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正如歌词里所唱的,党像母亲一样细致入微地眷顾着她的每一位孩子。临近党的生日,我们为表衷肠,争先恐后以各种形式为母亲送上祝福,同时这些身在基层的党员们也时刻心系困难群众。
由于机关大部分党员平时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偏多,下社区与居民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主题党日”刚好为机关党员服务群众搭建平台。当“七一”遇上“端午”,党员借此机会把端午的“温情”通过粽子送至贫困户家中,在航宇路社区主任的介绍下,从辖区居民中选择两户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进行慰问。机关党支部第四党小组的成员们立即行动起来,跑去超市买来糯米、大枣、粽叶,十几个人一起为贫困户包了爱心满满的粽子。次日上午,这些党员手里拎着粽子和牛奶走进贫困户家中,实地了解贫困户家里的生活情况。
老林,男,是原毛纺厂的一位退休工人,早年因公负伤,导致一只眼睛失明,听力受损。他的爱人和女儿均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老两口照顾自己的生活都有些吃力,还要担起抚养照顾外孙的责任。
小马,男,今年14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幼时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年龄尚小的他被丢给奶奶独自抚养,和奶奶挤在一间不到二十平米的房子里。近几年奶奶年事已高,又没有经济收入,加之去年膝盖还动了手术,令本来就清苦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
在亲眼目睹了贫困户的生活现状后,党员志愿者心里五味杂陈,没想到在同一片蓝天人和人的生活竟有天壤之别。临走时,志愿者们叮嘱他们注意身体健康,有困难随时联系街道、联系社区,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会及时上门提供服务。贫困户看到志愿者上门慰问非常开心,连声说“谢谢你们的挂念,让你们操心了!我们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他们朴实的话语,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都显示出面对生活打击所显示出的坚强与乐观。
回去的路上,党员志愿者们深受感触,在车里不禁议论起来:
“以后我要将家里的旧衣服收拾打包起来给他们”。
“以后我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经常来看看他们”。
“我们是不是可以带头通过发起公益的形式进行募捐,将钱和物资送到贫困户手中?”
“我们是不是可以联系更多的社会组织、社会人士让他们也参与到帮扶贫困户的队伍当中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自己的感触,也在绞尽脑汁寻求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的方法。
“主题党日”虽然是给党员提供了一个了解群众、接触群众机会,但是更多的帮扶故事、帮扶事迹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不能为了留痕作秀做做表面文章;不能是一时兴起;也不能将党的关怀仅仅局限在某些特定的节日里,要实现“扶弱济困”常态化、日常化,真正让党组织和党员走进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心里,让群众感受到党的真实存在,感受到党的光辉,这便是“主题党日”最本质的意义所在。
粽子、咸鸭蛋、绿豆糕被称为端午“三宝”,也是人们在端午节时餐桌上的喜爱。端午,寄托相思。看到端午“三宝”,在感念日子越来越红火的同时,也不由得“推己及人”,思考民生。
粽子:要扎紧那根根为民“线”
无论是用蔺草扎粽子,还是用麻绳或棉线扎粽子,都是为了让粽米紧紧地黏在一起。为民服务要做好那根“粽子线”,即使在滚烫的锅中,依然紧系粽子“不松口”。待出锅时,捏着“线头”一拉,粽子的香味满满飘然而起。粽米熟而悄然退,收放自如,就像在粽叶的衬托下,从未来过一样。由此思之,每个党员干部都是一根为民“线”,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为民情怀,要有“建功必须有我”的责任担当,更要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精神境界。召唤去哪里就出现在哪里,群众在哪里身心就在哪里,心中唯有那线中“情”。
咸鸭蛋:要在“咸”中聚起那股股为民力
咸鸭蛋是用盐腌制而成。在老百姓的常识里:吃盐,干活儿才有力气。要有“咸”之汗水,就像那在30多度的高温下,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继续战疫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就像那脚上沾满了泥,湿透了背,来回于村落小路,带领群众脱贫的基层干部。以汗水浇筑的事业才是坚固的事业,以汗水赢得的人心才是血肉情深。相对“甜言”而言,要多听“咸话”。要在“咸”中体会群众的思考,能促民生更改善。要在“咸”中汲取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干事创业更有劲儿。要在“咸”中自省,练达身心,校正坐标,让服务更接地气。
