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品民族特色(通用七篇)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品民族特色(通用7篇)

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品民族特色 篇1

唐玄宗李隆基,根据记载开元17年,宰相源乾曜和张说联名上奏折《请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八月初五正是唐玄宗的生日,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的时期,希望皇上可以将这天定为节日,以庆祝自己的生日,也正是因为这个华丽的马屁深得皇帝的心意,此后,唐玄宗的生日便成了举国欢庆的千秋节,大赦天下,大摆筵席,象征自己的唐朝盛世千秋万代。元宝7年,唐玄宗认为这名字不好,将千秋节改为天长节,那时日本来唐朝进贡,认为这个节日好,便也将这个节日带到日本,天皇生日就沿用天长节的名称。元宝15年,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继位,也就是唐肃宗

唐肃宗为了效仿唐玄宗,将自己的生日也就是九月初三定为地平节,大摆筵席,大赦天下,举国欢庆,但是由于安史之乱的原因,使得唐朝早已失去原有的光辉盛世,两个节日对于那时唐朝已无力维持,于是就将两个节日合并定为八月十五为天长节。直到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

即位后,改国号为宋,虽说那时唐朝已经覆灭,但八月十五这天老百姓依然过着天长节,这对于赵匡胤来说这是之前皇帝的节日,如何能在我这里过得,但是民心所向,不能违背,于是就将天长节命名中秋节,中秋节也是由此而来。北宋时期,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词《水调歌头》

序言就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中秋之际,苏东坡喝醉酒写下的这首诗词,并且怀念自己弟弟苏辙的心情,自此,中秋也寓意着对家人的思念,更寓意着家人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官方也是给了三天假日,让大家可以和家人聚聚。那么为何中秋节要吃月饼?月饼和中秋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品民族特色 篇2

关于中秋吃月饼就有这样的一个传说"月饼起义",始于元代,那时中原百姓都不满元朝的残酷统治,为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并联络各地一起起义,朱元璋与刘伯温就想出将起义的指令藏在月饼里,在发到各路义士手中,并约定在八月十五晚共同举世。当然这也只是传说,但是明代确实在饼食的文化上做的很到位制作饼食的工艺也是五花八门,根据明朝文献《熙朝乐事》和《宛署杂记》中都提到了月饼,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月饼在全国范围作为中秋节的节日食物,可以肯定是从明朝开始的,而后也一直传承至今。

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品民族特色 篇3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贴切地反映了中秋佳节的意义,反映了人们对月圆的期盼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

寓意着家人团圆圈家欢乐,正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圆很亮的原因,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团圆节”。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是全民的节日,但从前有的地方妇女在中秋有她们独特的节俗活动,如“拜月”,俗传中秋是月亮生日,月亮被称为女神。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吴地有“走月亮”之俗,妇女盛装出游,互相往还,直到天明鸡唱,犹婆娑月下。妇女拜月之俗的形成,可能和古代月亮主生育的民间信仰有关,有些地方拜月活动结合求子仪式,是其证明。闽南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妇女,中秋节有“听香”之俗,听香人燃香礼拜后,或静立或出游,注意窃听别人语言,以占卜吉凶。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品民族特色 篇4

最早含有中秋节寓意的一个传说,大概就是以嫦娥为主人公的传说了。相传,在非常遥远的远古时代,天上有十个龙子,就化作了十个太阳,每天照耀着人间,酷热无比,河流开始干枯,土地也开始龟裂,百姓们都民不聊生。此时出现了一位善于射箭的男子,名为后羿,他心怀百姓,看到人们如此痛苦,便拉弓开射,直接将天上多余的太阳都射了下来,从此天上只剩下一个太阳,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里。

后羿也因此非常具有声望,慕名而来的许多人都向他学习射猎,而其中却混入了一个心术不正之人。后羿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名为嫦娥的妻子,后羿在有一次拜见西王母时获得了一包长生不老药,据说喝了这个药就会化身成仙,但是后羿十分爱自己的妻子,不忍抛下她,于是就将这包药交给她保管。有一天,后羿照常带着弟子们出门狩猎,而那个心术不正之人便称病留了下来,趁着没人,逼入嫦娥的卧室,命令她交出不死药。

