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团队学习心得(精选7篇)
有幸参加了余世维先生讲的《打造职业化团队》课程,作为学习的总结,在此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个人对职业化的理解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氛围,是职场中专用的语言和行事规则,是一种敬业精神,是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职业化的内涵包括: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化的工作道德。个人比较有感触的是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
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就是“像个做事的样子”,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内不内行,知识丰不丰富,技能好不好。我认为要像个做事的样子,首先我们就要热爱我们的工作,只有热爱才会将工作做好,只有热爱才愿意为之付出,只有热爱你才会像个做事的样子。那么怎么才叫热爱呢?就是自己对于本岗位的业务知识要清楚明白,这与平时的积累和学习都紧密相关。要保持自己有一个积极的稳定的心态,不断学习,坚持不懈,在工作当中才能游刃有余。
企业,一个期望长远发展的企业,员工和领导像个做事的样子很关键。这个样子,不仅是领导,员工也一样。领导没有样子,得过且过,员工即使有样子也难以发展;领导有样子,任何事情都严格按章办事,员工即使没有样子,也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树立起自己的样子。整个企业,在干事上面,都有一个样子,协调统一、规范如一的样子了,那么,企业要想不发展也很难。
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就是“用心把事情做好”,认真只能做对,用心才能做好。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否则对工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上班盼下班,又怎么可能把事情做好?用心做事情,真正地投入,才会体会到工作中的乐趣,才可能把事情做好。
对于公司的领导者、管理者,除了要有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外,还要正确地引导其下属,让他们初入职场后有归属感。上行下效,领导者的工作态度将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做事态度。
出来工作五年了,一直也没有用职业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很多时候还是感觉自己做事缺少了什么,今天我终于明白自己应该怎么样去做。
希望我和我的团队能不断的朝着职业化的方向迈进!
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看过一篇职业化培训心得体会的文章,文章认为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职业化具体包括:职业化素养(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
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
职业化技能(职业资质、职业通用管理能力)。
我觉得说的很全面,很赞同。
职业人对企业的认知,职业化培训心得体会中提了一个问题:企业是不是家?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不能引导员工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家,而应该告诉员工,这里是你发展的平台,或者是你赖以谋生的机会,员工和企业之间是一个交换的关系,很现实的商业关系。当然,在企业里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朋友,但个人和企业的关系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彼此可以选择的商业关系。
对于个人来说,更应该认清这种关系,企业应该是个人发展的平台或者是赖以谋生的机会,用自己的努力、贡献或者给公司带来的价值换取个人的提升和公司对个人的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但在企业里不行。如果没有这种意识,那么说明还不够职业。
职业人对自己的认知,我们在为谁工作?大部分人会认为我们是在为老板或者上司工作,这也是一个误区。很多人了用这种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甚至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工作时不积极努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正企业是老板的,岂不知这样是在浪费自己的职业寿命和得到更大提升的机会,是一种非常短视的思想。久而久之,自己的责任心也将大大降低,甚至麻木,当一个人没有责任心的时候,也就是他失业的时候。
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其实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工作。自己才是自己的老板,当我们努力工作、努力提升的时候,我们是在经营我们自己。在“鱼”和“渔”面前,大部分人会盯着自己的“鱼”---工资,而看不到自己的“渔”---经验、能力和成长的机会,但自己经验的增长、能力的提升才是最大的财富。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为了每月多挣几百元,而放弃了更好的成长条件。
我们是在打工吗?
