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评课稿(精选7篇)
生活在农村的我从小就对母鸡十分熟悉,它的外表比不上公鸡招摇,它的叫声比不上公鸡洪亮,它的脚步比不上公鸡轻盈矫健,但它对鸡雏的慈爱是公鸡无论如何都难以修炼成的。也许这就是我从小至今对母鸡的最深印象吧。
在自学了文学大师老舍的《母鸡》一文之后,我第一次站在文学的角度深入了解母鸡,通过语文的途径剖析母鸡的行为特性,我才发现:这才是我真正熟悉母鸡的开始。老舍先生描写了自己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从一开始讨厌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到改变心思,喜欢母鸡,直至敬佩母鸡对鸡雏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普天下母爱的赞颂之情。
在教学时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老舍以前对母鸡的讨厌,感受到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孩子们通过朗读语言文字、交流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再现了一只浅薄 ,媚俗的母鸡,在幽默风趣夸张的语言氛围渲染下对母鸡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了有利铺垫。
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老舍对母鸡的态度改变展开教学,从复习导入、探究改变原因、总结认识三方面着手,学习文本的第二大部分,即母鸡孵出了一群小雏鸡后的内容。由于是略读课文,且文本文字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我的教学主张是简单明了,有情有悟即可。
一、巧借生活体会多
《新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要以生活补充文本,让生活的知识库和学习的知识库相互交融,实现语文与生活的对话,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在教学母鸡“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为了使学生真实的体验,我请同学们做做半蹲的动作,随即交流感受,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都能体会到母鸡的用心良苦,理解这样蹲着的好处,再现母鸡的慈爱无私。
当理解了作者的思想转变原因后,自然而然地由鸡母亲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回忆在生病的时候,在复习的时候等情况,母亲对你是如何关心照顾,简单交流记忆犹新的情景,说说自己想对母亲说的的真心话。此时孩子们思绪万千,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教室里情意融融,洋溢着温暖和幸福的气息。生活体验与语文学习紧密结合,课堂就生活化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唤醒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语文就是生活,感受生活与学习的情趣,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巧抓对比感悟深
之前“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到之后“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通过彼此态度的大转变,认识到永远不反抗大公鸡的母鸡成为一群小鸡雏的母亲后,是母爱的力量让这只欺软怕硬的母鸡变得如此勇敢起来,母爱的伟大溢于言表,学生的感悟层层递进。
又如:喂食后“每一只鸡雏的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和母鸡“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对比,体会母鸡宁可自己饿着也要让鸡雏吃饱的无私与慈爱。
但课前预设的对比作者对母鸡之前的一向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时,学生未能很好的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通过前后的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同时更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对于同一作家不同动物作品的对比,也是教学的内容,在课结束之前或许有些仓促,学生对不同文本的对比一下难以入手,说得比较零星,需要老师在有意识的引导之中“牵”出来的。而最后教师比较心急,带着学生从中生硬地“对比”出来。要使在孩子的内心真正有很深的感受还应当在各个对比之中
“用心”读书,自然而然发自内心地生成,在一遍遍的读书过程中慢慢感受到,慢慢从心中“长”出来的真情实感。
三、擅以朗读情感真
我们班的孩子们对朗读由衷喜欢,他们大多数爱朗读,爱赛读,希望自己读得比别人好,也爱以读表现自己的情感,因此对这样一篇美文朗读应是一抹重彩。
朗读对母鸡的讨厌后引入对母鸡的喜欢,情感冲突明显。研读母鸡的负责:“立刻警戒”、“预备作战”、“咕咕地警告”,朗读感受当时的紧张气氛,并从母鸡一系列连贯的动作中感受它对孩子的负责,关爱,孩子们在内心都已被母鸡的品质打动。
从“一定出击”、“赶出老远”、“怕它三分”,体会浓浓的母爱,学生在朗读中融入了自己对母鸡的敬佩。
在母鸡教鸡雏们学习自食其力的本事时“一天不知要教多少次”,首先是让学生初步尝试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接着是指名读,畅所欲言,说说自己这样读的理由;然后理解“多少”一词,猜想这“多少”是指多少呢?并告诉学生母鸡教小鸡一个动作一天要重复七次,一直教70天,算一下,一个动作母鸡要教小鸡多少次——再读这句话时就水到渠成了。母鸡的不厌其烦, “一声不哼”的关爱和善已深深地打动了孩子的心灵。
而当母鸡“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时,孩子们更被母鸡的无私辛苦所折服,母鸡真的是一心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呢?