绿豆糕:要千磨万磨,化作那细细入心“酥”
绿豆糕,色泽浅黄,细润紧密,酥软不粘牙。做好绿豆糕关键是绿豆要磨得好,要磨得细。其实,做群众工作也是如此。要与群众去磨,磨即磨合。走心入情靠的是日积月累,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是如此,要主动花时间、花心思与群众磨合,磨合好了,也就融合了。要跟事业去磨,磨即磨砺。只有多去磨砺,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才更有底气。要和自己去磨,磨即磨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群众无小事。要想做好,“细”字很关键。“润物细无声”,工作做得越细,就越能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让群众感受那“入口即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20__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无数“90后”逆行出征,或是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或是高扬党旗的青年干部,或是温情守护的志愿者,或是站在抗疫一线的武警官兵。他们是20__年最青春最亮丽的风景线,用热血和有为的奋斗姿态,构筑起铜墙铁壁,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前途有希望的中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临近端午,青年人要祛浮躁、戒惰性、收傲气,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练本领,在时光的年轮中打磨自我,力争成为危难时刻豁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去的国之栋梁。
以本心为馅,青年人要祛浮躁,做自我革命的攀登者。当下短视频、快速阅读、快餐文化、闪支付app等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从侧面反映出当下青年人对时间的分配管理和在速度上的追求。青年一代是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在诸如义务教育等优惠政策的实施下成长起来的,拥有父母庇护的新时代思想者。青年一代要祛浮躁,不能只做“开花快,结果早”的“显工”,还要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多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潜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人民至上,充分领悟民法典的各项含义,品味脱贫攻坚中“一个都不能少”的人民精神,沉淀自我,不断反思、总结、提升、修正,补短板、强弱项。
以实心为面,青年人要戒惰性,做自我提升的推进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青年人要摆脱冷气向上走,就要克服惯性思维,勇于打破舒适圈。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在学习新思想、学活新技术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干事创业本领。千难万难干就不难,青年人要保持实在纯朴之心,深入基层、田间地头,实打实入户、心连心走访,而不是敷衍了事应付过关要克服惰性,将困难和挑战作为前进的路上的催化剂,勤思考、多跑腿,不断积累经验与财富。
以真心为皮,青年人要收傲气,做自我修炼的监督者。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要自信而不是自傲,青年人要保持奋进的状态投入工作,以谦逊的态度对待群众,做实做细日常每一个小事。鉴往知来,“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基层是大有作为的舞台,青年人要抓住在基层锻炼工作的机会,珍惜向身边同事和前辈学习的时间,学习工作方法,用一颗真心去感悟工作和生活,设身处地做实事、做好事、真做事,做到点子上、做进群众心里。不要眼高手低,哪怕是微不起眼的收发材料都不可轻视,要注意细节,品味社会的“无字之书”,收起傲气,保持自信,正视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
青年干部,不要在最该奋斗的年纪虚度光阴,不要在最能升值的时候进行自我贬低。“野花山间无味盛开,悄无声息,如果它拥有被看见的权利,也能收获遥远他乡的喜欢。”青春无惧失败,韶光易逝短暂。奔跑吧,后浪!向上吧,青年!