大部分职业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为别人打工,谁都会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因此,首先要扭转这种意识,事实上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在打工的话那么你便是真正在打工,而真正的职业人却是在经营自己。
两者一对比,自我经营的职业人和由别人经营的“打工者”之间差异巨大,很明显二者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完全是不一样的,前途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多新员工刚刚从学校毕业,泰瑞捷是第一份工作,可能对职业化的理解相对不深刻。
针对这些新员工在入职培训阶段是否可以增加职业化训练的培训。特别是在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责任意识等方面帮助他们建立起个人应具备的职业化素养。
并通过对公司制度的贯彻和日常的工作态度、纪律的考评,来帮助员工建立起适合我们企业文化的职业化行为规范,使每个员工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同时在不断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在职业技能上不断提高,增强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
有些时候,我们在工作中感到忙忙碌碌,可是停下来却不知道忙了些什么。这一些使得我们感到工作没有方向,没有成就感。我通过《打造职业化团队》课程的学习,使我对职业化工作形象、工作道德、工作态度、工作技能有了深刻的理解:
一、职业化的工作形象:看起来像个样子
统 一:公司整体统一,例 我们的办公设施、员工的着装。
标准化:流程标准化,例 任何到公司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按照标准流程上岗。
简单化:公司物品管理井然有序,管理简化(不要层级太多,造成无法有效沟通,流程简化便于管理)
例:信息部在开月例会时,大家都对职业化的工作形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在公司没有夏装的情况下,大家尽量改变自己的着装,显得职业化些。信息部又是一个接待业务人员的窗口,要让大家感到公平、公正,首先要让自己看上去像个公平、公正的样子,所以我们决定周一之周四尽量以职业装为主。
二、职业化的工作态度: 李素丽说:“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在职业化的团队中,工作态度是100%的重要,一个能力再强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也一定无法将事情做好。用心做事是给予别人预期之外的惊喜。平时我们也有不用心的地方:例同样的错误犯好几次,什么事都不主动沟通、关心。我们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工作态度,从以下几点做:
1、处理问题不要和稀泥 2、认错要从领导开始 3、在公司搞互助文化,善于帮助他人。
4、从我做起,做公司对外宣传的窗口。(我公司提倡的首问负责制)
5、末尾淘汰制(处罚不好的部门、员工)
三、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像个做事的样子
工作技能专业化:工作态度积极、具备专业能力、工作有计划与总结、有效沟通、注重细节。
1、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困难时,把所有精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不停地抱怨不采取任何行动,例我们遇到部门之间有推诿的现象时,勇于承担。(承担即为成长)
2、专业能力能使你在工作中脱颖而出,让客户感觉你们公司是个很专业的公司。这就是做事像个样子。
3、工作有计划与总结:例如我们公司现在每月的工作计划和总结,计划意味着目标清晰,步骤明确。有计划地工作表现为一个人在日常工作中总是能够主动地做好每个月、每周甚至是每天的工作计划,并且在计划中明确了什么是重点的工作,在阶段性的工作完成后,能主动地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回顾,看看我的结果与计划相比较有什么差异,有什么收获和心得体会。工作计划, 尤其是书面的工作计划代表了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职业习惯, 是一个成功的人所必须具备的。
4、有效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我们的工作, 也让我们了解别人的工作。只有沟通地好,我们才可能明白别人的期望值同时能够让别人明白我们的期望值。沟通要清晰且有有逻辑: 清晰而有逻辑的沟通能够让别人很容易理解, 而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一个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逻辑性不强, 跳跃性很强, 那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这个人思维混乱, 这样的话职业化印象就会大打折扣。
5、细节本身其实意味着一种规范。能够注重细节的人代表着一个人具备良好的修养并且是很规范地开展工作。例如,前段时间公司检查大家电子文件梳理的情况,如果打开你的电脑,里面各种文件都是每个目录到处放,没有一点的规范,文件名字也是随便乱取,文件名叫"通知"的就有一百多的话, 那可以肯定这个人不是一个职业化的人, 因为他的工作细节不够注重, 也就表现出他的其他工作不会太规范。
看过一篇职业化培训心得体会的文章,文章认为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职业化具体包括:
职业化素养(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
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
职业化技能(职业资质、职业通用管理能力)。
我觉得说的很全面,很赞同。
职业人对企业的认知,职业化培训心得体会中提了一个问题:企业是不是家?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不能引导员工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家,而应该告诉员工,这里是你发展的平台,或者是你赖以谋生的机会,员工和企业之间是一个交换的关系,很现实的商业关系。当然,在企业里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朋友,但个人和企业的关系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彼此可以选择的商业关系。
对于个人来说,更应该认清这种关系,企业应该是个人发展的平台或者是赖以谋生的机会,用自己的努力、贡献或者给公司带来的价值换取个人的提升和公司对个人的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但在企业里不行。如果没有这种意识,那么说明还不够职业。
职业人对自己的认知,我们在为谁工作?大部分人会认为我们是在为老板或者上司工作,这也是一个误区。很多人了用这种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甚至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工作时不积极努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正企业是老板的,岂不知这样是在浪费自己的职业寿命和得到更大提升的机会,是一种非常短视的思想。久而久之,自己的责任心也将大大降低,甚至麻木,当一个人没有责任心的时候,也就是他失业的时候。
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其实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工作。自己才是自己的老板,当我们努力工作、努力提升的时候,我们是在经营我们自己。在“鱼”和“渔”面前,大部分人会盯着自己的“鱼”---工资,而看不到自己的“渔”---经验、能力和成长的机会,但自己经验的增长、能力的提升才是最大的财富。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为了每月多挣几百元,而放弃了更好的成长条件。
我们是在打工吗?
