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关于中秋节的散文精选_中秋节优秀散文欣赏范文大全(精选4篇)
小时候嘴馋,除了盼过年,就是盼中秋。
酷暑过后,秋风徐来。天蓦然高远,蓝得似乎能滴下水来,美得像童话一样。
比童话更美的,是中秋前后,庄稼陆续开始收获。某天的晚上,奶奶会煮上一锅嫩毛豆、嫩玉米给我们姐弟解馋,玉米爽滑甜糯,毛豆绵软劲道。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可是这么好吃的食物,不吃哪一种都感觉对不住自己。村子里飘荡着花生棵子的甜香,夹杂着煮红薯的味道,一起组成美丽的乡村秋收图,醉了村子,醉了回忆。
这大美的秋天里,秋味儿最浓的,还是月饼。对,就是那种酥皮五仁的,比杏子大,比桃子小,圆圆扁扁的,外面是一层一层半透明的皮儿,大约六七层吧。然后渐入佳境,花生碎,核桃碎,芝麻,葵花子仁儿,杏仁儿,被青红丝团结在一起,各种的香甜,几乎都让舌头分辨不出彼此,交响乐一样,立体环绕成幸福的感觉。
酥皮月饼有大小之分。小个的八个一斤,用一种代销店专用的糕点纸,包成正方形,上面再覆上一张嫦娥奔月的装潢纸,用纸经子捆扎,最后打个十字花。大个的月饼,五个一斤,糕点纸包扎成圆柱体。只有每年的八月十五,爷爷才会去代销点买月饼,到晚上才让吃。记忆里,有好几次是十五晚上在院子里扒玉米(去掉玉米的外包衣,这样容易晒干)或者摔花生(让花生从棵子的根部脱落),累了烦了困了。奶奶一句“吃月饼啦”宣布中场休息。我们立刻揉揉困得睁不开的眼睛,跑到屋里去。
奶奶说: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老天。可是,一般自然成熟的西瓜,是放不到八月十五的。我们只有月饼。已经很满足。小心翼翼吃着到手的月饼,碎末末也舍不得落在地上,用另一只手接着。先吃外皮的油酥,一层一层地,品砸着滋味儿,再小口吃五仁的甜香。最后,舔舔手指上的碎屑。意犹未尽。
月饼一般是一人一块的。但妈妈每次都把她那块留给我们吃,她说她不爱吃甜。我当时很纳闷,妈妈竟然不爱吃甜!但还是忍不住把妈妈给的月饼吃掉。
后来,日子慢慢过得也如月饼一样,我就时不时地给妈妈和奶奶买回糕点和月饼。生活有了甜蜜也有了香味儿。那些豆沙、枣泥、凤梨、黑芝麻、葡萄干、哈密瓜,还有板栗和莲蓉,一个一个排队牵手,连接了过去和现在,连接了爱和富足,把岁月煨成一杯香醇的酒。
行笔至此,手机响了,是闺蜜的短信:愿岁月静好百事随愿,愿红尘归来你我仍是少年。不由想起小时看过的电影《啊,摇篮》,想起那首主题歌那些主人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感谢所有为这个国家的美好而努力的人们,感谢那些驻守边关的将士,无论岁月怎么流转,他们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一岁一中秋,岁岁中秋,愿这世界月圆人也圆。
中秋节,我带着儿子回家!
一路上正逢乡下秋收的时节,望着遍地黄灿灿的玉米,坐在班车里的我,心绪再也按奈不住对这秋天的阅读,翻阅着这秋天的过往,于是记忆就不自觉地走进这秋收的文字!
秋天最美的景色就是收获的笑靥,这也是秋天给我最深的记忆之一。
每年秋收时节,我都会回家帮助父母收秋的。一年又一年,秋风吹白了父母的双鬓,却吹不走父母脸上收获的喜悦与幸福,而这份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格外的清晰!
时过境迁,那些秋天的文字一次次地积淀成我生命力的诗集,每次翻阅,都让我沉醉其中。秋天不尽让人们收获着希望,更是一首深沉的诗,那岁月,就像是一个老人,在翻阅着这个时节的篇章,给人一份凝重与深沉……
临近中秋的天气,凉风扑面,总会掀起我们记忆的心窗。透过窗外的景色,记忆的闸门被清风推开,一份惦念,在久远的心底,犹如是脱缰的野马,乘着一阵阵风的清凉,而奔驰在青山和绿水之间穿梭寻觅。这是秋天怎样的一份心思?我想,只有那些亲身经历过乡下秋天的人们,才会体会到这份文字的分量!
许久了没有这样的心绪,只是没有与秋天相遇而已,疏忽了这秋天的景色。如今再一次目睹从眼前掠过的秋天,就触动我的心弦。依车窗眺望远秋,我在想,乡下久违的老树,是否早已挂满了红火的果实,在太阳温和的照耀下,正裂开了嘴;晨露如斑迹点点的老泪纵横着整个春秋,嫣然似一个老人,而时刻都在叹息自己脆弱的生命?这个秋天悲泣虽然还没有来临,可是对于那些离人来说,早已在心里种下一行行惋惜、慨叹的诗行!
