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程心得体会10篇

学习课程心得体会十篇

学习课程心得体会 篇1

对课程论半个学期的学习交流,主要是是系统的梳理了课程论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义,课程的分类,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方面中外方面提出的理论,了解了有关课程改革的前沿,知道我国及世界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感觉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开发实施时遇到的困难及弊端。

课程方面的的理论很前沿,但是实施时总是课程与社会发展不同步时才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总是滞后的。就像西方的一位教育家说的:“世界上没有一个领域向教育学这样,有这么多的空洞无用的教育理论”。理论是提的非常好,但实施起来受到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实施起来也是千差万别,层次不一。但我们还得努力研究学习课程理论,因为理论指导实践,好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在教育方面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课程的开发到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课程改革应该分地域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革。各省市应该根据自己的本土文化和当前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向进行课改和教学。不可能做到全国一条线,当然今年我国开始的高考改革也正说明了其前瞻性。

学习课程心得体会 篇2

为期2天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课程学习,培养了我们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间题、预见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什么是问题?这是谁的'问题?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产生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系统思维模式的训练和面对问题应树立正确的态度。通过了解问题解决的四种方法、基本原则及主要步骤,从而达到快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升团队综合管理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在这次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发现了不足。xx老师睿智、生动的讲解,为我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你面对问题时,没有面对问题的决心,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当今时代,知识是第一位的,思想是无限的,我们要学会转换思维,改变行动,养成习惯。把思想转变成行为,把行为养成习惯,行动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行动一定不成功。

“学会解决问题”在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工作要求我们要不断的进行思想转变,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通过查找自身的不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别人的视角观察思考,发现自己无意识中忽略的一些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和提升自己。当遇到问题时不能消极地去逃避,而是乐观的正视问题,然后冷静思考并加以分析,必要时可以采取逆向思维去找问题根源。就会发现其实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抱着积极心态去正视问题,很可能就会开发出不为人知的力量,也就是能产生卓越的行动。

“想解决好问题”不仅要用大脑来思考,也要学会用心体悟,要学会换位思考、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工作经验。因此在解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就有了更多经验的积累,进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学习期间的小组练习,每位学员都参与其中,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作用,分析解决团队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协作,充分发挥我们员工的智慧和能力,强化我们的队伍,就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保证我们企业的目标实现。

在工作中每天都会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而问题永远不会自动消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对问题负责,勇敢地正视它,开动脑筋去解决。通过这次学习,往后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应把它当成绊脚石,而应看作是工作过程中的一种机遇,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努力认真,克服惰性,做每件事情前都要仔细思考分析,这样就能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学习课程心得体会 篇3

在大二的下学期刚学了数据库这门课,对这门课的第一印象是书本蛮厚的,感觉学起来应该会很难很累。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在对数据库的了解过程中,慢慢对数据库有了感观。数据库这一词并不是很难想象,并不是像外人看来很神奇。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样的专业术语或者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

学习的时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上课能听懂就基本还可以。但是问题还是出在书本有点厚,有的时候上课的内容都要找很久才能找到,甚至有的时候老师讲的知识书本上是找不到的,是另外补充而且是相当重要的内容。有的时候开小差,没有听到老师讲的知识点,这就导致了以后的学习无法顺利进行,使得学习起来十分困难。所以在数据库这门课的学习中,上课一定要听牢,就像老师说的那样,这样的专业课如果想凭考试前几天突击是行不通的,必须是日积月累的知识才能取得好成绩。