而嫦娥面对这样的情况,情急之下只好自己将药喝掉,于是一瞬间,嫦娥的身体就变得非常轻,飘上了天空里,她不舍得离开丈夫,于是就选择了距离丈夫最近的月亮,在那里生活。而后羿回来之后,得知此事,非常悲痛,他看到月亮上有着嫦娥的影子,于是就为妻子摆了案台来祭祀供奉。而周围的百姓听闻了这件事,也十分伤心,纷纷为善良的嫦娥摆了供桌。于是从此以后,中秋时节供奉月亮的习俗就流传了起来。

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品民族特色 篇5

在唐代,人们除了吃月饼外,还有燃灯,观潮,熬夜等习俗,到了宋朝,中秋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即使是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菜,欢度中秋。

到了明代,中秋节又成了妇女归宁节、团圆节。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探亲,但是当天必须返回夫家,不能在娘家留宿。随着朝代的更替,到了清朝,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入夜,当月亮初升,家家院内设一小桌,上陈苹果、柿子、石榴、枣、梨,称之为“五色果供”。中置储藏多日的西瓜一个,瓜前竖立一月饼,两旁各摆熟毛豆角一盘。

由此可见,古人的中秋节过的隆重而又有味,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发达,手机族越来越多,回家过中秋很多人都不愿意放下手机,所以觉得中秋节除了放假外也没什么特别的。所以大家趁着这个中秋团圆的好机会,多于家人聊聊天,一块坐着喝喝茶,这何尝不是一种“孝”呢?

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品民族特色 篇6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以及形成的说法,至今说法不一,一般来说都与古代的神话故事相关,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一般来说,通过各种影视剧,我们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讲述的是,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导致民不聊生,后来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而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又娶了善良美丽的嫦娥,成为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

然而好景不长,在后羿到昆仑山时遇到了王母娘娘,求得长生不老药,服用此药后可以升天成仙,因为长生不老药只有一颗,后羿舍不得嫦娥,就没有食用,并且交给嫦娥保管。

有一天后羿出门狩猎,他的一个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土地逢蒙趁机去逼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嫦娥为了不让仙药落入坏人手中,只能自己吞服,最终成了月亮上的神仙。

后羿回家之后,悲痛欲绝,发现嫦娥就在月亮上,后羿思念嫦娥,就在后花园里面摆上嫦娥爱吃的东西,祭奠在月宫的嫦娥,后来百姓也知道嫦娥成仙,因此都纷纷在月下祭奠嫦娥,中秋节的风俗逐渐传播开来。

这些神话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当中,是我国古典神话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祭月的活动早在汉朝之前就已经存在。

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品民族特色 篇7

从现有的历史史料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出来,中秋节最初的来源可能是来自皇帝的祭祀。据说在诗经写作的时期,作为一国天子,就要开始对天地进行相应的礼仪活动,其中就包括对月亮的祭祀,而这种祭祀由于是帝王活动,十分具有影响力,于是也流传到了大臣和民间。

另一种说法则是说,中秋节是来源于底层农民的节日,因为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百姓们因为谷物、食材的大丰收而感到快乐,便为此专门设立了中秋这一天来进行庆祝,而这样的习俗也由下往上地传播到了帝王那里。还有一种说法,则是说是在隋朝末年,唐朝大将为了解决大量反隋的起义军加入军队,而产生的缺少粮食的问题,于是便以八月十八的圆月作为启发,从而发明了月饼,最终解决了军中粮食短缺的问题。

其实不论从各种各样的传说、史料里,我们都可以看到我们华夏儿女对于月亮的憧憬和信仰,以及对于家国团圆、生活幸福、年年有余的期待和向往。这是我们从骨子里就无法抹去的一种对祖国、家人、爱人的眷恋之情,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的一种表征,正是通过中秋节,我们得以抒发许多的情感,而这些情感,想必也是经过了时光洗涤之后更加精髓的一些优质的成分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