大部分职业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为别人打工,谁都会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因此,首先要扭转这种意识,事实上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在打工的话那么你便是真正在打工,而真正的职业人却是在经营自己。
两者一对比,自我经营的职业人和由别人经营的“打工者”之间差异巨大,很明显二者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完全是不一样的,前途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职业化培训心得体会中的一些思考一个互动提问,问大家对职业化的概念理解,并问能给自己打多少分,当时我给自己打了80分,后来听完课后总结,自己可能离80分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很多方面做的还不够。在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技能上均还需要不断地加强。
职业化不仅是新员工的事情,老员工也同样需要,特别是处于基层的老员工,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化思维也同样很重要,身边有不少朋友,长期的工作,逐渐变得麻木,厌倦工作,工作没有快乐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没有成就感、事业感,或者陷入人际关系的危机中,频繁跳槽,可依旧找不到感觉,最终变成职场“植物人”。
我们是否也应该未雨绸缪,帮助我们的老员工也同样树立起或者强化自己的职业化思维。以上是我这次职业化培训心得体会,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职业化上的一些欠缺,个人的职业化上也还需不断地学习和提升。
另外让我思索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的员工也更加职业化,公司新员工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近期研发、技服、制造、品管有较多新员工刚刚从学校毕业,泰瑞捷是第一份工作,可能对职业化的理解相对不深刻。
针对这些新员工在入职培训阶段是否可以增加职业化训练的培训。特别是在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责任意识等方面帮助他们建立起个人应具备的职业化素养。
并通过对公司制度的贯彻和日常的工作态度、纪律的考评,来帮助员工建立起适合我们企业文化的职业化行为规范,使每个员工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同时在不断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在职业技能上不断提高,增强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
在公司统一组织下,我们集中观看了余世维老师的《打造职业化团队》系列讲座光碟。收获颇多。整个讲座分为四个方面。工作技能、工作形象、工作态度和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阐述了什么是职业化,以及如何打造一个职业化的团队。
余世维老师对四个方面也做了具体的定义
1、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像一个做事的样子。你对你做的事是否内行,知识是否丰富,技能是否过硬。
2、职业化的工作形象:看起来像那一行的人。你有没有你这一行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合不合这一行的规矩,这是形象,样子一看就可以看出来。
3、职业化的工作态度:用心把事情做好。认真尽力将每一件事情做到完美。
4、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对一个品牌信誉的坚持。每个品牌都有他自身企业文化的要求,维护品牌信誉,传承品牌的文化内涵。作为公司的一员应该做到时时,事事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并维护公司的形象。
作为新媒体部的一员,我常常会问自己,自己做到职业化了吗?每一次自省,我都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1,对其他领域的只是涉猎不足,过于呆板。2,对生活和工作之间的转变还未完全适应,需要加强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感。3,团队协作不足,沟通出现脱节。在职业化上,在团队合作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很多东西要学。多听、多看、多想,及时的总结和反馈,以做到具备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真正做到职业化。
我将尽我所能的做好本职工作,发现错误及时改进,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完善,也希望何总能够予以指正、指导。
