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3篇】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3篇)

内容导航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4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5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6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7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8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9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0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1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2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3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4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5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6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7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8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9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0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1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2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3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4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5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6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7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8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9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0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1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2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3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

十余年的从教生涯中,我执教严谨,教法灵活。尤其是在初中数学的电化教学方面,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多次受到各种表彰和鼓励。我执教的课于1999年、20xx年、20xx年三次获山东省优质电化教学评选二等奖,20xx年获山东省电教教材评比三等奖,1996年至今,四次获济南市优质录象课评比一等奖,并多次执教市、县级公开课和观摩课。由于我在电化教学工作中的突出成绩,20xx年被授予济南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荣计三等功,另外我也曾获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县百佳教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我所撰写的相关论文获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和市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在市数学年会公开交流。

电化教学具有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95年末,我首次采用“代替法”、“增减法”、“遮盖法”、“示动法”等复合抽拉式投影片进行几何课的难点教学改革实验。经过潜心研究,做出实用、有效的教学课件16套,接待同行咨询几十余次。一年多的时间,我多次执教县级公开课,得到了县数学界领导和同行的认同和肯定,从而也极大的推动了投影仪在我县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充分利用。97年5月,我利用自制课件执教《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市级观摩课一节,受到了市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随着电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开始涉及到的电教手段也日益增多,录象、幻灯、投影、VCD及计算机等。对于每一种电教设备的应用,我都以信息化的速度加以理解和掌握,其中不乏辛苦,但更多的是成功后的愉悦。到目前为止,我所制作的较为成熟的多媒体课件已达50余个,已全部在我校推广应用,其中有12个在全县数学课中观摩,引起强烈反响。近三年来,我运用其中的部分课件执教初中几何教材中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引言》、《勾股定理》分别获山东省优质电教课评比二等奖和济南市优秀录象课评比一等奖。

辛勤的努力有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同行们的肯定,但我并没有满足,眼看着许许多多的老师还在电化教学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辛勤开垦,甚至于被眼花缭乱的华丽迷失了自己的教学方向,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依然沉重。20xx年初,我又开始了“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课堂结构”,开展创新学习活动的探索。首先,我对自己的研究进行了两项规范:(一)对电教手段(特别是现代化电教手段)的作用与功能的有务实的认识;(二)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有目的的、科学地使用电教手段。“功夫不负有心人”,逐步的,我形成了一套以电教为媒体,“导趣、导思、导创”促使学生“探索、转化、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动态的教学结构打破了陈旧的教学系统的静态空间。加快了学生的学习进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不少的'学生从“怕学"到“爱学”。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学同步,情感共鸣,师生主客体角色互换和教学互补等师生共振教学原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本人也初步形成了“实、新、活的教学风格,实现了自己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的质的飞跃。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教育改革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用各种电教媒体,这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此,我受益匪浅。95年至今我所任教班级的教学成绩各项指标均名列全县第一,平均分多次高出同学科平行班10分之多,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也有多人次获奖。我坚信,伴随着CAI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化教学实验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天地、更为重大的作为,我也将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为它的推广应用不懈努力!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

我有幸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的深入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比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这本书中说到的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的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再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力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房间的面积。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的激动。她已经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唱歌、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的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镜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和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自己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的彻头彻尾的“痴呆生”。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和你不一样,托马斯先生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在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业上的残疾人。孩子们就真正的成了学业上的残疾人。其实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药可救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学生,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不超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只是语言的沟通,更多是心灵的交流。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极致。同时唤醒需设置情景,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学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绝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是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继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挖掘??《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几种不同的方法。这样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

信息科技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未来,它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现它还处于教学的幼儿期,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如何教好这门学科,是我们这些一线信息科技老师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我们期待着能找出一条突破传统、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路子。今天我在这里交流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得到你的共鸣。

一.积极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觉得操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很有必要,教学中,我比较注意以下四方面的正确引导。

1.“眼”:学生上机操作时,教师要做正确引导、说明和示范,强调眼睛该干什么、怎么干。如操作中用键盘时,要求学生不看键盘,用手指去感觉,学生最易犯“一会儿看屏幕,一会儿看键盘”的毛病,教师最好能反复督促,对学生能坚持严格要求。

2.“嘴”:上机练习时,有的学生嘴巴说个没完,或者个别学生为了防止出错,边轻声读边录入。这些不良习惯一来影响周围环境,二来影响操作速度,我告诉学生操作时用你的眼去看,用你的心去感受,而嘴巴该让它好好休息。

3.“耳”:学生一进机房就喜欢戴起耳机边听歌边操作,一心两用,其后果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给旁边同学造成负面影响,我就告诉学生可以戴耳机,但是必须是在完成操作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会积极地按你的要求做。当然,也有学生会依然我行我素,这时,采取一些个别谈心,或者用榜样的力量来督促这些学生自律,不过既然是谈心,就不要用训斥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用淡然一点的态度把你的想法告诉学生,可能会更容易赢取学生的心。

4.“手”:对电脑操作,当然离不可手的参与了。在教学训练时,教师要演示手的摆放位置和姿势,并向学生说明和解释这样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学生比较小,还可以用1、2、3代替手的不同位置,适当的时候进行一下口令训练,既让学生牢记准确的动作,也带有娱乐与放松的功效。

5.有些学生以前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比如关机的问题,有些学生关机只把显示器关闭就算关机了,还有些学生关机直接关电脑电源的,五楼电脑房的电脑比较老,开始关闭之后还要按下电源才能真正把电脑关闭,因此要不断反复的强调学生关机的,有些学生强调了一年了,到后面还是会忘记。因此发现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6.有些学生上课一边做一边开窗口玩游戏,这样就会导致作品做的是又慢又差,所以看到这样的情况要坚决制止,实在不听话的要反复教育,谈心。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人的天性,正是因为好奇,才促使人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明与创造——好奇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在信息科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计算机,总是充满了好奇,总想摆弄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如屏幕保护、图片、声音等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压制学生的好奇心,不允许他们考虑任何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这样做会让学生觉得上课索然无味。这时,我觉得我们自己首先要转变一下观念,认识到好奇心理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不回避学生的好奇心,而是采取适当的包容态度,努力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为信息科技的教学服务。

有的学生喜欢在课上探索一些课本外的内容,我认为应该进行鼓励,因为计算机的学习本身就需要有探索精神,也许他们只是觉得有趣,但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经意之间却巩固了许多知识,会学到一些新知识、新方法,并且还会很快地进行知识的传递。

三.适时的改变教学策略

学生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已有的电脑知识基础也有差异,所以在学生练习的时候,经常是有的学生掌握新课内容很快,有的就非常慢。这时要想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就要求老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了,如可以把操作要求分为几次层次:最基础的层次,加点难度的层次,拓展的层次,但这样一来,光靠书本知识就可能不够,需要老师备课准备更多的内容,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这样可能会适合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求。当然,有时我们也可以请一些有一定基础或接受比较快的学生充当讲解员、演示员,这样既给予这些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能让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老师也能从学生的操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也可以请操作快的学生做小老师,去帮助碰到困难的学生,学生间的传授,可以为已初步掌握基本知识的学生创设一个问题场景,让其帮助别人找出问题的症结,并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一种新的情感体验,其对知识的掌握也就不单是停留在面上,而是对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与思考。

教学中,我总是喜欢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有时故意让学生体验失败,再找到成功;有时我会请学生把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写在黑板上,请学生在操作中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最后再进行交流;有时,在进行作品展示时,我会请学生回忆一下在操作中碰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学生会把整个过程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所说的,基本上也就是本课时重难点,也就其他学生也会碰到的共性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平时的操作中不是盲目的模仿,而是能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碰到问题时也敢于提问,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我觉得可以既能让学生逐步理解理论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也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4

来到实习学校已经半个月了,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步入了正轨,真的很荣幸能够来到这里顶岗实习。我相信这将是我人生中的一大笔财富,每个人都有第一次,当我们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感受颇深,用粉笔勾勒了我与学生的桥梁,用汗水挥洒在自己的舞台。

半个多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实习的日子充满着激情与挑战,不过老实说,这个半个多月我的实习还是比较愉快的,虽然说刚刚开始实习,事情还是比较多,但是自己的适应能力还可以。还能应付过来。学校的领导老师们也都非常好。对我们都很关怀。之前几乎没有真正上过讲台,觉得做一个老师是一个比较容易的事情。等自己真正的站到讲台上的时候,才知道需要考验我们各方面的能力。自己上课讲的不怎么好,后来听了几节老师们的课,向办公室的老师们交流经验,了解学生,自己上课比以前有了底气。我们从之前的学生角色里过度到了真正老师的角色,从以前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了知识的传授者。我是担任着学校的音乐课,学生们也都非常喜欢上我的课,不过学生们是艺术生,马上面临着高考,还是有一定的压力,学生们一个个都很天真活波,上课都很配合我能按照的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他们学了音乐知识,我也收获了很多。