通过对数据库的学习,我也明白了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据库,就算是一个小型的超市也离不开它。可见数据库这门课的广泛性,如果能够认真学好它将来必有成就。我就是抱着这种信念去学习数据库的。第一次接触数据库,第一次接触SQL语言,虽然陌生,但是可以让我从头开始学,就算没有基础的人也可以学得很好。刚开始练习SQL语言的时候,并不是很难,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的步骤来做,还很有成就感。后来学了单表查询和连接查询后,就慢慢发现越学越困难了,每个题目都要思考很久,并且每个题目基本上不止一个答案,所以必须找出最优的答案。后面的删除、插入、修改这些题目都变化蛮大的,书本上的例题根本无法满足我们,好在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课件,通过这些PPT,我们可以巩固课内的知识,还可以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除了老师布置的一些基本作业外,还有一份大作业。就像我们小组的是杂货店的销售管理系统,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一家杂货店。过程是很复杂的,杂货店需要员工,还有百来种商品,不仅需要大量的数据,还要完成需求说明,数据词典,还有E-R图等,虽然想象起来并不是很难,但是要转化成文字,转化成人们能够读懂的文字就显得十分困难。特别是一个完整的销售系统,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在做大作业的时候经常是前面改改,后面改改,因为一些数据不能很好地对应起来,经常会遗忘一些,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也就是在这样修修改改的状态下完成的,也给了我很大的反思。第一、一个数据库的完成一定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现实因素。第二、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修修改改是很正常的,不要因此而厌倦。第三、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一定不能出现错误,否则会在现实生活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通过本学期数据库的学习及大作业的完成,很有去作项目的冲动,但深知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限,还需要更多的学习。

本学期开设的`《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已经告一段落,现就其知识点及其掌握情况以及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学习总结

一、数据库主要知识点

我们首先从第一章绪论了解了数据库的概念,其中有几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即数据库系统

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概念以及数据库管理员DBA的职责。此外本章还介绍了数据库发展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第二章介绍了数据模型和三层模式数据库。本章要求我们理解实体-联系方法,并学会绘制E-R图。此外还应掌握概念数据模型的意义和传统的三大数据模型,以及数据独立性和数据库三层模式结构。

接着开始着重讲述现在普遍使用的关系数据库。包括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和基本术语,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和关系代数运算。重点是关系模式完整性的分类和功能,以及关系代数中集合运算和关系运算。最后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三层模式结构。

第五章系统讲述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的定义功能、查询功能、操作和控制功能。重点在于数据查询功能。另外还介绍了视图的用法和动态SQL中定义、操作和查询功能。

第六章知识点有:存储过程的创建和执行过程、修改和删除;触发器的基本概念,建立,插入和删除视图,插入、删除和更新类触发器。最后介绍了数据完整性。

第七章介绍安全性,包括安全性措施的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功能等,用户管理和角色管理,权限管理。其他的安全问题包括:数据加密、审计、统计数据库和用户定义的安全性措施。

事务管理这一章首先介绍了事务的概念、性质以及SQL对事务的支持。并发控制——干扰问题、可串行性、封锁、死锁、隔离级别、封锁与隔离级别;恢复——故障类型、备份类型、日志的概念、恢复模型、备份转储、还原。

第九章为关系数据理论:函数依赖术语和符号;函数依赖的公理系统——Amstrong公理的内容及其正确性、逻辑蕴含和闭包、公理的完备性、闭包的计算、函数依赖集的等价和最小化;规范化——1NF、2NF、3NF、BCNF;模式分解。

第十章:数据库设计。完善E-R模型中的概念——弱实体,依赖关系,强制联系;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主要掌握其建立的步骤。

第十一章介绍面向对象数据库:新的数据库应用和新的数据库类型;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对象与类;对象的属性、方法和状态、对象的交互和消息、类的确定和分化、封装、继承、多态;对象关系数据库与对象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研究。

十二章“数据库应用的结构和开发环境”并非重点,而第十三章的内容在软件工程课程中就已经掌握,所以这两章的知识点就略过了。

第十四章分布式数据库与分布式数据管理:概念;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方式;分布式数据库特点和目标——更新传播、分布式查询处理、目录表管理、分布式事务管理;SQLServer的复制及其术语、复制模型。

十五章数据仓库:概念;结构;数据仓库系统;建立数据仓库系统;实现数据仓库的数据库模型;数据仓库与决策支持。

最后,数据库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这一章中掌握知识库的知识即可。

二、学习数据库的收获

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是用于执行查询的语法。但是 SQL 语言也包含用于更新、插入和删除记录的语法。

查询和更新指令构成了 SQL 的 DML 部分:

