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200字【汇总21篇】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精选21篇)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1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2

元宵节有很多很有趣的活动,放许愿灯、吃元宵,属于这个节日的活动一结束,就表示过年也告一段落,大家要乖乖的工作和上学,期待明年新年的到来了。

我编了一个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大家听听看,我是不是很会说故事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中有一个地方,名叫元宵岛的地方,他们跟我们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非常的爱吃汤圆,不管早、中、晚餐都要吃汤圆,有趣的是,那里的汤圆都是飘在半空中,想吃多少都有,吃到你撑死为止。

有一天,有两个小朋友阿元和阿宵,突然灵机一动,把要给国王的汤圆,拿去油炸,没想到国王吃了后,居然说很好吃。

从今以后,人民都变成吃炸汤圆,并且纪念阿元和阿宵,所以把他们挂掉的那天取名为元宵。

你吃过炸汤圆吗?试试看吧!那是阿元和阿宵发明的美食哦!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3

正月十四下午,我们班举行灯谜会,刚一进校门就被一串串各式各样的花灯所包围,一个个花灯上挂着一张张纸条,纸条上有一个个谜语,看得我是眼花缭乱。老师先把同学们叫到教室,首先评选最漂亮的花灯,当老师准备念名字的时候我的心怦怦得跳个不停,好紧张呀,不知道有没有我,老师念的第二个就是我的名字,我兴奋地不得了,老师让我选了一个奖品作为鼓励。

然后老师讲了一下猜谜的规则。终于可以出发到楼下猜谜语了。

到了楼下我迅速进入猜谜区开始猜谜语,我来到了一个小小的莲花灯下,上面写了一个"一"打一成语,我埋头想了一下,是接二连三,叔叔说答对了,然后我又一连猜中了三个,拿着这些纸条我去换了四个奖品。

猜灯谜真有意思,在回家的路上,我还想着那些猜不出来的谜语,就问妈妈有没有猜谜的窍门。妈妈微笑着对我说:"当然有了。猜谜与学习一样,只要平时多留心、多积累,关键时你就能大显身手啦!"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4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

我们家也不例外。看!妈妈早就活好了糯米面,只见她取了一点糯米面揉成团,然后把面团捏匾扁,再把各种各样的馅放入后捏圆,搓成圆形,这样元宵就做好了。

水开了,妈妈把元宵放入开水里煮。不一会儿,元宵煮好了,我馋得直流口水,妈妈连忙盛了一碗汤圆递给我,让我赶紧趁热吃。

啊!我的汤圆是花生馅的,看起来很好吃,我闻了闻,一股花生的香味扑鼻而来。元宵有一元硬币那么大,有黄色·紫色,豆沙色,也有纯白色。用筷子夹了夹软软的,粘粘的,像小朋友们吃的棉花糖一样。舔一舔,甜甜的。咬一咬,黄色的是花生味,紫色的香芋味,豆沙色的红豆味。也有原味的纯白色,真是又好吃又好看。

这天,我们还去了夫子庙赏灯,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五彩的花灯比比皆是,爸爸为我和妈妈照了许多照片。回来后,放到电脑上一看,:“哟!我的女儿还真像个小明星,十足的小美女呢!”妈妈惊叫道。

这个元宵节我们全家过得可真是有滋有味啊!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5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就可以不吃蚕了。《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6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烤百病、散百病、走桥等等,是一种消灾祈福的民间信仰性活动。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夜里,妇女们相约出游,结伴而行,沿着墙边走,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免祸,祛除百病。

元宵节是一个非常盛大的民间节日,各地节日风俗还有很多。比如:流行全国的吃元宵、放烟火;福建浙江一带的“摇竹娘”;浙江台州一带的“间间亮”;贵州黄平一带的“偷菜节”;山西、陕西一带的“元宵塔火”等等。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7

元宵节的晚上,我们举行了一场猜灯谜大赛。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猜灯谜大赛的规则很简单,四五个人一组,选出猜谜的,然后进行大组的角逐,来选出的灯王。