在这半个多月的课堂中,有一堂课,会让我终身难忘。3月6日上午,这节课是高二年级的一节视唱练耳课,学生们视唱条目唱的不错了,表现很好,我也完成了教学计划,这时我就想增加一点小难度,让学生把视唱分成二声部进行轮唱,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轮唱,大家唱的很好,这应该是大家第一次真正的视唱条目轮唱,以前都是歌曲,后来我就又增加了难度,找个别人进行轮唱,后来我就找了班级里的三组同学进行轮唱,最终都没有合作成功,一唱错,就很怪,同学们哈哈一笑,后来我就说我和大家班里的学生合作吧,然后就找了一个班里不错的同学,我们俩试验了两次还是以失败结束了,同学们一笑而过,这个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我能看出同学们没有取笑我的意思,因为这考验的是彼此的默契么。但是这给我自己深深的上了一堂课,我也反思我自己,在大学里,我们平常训练的比这个难得多,我们都能合作,为什么在这就没有进行的很好。这的确需要两个人的默契,而且节奏要一致,非常的稳,才可以进行。而且这是一个八六拍的节奏,不是四几拍的,还简单一些,但还是在课堂上欠考虑了。我们平常觉得还是可以的,当站在讲堂那一刻,我们不一定能做的足够好,所以我们欠缺的太多,真的应该多多学习,历练自己。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我相信以后在讲台上的自己能更加自如,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说实习的日子刚刚开始,总体来说还算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5

班级建设是辅导员工作的第一要务,班级管理可以促进良好环境的营造,拥有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进步,一起成长。在营造课堂环境时,辅导员师应与学生密切合作,发挥教师的作用。

构建高效课堂,作为辅导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抓好课前15分钟,保证学生课前15分钟坐在教室,并且已经进入到学习的状态。课前15分钟演讲要求到位,手机上交完毕。第二,跟班委做好上课期间的纪律要求,配合任课老师管理好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辅导员应该与学校积极沟通,引入多样化的'管理实践,改进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辅导员也应建立激励方式和奖惩措施,支持学生发展。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6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3)、(4)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三年级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学工作压力较大。不过在各任课教师的相互协调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位学生,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1、备课。精心钻研教材,细心备课;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易混易错知识点清晰,并掌握好、中、差学生的认知能力,分层次设计练习题,分层次落实训练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轻松学习,学有所获。

2、授课。

一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教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教学唤起学生的创造灵感,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开启心智。从而使学生达到“三自”,即: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尤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是情感教学。深刻领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正确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3、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一是从多个方面给学困生创设学习时间空间,采用课堂多提问,一帮一合作学习,作业分层照顾,指导学困生自己提出问题等措施;二是利用课后时间与其谈心,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经常在学困生的作业上、试卷上写上一些鼓励的语言,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到学校、家庭齐关心。

4、在下半学期抓好部分学生晚自修工作,形成学习小团体,带动班级、年级学习数学的风气。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历年各省市中考题,了解中考动向,充实自身知识。

二、团结奉献拼博进取

团队合作。我们三位数学老师团结在一起,把初三教学工作摆在首位,齐心协力,采用听课、评课,使初三的数学教学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三、科学备考真抓实干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具体要求是:明方向、对方法、细备课、深挖掘、精选材、强典型、准讲述、清思路、实效果。

复习分三个阶段:

(1)基础复习、

(2)专题训练、

(3)摸拟测试。第一阶段要求紧扣教材,打好基础知识。

做到三个重视。

(1)重视易混、易错知识点;

(2)重视“三基”的落实,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

(3)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实现的目标是对重点知识过程化,基本图形结论化,使定理图形化、图形公式化、公式语言化,即形、式、语言三为一体,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4)重视原理掌握,设计变式题目训练,杜绝学生死读书现象。

这一阶段复习并不是对旧知识的机械重复和堆砌,而是查缺补漏、填平补齐,讲清知识的疑点,扫除知识的盲点,从而实现知识重组、升华的目的。

第二阶段专题训练要求抓好考点。

这一阶段设立了五个专题:一题多解问题,一题多变问题,题组问题,开放性问题,综合性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变化,拓宽思维;通过题组教学,使学生掌握某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联想与类比,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猜想;通过解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阶段模拟测试。通过做卷,讲评,要求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针对学生能力不同,进行不同系列的练-评-练的教学活动。

2、及时进行复习阶段验收。对每部分复习都有2套资料。

(1)基础回顾;

(2)拓宽发展;。每部分复习结束都要进行验收,测试后认真阅卷,做好试卷分析、查找得失原因,有针对性的讲评,达到满分的目的。

3.复习时处理好五个关系。

(1)大纲、考纲、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

(2)讲与练之间的关系;

(3)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4)外订资料、网络资源、自编题的关系;

(5)尖子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以上是我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虽有所收获,但也还有些差距。我有决心与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一如既往,积极投身于新课标的实验中去,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同行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使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再创佳绩。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7

20xx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图形与几何”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活动来实现这些目标呢?以20__版《新课标》为标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天性,好奇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所以要使小学生积极地投入思考,就要设法引导他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而情境的创设,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的知识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诱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大脑思考,引发问题。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导入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运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火箭成功发射的录像,然后教师提问: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时刻,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们在数学活动上利用一些图形拼出了运载“嫦娥一号”的火箭模型呢?再利用课件出示拼成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火箭模型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最后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要知道它们的什么?哪些图形的面积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怎样求?比较其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可以用什么方法?这样的一个情境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感受到了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自然就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实践活动之中。

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几何特征

观察是学生获得空间和图形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中要组织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例如辨认图形的观察,对演示实验或操作的观察,这样有关物体的空间观念就容易得出。

空间观念的形成,光靠观察其实还是不够的,老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相互比较。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动脑思维,掌握了图形的特征。如:在认识物体时,摸一摸物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折一折,看一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是什么样的。量一量每条边有多长。在实物中摸到了,认识了,就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感知,形成了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还有赖于适时地比较和分类的数学方法和策略。利用这些方法,让学生更加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图形的特征。如:在教学“四边形”时,对四边形进行分类的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依据四边形的特点进行分类。之后在全班交流过程中,学生对不同四边形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更清楚四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用集合图进行有效的整理。在头脑中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在比较中有助于发现各几何图形的特征。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中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的智慧和个性的发挥。使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意识,又使学生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可以从生活中拿出三个圆形物体,通过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设法通过一根绳子绕圆形物体一周,量出其周长,然后再量出它的直径,教师引导同学们用它们的周长除以它们的直径,通过三个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来比较,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它们的比值都是比3多一点。最后教师引出圆周率的概念,任何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就是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3.。

四、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基础知识的灵魂,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在空间与图形领域,要充分利用知识本身的特点,深入挖掘蕴涵在数学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操作、实践中感悟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探索圆的面积公式,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探索出长方形的长是圆长πr,宽就是圆的半径。通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πr,这就是转化思想。

圆是第一、二阶段学习的平面图形中唯一的一个曲线图形,是学生第一次了解π这个无理数,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并运用极限的数学思想来解决曲线的长度和圆形的面积等问题,因此对圆的周长以及面积的探索体会数学思想。具体说来,在测量圆周长是,化曲为直,这是转化思想;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是函数思想;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以为学生学途而废了。这种把主要精力放在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以至于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地处理为计算问题,是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不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教学策略也灵活多变。只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关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也将日臻完善。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8

备教学评一体化单从字面上的解释就可以了解到,学习不再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是二者的统一与结合。备教学评一体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课堂是每个学生的课堂,大家都有展示的机会,并且只要展示,就能得到奖励。例书法课《山字旁》的教学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山字旁”和含有山字旁的字“岭”“峰”的书写要领,然后分析、交流、展示,课堂气氛活跃了,展示好的小组和成员都能得到一面红旗。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帮助。同时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的知识形成记忆周期长,而教师一言堂讲授的,要靠反复的记忆,容易形成记忆疲劳,学生厌学。

教学中,把原先教师教的部分内容转化成问题展示出来,结合课前的亮标,等于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并且知道怎样去到那里。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解决了,学习效率自然而然提高了。同时,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讲的少了,但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更高了。课堂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通过自学、讨论、点拨能解决问题,“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不能跳了半天空手而归。

备教学评一体化还在起步阶段,需要今后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尽快成长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去探索未来,受益终生!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9

幸福本是人的一种内心感觉,在我,幸福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受。在家,我快乐着丈夫孩子的快乐;在工作中,我快乐着我弟子们的快乐,只要他们开心,进步,我就幸福。不管他人说东说西;也不管领导在意不在意,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只想踏实做事,诚恳做人,认真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往昔的幸福