一次次的朗读如剥笋般一层层道来,一次次的内心激荡,一次次的情感共鸣,学生读中自悟,读中自得,如身临其境一般,为鸡母亲赞叹,为自己的母亲骄傲,既敬佩鸡母亲,又敬重自己的母亲,此时又如一曲“英雄母亲的赞歌”,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唤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最终达到情感的高潮。
教学中以读促悟,交流促情,感悟中增进情感,情感激发中提升感悟,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为学生的学习编织了一个网,在细密的情和悟的网中构筑真挚的道德方格,理解能力提高,情感道德感提升,爱心感恩心涌现,除了深深地喜欢母鸡,也更爱自己的母亲。
如今我对母鸡的认识也更进一步,母鸡妈妈的爱子精神是世上独一无二,它对鸡雏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已深深刻在我的心里。一位伟大的母亲,如此单纯无私的母爱,不愧为英雄!相信下次见到母鸡,我会深深鞠躬,以示尊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母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母鸡》这篇课文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文记述了一只母鸡关心爱护它的小鸡的事例,抒发了对纯洁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文的具体教学内容,结合 四 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二)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四)教学难点是: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
2、提问法。
3、点拨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学法具体如下:
1、圈点标注法。
2、讨论法。
3、自主探究法。
4、朗读法。
5、质疑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母鸡在悠闲的啼叫,啄食的图片这样做的目的,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接着提问学生喜欢它,还是讨厌它,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母鸡”。要求学生齐读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联系课文,理解词义。
同时可提出问题:作者开始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又不讨厌母鸡了。”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 不讨厌母鸡了?
学生读后汇报,师板书: 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
安排学生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快速地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接下来学习第一部分
1、先要求大家默读1-2自然段,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没结没完
2、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找出 板书 如怨如诉等词 发了狂
3、老舍先生观察母鸡十分细致,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我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听到母鸡没结没完的叫声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如怨如诉的叫声十分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发了狂的叫声再也受不了啦。要求学生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分三种叫声层层递进指导朗读(厌烦、再厌烦点、十分厌烦)。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是一次次加深,让学生明确我”一向讨厌母鸡。 然后学习第二部分
1、安排学生齐读,思考为什么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 课文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要求学生找到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要求学生谈谈为什么说母亲是伟大的,作者为什么称母鸡为母亲呢?为什么说母亲就是英雄?
2、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前面4-7自然段中的一些感人的具体事例。
(1)我们先学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最让学生感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思考划的词或句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板书:负责、勇敢)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立刻警戒”用拟人的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得活灵活现。它是怎么警戒起来的?要求学生读一读描写母鸡警戒的句子,课件出示,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歪,挺。看,警告,等动词写出了母鸡的负责。
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试着通过母鸡警戒的动作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 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怎么学习第四自然段?首先,老师请大家(读),在读的同时,老师还要求大家(划),接着(思考)自己划出的句子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再跟同桌(说),最后再读让y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请同学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从5、6、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开始自学。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①品读句子:
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朗读提示:吃了食的小鸡雏身体有什么变化?看到小鸡圆圆的肚子,母鸡欣慰地笑了,可是它自己的身体却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找到消廋这个词,它为什么会消廋许多呢?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让学生明确母鸡是慈爱的)
是呀,母鸡的心里只装着小鸡雏们,为了小鸡雏的健康成长,它自己却消廋了许多。这一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读小鸡雏的变化,心情(高兴),读母鸡的变化,要带着心疼和敬佩的语气去读。指名读,齐读。
②读一读,比一比。
它若伏在地上,有的鸡雏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是有了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母鸡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它什么情况下一声不哼,什么情况下放声啼叫?小鸡啄,母鸡会疼吗?母鸡为什么会一声也不哼?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慈爱)夜间有了一点动静,他为什么放声啼叫,而且那么尖锐,那么凄惨?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负责、勇敢、辛苦) 作者用对比的写法写了母鸡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男女生比赛读。
3、学完了母鸡带养小鸡雏的一些感人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母鸡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引导学生说说母亲为什么是英雄。
让学生明确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英雄。让学生带着对这只母鸡的无比尊重与赞美再读这几句话。(齐读)