端午情,粽飘香,浓情粽意过端午。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失的灵魂。基层干部的包“粽”历程未尝不是一场艰难长久的硬仗,同时也是一条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成就的必走之路。
基层干部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粽子的原材料包括粽叶、糯米、红枣等,来源于田间,根植于泥土,“泥土气”是粽子的“元气”。基层干部扎根基层,面对的是广大村民群众,更容易了解群众的困难,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期盼。基层干部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对群众的真情。群众的困难、呼声、期盼就好似多样的有机物,它能够给予基层干部更多的“营养”,让他们积累经验,让他们学会担当,让他们有更多的希望。
基层干部要紧跟时代,学会与时俱进。以前的粽子都是糯米红枣和糜子红枣的。而如今,推出多种口味的粽子,全方位覆盖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各有所需,各有所爱。基层工作就像包粽子,要用自己的热爱、热心和热情,把基层党组织里面的,糯米、红豆、腊肉揉合起来,才能变成可口的美味。在党建工作中,不断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党中央寻求指导,加大制度创新,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思路,以亮点助推党建发展。
基层干部要严于律己,禁得住考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清白,半世煎熬。”一首民歌道出了粽子的外形、内馅、颜色和煮制过程。一个美味完好的粽子,包裹时必须捆绑扎实、棱角分明,才能保证粽子在煮制的过程中不会松开;再经过高温淬炼让粽子建固定型,让糯米与馅料充分融合。基层干部的成长亦是如此,没有严守纪律这根绳,粽子就经不起熬煮,会露馅。基层广阔天地,是淬炼红心、锤炼韧劲、历练本领的主阵地,要坚持以民为本,立足本职,才能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关乎执政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在迈向美好未来的新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提高落实力、增强执行力作为工作的最强力引擎,立足自身,真抓实干,以舍我其谁、气吞山河的气魄,在为民路上实现新突破、创造新奇迹。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要想食得美味粽,“选好材、包好粽”至关重要。其实,产业振兴也是一样,要包好“产业振兴之粽”,既需要特色鲜明的“粽叶”,也需要多元融合的“馅料”,还需要精湛高超的“手艺”,发展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让老百姓品出致富增收好味道。
精挑“粽叶”,找准立足点,探寻产业发展门路。包好粽,选对叶是前提。粽叶好,包出来的粽子就清香宜人、松散不粘,粽叶差的粽子就容易散漏,味道也不够新鲜。在产业振兴中挑“粽叶”,就是要立足于发挥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精准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因地制宜发展小种类、多样性的特色种养业,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一地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确保“村村有增收产业、村村有增收渠道”。
精配“馅料”,突出主攻点,构建产业发展模式。包好粽,配优料是关键。包粽子,选用优质的粽叶无疑是最重要的,但是粽子内的馅料才是关键。在产业振兴中选“馅料”,就是要紧盯市场需求,精进三产融合,构建产业发展新模式。要通过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品产地初加工,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能力;通过发展各类专业流通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宽产业融合发展途径。通过三产之间交叉互渗、优化重组,大力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范围、丰富产业功能、提升产业层次、创新发展方式,不断建强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提升附加值。
精择“手艺”,强化支撑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包好粽,手艺高是根本。一把好手艺包出的粽子,不仅紧实不漏米、使用方便,而且精致又好看、美观漂亮。在产业振兴中要择“手艺”,关键在于“手艺人”,而人才则是促进产业精深发展的支撑点。要大力培育本土人才,依托培育基地、围绕产业发展、立足实践锻炼,扎实做好乡土人才提能培训;要积极回引优秀人才,鼓励和引导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回乡知识青年到家乡创业兴业,通过举办人才交流大会、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改善本土人才的政策待遇、发展空间等方式,吸引“走出去”的人才返乡创业;要聚集高端人才,紧扣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统筹选派科技人才,支持科研院所、高校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转化成果、创新创业,不断打造政策“高地”、人才“洼地”,以人才振兴撬动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粽香暖暖,艾草依依。
端午节如期而至,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今天南庄村的第一书记老李,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他今天要去看看村里生活困难群众。
刚打算出门,看见客厅里昨天妻子带回来的单位发放的过节礼品——一包粽子,来不及和妻子解释,拿起粽子蹑手蹑脚“像偷了东西的贼”灰溜溜地离开家门。这一幕被正在收拾餐盘的妻子尽收眼底,这么多年,她知道老李的品性,已经习惯了,既无奈又心疼。
“昨个俺割了肉,今天吃扁食!”
