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热门32篇)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通用32篇)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1

今天,爸爸、妈妈带着哥哥、姐姐、我跟妹妹一起去看花灯。

“哇!好漂亮啊!”姐姐情不自禁的惊叹了一句。我们首先看到了跟谐门,那悠扬舒缓的音乐让姐姐跟妹妹不由自主地跳起舞来。

我喜欢“十二生肖”那组灯,瞧,龙在“嚓!嚓!嚓!”的打小钹,蛮有节奏的!猪用尽全身的力气“咚!咚!咚!”的抡着槌子敲大鼓……锣鼓喧天,笙箫齐鸣,十二生肖音乐会给元宵节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我跟姐姐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最后面是什么,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我跟姐姐异口同声地叫了一声。原来是威震四海的托塔李天王的塔矗立在前面。只见塔内缓慢的旋转人民币的画面,我想大概是恭喜人们发财吧。实在是太随人愿了!

我们又赶到了爸爸、妈妈那里,这时他们正兴致勃勃地看着“空城计”呢!只见诸葛亮稳坐城头,不慌不忙弹着琴,真是一种处变不惊、沉着镇静的大将风范啊!

今晚真是五彩缤纷的花灯连成片,熙熙攘攘的人群汇成海,欢歌笑语形成潮啊!我们一家人也都沉浸在元宵节的欢乐中。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晚上,人们兴高采烈地向广场走去,看元宵晚会,看烟花。广场上真可以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们的脸上像笑成了一朵灿烂的鲜花。我和妈妈也前来观看,我看不着,妈妈便抱起了我,我一看,周围是一片人海茫茫,估计有十几万人吧!

元宵晚会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耍龙灯,你看,两条巨龙在互相挑逗、嬉戏,那个场面像是活的一样。第二个节目是舞蹈,只见他们穿着绿裙,左转一圈,右转一圈,动作整齐、漂亮、敏捷,就像蜻蜓飞舞。

烟花开始放了,嘿!各种烟花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有的烟花像一块宝石,有的烟花像一个“中”字,还有的烟花像灯笼。哦!

烟花还可以瞬息万变。眼前的烟花刚刚还是一个,转眼间就变开成了千万朵烟花。明明是一个普通的烟花,一瞬间就变成了像流星一样的小点。

今天元宵晚会,真令人流连忘返。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3

元宵佳节也称灯节,同时也是中国情人节之一。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朝,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约637~约689,字升之,范阳人)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佳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朝更重视元宵佳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朝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朝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佳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佳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佳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佳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佳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4

元宵节,我去姑姑家做客,楼下是高新区政府,摆了许多的花灯。我与表弟表妹便下楼看花灯,样子自是好看我就不一一介绍。

4点的时候,有人就开始贴灯谜了。过了一会有人又忽然叫起来:“四点半领奖。”人群里轰然炸起,大家开始站在一起猜灯谜。我猛然间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宝钗虽然是只有十几岁,可是长的如天仙一般超群脱俗;天仙似的人也曾在灯下猜谜。只是美人站在灯下明眸忽闪一定更有一番风情。

同样的年龄,我和表弟表妹比起来,我们看着一串一串的灯谜,猜就无人会了,但一想到奖品,那灯谜刹时好像风干的牛肉干;我们更像是在花灯下留着口水的哈巴狗。

不过人群渐渐分散开,大家开始占山为王,四点半的时候才让撕下来,于是一人手里拽着一章灯谜,我和表弟表妹也占了3个,我们高举着手,排成一队。因为我稍胖,他俩很瘦,远远看着就和110一样。猜是不会猜的,可是人人都有手机呀,人人都能上网,上网搜搜不就找到了吗?于是我开始狂摁手机,不一会三个谜底就出来了,真是得来毫不费功夫。等到四点半的时候,人们齐刷刷的撕下了灯谜。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5

1、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2、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 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6

