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晚上周记(实用四篇)

八月十五的晚上周记(精选4篇)

八月十五的晚上周记 篇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中秋节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为了过一个与众不同的中秋节,来到了点滴作文和杨桃美女一起制作冰皮月饼。

当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家就像重获自由的动物一样。首先,我们准备材料:冰皮粉、模具、果味粉、盆、果馅,还有迷你可爱的小盒子,对了,还有我们点滴作文的Logo哦!

有了材料,先把冰皮粉倒入盆里,加一点水,还要分三次放猪油揉一揉,放入果味粉,好闻又好看的面团就出来了!我们再把面团分成十二等份,再把它揉成球压扁,揉球我们都很拿手,但有一人不是,他叫曹舒翔,他揉了个“四不像”,把我们弄得捧腹大笑。还有一个人,她简直就是高手,把芝麻馅揉成了一个乌黑发亮的黑葡萄。接着,把馅放进一个“饼”里,大家包的形状是五花八门,有饺子、叉烧、爱心、包子、骷髅头……大家看着自己包的月饼都激动得手舞足蹈的。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把一个圆溜溜的“球”放进模具里填满,放在切菜板上,压一压,把它慢慢地推出来,一个个精美而又玲珑的月饼就出来了。我们的大美女杨桃说:“把它放进冰箱里口味更佳。”我们口水简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啊!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可以不放冰箱,直接吃呢。他已经说出了我们的心声。“真是一群吃货啊!”杨桃高兴地说。“哈,哈,哈……”我们哄堂大笑。

上了这节课,我们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回家我要把冰皮月饼献给他们。

八月十五的晚上周记 篇2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是合家团圆的好日子。我国不同的地方,中秋节有很多不同的习俗。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很多地方的人们都有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的习俗。我最喜欢的中秋节习俗是吃月饼。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的晚上,家家户户的亲人团聚在一起,吃着丰富的晚餐,餐桌上总少不了又大又圆的月饼,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今年的中秋节,我非常开心。因为家里特别热闹,家在外地的姑姑和姑父带着表妹回家和我们一起过中秋节。爸爸和妈妈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当然也少不了各种馅的月饼。我们一家在月光下品尝着这些美食,望着天空中的圆月,使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每逢中秋佳节的时候,那些不能团聚的人们便将思念之情寄与寒宫的嫦娥,让她带给亲人祝福。我又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同时我也祝全国人民合家欢乐,团团圆圆。

八月十五的晚上周记 篇3

他多么希望回到家里,陪伴着二老。这对他来说是的愿望了,可是不可能的。月亮是那么圆,那么的皎洁,他只能把思念寄托于月亮,月与人是那么的近,仿拂只有月亮才能知晓他心灵深处的情感。在同一片天空下,远思两乡人,清光千里同。叹"月圆人聚襟情朗,月近人遥愁恨萌。"……

凉爽的秋风赶跑了夏日的浮躁,秋风让我们尽享天高云淡风清的熏陶,秋风让五谷给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当我们沉浸在这其中时,中秋节到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月儿高挂,寄寓着游子无限的思念。远思两乡断,清光千里同

A市一宿舍楼里,一出外打工的游子独自站在窗前深思。屋内空荡荡的,圆桌上放着一盒拆开了的月饼。他打开窗子,望着夜空中那一轮金黄的圆月,不禁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亲人:父母的身体是否安康,生活是否快乐,此刻是否在思念着他……想到这里,他的眼眶里充满一种液体,晶莹的泪花在发光。他很自责,很难过,因为他知道父母现在一定是望着天空中的孤月,泪流满面了。

出外生计,已有好几年没回家了……他不禁想起了往事。此刻,他最牵挂的是家乡的父母。于是,他拿起了电话,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电话铃声"嘟嘟"地响,通了,电话那头传来老母沙哑的声音,"喂,妈,是我,您和爸还好吧!"他抑制住心中的涌动问道。"好,好,都很好,你不用担心,你要照顾好自己啊。"听到老母这番话,他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了,他不敢听他母亲的声音了,那会是一把利刀,足以把满怀内疚的孝子宰割。"妈,没事了,我挂了。"说完他重重地把电话扣上。