来到村子西头单身汉“老牛”家里。说起“老牛”真是一个苦命人,他本不姓牛,小时候跟着母亲改嫁到南庄村,不幸的是没几年继父、母亲也先后离世,村里人同情照顾年幼孤苦的他,就让他给各家干些放牛、打猪草等活计儿,他是吃百家饭长大,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大家都喊他“老牛”。限于文化水平、家庭等因素,老牛一直也没讨到老婆,单身至今。
他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村里给他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安排他给村里做道路清扫的工作,每月按期付给劳务费用,如今身体还算不错的老牛生活还算安逸。
老李来到老牛家,房子是危房改造后新建的三间明亮的红砖大瓦房,门头上早早就插上了艾草。院落还算干净整洁,门口种的石榴、甜枣早已挂满枝头。
老牛坐在坐在院子里正在摘韭菜,老李喊了一声:“老牛哥,俺来了。明个儿就过端午了,俺来看看你,你摘韭菜呢?”说着,递上带的粽子,“给你拿几个粽子吃,好过端午。”“嘿嘿,那谢谢恁,昨个俺割了肉,今天吃扁食!”老牛笑着回应着。
逢三岔五,只要有空,老李都会到贫困户家里看看,他们日常有什么困难总能及时帮助解决。
“大大,俺奶说这给你!”
从老牛家出来,老李还要去村东头汪老太家。汪老太家也是村里重点扶贫户之一。老太太已经快70岁了,年轻时丧夫,一个人辛苦把儿子拉扯大,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儿子快四十岁才经人介绍娶了有些智力缺陷的妻子,生活不能自理,要靠人照顾。幸运的是,生了一个女儿智力正常,乖巧懂事,虽然年纪小已经懂得帮奶奶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了。平日里,老人家的儿子在建筑工地打些零工,家里全靠老太太操持。
汪老太家和老牛家一样,进行了危房改造后新建的房屋。村里也通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保障村民的饮水安全,老太太也不用跑到邻居家挑水吃了。
走在路上,老李掏掏口袋,里面有200元钞票,这是昨天准备好的,一会儿给汪老太让他们买点生活物品,好好过端午节。老李走到门口,就看见汪老太正坐在院里包粽子,小孙女和儿媳妇正在边上开心地看着。
“汪大姨,包粽子呢?”听见有人喊,汪老太忙抬头看,一看是老李来了,就招呼孙女:“娟娟,赶紧给大大搬个椅子去。”小孙女很听话,给老李搬来了椅子。老李慈爱地摸摸娟娟的头,从口袋里掏出钞票递到她手里。
小女孩没有接,转头看着她奶奶。汪老太看见了连忙推辞,“她大爷,你不能这样,哪能回回来都给钱,俺儿挣的够花的。”说着让老李收回去,老李连忙说:“这不是我给的,这是政府给的钱。”“你可别哄我了,政府给的钱都打俺卡上了,这又是你自己掏的,你挣俩钱不容易,你回回来都掏一二百,这哪能管。”汪老太红着眼睛动情地说。
汪老太执意不肯收,老李偷偷放到娟娟口袋里,连忙走出了院子,快走几步感觉汪老太不追来了,才放慢了脚步。“大大,你别走,等等我!”听见有人喊,老李回头看。原来是娟娟追来了,手里还吃力地提着东西。走近看到了,娟娟手里提着的口袋里是刚刚汪老太包的粽子。
娟娟说:“大大,俺奶说这给你!”老李连忙说:“我不要,你拿回去留着你们吃。”
“不行,俺奶说你就得拿着。”娟娟汗涔涔的小脸快要急哭了,老李这才接过来。娟娟开心地跑回去了。
“这粽子里怎么还有200块钱?”
走回家的路上,老李已经想好应对妻子的“计谋”,更何况今天还有粽子这样的“战利品”在手。刚进家门,老李就满脸堆笑打算“应战”妻子,但妻子什么都没问,什么都没说。
老李赶紧上前去说:“你看,这是汪老太给的粽子,咱做群众工作,老百姓心里是有咱的。”妻子默默接过老李手里的粽子准备煮上,在最底下看见200元的钞票。“这粽子里怎么还有200块钱?”
老李接过钱叹一口气,一五一十和妻子“交代”了。妻子听后拍拍老李的肩,“那下次给孩子买件衣服,买点书本吧。”
这不,老李家的粽子出锅了。虽然只是普通的红枣馅,不是名贵的馅料,却格外香甜。
依依艾草,暖暖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