春节过后,就迎来了元宵节。在中国,人们在正月十五庆祝元宵节。这一天意味着短暂的新年假日结束了。在这新的一年,人们会带着的祝愿回到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在这个节日里,吃的玩的都是十分丰富而且有趣的。汤圆,是最重要也是最传统的食品—外面包裹着甜软的糯米皮,而里面填满了花生或芝麻馅料。这个小小的糯米球象征着阖家团圆,及对家庭最美好的祝愿。除了和父母亲戚一起吃饭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活动等着你。看花灯、猜谜语是元宵节的传统组成部分。最有趣的是谜语都写在花灯上。晚饭过后,一家人就高高兴兴的去大街上看花灯,猜谜语,享受着这幸福的时光。

在每个城市,都有条大街作为花灯展的主会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各式各样的巨大花灯发出像白昼一样的光芒,照亮了赏灯的人们,也照亮了漆黑的夜。在这一刻,任何言语都不能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赏花灯,猜谜语,吃汤圆,和我们爱的人在一起,想着美好的未来,所有的一切,都值得了。

元宵节快乐!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7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元宵节。根据中国的传统,新年伊始,当空中出现一轮明亮的圆月时,成千的彩灯就会被悬挂出来。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试着猜灯谜,吃汤圆。在隋朝,当时的隋炀帝邀请他国的外交使节来中国欣赏彩灯,观看节目。

在唐初,彩灯的展示会一直延续3天。当时的帝王还颁布了宵禁令,允许人们昼夜地庆祝节日。到了宋代,人们会用5天的时间来庆祝元宵节,该节日也开始蔓延到许多中国的大城市。今天,正月15挂花灯在整个华夏大地仍就是一项很隆重盛大的活动。

汤圆的馅有甜,也有咸。甜馅可以由糖,胡桃,芝麻,桂花,玫瑰花瓣,或者枣泥做成。一个成分或者任意几种成分的组合都可以用来做汤圆的馅。咸馅则可以由碎肉末,蔬菜等做成。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8

今天是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大早起来,我就盼望着时间快点过,由于,晚上在街心广场有燃礼花庆元宵活动。

夜幕终究降临了。月亮姐姐披着薄纱披肩,带着星宝贝们来到天空。原来,它们也是来看礼花的。广场上,人头蹿动,到处都是三三俩俩的人群,我好不轻易挤到一个看礼花的有益地势。

这时候,天空中出现红、黄、蓝三颗烟花,我兴奋极了,由于放礼花马上要开始,一个紫色的大礼花直冲云霄。紧接着,很多色采缤纷的礼花飞上天空。绮丽非常,有的像绽放的花朵,有的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有的像串串雨丝;还有的像盏盏小灯笼被点燃。看!一个大瀑布从天而降,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缤纷的礼花把天空点缀得奇异而美好。忽然,又一个大礼花咚的一声,飞上了天空,这个礼花可和别的不太一样,里面出现了几个红灯笼,渐渐飘落天幕,可真是太奇异了。最后,小礼花也开始燃放起来,色采各异,分不清是星星还是礼花。

几颗烟花的升空,公布了本次活动的结束,我仿佛还在回味着那多彩的烟花。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9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__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点,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10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11

1、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2、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3、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4、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5、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6、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

7、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8、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9、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

10、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

11、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激流勇进

12、伞兵(打一成语)从天而降

13、照相底片(打一成语)颠倒黑白

14、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不言而喻

15、仙乐(打一成语)不同凡响

16、零存整取(打一成语)积少成多

17、初一(打一成语)日新月异

18、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19、打边鼓(打一成语)旁敲侧击

20、感冒通(打一成语)有伤风化

21、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半路出家

22、举重比赛(打一成语)斤斤计较

23、纸老虎(打一成语)外强中干

24、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

25、无底洞(打一成语)深不可测

26、端午在眉睫(打一成语)马首是瞻

27、远树两行山侧立,扁舟一叶水平流(打字一)

28、谜底/答案:慧

29、远看象头牛,近看没有头。(打字一)

30、谜底/答案:午

31、右邻左舍关系好。(打字一)

32、谜底/答案:郑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12

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13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节日起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__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14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舞龙灯

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猜灯谜

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15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16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元宵节还有逐鼠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17

元宵节,家家户户自制元宵(今有专业户专卖)。元宵古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甜而不腻,脍炙人口的民间小吃,全国流行。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宋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解解馋。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18

