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培训学习心得(精选3篇)
一个安全管理人员从入行开始,或多或少都碰到过一些窘境:生产部门为了赶工不遵守安全规定,你为了安全去纠正反而引发冲突;你去现场检查,一些技术员工会轻视甚至嘲笑你不懂装懂,很多普通员工则担心被你抓到违规要受处罚,看到你来远远地就躲开了;与各部门的关系则是,离开了企业领导的强力支持,安全工作就有可能被排到后面,需要你不断去催去求才能看到进度,一些安全会议,如果领导不参加,基本上就讨论不出什么来了。。。。
一个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当然不可能一遇到问题就去找老板,站在老板后面,用老板的权威去展开工作。因为这样既无法真正提高公司的安全水平,也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没有帮助,坦诚地讲,领导用人,是找对他有用的人,帮他解决各种问题的。如果安全管理人员一遇到困难就寻求上层支持,久而久之,在领导心中的重要性就降低了,自然不会有多少影响力,工作开展就更难了。
那么如何摆脱这样的窘境呢,笔者本着个人的经历,简单谈谈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明析责任,顺势而为
很多时候,包括一些部门领导在内的员工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公司设置了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的工作就由安全人员来做,其他部门的人就可以专心从事本部门的工作了,平常只需要适当地配合下安全管理人员就可以了。一些经验不太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工作也总是低调地采用求人办事的方法,貌似'态度很好',但总是'人好被人欺',人家不买账,事情办不好。另一方面,一些老资格的安全员则总是以到现场搞检查,抓违规为能事,对违反规定的员工大声斥责,用安全规定来压着各部门做事,却总是在背后被人说成'狐假虎威',得到的也只是阳奉阴违的敷衍。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属于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定好位,顺好势。安全责任不清,老话讲: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从有效开展安全工作角度,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企业负责人对整个企业的安全负责,各个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负责,员工本人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这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很清晰地让各层级的人员了解,如果不了解,要组织培训,要让企业负责人宣示承诺,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管理人员是支持各部门搞好安全工作的,不是监督或求人办事的,我们提供专业的支持,来帮助各部门不断改善安全状况,从而促进整个企业安全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我们是支持和帮助各部门做好安全的,人人都欢迎来自别人的帮助。只有明确了责任,顺势而为,才能让安全管理人员和各部门员工关系更加和谐,不卑不亢,自然从容。
识别需求,树立专业
明确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后,安全管理人员就要专心从事安全支持工作,那么,如何对各部门进行有效的支持呢,这里笔者要提倡一种服务心态:即把各部门当做自己的客户,我们提供的服务必须是客户需要的。比方说客户目前只需要一辆自行车代步和健身,你却说奔驰宝马更好,更快,这明显就没有认真做好客户需求分析。安全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比方生产部门目前存在员工不会正确佩戴劳保用品,你没有组织劳保用品使用方面的培训,反而采取现场检查并把没戴好的员工都做了违规处理。这样的做法明显就是偏离了客户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结果当然是彼此间都会有想法了。
现场部门需要安全培训,我们就组织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现场部门需要对生产设施做些改造,不明了安全法规有什么要求,我们就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帮助避免违规。现场部门需要知道部门内有多少危害,发生事故的风险程度有多高,那安全管理人员就通过专业的分析工具帮助一起完成风险分析,并提供专业的改善建议。如果现场部门需要通过检查来发现隐患,我们就帮助一起完善检查表,和他们一起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就事论事的讨论,而不是指责谁没有做好。
从现场部门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安全需求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会有效地帮助到他们,同时也能够真正树立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权威,日积月累,就会在法律法规,事故分析,风险分析,施工安全,劳保选用,行为安全等等方面成为公司内的行家,是大家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
立足本职,放眼全局
因为安全管理人员要跟所有部门打交道,所以有时候会很自然地分不清安全管理的界限,哪些是我们该管的,哪些又是我们多管的呢,笔者个人的看法是,多实证,少臆断。假设现场发现一个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脱落了,那么我们可以就这件事与设备维护部门讨论修好这个设备之后,再对其他类似设备也做个机械防护检查。但是我们要避免凭主观推断,认为现场某个部门甚至某个人机械防护管理没做好。安全管理人员尤其忌讳指责一个部门甚至某个人什么地方没做好。一个有分寸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自身的表现或'功绩',仅仅靠现场走几圈,就得出一些结论,进而拿到会议上指责他人的过失,那样太不慎重了,也不是科学理性做事的方法。
但立足本职,有分寸感并不代表着就是小媳妇心态,什么都不敢问,什么都不敢说。安全管理人员的优势在于与所有部门都打交道,更容易具有全局观,也需要我们具有全局观,比如现场噪音大,生产部门需要购置听力防护器材,作为安全管理人员,是不是可以与技术部门去沟通下看是否有可能做些设备减噪措施,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噪声问题,也让员工更舒服地工作呢?某个承包商施工经常违反安全规定,现场部门花了很大力气去纠正,并要求罚款处理,作为安全管理人员,是不是可以与采购部门沟通,约谈这家承包商的老板,让他认识到施工出事故,老板要赔钱,有可能还被吊销经营许可,让他认识到他有责任去督促施工人员遵守公司安全规定,如果他不做,可能会失掉这份合同。这不是比简单罚款更有效吗?