追忆起来,我亲手送出去的学生已有六届。间接输送出去的学生有多少我已记不清。教育教学上,我自认为还配得上骨干的称号。 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到我手里都会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升,家长和学生都戏称我为“定时炸弹”,说我放到哪里哪里响。我也乐于接受。在历届中考中,英语成绩满分150分时,我的学生为146 分,120分时,我的学生为118分,他们创立我校中考英语记录;我担任年组带头人时,重点够线人数达三十人,县统招四个,创立了学校历史新高。作为班主任,每日里上班我总是先来到班级,看看我的弟子们是否听话。看到他们乖巧听话,我才会感到心安。上课时,我与我的弟子们一同学习,下课了,我当孩子王,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嬉戏。与他们在一起,我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

今朝的.幸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变的还有我那颗不甘碌碌无为的心。今年,由于某种原因,我接了一个成绩比较差的班,同事及亲属都很不理解。可我不这么看,一句老话说的好:“人生重要的不是接个好球,而是接个坏球把它扔好。”我也一直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人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过程,只要过程好,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在工作中,我总是认真做好分内之事。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第一步师生互动,引入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使学生进入教育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这里的互动交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流,而是师生之间在平等地位上的交流。我认为,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在互动交流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多表扬,通过自由、和谐、民主的交流,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情景中去,教师要依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采用合适的交流方式,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引起学生心理与情感的共鸣。

第二步质疑引导,明确目标。

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不能嘲笑讥讽,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在质疑过程中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就会逐渐形成。具体做法又分三步。第一步预习找“疑”;第二步有意设“疑”;第三步相互质“疑”。只要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步自主探究,经历感知。

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这种能动性表现为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行为。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理论都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探究行为,探究行为的产生则源于问题,因此要多改编一些开放性、存在性、探索性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索,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努力做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第四步合作交流,观点整合。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结果有了初步的体会、感知,解决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合作交流环节,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创新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必须做到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研究成果展示给合作伙伴,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以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同时,思维的交流也体现了资源共享。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交流中,学生没有压力,思维流畅,人人畅谈自己的学习情况,人人在别人的观点、想法中寻找启迪、丰富自己;然后对大家的想法、观点进行评价、修改、整合,形成一个正确的、富有创新的答案,这就是学习观点的整合。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个性化的理解和个性张扬。

第五步体验感悟,延伸发展。

体验与体会不同,感悟与感知不同,从思维品质讲,体验感悟比体会感知更深刻,是在亲自经历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悟”完全有一种蓦然回首、豁然开朗的感受,个体表现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整合、互补,学在课堂,用在课外,相辅相承,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探究性、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以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开学至现在我们一直学习“洋思教学模式”。不管学习哪里的经验,我们都必须清楚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那就是任何经验都不是搬来就用。洋思经验是洋思人根据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来的一套适合本校师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即便是所有的洋思人在教学中也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洋思的教育理念。而今,我们学习洋思,首先是学习其理念,其次是方法,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一尘不变地照搬的话,就会有许多行不通的地方,毕竟我们面对的群体不一样,初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我们小学生相对来说这种能力就显得非常弱了,但是结合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合一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

以下是我学习“洋思”的一些粗浅的感悟,和大家分享。

1、自学指导的出示。洋思教学模式提出以学促教,当堂训练的理念。首先对教师的促进,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殊不知这就对教师提出更严格、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想课上这种所谓的轻松,课前就得深入研究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自学指导,而学生自学经验不足,因此,自学指导的指向性就要明确,不光是要完成那个任务、解决那个任务,更重要的还有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思路,以及最终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要求都要给学生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单纯是为了找答案还是学习方法的渗透。,此时教师的活动改变了中心,不再是滔滔不绝的讲,而是更注重发现学生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时有针对性的、尤其是一些共性问题的讲解、巩固、练习。

2、教学目标的出示。教学目标的.出示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的出示并不需要有特定的形式,应从孩子角度出发把它转化成孩子们学习要达到的一种目标。例如,一篇课文一般情况下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我们多数的时候以读通读顺课文并了解课文的大意为主要内容,而第二课时则是从写作手法、写作方式、特点入手深入分析文章。这实在每课切入主题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语言明确描述这节课我和孩子们共同努力完成的任务即可,无需明确出示。

3、学生会的不用讲。这对这一点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取,尤其是针对小学生。学生通过自觉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后更注重语言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而表达的流利、流畅更深乘此的体现出了语言的组织、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来发现语言表达上的不足之处,以便有力指导。

4、兵教兵的运用。孩子的力量往往不小觑,可是针对语文教学,我认为课下用“兵查兵、兵帮兵”效果会更好。

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明显的感觉到学“洋思”不轻松,它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备课方面下足功夫,以便课上可以有的放矢。

以上是这段时间来我对学习“杨思”的一些粗浅的感受。希望能在与同事们更多的交流中继续收获。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我读了“洋思”经验等几本书以后,深有感触:一所地处偏僻的乡村初中,建校短短20年,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的型,这是因为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教学方法。“洋思”的“先学后教”,渗透着自主精神,不仅预习在先,上课时往往经教师数语点拨,学生们就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快车道”,而且所谓“后教”之“教”也不是教师教,依然主要是引导学生们自己教自己,学会的教尚未学会的。

“洋思”中学还确立一条信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新生来校开始,以最后一名学生抓起,针对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洋思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对事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静下心来学习,满怀信心地追求进步,追求成功。确实如此,世界上的路是那些踏踏实实的人走出来的,世界上的那些认认真真的人干出来的。

洋思中学的经验是创生的,它启迪人们思考与探究,更启迪人们以这样的精神去研究自己的实践,开辟自己的而不是洋思的创生之路。我看重的,正是这种精神。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仔细认真研读中学习“洋思经验,在教育改革大潮中,我国教育的主题是素质教育,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教育。它在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其中学会认知具有首要的地位,一个不会认知的民族又从何谈起生存,做事与相处呢?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的就是让每个未来的公民学会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核心就在于人人都能学好,人人都能学会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怎么能叫不中看呢?我认为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的课就是好课,就中看的课,洋思的课不仅在中用上令人自豪,而且在中看上也更令人自豪。

这仅是我学习“洋思”经验的一点体会,同为农村学校,有着同样条件,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学生,我相信:如果我们也有着“洋思”的精神,我们同样也以取得卓越的成绩。而且我还相信:学习“洋思”经验是能够有效地推动我们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

我们学习洋思经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洋思经验的课堂教学思路。那就是“三段五环”。三段指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五环就是把先学分成了三个部分,就是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交流。就样说来我们的教学课堂的模式应该是: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自学提示,

三、学生自学交流,

四、后教,也就是师生共同交流掌握情况,老师针对学生不能够全学会的重难点等进行补偿教学,

五、当堂练习。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体现洋思经验的教学思路但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难题。就是说我们在给了学生时间让学生在出示了学习目标后,再让学生看了自学提示后,让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学提示把课堂中要求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学习好,但是有一部分比较差的学生在优生的帮助下也不能够顺利的把学习目标完成,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把这一个经验理论落实下去。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把自己比较差的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己顺利学习的小主人,这就要我们先跟洋思经验理论学习好,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达到我们学习的目标这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

在洋思经验的课堂上我们就应该多采取洋思的东西,让我们先把目标确定好,再把自学提示设计好,让我们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把自己的能力拿出来,让我们共同把课备好,这是首要的一条。再就是把课堂练习设计好,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学习的能力和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的学生确实能够知道自己学习,确实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能力、有知识的语文学习和主人。

洋思的课堂还需要我们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知道如何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并且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学习,还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检查别人,怎样作一名比较好的小老师。

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我们明确了洋思经验的课堂思路,我们还在能够落实好洋思经验的四清活动,这也是洋思经验的精髓。如果我们要能够落实好洋思经验的四清活动,那我们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会有一个大的进步。可落实好洋思经验的四清活动,在我们这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们要到时间就放学,要是不放学,如果出了安全问题什么也不好解决了。我们还要考虑到我们的学生现在确实很累,一天上这么多的课,还要有七、叙说门的学科要学习,要抽测、要考试,所以我们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只能在课堂上清多少算多少,要真向果敢的执行率要质量的话是比较难的。虽然有这许多的困难,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把洋思经验的四清活动尽量落实到实处,尽量把我们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上去。

总之我们有学习洋思经验的同时,还要把新课程的理念和洋思教学的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为了能够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学习吧!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有幸读了帕克·帕尔默著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对教学、教师认识过于简单,过于肤浅。《教学勇气》使我对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帕克·帕尔默谈到教学中的困惑源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还有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而更为复杂的是教导自己认识自己。如果仅仅从学科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认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作为一个教师只要精通学科知识,学习足够的教学技巧,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复制这个世界。当我们对学科以及对学生的认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于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我们不了解自我的时候,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也就不能懂得我们所教的学科。然而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和同事经常会抱怨现在的学生教起来怎么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单的复制这个世界,而不是在改造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