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打一动物名)—鱼

两眼外秃大嘴巴,有个尾巴比身大,青草假山来相伴,绽放朵朵大红花—金鱼

像鱼不是鱼,终生住海里。远看是喷泉,近看像岛屿(打一动物名)—鲸

小时像豆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得高,是捉虫(打一动物名)—青蛙

为你打我,为我打你。打 到你皮开,打得我出血(打一动物名)—蚊子

似鸟又非鸟,有翅身无 毛,一脸丑模样,专爱夜遨游—蝙蝠

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动物名)—蜗牛

身穿绿衣裳,肩扛两把刀。庄稼地里走,害虫吓得跑(打一动物名)—螳螂

娘子娘子,身似盒子。麒麟剪刀,八个钗子(打一动物名)—螃蟹

黑脸包丞相,坐在大堂上(打一动物)—蜘蛛

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打一动物名)—蚂蚁

白天一起玩,夜间一块眠,到老不分散,人间好姻缘(打一动物)—鸳鸯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19

元宵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__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佳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佳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佳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另有一说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佳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朝才一天,到唐朝已为三天,宋朝则长达五天,明朝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朝,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20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21

每年正月十五,中国传统文化—元宵节,元宵节是吃汤圆的日子,为什么要吃汤圆呢?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据说,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候,周勃、陈平铲平“诸吕之乱”,汉文帝登基的这天正是正月十五。以后,每年这一天的晚上,他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庆祝。因“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便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这天晚上,举国上下都要张灯结彩欢度元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用各种果饵作馅,外面裹以糯米粉滚成丸子,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丸子在锅中时浮时沉,所以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人又改称为“元宵”,古时人们又称“元宵”为汤团、圆子或者粉果。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22

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传统灯谜的制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是中国独创的文学艺术。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谜联,让大家猜一猜。大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与狐狼猫狗半边相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一片全模糊,虽为小品,亦为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23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或灯节,这是一个吃汤圆赏灯的节日,据民间风俗史书上记载,元宵始于隋朝末年,相传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炀帝杨广为炫耀民富国强,下令在洛阳城里搭起座座高台戏棚,调来全国各路高手戏班,从十五之夜开始,夜夜花灯高招,歌舞生平,弦歌不绝。一时间,看灯的,听戏的,做小生意的,人山人海,使的个洛阳城沸沸腾腾起来。据说,这时有个小吃店铺的老板别出心裁,把糯米碾成粉,包以糖馅做成团子,然后一煮,又饱肚子,又暖身子,很受欢迎。因为古时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称夜晚为宵,所以元宵由此得名。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元宵又叫汤圆,历还有许多别称“面茧、粉果、汤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词》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惯,并且当时已有以出售汤圆著称的字号。

正月十五元宵节将至。元宵是灯节。在中国,唐朝遗留下来灯节观灯的习惯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另外,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也一直保留到现在,因为在上元节的晚上——元宵吃汤圆,人们也就习惯地把汤圆叫做“元宵”。

元宵佳节,北京的饮食、糕点铺,甚至连马路两边都设摊兜售汤圆,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这天都吃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人们是多么留恋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风俗呀!

汤圆又叫汤团、粉果,因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圆子。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24

今天是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是一个欢乐的节日,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的习俗。

道路的两旁树上装饰五彩缤纷的花灯,各家商铺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小灯笼。有小猴子的,还有小狗的、小猪……形态逼真、非常可爱。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古灵精怪的“金猴”花灯。

天中广场上人山人海,到处锣鼓喧天。有扭秧歌的,舞狮子的,划旱船的……形式多样的表演让人眼花缭乱。我想到近处看,可是到处都围得水泄不通,只能站在远处观望。

超市里:“卖汤圆,卖汤圆,这里的汤圆是圆又圆”的歌声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货架上摆放着各种美味的汤圆:芝麻馅的,花生馅的,还有彩色小汤圆。我最爱吃的就是黑芝麻馅儿的,浓浓的黑芝麻香味扑鼻而来,吃在嘴里甜甜的,黏黏的。香香的汤圆寓意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和和美美,快快乐乐的`美好祝愿。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25

1、元宵节是农历第一个月圆日,是一个喜庆圆满幸运之日。如果这天收到祝福,幸运和幸福会伴随你。所以你是幸福幸运的,因为你已在这天收到了我的祝福。

2、你听,噼啪声,那不是爆竹,而是元宵子弹在飞射:粒粒打 到你碗中,变汤圆颗颗;粒粒打 到你嘴边,变笑声连连,粒粒打 到你心里,变祝福声声:元宵快乐!

