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灯塔大课堂”后的心得(精选33篇)
我喜欢挂在“天宫”空间站的美丽夺目的中国结,它正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样的空间站是太空中最靓丽的风景线,也使我们倍感亲切。
在太空里要控制自己的身体以适应失重感,像一条鱼儿一样四处游走。吃的饭菜原来是在地球上事先做好的。培育太空植物,是飞行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太空中,虽然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冲热水澡,但是洗脸洗头发都没有问题。科研人员专门研制了分解洗发液——不仅可以把头发洗得很干净,还十分节约水。空间站的水非常宝贵,所以要尽可能地节约用水。
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只要一个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
在空间站也有许多休闲活动,可以和家人打视频电话,可以从舷窗边欣赏日落时美丽的地球,还可以进行晨练,晨练项目是中国传统健身项目——太极拳。
最重要的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就是出舱活动了。穿好“飞天”服,通过气闸舱来到舱外,通过地面调度人员和舱内同伴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在舱外完成相关任务。
在太空也有许多喜事:种植的.水稻抽穗了,迎来了太空快递员,也迎来了新伙伴来进行工作交接。在太空驻留了三个月,很快就要告别“天宫”空间站返回地球了,想到很快就能见到地球上的亲人,非常激动。
太空本身已经非常迷人,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每每出现带有五星红旗的一切,都愈发使每一位中华儿女倍感亲切与自豪!
89年出生的李思凝和的96年出生的郭念博都是平日工作中话不多的年轻人,但做起事来都非常认真、负责。主动加入到青年突击队后,他们默默付出,毫无怨言,坚持站好每一班岗,守护好每一个人。他们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积极反馈和认可,能够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主动扛起这份责任,凸显了他们的勇气和时代担当。“你们的严谨和严格,让我们居民更加安心地居住在小区里,真的太辛苦了,谢谢你们!”“天这么冷,你们真是我们的战士!”“谢谢,辛苦了!”……执勤工作中,最常听到的就是这些暖心的话语,这些温暖无时无刻不感动着这些年轻队员,鼓舞他们更加努力、用心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而队员的细心和负责也同样温暖着居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天气变暖,小区楼房屋顶上的冰雪开始滑落,细心的李思凝及时发现了这个现象,看到有居民路过,就及时告知,并随时关注,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赞扬和感谢,她说:“我们‘战’在这里,就想对每一个居民负责,不只是疫情中的排查、登记、量体温,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也都会留意、留心,能帮忙的、能多做的,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
“奶奶您好,您这是要出去做什么啊?”一次执勤中,郭念博遇到了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要出小区散步,考虑疫情期间风险较大,同时担心老人一个人出门在外会有不便,于是他建议老人在小区院内散步,但不管怎么劝说老人都坚持要出去,于是他为老人作了登记,并叮嘱:“出去要注意安全,您慢一点走,别在外面待太久,早些回来……”老人点点头慢悠悠地离开了,直到看不到老人的背影,郭念博才安心的回到岗位。过了一会儿,老人步履蹒跚地回来了,手里抱着一联儿酸奶,看见他下车,就要把酸奶给他,郭念博见状一边感谢,一边婉言拒绝,然后搀扶着老人一直送到单元门口,看着口齿和听力都不太好的老人进了门才放心离开。他说,我局结对的社区属于老旧小区,有很多老年人,平日里也都会帮助他们做一些事,他认为这是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应该做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够换来居民的平安和健康,这是他最期望看到和努力想要做到的,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守护这里的每一个人。
这些年轻的心时刻被疫情的动态所牵动,时刻为居民的健康和安危所着想,在抗“疫”战斗第一线朴实的散发着光和热,把初心和使命牢牢地践行在战“疫”前沿。坚实地站好每一班岗就是他们对抗疫情的最有力武器,疫情不退他们将始终如一,继续坚守和守护,一起等到春暖花开,共同庆祝“久别重逢”,牢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嘱托,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来袭,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国家、社会、广大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都积极投入到防控疫情的战斗中去。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与看不见的敌人较量。
不管是城市小区还是乡镇街道,不管是基层干部还是一般民众,都出一份力,为尽快战胜病毒做出自己的贡献。各地“硬核”的标语口号,各村大喇叭不间断地重复广播,基层干部时时巡查的场景,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而一般民众蹲在家里坚守不出,也表达着人们对于抑制疫情扩散的坚定决心。
为有力抵御病毒,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政策,以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为共同抗灾提供方便。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疫情防控补助资金603.3亿元;免除疑似病人个人负担;收费公路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截止时间延长至2月2日24时;银保监会下发通知,受疫情影响暂无收入人群可合理延后还房贷;国家电网决定,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用电欠费不停电……
而在此期间,最令人动容的,还是那些为抗击疫情而舍小家的“最美逆行者”——广大医学科研人员、医护工作者、防控医院的建设者、公安干警、每天奔波巡查的基层干部以及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其他人员。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已经84岁,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却乘坐高铁冲往武汉防疫第一线。
战斗在武汉医院的医护人员,被口罩磨破了脸颊,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背,每天只睡2个小时,为了节省防护服,连水也不敢喝,在接受采访时嗓子都哑了,这让亿万人感动,也让亿万人心痛。
而在火神山、雷神山工地以及其他防疫医院建设工地上的人们,同样远离家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夜以继日地劳作,他们同样是“最美逆行者”,同样值得人们敬重。
灾难来临,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冲锋陷阵,为抗击疫情、稳定局面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正是他们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树立起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激发人们不妥协、不放弃、不后退的坚强意志。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在疫情肆虐的当下,所有为防控工作而努力的人都是负重前行的人。请接受我们真诚的感谢与崇高的敬礼!