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帕尔默在这本书里已经告诉可我们,首先,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它可以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真实的教师,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们优秀教学的源泉。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之前,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法方,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也许很多教师会说,是外部体制带给我们种种的分离,造成了我们的教学丧失了心灵。帕尔默告诉我们,外部教育体制是根植于最压迫我们内心世界的特征之一——恐惧。我们恐惧失去形象,失去地位;我们害怕与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学生以及我们的学科造成冲突进而造成失去原有的自我认同。正是这种不健康的恐惧造成了我们的分离。我们不能也不应该静等外部体制的变化,我们要依靠自己,要承认一个事实,多元性会给我们更多的空间,创造性的冲突,为赢而輸会给我们更多的希望,也是我们不断扩展自己能量的源泉。因此我们不要害怕,不要恐惧,去寻找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让自己的教学建立在自己的心灵之上,去创造真正优秀的教学,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在用心读过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明白我们应该从学科,学生以及教师的自我知识三个层面来看待教学,优秀教学是源自于自己的心灵,优秀教师是不把自己的教学简单的降低在技术层面,而是在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教学源自自己的心灵。因此,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起勇气,去开放我们的心灵。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和众鸟欢乐飞翔情景。文章采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榕树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此节授课,体会良多。

成功之处:

能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问题的设置,逐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了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和想像的写作方法;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上,采用多读和图文结合的方法,以直观的效果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榕树的喜爱赞美之情,体会到作者内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而学生能有感情的去诵读课文,并通过多读在较短的时间内背会相关段落。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用丰富多彩的课件吸引学生,视频两面与背景音乐的结合能大大促进学生体会到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不足之处:

1、缺少小组间交流、配合。也有受疫情的影响,不能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来交流,如此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就不太深入,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2、在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控上,做的不够好。在讲授静态描写榕树的环节上时间较多,动态描写鸟的环节时间略短。

改进方法:

课前要充分的熟悉教材,把课堂中的环节设计好,授课时把节奏把握好。现代信息教学手段还要继续学习完善。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在平淡的生活里,在井然有序的生活基础上,你是选择安逸还是激起一点浪花。我是个追求平淡的人,即使每天过着一样的生活,每天准时起床、备课、看作业,我觉得这不无聊,能把这些工作做好,做的井井有条并不容易。有人会想着能在别人的世界里留下自己的影子,总想着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有能力固然是好的,在哪里都能发光发亮,但我们不能为了这个有意义的事情而生活。

生活的本真是平淡,在漫长的日子里,浪花不是随时都能激起。在我的世界里,能够一丝不苟的完成这些固定的工作,要做到一点错误都不出是很困难的。老师这个职业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就要在这条路上认真做事。

我不曾想自己会当一名教师,当我真正走向实习岗位的时候才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即将踏上工作岗位,以后我会是学生的榜样,自己的各种坏习惯要改正。上课前,备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我开始逐渐改正我懒惰的毛病,因为自己如果都弄不懂的话就没有办法给学生上课,面对学生们每天稀奇古怪的问题,要想着各种办法如何应答。

我的坏脾气也因为学会生而改变,面对学生的时候,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不自觉的就会展露笑意,当然,课上可不能太温柔,严慈相济的老师才能管好学生。

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做好自己本身才能追求那份有意义的事情!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本书的作者是帕克·帕尔默。曾有人这样评论过《教学勇气》:他的作品罕见地整合了严密与典雅、热情与准确、智慧与人性。他的书是给所有热爱教与学的人们的一份厚礼,特别是那些挣扎于痛苦中的教与学的热爱者。书中提出的问题是普遍的,但又是个别的,从教师对于自身完整的探索到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计划,都有所涉猎。这些问题是再迫切不过的了:我们怎样增强教与学的能力?我们怎样保持对教学的乐趣与热爱?作为教师,作为人,我们怎样成长?我们怎样满足对加强彼此间联系的渴望,我们怎样发展能够支持教与学的共同体形式?

《教学勇气》通过相互渗透的三个方面,即智力、情感和精神,来处理这些问题。全书的思想轨迹以教育观为指导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解释,这是本书令人满意的地方。

有没有这种感觉?与刚刚走上讲台时的我们相比,现在我们的心慢慢地变得硬起来了?那时候,在办公室看到有些老师很严厉地批评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心里总是替学生委屈,觉得老师太过分了。什么时候,我们也加入了对学生厉声呵斥的行列?想象一下,再过几年,十几年,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觉得可怕。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快乐的老师,教师这个职业,给他们带来的是压力,是痛苦,是无可奈何的谋生手段。“著书只为稻粱谋”,又谈何快乐。他们把这种不快乐写在脸上,传给学生,传给同事。

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模仿。看到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就不顾我们自身的特点,也想照样子去做。这也许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如果一直是模仿,就有问题了。我们要学会寻找,寻找那与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这段路肯定很漫长,要走很多弯路。但我们必须去寻找。怎么寻找?重要的是去认识自己。我想起现在很多教育研究者都看重的教育叙事,想起刘良华、刘铁芳教授们写自己的教育自传,从中去探求“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原因,从而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心灵。斯科特-马克斯韦尔说:“你仅仅需要申明你生活中的事件造就了属于你的你自己……”

“我”是什么样的?先认识自己,再谈教学。听从自己的的心灵呼唤是那么不易。也许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折磨”,才能找到自己的心灵所在。还记得《时代广场的蟋蟀》中的那只“蟋蟀”吗?只为选择自己完整的独特的生命,而拒绝按世俗的成功标准歌唱与生活。作为老师,你是否为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大可不必,在“与学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时”,你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不要吝啬“赠予”,在“赠予”的同时,你已悄悄收获。在没有体验之前,你也许会觉得这是老生常谈,这是一种道德说教。只有自己充分体验之后,在真正获得自身认同后,你才知道此言不虚。有些老师,他们只顾一个劲儿地责怪学生。他们的话听上去像医生在说:“不要再把有病的病人往我们这儿送——我们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给我健康的病人,以便使我们看上去像医生。”我们假定学生的大脑是死的,这种假定导致了一种使他们的大脑麻木的教学。我们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教室里可能会死气沉沉,因为我们用一种不当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来教他们。

在课堂上看上去沉默和表面上忧郁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不是死的:他们充满了恐惧。他们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或才平庸,而是出于一种想保护他们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种对成人世界的恐惧所驱使的沉默,在这个成人世界里,他们感到疏离、无力。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我们很少这样去观察发现学生,很少这样去设身处地地设想学生,在一些老师的眼中,学生不是具体的“人”,而只是抽象的物体。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他们,去倾听他们,去了解他们,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只有认清了我们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到学生的恐惧。

教书的工作会让我们承认许多的恐惧:我们的工作不受赏识,没有足够的报酬,在一个不错的早上突然发现我们选择了错误的职业,把我们的生命都耗费在琐事上,到最后感觉自己像骗子。但是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自己极少识别的恐惧:我们对来自年轻人的评判的恐惧。那些对学生如此恐惧的教师选择了停滞状态。他们把自己关在他们的资格、他们的讲台、他们的身份、他们的研究之内,不许别人接近。如果我们明白了我们会像学生害怕我们一样害怕他们,我们会更有可能走过灾祸到达幸福——然后就会为了服务于年轻人的创造力而学会解读他们的恐惧,学会解读我们自己的恐惧。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自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学生。从“恐惧”的这一角度来谈对老师自身的认识,来谈对学生的认识,应是首创吧。

第五章前面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要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

要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

将无限紧握于你的掌心,

将永恒捉住在片刻之际。

和大多数新老师一样,我一直被教导去占领空间而不是去开放它:毕竟,我们是知者,因此,我们有义务把所知的一切告诉别人!内心一个很大的声音坚称: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填满所有的空间,我就是在混饭吃。……事实上,许多的老师都被这样一个神话扭曲了:我们以自己努力学来的权威知识占据全部空间,就是在对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开放学习空间比填满它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权威……

当我们学会问好的问题时,我们发现我们需要具备另一种能力:把一个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变成能在房间内到处反弹的复杂的公共对话。当我把学生的眼睛从只看着我转向彼此互相注释时,学生会学到更多。

在创造力的混乱过程之中,老师一定要知道何时和如何在我们的意见之间拉一条直线,显示出验证我们已知的事情和把我们引向新天地的探究轨道。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一定要注意听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将其刚发表的意见跟20分钟前发表的意见联系起来。……一旦我聆听了并顺势前进,我就准备好再建构,把我们所学的与我们的过去与未来联系在一起。开放课堂,是一种冒险。我们要有愿意冒险的精神。然后我们要磨炼开放课堂的技巧。

对我来说,读书之美妙不仅在于书本身的好,还在于我是在一个适当的时候遇上了它。在已经历了几年的教学实践,开始对教育教学问题自觉思考之时,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看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有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当初刚刚走上讲台,面对让我棘手的课堂,我总喜欢这样安慰自己:等我再多教几年书,多一些经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而如今,已上了快半个学期的课程,每每走进课堂时,却并不如我当初所想的那样游刃有余。我依然困惑,依然茫然,依然是每节课后,我都能找到一大堆存在的问题,以致于我有时都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一名教师。我常常为教学而痛苦,为教学设计时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为课堂上无法激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时不能作出迅捷的明智的引导,为苦心孤诣的教育却看不到相应的效果……

