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感言汇编3篇

初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感言(通用3篇)

初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感言 篇1

星期五下班后,我们去岐江小学听了梁老师的一堂课,真的是感受颇深。

梁老师讲课的主题是:教育——渡人渡己的事业。她以自己十几年来真实的教育人生为例,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之前就听过梁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她的课堂感染力真的让人觉得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她的表情永远是笑咪咪的,正如她所说的,过着幸福的教育人生。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也要努力去做到,我每天走进课堂时,用内心的一面镜子照一照,我的脸上有笑容吗?或许用另外一中心态去面对,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吧!真的就象这句话“我的心中有春天,我的眼里就会有芳菲。”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尝试着先从学生的优点上去看他,充分发挥我们的育人智慧,我想一定会在工作中体会到乐趣。

还有第二个话题对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很有帮助。我们上语文课,是教孩子课文,还是教孩子阅读?特别是对我们一年级,阅读就更加重要了,因为一篇课文指导孩子多读几次,孩子自己就可以理解课文的内容了,如果老师有过多的讲解或分析其实有点多余。

平时忙忙碌碌的工作,觉得还是忽略了自身的学习。作为老师,一定要具备学习品质,我想梁老师,她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能这么好,跟她每天看书读书是分不开的。选择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因为谁也不想选择却步!

最后,梁老师还送给我们一句话。修炼性格——从容淡静,心境平和,少计较外界,多要求自己!我想以后我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想想这句话。让自己做一名快乐的教师,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初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感言 篇2

本人从事初三化学教学工作已有20xx年,在此期间,课程标准经过了几次改革,其中20xx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为了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国家教育部又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并于20xx年秋季开始执行。

自从拿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我就开始认真地学习这本书和新教材,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索。通过这一年对《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实践应用,使我对20xx版化学课标有了准确清晰地认识,对我今后组织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新课标》给我们初中化学教师指明了方向,知道我们在哪,我们将要到哪去。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方向,才能取得更大的提升。教师教学中,组织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让学生不断在认知冲突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教学中注意给学生留足学习思考的空间,要切实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走上主动学习的道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抽象的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形象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其次,《新课标》的编写进一步落实了“以人为本”、“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教育理念。修订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新的教学情景素材 ,如: “自来水的生产工艺”;“宇航、潜水的呼吸供氧”;“氮气的用途”;“现代汽车、潜艇、宇宙飞船所用的合金材料的发展”;“氢能源汽车”;“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面粉厂的防爆措施”;“我国能源消耗和化石燃料分布”;“新型陶瓷”;“二氧化硫排放与‘酸雨’” “不锈钢餐具”;“食品中的乳化剂”;“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桂花十里飘香”;“葡萄糖在体内氧化释放能量”;“干电池和充电电池”;“用食醋清洗水瓶中的水垢”等,这些与时具进的教学情景素材的加入,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会不断更新,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些情景能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标准中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编入了:侯德榜对我国制碱工业的贡献。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科学的不怕困难的献身精神。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学情景素材的变化,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首先是人格的塑造,其次才是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只是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一个载体。让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格、过硬的能力和发展的眼光,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社会的接班人。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强大。

再次,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我们基层的化学教育工作者,要实现承载化学学科的功能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是认识物质到改造和应用物质的科学。新课标教学呈现的情景素材的与时俱进,让学生认识到了化学与科技的关系。面对食品添加剂的泛滥和能源困乏的当今社会,我们应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从过分注重学科系统经验知识的课程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我们不能只拘于知识经验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给予他们批判质疑反思的机会。在教学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来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总之,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应当重视新课程学习的压力与动力,以此获得自身发展的空间,同时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活动,用自身对科学的理解和感情来影响学生,在师生的互动和交流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提高。

初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感言 篇3

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一个争论就是:这套教材到底适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部分教师认为这套教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知识内容切合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 ---口语交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当前英语习惯的纯正英语。而部分教师则认为这套英语教材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因为这套英语教材要有六年的小学英语基础学生才能开始学习。而我们的小学生大部分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弥补。再者,这套教材词汇量多,对于没一点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教师在教学进度上根本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在争论的最后,各位英语教师达成一致的看法:新课程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更要加强教学反思,要把教学反思落到细处、实处,注意课堂知识的构建,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考察。下面就新课改谈谈个人体会:

一、新课改,新变化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将会给整个基础教育带来新的变化。

1、新的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次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2、新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3、新的评价机制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视结果性评价,而且着重形成性评价。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机制应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

二、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改形势是好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表现为:

1、课堂教学方面的具体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反映出不少的问题。有的缘于教学观念,有的缘于教学能力,有的缘于教学条件。余文森教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5期)一文中谈到的四大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具体谈四点:教学目标的虚化、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教学手段的不合理。

1.1教学目标虚化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但是,由于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第二,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首先,由于“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师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不强,有些教师是有明确的意识,却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了“游离"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方法的价值丧失殆尽。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总之,目标的多维化以及对目标的不当定位,致使教师教学中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1.2教学内容泛化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或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而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第二,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情境设置应该自然的,而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第三,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1.3教学过程形式化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第一,“对话”变成“问答”。可以说,新课程所提倡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自式教学的超越。但实践上,却有不少教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实际上,发生在课堂上的有些师生问答,其实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第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当前大多数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和随意状况,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第三,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应该承认,这也是当前探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4教学手段不合理表现为现代教育技术不用或滥用。农村学校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进步不大,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倾向。非但计算机辅助教学未能跟上,就连原有的幻灯、录音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少。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刻意追求多媒体运用而带来的课件泛滥,在多媒体课堂,有的课成了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电灌”;有的课俨然成了“网吧”,学生各自为阵。我们发现,在课堂上明明是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完成的,结果却被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像、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亟待澄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方法亟待研究。

2、从学生学习状态中反映的问题

2.1初中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在某些学校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一节课中毫无反应的学生有近20%,似听非学的也有近20%,只听不写的有约40%,只有10%-20%的学生脸上有积极参与的神色。从这样的情况粗略地估计,40%的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态度原因,另有40%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方法原因,这样的学习状态令人忧虑是不言而喻的。

2.2学习心理负担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有近70%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学生不仅因为数量而负担重,也是因为对学习内容不大感兴趣,而导致的学习心理负担重。其原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不能较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知识的来源与价值;课堂教学、作业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单调枯燥;家长和教师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和逆反心理。

2.3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了解不够,也缺少该方面的教育能力,往往采用简单的教化去面对有着纷繁原因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的心理抵触,早恋、出走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家庭教育辅导等方面的欠缺,使得“育人”没有很好地与“授知”形成配合。

三、建议与对策

从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我市初中课程改革的艰巨与困难,思考并寻求对策是责无旁贷的,本人建议: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的另一目标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

2、改变教师角色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那么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又在于教师角色的改变,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就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师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学生观和师生关系。因此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角色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控制者变为帮助者;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对于课程与教师的自身发展来看,教师的角色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教师要学会反思和创新;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