(板书:母亲)难怪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个时候,(作者喜欢上了母鸡,而且无比地尊重这只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亲),让学生带着无比尊重的敬意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说话妈妈关心自己的一件事,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回家说给妈妈听。
这个作业,能又一次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母鸡》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老舍的另一篇佳作,课文主要通过描写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三维目标明确,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和重难点的突破。教学中,该老师创设了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阅读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训练,达到得意与得言和谐统一。
1、思路清晰,结构层次鲜明。教师紧抓情感变化这条主线,找出关键的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提出问题:(1)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呢?(2)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母鸡呢?通过这一鲜明的情感对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2、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简约而不简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以学生的快速阅读、默读,浏览为主,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教学重点由细节理解转向线索引领;从师生互动转向学生自主学习;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讨厌母鸡的部分时,老师做了简要处理。学习不敢讨厌母鸡的部分,则留给学生大块的时间,自读体会,然后汇报交流。整节课,每个孩子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步步深入地读。
3、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本课设计站在了单元主题的高度,实现了单元组情感上和学习方法上迁移,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的氛围中,读书、思考,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学有所得、学有提高。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
(1)注重阅读方法的运用。这节课老师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出文章内容。在自读自悟,品读朗读中学生大量接触语言文字材料,整节课散发着较浓的语文味,学生在训练中有效提升了语文素养。
(2)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老师不仅关注文本“写什么”,也着力于“怎样写”,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重点关注这样的内容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将“感悟内容”与“学习语言,揣摩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让学找找作者从哪些具体事例写出来母鸡的讨厌;想想作者情感由讨厌到不敢讨厌,这样对比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等等。学完课文后还让学生比较老舍的《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不同特点,不仅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动物的可敬、可爱,同时也使学生学到写文章方法,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3)、注重课内到课外的延伸。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安排学生素读《柱子上的母鸡》,感受外国作家笔下母鸡形象,体会写法特点,拓展学生阅读量,实现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教学。此时,学生被普里什文诙谐幽默的语言吸引着,被作者笔下那只母鸡无私广博的母爱感动着,体会到中外作家不同的表达方法。课后老师推荐学生阅读屠格涅夫的《麻雀》和列那尔的《母鸡》,通过同类文章的'阅读,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量。
总之,本节课散发着语文的特有的芬芳,流淌着师生间真情的表白,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中主动学习,取得了较佳的教学效果。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听丁老师的课,给人清爽舒服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对我的启发很多。下面我就讲讲自己的几点看法。
1、字词教学,稳扎稳打
也许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完全有能力自学生字,但是生字词的教学即使在高年级阶段,老师还是有义务提示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丁老师的这堂课便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在学生朗读生字词时,有几个词比较难读,比如“一撮儿、小疙瘩”等难读词语,丁老师就及时地进行纠正,并让多错的孩子重读,让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易读错的字音;虽然所用的时间不多,但是这对于学生而言,生字词的读音掌握还是扎实的。
2、以情促学,思路清晰
《母鸡》是通过描写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前后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在体会作者由一向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过程中,丁老师紧扣文章的情感主线,让学生快速找出文中两处写作者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句子。从而让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来梳理文章的脉络,学生的学习目标进一步的被明朗化,有着很强针对性。
3、关注语言特点,指导写作方法
以往的教学我们都比较关注课文的内容,比如我们经常会问学生,文章是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什么?现在的新课标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特点,即作者是如何写的,通过学习作者的写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丁老师这节就比较关注文章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比如在教学课文4到8自然段时,丁老师就提了这样的问题:那作者是怎么写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而不是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仅仅是一个问题不同,体现不同的教学理念。然后在交流过程中,当学生讲到一个句子时,丁老师就会引导学生关注句子的语言特点,如第五节,丁老师说作者就是这样抓住动作,把一只负责、勇敢的母鸡栩栩如生地带到我们眼前。在教第六节时,丁老师这样小结:作者就是通过这种对比写出了对母鸡的喜爱之情,等。这样的引导和小结,让孩子关注到文章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为后面的小练笔和本单元的作文奠定了基础。
4、精心设计课堂小练笔留足课堂实践时间