3、元宵节的月亮,特别圆又特别亮;元宵节的锣鼓,特别闹又特别响;元宵节的汤圆,特别甜又特别大,元宵节的祝福,特别好又特别长。祝你元宵节愉快!

4、今宵月圆白如昼,千年轮回人依旧,月增年华人增寿,岁月过后看春秋,满腹真情话别后,月圆之夜话语稠,此时莲灯观不够,来世对月消新愁。元宵节快乐!

5、元宵节到了,一圆健康,二圆学业,三圆事业,四圆亲情,五圆友情,六圆爱情,七圆财富,八圆幸福,九圆梦想,十圆肚子!元宵节快乐!

6、漫步观灯赏心悦目,灯辉鼓响秧歌起舞。十五元宵人潮如流,猜谜获奖欢欣鼓舞。独出心裁灯会团聚,大街现场品尝汤圆。祝君团圆别开生面,外品汤圆潇洒大方!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26

昨天开始,整个村子里就开始张灯结彩,红红火火的为元宵节忙碌起来。到了晚上,更是鞭炮声声不断,锣鼓阵阵不停。还有一些年轻女孩们跳花戏,男孩们耍拳。连空气中都透着一种节日的喜庆。

元宵节,据说是过了年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阖家团圆来庆贺。也代表着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新的开始。

元宵节,是村里每年过的的节日。家家户户都挂上大红灯笼,拉上了彩旗,年轻姑娘小伙子们都化上好看的妆,穿上节日的盛装,跳起了小花戏,耍起了拳术。老人小孩都开开心心的。

虽然自己不是个很爱热闹的人,但是也被这种节日的喜庆感染着。

过了今天,从明天起,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又得开始一年新的奋斗目标。愿大家在节日的喜庆里,都可以快快乐乐!开开心心!

也祝愿自己的明天比今天更加的美好!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27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28

以前过元宵佳节,都是在家里和家人团团圆圆地吃饭。可是今年不一样,我们在学校过了一个快乐的元宵佳节。

元宵佳节前一天,学校给我们组织了包汤圆的活动。走进食堂,只见外婆先从锅里拿出一团已经和好的面团,抓在手里捏几下,把它捏得软一些。接着用双手把面团搓成长条,掰成大小均匀的圆球,放在衬着纱布的盘子上。然后,外婆拿出了猪油馅。一切准备就绪,外婆拿起一个小面团,给我们做起了示范。她先用右手大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洞,一边转动一边把周围的面 皮捏薄。接下来,外婆拿起一颗猪油馅,放进“小洞”里,又把封口捏紧,最后在手心里搓团。这样,一个精致的汤圆就做成了。

我学着外婆的样子,也来包汤圆,可是我的“小洞”没捏好面团都散开来了。我不灰心,再拿起一个。这次我认认真真地包,终于成功了。这是我第一次包好汤圆。

汤圆煮好了,我津津有味吃着自己包的汤圆,可真是与众不同啊!这真是一个难忘的元宵佳节!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29

1.月亮、元宵映衬着你的欢笑,正月十五回荡着你的歌调,新年新春充盈着你的热闹,此时我心思恋着你的美妙!

2.岁月如诗,句句悠扬;友谊如歌,余音绕梁;佳节借吉,恭贺安康;尔汝情谊,亘古绵长!十五元宵佳节,举杯邀明月;倾心祝福您,吉祥又安泰!

3.月亮,元宵,映衬着你的欢笑,正月十五回荡着你的歌调,新年新春充盈着你的热闹,此时我心久恋着你的美妙。

4.一声声锣鼓一阵阵沸腾一幕幕烟火一盏盏彩灯和着二月丝丝缕缕的微风踱进你心窝,串串企盼祝愿你:元宵快乐!平安无忧!幸福健康!

5.元宵到,祝愿你:春风春雨春常在,好花好月好年景!

