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34篇)
10月23日,借出差的机会,上海楷麓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常久明赶回卜陈村,看望自己的初中老师叶连平。
“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常久明知道,两个多月前,叶连平骑自行车买菜路上遭遇交通意外事故受伤,“等您身体恢复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几天。”
1983年,初中生常久明学习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想让他辍学学缝纫。常久明把即将辍学的事报告了叶连平,叶连平沉默着没有说话。那天傍晚,正在棉花地里帮父母干农活的常久明,看到远处一个身影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叶老师怎么来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惊,常久明赶紧躲了起来。
常久明的家距离学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过河,当时正值汛期。叶连平最终没有说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笼罩着田野,躲在暗处的常久明看着叶老师渐去渐远的落寞身影,泪流满面。
“尽管我后来还是没能继续读书,但能成为叶老师的学生,是我一辈子的幸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资助叶连平奖学金基金。
20xx年7月,已经退休20xx年的叶连平看到村里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作业无人辅导,尤其英语基础普遍薄弱,便将自家的一间房屋腾了出来,摆上桌子和一块小黑板,义务给孩子们辅导功课。邻居居鹏程回忆说:“刚开始时只当是叶老师退休后闲不下来,找点精神寄托,可没想到,这个辅导班一办就是这么多年。”
看到学生越来越多,当地政府把村里的仓库改造成一间教室、一间小图书馆,挂上“留守儿童之家”的牌匾,托付给了叶老师。现在来这里上课的学生有165人,有卜陈村的,还有邻近几个村的,甚至还有和县县城以及南京江浦等地的留守孩子。
叶连平根据孩子英语水平分成启蒙、初级、中级、高级四个班,周六周日四个半天分别给孩子补习英语,寒假大约三天上一次课。
江明月现在南京市一所大学读研究生。她读七年级的时候,英语、数学等功课跟不上。她和妹妹江敏都是留守儿童,家庭很困难。叶连平就主动把她接到自己家里,不仅免费补课,而且免费提供吃住。20xx年,江明月考上南京理工大学,叶老师又把她的妹妹接来补课。回想起这些,这姐妹俩激动地说:“叶爷爷就是我们的亲爷爷。”
自费创办“留守儿童之家”以来,孩子们在他家免费吃用住、自掏腰包组织孩子外出参观、资助贫困学生,花在上面的钱,少说也有30万元。
有人把叶连平比喻为永不熄灭的烛光,他不认同。他说:“我没有烛光那么明亮,我充其量就是一只萤火虫,只要能够照亮孩子们念好书,我就是快乐的。”
他是我们身边的英雄
20__年7月,我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调到市看守所工作。记得报到那天,走到九监区,刚好一个监室的门开着。与其他监室不同,这个监室里还有一道门窗,是用防弹玻璃隔开的,整个监室散发出浓浓的消毒水味道,这就是艾滋病犯专押监室。
防弹玻璃门里边,一位民警正手把手地教在押人员写字……听到脚步声,民警转过身,40多岁,个子不高,却身板挺拔,上身的警服已被汗水浸透。见了我,“啪”的一下,来了个标准的军礼。他就是被所里民警亲切称呼为“老毛”的毛卓云。
说实在,在“谈艾色变”的那时,我是第一次和艾滋病犯近距离接触,也是第一次知道有个民警每天和艾滋病犯打交道,直面病犯的危险,关心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重生。
在分管艾滋病犯监管工作期间,我看到了多起艾滋病犯或因情绪波动、或因身体不适、或因涉案负罪等,产生和引发各种各样的极端表现。有一次,一名艾滋病犯情绪激动,用头撞墙,被带到医务室缝针,毛卓云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两只手始终紧握病犯的手,安抚他,最终使他平静。
事后我问老毛,“你不怕么?”他回答:“怕,我怕如果不能说服他,情绪不稳定,就会给监室带来隐患。但,也不怕,我学了艾滋病防护知识,知道怎样保护自己,我了解他,他就是缺乏安全感,我要让他感到温暖,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件事。”
想想当初,我还有点怕老毛呢。觉得老毛天天与这些病犯在一起,而且都是近距离,会不会也“近墨者黑”呢?直到老毛以他广泛扎实的知识汲取、胆大心细的工作作风以及完备科学的规范防护,证明了我害怕的多余。后来一段时间,我一直对老毛心存愧疚,但更多的是感激,是老毛给了我艾滋病犯监管职责的力量和正确的认知。
20__年10月,经过几个单位的交流,我又调回市看守所工作,又和老毛成了同事和战友,似乎一切如往。但我发现,老毛其实还是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分管的监室变多了,从一间到现在三间;他的工作笔记本变多了,记录的文字达到了十几万字;他把艾滋病犯从特殊监室搬到了普通监室,把谈话室从工作区搬进了监区,使他们之间再无隔阂;他独创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悉心帮教艾滋病犯认罪悔过、重拾信心、重归正途。
令人感慨的是,已到退休倒计时年龄的老毛,那健旺的精神头没变,身份和岗位没变,不计个人安危、名利得失的干劲没变,一身正气又待人宽和的个性没变,他是我们警队的榜样,他是我们身边的英雄。
1950年11月,朱彦夫所在的26军在进入朝鲜战场后,分到了争夺朝鲜长津湖地区250高地的任务。可经历数次争夺战后,我军在250高地上的战士只剩下朱彦夫一人,虽然朱彦夫勇往直前,但是一人始终难抵美军的狂轰滥炸,他很快就被手榴弹炸晕。
恍惚间,朱彦夫好像听到有人在叫他,这让他清醒了点,不等他睁开眼,这被唤回来的一点意识又消散了,直接陷入了沉睡。等他再次醒过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了一张床上,入目是一片白,他浑身上下都很痛,嗓子也很干。
他意识到自己这是在医院,就想开口叫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他发不了声。幸好旁边病床上的志愿军战士发现朱彦夫醒了,赶紧叫来了医务人员。后来经过询问,他得知原来当时在战场上,有两名志愿军战士路过,他们将自己救了起来送到了后方医院。
可是因为他的伤势实在太重,后方医院治不好他。因此部队就派人将他送回了国内的大医院。他足足昏迷了93天,这93天内他总共动了47次手术。众人都认为他可能救不活了,可他的主治医师没有放弃他,一直在对他进行治疗。也正是由于这样,他才能奇迹般活了下来。
可活下来的朱彦夫并没有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他感到生不如死。原来,朱彦夫的左眼在战斗时被敌军炸毁了,四肢也因长时间躺在雪地里被冻伤而致肌肉坏死,医生们不得不给他做了截肢手术。看着自己残缺的身体,他想:“我才不到18岁啊,我之后的人生该怎么办?难道要拖着这副残破的身体过完一辈子吗?我再也不能上战场了,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朱彦夫满脑子都是自杀的想法,最开始是绝食,可当医护人员发现这事后,他们不停劝朱彦夫吃饭,不要有不好的念头,绝食的方法只能放弃。此后,朱彦夫还想到了很多其他的自杀方法,如跳楼,拒绝治疗等,这些都被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制止了。
部队领导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专门来到医院,对朱彦夫说:“朱彦夫,你这么做对得起和你并肩作战的兄弟吗?对得起拼死拼活把你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医生吗?对得起你的母亲吗?我知道你接受不了现状,但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你怎么知道你未来不会有一番大作为?”
这番话如雷贯耳,让朱彦夫羞愧地低下了头,他想到了自己的战友,看着身边的医生和护士,又想起了家中的母亲,朱彦夫终于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然而,浪花翻滚的惊艳里,总是浸透了迎击磨难、战胜挫折的泪腺。
当62岁的盲人推拿师朱丽华因为巨额捐资助学再次被媒体聚焦时,人们惊奇地发现:
虽然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布满荆棘的征途中推拿出璀璨人生。33年前位于市区斜西街313号嘉兴市社会福利院内11个平方米的一间房、一张床、一位盲人靠着一双手艰难起步的推拿诊所,如今已经扩展到467平方米、20个床位。“朱丽华”三个字则已成为嘉兴市盲人推拿界响当当的品牌;
她以爱为源,以心引心,带着残疾人朋友向着光亮那方,学着坚强,带着理想,不断强壮自己逆风的力量。她的丽华推拿诊所让100多名残疾人朋友拥有了谋生的技能,不但实现了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而且还可以做到小康路上不掉队;
她用“行”示范,做光明的举灯人,哪里有使命的召唤,哪里就有她积极的回声。抗震救灾、扶贫帮困、救死扶伤……她总是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她凭着一双手的起早贪黑,支撑起480多人次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想。从1991年希望工程开始,一直到现在,累计捐款333万元。
作为一名追光者,她是无所畏惧的;作为一名造光者,她是积极有为的;作为一名发光者,她又是可敬而温暖的。这就是盲人朱丽华的光明世界。
当追光者:“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人生给了我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我依然用它来寻找光明。”朱丽华说,她一直到很久以后才明白,心中有光,人生就不会黑暗。
18岁,这是朱丽华人生的一道分水岭。这一年,只剩下一只眼睛看世界的她,又因一次意外,彻底失去光明。从此,五彩缤纷的世界只停留在她的记忆里、想象中、梦境里。无边无际的黑暗,让她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沉浸在失去光明的苦痛与挣扎中。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尽管时隔40多年,那时的彷徨、那时的无助、那时的绝望,对朱丽华来说还清晰如昨,“我偷偷攒了60多粒安眠药,藏在枕头套里,准备随时与这个世界告别。后来,护士来打扫房间时发现了,直接把枕头套拿走。她也没戳穿我,只是此后再给我安眠药时,要求我当着她的面吃掉。我的家人也加紧了对我的照顾。”
深烙于心的苦痛记忆,最后化作奋进力量的转折点,是在1983年。这一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向张海迪学习,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广播里报道张海迪的长篇通讯《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朱丽华唤醒了、感动了。
“海迪姐姐高位截瘫,没有进过校园,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多国语言,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我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至少四肢是健全的,我为什么要等死?”千万次的追问,朱丽华用海迪姐姐的那句话激励自己,“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人鼓劲是不会长久的。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20xx年10月12日,朱丽华终于见到了神交已久的海迪姐姐。这个时候,海迪姐姐的身份是中国残联主席,而朱丽华因为自强自立、乐于奉献被推举为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
从1983年起,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不再待在家里孤影自怜,而要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勇吃螃蟹的盲人。
尽管爷爷是老中医,尽管当一名医生是她从小的向往,但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学习推拿的那一刻,她哭了,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因为她看不见,不知轻重,碰疼了患者的身体,让患者有点愠怒。这个时候的她才知道,要学好推拿,对于她来说是关隘重重!
当一名合格的推拿师,就需要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在对的地方用对了力量,病人才会感到舒适。这对普通人来说尚且不容易,更何况是盲人。为了掌握推拿技术,朱丽华反复练习,揣摩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她还经常听广播,努力学习中医知识。手练得拉伤还打了石膏,双腿也因为长时间站立而肿胀酸痛,但她没有就此松懈。她反复琢磨穴位的精准度,以及每一个部位受力的强度,细细体会什么样的病灶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病人才会发出满意的赞叹。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我朱丽华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1986年,学成归来的朱丽华,被分配到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工作。她的精湛技术不但让她赢得了众多回头客,还伴随着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口相传,迅速在嘉兴市区打开局面。
《病残儿童的福音》《治疗脑瘫二十二例》《推拿疗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九十二例临床报告》等论文的相继刊发,让越来越多的嘉兴人忽然发现,朱丽华的推拿实践,已经升华为理论,指导并造福更多的人群。
“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我终于不再是家人的累赘了!”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朱丽华把所有的委屈、无助以及付出,化作了潸然泪下。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这样的证书。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掌舵自己的人生航向!