语文课堂提倡给学生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一节课应该是听说读写相结合,所以一节课应该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动笔写写,培养孩子写的能力。丁老师这节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她通过多次试教,反复琢磨小练笔的题目,最后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抓住动作,运用对比等写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动物的一个特点,这样的设计既把本课的写作方法落到了实处,让学生扎实掌握,又让学生有话可写。
今天下午听了我校顾老师的一堂《母鸡叫咯咯》的音乐课,对于音乐知识,我是门外汉,但是当我置身于顾老师精心创设的美妙音乐氛围中时,深深地被陶醉了。
整堂课顾老师用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设计了趣味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发生在农场里故事的音乐教学情境中,在欢快的游戏中蕴涵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如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学习多声部节奏;通过"接龙下蛋"的游戏感受节拍。歌词“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很难记又拗口,为了解决这一音乐教学难点,顾老师先让全体学生跟音乐模仿母鸡下蛋时向人们报喜的样子(伸伸脖子,拍拍翅膀,叫咯咯);再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分角色边朗读边念歌词,使学生很快熟记了歌词。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顾老师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安排了歌表演、创编歌词等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热闹、欢快的气氛中。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从视觉感官上更直接地体会了这种情绪。在每个教学环节上的设计上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开心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了音乐,感受了音乐,表现了音乐。
执教:吴奕衡
评课人:曾义
《母鸡》是精读课文《猫》后面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都为老舍,属名家不同作品。课前学习提示是这样写的:认真读一读,看看他写的母鸡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在体会作者情感和写作方法时需要老师加以适当点拨与引导。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可以将教学的重点落实为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亲的形象。 吴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结构清晰,语言精炼,层次分明,紧紧抓住课前提示展开教学。
二、关心学生的成长,课堂学习氛围和谐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用幽默的语言构筑轻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学习。幽默的开场白和与学生对话时的调侃,都能让学生会心一笑。
2、 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赞扬,吴老师不吝啬表扬的话语,常常挂在嘴边的是“老师特别欣赏你的发言”“你回答得真棒”,无论是书写时肯定有进步的中下生,还是表扬汇报的两位中下生,都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对学生的那一颗爱心。
3、 让学生画句子时,吴老师特别细心,能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将关键词语显示为红色,说明吴老师能关注到四年级学生对审题不够认真这一特点,能关注学生的不足之处,一个小小细节就能感受到老师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三、能把握年段的训练点,体现在联系课题积累有关鸡的成语,整合园地的要求,而且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抄写了三个成语作为积累,还体现在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理清课文的脉络。
四、大胆尝试。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吴老师大胆尝试,在理解作者对母鸡的讨厌的原因时,采取了做练习的形式,当堂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五、感悟写法抓重点。吴老师将学习重点放在第二部分,在感悟文章的写法时重点突出了“抓住事例写具体”这一方法,而不是每种写法都讲,既节省了时间,又和单元作文相契合,为写好小动物提供了写作经验。
以上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此,我想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 应概括一下课文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2、 在写作方法小结及时点拨,与《猫》的写法进行对比,将两个学习要求进行整合。
3、 略读课文是衔接精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的桥梁,应向学生推荐一些同类型的作品。
《母鸡》是精读课文《猫》后面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都为老舍,属名家不同作品。课前学习提示是这样写的:认真读一读,看看他写的母鸡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在体会作者情感和写作方法时需要老师加以适当点拨与引导。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可以将教学的重点落实为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亲的形象。吴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结构清晰,语言精炼,层次分明,紧紧抓住课前提示展开教学。
二、关心学生的成长,课堂学习氛围和谐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用幽默的语言构筑轻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学习。幽默的开场白和与学生对话时的调侃,都能让学生会心一笑。
2、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赞扬,吴老师不吝啬表扬的话语,常常挂在嘴边的是“老师特别欣赏你的'发言”“你回答得真棒”,无论是书写时肯定有进步的中下生,还是表扬汇报的两位中下生,都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对学生的那一颗爱心。
3、让学生画句子时,吴老师特别细心,能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将关键词语显示为红色,说明吴老师能关注到四年级学生对审题不够认真这一特点,能关注学生的不足之处,一个小小细节就能感受到老师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三、能把握年段的训练点,体现在联系课题积累有关鸡的成语,整合园地的要求,而且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抄写了三个成语作为积累,还体现在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理清课文的脉络。
四、大胆尝试。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吴老师大胆尝试,在理解作者对母鸡的讨厌的原因时,采取了做练习的形式,当堂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五、感悟写法抓重点。吴老师将学习重点放在第二部分,在感悟文章的写法时重点突出了“抓住事例写具体”这一方法,而不是每种写法都讲,既节省了时间,又和单元作文相契合,为写好小动物提供了写作经验。
以上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此,我想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应概括一下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2、在写作方法小结及时点拨,与《猫》的写法进行对比,将两个学习要求进行整合。
3、略读课文是衔接精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的桥梁,应向学生推荐一些同类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