“天哪!真神奇!”,一声声惊叹此起彼伏地从教室里传来。是什么让同学们如此兴奋?原来他们正在享受一堂来自太空的授课。
“太空是什么样的?”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疑问,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日益深入,太空神秘的面纱也逐渐被揭开。为了激发同学们探索宇宙的热情,让同学们感受太空的奥秘,“天宫课堂”开课了!
太空中怎样喝水?怎样走路?怎样睡觉?同学们的问题就像水中浮上的泡泡,一个接着一个,不过不用担心,讲解员老师一一耐心为大家解答。
太空中怎样喝水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太空中是没有水的,那在太空中要怎样用水呢?难道要在太空舱上载几吨水吗?当然不是啦!只需一小袋水和一套再生水装置就可以满足航天员一天的日常用水,而且这种再生水与原水并无区别,可谓节约又环保!而且在太空中,水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根据日常经验,我们知道不是任何东西掉进水中都会沉下去的,这是因为水有浮力,这种力会托着物体,使其不会下沉。但是在太空中,水的浮力几乎不存在,这就造成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东西掉入水中后会悬浮在水中静止不动!这是多么奇妙啊!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如果要在太空舱中行走,必须得借助特制的钉鞋和太空舱中的'把手,在教学中,叶光富老师在太空舱中不断挥舞左手,竟使身体悬浮了起来,这也是失重的原因。根据这个特性,讲解员做出了一个特殊的水球,水球晶莹剔透,里面的水还在不停流动,真是令人惊叹!
我们知道人在太空舱中会悬浮起来,那么在太空中应该怎样睡觉呢?宇航员为了不被“原地升空”,需要睡在特殊的睡袋里,并且把自己绑起来,防止飘来飘去。本次太空授课还让我惊奇的是宇航员们一天会看到十六次日出,真是太神奇了!
太空神奇而美妙绝伦,希望航天员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返回地球,期望未来有一天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太空的奇妙之处,最后祝愿我们祖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兴旺发达!
最近学校组织了一项别开生面的观影活动,直播直播天宫课堂。
“54321!”最激动的时刻就要到了,我们的眼睛都不眨一下。"欢迎我们的亚平老师为我们分享她正处在太空飞船上的活动,……”伴随着主持人的声音,授课开始了。亚平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许许多多的有趣事件。课程一开始,一位航天员老师为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动作,只见他在天宫一号中站稳,然后两脚向上一收做出了一个打坐的动作,但他并没有摔在地上,而是稳稳的漂浮起来了,王亚平老师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飘到太空舱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个人都身轻如燕,真让人羡慕!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水球的实验,王老师拿出了一个宇航员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中,轻轻拉出来一个水膜,让它来回摆动,只是飘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水珠,这时,王老师将金属圈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个水球,她将里面的气泡抽出,挤进去两个更大的气泡,奇怪的是气泡并没有合成一个,而是整整齐齐地挨在一起,她又将气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进蓝色液体,立马形成一个漂亮的蓝色水球。亚平老师拿出与自己的女儿所做得折纸小花,这就结合了所学的物理知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从地球带到太空质量是不变的,将它放在水模上转动神奇又美丽,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亚平老师为我们的讲解结束了。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对奖赏不敢兴趣。教师对学生评价,不要过于超负,比如:无论搞什么活动和课上奖励什么小红旗,小红花,五角星等,学生的面积大了,甚至每一名学生所得太多了,学生就有反感,就认为得与不得都一样,起步到促进作用,反而适得其反,还有骄傲自满,听不得批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被人赏识。新课堂提倡课堂功能评价的独立性和发展性,可以说既满足了学生渴盼表现的心理需要,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对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我意识正处在形成中,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在很大的程度上仍处于依赖“外部权威人物评价
”阶段。为此,过多过滥的表扬时期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反而一再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最优秀的,从而滋生骄傲,自满情趣。这类学生的突出表现之一就在于听不得任何人的批评,一旦受批,则极易产生对抗情绪,消极心理,心理上难以承受“天堂到地狱”之别。这一代孩子大多
是独生子女,父母的高度期望带来的高度满足使大多数学生不知“苦为何物”,并且,自小养成的“外部归因”而看不到自身的丁点错误,加之进校后教师先甜后苦的评价策略使其“妄自尊大”的心理更进一步,殊不知,温室里的花朵更需要的是自然烈日、暴雨、狂风的洗礼,方能顽强的成长。而着一些孩子一旦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或经常受不如意的事实,心里无法承受这些“巨爱”,从而产生焦虑、自卑、自异等不良心理。痛苦得不到及时调解,极易产生不良后果。
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呼唤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才,而生活在“甜言蜜语”“暖风轻拂”中。环境下的孩子们未来能面对这样的社会竞争吗?是否要等到他们在社会里栽了跟头才能体验到学校与社会的区别呢?是的,挫折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修正自是过高的不良品质有极大的益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创造一定的机会让孩子们承受适当的挫折感作为教师或家长,主要是在语言上加强做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同时,挫折教育也是要让每位学生明白,在人生中取值和生活道路上,没有一天道路是铺满鲜花,洒满阳光的比值大道,更有可能布满了荆棘但只要我们有信心,采用恰当的方法,定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
今天,我观看了一个名叫“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的直播课。这个视频主要讲述了“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的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我觉得最神奇的情节是水球。第一处就是王亚平老师做了一个水球。它非常漂亮,只见王亚平老师将水滴放进水膜中,然后水膜会一点点变厚,继续向水膜里添加水滴,最后变成了一个漂亮的水球。王亚平老师还说在陆地上是做不了水球的,只有在微重力的情况下才能完成。
老师们的太空之旅真是又神奇又有趣,真想像他们一样勇敢地完成祖国神圣的太空任务。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山东电视台播出的关于肺炎疫情防控的特别节目,本期主要讲述了生活中的预防措施,让我们在生活细节中做好防控,健康生活。本期节目邀请张伟教授为大家讲述关于在生活中如何做好预防措施,以及在疫情中我们对医药、饮食等方面的知识。
在医药方面,张教授讲了目前有些市民疯狂抢购双黄连口服液,藿香正气水等中成药物的行为。他告诉大家“某些中药是否真的能够杀死冠状病毒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倡导广大市民要理智客观地看待药物,做到不传谣,不信谣,合理用药,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
合理饮食也是预防疫情的重要方法之一。张教授在节目中提到,生活中在饮食方面要合理安排,多吃清淡食物,可以适当吃些山药,白萝卜等补肺祛湿的蔬菜,提高肺的免疫功能。
另外,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说出门佩戴口罩,路上不乱摸东西,回家及时洗手。此外,洗手时要牢记“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洗手法,让好的习惯渗入疫情防控的点点滴滴。
让我们在生活中加强预防,合理地进行用药、饮食,正确安排作息,增强体质,愿我们平安度过疫期,待到疫情过后,春暖花开,我们要以更加健康的体魄,更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去!