SELECT - 从数据库表中获取数据

UPDATE - 更新数据库表中的数据

DELETE - 从数据库表中删除数据

INSERT INTO - 向数据库表中插入数据

SQL 的数据定义语言 (DDL) 部分使我们有能力创建或删除表格。我们也可以定义索引(键),规定表之间的链接,以及施加表间的约束。

SQL 中最重要的 DDL 语句:

CREATE DATABASE - 创建新数据库

ALTER DATABASE - 修改数据库

CREATE TABLE - 创建新表

ALTER TABLE - 变更(改变)数据库表

DROP TABLE - 删除表

CREATE INDEX - 创建索引(搜索键)

DROP INDEX - 删除索引

数据库有保持数据的独立性,所谓数据独立,是指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独立于处理数据的所有应用程序而存在。也就是说,数据是客观实体的符号化标识,它就是一个客观存在,不会因为某一项应用的需要而改变它的结构,因此是独立于应用而存在着的客观实体。而某一项应用是处理数据获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应用程序,它只能根据客观存在着的数据来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处理方法,而不会去改变客观存在着的数据本身。数据库的传统定义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主要表现为数据表的集合。

根据标准,SQL语句按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6大类:

数据定义语句(Data-Definition Language,DDL);

数据操作语句(Data-Manipulation LanguageSQL Server20xx 功能,DML); 操作管理语句(Transaction-Management Language,TML);

数据控制语句(Data-Control Language,DCL);

数据查询语句(Data-Query Language,DQL);

游标控制语句(Cursor-Control Language,CCL)。

这门课中仍然有许多不太懂的地方,还需要以后进一步学习。

三、对数据库课程教学的建议

1、精讲多练,自主学习。集中精力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精心讲授,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精讲必须多练,从能力培养着眼,注重讲、练结合,保证练的比重,加强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每一堂实验课均很好的“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在实验中“探索求证”。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举一反三。这样,使得课堂学生生气勃勃,师生互动,具有启发性。

学习课程心得体会 篇4

听了蒋宏涵老师的《新课程学习方法》课程,受益匪浅。虽然蒋宏涵老师的《新课程学习方法》是以物理课教学为例,但是,其中包含的学习方法跟生物学科是相通的。新课程带来新的教育观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方法逐渐为我们所熟悉并认同。作为生物教师,面对新课改,我们慢慢摇学会以下转变。

一、融进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意味隽永,极富哲理。佛祖问弟子们: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想了半天,无人能答。佛祖笑着说:“把这滴水放到大海里,它就永远不会干涸。”在激烈澎湃的课改浪潮中,教师就犹如一滴水,应该融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大海中,感悟新课程,体验新课程。然而在改革面前,有的教师往往把新课程的理念挂在嘴上,把新课程的要求说得头头是道,实际工作中却缺少钻研,缺少反思,更缺少具体的教学行为。

融进去,就是要求教师把教育新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决策与教学行为中。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新课程需要有新理念支撑,需要教师具有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如果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教学决策,没有转化为常规的教学行为,没有在教育实践中找到落脚点,新课程就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教师只有将书本上写出来的、培训中学习到的教育新理念内化为教师本人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追求的组成部分,把“要我改”变成“我要改”时,教育行为才会发生真正的、主动的、持久的变化。其次,教育新理念要渗透到教师的教学决策与教学行为中。教师要依据生物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确定自己的教学具体目标、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预设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这是教育理念能否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关键环节。

在行动中把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这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二、蹲下来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过去,我们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主宰,比比皆是“你讲我听”“你写我抄”式的僵化做法,导致学生失去亲身探究实践的机会,因而无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蹲下来,就是要求教师在新课程中,应成为学习的参与者,逐步形成“对话”意识,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在新课程中,教师同学生一道寻找道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育是雕琢心灵的艺术, “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允许不同的见解,接受不同的意见,诱发创新的思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放弃知识权威意识,放弃“管人”意识,放弃“布道者”意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求异质疑,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索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谁持彩缎当空舞。”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才能因学生而精彩,师生双方才能在共享中实现“双赢”。