当造光者:“让更多的盲人像我一样走出黑暗”
经历过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经历过绝望,才懂得绝望中那一丝光亮多么珍贵。
如今的丽华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有人问:“朱医师,你的诊所就业大门为什么独独为盲人而敞开?”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艰辛。”朱丽华喜欢将心比心。她觉得随着推拿诊所的美誉度日增,让自己好好地活着,已经不成问题。仅仅满足个体的谋生,绝不是生命的唯一。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义。她想通过诊所营造的光亮,让更多盲人在颓废中站起,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与朱丽华相伴了20xx年的吴阿姨说,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自己的人生不知道会是啥模样?两位盲人相遇在福利院,怀着同是天涯沦落人、再难也要相携着手闯出一片天的心境,从斜西街征战到吉水路、砖桥弄、禾兴北路。“朱医师走到哪里把我带到哪里,用心关照着我,比自己亲姐妹还亲。我比较笨,朱医师接受新事物比我快,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啥也看不见的我不被抛下,多亏了她带着我、推着我。”吴阿姨说,诊所的工作,不仅让她的生活有了稳定的依靠,还拥有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严,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生活践踏。
1991年,朱丽华开始多了一个身份——师傅。“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条件。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还免收学费。20xx年来,已经有100余人在她手把手传授下走上就业的道路。
有人不解:“朱医师,你每培养一个徒弟,就树立一个竞争对手。何苦呢?”
听到这样的感叹,朱丽华很淡然:“账,不能这样算。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人活着,有的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再说,我无儿无女,能走到今天,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穿过岁月的风尘,朱丽华面对苦难时所展现的豁达与坚毅,感染并带动了许多人。47岁的陈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陈永明在丽华推拿诊所已经干了20xx年。同样,如果不是朱丽华,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活法。
清瘦的陈永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20xx年病情恶化,他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医生们都说治愈无望。
朱丽华的诊所接收了他。朱丽华一有空就给他推拿。一个月,人能起来了;两个月,脚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20xx年我们诊所搬家,我跟永明说,搬家拐杖不要忘记了,他说,我早就不用了。我一惊,什么时候不用的,我哪里晓得啊,我又看不见……”朱丽华说这句话的时候,特别开心。陈永明病情好转后,也学习推拿按摩,现在在丽华推拿诊所做着管理工作,每个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里工资最高的“顶梁柱”。
正是朱丽华的爱,给了吴阿姨、陈永明等经历磨难的人们一双“眼睛”、一缕阳光、一种希望。朱丽华用行动告诉他们,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一个人即便身处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拯救灵魂于黑暗之中!
当发光者:“我要当好新时代的光明使者”
命运以痛吻了朱丽华,而朱丽华报之以歌。如今的朱丽华已不满足自己是一个追光者和造光者,她要当一个发光者,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就像夜明珠,在阴郁中赐予别人光亮。
朱丽华在嘉兴推拿界声名鹊起,是她的推拿医疗技术给脑瘫患儿带来福音。而她与脑瘫患儿结缘,纯属偶然。1988年4月,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名患有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男孩找到她:“朱医师,帮帮忙,这孩子四岁了还不能独自坐立,我们走遍了上海、杭州的大医院,都说这病,难医!你这里有啥法子?哪怕是缓解一下病痛,也谢天谢地!”
本来就对声音极其敏感的朱丽华,从这对夫妇的苦苦哀求里,听到了这个家庭几代人的那种绝望。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当年的父母、当年笼罩在全家人头顶上的哀伤。
“我能不能帮帮他们?我应该尽我所能帮帮他们!即便没有疗效,也可以用我的热情回馈给他们温暖。”曾经的经历,让朱丽华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她决定用手中仅有的技术——推拿,尽力帮这对夫妇、这个家庭拨开乌云。
为了治好孩子的病,朱丽华根据孩子的病情和经络走向,不断创新推拿方法。奇迹也在她的呕心沥血付出中出现了:持续推拿两个月,孩子会爬了;第五个月,孩子能扶着墙走了;第八个月,孩子蹦蹦跳跳出院了!
在小孩一家人的千恩万谢中,朱丽华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医道的崇高与伟大。好的医师就像一束光,可以用责任和担当照亮许多曾经伤心绝望的人前行;像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宽慰滋润许多已失去生活信心的心灵;像一团火,用大爱点燃许多人冬眠的善意和热情。
她说:“小孩站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幸福,他成了一个正常的人,中国就少了一个残疾人。我希望自己不辜负‘医师’这个称谓!”
她的确没有辜负社会对她的期待、患者对她的信赖。31年来,她治疗的308例脑瘫患儿,总有效率达90%以上,部分脑瘫患儿甚至能与正常孩子一起上学,还有25例小儿哮喘病人经过她的治疗无一复发……“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熟悉朱丽华的人用这句话来描述她与病人及其家属相处的常态。面对每一个患者,朱丽华以对生命的敬畏、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每一次穴位的精细把控,为艰难前行的他们努力点亮生命的明灯!
其实,脑瘫治疗是世界级难题,发病的原因千差万别。曾有朋友这样对她说:“你再努力,都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不可能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人称心如意。何必这么累呢?”
朱丽华总喜欢用一个故事作答:“大海刚退潮时,沙滩上留下了浅浅的水洼,里面有一群小鱼在苦苦挣扎。有个孩子一条条把它们捡起来,用力扔回大海。有人走过来说:谁还在乎那一两条小鱼,这么多,你扔得完吗?小孩没有停手,边重复着动作边答: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每一条都希望自己能回归大海。我想,我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可以像那位捡鱼的小孩一样,多救治一个,社会的负担就少一个,世间的欢快就多一分!”
朱丽华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个体的力量虽然如萤火之渺小,但只要汇聚起萤火虫之光,定能光芒万丈,照亮一片美丽的精神天空!也因为抱持着这样的信念,几十年来,只要国家需要、社会需要、脚底下的这块土地需要,凡有召唤,她必率先响应、带头践行,高擎初心的火炬,顾大局、识大体,彰显当代共产党员的新魅力:
1990年,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毅然捐款116元,相当于奉献出了两个月的薪资所得;
20xx年,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她二话没说捐款1万元;
20xx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她主动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说是无论如何要为抗震救灾奉献绵薄之力;
每年的寒门学子结对,都有她的身影,今年她一次性拿出36.8万元,结对46名寒门学子;
朋友问:“朱医师,你对自己吝啬得要命,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脚上那双新布鞋只花了20多块钞票还嚷嚷着嫌贵,对国家、对别人却那么慷慨。你的钱都是血汗钱,靠平时每一分一秒的推拿辛苦积攒的,何苦呢?值得吗?”
“不能这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一个盲人,能有今天发光发热的机会,也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成就了我。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援手,让我去培训,帮我安排了工作,后来又借着改制的东风,盘下了福利院的推拿诊所,带着一群盲人朋友过上了亮堂堂的生活。我不能光享受人家给予的光亮,还要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这样的我才不负红船旁共产党员的称谓!”朱丽华说,我们虽不像太阳那样光芒万丈,让光辉温暖万物、普照大地,但可以做一个发光体,用真诚、纯粹、善良和宽广,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朱丽华总害怕给他人带来麻烦。去年4月27日,在母亲去世25天后,她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她说:“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间一寸土,将把此生献祖国。”
最是寻常见真情,最是细节显品格。因为不幸,朱丽华的眼睛从光明走向黑暗;因为自强,她的心灵从黑暗重新走向光明。她把初心融进灵魂,把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带着梦想追光,带着情怀造光,带着使命发光,在最平凡的岗位展现坚毅与自强的力量,传递奉献与担当!
一段辉煌让时代铭记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日本大阪体育馆进行,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最后关键一分,中国女排3∶2艰难获胜拿到世界冠军。
中国女排7战7胜,首夺世界冠军,实现三大球历史突破。
让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仅仅是一段传奇故事的开端。1981年在日本世界杯夺冠后,中国女排接连拿下了四个世界冠军:1982年第九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冠军,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这五支冠军队伍里,始终都有郎平的身影——前四年,她是队内的头号主攻手,1986年,她以助理教练身份出征。
取得这样梦幻般成就,郎平靠的无非是一个“拼”字。
“我记得特清楚,我们一进体育馆,墙上就挂了大标语,卧薪尝胆,打败日本韩国。”郎平说。
“每天就是三点一线,训练场、食堂、宿舍。”年轻的郎平知道,“你不比人家多付出,不这么艰苦地去训练,你就赶超不了别人。”
正是凭着这股刻苦劲,郎平包揽了三大赛的冠军MVP(1982世锦赛,1984奥运会,1985世界杯),也让她赢得“世界第一主攻手”称号,成为球迷口中的“铁榔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然而,浪花翻滚的惊艳里,总是浸透了迎击磨难、战胜挫折的泪腺。
当62岁的盲人推拿师朱丽华因为巨额捐资助学再次被媒体聚焦时,人们惊奇地发现:
虽然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布满荆棘的征途中推拿出璀璨人生。33年前位于市区斜西街313号嘉兴市社会福利院内11个平方米的一间房、一张床、一位盲人靠着一双手艰难起步的推拿诊所,如今已经扩展到467平方米、20个床位。“朱丽华”三个字则已成为嘉兴市盲人推拿界响当当的品牌;
她以爱为源,以心引心,带着残疾人朋友向着光亮那方,学着坚强,带着理想,不断强壮自己逆风的力量。她的丽华推拿诊所让100多名残疾人朋友拥有了谋生的技能,不但实现了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而且还可以做到小康路上不掉队;
她用“行”示范,做光明的举灯人,哪里有使命的召唤,哪里就有她积极的回声。抗震救灾、扶贫帮困、救死扶伤……她总是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她凭着一双手的起早贪黑,支撑起480多人次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想。从1991年希望工程开始,一直到现在,累计捐款333万元。
作为一名追光者,她是无所畏惧的;作为一名造光者,她是积极有为的;作为一名发光者,她又是可敬而温暖的。这就是盲人朱丽华的光明世界。
当追光者:“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人生给了我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我依然用它来寻找光明。”朱丽华说,她一直到很久以后才明白,心中有光,人生就不会黑暗。
18岁,这是朱丽华人生的一道分水岭。这一年,只剩下一只眼睛看世界的她,又因一次意外,彻底失去光明。从此,五彩缤纷的世界只停留在她的记忆里、想象中、梦境里。无边无际的黑暗,让她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沉浸在失去光明的苦痛与挣扎中。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尽管时隔40多年,那时的彷徨、那时的无助、那时的绝望,对朱丽华来说还清晰如昨,“我偷偷攒了60多粒安眠药,藏在枕头套里,准备随时与这个世界告别。后来,护士来打扫房间时发现了,直接把枕头套拿走。她也没戳穿我,只是此后再给我安眠药时,要求我当着她的面吃掉。我的家人也加紧了对我的照顾。”
深烙于心的苦痛记忆,最后化作奋进力量的转折点,是在1983年。这一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向张海迪学习,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广播里报道张海迪的长篇通讯《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朱丽华唤醒了、感动了。
“海迪姐姐高位截瘫,没有进过校园,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多国语言,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我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至少四肢是健全的,我为什么要等死?”千万次的追问,朱丽华用海迪姐姐的那句话激励自己,“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人鼓劲是不会长久的。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20__年10月12日,朱丽华终于见到了神交已久的海迪姐姐。这个时候,海迪姐姐的身份是中国残联主席,而朱丽华因为自强自立、乐于奉献被推举为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
从1983年起,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不再待在家里孤影自怜,而要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勇吃螃蟹的盲人。
尽管爷爷是老中医,尽管当一名医生是她从小的向往,但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学习推拿的那一刻,她哭了,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因为她看不见,不知轻重,碰疼了患者的身体,让患者有点愠怒。这个时候的她才知道,要学好推拿,对于她来说是关隘重重!