通过观看今天的同心战疫节目,让我学到了许多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知识。
由于疫情的到来,大家可能去药店买的最多的一个就是口罩和酒精,还有一个就是现在常听到的双黄连口服液,莲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
张伟教授说中成药在实验室有抑制作用并不代表在临床试验有抑制作用。
张教授告诉大家不要过度恐慌,保持平常心,放松心态才是对免疫功能最有帮助的方法,我们大家在家要做到不传谣,不信谣,不聚集,勤洗手,出门戴口罩。所有人都在努力,相信这也一切都会过去。
看到一线的医护人员们每天没日没夜的与死神抢人,情不自禁对医护人员更加的崇拜与尊敬,同时也替他们担心,他们随时也面对被传染的风险,但他们还是奋不顾身,一心抢救病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医护人员成为最美的逆行者,而越来越多的患者出院,让我们看到战胜疫情的希望。
感谢那些在抗击疫情一线工作的医生,护士,劳动工人,正因为有了你们的存在才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我们与你们同在!
我看了有关“航空”的知识课堂,我看到视频中的地球十分壮观美丽。我了解到宇航员在舱里面的活动如:在空中运动健身,利用飘浮原理做有趣的实验等等。我感觉充实了我的知识,使我的眼界开阔,让我了解到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领域,了解到大自然的知识。我对这次的知识课堂的举办感到十分的开心与兴奋,希望下次还能再举办类似的活动。
我是第一次在电脑上学习,今天就要开始上课了,我特别得高兴,很早就起床了。第一节是语文课,我打开电脑,在一个叫钉钉的app上打开进入直播间,等了一会儿,熟悉的声音出现在了我的耳旁,电脑上出现的是王老师的课件,通过看课件,配合老师的讲述,我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有时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回答时,我们可以通过语音、连麦、在对话框中输入自己的答案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但是总有一些同学在对话框里发一些不该发的东西,严重影响了老师上课的心情,还影响了同学们的专注力,希望他们能听取老师的教导认真学习,不再乱发。
通过一周的网上学习,我觉得在教室里上课和在网上学习各有各的不同,因为在教室里有许多的同学和我一起,和老师同学都可以面对面交流,很亲切、很真实;在电脑上学习,虽然也有交流、互动,但感到有距离感,也没有在学校的那种学习氛围。
总之,我还是想在教室里和老师面对面的上课,和同学们抢着回答问题,希望这场病毒大战早点结束,这样我就可以重返校园。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还记得我上六年级的时候,一次轮流到我升旗,班主任指定我和另外一个班委分别担任升旗手和护旗手。
这天早晨,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同学们都穿着干净而整洁的衣服,列队站在操场上,跟着音乐,我接过那熟悉的国旗,激动地将国旗卡在扣环上。
“升国旗,走国旗,行队礼。”喇叭里传来清脆的声音。话音刚落,《义勇军进行曲》缓慢地在校园上空响起,我更是按奈不住自己激动的心,双手紧握着绳子。我配合着国歌的旋律,缓缓地将五星红旗升起。我放眼望去,全体师生表情严肃,眼睛牢牢地盯着冉冉上升的国旗。
这时,国旗以到达旗杆的顶端,我将绳子牢牢的束缚在旗杆上。我抬头望着国旗,想起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的情景,那是新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古国的飞跃。中国之所以能有今天,那都是先烈们的鲜血换来的,五星红旗之所以那么红,那都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他充分显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升旗仪式结束了,我的爱国心却不能平静,那是我第一次升旗,也是我第一次对祖国发自肺腑的感慨。从那时起,我真正了解了爱国的含义。
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爱国,就会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爱国,就会有太多太多的精神需要我们弘扬;爱国,有更多更多的未来等着我们去创造,去更新。
20__年当萨马兰奇宣布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时,全中国的人沸腾了,这正是世界对中国的信任,然而中国也没有辜负世界的期望,中国以自己的方式,给了世界一个满意的答案。
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了,我的爱国心——在沸腾!