三、动起来

课程标准从促进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出发,构建了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要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必然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挑战。传统教学强调知识本位,重视结论性知识,轻视过程性知识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其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学习为主。虽然知识性目标可以通过讲授的教学方式达到,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方面的目标,通过讲授是难以达到的。情感和能力需要通过设置情境、创造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悟、去体验,在实际问题情境和人际交往中逐渐形成。如果教师只固守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墨守成规,习惯于讲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就等于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学生就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听讲、记忆、模仿等低层次的智力活动中,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例如,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主题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非常明显,要求学生能够“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等。有的教师是在教室里列举工业化以来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最后告诫学生: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我们要给予密切关注,而且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的教师则是从现实的或者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入手(例如,发生在当地的沙尘暴、缺水、污染等学生能亲身感受的事件),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辩论、拟定行动计划等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显然,前者的教学是通过讲授来完成的,后者的教学是通过体验来完成的。这两种教学在教学效果上是有区别的。

动起来,是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大胆尝试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将“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将“给出知识”转向“引向知识”,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只有动起来,以研究者的心态触摸课堂,以实践者的行动改革教学,才能在困惑中追求,在研究中豁然开朗,在实践中分享成功。

四、藏起来

在课堂上,教师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十分坚定的,然而具体做起来,又必须尽量隐蔽其目的,尽可能少地让学生感受他在被教育,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教学的意图隐藏起来”。把教学意图隐藏起来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从侧面选择切入点,学生在面对种种不完善而有缺陷或有空白的刺激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求改变它们并使之完满的心理,从而对其加以填补。学生在这样充满睿智的活动里,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创造中寻找乐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把教学意图隐藏起来,取而代之的是经过筛选、提炼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在合作交流中,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显示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学意图隐藏起来,必须做到:第一,精心设计学习过程。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各种情境,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进行探索。第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民主、平等合作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差错,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包容性。第三,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索的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生物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

“为谁辛苦为谁甜。”只有藏起来,才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发问的机会,给学生评价的时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悟出来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解和实践之间的对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它是教师写教学课后记的深化和发展,是教学研究亟须提倡的一种形式,也是校本教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力量。

反思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材料;同时,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在实践中要做到在疑难之处延伸教材,在不足之处拓展教材,在兴趣之处补充教材,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2)教学的不足之处。侧重于审视自己课堂的教学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思考的空间,学生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等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找到那些解决的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

(3)精彩的片段赏析。侧重于反思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及教学展开过程中的亮点。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止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学生的独到见解。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下课后我们总是乐于把这节课上学生的独特做法、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与教师们交流,让他们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悦,这种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充分珍惜。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悟出来,就是教师通过反思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维品质,从而达到“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在新课程背景框架内,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教学资源,都需要教师的反思和转变教学行为。 “问渠那得清如许。”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行为,以思想者的眼光审视教育,以教育者的情怀感悟教学,做到融进来、蹲下来、动起来、藏起来、悟出来,才能在课程改革中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学习课程心得体会 篇5

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面对问题该如何解决?我相信这是每个人都会思考和面对的问题。xx老师用两天的时间结合实际案例,用一讲一练的方式,让我们初步掌握了从认识问题→识别重点→分析原因→制定方案→实施检查→改进完善,一套关于问题分析与解决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当面对问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对问题负责,用积极的心态,理性的思维去面对它,开动脑筋去解决。毕竟解决问题,就是工作的本质。我要做的不仅是做好领导安排的事,还有解决那些可预见的问题,完成工作的同时把这些问题也解决了,而不是完成领导吩咐的事却把问题留在那。工作做完并不意味着把问题解决好,而是要把所有问题解决清楚,才称得上是合格的完成了本职工作。问题其实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它带给我成长的机会,增长我宝贵的经验,帮助我真正的认识自己的不足,近而得到能力的提升。

