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评课稿范文(精选4篇)
《秦兵马俑》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体现了“规模宏大”的特点,又从身形、衣着、动作、神态入手,运用所见加所想的写作方法体现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中间的过渡段巧妙地将课文连接成一体。
卓老师的课,留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略读课文的目的和味道,而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教学目的.非常明确。整堂课扎实、有效,课堂上以生为本,学生也真正学有所成,听着非常舒服。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在课标中也提出了略读课文的的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不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在学习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种种知识和能力举一反三,发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内在意义并表达出来。无疑,卓老师拿捏非常得当,上出了略读课文的精髓,让学生学习精读课文的方法加以运用。
卓老师的课,松紧有度,有时缓慢推进,有时高潮迭起。把握住重点的同时,亦给了学生缓冲和思考的时间,听课的我也能一下子把握住整堂课的关键所在。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卓老师很清楚自己要实现何目标,学生也清楚自己这个环节要做什么,所以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踏踏实实地从一个个小目标往教学总目标前进。课堂中层次条理清晰,卓老师先以过渡段为学习的契机点,先整体梳理了整篇课文的脉络,也就是秦兵马俑的两个特点,然后大胆地舍弃规模宏大的特点,直奔本堂课的主题“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学生学习的目的指向明确,围绕这个主题与文本进行碰撞。接着缓缓推进,逐层剖析,从学生易解决的类型众多这个特点入手,巧妙进入个性鲜明的特点学习中。用不同的批注符号抓住身形、衣着、动作、神态方面的描写和所见加所想的写作方法,同时辅助图片和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有了资料和写作的结构,再让学生仿写,学生就从容多了。值得一提的是卓老师给了学生两次动笔的时间,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其实正是单元导读中任务的贯穿即“留意文章的表达方法”,自然而然地将方法教给了学生们,从两位同学的两次练笔成果展示可见卓有成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次次与文本的接触中没有过多朗读的展示,而是学生自己的内化,这也正是卓老师令我感叹的地方,这节课重点不在读,就让学生自己自由读,读悟自知,而非表现,一堂朴实有效的课着实让我难忘。
卓老师教学目的把握得当,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学有所用为主体,却又不偏不倚地直奔目标,那份坦然和娴熟,需要我好好学习,以此调整自己的教学。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文章条理很清楚。刘老师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学中,她能围绕教学目标,抓住“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块内容,以复习朗读感受“规模宏大”导入,把侧重点放在探究“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之上,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悟,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课堂教学有效而精彩!听后受益匪浅,感慨颇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读写说落实到位,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复习导入,适时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自己的诵读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品味语言文字丰富的表现力。训练学生学会抓住文中描写兵马俑神态、动作、衣着等表现兵马俑的特点。
二、预设空间,发展联想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刘老师十分注意创造意境,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当教学兵马俑神态,借助资料让学生观看了其他兵马俑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三、建议
这节课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想象写作上,但学生真正在写的时间只有5分钟。展示的时间也较短。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秦兵马俑》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第五组的一片略读课文,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陈老师的教学环节清晰可见,先用秦始皇引出秦兵马俑,接着利用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概括兵马俑以及课文的大意。这种利用关键词来概括全文大意的方法在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心里去。紧接着找到了文中的过渡段引出下文。最后学习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学习观察+想象的写作手法。各个环节清晰、连贯。较第一次上这堂课已经明显成熟很多,想法也多了起来,学生正真成长的也多了起来。这样的课堂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讲是可喜的,是值得鼓励的。
众观整节课来讲值得陈赞的是: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4—7自然段,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这刚好体现了我们学校的小班化教学。但是小组合作没有深化和反馈,而是教师直接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俑。这样小组合作的东西就没有了展示的机会。另外学生在学习观察+想象的写作手法的时候,陈老师引导的观察还不够只是点到为止。可以从衣着、眼神、表情、动作各方面进行描写在加以合理地想象。
那么一节好课最终结果还是要面向学生,纪要看结果也要看过程,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极高。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有在参与学习,有在成长和提高。从这个方面来讲,这也是一堂成功的课。
我目前担任小学中段的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星期四那天,我有幸听了xx老师主见的《秦兵马俑》这节课,对我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在此,我只是谈一谈我个人的听课感受和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还望予以指正。
接下来说说让我眼前一亮的几个”闪耀点”:
(一)运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陈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生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了小班化教学的特点。
(二)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文章条理清楚,陈老师抓住教材特点,紧扣中年段的教学,准确地定位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由此展开教学,目标明确,化难为易,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突出了鲜明的教学主线
本节课的教学,陈老师突出了一条教学主线:内容主线。即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和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整堂课让学生理解了一种写作手法,即观察加想象。陈老师不仅利用了图文结合,更加让学生动手去写小练笔。彻底掌握一种写作方法。作为一位新教师能够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已经很不错了。
唯一值得指出的不足之处,就是课堂学生的朗读环节太少,以及当中学生的演一演的环节需要展示学生的反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