爱国,是对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挚爱情感。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用各种功勋诠释着爱国主义的内涵,创造着宝贵的精神财富;无数平民百姓也用不同方式展现着深沉的爱国情感,演绎着数不尽的动人故事。爱国已经渗透生活的每个细节,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拥有一份爱国的自信、一份报国的豪迈。爱国不一定要硝烟弥漫、激烈悲壮、事迹宏大,微风细雨、小草细叶式的爱国也是一种伟大,一种崇高,一种可敬。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富民强的壮举,当然值得虔诚赞颂、永久纪念;同时,一个普通人只要心系祖国、踏实做事,尽管没有什么惊天业绩,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精彩亮丽的人生。
爱国,是一种使命。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被赋予了爱国的义务和责任,从少年、青年,直到中年、老年,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干什么工作,他的一言一行都与爱国紧密相连。“国家”是“国”与“家”的组合,意味着祖国与家庭和个人的命运密切相关。有国才有家,国兴才家旺,国泰才民安,祖国日益强盛,家庭才愈加温馨,生活才愈加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爱国精神的力量承载着爱家的情感和人生的梦想,热爱人生的前提是热爱祖国。国破家亡的训诫,对每一颗爱国心都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警示。有的人不喜欢谈论爱国的话题,认为这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不够新潮。的确,爱国这一庄严的话题好像不如穿戴妆扮那样时髦,也没有休闲娱乐那样时尚,更赶不上薪酬待遇那样实惠,但是,爱国思想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根本核心,不爱国的人,思想空洞,灵魂干瘪,是次品,是危险品。爱国精神永远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从灵魂深处支撑起我们生命的厚重与顽强。
爱国,要从我做起,这是爱国精神产生的起点,是爱国力量爆发的源泉。
有的人认为爱国与己无关,只期望别人爱国,自己却一腔冷漠,甚至还在危害国家,辜负人民,这是可耻的。只有人人从我做起,才能积蓄爱国力量,形成爱国热潮。爱国不仅体现在思想层面,更应体现实践层面。如果不贯彻到具体行动中,只是停留在心头口头上,再好的思想言论也是不切实际的。真正爱国,就要默默无闻地去做利国利民的好事。爱国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小事做起。万丈高楼平地起,大凡成大事者都是长年累月点滴积累的结果。做好身边的小事,工作的细事,生活的琐事,使之有利于集体,有利于国家,这才是实践爱国的现实路径。当然,爱国不是心血来潮,不是忽冷忽热,不是浓淡相宜,而是用心跳谱写的真情旋律,用热血铸就的铮铮誓言。我们永远不能嫌弃我们的祖国母亲,哪怕她过去饱受屈辱、伤痕累累,哪怕她现在正在崛起、不够强大,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呵护她,竭尽全力地建设她。
爱国,是本分,是善良,是高尚。
让我们都来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祝福祖国。
写学过的某一种艺术,如:吹,拉学,弹,唱,书法,绘画,泥塑,雕刻……写在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也可以写一写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如: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
从小,我就对绘画有着特殊的情感。记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问我想学点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学画画。”于是,我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绘画不仅给我带来了乐趣,也给我带来了好朋友似的安慰。在我开心的时候,用彩笔画下自己的喜悦;在我不开心的时候,用颜料画下自己的烦恼。绘画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绘画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无论是漫画、水粉画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尤其是漫画人物,是我一直以来酷爱的。虽然没有老师的指导,但我一直自己在努力,自己在尝试怎样把漫画人物画得更好。从开始画漫画到现在,我已经用掉了不知多少本素描本,现在翻出来看,别有一番风味,尽管以前画的不是很好,但每一副画都凝聚了我对绘画的热爱。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漫画水平是非常棒的,虽然我恨日本人,但他们的漫画水平,确实让我佩服。在家里有了电脑之后,我便在网上找一些日本的漫画,然后自己临摹下来,久而久之,自己的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不光是漫画,其他的我也非常喜欢。在小学的时候,我一直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参加绘画班,还参加过好几次等级考试,一本本证书我一直珍藏着。
我的一个姐姐也十分喜欢绘画。在她房间里的白墙上,可以看到她的画——那是她在10多岁的时候,不顾她_的反对,执意要在自己的墙上,画上最美的东西,她大胆、粗矿的线条深深让我体会到她对绘画的热爱,于是,我跟她有了共同话题。
此外,服装设计和家居装潢我也很喜欢。它们都给我以美的享受。我有一本素描本特别是设计服装的,有时候画了几副,就拿去给我姐姐看,让她给我提点意见。
我觉得,绘画是一样很高雅的艺术,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现在会伴随着我走下去,我相信,以后也会,绘画会伴随着我的一生。因为,我对它有独特的感情。以前,我学过电子琴、古筝、书法等等,但都没有坚持下来,惟独绘画,我坚持了将近有__年了,这份感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很开心,无论在什么时候,绘画都能陪伴我。无论怎么样,我都不会放弃绘画。
20__年1月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爆发,一场全国性的抗疫战正式打响,在全民抗疫奋战之时,却有不少冷嘲热讽的键盘侠出现,在网络上为武汉加油,在现实里却对武汉人甚至湖北人恶语相加,冷漠相待。实际上,在这特殊时期,我们更要做到阻疫不阻谊,共守同胞情。
当然,这些人的做法确实事出有因。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居家不外出是阻疫控疫最有效手段之一。可正值新春佳节,走门访亲又是中国人的新年习俗之一。在传统与疫情的矛盾之下,在渴望团聚却又不能出门的纠结之下,他们便将矛头转向了武汉人。但这些键盘侠的做法未免过于偏激,在这场疫情中,武汉人不是主导者,而是受害者。我们要做到地域关怀,绝不能地域歧视。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大地母亲的儿女,在抗疫关头我们更应守望相助,阻疫不阻谊,共守同胞情。
其实中国之前也有过许多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案例,那为什么偏偏这一次会有那么多网友将话锋戳向武汉人呢?仔细想来,其中原因无非有二。一是病毒爆发的时间,这次冠状病毒的潜伏传播正是在春节前,而爆发时正是年初,在节日的欢庆气氛里收到这样的消息无疑让人倍受打击。二是病毒爆发的空间性,春节附近,许多来武汉打工学习的人都会在这时候春运返乡,导致这次疫情蔓延的范围极广。加上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甚至有十四天,这次肺炎疫情无疑比以前任何一次传染病都要严重,所以引起了如此大的关注。“人在家里蹲,疫从天上来”,每听到一例确诊病例,我们内心都无比紧张,但是把每例肺炎病例都贴上“武汉生产”的标签,实在不可取。
在紧张的抗疫局势面前,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温暖真情的场景。各地的援鄂医疗队和救助物资在短短七天内全部到齐,各省市都为湖北的抗击疫情献上自己的一份力;歌手韩红,不顾网络上“作秀”“摆拍”的舆论质疑,坚持为湖北捐献物资,甚至快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武汉金银潭医院的护士,一句“穿上了防护服就什么都不怕了,毕竟这是我的职责”感动了无数网友;还有武汉市民,自行成立爱心车队接送护士上下班,社区居委会成员和许多居民邻里相助,为有困难的家庭做好爱心便当送到门口。武汉人自觉足不出户,他们耐着寂寞,只为疫情早日结束,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抨击这些受害者,抨击我们的同胞?领导说到:“我们集中力量控制重点地区的疫情,而不能地域歧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讲好抗疫故事,众志成城抗疫情!”阻“疫”不阻谊,共守同胞情。武汉加油,我们一定行!