解决问题要有系统的方法,而问题分析恰恰是解决问题的桥梁。问题分析的作用在于,它能有效地帮助人们观察实际发生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从而明确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时,要通过逆向思考法、自由联想法、组合思考法、头脑风暴等几种方法的'灵活运用,突破思维定式的“屏障”,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点。在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时,要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做好资源预算和风险评估,让方案有效的落实和执行。最后,要懂得复盘和总结,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梳理、总结、推演和归纳,从而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其实,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慢慢成长的过程,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应把它当成绊脚石,而应看作是工作过程中的一种机遇。想解决好问题,不仅要用大脑来思考,也要学会用心体悟,要学会换位思考、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工作经验。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就有了更多经验的积累,进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学习课程心得体会 篇6

根据学校的规定,我们开启了网络课程,每天不在去学校上学,而是在家里面静静的等待这老师在电脑另一端讲课。

刚开始的时候,是我们的试用阶段,老师播放了半个小时其他班级的上课视频,然后调试查看结果,最后我们终于开始了网络课程。我们每天都按照正常的上课时间上课,不用在担心这担心那,一个电脑,就可以原厂上课,就能够给我们很多的帮助,这已经给了极大的帮助了,我也清楚的知道该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要保证一点,就是要和每天上课时间一样上课就行。

打开电脑,看到老师那张熟悉的脸庞,突然感觉老师并没有以往那么严格了,变得更加的和蔼,老师上课虽然不能与我们面对面,但是却能够给我们讲授很多的'东西和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也让我知道了一点就是这样有利于我们上课,对我们上课帮助挺大的。

电脑上我们可以正常的发言,可以正常的传授知识,想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询问老师,也简单,就是最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做到认真和准确的完成基本的任务即可,牢记自己的使命,哪怕是在学校里面也要记得一点就是,要完成一件事情,就是要及时的去做好自己去做好自己的学习任务。不用担心,完不成,也不用担心自己做不好,只要自己做了,就一定可以完成。

比在学校里面还要轻松,我们在家中不懂的可以向爸妈请教,也可以直接询问老师,我们上课的软件上面有专门的提问渠道吗,只要我们上课时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发给老师就可以了,而且我们也有微信qq群,对我们来说,不管在哪里学习都一样,在家里面学习,有同样的好处,就是不用赶车去学校,也方便。在家里面可以安心的写作业,写完作业可以把作业拍给老师。

当然我们上完网课作业每天都有,作息时间也一样,没有多大的区别,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自己能不能管住自己。就算管不住,爸妈也会查看我的学习情况。同时网课可以重复学习,老师录制好了视频之后,就算不懂,忘记了,我们在学习一遍就行,并不麻烦。就算没有缓存我们也可以从软件上面下载,很方便也很实用。

我喜欢网课,这给了我更多的学习便利,里面还有很多的有趣课程可以自己选择学习,让我见识到了更广阔的知识海洋,让我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之情。希望网课能够继续,我会认真的学好网络课程,做好学习任务。

学习课程心得体会 篇7

在大二的这个学期,我选修了魅力礼仪课程。我觉得这是作为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选修课,所以在选择过程中我的态度非常谨慎。我觉得自身的修养还有欠缺,气质方面还打不到效果,经再三思量和对比后,之所以选修这门课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魅力礼仪》课程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其次,在学校与社会上,自己需要更加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推销自己,而魅力礼仪是则自己成长和成功必需的法宝;再次,我觉得自身的修养还有欠缺,气质方面还打不到效果,作为一名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接待外宾,更需要掌握礼仪知识。所以就下定决心选择了《魅力礼仪》。

刚开始有点不适应,觉得这些礼仪都非常累,觉得在生活中也用不到,但是经过老师的讲解,觉得越来越有用,在以后的生活中、工作中,用处都非常大,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

在个人修养方面,现代礼仪起了非常大作用。学习现代礼仪,不仅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使举止得体,言语文雅,而且还培养了礼貌待人接物的好习惯。尤其是平时老师举的典例,实训室里的各种模拟,都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许多,了解了许多以前所不了解的,各种模拟使我的.紧张感减小了,让我可以从容镇定,落落大方的面对眼前的一切。同时也了解到了许多国家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多姿多彩的课堂模拟,同学们的踊跃参与,争相表演各国风俗,形象生动,激情澎湃,再谈吐言语中学到了许多。

