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八月十五叙事作文(精选3篇)
今天是中秋假期第一天,后天就是中秋节了。晚上本来准备读小说《皂香》的,可我对这本劳什子书有点厌倦了。上册快看完时就想放弃,现在下册又看了一小半,真有点欲罢不能了。感觉作者只顾自己写得爽,没照顾到读者的感觉。我见过作者,买了他的书,还找他签了字。我对他是敬重的。都说他的成名作如何畅销,如何有影响力。老实说,我也没读完。他的书想表达的意思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就没什么意思。现在我看的这本书,就两个字——啰嗦。总之就是不想看了,至少是今天晚上。
再来说说中秋节,对我们全家三口——父母和我来说,意义微乎其微,大概只是吃吃月饼吧,而且月饼几天前就当做早餐吃了起来。还别说,月饼早上吃而不是晚上赏月时吃还是有科学道理的,有利于养生。我妈提到,中秋节家附近的公园有活动。可我估计她也只是说说而已。这几年她很少下楼,用个时髦的词形容我妈,就是“宅女”。我妈是“宅女”,我就是“宅男”。当然我比我妈好点。当然我也不能和我妈比,她老人家毕竟受过伤,腿脚不方便。而我却是四肢健全。而我为什么宅,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朋友。我没有工作,自然就没有同事。同学也是多年未见,联系很少。以前我不喜欢跟人接触,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不过近几年情况有了很大变化,我变得想和人聊天了。这也许是年龄大了的缘故。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想聊天还不容易。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行。于是我就在网上和人聊起天来。想想这不更使自己宅起来了吗?以前不和人接触,是因为觉得自己不会聊天,别人不喜欢自己。在网上的经历,让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网友的心里,好像我并不是那么令人讨厌的。这个我感觉出来了。这样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但是,网络连接人与人,也分隔开人与人。尽管在网上我结识了一些朋友,但毕竟是虚拟世界的。有的隔着千山万水,就算是在同一座城市,也终未相见。我也看出来了,就算是我的这些网友,宅男宅女也是少数。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段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等等等等,总之就是戒网,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我虽然不想这么极端,但我也不能老在网上结交朋友,我要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去结交朋友。我不要做宅男,我每天都要出去。这几年的经验告诉我这些。
曾经和一个网友聊天,网友看样子是个小年轻,他说他在网吧上网,尽管家里也能上。我问他是不是网吧上网有意思些,他说是的咯。现在网吧上网不贵,可我更喜欢在图书馆上网,干脆就免费了。当然主要是为了图书馆的环境。昨天下午我就待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里。这样又上了网,又不当宅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其实不当宅男也很容易。只要你有这个心。还是那句话:“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说中秋说得跑了题,而且跑了这么远。现在,父母在客厅看电视,我就在房间内打字。我想月圆时分,一切都会圆满的。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因为八朋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称为中秋节,特色则是吃月饼与赏月。
中秋和春节是一家人大团圆的节日,也是家乡最重视的两个节日。我一直在家村长大,小时候总盼着过节,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是两者都有的原故。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节,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向往。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赏月聊天,一面吃月饼,同共绘画着一副美好的中秋图画。
中秋节是一家人大团圆节日的代表,这是长大成人的我喜欢中秋节的原因之一,更多的是它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秋意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多彩,体会家乡日新月的变化。中秋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亮,更祈望我的亲人健康快乐,家乡美丽富饶;也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中秋节。
早晨,我早早的起床,穿衣洗漱完毕。看了看窗外,天上飘着毛毛细雨,真担心晚上看不见圆圆的月亮。
突然发现桌上放着一个小月饼,外皮金黄闪光,上面刻着四个字“中秋快乐。”我馋得口水直流,忍不住咬了一小口。妈妈见了说:“小馋猫,月饼是晚上吃的。”我对妈妈说:“就吃一小块嘛。”妈妈笑了笑,刮了刮我的小鼻子,我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
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了爷爷奶奶家,一进门,就看到一桌丰盛的晚餐,都是我爱吃的,有红烧肉、炒河虾、小公鸡……哇!还有我最爱的大闸蟹。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晚饭桌上,爷爷讲了许多关于月亮的故事,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他讲得绘声绘色,我听的津津有味,仿佛坐上了神舟飞船登上了浩渺的太空。
晚饭后,爷爷奶奶在门外长桌上摆上了大月饼、苹果、菱角、柿子,还有一碗清茶。妈妈告诉我,这叫“敬月光”,是中秋不可缺少的风俗。
这一晚,终究没有看见月亮,但又大又圆的月亮已经在我的心里,像月饼一样甜甜柔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