关于秋的文字,从初秋到现在中秋时节,我已经写了一些秋天的记忆,每一次,都会因为心绪的不同而塑造秋天的心情,快乐、忧郁、叹息、惋惜,凡是秋天触及到的,都已经写在我生命的文集里,今天也是这样的心绪而起!
坐在我身旁的儿子,静静地望着外面,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对秋天的这份心思!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视线,我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心情而刻意去强求别人!
车里乘坐的乡人,面孔都是那么的熟悉,淳朴的乡情,亲昵的乡人,再一次让我感受到回归故里的那份急。,许久了,不论我们走多远,倘若踏上回乡的路,我们一样会感受一份浓浓的心情在自己的旅途上洋溢……
一路无语。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在下午五点多,我回到了乡下。班车更在我们村丁字路口停下,我与儿子刚下车,两个小外甥女就在哪里等我们。毕竟是孩子,他们三个人很快就边走边玩起来。看着孩子们的身影,拎着行李的我,自然就想起每次回家经过这段仅有三百米远的乡路之记忆。点点滴滴,如散落在草丛上的树叶,没有年轮,没有轨迹,总会让我去寻找从这里走过的痕迹、行踪!
回到家时,太阳已经偏西,日落的夕阳,哪里会想到一颗回归故里之心的静谧?
夜幕降临,圆月就像是一个大圆盘,高高的悬挂在我家杨树的梢顶上。母亲为我与儿子的到来十分的开心,总是忙这忙那,还把自己买好的月饼、苹果等东西统统拿出来,给我与儿子。目睹着母亲忙里忙外的身影,我有些愧疚,便不忍心。而当我拒绝母亲的好意时,就看到母亲脸上的笑意一下就沉落在其邹纹里。我想,母亲心里一定不悦了。于是我就像是孩童时候那样,把母亲准备好的甜甜月饼塞进嘴里,母亲就笑起来……
难道说我们无论多大,而在母亲眼里也都是未长大的孩子吗?
因为中秋节,母亲自然就谈到了那些未回家的人,如在省城我的哥哥、嫂嫂、侄女,还有我的爱人,我的小妹妹,听着母亲的唠叨,渐渐的入睡!
梦见在中秋之夜,一个明亮的大月亮,投进我们乡下的小屋,我与哥哥、两个妹妹正趴在一个圆桌子上,等着母亲给我们分中秋的月饼、苹果与梨儿。年轻的母亲,用盘子盛着那些东西从里屋走出来,一一地给我们分着,可是盘子里只放着一个月饼,母亲问,该分给谁呢?我们都不做声,最后,母亲说,这个月饼该留给你们的父亲,理由是父亲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我们没有争辩,可是一向贪馋的我似乎顶不住这月饼甜甜的诱惑,正当闹着要吃月饼的时候,母亲转身就走,我就追,不小心碰在墙角,我奋力争扎着……
醒来才发现是一个梦,淡淡的月色照进屋子、轻轻的打在脸上,听着里屋母亲打呼噜的声音,心里渐渐的平静下来。
中秋节之夜,团聚的心原来始终存在着……
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月饼的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一月可得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秋天本是个多愁的季节,但在这秋天,却有一个热闹的节日——中秋。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相传这个节日是由嫦娥奔月,后羿为了思念她,年年在她飞上云霄的日子,在月光下摆她爱吃的东西所演变而来的。所以我国自古就有赏月这一习俗。
古时候的玩月,赏月,可不如今天。古代每逢中秋,就要“秋暮夕月”,也就是拜月神,求月亮保佑人们接下来的一年圆圆满满。不仅如此,还要摆上特制的月饼和切成莲花状的西瓜,时令水果,还要摆大香宴呢!人们坐在一起,晒月光,吃月饼,团团圆圆。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地方有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等习俗。
如今,中秋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也逐渐变成家人团聚的日子了。人们趁着这个假期赶回家里,与家人围成一桌,吃一顿热饭,感受一下家的温暖。和家人们在月光下散步,沐浴着皎洁的月光,品尝着时令水果,抛开日常琐碎的烦恼,脱下疲惫的倦容,放松心情,聊聊家常,一家人嘻嘻哈哈,四周充斥着家的温暖,好不温馨!大家平时都因为事务繁忙而没有时间,好一些的话都不能互相倾诉,在这时,就都全部说出来了。
但是今年的中秋,缺少了点什么。往常,还没有到中秋,大街小巷早已摆满了形形色色的灯笼和孔明灯,但今年却全没了踪影。我们为了买一个灯笼,甚至要跑遍大街小巷才能找到。往年,在一些还没有禁止放烟花爆竹的地方,总会升起一盏盏孔明灯,像星星一样,星星点点,但今年的孔明灯缺少得让人心寒。本该挂满红灯笼的家中也是光秃秃,只有清寒的月光照在我们身上,显得很是寂寞。本来应该轰轰烈烈的鞭炮声也只是寥寥几声便事了。不禁让人少了兴致啊!为什么今年的月亮公公会这样寂寞?这些习俗不应该舍去啊!
我呆呆的望着拜月亮的烛火,烛火轻轻摇曳,希望明年的中秋更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