以上的感受,相信很多老师都有,我们热爱教育,同时为教育痛苦。我们不辞辛苦,我们乐意学习,我们希望自己的教学生涯充满成功。但现实往往是不尽如人意。有时,我们甚至想放弃,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

为什么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中呢?是学科知识的浅薄?是教育方法、技巧的缺乏,还是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我们自我反思着。反思中,唯独缺少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注。然而,帕尔默告诉我,核心问题是“认识自我”,是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他说:“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优秀教学需要教师的内心世界资源,因此,我们要去探索教师的心灵世界。这是帕尔默独特的眼光,崭新的视角。

读书也如作者谈的教书一样,是需要“自身认同”的,只有我们内心认同了的书,才能对我们发挥作用。“一切阅读都是以自身底色作基础。”能够进入心灵的阅读才是愉快的有效的阅读。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最令我愉快的是,时时都有美丽的风景。如作者关于“恐惧”文化的论述,对教学实践中六大悖论的诠释,对教育改革计划的论证等。在反复阅读《教学勇气》一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感动,惊奇于这本书丰富的资源。我会继续阅读,继续发现,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去探索其中的宝藏,共享这美妙的教育经典。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7

通过这次的远程网络通识培训,我聆听到专家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的精彩讲座,听后觉得收获很大。课堂教学必须做到有效的教学,否则,就等于浪费自己和学生的宝贵的时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要想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两点:

一、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励,把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的学习行为,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唤起探究欲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强烈兴趣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外完成。比如在教学《大树和小草》时,带领学生在校园先观察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并用简图把狗尾草画下来,观察狗尾草、樟树茎的相同和不同处。最后归纳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处。教师有目的的设置一些悬念,不仅使学生保持了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课内教学时间。

二、重视课堂教学情境化的创设,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盐到哪里去了》一课我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采用生动有趣的课件和照片,引起学生的高度的关注。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兴趣去探究、讨论、合作,产生好的效果。在设置情境时,做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了学习动机,拓宽了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做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探索路途还很长,希望在我们各位同仁的努力下,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会更上一层楼。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8

《教学勇气》的作者帕克。j帕尔默是一位作家、教师、活动家。他独立地从事关于教育、共同体、领导、精神和社会变革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是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的资深会员,也是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教师养成计划的创立者等等诸多称号。被誉为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

本书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对教师生涯进行探索的书。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探讨教师的内心世界。观念发人深省,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启发。

利用寒假简单先看了一遍,有些理论和文字还没有读懂,没有理解,还需慢慢去品读。下面摘抄了一段:

“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的标准。这时,他们必然会感受到痛苦。”

的确,在现实的教改实践中,时不时会有某种“教学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节里,正如大家对“名牌服饰”的追随,不论内心是否真正认同,不论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质,大家都会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这样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不敢惶论这种流行的是与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费”的必要。当我们要选择某种“流行”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深入的去了解它,也深入的追问自己“这种方法所体现的价值是我所推崇的吗?我有推行这种方法的个性特质和优势吗?”。帕尔默认为“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与我们中国的说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我初遇“尝试教学法”的时候,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乐趣。而当年的激励纳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别人的课堂听到就不自在,在自己的课堂使用也觉得羞愧,那时,我也会责备自己的落伍,而今,帕尔默终于令我释然,与其违心地痛苦地“时尚”,不如真实地坦然地放弃!

“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

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而今已步入“学生中心说”,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重要,教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而帕尔默认为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教师成为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他提出应该以“第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它就是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真正的教学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读到这里,帕尔默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实现它,真的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过,我们已经上路了,不是吗?以主体为中心是不是又是一种新的“主体中心说”呢?

这本书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就像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和作者某些观点相符,会引起我的共鸣,他呈现了一个奇妙的心灵世界!还需反复去读,反复去琢磨。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9

来厦门新东方这工作已经大半年了,作为厦门新东方个性化一对一教学的英语教师我学到了很多,在这里我不断的成长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让自己的教学方式得到更好的提升,怎样让教学质量顺利高质量的完成,也是我一直在探索和学习的问题。以下便是我在新东方个性化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心得。

一、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因此在以后厦门新东个性化一对一教学过程中也要求我要用合理适当,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来保证课堂顺利高质量的进行。所以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厦门新东方个性化一对一授课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后也争取多注意学生信息的及时反馈和跟踪。要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好真正的“因材施教”。让每一堂课都上的精彩出色。

二、教学要时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英语课堂上教学能否高质量顺利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作为厦门新东方个性化一对一的一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要想保证课堂和教学的高质量,就需要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新时代英语的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和前进,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更新自己的资料库和提高自身相关的英语专业水平,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才能进一步保证学生们都能够随时随地学到更多,掌握住在学校不能学到的新东西,让他们觉得在厦门新东方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同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优化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效率性。

三、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厦门新东方个性化一对一教学来说,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孩子的兴趣是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障之一。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所以在厦门新东方个性化一对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信心。比如在讲到英语中比较枯燥的语法时,往往孩子们就会昏昏欲睡或者不感兴趣,那么这个时候作为个性化教学的老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呢?这时就需要老师的用灵活的生动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感觉厦门新东方个性化一对一的老师要与学校或者其他地方与众不同,那就是我们可以把枯燥的语法讲的如此的轻松易懂。这就是厦门新东方个性化一对一教学的优势所在。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师应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作为厦门新东方个性化一对一的一名老师,我目前最大的不足是缺少经验。所以在以后我也要对向厦门新东方的其他优秀老师吸取经验,多学习他们先进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虚心请教他们的意见,然后针对自己的存在问题改正,调整教学方法。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厦门新东方个性化这个大家庭里,这里我也感谢其他老师对我生活和教学上的帮助,也希望今后在各位领导老师,优秀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限制与禁锢,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本世纪初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就是尊重学生,凸显其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叶澜先生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吹响了教学个性化的号角。

无疑,课堂教学是“走向个性化”的主阵地。

我们开展精细化的学情分析。尊重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读懂学生。在每一堂课之前,从学习动力、学习策略、知识基础三个维度探知学生的兴趣、动机、习惯、方法、已知、未知、想知和能知,从而确立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合适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新的发展,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我们给学生自主学生的时间。这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键。因为我们知道,有了时间,才有空间;有了时间,才有可能。如果学生都是被老师“牵着走”,或是随着大部队“跟着走”,那就谈不上真正的自主,更没有个性化发展。事实证明,在那段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里,学生学会了自己动手,体验了思考的过程,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我们提出不同层级的学习要求。这是“差异化教学”的问题,凸显了我们的教学价值追求:不是求得整齐与一致,而是追求“不一样”。也就是说,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追求“差异”。试想,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各人的学习动机也存在着差异,课堂中的内化能力也不一样,怎么会产生最后的'“一样”呢?教学的目的绝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让弱者跟上,使优者更长。正如曹培英先生所说:“我们的教学追求的是抬高底线的上不封顶的学习发展。”这种不同的学习要求表现为差异性学习任务单、梯度性练习设计、个性化教学评语等。

除了课堂教学,其它的教育活动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好渠道。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对于一个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学生来说,他完全可以在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班级活动等方面呈现自己的优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要知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受许多教育因素的影响的。

我们要致力于个性化德育活动的设计、个性化学校的创建、个性化实践基地的开发、个性化评价制度的研制,但我更为看重的是“个性化教师的培育”,因为教师是“走向个性化”的最关键的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样,离开了个性化教师,一切的“走向个性化”都是空想。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0

最近几节课主要任务是训练孩子们的实心球,主要任务是解决动作不正确和力量不足的问题。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完整动作投掷,然后我再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专题讲解。

实心球的重点是投球准备阶段背弓要拉满,动作做舒展。我的要求是尽量让学生把大臂拉过自己的后脑勺,这样才能产生较大的力矩力量才能更好的发挥。当然在准备活动阶段要做一些拉伸肩关节的相关练习,防止在做动作投球的时候肩关节受伤。那么这个动作在实际学生投球的过程中并不能练得尽如人意,会出现含胸低头,胳膊伸不直,大臂拉伸不到位的情况,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在投球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控制好手臂的拉伸位置,我再一个一个的进行纠正。例如后背挺胸不到位的拍拍后背,提醒学生伸展到位,胳膊弯曲不到位的提醒一下,针对学生的每一种情况一一进行纠正,总体来讲都是挺胸动作没能做充分,经过我的及时纠正大部分同学的动作还都能练习的比较充分。

实心球的另外一个难点是如何用力,打个形象的比喻,拉弓射箭,准备阶段把弓拉满了就差最后快速的松手了,只有快速的松开手中的弦箭才能非得很远。而投实心球的难点就在这最后的用力阶段是否正确。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协调能力不足导致的上下肢身体不配合,上肢用力过早,下肢用力不充分,上下肢脱节的情况;还有就是腿部用力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会两脚蹬地交换跳,最终导致出手速度不够,球投不远。那么这些问题我在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纠正的过程中感受大部分同学的协调能力还是可以的,只是缺乏更加细致的指导。在两脚蹬地交换跳的动作上,个别同学挺费劲,总是学不会,还有下肢蹬地和挥臂出手不能够协调统一。