当一名合格的推拿师,就需要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在对的地方用对了力量,病人才会感到舒适。这对普通人来说尚且不容易,更何况是盲人。为了掌握推拿技术,朱丽华反复练习,揣摩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她还经常听广播,努力学习中医知识。手练得拉伤还打了石膏,双腿也因为长时间站立而肿胀酸痛,但她没有就此松懈。她反复琢磨穴位的精准度,以及每一个部位受力的强度,细细体会什么样的病灶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病人才会发出满意的赞叹。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我朱丽华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1986年,学成归来的朱丽华,被分配到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工作。她的精湛技术不但让她赢得了众多回头客,还伴随着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口相传,迅速在嘉兴市区打开局面。
《病残儿童的福音》《治疗脑瘫二十二例》《推拿疗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九十二例临床报告》等论文的相继刊发,让越来越多的嘉兴人忽然发现,朱丽华的推拿实践,已经升华为理论,指导并造福更多的人群。
“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我终于不再是家人的累赘了!”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朱丽华把所有的委屈、无助以及付出,化作了潸然泪下。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这样的证书。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掌舵自己的人生航向!
当造光者:“让更多的盲人像我一样走出黑暗”
经历过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经历过绝望,才懂得绝望中那一丝光亮多么珍贵。
如今的丽华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有人问:“朱医师,你的诊所就业大门为什么独独为盲人而敞开?”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艰辛。”朱丽华喜欢将心比心。她觉得随着推拿诊所的美誉度日增,让自己好好地活着,已经不成问题。仅仅满足个体的谋生,绝不是生命的唯一。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义。她想通过诊所营造的光亮,让更多盲人在颓废中站起,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与朱丽华相伴了28年的吴阿姨说,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自己的人生不知道会是啥模样?两位盲人相遇在福利院,怀着同是天涯沦落人、再难也要相携着手闯出一片天的心境,从斜西街征战到吉水路、砖桥弄、禾兴北路。“朱医师走到哪里把我带到哪里,用心关照着我,比自己亲姐妹还亲。我比较笨,朱医师接受新事物比我快,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啥也看不见的我不被抛下,多亏了她带着我、推着我。”吴阿姨说,诊所的工作,不仅让她的生活有了稳定的依靠,还拥有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严,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生活践踏。
1991年,朱丽华开始多了一个身份——师傅。“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条件。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还免收学费。28年来,已经有100余人在她手把手传授下走上就业的道路。
有人不解:“朱医师,你每培养一个徒弟,就树立一个竞争对手。何苦呢?”
听到这样的感叹,朱丽华很淡然:“账,不能这样算。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人活着,有的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再说,我无儿无女,能走到今天,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穿过岁月的风尘,朱丽华面对苦难时所展现的豁达与坚毅,感染并带动了许多人。47岁的陈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陈永明在丽华推拿诊所已经干了16年。同样,如果不是朱丽华,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活法。
清瘦的陈永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20__年病情恶化,他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医生们都说治愈无望。
朱丽华的诊所接收了他。朱丽华一有空就给他推拿。一个月,人能起来了;两个月,脚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20__年我们诊所搬家,我跟永明说,搬家拐杖不要忘记了,他说,我早就不用了。我一惊,什么时候不用的,我哪里晓得啊,我又看不见……”朱丽华说这句话的时候,特别开心。陈永明病情好转后,也学习推拿按摩,现在在丽华推拿诊所做着管理工作,每个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里工资最高的“顶梁柱”。
正是朱丽华的爱,给了吴阿姨、陈永明等经历磨难的人们一双“眼睛”、一缕阳光、一种希望。朱丽华用行动告诉他们,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一个人即便身处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拯救灵魂于黑暗之中!
当发光者:“我要当好新时代的光明使者”
命运以痛吻了朱丽华,而朱丽华报之以歌。如今的朱丽华已不满足自己是一个追光者和造光者,她要当一个发光者,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就像夜明珠,在阴郁中赐予别人光亮。
朱丽华在嘉兴推拿界声名鹊起,是她的推拿医疗技术给脑瘫患儿带来福音。而她与脑瘫患儿结缘,纯属偶然。1988年4月,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名患有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男孩找到她:“朱医师,帮帮忙,这孩子四岁了还不能独自坐立,我们走遍了上海、杭州的大医院,都说这病,难医!你这里有啥法子?哪怕是缓解一下病痛,也谢天谢地!”
本来就对声音极其敏感的朱丽华,从这对夫妇的苦苦哀求里,听到了这个家庭几代人的那种绝望。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当年的父母、当年笼罩在全家人头顶上的哀伤。
“我能不能帮帮他们?我应该尽我所能帮帮他们!即便没有疗效,也可以用我的热情回馈给他们温暖。”曾经的经历,让朱丽华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她决定用手中仅有的技术——推拿,尽力帮这对夫妇、这个家庭拨开乌云。
为了治好孩子的病,朱丽华根据孩子的病情和经络走向,不断创新推拿方法。奇迹也在她的呕心沥血付出中出现了:持续推拿两个月,孩子会爬了;第五个月,孩子能扶着墙走了;第八个月,孩子蹦蹦跳跳出院了!
在小孩一家人的千恩万谢中,朱丽华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医道的崇高与伟大。好的医师就像一束光,可以用责任和担当照亮许多曾经伤心绝望的人前行;像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宽慰滋润许多已失去生活信心的心灵;像一团火,用大爱点燃许多人冬眠的善意和热情。
她说:“小孩站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幸福,他成了一个正常的人,中国就少了一个残疾人。我希望自己不辜负‘医师’这个称谓!”
她的确没有辜负社会对她的期待、患者对她的信赖。31年来,她治疗的308例脑瘫患儿,总有效率达90%以上,部分脑瘫患儿甚至能与正常孩子一起上学,还有25例小儿哮喘病人经过她的治疗无一复发……“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熟悉朱丽华的人用这句话来描述她与病人及其家属相处的常态。面对每一个患者,朱丽华以对生命的敬畏、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每一次穴位的精细把控,为艰难前行的他们努力点亮生命的明灯!
其实,脑瘫治疗是世界级难题,发病的原因千差万别。曾有朋友这样对她说:“你再努力,都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不可能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人称心如意。何必这么累呢?”
朱丽华总喜欢用一个故事作答:“大海刚退潮时,沙滩上留下了浅浅的水洼,里面有一群小鱼在苦苦挣扎。有个孩子一条条把它们捡起来,用力扔回大海。有人走过来说:谁还在乎那一两条小鱼,这么多,你扔得完吗?小孩没有停手,边重复着动作边答: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每一条都希望自己能回归大海。我想,我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可以像那位捡鱼的小孩一样,多救治一个,社会的负担就少一个,世间的欢快就多一分!”
朱丽华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个体的力量虽然如萤火之渺小,但只要汇聚起萤火虫之光,定能光芒万丈,照亮一片美丽的精神天空!也因为抱持着这样的信念,几十年来,只要国家需要、社会需要、脚底下的这块土地需要,凡有召唤,她必率先响应、带头践行,高擎初心的火炬,顾大局、识大体,彰显当代共产党员的新魅力:
1990年,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毅然捐款116元,相当于奉献出了两个月的薪资所得;
20__年,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她二话没说捐款1万元;
20__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她主动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说是无论如何要为抗震救灾奉献绵薄之力;
每年的寒门学子结对,都有她的身影,今年她一次性拿出36.8万元,结对46名寒门学子;
……
朋友问:“朱医师,你对自己吝啬得要命,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脚上那双新布鞋只花了20多块钞票还嚷嚷着嫌贵,对国家、对别人却那么慷慨。你的钱都是血汗钱,靠平时每一分一秒的推拿辛苦积攒的,何苦呢?值得吗?”
“不能这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一个盲人,能有今天发光发热的机会,也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成就了我。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援手,让我去培训,帮我安排了工作,后来又借着改制的东风,盘下了福利院的推拿诊所,带着一群盲人朋友过上了亮堂堂的生活。我不能光享受人家给予的光亮,还要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这样的我才不负红船旁共产党员的称谓!”朱丽华说,我们虽不像太阳那样光芒万丈,让光辉温暖万物、普照大地,但可以做一个发光体,用真诚、纯粹、善良和宽广,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朱丽华总害怕给他人带来麻烦。去年4月27日,在母亲去世25天后,她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她说:“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间一寸土,将把此生献祖国。”
最是寻常见真情,最是细节显品格。因为不幸,朱丽华的眼睛从光明走向黑暗;因为自强,她的心灵从黑暗重新走向光明。她把初心融进灵魂,把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带着梦想追光,带着情怀造光,带着使命发光,在最平凡的岗位展现坚毅与自强的力量,传递奉献与担当!
28年前,“八十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张海迪的故事感动了大江南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当时年仅26岁的嘉兴盲人朱丽华,正是在她的精神激励下,自强不息,在黑暗世界里创造了一份光明的事业。
然而,朱丽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有一天见到张海迪,零距离聆听她的教诲。昨天,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参加了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嘉兴赛区的活动后,晚上7时40分,抽空在嘉兴国际奥林匹克酒店12楼,与朱丽华坐在了一起。
两个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年龄仅相差2岁的女性,一见面,都显得十分激动。张海迪坐在轮椅上,精神饱满地望着身旁的朱丽华,谈人生、谈学医、谈心得,时而细声细语,时而开怀大笑。
第一次现场听到张海迪的声音,朱丽华脑海里立即浮现1983年听广播的情景。“您的声音和故事,很快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朱丽华动情地说,由于意外事故,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少女,五彩缤纷的世界从此变成了无法抹去的黑色,是张海迪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她挑战自己,战胜困难。
20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朱丽华凭着顽强的毅力,认真学习钻研按摩技术,自学成才取得大专文凭,成为一名中医师,并且热心传帮带其他盲人从事推拿工作。经过10多年的努力,她将推拿诊所办得红红火火,还解决了10多名盲人的就业问题。从事推拿工作至今,她累计治疗的患者已达17万余人,有百余患儿在她手下神奇站立起来。