6.元宵佳节开心绕,生活幸福多美妙。祝节日欢笑!

7.一个圆圆的汤圆,送给你;一颗圆圆的心,献给你;一份圆圆的真情,寄给你;一条圆圆的祝福,传给你,祝你:元宵节快乐!

8.给你一碗汤圆,里面加点糖,最后放点盐,分开是咸的,见面是甜的,最后才知一切是幸福的!元宵节快乐!

9.元宵佳节祝福你,做个元宵送给你!滑滑的,甜甜的,对你的感情粘粘的!

10.遥祝你:日圆,月圆,团团圆圆!官源,财源,左右逢源!人缘,福缘,缘缘不断!情愿,心愿,愿愿随心!

11.愿此元宵佳节,您心情愉悦,家庭和美,亲友源远,事业成功,好梦连连。

12.宵灯伴你锦绣前程事事通,月圆情缘财源愿愿随心!欢乐今宵!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30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元宵节要吃汤圆,放烟花。

妈妈煮好汤圆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放在嘴里,妈妈大叫;“小心点,别烫着。”咬上一口馅慢慢地流了出来,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元宵节可少不了观花灯。吃完元宵,我和爸爸来到阳头广场。这里的花灯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还有在“游动”的鱼儿。真是五花八门!都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兔子花灯。只要一按按纽。兔儿便会唱起欢乐的歌。我连忙拿起我的老虎灯加入闹花灯的行列,之后我和爸爸去放烟花。

放烟花可有趣了,烟花的种类真多!有的还有的在放甩炮……人们正看得起劲,忽然,一个淘气的小朋友扔甩炮,人们吓得四处躲藏;我跟着爸爸放礼炮它喷着火焰天空冲去,“啪”的一声爆炸了,放出五彩的鲜花。

元宵节真有趣!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31

1.千万个思念,在空气中凝固,扬起风,吹向你,带着我的祝福,寂寞我不在乎,你快乐我就满足,想你是我的幸福,预祝您元宵节合家团圆,快乐无边!平安幸福!

2.为您带来元宵节的祝福:一斤瓜子二斤枣,祝你好运来得早;一斤糖果二斤蕉,祝你吉祥不会跑;一斤花生二斤桃,祝你钱财滚滚进腰包!

3.一幕幕烟火一盏盏彩灯,随着二月的微风,踱着舒缓的步履驻进你心窝,我把这节日的美好连成一串串企盼送你:元宵快乐!

4.元宵佳节喜笑颜开,朋友祝福短信送来:祝你甜蜜整个兔年,心中梦想功德圆满,爱情品味浪漫甘甜,家人开心健康常伴。祝福不只今晚,为你祈祷到永远!

5.正月十五元宵吃汤圆:你圆、我圆,人人结缘!日圆、月圆,事事皆圆!人源、福源,处处皆源!官源、财源,源源不断!心愿、情愿,愿愿称心!

6.点燃祝福的灯火,拨亮快乐的灯芯,照亮幸福的生活,元宵节到了,愿君开心快乐,吉祥如意,健康平安,万事顺心!

7.花灯吐艳映新春,福也圆圆愿也圆圆;良宵美景迎佳节,事也圆圆财也圆圆;笙歌一曲唱佳音,心也圆圆爱也圆圆。恭祝元宵佳节,好梦圆圆!

8.快来尝我亲手给你做的汤圆,用“相思”和面,“吉祥”做馅,在“开心”的水里煮熟,用“平安”的小碗端到你面前。祝元宵节快乐,幸福永远!

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圆人团聚,祝福声声伴您行。值此元宵佳节,衷心祝福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元宵快乐!

10.月亮,元宵,映衬着你的欢笑,正月十五回荡着你的歌调,兔年新春充盈着你的热闹,此时我心久恋着你的美妙。祝你元宵节快乐!

11.元宵佳节,万家团圆喜气扬;张灯结彩,欢乐开怀展笑颜;一碗元宵,盛满平安与幸福;温馨问候,彰显情谊之浓烈;虔诚祝福,充满真挚甜你心。元宵佳节,愿君万事如意,合家幸福!

关于元宵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篇32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