他多么希望回到家里,陪伴着二老。这对他来说是的愿望了,可是不可能的。月亮是那么圆,那么的皎洁,他只能把思念寄托于月亮,月与人是那么的近,仿拂只有月亮才能知晓他心灵深处的情感。在同一片天空下,远思两乡人,清光千里同。叹"月圆人聚襟情朗,月近人遥愁恨萌。"

八月十五的晚上周记 篇4

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这是一美事。对小孩自来所说,最有趣味的莫过于晚上的“赏月”会。

在溶溶的月色下,在花园的葡萄架下放一些桌椅,摆满各种应节食品、月饼芋头、栗子、田螺、水果等等,丰盛极了。轻霜初降,月光如银,凉风习习。爸爸和叔叔在闲谈,或者下一盘棋,……;小孩子呢,在花园里飞,留学生下一条条光艳的彩流,那是他们手里提着的灯笼。有传统的纸扎,上面着各种图案和人物,还有姿态各异的卡通灯笼,五花八门的。经过桌子时往往抓一个田螺或栗子,随即飘开,留下纯真的欢笑声。还有水塘里的蛙声,汇成一片。

月亮越爬越高,快到半空中的时候,妈妈的祭月工程也完成了。一陈噼噼啪啪之后,大家都围了过来开始品尝食品。边吃边谈,谈工作,谈学,还有乡间事。

谈着,谈着。忽然间,不知是谁喊道:看多圆多亮的月亮!月光如水银泻地般,洁白无瑕。就像披着婚纱的新娘在半空中漫步,露出甜美的微笑!映照在村前的池塘上,微波的青烟,忽明忽暗地闪动的烛火,增添了几分神秘。

月色、轻霜、.欢笑声……

清爽怡人,宁静和谐,充满欢乐、祥和的晚上!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了多少美妙的词句,诗文来形容她,借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衷心的祝愿!

富裕,是穷怕了的中国人最的愿望。改革开放,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却碾了我的中秋明月梦。

公路伸到了树过,工厂越建越多,树木越来越少,水塘被填平了,蛙儿,昆虫等都无奈地搬走了,机器的轰鸣替代了蛙虫的鸣唱,漫天尘土“驱散”了清爽的霜露。强劲的秋风送来的不是花草香蕴,而是各种难闻的恶臭钢铁厂、轮胎厂、化工厂、水泥厂、陶瓷厂……昼夜不停。儿时的景物茫然无存。

我再也看不到那美景,再也听不到那优美的天籁琴音。看到的只是高大厂房狰狞的暗影似张开的血盆大口,听到的却是单调、乏味,甚至令人讨厌的机器声,闻到的是阵阵令人作呕的恶臭。烟窗里吐出的烟雾,汽车驶溅起的尘土,漫天盖地,洒在我们的身上,钻入我们的鼻子,眼睛、耳孔,浑身上下,里里外外都是尘土。在户外多站一会儿都难受,莫说要露天赏月了,只能从窗口里窥探月亮姑娘真容。

不知何时,月亮姑娘也变成了阿拉伯姑娘,披上厚厚的面纱,再也看不到她皎洁的面容。或许是因为受不了难闻的气味,掩面而行。

满桌的东西.,一家的亲人,满屋的热闹,却没月可赏!我是多么怀念童年的中秋,儿时的美景。多渴能再听到亲切的蛙声。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太大的地方,不需要华丽的陈设……

我只要一片蓝天,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

我想,有着类似经历的人都会渴望,渴望“可续发展”的春风,吹散罩在我们头上的烟尘,吹走那难闻的恶臭,使工厂,家园掩成画,让蛙虫共鸣和唱。

让我们共享一轮明月,共建幸福生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