听了朱丽华的经历,张海迪十分开心,并回忆起自己15岁时,随父母学习针灸和行医的经历,她意味深长地说:“盲人心里应该有个太阳,永远乐观面对生活。”朱丽华也感慨地说:“你的精神感染了我,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说话间,两人都开心地笑了。
当了解到朱丽华如今不仅是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还是市政协委员,并先后获得嘉兴市残疾人自强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等各种荣誉时,张海迪连连称赞。
谈话很快就超过半小时。作别张海迪,走出门外的朱丽华仍显得十分激动:“这半小时将是我人生的一大财富,我将永远珍藏,继续努力,多为残疾人事业贡献力量。”
一方黑板授知识,三尺讲台育人才。张桂梅同志,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高校长,一身病痛缠身仍心系贫困女生教育,用12年时间将华坪女高1804个贫困女生培育成奋斗在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她说:“在我活着的时候,我一定要看着她们走出去。”这朴实而真挚的言语令人感动不已,身为共产党员,我们应当向“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同志看齐。
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以坚毅不拔之志,牢记使命。张桂梅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教育一线,纵使百病缠身,步伐不再矫健,声音不再洪亮,也依旧无畏病痛,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以坚毅不拔之志,牢记使命。为人民服务是所有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正值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之际,如何促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更加富裕,是目前重要的社情民意。我们基层干部们,应当坚定信念,勤于思考,开展广泛调研,结合实际村情民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不计得失之心,奉献人民。张桂梅同志工作几十年,工资规格年年提高,如今仍然一贫如洗,她将她的时间、金钱、健康,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她一生所热爱的事业,奉献于贫困女生教育。在基层治理工作中,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以不计得失之心,奉献人民。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群众满意度是衡量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基层干部们,应当贴近群众生活,拉近群众关系,关注群众需求,成为群众朋友,以不计得失之心,为基层建设建言献策。
敢上九天将月揽,为邦不惜鲜血流,以敢为人先之勇,创就事业。张桂梅同志敢为人先,创立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为滇西无数生活在困境中的贫困女学生带去了希望,这番伟大的事业值得历史铭记。在国家建设工作中,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以敢为人先之勇,创就事业。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梦,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我们基层干部们,应当勇毅刚强,绝不退缩,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以敢为人先之勇,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蔑视卑微的懦夫。”这是张桂梅校长创立的华坪女高的校训,读后让人肃然起敬,与大家共勉之。
夏天的桃李杏,在暖风的怀抱里悠扬。皎洁的月亮,倒映清泉里放射明光,重庆车务段荣昌车站值班员徐前凯同志以青春的热血纵身救老人,令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提高,他充满人性光辉的那一刻,我们不敢忘记。
见义勇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时代更是呼唤这种精神。徐前凯的英雄模范行为,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人心所向。我们当以实际行动向见义勇为的英雄学习,学习他危难时刻豁得出去的无私无畏精神;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的责任担当,只要我们争相参与到关心爱护他人的行列中,我们的家园定会变得更加美丽,社会定会更加祥和安宁。
其实大多数英雄都是普普通通的的百姓,在那样特殊的环境里,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凝心聚力去救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与灾害事故作坚决的斗争,他们流血、受伤,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公而忘私、舍己救人的英勇行为,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过的:“只有为人民作出过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徐前凯同志作为一名优秀的铁路青年,用高尚品格践行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用忠诚担当诠释了无悔青春的真正含义。为弘扬正气、激励先进,全国铁道团委决定授予徐前凯同志“铁路青年五四奖章”,令我们深深羡慕。所以我们作为当代的共青团员更要向向徐前凯同志学习,学习他牢记宗旨、不忘初心的政治品质,学习他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高尚情操、学习他敬业爱岗、尽职的精神品质。
我们都知道人做重要的是生命。比生命更珍贵的是什么?是见义勇为,奉献爱心。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见义勇为,奉献爱心。人生要抓住和把握住什么?是见义勇为、主持正义、坚持学习、相信科学、坚持真理、廉洁奉公。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品德是什么?仍然是见义勇为,奉献爱心。看来,人生最重要的几个问题之关键词是见义勇为,奉献爱心,特别是那些在见义勇中牺牲了小我成就企业,公司荣誉的英雄,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接力,永无至境的奋力争强。一件件舍身取义的善举,触动沉默的心脏。一幕幕见义勇为的场面,震撼着颤栗的灵魂,扬起风帆。无私的奉献,树立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典范。唱响一曲又一曲,划时代旋律的动感,一桩又一桩精彩的故事,绽放出漾情的花瓣。
毛卓云是宁波市看守所一名监管艾滋病在押人员的民警,20__年,他做了一件很大胆的事情: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将管教室搬到了监室旁边。妻子和同事都劝他别这么做,甚至连曾经的在押人员,如今在监狱服刑的郭佳乐(化名)也写信劝他:“你年纪也大了,还有两三年功夫就退休了,要注意身体,不要太执着了。”
毛卓云没听劝,“和他们离得近一点,他们对我的信任就多一点”。到现在,他的管教室“入驻”监室已经1年了。监室里关押着二三十号人,有的才二十出头,有的已年过半百,有的自闭孤僻,有的暴躁易怒,但大家都服毛卓云,只要见不到他就趴在门口喊:“毛领导呢?毛领导呢?”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口中的“毛领导”扛下了宁波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监管工作,一扛就是12年。截至目前,他已管理教育艾滋病在押人员511名。
从对艾滋病一点不懂的门外汉,到如今“门儿清”,毛卓云摸索出了艾滋病在押人员管教工作“五心法”,这在全省公安系统中得到了推广,而他本人也荣获了“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浙江省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等称号。
防护装备一次也没用过
20__年初,宁波市看守所设立艾滋病监区,专门关押犯罪嫌疑人中的艾滋病患者。当时省里并没有先例,也无经验可借鉴,所领导正发愁找谁接手管理时,毛卓云主动请缨,“你给我6个月时间,管好了我继续,管不好你另请高明”。
上任前,看守所给毛卓云买了防护装备,可以从牙齿“武装”到脚趾,但毛卓云坚决不穿,“艾滋病在押人员很敏感,只有‘零距离’接触,他们才会对你交心。”这些防护装备一次没用就进仓库积灰了。
毛卓云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他自学了大量艾滋病医学知识、特殊群体心理及心理疏导干预方法等,每一次谈话、心理疏导,他都将对方的反应、情绪等记录在册。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写了5大本十几万字的工作日记,还总结出了艾滋病在押人员管教工作“五心法”。
靠着这套方法,毛卓云走进了艾滋病在押人员的心里,“慢慢地,他们不再有对抗情绪,还愿意主动跟我聊天了”。不过,危险依然随时出现。有一次,在押人员王强(化名)突然发狂,这个29岁的小伙子感染艾滋2年,曾因吸毒过量产生幻觉,在大街上持刀行凶,还刺伤了民警。在押期间,他的状态极不稳定,时不时攻击医生和管教民警。眼看他情绪崩溃,龇牙咧嘴想咬人,毛卓云上前一把抱住了他,轻抚他后背。王强安静了下来,并从此对毛卓云打开了心扉,也开始遵守看守所纪律。
毛卓云的妻子徐爱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丈夫的“新工作”。某天,她在报纸上读到一则关于艾滋病监区的报道,里面写了一位“毛警官”的事迹,配图是毛卓云的背影照。徐爱英心里咯噔一下,回家在毛卓云那里得到确认后,第一反应就是劝他换岗,“这工作太危险了”。毛卓云将自己的工作心得和管教方法详细解说给妻子听,并再三保证会好好保护自己,徐爱英这才勉强同意。
教认字还帮理发
“毛领导是位好老师。”曾经的在押人员巴莫(化名)说,“我们没读过什么书,毛领导知道后,就给我们上课,教我们认字。”
“有几个人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对法律条文更是看也看不懂。做法盲怎么行呢?”毛卓云买来了纸笔,自制了识字卡片,在监室里讲课。
那段时间,每到上午9点左右,巴莫和室友就伸长了脖子往外看,嘴里嘟囔着:“毛领导呢?今天还要检查作业、听写,他不会不来了吧?”而毛卓云来到监室门口的第一句话总是:“怎么样,身体都好吧,有没有不舒服的?”要是有人说不舒服,他就先用手背试一下体温。等确认大家身体都没事,他才开始上课。在看守所的那几个月,巴莫他们认识了几百个字,也明白了违法犯罪的后果。
“做人就要有做人的样子,别总嬉皮笑脸。”毛卓云每月都给艾滋病在押人员理发,理发的同时也不忘教育一番。“毛领导最喜欢唠叨了。”在押人员虽这么说,但总是听着。即便离开了看守所,他们也愿意和毛卓云保持联系,“毛领导说了,有困难随时找他”。毛卓云还特地组建了一个名叫“关爱会”微信群,一有治疗艾滋病的新消息,他就转发到群里。
今年是我认识朱丽华的第15个年头。
那年,嘉兴召开两会,嘉兴大剧院门口,一位母亲搀扶着一位中年女性。出于好奇,我一路跟到会场。第一次,我知道她叫朱丽华,是一位盲人、一位党员、一名市政协委员,在一家诊所推拿。
后来,我来到朱丽华的诊所。走进去,她正在里面帮人推拿,脸上始终挂着笑容。那一天,我深入了解了朱丽华。
在黑暗的世界里,朱丽华用自己的行动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正常人会的,她都会,她时常鼓励我:“不管遇到啥困难,一定去积极面对。”这让我看到了朱丽华的乐观、坚强、自强。
随着了解加深,朱丽华心中有大爱、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让我看到她“另外一个世界”。
20xx年四川汶川地震后一个月,朱丽华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当她在银行拿着刚取出来的10万元现金时,我再次跟她说:“你可以少捐点,你推拿赚钱也辛苦。”她说:“我没钱可以再赚,但汶川地震许多家庭等着钱活命啊!”那一刻,我落泪了。
从那以后,我与朱丽华的交往更加频繁了。
10多年来,无论是否有采访,我都时常往她的诊所里跑,每去一次,对我都是一种励志、生命、感恩的教育。
在外界眼里,朱丽华是坚强的,但她也有非常无助的时候。年纪渐长,腰椎间盘突出等老毛病都来了;多年来以诊所为家,大年三十,万家团圆时,她坐在诊所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彻夜未眠;社会上一些非议,让她有时伤心流泪……但她总是不想让别人看到她心酸的样子。
一个人想的总是别人却唯独没有自己,甚至连生命都奉献,朱丽华用行动树立了初心榜样,用无私奉献立起了一座勤善和美的大爱丰碑!
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普通人,但普通的王娅却散发出如此耀眼的光芒,即使处于癌症晚期依然捐资助学,病危之际依然思考着如何奉献自己的剩余价值,甚至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想要帮助更多的人。她一生坚持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燃尽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王娅的行为告诉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会收获快乐,学会帮助别人,也是所有不平凡人奉行的品格,而正是因为帮助别人,才使他们真正的不平凡。虽然生活朴素,她的高尚人格以及对于人生的追求,无不让人动容,也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助人,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她的所作所为,唤醒了许多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爱心和向善的力量,甚至是一份社会责任感,每一位了解了王娅故事的员工都为之鼓舞,她用博大的爱心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王娅所做的一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同时作为基层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10月18日下午,在秀洲区举行的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朱丽华朴实的话语、感人的事迹,感染了现场每一位党员干部,新城街道春晓社区党委书记朱育奇就是其中之一。