实心球的主要问题就是这两种,当然还有一些小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例如有的同学出手角度不够,总是想投的远一点导致最后出手时机过晚,抛出去的球没有形成一个抛物线,提前落地;还有投球结束有的同学总爱向前跨一大步,导致过线犯规,有的同学爱向后退的距离远一点,但是这样就会影响投球的距离。问题还是出在蹬地交换跳这个环节,两脚在投球结束后应该是交换而不是向前跨一大步,这在动作概念上应该更加强调一下。

实心球教学看似动作简单,但是在投球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加强动作概念,强化动作,最终要形成动力定型。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1

概念是对感性材料的综合,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的反映。纵观数学的发展过程,一切数学公式、法则、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概念。在小学里,数学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数的整除性概念,量的计量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应用题的概念、统计。的概念等,共约500多个。这些概念支撑了十二册教科书中所涉及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等四个领域的庞大的数学体系,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但是,当前的概念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计算,轻内涵;重结论,轻过程;重课本,轻实践等,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听课、访谈、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我找到了答案。我认为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缺失了对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学术关照。因此,让数学概念学习栖居在学术的土壤里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三点想法:

一、从日常数学与学术数学的连接点切入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是由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研究数学历史可以发现,任何一个新概念的产生都一定有着极其广阔的背景,有着不得不产生的理由,并且附着着人类进步和数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最闪亮的思想火花。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概念产生的背景,并且分析学术数学与日常数学的区别,从而从本质上理解概念的内涵。

二、概念解读能深入也能浅出

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概念一般依据感知——表象——概念——运用的程序,也就是说概念的有意义学习建立在丰富直观的感知基础上。为此,不管教师对概念的解读有多深入,多学术化,在课堂上,我们还是必须通过演示、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体验。

三、从旧知的锚桩处起航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概念相互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很多概念的学习就是概念的同化过程,尤其是运算概念。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甚至运算定律都类同于整数四则运算,对这类概念的教学,就要从旧知与新知的连接点入手。

受个人专业成长经历的影响,这些年,我对数学课堂的研究和探索集中于数学文化与数学思维上,总想着我的教育能使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得以有效地提高。一路行来一路思,而今先生精辟、深遂的论断让我眼前更亮。是呀,数学教育一定是数学与教育学双重价值视野关照的,如果缺失了对数学本质的关照,那么即便是再漂亮的课也只能略逊风骚。以上,我以概念学习为例,谈了我对数学课堂基于数学学术视野的实践与渴望,其实需要数学学术视野关照的又岂止是概念学习,因此,本文也只当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2

平淡最真,简单最实,自然最美首先我感谢领导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上台表达我的思想与感情,教育感悟。同时,我又感到深深的不安,因为面对教育大发展的滚滚潮流,身为教师的我总会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我的成绩不够辉煌,所以我无法慷慨激昂,我的故事也不够感人,所以我不能声泪俱下。但是我有只有一颗真心,和向孩子们无限敞开的胸怀。有人说: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幸福就在哪里。当我用心去感受教育人生的脉搏时,我感觉到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充实还是迷茫,都是我生命中挥之不去的风景线。

十几年前,我怀揣着美丽的梦想,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十几年的辛勤耕耘,十几年的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干好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事。

尤其是我们一教就是几个班的英语,近三百个学生。怎么让孩子们在短短的几节课学会这些内容?确实绞尽脑汁。怎么让农村孩子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对英语感兴趣?更是一个难题。说实话,有时候真的就觉得有一块鱼翅卡住嗓子,咽不下去还吐不出来。但是不管他们学会多少,我总是尽努力去交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一些好习惯,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感悟,特别是做一名班主任,既要有严师的风范,又要有慈母的情怀。既要做他们的朋友,还要不失严肃。像我这样没有太多经验的班主任还要向大家多多学习。

我常常在想,真正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多。除了知识以外,我还能教给学生什么呢?如果他们仅仅是考试的机器,那么他们的人格会健全吗?他们的情感会很丰富吗?每当我走在大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常常会想到我的学生:都说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世界的主人,那么他们离开校园以后,将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他们是会用真善美守候自己的精神家园,还是会加速这个世界的浮躁与急功近利。

我不能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都铺着鲜红的地毯,但可以见证他们生命的每一次拔节,就像蝴蝶破茧而出,飞向幸福而美丽的人生。

所以我不想做春蚕,也不愿意是蜡烛,也不想太阳的光辉只洒在我一个人的头上。我更愿意是一个母亲,温暖而又严格的呵护着孩子的纯真与善良。愿意是一个虔诚的神父,教会他们坚守纯洁与高贵,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我们都将会是一只从暴风雨中飞回的海燕,坚强而宁静的立在水边,不管将要来临的是幸福还是苦难,都能坦然承受!作为一个园丁,让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成为他们美好未来的肥沃土壤,让每一朵理想的小花,都能灿烂的开放!

我坚信: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如春。一颗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心,足以让我的人生写满精彩!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3

概念是对感性材料的综合,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的反映。纵观数学的发展过程,一切数学公式、法则、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概念。在小学里,数学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数的整除性概念,量的计量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应用题的概念、统计。的概念等,共约500多个。这些概念支撑了十二册教科书中所涉及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等四个领域的庞大的数学体系,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但是,当前的概念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计算,轻内涵;重结论,轻过程;重课本,轻实践等,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听课、访谈、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我找到了答案。我认为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缺失了对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学术关照。因此,让数学概念学习栖居在学术的土壤里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三点想法:

一、从日常数学与学术数学的连接点切入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是由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研究数学历史可以发现,任何一个新概念的产生都一定有着极其广

阔的背景,有着不得不产生的理由,并且附着着人类进步和数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最闪亮的思想火花。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概念产生的背景,并且分析学术数学与日常数学的区别,从而从本质上理解概念的内涵。

二、概念解读能深入也能浅出

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概念一般依据感知——表象——概念——运用的程序,也就是说概念的有意义学习建立在丰富直观的感知基础上。为此,不管教师对概念的解读有多深入,多学术化,在课堂上,我们还是必须通过演示、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体验。

三、从旧知的锚桩处起航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概念相互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很多概念的学习就是概念的同化过程,尤其是运算概念。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甚至运算定律都类同于整数四则运算,对这类概念的教学,就要从旧知与新知的连接点入手。

我读了张奠宙、郑毓信等数学教育专家的新著,指出了数学教育应防止去数学化,而应努力营建以数学为核心的教育。张奠宙先生说: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自然应该以学生能否学好‘数学’为依据;数学教育啊,可否更多地关注‘数学’的特性!

受个人专业成长经历的影响,这些年,我对数学课堂的研究和探索集中于数学文化与数学思维上,总想着我的教育能使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得以有效地提高。一路行来一路思,而今先生精辟、深遂的论断让我眼前更亮。是呀,数学教育一定是数学与教育学双重价值视野关照的,如果缺失了对数学本质的关照,那么即便是再漂亮的课也只能略逊风骚。以上,我以概念学习为例,谈了我对数学课堂基于数学学术视野的实践与渴望,其实需要数学学术视野关照的又岂止是概念学习,因此,本文也只当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4

5月19日中午,我和韦主任及语文辅导员一行三人踏上了开往南宁的班车,参加在南宁举办的第三届字理教学研究课题学习培训活动。这次培训活动历时一天半,5月21日下午我们顺利返回。在这次学习培训中,我不仅能亲自聆听到黄亢美老师和周瑞宣老师的精彩讲座,而且从中学到了许多有关字理方面的知识与方法,真是不虚此行啊!(在此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然后感谢亲自带我去学习并一路上关心照顾我的两位美女领导!谢谢你们!)