“比赛开始!”许老师一声令下,方欣怡便给我们出了个谜题:“水火相容,打一字。”我思考片刻,说:“淡!”方欣怡点点头。夏天乐也说:“走着上,坐着下。打一器材。”方欣怡不甘示弱,一会儿就答出来了:“滑梯!”又是方欣怡出题:“七仙女嫁出去一个。打一成语。”我脱口而出:“群龙无首。”方欣怡说:“接近了!”我心想:七减一等于六。“六神无主。”“答对了!”经过激烈的猜谜,我代表我们小组参赛。此时此刻,钱亮他们已经在选谁代表大组参赛了。钱亮一马当先,连续答下两题,其他两个选手仍无动于衷。许老师只好选钱亮上了。我却没被选上,我只好遗憾的下台了。

最终,台上只剩下几位同学了。许老师出了个题:“小小根儿水中泡,两半花儿水中开。”我们猜到了是豆芽,台上的猜谜高手都猜不到,真是旁观者清,*者迷。经过惊心动魄的角逐,方同学获得了大赛的胜利。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8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街道上人山人海,异常热闹,因为人们都赶着去看烟花。就在最后一刻,秒针触到了“12”这个位置时,急促而美丽的烟花直冲云霄,紧接着,“轰隆隆”的一声,烟灰绽开了隐藏已久的笑脸。让我难忘的是如李白所形容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了!红绿相间的烟火也是引天,人注目;那“群星闪烁”也很受欢迎。当一个如孔雀开屏形状的烟花绽放时,一阵阵热烈而又如雷鸣般的掌声响起,那时虽然天气寒冷,北风怒吼,可是那气氛还是热火朝天,今晚的南靖已成了“不夜城”.真是壮观而美丽。今年的元宵节真另人难忘。我相信,在烟花的爆放中南靖的明天会更加辉煌,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9

耍龙灯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在古人的心目中,龙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对于风调雨顺、生产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舞龙的节日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10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11

元宵节晚上,我和爸爸去院子里猜灯谜,还没到时间呢,就有人开始猜了,我想找个简单的字谜猜,就开始找了,终于,我找到了一个,还是任老师教过我们的呢!它就是:“一口咬掉牛尾巴。”我高兴的都喘不过气来了,就对阿姨说:“阿姨,我知道这个字谜的谜底是什么!是”告“字!”可阿姨说:“不对。”“啊”我不相信,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爸爸和我又猜中了三个谜语,就去兑换奖品了。

可是爸爸有事呢,就让妈妈下来陪我了。我等了好长时间,终于到我兑换奖品了。我把答案告诉阿姨,再告诉阿姨第三个谜底的时候,谁知,这时院子外面“轰”“轰”的放起炮来,我给阿姨说不清楚,妈妈就大声说:“大通县。”妈妈把答案说错了,所以我只得了两个奖品:“一包面巾纸盒一个米菲的自动铅笔。

下次猜灯谜的时候,我一定先找一些灯谜知识好好学习学习,到时猜灯谜的时候答对的灯谜就多了!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12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13

元宵节到了,我们的小区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凡的猜灯谜活动。我一大早就起床了,洗洗脸、刷过牙,吃饭了,碗里一个个白色的小汤圆正在等着我品尝!

吃过汤圆,我跟奶奶赶紧下楼,我真害怕去晚了。因为妈妈昨天再三叮嘱我,一定要早点去,猜灯谜还有奖品可以领呢!奖品里有灯笼,晚上我正好可以点灯笼看烟花了。

我迫不及待地到了小区猜灯谜的地点,灯谜下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了,人们正在忙着猜灯谜,我也进入了之中。

我跟奶奶边看边猜,可是从这边看到那边我没有猜出一个谜语,我很着急,于是我就打电话寻求爸爸的帮助,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终于答对了一道又一道谜语题。

在领奖处,我一共答对了五道题,在排队领奖时听说有一个老爷爷答对了30个谜语,我很佩服他。

轮到我领奖时,我如愿以偿领到了一个漂亮的纸灯笼,灯笼上有个小丑,正在竖着大拇指,仿佛在说:你真棒!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14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班在学校里举行了第xx届猜灯谜活动。