“朱丽华在失去光明后还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从头学习专业推拿技术,不愿因为自己的残缺给社会增加负担,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反而成了命运的强者,为这么多人带去希望、传递正能量,我真的很佩服她!”朱育奇由衷感慨道,“与她相比,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是无比幸运的,因为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而朱丽华的世界没有光亮,但是她的付出、奉献、大爱,却比我们来得更加精彩!”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朱育奇表示,要学习朱丽华的无私奉献和大爱精神,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社区的弱势群体更是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他们的难处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通过日常的点滴行动传递给他们,使他们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这个月的网格服务日中,我们的党员、退伍军人志愿者在网格中开展了助残活动,走进残疾困难家庭,帮他们打扫卫生、理发等,也将朱丽华的先进事迹带进了他们家里。”在10月22日听完朱丽华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湘都社区党委书记赵丽便想到了社区里的残疾人群体。“朱丽华在失明后也有过低沉,但她在张海迪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力量,对于我们社区里的残疾人群体来说,朱丽华就是张海迪式的榜样,能带来更多对生活的期待。”
作为基层社区工作者,赵丽觉得在自己发挥带头作用的同时,要将朱丽华先进事迹在居民中宣传好,带动更多人在奉献中讲好故事。
当朱婷最后一个重扣打手出界,中国女排奇迹般地战胜了对手,东道主、卫冕冠军、第一夺冠热门巴西女排,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重新唤醒了国人的热血和情感。刹那间,女排精神再次横扫各大媒体,成为了今日体坛的头版头条。但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当中国女篮荣光不再,中国女足深陷困境,中国男排未能称霸亚洲,中国男篮和男足成为无法言说的悲哀,在三大球项目里,所有的希望都面临着崩溃。也许我们在国乒中自我满足,在体操跳水里欢呼雀跃,但在世界的眼中,我们仍然是黯淡无光的弱者,至少在体育上是这样的。可是今天,中国女排在面对东道主巴西时奋力搏杀,赢下了这场荡气回肠的胜利,让多少人湿了眼眶!在世界认可的三大球项目上,中国女排依然昂首挺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战无不胜。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离不开女排精神,是她们用“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我们的父辈们,曾经在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守候,看着一记记重扣欢呼雀跃、感动不已。
如今,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梦幻已然不再,我们可以在四五十寸的电脑显示器面前观看着世界各地的体育比赛。但我们很难再去为一直球队疯狂、感动,我们失去了梦想和信仰,我们习惯了在三大球项目中的失败。当中国女排再一次用拼搏和顽强战胜对手时,曾经的荣光和信仰突然焕发,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女排精神是刻苦奋斗、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国人意识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差距,充满了彷徨和失落。中国女排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式这个时候,为了迅速提升中国女排的实力,时任女排主教练的袁对女排进行了魔鬼训练。由于当时的训练条件十分简陋,女排姑娘们在地上摸爬打滚,被摔得遍体鳞伤。没有球网,就用竹竿代替;没有臂力器,就和对手比力气;没有创可贴,就有胶布粘贴。
在经历了严格而又残酷的训练以后,中国女排终于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夺得了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开创了女排五连冠的伟业。中国人民通过女排征服了世界,他们重新唤起了民族骄傲,在媒体发酵和渲染下,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努力向中国女排学习,树立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
20__年,在教练胡进带领下,中国女排在悉尼奥运会上止步八强。中国女排兵败后,中国排协便委任在中国女排队中曾担任20多年陪练员的陈忠和先生担任主教练。 20__年,陈忠和决心重用新人,除了逐步淘汰上一代女排名将,更提拔了不少潜质新人如刘亚男、冯坤、周苏红、杨昊、赵蕊蕊等。中国女排在陈忠和教练的带领下,在日本夺得20__年女排大冠军杯赛的冠军,这是中国女排十多年来夺得的世界级正式大赛冠军。另外,中国女排亦接连在20__年和20__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决赛中进入最后决赛,但分别败于美国队和俄罗斯队而无缘得冠。 20__年,是中国女排丰收的一年,接连夺得瑞士女排精英赛、世界女排大奖赛、亚洲女排锦标赛等几个国际赛事冠军,人们开始憧憬
中国女排可以重夺世界冠军,终于在11月于日本举行的第九届女排世界杯中,中国女排以11战全胜的姿态勇夺冠军 ,一扫17年之痒。 中国国内又重现20世纪80年代的女排热潮,女排精神一词又再度被提起。 20__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成为夺冠热门,重夺了失落了20年的奥
运金牌。 20__年,随着冯坤、杨昊等老队员的伤病增加,中国女排的成绩出现了下滑的迹象,仅仅在同年的女排世锦赛上取得第五名,连最终的四强名额都未能挤进。20__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队中的赵蕊蕊、张娜和冯坤等球员的伤愈回归,使得中国女排的整体实力得到明显的上升,但是在半决赛中依旧不敌如日中天的巴西女排,最终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中取得季军。 低谷 20__年3月,陈忠和结束了8年的国家队教练生涯,并由国青队的蔡斌执教。6月,新一届的中国女排在中国国内举行的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漯河站和昆山站上连
获两个冠军,为新女排的出征世界大赛打响头炮。其后在20__年度的世界女排大奖赛的三站分站赛上,这支年轻的队伍以9战7胜2负的成绩获得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资格。 20__年,俞觉敏带领中国女排夺得瑞士女排精英赛季军、俄罗斯女排总统杯冠军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在世界杯上率中国女排收官战中直落三局横扫欧洲亚军德国以11战8胜3负积26分的成绩斩获季军,获得20__年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 20__年,俞觉敏带领中国女排在6月底举行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以1胜4负的成绩排名第五。20__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深陷所谓的“死亡之组”,但成功从“死亡之组”中杀出重围晋级八强。然而,到了1/4决赛,中国女排却意外输给
了在奥运赛场上从未输过的日本队,无缘四强,最终并列第五。 重生 20__年5月,郎平正式挂帅,再次执教中国女排 。20__年9月1日,获得20__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亚军。 20__年5月28日,在女排亚锦赛决赛中,中国队以3-0战胜韩国队,时隔4年重回亚洲巅峰,同时也是中国队历史上第13次获得亚锦赛冠军 。20__年9月6日,中国女排在20__年世界杯赛中以3-1战胜日本女排,自雅典奥运会夺冠时隔11年后,第一次拿到世界排球三大赛的冠军,这也是郎平作为主教练所得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同时赢得20__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参赛资格 。 20__
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冠军,也是第三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9月20日,在第5届女排亚洲杯中,中国女排二队在决赛直落三局以3-0复仇哈萨克斯坦成功卫冕,
并且继20__年、20__年和20__年后荣膺第4冠。 20__年6月27日,在20__年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小组赛首轮的比赛中,中国女排在先丢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逆转荷兰赢得开门红。9月1日,20__年雅加达亚运会女排决赛,郎平挂帅的中国女排3-0完胜泰国,8战全胜继20__年广州亚运夺冠之后时隔8年再夺冠,这也是中国女排史上第8次亚运登顶。10月10日,20__女排世锦赛第二轮复赛,中国女排以大比分3-0战胜强敌美国女排,7胜1负积21分,提前一轮锁定6强席位 。 20__年8月4日晚,在宁波北仑主场,中国女排以总比分3比0战胜土耳其女
排,取得了东京奥运会资格赛的三连胜,成功获得奥运资格。 20__年9月29日,20__年女排世界杯第11轮较量在日本大阪展开。中国女排在收官战3-0轻取阿根廷 ,豪取11连胜成功卫冕,夺下队史上的世界杯第5冠。这是中国队第4次在世界杯以全胜战绩登顶,此前3届分别是1981年、1985年和20__年 。 20__年10月4日,国际排联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排名。在世界杯全胜卫冕的中国女排以总分320分升至榜首,自去年世锦赛后首次超越塞尔维亚,时隔近一年重返世界第一。感谢女排在建国70周年给中国母亲的礼物。让我们为她们自豪,为她们喝彩吧。
今年56岁的毛卓云,12年来一直是宁波市看守所艾滋病在押人员专职监管民警。他管教的不仅都是艾滋病感染者,还有大量“瘾君子”,更不乏重大刑事案犯。
远离危险是人的本能,他却把办公室搬到了艾滋病监区的普通监室里,把防护服锁进仓库,只为了让管教对象能少一些距离感。
不怕吗?他笑笑说:“怕的。一开始主动提出管这个监区,就是想做点事,这个想法一直没变。”
12年来,初心未改,毛卓云累计管理教育的艾滋病在押人员已达500余名。
□记者张贻富王颖通讯员陈洪华
主动请缨管理艾滋病监区“我是老党员,这点担当意识是有的”
早上7时,毛卓云走进宁波市看守所,开始新的一天工作。他目前管教艾滋病在押人员共26个,其中有18个“瘾君子”。
20__年,宁波市公安局决定将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员集中羁押于宁波市看守所。许多艾滋病在押人员因为得病而自暴自弃,身陷高墙后更是破罐破摔,动辄自伤、自残、威胁民警。管理难度大,职业风险高,这无疑是个烫手山芋。
“给我6个月时间,管好了我继续,管不好另请高明。”毛卓云主动请缨,“我的想法很简单,工作总要有人做。没人敢做,我就试试。我是1986年入党的老党员了,又是退役军人,这点担当意识还是有的。我也知道危险,本来想一直瞒着家里!”
毛卓云接管艾滋病监区2年后,妻子徐爱英从《宁波晚报》一篇报道的一张侧影照片上认出了他,她这才知晓丈夫2年多来一直从事着这份高危的工作。提起往事,徐爱英声音哽咽:“知道后吵了一架,因为管理艾滋病监区实在太危险了!”
更“危险”的是,去年毛卓云把办公室搬到了监区,就在管教对象监室的隔壁。办公室只有一张桌椅,相当简陋。因为去厕所不方便,他就尽可能少喝水。一天至少要和在押人员谈话3小时以上,咽喉炎是老毛病了,难受时只能抿一口水,稍稍润下嗓子。好处是,这样就可以及时了解监室情况,又能拉近与在押人员的距离,让他们觉得更亲近。
监室里壮汉发狂猛撞铁门“我准备死一次,进去跟他谈一谈”
“最怕他们私藏违禁品自伤自残。”毛卓云说,“看守的第一要务是保障监所安全,保障诉讼程序顺利进行。”
王某,这个身高1.8米的东北壮汉身患艾滋病,曾在20__年9月当街刺伤女友、民警。他在看守所里住了148天,期间曾多次自残,吸毒后遗症导致的精神异常还时常令他狂躁。
“为了让他平静些,我什么方法都用了。”放风场边,毛卓云鼓励他大喊大叫,发泄积压的情绪;睡前,让他多做俯卧撑,有助睡眠。还请康宁医院专家来会诊,向心理咨询师请教。整整3个多月时间,在毛卓云的一遍遍谈话下,王某终于平静了些。“一次谈话,往往要多个小时,拉着手,一点点聊,告诉他,男子汉要对做过的事情负责。”
但始料未及的是,12月21日,也就是案件宣判的次日,王某又出事了——用头撞监室的铁门,额头出血,还像困兽一样呜咽。
这时候进监室太危险了。“我准备死一次,豁出去了,要进去跟他谈一谈。”毛卓云跟领导请示后,还是走进了监室,装作若无其事地检查内务,正思忖着怎么和王某切入聊天时,突然,他的背上受到了重重一击。王某狞笑着看着他,眼冒凶光。他又发狂了!同监室的在押人员急得直吼:“他是毛警官啊,对你这么好!”
第二天,毛卓云又走进王某的监室。此时,王某神情落寞地坐在角落。令所有人意外的一幕发生了——毛卓云走过去,轻轻拥抱住他。王某迟疑了一会,竟趴在毛卓云的肩头,像孩子一样地哭了很久。在王某断断续续的倾诉中,毛卓云捕捉到了关键信息——庭审时,王某的父母和女友都没有到场,他害怕且绝望,觉得自己被所有人抛弃了。于是,毛卓云通过办案人员联系上了王某的女友、父母、表弟,逐一抄下他们发来的短信,带到监室读给王某听:“我们会来看你,你要好好改造”。
之后,王某终于彻底平静下来,开始配合管教。被送往监狱前,王某给毛卓云深深地鞠了一躬,再次落泪。
“老毛敢于涉险的精神尤其让我敬佩。12年了,他每分每秒都暴露在危险中。12年了,他对工作,对每一个管教对象负责的态度始终没变。”看守所医管大队同事孙立洪说。
与曾经的在押人员保持通信“我多做点事,社会就能多一分安宁”
一天饭后,毛卓云收到一封信。
“小刘写来的。”他一下认出了信封上熟悉的笔迹,“小刘因运输被判死缓,在这里呆了20个月。去监狱后,还经常写信来。”
小刘在信里写:“你给我的那本黑色本子,我至今还带在身边。现在我所有的一切与你的关心是不可分割的,我将会牢记一辈子!你年纪大了,还是要注意身体,该马虎的马虎下也应该的,不要太执着了。”
毛卓云将信放进抽屉里,打算下班后再回信。他和曾经的艾滋病在押人员这样的书信往来,至少已有一百多封。
“他们都离开看守所了,你还管呀?”
