基地评价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评价机制,教师的考评最终与评先树优、职称评定挂钩。

2.建立规范的学生学习激励和评价机制。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有机部分,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中,对《幼儿心理学》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学生实践过程考核与笔试考试方式相结合,将闭卷笔试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真正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创新特色:

本课程组在教学上除了注重知识夯实基础和对早期幼儿教育的指导外,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课程组教师非常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经常以幼儿活动为切入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儿童心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各种实验、角色扮演、模拟训练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让学生明确岗位,同时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从而提高学生教育机智和教育能力。

九、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学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该课程的建设中,虽然进行了一些教学研究,承担了课题并撰写了经验论文,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具体。

2、教学方法还有待于不断完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的“模拟训练法”将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境练习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教育机智和教育能力,但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以及掌握知识的扎实性上还有很多经验和教训有待总结,如何搞好教与学的关系应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问题。

3、进一步加强网络资源建设。网络资源的利用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网络多媒体尚未成熟,教学课件和学材的编制水平也有待提高和丰富。

十、课程建设措施:

1、进一步深入研究精品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问题,加强教学研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把“教”、“学”、“做”融为一体,真正培养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

2、进一步完善《幼儿心理学》网络资源的建设,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新路子。加强对现有师资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精品课程的教学和建设提高一个层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