我们虽然不能与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并肩,与奋战在一线的救援人员并肩,与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们并肩,但我们可以做好自己的一份事:不聚餐不串门,勤洗手,多通风,出门带口罩,加强防护。我们今天的忍耐就是为了疫情早日结束,为了幸福的未来更快到来!
有同情心,才能利人;有谅解心,才能容人;有忍耐心,才能做人。让流言消融,共同迎接更美丽的明天。阻疫不阻谊,共守同胞情,武汉一定行!
十几年的光阴,有过几次的记忆都是轰隆隆的喷火声和激奋人心的倒数。小的时候,自然不懂这是什么大事,只觉得热闹,单纯的想挤在大人的怀中痴痴的笑;现在大了一些,也是自然知道了这是中国的航天梦。看过英姿飒爽的女航天员,更是对渺渺浩瀚的宇宙产生了好奇与探知。我的航天梦,是关于求知探索,也是关于内心渴望。
在宇宙中间,我们只是一粒小小的沙粒。而对于我们来说,宇宙的秘密有太多,是我们可以奋不顾身去研究,去探索的新世界。多年来,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技术人员,都积极的投入到这项困难而艰巨的任务中。当然,航天员在这项任务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他们经过了超乎常人的训练,为的就是有一天能站在中国的航天飞船上,带着中国人的满满希望与憧憬,飞向月球,飞向太空,给所有蔑视中国的人迎头痛击!
第一次关于航天的记忆,是隐隐约约记得20__年神舟七号升空,我八岁,一家人聚在沙发上,也不说什么,瞪着电视,凝聚在空气中一种令人期待和窒息的感觉:既期待着飞船能快点到达太空,一展中国雄姿,又害怕着出现什么意外。当火箭真正飞上天空的那一瞬间,我才感觉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如释重负。这种感觉,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所感触。
航天梦,也是我的梦。谁不梦想飞上天空?谁不梦想为国争光?看见刘洋和王亚平的出色表现,我的心也蠢蠢欲动。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踏上飞船,只有具备勇敢,坚韧,毅力的品质,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去帮助每一个有航天梦的人,完成他们对于祖国的爱,对于大家的爱。
关于太空,我了解不多,却有着无比的热爱:爱它的飘渺,爱它的虚无,爱它的神秘。它永远都带着一层像雾一般的面纱,而这层雾,却需要我们的智慧来揭开。我的航天梦,既然不能用身体去实现,那么,就让我用对于国家的热爱,对于这个大家庭的热爱,以及我的努力向上和奋斗来帮助祖国实现!
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未知的世界需要我们去探寻,随着人类不断进步,对未知的事物也愈加好奇,尤其是近年以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更是付出了许多努力,为了丰富青少年的太空知识,中央13台开展了天宫直播课堂。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跟随三位宇航员的介绍,观看到了细胞在太空中所呈现的状态;太空中乒乓球浮力消失沉入水中;太空中的张力大大增强,所以气泡会停留在水中等等许多太空中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在宇航员们担任“主播”进行各种太空现象展示时,地面上的听众们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太空中的星星也会一闪一闪的吗?”“你们在太空中看到的天也是蓝色的吗?”“太空中,你们是怎样睡觉的呢?”同学们一系列好奇的小问题也在宇航员们的耐心解答下一一揭晓,同时,亚平老师向同学们透露“我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太空的神奇,果然让人惊讶。
通过这次的天宫直播课堂,同学们既了解到了太空的知识,也增强了课外实践、实验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学到了许多物理知识,真是受益良多。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走出地球探索外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太空中活动的各种限制,也让我们明白我们对太空的探索与掌握太过浅薄,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就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也要努力丰富自己的学识,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看了太空站中宇航员老师的介绍,介绍核心仓中的东西,在太空中的许多东西与地球上有很大的区别,老师们在做实验时,我印象最深的是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宇航员老师把水注入里面时,水的体积不断变大,变成了一个球体,再往里面加入颜色,形成了一个蓝色的水球,并且往里面加入泡腾片时,水球里瞬间出现了许多的气泡,水球一直变长变大起来,而且里面的气泡爆开后有黄色的液体在水中,让我感到很惊讶,还有在太空中的一切活动都不像地球上的那么容易
让我深受感动,宇航员老师们在太空中的科学探索激发了我去太空做实验的兴趣,长大我也想成为一名宇航员。
瞩目中国大地,中国在经济、科技、航天、军事、政治、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彰显出泱泱大国的气魄,包容世界的胸怀!
厉害了,我的国!这腾飞的巨龙已经在七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此次“神十三”发射成功,奏响了中国科技事业的音,必将开创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今天,当我激动地仰望着问鼎苍穹的三名航天员,心中更加坚定了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初心。今后,“三大航天”精神将激励着我继续对祖国和人民尽心奉献!