“他们写信给我,因为信任我,想和我说说话。我多跟他们说说,多做点分外事,他们就不容易偏激,不会做极端的事,社会上就能多一分安宁。”
认识老毛的人都知道,他的“傻”在于,干了很多本来不用干的活。
监室里,很多人喊毛卓云为“毛校长”、“毛老师”,因为他把课堂搬进了监室。
管教过程中,毛卓云发现,没有文化是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16岁的小虎,一个字也不认识,甚至无知到特地往身体里注射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毛卓云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把监室“变”教室,教他们读书认字。他找来了儿子小时候的课本,买来文具,从每个人的名字开始一点点教。3个月后,小虎认识了500多个字,还会写简单的日记和书信。
宁波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工作人员李怀亮和毛卓云已经是老熟人了。“一开始,他对艾滋病一点也不了解。12年来,他一点点学,已经成专家了。他经常根据新收押人员的类型请我来做讲座。一些人不肯吃药,他就哄他们,像家里人一样。真不容易。”
总结出管教工作“五心法”这一方法正在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推广
在很多人印象中,管教民警是个“大老粗”的角色。毛卓云却写得一手行云流水的书法,经常把还飘着墨香的祝福、短文贴到监室。
上学时,毛卓云最头疼写文章,这12年,却写了10万多字的工作笔记。“有时把案例记下来做具体分析,有时候就倾诉内心苦闷。”通过多年的积累,毛卓云归纳总结出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目前,这一方法正在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推广。
12年来,毛卓云几乎总是风轻云淡地对领导和家人说“不用担心,没事的”。在他的工作日记里,却多次出现了“害怕啊,我真的好害怕”“累啊,真的很累。”有的写在被艾滋病在押人员攻击后,有的写在帮艾滋病在押人员处理暴露的创口后。他也曾多次偷偷去检查,怕自己万一被感染。
宁波市看守所所长张百川说:“老毛始终坚守岗位,不因为安全风险巨大而畏惧,不因为岗位边缘而松懈,不因为临近退休而懈怠。毛卓云始终不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为安全文明管理、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特殊贡献。”
现在,家人也成了毛卓云的有力后援。徐爱英说:“我知道他的脾气,他认准的事情,就会一直做下去。我们只有给他支持,多多提醒他小心,希望他平平安安的。”
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着火点在海拔3800余米左右,地形复杂、坡陡谷深,交通、通讯不便。据应急管理部最新消息,截至4月1日18:30,在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灭火中失联的30名扑火队员的遗体已全部找到,包括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央视新闻网)
有数据统计显示,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职业,就是消防救援人员。十余年来,中国消防救援人员牺牲人数已超300人,像20xx年衡阳大火、20xx年天津爆炸,单次事故牺牲的消防员就高达数十至上百人。而此次凉山森林火灾,牺牲的30名扑火人员,是自去年国家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应急救援人员伤亡最多的一次。他们是和平年代守护家园最可爱的人。
说不出的痛心难过,27名消防员中有1名80后,24名90后,2名00后,3名地方扑火人员为70后,他们大多与我岁数相差不多,还有的比我年龄小的,有太多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为我们负重前行,换来我们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危难面前他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无愧于自己的职责和称号,灾难过后我们不仅要悼念英雄,还要深思,避免灾难再次发生。
这些英雄值得所有人的尊敬和哀悼。灾难的发生需要我们去反思,同时希望不要盲目指责指挥机构决策不利,在调查结果没出来之前,没有任何凭据就指责指挥不利的,和重庆公交车事件中指责小车司机的有何区别呢。安心等待调查结果,而不是预设立场,毕竟即使有最科学专业的指挥,也只能降低危险,难以在瞬息万变的灾害面前面面俱到。
曾经最被不看好的90后一代人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投身救援他们正在和新生代的00后一起挑起了这个时代的重担,所以我们应该拒绝网络暴力,拒绝贴标签,每个年代都有英雄,也有汉奸,贴标签本来就是将自己的主观臆断不负责任的强加在他人身上,客观的对人对事使我们每个成年人的道德底线。
英雄俩个字真的是很沉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只能载入史册,逝者已逝,但是他们的亲人要继续坚强的走下去,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他们的家人,给予生活上的保障,独生子女的父母保障,他们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过上更好的生活。
昨天上午,在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记者注意到,盲人委员朱丽华身体微微向前倾,侧着耳朵,全神贯注地听台上的讲话。朱丽华是本届政协中唯一一名盲人委员,也是一名老委员。每次参加两会,她都在母亲的陪伴下,用心“倾听”。
“因为我看不见,所以只能集中精力去听。不管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分组讨论。”朱丽华说,听的内容基本上都记得住。
朱丽华说,在今年的政协分组讨论中,对社会保障、民生工程以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等提案印象深刻,“我觉得我们的委员对问题分析得都比较透彻。”朱丽华告诉记者,由于身体原因,自己最近在住院,今年的提案暂时还没有交上去。“我今年准备了两个提案,一是建议在嘉兴植物园内建立一个盲人植物园,来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朱丽华说,他们平时主要靠触摸,如果建立了盲人植物园,可以让盲人去触摸花朵,通过语音解读让他们认识花朵,感受自然,这非常有意义。
朱丽华准备的第二个提案是关于聋哑人等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建议。“现在在市区乘坐公交车是免费的,我希望持证的残疾人到各县市乘坐公交车也能免费。”朱丽华表示,残疾人有这个需求,政府应尽量满足,“其实这个群体的数量不大,每天乘坐公交车的也不多。”
作为一名盲人,朱丽华每年两会写提案比一般人都会更辛苦。“我是用盲文写好,然后再用电脑传上去,我的电脑上安装了语音软件。”朱丽华说,因为提案有规定的格式,照片、方框等内容,语音软件是读不出来的,所以提案的提交还是需要别人的帮助。
朱丽华双目失明、行动不便,记者好奇她提案的素材是从哪里来的。“我开了一个推拿诊所,每天来的人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这些人是我主要的消息来源。”朱丽华说,作为政协委员,市民把自己最想说的、最想政府做的跟我们说,我们通过提案的方式反映给政府。”让朱丽华颇为高兴的是,近年来,她提出的许多提案,政府相关部门都进行了采纳并且最终落实。“比方说,以前特殊学校教师退休后没有特殊津贴,我通过提案的形式反映后,现在已经有了。还有,以前残联工作的地方很小,我通过提案进行反映,后来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盲人阅览室、活动室等都有了。”
周秀芳老师年逾七旬,为溆浦筹资捐建了29所希望小学荣获20xx年度“感动湖南人物”
听闻周秀芳要来,孩子们早早地自发来到学校迎接她。看到熟悉的孩子们,周秀芳一个个问候最近的情况。记者石芳宇摄
“周奶奶您回来啦!”8月9日上午,72岁的周秀芳刚踏进怀化市溆浦县北斗溪镇桐林弘盛希望小学,孩子们鱼贯而出将她围住,孩子们甜甜的声音此起彼伏。周秀芳笑得合不拢嘴,用手轻轻抚摸每个孩子的额头和脸蛋,与孩子们互相问好、其乐融融。
周秀芳是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教师。20xx年,她走进溆浦山村小学,就再也挪不开脚步。五年里,她一边支教,一边从爱心人士处筹集善款,帮助当地捐建29所小学,成为当地学童敬爱的“周奶奶”。20xx年,她曾在由三湘都市报具体承办的“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活动中,高票当选“年度感动湖南人物”。■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石芳宇实习生谢文慧雷其荣
从宁波到湖南,她倾尽所有一心支教
20xx年,周秀芳从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后又在私立学校从教。“我当年是面临辍学得到老师资助才坚持下来的,我也要为别人做点什么。”20xx年,她在家人的支持下去贵州参与支教。20xx年春节,听好友说湖南溆浦九溪江乡或许更加需要支援,她便决定去看看。这一看,她就再也没离开。“你只要到过那儿,就不会忍心甩手离去。”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她眼眶湿润。
从溆浦县城开往九溪江乡的路上,汽车在之字形山道上盘旋,她不敢看另一侧深不见底的悬崖。因恐高和高血压,她一路闭着眼睛坐过去,手把前面的座椅背都抠出了印。绕过上百个弯后,终于抵达桐林小学。“当时正下着雪,三十多个孩子挤在教室里,虽然生了三个炉子,孩子们还是小脸冻得发红,浑身瑟瑟发抖。”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周秀芳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她决定留下来。
山上的学校教室是茅草棚子,四面透风;山里的学生住得分散,走访一个学生都要走半天路……而这一切并没有击倒她。“为了孩子们,我不想停下来,根本停不下来。”一年多来,她走遍了原九溪江乡每一个村,片区11所学校,她都去上过课,并看望过每一个贫困学生。九溪江中心小学校长向延志说,周老师生活十分节俭,经常一碗粥加一个小菜就是一顿。有一次她给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后,工资卡上仅剩3.6元。
“她为了支教倾尽所有,每个月七八千的退休工资全部用来帮助这里的孩子。她常常为一个生病的孩子没有得到及时医治而自责,而自己一件30元的短袖要穿5年,买一件150元的衣服会心疼几天。上次去北京参加活动还是翻出了30年前学校发放的旧西装。”周秀芳的儿媳说。
从个人到社会,爱心接力捐建29所学校
在周老师支教期间,她时不时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当地教学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传播,大家纷纷点赞,并用实际行动支持周秀芳。
当时远在美国洽谈业务的学生张刚,看到昔日恩师的爱心召集后,完成业务就直奔溆浦。当他看到破烂的校舍、简陋的课桌椅和落后的教学条件,看到年迈却毅然选择在贫困地区支教的老师时,灵魂被深深地涤荡了。他当即决定捐资30余万元重建桐林小学,并配齐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
此后,在周秀芳的牵线搭桥下,不少宁波人也纷纷伸出了援手,爱心在溆浦播撒。象山爱心人士傅萃拿出省吃俭用的20万元援建来凤小学;宁波5313名市民爱心接力,为红花村希望小学众筹50万元;就在今年,91岁宁海王春文老人被周秀芳的事迹所打动,花了3个月时间找到她后,一次性掏出250万元,捐建5所希望小学……截至目前,周秀芳为全县筹资捐建了29所希望小学,结对帮扶近400名贫困学生,累计捐款捐物达3500万元。
宝山天三希望小学今年7月1日落成,这是周秀芳牵线捐建投用的第18所希望小学。当天,周边的村民都来到现场庆祝。家长刘欢娥兴奋地说,以前孩子去读书要走2个小时的路,现在走十多分钟就能到这里上学了。
从输血到造血,架起精准扶贫爱心桥
20xx年开始,周秀芳以爱心支教为支点,尝试在劳动力转移、产业扶贫等领域对溆浦进行帮扶。这些年,每年都有来自溆浦的农民走进宁波的企业,当起了工人。
张清花是最早去宁波的一批,在周秀芳的牵线搭桥下,她进入象山一家制衣厂工作。“企业提供食宿,工资从最初的3000多元一个月提高到7000多元,每年都能存下几万元带回老家,家里吃穿不用愁了。”截至目前,经周秀芳介绍到宁波企业打工的溆浦山区村民已有近百人。
此外,周秀芳还邀请浙江茶叶集团董事长毛立民到北斗溪镇。在她的牵线下,茶叶生产帮扶就在宁波和溆浦间开展起来。她发现溆浦和象山的纬度差不多,气候、土壤等条件也相似,又在象山引进520株“红美人”柑橘树苗在溆浦开种,“红美人”将在溆浦落地生根。
周秀芳的爱心之路一直在溆浦延续着。她常常说:“看到孩子们满足的笑容,我觉得自己很富有。若是有一天我倒下了,就把我埋在那片土地上。”
“做光明的举灯人,哪里有使命的召唤,哪里就有她积极的回声。”连日来,盲人朱丽华的先进事迹感动嘉兴全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各级党组织纷纷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活动,朱丽华坚守初心、身残志坚、乐于奉献、奋发有为等品格和精神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党员中掀起一波又一波学习和热议的高潮。
参加全省首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成为嘉兴第一个“勇吃螃蟹”的盲人;《治疗脑瘫二十二例》《推拿疗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九十二例临床报告》等论文相继刊发,推拿实践升华为理论;拿到全省首次向优秀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的“中医师”证书……
“朱丽华虽然是盲人,但她不仅在生活中自立自强,还在盲人中医推拿技术上不断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令人感佩的成绩,她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们眼科支部的党员们。”市中医医院眼科党支部书记、眼科病区主任杜诚说,作为红船旁的健康卫士,就要不断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专业技术和服务管理上不断创新实践,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服务,真正做好光明与希望的“守护者”。
各类白内障手术、玻璃体及视网膜疾病常规及疑难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一项项学科技术不断创新、成熟;《羊膜移植在眼表重建中的应用》《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微创摘除术》《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医诊疗规范及诊疗技术研究》……一项项科研课题频频获奖。近些年,市中医医院眼科在省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20xx年门诊量约18万人次,住院人数6700余人,住院总手术量达7400余台。目前已经成为“浙江省中医眼底病治疗建设基地”“浙江省中医临床眼底病医疗中心”“省市共建重点专科”“嘉兴市重点支撑学科”,还是嘉兴市唯一的国家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为了这个奋斗目标,朱丽华反复练习,揣摩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就算手练得拉伤还打了石膏,双腿因为长时间站立而肿胀酸痛,也不松懈……几十年来,朱丽华坚持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推”出一片光明。
昨晚,嘉兴市快速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会议室灯火通明,该公司党支部“每周夜讲堂”如期开讲,白天在工地上紧锣密鼓全力奋战的党员们,正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专题学习朱丽华的先进事迹。
“朱丽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染。作为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的党员建设者,要学习好朱丽华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围绕工程目标,为早日建成市区快速路环线而不懈奋斗。”该公司总经理刘江军说。
记者了解到,自启动建设以来,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就牵动着全市人民的心。嘉通集团秉承市委、市政府“开局就要奔跑”和“早一天也好”的理念,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发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通过组建“快速路项目攻坚战队”、全面推行节点计划管理、开展立功竞赛活动、建立迁改过程定期协调机制、狠抓细节管控等措施,一举摘得一季度“红旗项目”,并形成高效运作、破难攻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同时,该公司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红船领航·匠心筑梦”党建品牌创建,与一期工程各标段党支部签订“党建引领、助力攻坚”党建结对大联建协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并通过开设“每周夜讲堂”,与沿线街道、社区共同发起“红色四方联盟”,统一思想,提振士气,全力推动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建设。截至10月10日,一期工程桥梁钻孔灌注桩、地道立柱钻孔灌注桩及隔断桩施工完成率均超过60%。
“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这样的我才不负红船旁共产党员的称谓!”朱丽华的党员宣言掷地有声,她心有大爱的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我要为朱丽华点赞!我与她有缘相识在1986年10月,她20xx年8月作为第一批加盟者加入了96345,此后常常放弃休息,参加96345志愿服务活动,到社区为群众推拿。三十多年过去了,她初心未变,心灵永远这么美,敬佩她,向她学习。”市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党支部书记骆叶青表示,在嘉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党员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
20xx年9月12日,我市依托“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成立了“96345党员志愿者总站”,组织党员志愿者亮身份、展风采,搭建了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新平台。今年,该站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挖掘党员志愿者资源,扩大志愿者队伍,健全志愿者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为民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全市已有近万名党员本着“奉献社会”的理念投身到志愿服务行列,并组建了卫生医疗、水电安装、居家养老等18支特色服务分队,建立了68个具有区域特色和志愿者个性特征的服务功能区域与服务站点。自成立以来,该站已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中大型活动640多次,参与党员18万多人次,服务居民46万多人次,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十大品牌”等100多项荣誉。
当惠若琪的探头球落地后,郎平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从1996年奥运会的亚军以来,郎平用了20年的时间经历了三届奥运会,终于以主教练的身份站上了最高领奖台,什么亚军魔咒,什么逢决赛不胜,在北京时间8月21日这天都可以结束了。
四年前,俞觉敏的女排在伦敦被日本女排挡在四强之外,彼时,几乎没有人再去接女排这块烫手的山芋,谁都明白,郎平又要出手了——所有人都明白,这个世界上只有郎平能够振兴中国女排了。
在里约,郎平的个人魅力和临场应变都得到了完美体现,一支在小组赛磕磕绊绊进入淘汰赛的球队,竟然在win or go home的绝境中挺了过来,她将巴西观众的嘘声当成了一种褒扬,然后巴西在她的倔强中成为了故事,要知道在那场比赛之前,郎平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这应该是我带她们的最后一次训练,站好最后一班岗!”