《打造职业化团队》这期培训余世维先生先综述了“职业化professional”的内涵,后分别从技能、形象、态度、道德四个方面进行分别阐述。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讲解的篇幅比较少,因为都是大家感官能够直观感受到的,例如衣着言谈举止等。因此这两方面我就不作赘述。
综述中,余世维先生强调的观点是早已被广泛认同的:就是一个字——“人”,我认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以人为本,让产品和服务更加人性化;二是指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人,往下延伸说白了就是他多次提到的“每个人做事都要有个做事的样子”。确实在销售构成的因素中,人是最核心的部分。现在来说,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消费者选择的余地非常大,商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很难再成为商家的绝对优势,纯粹的商品特性也不尽然成为消费者唯一的选择依据。因此,现在不仅仅是第三产业,几乎所有产业都由最初基本的供应产品,上升至了提供相关服务(包括售前、售后及周边服务)的高度,这就体现了第一层含义“以人为本”,既然有了这个需求,供给便应运而生,市场当然需要商家能够提供更优化的人性化服务,我认为这一部分,就是商品的附加值,是可以迎合消费者目前迫切需求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我认为,有了这个意识,有了这种理念,配合职业化的技能、形象、态度、道德便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甚至出色的职业人。
通篇培训中,让我感同身受,直接获益的应属“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这两个章节。
余世维先生有这样一句话:“当客户的知识、经验和需求超过我们的供给,就会放弃我们了”。这就在职业化的工作技能中对职业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对于本职工作的最基本技能做到驾轻就熟;其次,对于所从事专业的知识要做到耳熟能详;最后,对于主业周边的相关情况,也要有个基本了解,至少能够起到为客户当“窗口”的作用。相信有了过硬的技能,加上行之有效的方式,就能进一步促成跟客户的有效沟通。何谓行之有效的方式?即顾问式销售。其中令我记忆深刻的扭转观念的关键字句是:我们是在帮客户“买”东西,不是“卖”东西给客户。也就是说要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购买的真正目的,在这个基础上给客户提供指导性建议,这才称得上是销售,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卖东西。东西卖出去了,要想进一步迈向成功,就要尽可能地把客户培养成我们永远的客户,这就要在售后服务上多下功夫,适当地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回访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我们有可能暂时性地受些损失,但放长远来看,这其实也是一种投资,可以当作是我们培养客户品牌忠诚度的成本之一。只有做到这些,才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销售。
都说,态度决定一切,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尤其余世维先生的:“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作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让我感触颇深。其实这一点上,每个人都应该深有体会,这句口号尽管平实,但却实现了这一观点的完美概括。应该时刻谨记,在我们“应该”的基础上,再多做那么一点点,就是这么一点点才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这便是“预期之外”的惊喜,有时候,这一点点的价值在客户看来甚至高于之前付出许多的“应该”,这也可能将成为提高我们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小方面。这一点点就是用心才能想到和做到的,这才可谓“职业化的工作态度”。
此外,参考这个系列的课程培训,在与客户有效沟通方面,我提炼出了以下几点:
1、做不到的事,一定要在对方开口之前通知对方;
2、客户的任何问题只要到我这里,都必须得到妥善解决,自己职权能力之外的,以自己为媒介,收集相关有效信息整理后集中反馈给客户;(这就是上文中“窗口”的概念。)
3、具体沟通细节。
a、谈判时注意双赢,立场上尤其要把客户的利益摆在首位,要让客户认为你站在他的角度替他着想;
b、一定要先听后说。以客户说法中的破绽为切入点,婉转地展开进行说服;
c、任何问题先内部沟通一致,再进行外部沟通,避免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给客户造成混乱、不专业的印象。
最后,很高兴能有额外的收获是得到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启发创意的方法,在这里跟大家一同分享:常常读书、多见识外面的世界、创新=模仿改良、经常改变生活与工作的方式以刺激右脑、多与他人切磋刺激思维。
“一个顶尖的业务员什么都能卖,因为客户要买的不是商品,而是‘你’。而这个‘你’,是一种职业化、专业化的你。这样客户才能喜欢你、信任你、依赖你,和你长久地做生意。”