如果安全管理人员只从自身角度看问题,结果就会发现安全规章制定的越来越多,自己也疲于检查。如果换个角度,从整个公司的全局来做安全管理,那么有多少规章可以通过工艺改进,工程改造,设备更新,安全标识来取代呢?举例来讲,对于转动机械轴,规定转动时不能进行清洁工作,但常有报道有人用抹布擦转轴时手被卷入受伤甚至切断。犯错误可以说是人的生理本能,通过规章制度很难从根本上杜绝隐患,反而会引起员工对繁多的制度的反感和疲劳。其实只需和技术及维修部门沟通在转轴外加个防护罩就解决了。
商业伙伴,创造价值
有了清晰的责任定位,专业的安全技能,恪守本职的职业操守和立足全局的工作思路,这些都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我们仍然需要具备一些技能之外的素养,比如沟通能力等。
世界上大部分冲突和分歧都是沟通不善造成的,真正的无法调和的矛盾实际上是很少很少的,所以在和他人沟通时,要秉持解决问题而不是要争个长短的心态,毕竟解决问题是对双方都有帮助的,沟通成功的几率也会很大。而如果是去争辩到底谁对谁错,谁应该听谁的,那么无论谁占上风,从公司整体的角度,都无助于公司安全文化的提高,争吵一次,裂痕大一次。一些公司负责人本着安全第一的角度,会出面力挺安全管理人员,但这对企业和谐发展也存在一些负面效果。
笔者较为推崇把安全管理人员与其他员工的关系定位为商业伙伴的关系,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赚取利润,在企业里大家都围绕这个基本的功能而工作,安全管理人员也不能置身其外。我们不能唱高调地说自己是为了社会责任而存在的,那样显得自己太矫情,拔高自己从来都不是平等沟通的正确做法。
商业伙伴的本质是在双方平等的前提下,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实现共同的利益。在企业里工作,利润是共同的利益,安全无事故也是共同的利益。同时伙伴之间更多的不是指责谁对谁错,而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此次培训共有来自烟台地区各行业的200多位安全管理人员参加,3天的学习课程安排的紧凑、有序。授课老师在讲解安全法规、条例等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结合烟台地区近期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深入剖析事故原因,并播放事故现场影像图片,一幕幕血淋淋的事故现场,让每位学员更直观的感受到安全事故给我们带来的沉重代价,让我们触目惊心。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做到以下几项:
一是要从思想上绷紧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这是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也是长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总结,深刻认识“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道理,并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营、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二是在生产组织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充分为职工提供相应的安全防护保障;
三要加大重大风险控制和事故隐患的治理力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两个体系”工作要求;要推进安全隐患治理常态化,引导鼓励职工查找身边的隐患问题,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安全检查是落实责任、规范管理行为、发现事故隐患、促进隐患整改和减少“三违”的有效手段,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积极有效地消除生产现场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要加强宣传培训教育,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自身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人员,要坚决禁止上岗。培训教育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有效手段,以三级安全教育为基础,从安全生产方针、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技能和意识等方面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有效的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
此次培训使我了解到更多的安全知识,在思想意识方面有很大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必将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履行安全管理人员职责,遵守安全规章,做安全生产的践行者,把安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让我们多一份安全,多一份欢笑。
参加了公司4月11日举办的安全管理与绩效管理培训班后,本人感到受益良多,通过学习和本人的一些感受,下面谈一谈本人的一些学习心得和反思:
参加完学习后,我感到公司作为一个老国企,与广州发展碧辟油品有限公司等外企的一些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方法相比较,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实,在同一时期里,任何企业的安全管理,在模式和套路上都大同小异,但为什么我们的管理水平却总是不如人家,收到的效果也远不如那些先进企业呢?我认为主要差距在于细节管理方面,而谁做的更好,也主要直接反映在细节上。
美国的杜邦公司自成立以来,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其遵循的理念就是:“从科学出发,一切事故均可避免”。杜邦公司有一套完整的员工安全行为准则,并已经形成了安全是习惯化、制度化的行为。它的管理制度甚至细致到:规定上下楼梯都必须扶扶手、在办公场所不准奔跑、铅笔芯朝下插在笔筒内等,并使员工养成好的习惯。由此可见,通过杜绝陋习,规范行为,实现安全生产,实现零伤害、零事故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能的,这正印证了“安全没有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论。相比之下我们确实还有许多做得不够的地方,还没有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而主要的原因还是受老国企的传统管理方法和思想文化的束缚,创新意识不强,墨守陈规,安于现状。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做好的人却很少;我们不缺少胸怀大志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措施不折不扣的执行。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切实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养成精细工作、精细管理的习惯,关注细节,追求完美,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真正将“监督是手段、服务是根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寓于生产服务之中,恪守分公司安全管理“狠抓、严管、落实”六字方针,坚决奉行“安全服务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工作原则,以狠抓安全来保障生产、以安全服务来促进效率。
因此,我坚信,只要我们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分公司总经理关于《统一认识、坚定信心、迎接挑战、着力提升港口竞争力》的工作报告精神,更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吸收国内外的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全力推进分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全面实行精细化管理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抓好市场营销,通过外树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内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分公司的竞争和发展能力。我们的每一位员工对待工作都能“精心谋划、细致安排”,在生产组织上做到“精耕细作”,在安全工作上做到“严抓细管”,在各自的工作上摆正位,明晰责任,将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联保体系,切实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我们的事业一定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