老师和家长把比赛场布置的非常漂亮。树上挂着五颜六色的纸花,两面还挂着美丽的灯笼。我看见了谷雨欣的灯笼是用纸做成的。这可不是一般的纸,这是古代的纸,现在很稀有的。

比赛开始时,我先选了一个谜语。这个谜语比较难,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答案来。忽然,答案从我的脑子里一闪而过,想:会不会是这个呢?于是,我放声大喊:“阿姨,过来一下!”阿姨连忙从人山人海的地方跑过来。我自信的说:“是面条的‘面’字。”“答对了!”阿姨微笑着说,我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我抬头望去,发现了张琳。她在思考一个谜语。只见她托着下巴,好像很为难的样子。接着,她把手放下,嘴里还嘟囔着:怎么这么难呀!她说完,连忙看旁边的谜语:给一半,留一半。这个是我出的字谜。

最后,我猜对了十一个谜语,我好开心!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15

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日子。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16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另外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17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元宵节的夜晚,家里刚好有一些元宵,我争着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齿下,妈妈终于答应啦!

我揭开锅,放上水,合好电闸,等水烧开,(上一次,由于我经验不足,煮成了一锅黑水,.)水开啦!,我把元宵轻轻的放下锅,我用勺子轻轻把元宵推开,锅开啦!大功告成。

“开饭了”我喊,这次我的元宵一个也没破,一个个圆圆胖胖,好可爱!

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灯,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了点红色,桃底有大叶子,真是漂亮又简单,看那以过时的扇灯,虽然它过了时,但它还是那么青春有风度。有气魄,再看那金牛灯,制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线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今牛就出现啦!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呀!

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上炸开,好象把天空炸出一个洞,满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快来看!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龙山,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个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呀!

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大家的祝福,我对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数也数不过来,在这里,我只说一句,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18

今天是元宵节,妈妈上班的单位辖区举行了猜灯谜活动。我也跑去凑热闹,去之前妈妈还给了我纸、笔。

刚到中心花园,就看到有许多五颜六色的气球随风摇摆,更增加了节日的气氛。哦,看,每个气球上都有一条谜语呢。于是,我就按妈妈的吩咐,把不会的抄下来,跑妈妈那问答案,我记住答案后又飞奔花园,忙的不亦乐乎。这时谜语开始揭晓了,已经有好多人都抓着自己的气球了。我一个个找,没想到我知道答案的就一个气球了,我快步上前,赶紧守住,等主办方说开始,我一把拽下气球去排队,前后看了一下,呵呵,没想到我排在第三名呢!看,有的人还在解气球绳子!你们可能纳闷了,为什么我解的那么快呀,其实,我早就解好了,只不过一直把绳子捏着。我正在想着,就到我了,我把纸条递给阿姨,然后顺利说出正确答案,登记后就领到了奖品,开心极了!到妈妈办公室打开一看,哇,原来是个很漂亮的紫砂杯呀!

通过这件事情,妈妈告诉我说这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年的元宵节过的真是与众不同呀!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19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中国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20

元宵节有猜灯谜的习俗,今天老师就和我们玩起了猜灯谜的游戏。

老师刚一宣布玩猜灯谜,教室里就沸腾了,同学们跃跃欲试,一个个胜卷在握的样子。“第一个,春节结婚—打一成语”老师一出口,像在一把火上浇了一盆冷水,把同学们热情的火焰浇灭了。大家一个个皱者眉头,托着腮膀子,绞尽脑汁地思考着,还有的似是而非的'犹豫着,突然一个声音:“喜上加喜,哦不是,双喜临门。”大家恍然大悟也跟着浑水摸鱼“对,对,双喜临门。”

“但愿花常开”老师接着说:“打一礼貌用语。”“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大家把知道的礼貌用语都说了出来,但最终王培好的“不用谢”取胜。

还有打一动物的“为你打我,为我打你,打的你皮开,打的我出血”这个太容易了,全班异口同声“蚊子”。

一个小时过去了,最后一个灯谜也猜完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热情不减,互相出迷猜谜。猜灯谜不仅好玩,还可以开发智力,真是乐次不疲啊。

元宵节的习俗200字 篇21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