总之,现代礼仪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职业竞争中,学历只占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归属于你的礼仪举止是否得体,得体的礼仪举止会使你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学习课程心得体会 篇8

随着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人们越来越懂得学习了,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时时感觉自己有被淘汰的可能,在经历了不断的摸索之后,今天终于选择了电大作为我的第二个人生加油站,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全在于经过了从开学到现在的一个不断的思考和观察的过程,看到一批和我一样已过而立之年的同学,放弃了休闲和娱乐时间,孜孜不倦的学习,上课,翻阅了学校下发的《开放教育入学指南》,对开放教育的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

人的一生,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社会在进步,

知识在更新,每个人都有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不想提高自己的`人. 不懂的自主学习的人,没有掌握一定学习技巧的人,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通过学习《开放教育入学指南》,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再教育的重要性,也使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和这样的场所,电大的开放教育就是最好的选择,有授课老师,有教室,有同学,提供网上答疑,发表意见的空间,可以和老师,教授平心静气的讨论问题,只要你能不断的坚持,就能学到许多新的知识,这些认识,坚定了我的学习信心.

通过在中央电大两年半时间的紧张学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学上,都使我受益匪浅,知识倍增,更坚定了我学习英语,理解英语,运用英语的信心从而树立了自己教育、终身教育的牢固思想。

如今,在知识竞争的时代,知识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资本和财富。而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没有教育就没有知识,没有经济。教育不再局限于人的青少年时期,而是贯穿于人的各个时期。一次教育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是从青少年教育发展到终身教育。中央电大采用开放教育的形式,是我们学习的大好契机。它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比如:网上学习、小组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辅助教材,比如:光盘、磁带等。学习时间不受限制,这些都给我们成人继续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为我们能更好的在工作中发挥知识优势。

在实践中,我们打破了以往的”哑巴英语“、”课本英语“现象,以解决口语需要的实际,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从高级专业人材到普通劳动者,都需要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总之,电大开放教育对我在工作中帮助极大。

学习课程心得体会 篇9

教师要改变心智模式必须立足于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事物的复杂程度有时让人感觉到无能为力,而系统思考可以克服这种无力感,看清复杂状况背后的结构,分辨出高杠杆解与低杠杆解的差异所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教师要不断观察事件发生的环状因素和互动关系以及学校发展变化的过程,而非片面的个别事件,避免为立即解决问题而忽略问题的整体性。同时,必须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不但是建立在每个人的个人愿景基础上的,而且是在鼓励成员不断发展个人愿景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汇聚多数教师的意愿、凝聚集体意志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共同愿景的激励下,每个人尽管做的事情不同,但都是为了共同的愿景,这样,教师专业发展才有实际意义。

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各种专业技术来规范自己的学习。由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存在着“教材为本”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导致创造能力低下,需要改变其心智模式。所谓心智模式是个体的思维方式,它决定我们如何看世界、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并且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与成长环境、性格、智商、情商有关,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改善心智模式,是学习、自我超越的前提条件。没有

心智模式的改变,任何新的改变和发展都不可能。只有不断改善心智模式,才能不断地自觉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发挥创造性。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定式、创造性缺乏等问题都对教师心智模式提出了警示。只有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觉察到个人心智模式的缺陷,才能找出它与现实变革之间存在的差距。例如,习惯于“教”而不重视“研”;习惯于碰到问题“等、靠、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习惯于得过且过,缺乏进取奋进精神等。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和改善心智模式,以诚恳的态度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不断改变观念、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追求自我学习提升与成长。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新课程改革步伐也会不断加快,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展性课程评价解析与实施建议(征求意见稿)》:发展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发展性课程评价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达到促进发展与改进的目的。发展性评价倡导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情境测验和行为观察等。

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应当是成为学习型的人,应当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精通教学内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并以积极健康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指导学生学习。

学习课程心得体会 篇10

谈中国货币史,有太多的东西可说了,因为中国货币史长达五千年之久,可谓博大精深啊,要是面面俱到的话,完全可以写一本书了,我不是专门研究这方面问题的专家,我就谈谈一些自己的感想吧。