职业化是市场竞争中的一把利器,它涵盖工作技能、形象、态度和道德四方面的内容。做到职业化,既要专业,又要敬业。既要注意内在素养的点滴修炼,又要重视外在行为的细节改善。
余教授认为,要做到职业化,首先要具备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对岗位必备的技能必须了如指掌,并且进行持之以恒的学习、总结和改进。这就正如战士一定要在平时练好枪法,时刻准备投入战斗状态。市场如战场,现如今展馆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硬件等方面并不占优的情况下,要想在市场上取胜,我们的营销人员就必须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增强职业道德素质。装备落后,但枪法要精。中国革命史告诉我们,只要打得准,打得巧,小米加步枪同样可以胜过大米白面、洋枪大炮。
具体到营销工作,在与客户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职业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若对客户提出的基本业务问题不能给以准确回答,对客户所阐述的项目和行业一无所知,抑或是在交谈过程中表现的很“外行”,那么在客户心里你的职业化形象已经大打折扣了,又谈何合作呢?因为“当客户的知识、经验和需求超过我们的供给时,他很容易放弃我们”。所以,身为营销人员就要做到:首先,对于会展营销工作最基本的技能要做到驾轻就熟;其次,对于会展专业的知识要做到精通;再次,对于客户以及展会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其所在行业及市场发展状况也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最后,对于本地区经济、政治、人文环境等相关情况,也要基本了解,至少为客户起到“窗口”作用。炼就上述过硬的技能,再加之行之有效的方法,便会大大加强同客户的有效沟通。在方法上,要注意客户需求的挖掘,做客户的“顾问”,即“顾问式销售”。我们是在帮客户“买东西”,而不是“卖”东西给客户,因此,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客户“要买什么,为什么要买,怎么买”之后,才能给出最佳的客户需求解决方案。
具备职业化的工作形象,除了衣着、言谈、举止的规范,更要注意提供给客户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营销过程中,会遇到客户提出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个问题都能够当场解决,但只要我们能够当场回答的,就要肯定地、明确地告知客户,与客户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而当遇到自己并不能肯定的问题时,就不要急于给客户模棱两可的答案,这在客户看来是一种不专业、不负责任的表现。要么立即与经理、同事沟通后当场答复,要么就与客户约定答复的时间,并及时给予客户准确答复。
态度决定一切。无论是工作技能的培养,工作形象的打造,还是工作道德的坚守,都要以端正的态度为基础,即要用心做事,因为“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余教授带我们检讨了几种“不用心”的状况,其中最有感触的就是如何面对错误。几乎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也几乎每个人从小都受到过“知错就改”的训导,但很少有人能够“用心”对待错误。对小错误,认为是不小心,抱着“下次注意”的侥幸心理;对大错误,甚至会直接选择逃避。余教授认为,事不过三,第一次叫不知道,第二次叫不小心,第三次叫不可原谅。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错误的积累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毫无帮助,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团队。因此,当问题出现,错误发生,首先要敢于正视,敢于承担,不逃避,不推卸;其次要分析根源所在,总结为什么会犯错误以及怎样才能真正避免此类错误;最后,要接受惩罚,即使领导和团队没有给自己惩罚,自己也要小惩罚一下,为的是留下印迹,敲响警钟。就如我们平日所说的,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到两次。跌倒了就要爬起来,而记住了跌倒时的切肤之痛,便不会重蹈覆辙。作为营销人员,更要对客户提出的要求“用心”,不能轻易说“没有”,只要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没有也要极力找到。展馆是固定的,但人是灵活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中心展馆优势资源,扬长避短,以满足客户需求,超越客户期待。
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就是“对一个品牌信誉的坚持”。维护我中心的品牌信誉,就要比同行“多走一步”。岗位技能多进步一点,对客户需求多用心一点,服务质量多提高一点,精益求精,真正做到“服务无处不在,超越您的期待”。
综上所述,职业化的过程,重在用心,贵在坚持。
今天你职业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