12月9日下午,我们在苏老师的组织下来到物理实验室观看中国空间站首次“天宫课堂”的直播。
宇航员为我们介绍了空间站,在没有重力的太空中,宇航员们下肢血液上流,导致面部发胖。这是不太健康的,所以需要相应的锻炼,宇航员也为我们展示了一番。
宇航员还给我们介绍了“企鹅服”,这是为了给自身施加外力。接下来步入实验了,我印象深的是水膜实验。当水膜在微重力下,注水变成水球,是相当美观的,再染上颜料,放入泡腾片,染成蓝色的水球中出现了气泡,实验过程都是很美的。
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所做的实验都是和地球上所呈现象不同的,看了“天宫课堂”,让我了解了更多的不同的知识,让我大开眼界。
自载人航天飞船任务完成之后,三名航天员回到了离别三个月的祖国。才过不久,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了。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担任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在20__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火箭发射了。可惜我没有及时观看直播,今天下午在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过程,首先就是三位宇航员身穿宇航服坐上大巴车,向航空基地驶去,大巴车前还有交警骑着摩托车保驾护航。到了航空基地,三位宇航员进入了火箭,紧接着,话筒传来了“十,九,八……”每一个数字都十分激动人心,最后听到了“点火”。随后,火箭的底座喷出了红色的火焰,烟尘向四处扩散,火箭也腾空而起,像一只穿云箭直插云霄,场面十分震撼,之后各个助推器也是分离了,神舟十三号也是发射成功。
本来的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呆了三个月,这本让我很吃惊。但没想到这次神舟十三号的三名宇航员将要在太空中呆上半年,更是让我惊讶。他们为了给国家做贡献,放弃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六个月时间,很让人敬佩。自东方红一号升空成功后,中国在航天事业接连取得重大发展,这一个个成功都是由无数个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努力奋斗,用无数汗水换来的。
据说神舟十四号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升空,不得不说,祖国的速度真是太快了,火箭是一个接一个的升上天空。
今天下午4点45分,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在神舟13号上的各种互动有趣的小实验,让我在惊讶之余,也被各种小实验的原理感到震撼。在观看互动课的时候,我感到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一定不辜负期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增光添彩。
刚刚看完疫情的直播,我深有感触,武汉是中国母亲的孩子,当武汉出现这样的严重疫情后,祖国跟全国人民都没有放弃他。最令我感动的是,广大医护人员放下大年三十跟家人团聚的机会,自愿前来奔赴战疫一线,各地的党员也都冲在了前面。生死关头是他们为我们扛下了重任。除此之外,我们的好朋友巴基斯坦等国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我们中国空运了一大批口罩,这说明别的国家也在支持着我们,为我们加油。
目前疫情还在继续发展,钟南山教授也说了,我们这些公民唯一能做的就是少出门,尽量控制住传染源。我想在这里说,大家为了武汉,为了祖国就先忍一忍等疫情过去在外出,尽量为国家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此之外,我们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因为这个病毒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就是飞沫传播,戴口罩能有效的阻断传播途径,一定要养成讲文明的好习惯,为战斗疫情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祖国——母亲,一个神圣而又亲切的名字。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炎黄子孙共有并且当之无愧的母亲。
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雄浑豪放,气势磅礴,它记录着中国人民英勇奋战的历程,使人振奋,促人向上,是最好的爱国主义诗篇。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她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着有口皆碑的灿烂文化,有着享誉内外的四大发明,有着绵延万里的'长城,有着雄伟壮丽的紫禁城故宫,有着风光旖旎的苏州林园,还有无与伦比的颐和园。
五千年前的历史,像一首古老又漫长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更像一部精彩动人的小说……展示着祖国母亲立的六十二年里,“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嫦娥一号”“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香港澳门的回归,三峡工程的竣工,20__年北京奥运会、20__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显示出我们祖国今日的繁荣昌盛。
珠穆朗玛峰教给了我们做人要有挺拔的脊梁;千年雪山教给了我们纯洁和智慧;万里长城教给了我们大义凛然……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巨人,奔腾的长江、黄河是他奔流不息的血液,茂密的森林是他飘逸的长发,高耸的山峰是她不弯的脊梁,广阔的平原是她博大的胸襟……
祖国啊祖国,我们为是您的儿女而自豪,我们为有您这样的母亲而骄傲。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华龙的传人!我爱您,祖国!
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课了!
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和翟志刚老师给我们讲了太空知识和几个有趣的小实验。王亚平老师先做了一个张力实验,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实验,她先做了一个薄水膜出来,接着她不停地往里加水,这张水膜变成了一张厚水膜。这张厚水膜看上去就像一个放大镜,从水膜看对面的人是倒着的,把纸花放进去它就会迅速绽放。接着王老师用注射器往里面加入空气,水膜居然越来越厚,变成了一个大水球,这时水球上同时出现了王老师一正一反的两个头像。王老师往水球里面加蓝色的颜料,水球也就变成蓝色的了,有趣极了!