在这次的学习培训中,首先是黄亢美老师给我们解读《字理教学实施概说》,他告诉我们要进行字理教学,一定要把握住语文识字教学的根!其次是周瑞宣老师给我们生动有趣地讲解《汉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容》。最后就是一位书法界的成员给我介绍一些书法的审美标准和几个课题组的学校汇报他们实施字理教学这个课题的一些做法与收获。下面就谈谈我此次学习的一些收获:

一、黄亢美老师讲座的题目是《语文识字教学根的守望——字理教学实施概说》,他告诉我们,字理教学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字理教学的内容就包括字理识字、字理析词、字理教学和字理教育。同时,黄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字理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即讲解的字理要运用字的源义进行析解,不能随意捏造。如“察”字,宝盖头表示房屋,示字是供桌的象形,中间的部分表示一只手拿着肉放到供桌上,合起来表示在家祭祀是一件大事,应详细研究。所以“察”的本义是详审、细究,引申为仔细看;(二)灵活性原则,即讲解的字理要运用实用义灵活析解。如教“撒、裕”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抓物向上抛,物散即是“撒”,人有衣穿有谷物吃即是富“裕”;(三)适度性原则,此原则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讲析字理,要注意深度和广度。如低年级的字理析解要浅显易懂,到中高年级可深入析解。(四)目的性原则,此原则要把握好引繁识简,识繁写简。如引导学生区别认识“見——见”。在黄老师的讲座中,我深有体会的是他给我们介绍的字理识字的基本策略,这对我们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这策略就是分解组合、析形索义和因义记形;而关于字理析词的教学,黄老师的指点是“随文切入,引出词语;分解词素,而后会意;字理析词,探寻本义;返回语境,上下联系;细细口味,文中词义;换词本义,感悟深意;学以致用,适当迁移;如此学词,根基厚实。”这几句话其实告诉我们运用字理析词要做到“分解析词——组合会意——据文取义——比较品味——运用迁移”。

二、周瑞宣老师讲座的题目是《汉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容》,周老师详略得当地给我们介绍汉字中所蕴涵的十五种文化内容,其中包括汉字中的姓名、汉字中的教育学与汉字中的伦理学等等,他老人家不仅生动形象地给我们讲解一些汉字的演变过程,而且还让我们从中懂得了该怎样运用字理教学生识字,让学生也从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比如在教学“孝”字时,通过图解让学生明白,“孝”字中的老字头表示一个老人老了走路不方便,于是一个小孩(子)过来搀扶他,这就是有“孝”心;而教“教”字时,引导学生这样理解,这个走路不方便的老人要叫那个小孩来搀扶一下,可是那个小孩不听,老人就拿一根棍子要打小孩,表示教育,所以“教”的本义是教儿行孝。你瞧,周老的讲座是不是很精彩呀!

新课标告诉我们,三千常用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硬任务,教师要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融入民族情感和文化意蕴,而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出发,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建特点,体会汉字的形体美,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因此,在这次学习培训中,两位老师都给我们作了深入的识字教学方面的指导,使我的收获多多。我想,在我今后的语文识字教学中,我一定要把从这两位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实践中,让我的字理识字教学更加充实。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5

我在这次国培中学习了“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虽只有短短的时间,却让我受益匪浅。

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数学学习的真正开始是从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开始的,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45分钟,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通过这次国培,给我们今后的数学概念教学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即“创设问题情景,归纳共同特征建立数学模型,抽象出概念在交流中深化概念,辨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巩固、应用与拓展。”概念教学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老师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许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现实背景与材料,极大的鼓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概念的得出注重了探究过程、分析过程,体现了活动主题。

通过一组实例,分析共性,找共同特征。

3、铺垫导入恰当,让预设与生成合情合理。

课堂教学的优秀与否,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做到了新知不新,新概念是在旧概念的基础上滋生和发展出来的,她们这样的引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教师适时搭建了一个新旧知识的桥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

4、注重了数学陷阱的设置。

把学生对概念理解中的易错点、易混淆点列出来,让学生判断、研究可以让学生对概念理解更深刻。

5、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之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要注重联系生活原型,对概念作通俗解释,体验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二要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质,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三要注重概念的实际应用,实现知识的升华。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6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为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出现的抽象内容提供了解读的平台,使课文和信息化资源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地充分地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

我通过信息化资源运用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这句话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能力。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的是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首先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需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这种体验就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对于信息化资源的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逐步取代原有的填鸭式的教学。

在老师上课时,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就是将信息化资源与课程目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而这种经验就源自于对于信息化资源的利用。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对于各种信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不再是迷茫地听老师讲课,而是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加强了学习效率。

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信息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2.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事指正。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7

我们以反思性教学为突破口,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三思:即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教学前的反思:

我们要求教师教学前要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收集课堂上可供挖掘的课程资源。

每学期,学校组织各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举行全校教师新课标学习检测活动;各教研组进行单元教材分析,各年级组交流各科教学内容,加强学科间的整合;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学情分析、编写教学预案,从而确保各学科课堂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教学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的过程。要求教师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要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尝试采用课堂录像的方法,为教师提供详细的教学活动记录,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3、教学后的反思:

在上完课后,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课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们能力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正确评价教学效果。我校教师通过写教学后记、教学随笔、教育日记等反观自己的意识和行为,通过评课全面分析教学活动,不断检查教学成效并努力改进。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8

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有幸于20xx年3月15日、16日参加我县教育局在我校举办的《加强字理学习传承汉字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讨培训活动。在活动中聆听了20位选手的“我的一个字理课例”说课比赛,更令我惊喜的是能亲临现场观摩特级教师黄亢美教授上课,真是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我有以下几点真切、实在的.感受。

1、我对汉字字理知识了解是多么浅薄。

以往对汉字的教学,着重强调学生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对形近字机械记忆,如“鸟和乌”、“压和庄”、“辨和辫”等,很少运用字理知识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对字词的理解停留在让学生凭借认知水平和查阅字典、词典上,也很少用字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语意思。在活动中,看到参赛选手和教授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画或实物演示来分析字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汉字,给识字教学带来乐趣和轻松,提高学生识字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字理教学贯穿在小学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中,作用不可小看。可我对字理知识的了解少之又少,心里感到着急和不安。

2、黄亢美教授的课堂教学亲切自然、朴实无华,又令我耳目一新。

他执教三年级下册课文《雷雨》,把两个教学目标

(1)凸显字理,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脚踏实地地落到实处。他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整堂课学生始终沉浸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兴致盎然。他对字理的教学更是轻车熟路。如引导学生回忆雷雨时伴随着狂风,雨滴是斜着打到地上,从而让学生明白书写“雷雨”两个字时,点要斜着写。这样让学生把亲眼所见融入学习中,化死记硬背为理解记忆,化难为易,事半功倍。黄教授还运用字理知识和实物演示教学了“鸟和乌”的区别、“压”、“垂”、“虹”和“渐渐”。他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自然流畅,教学技艺精湛,课堂精彩纷逞,令我敬佩。以往我能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次是从教以来第一次现场观摩知名教授上课。要是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在一线的老师也许会很欢迎。活动期间,教研室主任常提起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有名人指路,有名人指路不如跟着成功者的脚步。是呀,跟着成功者的脚步就少走弯路,避免做无用功,早日到达目的地。

3、我得加强字理知识学习,提高字理教学水平。

在参加这次培训前,学校字理课题组曾印发了一些学习资料,发放相关的两本书,由于对字理缺乏认识,我不予以重视。听了他们的课,体会汉字的魅力,汉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感受到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今后我得自觉安排学习字理时间,多多学习字理报纸和书刊,在网络上查阅字理知识,积极向身边的老师请教,学习保持常态化。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学以致用,让字理知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9

写话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我从这个学期开始着重训练,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多读多说,先说后写。

阅读是说话的基础,而说话是写话的基础。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先抓好阅读。

一年级是学习的基础,阅读在一年级教学中一点也不能放松。在阅读中孩子们可以积累词汇,感受完整的语句带来的美感,还可以加强他们书面语言的发展。孩子读得越多自然也会逐渐说得也多,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趁热打铁,我有时候就让学生针对某个故事,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并试着写一句话。比如:听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就让他们说说“你是怎样跟家人一起分水果吃的?”或者“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类似这样的形式,有的教师觉得这样的题型一年级学生还没必要做,因此往往忽视掉而不顾。其实这也是在锻炼学生的阅读及写话能力。另外,教科书中的文章更是不可浪费的阅读素材,又如:学完了《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我就让学生边说边写“你的小手能帮家人做哪些事?”等等。虽然一年级的文章还比较简单,但作为教师必须心细,一但发现文中的成语或优美语句,比如说“五光十色”“四面八方”等文中出现的成语及练习中的成语,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都应让学生积累。

(二)、看图写话,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书图文并茂,特别是低年级,每幅插图都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符合这个年龄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说话的素材。在每篇课文的`开始或课文讲解中我都经常利用这些图画,留时间给学生说一说。但让学生观察图画进行说话训练时,教师就必须进行一定的指导,比如: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找出图画上的词语,说到词语的时候,同时观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要求学生说完整话。这样通过一句话一句话的练说,最后就可以连成几句连贯的话了,并及时让学生动笔写下来。

此外,小学语文在教学中还安排了“口语交际”的版块,这也是根据一定的要求进行口语训练。虽然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说话交际能力,但也是在为学生的写话打基础,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结束后可引导学生按照说话的顺序写下来。当然教师也不必每篇都让学生写。对于学生写的东西,教师不必要求过高。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在不断的训练中适当提出要求,关键要求学生说完整话,写完整句。课本就是来源于生活,教师也可以脱离课本,在现实生活中找找图画,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0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卷”。“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是至理名言。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富将首先依赖于个体和民族的学习与创新能力。而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获得依赖于不断学习的过程。所以,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人人都将成为终生学习者,终生教育的思想也大放光彩。教师以教书育人为职责,担负者传承文化,培育新生代的历史重任,应成为终生学习的先导,否则,教育者将难以胜任社会的要求。作为教育者,不能单有“一桶水”,应具备“一池水”,“一池活水”。作为教育者,应该审时度势,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将章太炎先生的“活到老,学到老”朴素的思想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终生学习是实现自我提高的一条有效捷径,是投身教育研究,不断创新进取,更新个人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观的一个重要前奏。