自从学习货币金融学这门课程以来,感触很深,接触了一些以前没听说过的东西,例如:纳斯达克、前美联储、华尔街……还有一些名人,原来什么事情不是无缘无故就发生的,也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每件事背后都有一些经济因素制约着。还有一些对于我来说不可思议的事情。中国货币史的历史也深深的吸引了我。

最近在看《中国货币史》这本书,其中有一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暂且给这个小故事命名为“传奇”。 牧满山遍野生长着一种落叶乔木——构树,其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因叶上布满细细的茸毛去油污力强,所以从古到今常被村民摘来洗碗擦锅。正所谓“平凡的生命背后有传奇”,人们绝对想不到,北宋时,“洗碗布”被开发成了纸币,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一段显赫的货币历史。

“洗碗布”的蜕变:以楮为券的“货币年代”

构树,是常见的本土树种,古名楮。构树不仅树叶去污力强,而且其树皮加工成的楮纸,白度、平滑度、紧密度及吸墨性都不错,于是“人们砍枝剥皮,用作造纸原料”,唐宋时代,作为“洗碗布”的构树已开始华丽蜕变,许多名贵纸张都是以楮纸再加工制成。

从唐朝开始,成为造纸中心,巴蜀学者谭继和告诉记者,“这在元代著的《签纸谱》中有记载”。当时,不仅牧上满山遍野生长着这种落叶乔木,甚至田间地里也开始广种构树。

宋代,民间造纸业十分发达,作坊遍布全国各地,尤以四川×中和场一带生产的楮纸名闻天下。

但是,这些内因并不表明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早纸币的诞生地,在谭继和看来,起决定作用的是外部因素——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造纸术发达的支撑、雕版印刷术的推动,以及四川人的智慧。

据史料记载,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为战争筹款,将四川铸造的大批铜钱调运出川,使得川蜀铜钱奇缺。民间交易多用铁钱,携带成了一个大问题。铁钱的价值与铜钱比,基本上是1:10比率。同样一桩买卖,使用铁钱交易,其个数要比铜钱多数倍,清点、保存、运输上的负担难以承受。据记载,当时买一匹布,需要铁钱约两万文,重达500斤,不得不用车来装载。

商人要来川做生意,四川商人要出川交易,都必须携带沉甸甸的大量钱币,千辛万苦地奔走在崎岖险峻的蜀道上,长久下去似乎不是办法。于是,聪明的四川人一拍脑子,办法有了!

公元十世纪末,××地区第一次出现了“交子铺”,一种用楮纸刻印的票据——交子也由此产生。交子用钢版印刷,版画图案精美,三色套印,上有密码、图案、图章等印记。

交子铺:发行“存折”的“银行”

据考证,最初的交子铺,是代客商保管钱币的店铺。客商将自己的大量金属钱币存入交子铺中,交子铺则写给客商一张票据作为凭证,这张票据就是“交子”。

这种流通于民间的纸券,虽然也使用印信做记号,并有暗号题写,但由于分散发行、缺乏信用,印制十分简单,很难达到防伪的目的,冒领之事时有发生。此后,一些富商联合起来,以他们的财产作为信用保证,正式发行了“私交子”。私交子用红、黑两种颜色印刷,以复杂的图案和秘密记号来达到防伪的目的。客户向交子铺交纳现钱,交子铺将钱的数量用手工填写在纸券上发给客户。这种书写面额的交子,在当时有点“存折”的.味道,成为提取铜钱的佐证。

据史料记载,四川民风淳朴,当时的交子铺信誉普遍较好。后来,一些商人发现,在购买货物的时候,不必每次都拿着交子去铺里提钱,再把现钱支付给对方,而只需直接将自己的一定数额的“交子”票据交给对方就行了。卖方拿到交子,既可以随时去铺子提钱,也可以把交子用作自己购货时的支付手段。这样一来,交子在市场中开始流通,成了最早的“山寨货币”。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演变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从洗碗布到交子,只是这些历史中的一部分,中国货币史繁荣昌盛,经久不衰。 中国是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中国货币史像中华文明一样经历的五千年,真的有太多的可阅,可学习的地方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