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发展非常快,而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让祖国的航天航空技术更上一层楼,让祖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新课程改革创新成功的关键是:课程改变的成功也是教师行为的转变,课程改革,呼唤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方式。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正迎面袭来,教师要跟上课改步伐,适应课改的需要,必须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开启学生长期以来被压抑的创新思维,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学生。要想使教师跟上步伐,就必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贯穿教育过程是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师生关系的性质和模式影响着教育和活动的一切环节。当前我国传统教育理论对师生关系的研究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表现为:第一,将教学活动是为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关系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是围绕着教学任务来展开,把师生关系等同于教育学关系,由此造成了师生关系研究的片面化和简单化,削弱了对课堂以外的师生关系问题;第二,在师生关系与教育目标的关系上,师生关系被定位为手段和工具,为一定的教育目标服务。于人的因素处于次要的地位,使教育与学生的关系处于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第三,把师生关系视作一种普通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无法体现师生关系的特殊内涵。
要想正确地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给与他们帮助,给与他们爱,使他们得到温暖在快乐中学习。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理念,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意味学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我们做教师的应坚信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成功的,因此应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因此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可以犯错误和学生改正错误。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直接依赖于师生之间相互的交往和影响,这是一个复杂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化解师生冲突。教学活动是师生关系的桥梁,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如果教学得法,学生能够在一种愉快地、轻松活波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则师生关系就会显得和谐,面对即将席卷全国的基础教育课堂改革浪潮,我们要在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应是多元化的,就师生两者之间而言,可以通过言语沟通非语言沟通和书面沟通等形式进行。可以依赖社会力量,家庭的力量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通过整个社会和师生之间共同努力,培育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课堂评价,不仅仅只是表扬,伴随着基础教育课堂改革进行的浓郁的课改氛围,在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更侧重于鼓励和发展性,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不恰当,不适于题意,教师就拿过来讽刺学生,贬低学生,一大套不好听的话出来,让学生抬不起头来,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说:“你的想法和独特,你的想法计划非常好等。”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在沉默中爆发,在交流中思考。可以说积极的课堂评价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通过这次学习我大有收获。当一名21世纪的新型绞死要不断学习,要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更多的指示要需要我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教好自己的课,在各学科中应用所学。创新教学方式将进入每个课堂,世纪新人也将随之脱颖而出。
我从小有个梦想,想和小鸟一样,飞上天空。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甚至想飞上太空,翱翔在宇宙之间。
我读幼儿园时,常喜欢跟着父母一起看《西游记》,孙悟空那腾云驾雾的本领,使他在人间与仙境之间来去自如,我羡慕极了。常常幻想自己能长出一对翅膀,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夜晚,我常梦见自己脚一蹬,就飞到仙境吃仙桃,飞到月宫去玩耍。那又香又甜的梦呀!常使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地告诉爸爸妈妈,他们总是说:“是你夜里在长高,你没有翅膀,怎么能飞上天呢?我多么想长出一对大翅膀来呀!
我上小学了,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些关于人类上天的故事,又勾起了我的飞天梦。从故事中知道了人类在我父母还没出生前就突现了上天的梦想,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飞船,以1小时48分的时间绕地球飞行1圈后安全返回,完成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和美国的宇航员不仅完成太空行走的任务,而且登上月球,并建立了国际空间站。这时,我的飞天梦变成了航天梦。我多么想到月球上去漫步。看看月球上是否有月宫,宫中是否有美丽的嫦娥仙子和活泼机灵的小玉兔。
我真想成为像造出第一艘无人太空船、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艘载人太空船那样的科学家,即使不能亲身飞上太空,也能看到那些地球之外的东西,还能对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学会很多东西,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科学家,研究出许多太空船,能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争取能成为一个航天员翱翔宇宙,这是最好不过了,我以后要是成为像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这样的航天员就好了,像他们一样拥有强健的体格,反应敏锐,最重要的是像他们一样翱翔太空。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向航天员的选拔标准看齐,我知道成为航天员不是那么容易的,航天员的选拔近乎“苛刻”,要“过五关斩六将”。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可见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体格多么的优秀,能在近千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真了不起。
现代航天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从第一个人类上天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了,1961年4月,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苏联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在拜科努尔发射升空,加加林成为登上太空的第一人。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神五” “神六” “神七”,再到“神八”,从一人,到两人,再到现在的三人,中国的航天技术一步步的向世人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迎来了长足进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探索无限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接班人的任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更应该把学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好好学习是我们伟大的使命,建设祖国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毛主席对祖国由心的赞誉,亦是对中华民族深深的忠爱,当然,这亦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深深的共鸣。生于这个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是否会因为生活的安逸而忘记对祖国所肩负的重任?我们是否会因为风沙的覆盖而忘记祖辈们所留下的光荣印记?我们是否会因为时间的洗礼而放弃那该我们铭记于心的红色内涵?相信我们的回答都会是否定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都在祖国的呵护和抚爱中长大,对祖国所经历的历史又怎能轻易的就从记忆中抹去。
回想祖辈们的艰难抗战路,眼框便不自觉的被打湿,耳中满是中华战士们那充满力量的咆哮和怒喊之声,心中也好似有一团烈火在激愤中燃烧。“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汗洒疆土只为民之安乐,伤痕若揭只为国之复起,枪声,炮声,泪血声,忘不掉的抗战岁月,挥不去的复国神话。他们,只为了国,他们,亦为了民。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收获丰厚的稻菽,全是因为抗战英雄们在前线疲于奔命,不惧死亡,用自己的血汗将偷盗者阻挡在了围栏之外。
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他们是风雨中那屹立不倒的擎天柱,支撑着祖国的山河,不显一丝颓势。食过皮带,啃过树皮,饮过泥水,只为躲避敌人,积蓄更多力量。这是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坚定的信念,亦是不惧死亡,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更是一种团结互助,不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就是永不过时,我们永远都需学习和发扬的红色精神。