没曾想,郎平的“最后一班岗”竟然坚持到了女排的决赛场,决赛,第一局被压制,郎平仍然微笑着告诉姑娘们——我们一直都这样,我们一路都是这么过来的,果然,姑娘们很快忘记了小组赛0-3的不堪,凭借着第二局精确制导的发球以及贯彻全场的防守,塞尔维亚人已经不知如何去解决郎平的布置了,虽然没有如半决赛那样用遍手中的12名球员,但大幅度的轮换依然是郎平用兵的精妙所在,这其实也是给郎平近四年来的人才储备战略的最好回报。
人们喜欢用郎平此前的失败说事儿,20年前在亚特兰大,她将败无可败的女排带进了最后的决赛——能够进入本身就是奇迹,你怎能奢望她们战胜当时排坛的霸主古巴队呢?8年前在北京,她带领的美国队将中国女排挡在了半决赛之外,但她又碰上了处于巅峰期的巴西队,再次饮恨……
于是郎平的决赛魔咒不胫而走,可作为中国女排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郎平何种场面未曾见过,而就在去年,她已经带领自己的这帮年轻姑娘冲破了世界大赛无冠的魔咒——世界杯的夺冠彻底激发了姑娘们心中的斗志,而女排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提醒着这支平均年龄仅为24岁的球队。
关于郎平,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膜拜,对手能做的只能是臣服——从半决赛到决赛,郎平战胜的全是小组赛让女排吃尽苦头的对手,但最终郎平诠释了何为睿智,何为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美的真谛
20xx年9月,徐前凯从部队退伍分配到遵义车务段工作,20xx年调入重庆车务段荣昌车站。
20xx年7月6日,徐前凯跟往常一样进行调车作业,指挥着车列推送前进。大约行进到车站联络线道岔处时,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一位老人正准备横穿股道。他急忙向司机发出停车指令,然后大声呼喊,“快走开,快走开!”
老人丝毫没有反应,继续往线路中心靠近,他又使劲地吹响口笛,可是,老人依然没有任何躲闪的迹象。徐前凯来不及多想,纵身跳下车,一个箭步冲上去,拽住老人的手臂往外拉。
老人被突如其来的举动吓懵了,下意识挣脱。这时,车列在惯性作用下还在继续滑行,生命危急,他跨步上前,用力抱住老人,使劲往后一倒,就在此刻,车轮从他来不及抽回的右腿碾过……
很快,车站同事、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大家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抬上担架。徐前凯强忍着剧痛,挤出一丝笑容说:“帮下忙,担架移过来一点。”
在那一刻,在刚刚身受重伤筋骨还在断裂伤口还在流血的时刻,就在大家的注目中,自己侧身翻进了担架。即便身负重伤,徐前凯对待工作依然是这样的一丝不苟、井井有条。
在上救护车的时候,他突然叫住工友陈周锐说:“来,你把对讲机、钥匙拿回去,活还没干完。”然后自己强撑起来,把身上的对讲机和钥匙一一取下来。
被送去医院后,老人并无大碍,而徐前凯右腿高位假肢,后经鉴定为三级残疾。
“做光明的举灯人,哪里有使命的召唤,哪里就有她积极的回声。”连日来,盲人朱丽华的先进事迹感动嘉兴全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各级党组织纷纷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活动,朱丽华坚守初心、身残志坚、乐于奉献、奋发有为等品格和精神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党员中掀起一波又一波学习和热议的高潮。
参加全省首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成为嘉兴第一个“勇吃螃蟹”的盲人;《治疗脑瘫二十二例》《推拿疗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九十二例临床报告》等论文相继刊发,推拿实践升华为理论;拿到全省首次向优秀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的“中医师”证书……
“朱丽华虽然是盲人,但她不仅在生活中自立自强,还在盲人中医推拿技术上不断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令人感佩的成绩,她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们眼科支部的党员们。”市中医医院眼科党支部书记、眼科病区主任杜诚说,作为红船旁的健康卫士,就要不断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专业技术和服务管理上不断创新实践,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服务,真正做好光明与希望的“守护者”。
各类白内障手术、玻璃体及视网膜疾病常规及疑难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一项项学科技术不断创新、成熟;《羊膜移植在眼表重建中的应用》《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微创摘除术》《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医诊疗规范及诊疗技术研究》……一项项科研课题频频获奖。近些年,市中医医院眼科在省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20__年门诊量约18万人次,住院人数6700余人,住院总手术量达7400余台。目前已经成为“浙江省中医眼底病治疗建设基地”“浙江省中医临床眼底病医疗中心”“省市共建重点专科”“嘉兴市重点支撑学科”,还是嘉兴市唯一的国家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为了这个奋斗目标,朱丽华反复练习,揣摩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就算手练得拉伤还打了石膏,双腿因为长时间站立而肿胀酸痛,也不松懈……几十年来,朱丽华坚持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推”出一片光明。
昨晚,嘉兴市快速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会议室灯火通明,该公司党支部“每周夜讲堂”如期开讲,白天在工地上紧锣密鼓全力奋战的党员们,正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专题学习朱丽华的先进事迹。
“朱丽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染。作为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的党员建设者,要学习好朱丽华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围绕工程目标,为早日建成市区快速路环线而不懈奋斗。”该公司总经理刘江军说。
记者了解到,自启动建设以来,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就牵动着全市人民的心。嘉通集团秉承市委、市政府“开局就要奔跑”和“早一天也好”的理念,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发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通过组建“快速路项目攻坚战队”、全面推行节点计划管理、开展立功竞赛活动、建立迁改过程定期协调机制、狠抓细节管控等措施,一举摘得一季度“红旗项目”,并形成高效运作、破难攻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同时,该公司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红船领航·匠心筑梦”党建品牌创建,与一期工程各标段党支部签订“党建引领、助力攻坚”党建结对大联建协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并通过开设“每周夜讲堂”,与沿线街道、社区共同发起“红色四方联盟”,统一思想,提振士气,全力推动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建设。截至10月10日,一期工程桥梁钻孔灌注桩、地道立柱钻孔灌注桩及隔断桩施工完成率均超过60%。
“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这样的我才不负红船旁共产党员的称谓!”朱丽华的党员宣言掷地有声,她心有大爱的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我要为朱丽华点赞!我与她有缘相识在1986年10月,她20__年8月作为第一批加盟者加入了96345,此后常常放弃休息,参加96345志愿服务活动,到社区为群众推拿。三十多年过去了,她初心未变,心灵永远这么美,敬佩她,向她学习。”市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党支部书记骆叶青表示,在嘉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党员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
20__年9月12日,我市依托“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成立了“96345党员志愿者总站”,组织党员志愿者亮身份、展风采,搭建了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新平台。今年,该站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挖掘党员志愿者资源,扩大志愿者队伍,健全志愿者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为民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全市已有近万名党员本着“奉献社会”的理念投身到志愿服务行列,并组建了卫生医疗、水电安装、居家养老等18支特色服务分队,建立了68个具有区域特色和志愿者个性特征的服务功能区域与服务站点。自成立以来,该站已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中大型活动640多次,参与党员18万多人次,服务居民46万多人次,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十大品牌”等100多项荣誉。
五秒钟只是思考的一瞬,但当这一瞬面临生死攸关时,该如何选择?"来不及多想,救人!就这么简单"这是徐前凯的选择。一个来不及多想发自本能的"简单"选择,向世人彰显了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本色。
危急时舍生、取义,无怨无悔。当有人处于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在短短几秒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奉献一条生命去挽救另一条生命。即使失去了一条腿,困境面前,乐观应对的他,也未曾流一滴泪。徐前凯用自己的感人实践,为广大党员同志争做合格党员率先垂范,也为"两学一做"上了生动的一课。
工作中踏实、肯干,为人热情。在安排工作时,总会为同事选择最省力省时的方案;在遇到同事值完夜班时,他总是会贴心地给他们买早餐;在女同事无暇顾及孩子时,未婚的他,竟然主动提出帮同事带孩子。甚至在病床上,他仍然一丝不苟地与同事交接工作,怕给同事添麻烦。无论在任何岗位,他总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工作成绩突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之无愧。
生活中孝顺、善良,敢于担当。退伍后,放弃在外地已经熟悉了的工作环境,选择回到家乡火车站工作,只为多陪陪父母,尽一份孝心。他看不惯别人受苦,总是热心帮助他人,他的微信朋友圈总是转发一些寻人启事,爱心筹款等内容,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别人,用实际行动默默地做着一名党员理应做的事,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徐前凯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不计得失、勇于奉献的人生信念,永远视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把群众摆在第一位,在党、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用最"简单"的选择,彰显共产党人本色。
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__年6月17日),女,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人,20__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20__年3月26日,黄文秀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__年6月16日晚,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从黄文秀的事迹和精神当中,我们要学习她不获全胜不撤退的使命担当和扶贫精神。“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说“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算什么”,她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把扶贫当作长征,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完成着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基层工作很难,但总有人在做实事;崇高不远,就在身边的那些坚守者身上。学习她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的坚实信念和坚定信仰。扶贫干部、第一书记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制度设计,开展脱贫攻坚战役是我们中国摆脱贫困的一大创造,充分彰显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成为了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行到紧要关头,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有序实施,美好的生活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学习黄文秀精神为契机,凝神聚力交出一份脱贫攻坚的圆满答卷,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黄文秀的事迹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她的离开带给我们深深地思考,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导,我想谈下自己的思想体会。
