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影视评课稿(精选7篇)
听了《小乌鸦爱妈妈》这节录像音乐课后,让我受益匪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评议:
一、以故事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例如:
1、在引入音乐活动前,用音乐进行师生问好。
2、活动中,律动音乐、游戏音乐、创编活动的背景音乐等,都以音乐为主。
3、活动后,以《世上只有妈妈好》等音乐作为结尾,结束新课。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模仿、律动、游戏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
本课教师将乌鸦妈妈出去为小乌鸦们找虫吃,到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找虫子喂妈妈的故事情节先后顺序贯穿始终。构思新颖,衔接自然,使教学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三、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例如:本课的高潮就在创编活动这一环节。“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多一点自由给学生,分组创编并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稍加点拨、指导而已。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效率高。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林xx老师的教学活动基本围绕歌曲《青春舞曲》的学唱与表现展开了,并且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表现形式来表现歌曲,如固定节奏参与伴奏、打击乐器参表现、舞蹈动作参与表现。教学中较注重相关文化的渗透,尽量丰富了教学内容,如,风土人情的介绍,傣族、藏族音乐与舞蹈风格的辨别,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也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虽然林老师这节课始终围绕《青春舞曲》展开教学,但还是给人以“主题不突出”之感。教学的重点应在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并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演唱形式“组合演唱”表现,林老师的课显然没有突出这个主题,也没有达成此方面的教学目标,只是采用了该单元中一首歌曲,并将其置于“文化背景”下来学习,让学生学习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而教学又过于集中于对一首歌曲的学习与表现,不利于学生对一类音乐风格特点的了解与把握。
另外,如果林老师此节课的教学目标仅定位于《青春舞曲》学唱与表现,本人认为该课在“学唱”与“表现”这两个重要环节教学设计上还需下功夫,要有创新。
“音乐与影视”作为音乐教学内容,在湘艺版课标实验版的初中音乐教材中没有纳入,但在湘艺版的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模块中有相关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美国电影《辛德勒名单》音乐选段、中国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歌《枉凝楣》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影视音乐作品,该主题的教学目标定位是通过欣赏与体验经典影视音乐作品,学生了解影视音乐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知道影视音乐的类别与形式,知道它们在影视作品中的意义。同时,在人教版初中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声”中纳入了相关内容的学习,该单元赏析的音乐作品主要包括为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以及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其主要教学目标定位是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及影视音乐的作用。
刘老师设计的《音乐与影视》为自组教学内容的音乐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欣赏《好汉歌》、《枉凝楣》等影视音乐,并进行配乐活动。教学目标定位主要有三:一是激发学生对景视音乐的兴趣;二是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及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三是能根据情节为电影片段配乐。刘老师将该内容的教学年级设定在初三,根据初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所具备的理解能力,刘老师该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较为准确的。该课的教学主要由两个大的板块组成:第一个大的板块是通过比较聆听《好汉歌》、《枉凝楣》等影视片段中的音乐,认识电影音乐的特点及作用。第二个大的板块由三个活动组成,即听辨音乐片段说出歌名和所属影片名、为《红河谷》影像片段选配音乐、学生选配乐器为《老鼠和猫》的画面配乐并扮演狗的角色为其配音。
第一板块内容的教学紧靠认知目标展开,采用赏析与探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影视音乐,以及影视音乐的特点及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很好。第二大板块的音乐活动,结合了学生生活中的音乐经验,通过活动即加深了学生对影视音乐作品表现特点及作用的了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并且参与音乐实践,也是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大板块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相得益彰,感性的体验、理性的认知和实践的表现相结合,让学生对影视音乐这一音乐体裁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实施步骤等方面来看,是一种很好的音乐教学设计。
在此想就该课教学中有些细节问题,提出来与刘老师探讨。
其一,在课的导入部分提出了“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回答问题比赛,要求同学们回答问题时,注意纪律”。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看到两组“比赛”的实施。以小组赛的形式组织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好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同时还可以借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可将平常教学中比赛成绩纳入期未成绩评价之中。小组比赛是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实施时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坚持,要常规化;二是要有较为规范的评份细则,使评价不至于太随意。
其二,在“新授课”环节,出示课题《音乐与影视》后,随即屏示三个问题:音乐在影视中的功能是什么?影视中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影视中的音乐分为几种类型?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听觉感受,小组讨论总结。这节课应该是学生第一次以专题的形式接触影视音乐这种体裁,这种体裁的音乐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虽然熟悉,但一定了解不深入,可能对“什么是影视音乐”这一概念都不太清楚,在此基础上抛出三个较为专业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在充分聆听感受影视音乐,积累感性经验,再结合欣赏,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知识,达到对影视音乐有理性的认知。