今天我观看了宇航员太空授课的视频,在宇航员的讲解下,我们发现,太空是多么神奇啊!通过宇航员的指导,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太空和宇宙飞船的知识,比如:宇宙飞船里的冰箱长什么样子、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怎样骑自行车……
令我感到最神奇的事件有三个:第一个是他们喝水的方法很奇特,他们先把水袋里的水挤出来,然后”飞“过去把水一滴一滴地吃进嘴巴里;第二个是他们在宇宙飞船里”骑自行车的样子也很不一般,他们竟然是用手骑自行车的!原来是因为太空中没有地心引力,他们的身体漂浮在空中,没办法用脚骑车,所以他们只能用手骑车了。第三件事更为神奇,宇航员们把乒乓球放进水里时,乒乓球居然沉下去而没有浮上来。我们在家里玩乒乓球游戏,它都是浮在水面上的,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今天的视频,让我看到了宇宙的神奇和奥妙。我们以前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总觉得离我们非常遥远,不过现在我们人类已经可以上太空了。感谢宇航员们让我们看见了太空的样子,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了它。将来我也想要当一名宇航员,亲自去探索太空。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各基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区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锲而不舍抓实抓牢基层党建,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固的组织保障。
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就要持续绷紧决战决胜的思想之弦,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主席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脱贫攻坚具体实践中检验“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主席新时代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就要全面夯实决战决胜的基层堡垒,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各项建设。要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持续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抓好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整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强有力的“火车头”。
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就要用足用好决战决胜的各方力量,引导他们以不怕吃苦的精神投入决战。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书记都是第一责任人,要肩负起“决胜脱贫攻坚”第一责任。各级领导干部也要负起责任,包村挂点,走村串户,查真贫、访真贫。要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基层党群工作者和驻村工作队作用,激发农村党员的内生动力,推动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当先锋、作表率。
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就要始终保持决战决胜的务实作风,要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基层、困难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要完善和落实抓党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统筹攻坚力量,强化督查考核,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要保持过硬作风,防止“不作为”,整治“慢作为”,杜绝“乱作为”,精准发力,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的精神赢来脱贫攻坚的实效,让脱贫群众真正“站起来”“走得远”,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
今天是不一样的一天,因为我们上了第一堂“天宫课堂”。这次的“天宫课堂”是由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宇航员主讲的。
王亚平老师带我们参观太空舱。我们先参观厨房区,这里有加热食物的微波装置,有装着饮用水的饮水机,还有冰箱,这样宇航员在太空就能吃到新鲜的食物。
然后我们再参观太空跑台和太空自行车。因为宇航员在太空待久了,会影响健康,所以他们在太空舱内也需要保持运动来锻炼身体。王亚平老师给我们示范了骑太空自行车。
最后,叶光富老师用显微镜给我们展示了细胞跳动。
参观完太空舱,王亚平老师和叶光富老师还给我们做了四个太空实验。第一个实验:叶光富老师表演了太空转身。可以用右手转圈,越转越快。也可以双臂伸直,让身体转起来,双臂反复合拢、张开……这样就可以在太空自如转身了。第二个实验:制作一片水膜,再折一朵花,把它放在水膜上,它就会慢慢张开了。第三个实验:在水膜里注入更多的水,水膜就变成了水球。再用针管往水球里注入一些空气,水球里就出现了一颗小气泡,王亚平老师走到水球后面,会发现水球里王亚平老师的脸是倒着的,而小气泡里的却是正着的。第四个实验:王亚平老师往水球里注入了蓝色的色素,然后再放入一片黄色的泡腾片,会发现水球产生了很多黄色的小气泡,黄色和蓝色相互融合,这时候的水球就想地球一样美丽。
今天的“天宫课堂”真是神奇有趣!
“辛苦了叔叔!”一个小男孩儿一边向青年突击队的郭外问好,一边从怀里掏出两瓶“红苹果”软饮迅速放到他的手里,然后飞快的向他家的方向跑去……还不等郭外婉言拒绝,小男孩儿已不见踪影。94年的郭外说,有很多这样热心群众的暖心反馈,给了他很多力量和前行的动力,让他更加坚定了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工作的信心。在没有成立青年突击队前,郭外就已经踊跃加入到所居住社区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得知所在单位也要成立突击队后,他毫不犹豫地再一次加入到防控工作中来。一次值守夜班,清晨6点半左右,一位年长的女士在小区进出口门前伫立等候,他便上前询问,她说她是来给姑娘照顾孩子的,她的女儿和女婿都在本地医院上班,疫情期间每天都要很早到单位,孩子太小没人照顾,她知道现在有规定是从晚20:00到早7:00小区实行宵禁,因为还没到可以进出的时间,所以就在门口等等,等到了规定时间再进小区。听到这些,他深受感动,很感谢这位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于是把她请到搭建的帐篷里,虽然帐篷里没有那么暖和,但足以抵挡清晨刺骨的寒风。到了解除宵禁的时间,按照规定检查了这位女士的证件,“孩子,辛苦了,把衣服穿厚实点,别再感冒了”,临走时她留下了这句暖心的话语。还有一次,有位居民跑来值班车上询问:“我儿子是从郑州回来的,现在已经过了隔离期,而且没有发热的现象,能不能解除隔离?”郭外认真负责地向居民解答,“好的,非常感谢,你们辛苦了,这样严格的管理,我们住在这里都很放心!”郭外说,虽然疫情用一层口罩把人与人之间隔离开来,看不清每个人的表情,但大家并没有因为这样就变得疏远和冷漠,居民群众用最朴实的话语和自觉的行动给我的反馈,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认可,在疫情肆虐时,有这样的群众能够和我们共同面对、共同抵抗,怀揣理解和支持,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这个冬天虽然很冷,但心却很暖。
站好每一班岗 守护每一个人
今天下午,我与同学们目睹了三位宇航员在太空中为我们讲解各种神奇的知识与现象,每个都让我惊叹不已。感触最深的是叶叔叔手里的那只红黄相间的陀螺,脱离人为的控制竟然还能自行转动,结合资料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他的定轴特性和失重环境。太空中还有那么多我不知道的有趣现象,我一定要了解更多更广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20__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要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基层干部必须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积极主动,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扶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抓好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时刻保持着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时代精神,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前提。
经过全国上下坚韧不拔的共同奋斗,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项目标任务也接近完成,但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脱贫攻坚不是一下子就能打赢的,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还有一些地区也存在着就业难,就业不够稳定,有政策性收入占比高,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外出务工作难,创业难,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持难,扶贫项目出现停工、停产现象,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将对减贫进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巩固脱贫成果,防范已脱贫人口返贫、做好考核验收和宣传工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边缘人口致贫风险,难度也不容低估对此一定要有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主席强调,要更加及时有效解决企业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把扩大内需各项政策举措抓实,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强做优,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落实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持续在国企国资、财税金融、营商环境、民营经济、扩大内需、城乡融合等重点改革领域攻坚克难,健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坚持、凝心聚力。扎实推进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发展富民乡村产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