通过对《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一书的学习。该书通过总结名师的创新经验、先进理念,宣传名师的核心教育力,为教师职业生涯提供精神源泉和实践动力,在教育实践层面切实推动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本书主要体现以下特色

1、体现教育的人本精神;

2、系统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3、体现教育的时代前沿性;

4、突出施教的实用价值。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认识到:教师如何认识教育活动,如何看待自己的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教师身份,这些教育观念问题是支配教师行为的内在动因。良好的互动必须建立在教师的平等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意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意识上。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教师的职业精神与道德修养是形成教师对待课堂互动态度的主要因素,没有教师职业修养的提高,也难以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师只有持续不断地提高专业水平,加强专业修养,才能更好地沟通与互动,促进课堂的持续改善。对于遇到各种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并相信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得到较高发展的潜能,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闪光点,建立良好的互动基础。

用特色吸引学生,课堂互动策略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一是情感策略,这一策略是通过情感的调节与运用促进课堂互动,如建立合适、积极的教师期望;多表扬、少批评、少惩罚;鼓励学生自尊、自信;加强非语言交流等等。二是教学策略,恰当运用这一策略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基础。如充分了解学生、认识课堂目标与内容,准备教学手段与材料;进行有效提问;提供及时反馈;加强课堂语言修养等。三是管理策略。课堂管理是互动的需要,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促进良性课堂互动,如课堂竞争策略和课堂合作策略。当然,教师在运用课堂竞争,合作的策略时要注意,竞争要有度,要尊重竞争对手,严防陷入义气之争,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进行竞争。

本书还介绍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和先进、有效的教学艺术。如:幽默是最好的助学剂;用表演打造特色教学艺术;在游戏中拓展特色教学艺术;用想象增添教学魔力;用辩论打造特色教学艺术;用感恩带动感恩的教学艺术;拿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优点;把赏识教育变为你的特色教学等28种特色教学方法,使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在今后教学中,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1

百分数的知识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百分数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教学时我注意了情境导入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上完整节课总体感觉效果还可以。下面就根据我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先只出示“投中次数”,让学生意识到仅凭“投中次数”是不能判断谁的投篮水平高,进而引发冲突。在学生思考进行交流后认识到还需知道“投篮次数”,可以用“求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进行比较。在比较投中的比率这一环节,我先出示两个分数的比较,牵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自然地想到通分。等到三个分数进行比较时,学生意识到要通成分母都是100的分数,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比较的好处,并观察这些分数的特点,思考这些分数的含义,使学生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

二、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根据贴近学生学习的事例进行举例。举例有分子是小数、分子比分母大、分子是整数的百分数,并且百分数有读、写两种形式。也为下面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法做好铺垫。并让学生交流这些百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不过从课上效果来看,这里还存在一点问题:就是我提问“谁能说说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问题有点大,造成有的学生不知怎么回答。要是这样改效果可能会更好,“谁能说说这些数是谁占谁的几分之几”,这样也就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它和百分数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由于这一点处理不是很好,使得学生小结“百分数的意义”产生困难,就只能由老师来揭示,百分比和百分率也是一带而过。

三、教学百分数的读写。这里我安排学生自学文本,培养他们自学能力,汇报材料时学生先说明如何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再说明: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我适时进行总结规范,接着让学生尝试读和写教师举例中的百分数,这里学生掌握得很好。

四、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这里主要是通过两个句子中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的辨析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积极思考、与同伴的交流中,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到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当分数表示一个具体数量时,是有单位的;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即两个数的关系时,是没有单位的。而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五、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但是时间关系,本节课的练习相对少了些,只是完成了书上配套的练习,应该再增加些综合性的题目,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2

“阳光”字面意思是日光,即太阳的光辉。现在“阳光”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具体说来大致有三种含义:

1、特有活力、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特能感染带动别人的情绪,使人如沐春风,如“阳光少年”、“阳光男孩”、“阳光女孩”、“阳光教师”等。

2、公开、透明,。如“阳光工程”、“阳光工资”。

3、对人态度友好,如冯巩在春节联欢晚会相声表演中的一句“给你点阳光就灿烂”成了20__年的流行语。

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阳光教师更难。怎样才算是一名阳光教师呢?我认为,一名真正的阳光教师最重要的要有阳光的心态,也就是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成才的根基,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保证。一名真正的阳光教师首先是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健康的心态不仅对学生的成长作用巨大,对自身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言传身教主要意义上说实际是教师良好心态对学生的影响。

一、自信、乐观、坚强的心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具有自信、乐观、坚强的心理素质有时比健康的身体素质更能影响学生的成长。试想,一名自卑、怯懦的教师又怎能培育出自信、坚强的学生呢?因此,作为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自信、乐观、坚强的人。遇到困难不退缩,知难而上,要有朱鎔基“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返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敢闯地雷阵的精神,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这样才不致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湮没。我曾经看到一则报道《独臂教师的“完美”人生》,文中报道了甘肃省榆中县银山初级中学校长曹银治的感人事迹。39岁的他不仅劝说过很多辍学、厌学的学生重新回到课堂,更在因意外车祸失去右臂的情况下,用左手拿起粉笔,继续在讲台上执教。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他用五年时间完成了自学考试本科学业。他还受到中国残联和教育部的多次表彰奖励,被收入甘肃省自考办编辑的《寒梅百姿报春谱》一书中。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散兵镇董山小学教师邵军是一名代课教师,为了让山里的孩子有书读,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偏僻大山深处的小学里;他是一名残疾人,为了让山里的孩子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忘我工作默默地培养着一批批学生。

笔者所在家乡也有这样一名独臂教师。他,47岁,已从教30个春秋;他,是一个残疾人,却身残志坚;他,用一只完好的左手和一颗淳朴的真心,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他就是同事称道、村民爱戴、学生敬重的“独臂园丁”——四川省盐亭县金安乡青凤村小学教师向奉凯。在中国像曹老师、邵老师、向老师这样的身残志坚的老师也许还很多,他们用残缺之躯谱写着自己的完美人生,也谱写出了一篇篇壮丽的教育诗篇。他们是比我们这些拥有健康体魄的教师更阳光的的阳光教师。

二、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勇于认错的心态

真正的阳光教师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广胸怀,要能容天下所容之事,允许学生犯错误,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帮助学生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如果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时,要敢于向学生说对不起。真正的阳光教师是不怕向学生承认错误的。教师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是以身作则的具体表现。教师向学生认错,能给学生树立有错必改的榜样;这样做不但不会影响教师的形象,降低教师的威信,而且还会使学生更加由衷地敬佩教师的见识和修养,从而更加信任、亲近老师。反之,如果教师有了错误,为了面子、为了师道尊严,极力掩饰,反而适得其反。

三、尊重理解、与人为善、充满爱心、真诚交流的心态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教师也应该是一缕阳光。唐代诗人孟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颂的是伟大的母爱,这句诗用在教师身上也极为恰当。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在知识上、精神上和品德上取得最好的结果。同时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志向,精心培育,使之成才。全国闻名的优秀教师斯霞被人们称作教育界伟大的“慈母”,她从教72年,以伟大母亲的慈爱精神培育每一个学生,同学们都亲切叫她妈妈。

全国优秀特级教师于漪说:“对教师来说,力量的源泉就是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对教育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才会充满献身精神。”正是这种母爱使她赢得了人们对她极大的尊敬和高度评价,并亲切称她为“校园妈妈”。如果说学生是春天正待茁壮成长的小草,教师就是春天滋润万物的太阳,教师应该时时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觉,给学生以春天般的温暖,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为学生驱走心中的阴霾。教师是夏天的太阳,热情似火,给学生火样的热情,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教师是秋天的太阳,是学生成才的催化剂,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快乐。教师是冬天的阳光,融化学生驱心中的坚冰。当我们为一再犯错的孩子暴跳如雷时,言词激烈时,我们就跨进了地狱的门槛,可如果我们和颜悦色,用我们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用爱去浇灌孩子的心灵,我们就踏进了天堂。天堂与地狱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2024年教学勇气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3

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执着追求和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教学,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何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使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高效性包含三种含义: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要少;结果,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要显着;体验,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感受要深刻。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如何使课堂高效运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经过教学实践,我有这样的几点感触:

1、课堂必须要让孩子感到有趣。

2、孩子在课堂上都能自主积极的探索。

3、让数学变得有趣起来。

4、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到学习的快乐。

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再次,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

高效课堂是在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中形成的,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伴随高效课堂的形成,我们才会有高效的人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