其三,“听辨音乐片段说出歌名和所属影片名”的活动放在“新授课”后的意义不太大,建议作为教学导入部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不仅仅是听辨,熟悉的歌曲可让学生一起唱一唱,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学习气氛。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的对比欣赏,要学生比较情感上有什么变化没有?从而引出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显得有些牵强,也有失偏颇。
其四,在探讨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与作用的部分,有些结论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或不太严谨。如,老师问:“如果把《红楼梦》中的片头曲换成《好汉歌》,你们看行吗?”学生回答后,师结语“这说明音乐必须与影视主题相结合,相贴切,并且能促进主题的发展。”这里的音乐不知是否指所有类型的影视音乐,还是仅指主题歌曲。而影视音乐中即可“音画同步”,也可“音画对位”, 音画同步表现为音乐和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配合,视觉内容统一,并起到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音画对位则是让音乐和画面作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表现,使节奏、速度、情绪、和意境都表现不同,声音和画面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在初中相关内容教学中,建议相关影视音乐知识的内容学习不要涉及太深入,可仅探讨其作用,知道其分类型就可以了。而对于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的结论性表述,也不能过于笼统和专业,刘老师最后板书的结论是“烘托气氛,深化主题,推动剧情的发展,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特征。”这样学生不易理解,可采用一些较为通俗的语言表述,如,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同时可以起到丰富银幕形象,加强影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用。
其五,为《红河谷》影像片段选配音乐时,可否要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这是知识的运用,也是能力的形成。学生选配乐器为《老鼠和猫》的画面配乐并扮演狗的角色为其配音,选择乐器配音的想法很好,与音乐联性较大,是音乐的创作表现。而扮演狗的角色为电影配音,离主题目标有点远,且教学时间可能也不允许。另外,对于配音动画的选择,推荐一部中国动画《三个和尚》,也是配音表现的很好的材料。
每次听马巧香老师的'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这次听《老王》更让人倍感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建议:
1、课前的导入十分新颖,用识记成语,引入本课内容,这不仅让学生深刻了解了“感恩图报”这个成语,更是对本课老王恰当的描述;
2、能结合课文中老王的图片,讨论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品质,这里设计的很棒;
3、课堂最后设计的观看图片环节很好,找的是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配以音乐,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去关爱弱者,关爱不幸的人,加深了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4、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做笔记;
5、整个课堂的节奏把握的很好,不愠不火,照顾到了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
6、部分和后来的学生再次展示如果糅合一下会更好,能节省课堂的时间,并且达到高效;
7、部分的作者和作品介绍和前面的教师指导放到一起要好,导学员介绍完毕后,教师进行简单补充指导;
马巧香老师在课堂中补充了大量图文资料,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走向生活,不仅丰富了“老王”形象,且将阅读导入心灵,启发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这些设计环环相扣,引领着学生走入文本,走向文本的深处。总的来说,这是一堂生动又富有深度的课。
《青春舞曲》是人教版音乐课本中的一首新疆民歌,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并且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非常富于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
㈠导入新课过程:
课前首先用课件播放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的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由此一步步展开新课,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青春舞曲》。
㈡学唱歌曲过程:
有感情的朗颂歌词、老师范唱讲解、学生轻声跟唱、集体齐唱等步骤有效地使学生掌握新歌。
㈢表现协作过程:
让熟悉新疆歌舞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才艺,全班同学可以进行集体律动,并且可以分成演唱组和节奏组进行互动创作。
㈣拓展引导阶段:
介绍“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的概况,欣赏新疆乐器图片,并通过歌曲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涵的道理,告诫大家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要珍惜光阴。
㈤小结深入阶段:
总结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歌曲,热爱西部地区的感情,鼓励他们立足现在,拼搏进取,将来投身到祖国轰轰烈烈的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学音乐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几位老师都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音乐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中学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四位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中学音乐活动经验。
四位老师的课中,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基本环节:
1、提问: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导入课题。2、学生讲自己喜欢的影视音乐作品并演唱。3、欣赏四大名著的主题曲。《三国演义》主题曲欣赏:从音乐的伴奏、旋律、演唱音色等方面分析歌曲的表现特点,感受歌曲的情感;介绍演唱者杨鸿基;学生说说熟悉的三国人物;进行配乐诗朗诵《赤壁怀古》。欣赏《红楼梦》主题曲《枉凝楣》:师演唱《枉凝楣》;与《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比较,不同的风格特点;学生舞蹈表现《葬花吟》。欣赏《西游记》场景音乐“猪八戒背媳妇”音乐:学生上表演猪八戒背媳妇;欣赏电视剧“猪八戒背媳妇”的音乐;学生讲讲猪八戒的故事。欣赏《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听赏歌曲,设问:音乐有哪里的地方特点?故事发生在哪里;学生唱出自己喜欢的乐句,教师分析音乐特点;随乐演唱《好汉歌》;说说《水浒传》里的人物。4、简要介绍电影音乐。5、小结全课。
简评与探讨:
此节课教学形式较灵活,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表现,课堂的容量大,内容丰富,课堂结构基本合理。但教学材料的利用不充分,没有利用材料说明影视音乐的相关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愉悦性,但没有体现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对于影视音乐相关常识了解上涉及不多,没有带给学生对影视音乐理性上的认识,不利于相关审美修养的提高。另外,教学中设计的一些问题和活动,对帮助学生认识影视音乐的作用不太大,如舞蹈表现、配乐诗朗诵、人物表演、讲人物故事等等,反而使主题表现不够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