俯下身子,扎根农村。她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__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同志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与其他多数青年不一样,她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的工作机会,义无反顾地来到农村,甘愿把自己地青春和热情奉献给农村,一心想要改变当地农村的落后面貌,这种不怕吃苦、敢于面向困难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论我们做什么工作,吃苦耐劳的品质是不能丢的,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心为公,为民解困。黄文秀在扶贫日记中写道:“一位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说过,‘一个国家的落后在于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在于嘲笑民众的落后’,我们党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从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脱贫,并且扶贫要扶志和扶智,这样一个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福利的党,我怎么能不响应号召呢?”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赓续传承红色传统,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她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细致调研,寻疾问苦,把工作做到了田间地头,手写了脱贫具体措施,亲自到贫困户家中了解实情,掌握了第一手工作材料,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向黄文秀学习的地方。当前,全国人民都在关注脱贫攻坚,都在努力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如果每个脱贫攻坚工作者都能向她一样,细致入微,鞠躬尽瘁,那么我们的脱贫攻坚任务一定会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我们的小康目标一定会提前实现。
勇于担当,启迪未来。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国家和人民需要更多黄文秀式的有为青年,需要更多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的人们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时代需要榜样,社会需要英雄。这个美丽、善良、平凡的女孩,短暂一生却令人动容。她的花季虽短,但灿烂地绽放过,馨香永存!她的英雄事迹必将激励和鼓舞新一代的青年树立更远大的人生理想,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王娅一生粗茶淡饭、节衣缩食,得知身患绝症后决定放弃治疗把节省下来的医疗费、名下唯一房产和自己的遗体无条件捐出奉献出全部的光和热。在生命的尽头,她说“我一生行善,每念及此,终觉欣慰之至,此生无憾。”她燃尽自己,把个体的助人情怀转化为人间大爱,用真情资助寒门学子实现求学梦想,感人肺腑、震撼人心,为全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各级工会要将学习王娅先进事迹与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结合起来,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学习宣传,推动王娅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格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引导广大职工对标先进、见贤思齐,迅速掀起向王娅学习热潮。广大职工要深入学习王娅先进事迹,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
宁波市看守所管教一科民警毛卓云很喜欢一句话——“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他觉得这句话是对他工作的最佳总结。
军人出身的毛卓云,虽然已经56岁,站着坐着依然腰杆笔挺,说起话来也是简单实在。为了回答别人问他工作秘诀是什么时,思来想去,毛卓云觉得,还是这句话符合他的工作风格。
毛卓云这份工作有些特殊——他专门负责艾滋病在押人员管教任务。这些在押人员,不仅仅是艾滋病人,其中许多还是“瘾君子”,更不乏一些重大刑事案犯。
12年来,毛卓云累计管教过511名在押人员,没发生过一起意外。这位不擅言谈的老民警,成了许多他看管过的在押人员的知心老大哥。
言传与身教
拉近与在押人员的心理距离
宁波看守所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艾滋病在押人员监室的,而是20__年应新时期的情况新开设的。宁波市看守所所长袁锦记得很清楚,一开始的时候,所里为了民警的安全,还特意四处找有经验的部门咨询,购入了一批防护服、安全设施,还特意改造了几间隔离性强的专门看管监室。
这套设备,毛卓云就用了一次。“你说穿得和宇航员一样,他们连我的脸都看不见,心理的距离太遥远了。”第一天接受这份新任务时,毛卓云说。
第一天他穿了防护服,第二天毛卓云就只戴了个口罩和手套,不过他还是觉得“太过隔阂”。于是,他干脆就和平时一样,穿着制服就找陈某和其他在押人员谈话去了。
距离在一次次谈话中拉近,彼此也有了肢体接触,尽管只是拍拍肩膀、握握手,或者一个拥抱,但对陈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尊重和安慰。
几次谈话后,陈某很感动:“毛警官,自从我得艾滋病以来,亲朋好友都拿我当瘟神,而你却敢这样和我面对面交谈。”
毛卓云和在押人员的距离缩短了。不久后,他把这些特殊在押人员专门看管的监室移到普通监室,如今更是把自己的办公室也从监室外搬到了监室里头。
毛卓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这些特殊的在押人员感受到了亲近。很快,陈某就不再闹事了,他不但不闹事,还配合毛卓云做起了在押人员的思想工作。
从“心”入手
渐渐融化脾气暴躁者的心
为了打开在押人员的心结,毛卓云甚至做过让同事都吓出冷汗的举动。
20__年9月,29岁的王某进来时,已感染艾滋病2年。王某人高马大,脾气暴躁,因为吸毒后产生幻觉,不仅打伤了女友,更上街捅伤了民警。在押期间,王某的情绪十分不稳定,加上家人对他置之不理,女友与他反目,他一激动起来看到人就挥拳,大喊大叫,甚至拿头撞墙,毛卓云就差点挨过他一拳。
毛卓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王某情绪激动时,毛卓云就和他隔着门,反复耐心沟通。等到他情绪好一些,毛卓云就给他倒一杯水,手拉着手跟他谈心。有一次,毛卓云在王某大哭的时候给了对方一个拥抱,拍着他的后背,轻声和他说话,让对方情绪平静下来。
一个拥抱,看似很普通的动作,但王某的心渐渐被融化,此后他再也不闹腾了。有时候觉得心里不痛快,王某也就坐着,喊着“毛领导、毛领导”,要毛卓云来和他说话。案件判决后,在被送往监狱前,王某给毛卓云深深地鞠了个躬,流下了眼泪。
10年来,毛卓云就这样从“心”入手,每天与艾滋病在押人员零距离交流,给他们关心和帮助,感化了500余名艾滋病在押人员。毛卓云说:“这些曾经或目前仍在羁押的人员,都郑重地向我表示过,要告别过去、好好做人。这是最让人欣慰的事。”
唤起生的希望
一天做一件好事就是救赎
29岁的“瘾君子”胡某因抢劫一家珠宝店被押往市看守所。同时,他被查出染上艾滋病。胡某的精神接近崩溃。没有家人的关心,面对自己的病体,他开始自暴自弃,在看守所里屡次试图自杀。
毛卓云决心改变胡某,一次次和他耐心交谈。渐渐地,胡某安静下来。
“我该怎么救赎?”有一天,胡某突然问毛卓云。毛卓云趁热打铁,告诉他,做好事,一天做一件好事就是救赎。于是,胡某开始积极地打扫监室,从擦床板做起。终于有一天,胡某一字一句地对他说:“我要好好活下去。”
因为毛卓云,重新唤起生的希望的,并不止胡某一人。许多在押人员,在离开看管所后都会持续给毛卓云写信。
赵某在离开看守所后写信给毛卓云,语气就和老朋友一样:“没事的时候想想我在看守所的日子,真的挺想你……这里我们所有宁波市看(指宁波市看守所)过来的人一提到你,都竖大拇指说你的好。我转来转去碰到的管教也不少,但他们都没有你对我们那么亲切那么平易近人。我想着等我年底出去后,我一定去找您喝酒!”
牟某在信中还替狱友带话:“毛领导是真的对我好!要不是他,搞不好这条小命就没了!”
毛卓云曾归纳出自己这些年管教工作“五心法”(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但怎么在工作里运用?毛卓云还是那句话: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叶连平,男,汉族,9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河北沧州人,安徽省和县卜陈学校退休教师。自1978年从教,到1989年退休,再到鲐背之年,91岁高龄的叶连平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为乡村学生燃烧了40多年,被乡亲们誉为余热生辉的“乡村烛光”。他坚持为学生义务辅导,20xx年自费开办家庭课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辅导学生1000余名,不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20xx年设立“叶连平奖学金”,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荣获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叶爷爷就是我们的亲爷爷”
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条件差,叶连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头萦绕。20xx年,他自掏腰包在自己家里开设留守儿童之家,从此他30平方米的老屋成了孩子们幸福的家。
这些留守儿童来自周边村庄,父母大多在外做生意,都由爷爷奶奶在家看护,可他们没有文化,对功课帮不上一点忙。于是这些孩子一放学总爱往他家跑,喜欢在叶连平家做作业,有些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问他,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很快,留守儿童之家的孩子从最初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三五十个。不少孩子英语成绩很差。因为年轻时曾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做过勤杂工,英语很好,于是叶连平决定每逢双休日和寒暑假义务为孩子辅导英语。这一辅导就是十九年,他分文不收,连用电、用水、稿纸、图书等相关学习资料,都由叶老师自掏腰包购买。
每次上课,孩子们少则三四十人,多则六七十人。他们中,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家离得很远,为方便孩子学习,叶连平就让他们免费食宿在自己家里。江明月和妹妹都是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又很拮据,叶连平就主动把她接到自己的留守儿童之家,不仅免费补课,而且免费提供吃住。在叶连平的精心辅导下,江明月20xx年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此后不久,叶连平又将江明月的妹妹江敏接到家中,为她免费“开小灶”补课并提供食宿。两年后,江敏考上了和县重点高中。姐妹俩每每谈起这些经历都很激动:“叶爷爷就是我们的亲爷爷。”
“该花的钱绝不小气”
6年前,镇政府出钱把叶连平家对门的学校仓库改建成两间教室,一间供他上课,一间作为图书室,这里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为了让“小树”茁壮成长,叶连平不光教书,还要育人。他经常带孩子们外出参观,开阔视野。周边的省科技馆、名人馆、博物院、南京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等处都留下了叶连平和孩子们的足迹。为了把节省的钱用到孩子身上,叶老师异常节俭。他的家还是三十多年的老房子,没有装潢、没有卫生间、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他至今仍穿着破旧的衬衣和带有补丁的裤子。老伴不理解,抱怨说家里的煤炉漏气封不紧,买个新的20块钱不到都不给买。他说,该花的钱绝不小气,不该花的,一分钱都不能花。
留守儿童每次外出,参观经费全由叶连平来出。多年来,他义务办学购买桌椅文具,孩子们在他家吃、用、住,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省吃俭用资助困难学生,零零碎碎花了近30万元。
为了孩子们学习,他把从牙缝里挤出的钱,20xx年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到目前为止,他已捐款7万元,不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
“最放不下的就是孩子”
5年前,叶连平在一次家访中被电瓶车撞倒,他的身体越来越差,还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因担心手术失败再也不能站上讲台,就一直将就着。一天半夜,一不小心跌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一查竟是脑出血加脑膜炎。本来住院需几个月,但住院第四天他就急着出院。“孩子们需要我,我必须回家。”医生拗不过他,让他在一张自愿提前出院的证明上签了字,才肯放人。出院时,叶连平的头上还缠着纱布,伤口缝合线还没拆,根本不能走路。孩子们看到佝偻着背,满头银发的老师头上扎着绷带,眼角上留着手术后的伤疤,忍不住放声大哭。老人却笑着说,不要哭,老师不是回来了吗!
“我再不干恐怕没时间了”
他把一周的辅导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周末两天上课,周一、周二改作业,周三印讲义、上书法课,周四、周五备课、家访,一天忙到晚,像个陀螺团团转。
有人劝他不能再这么劳累,身体吃不消。他说:“我再不干恐怕没时间了。”他感叹自己“在和时间赛跑”。
也有人问他:为什么退休不好好享清福?他笑言:“我已享清福,而且非常幸福。这样的工作比休息强多了!”
叶连平没有孩子,但他帮助过的学生都是他的孩子。学生满堂,桃李遍天下,是他最大的心愿。
“不管生命还有多长,我都会沿着当前的路一直走下去。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忘记头上有多少白发了。”当地人提到叶连平,无不敬佩,赞他为“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对此,叶连平笑着说:“我充其量不过是个萤火虫。”
秋天的早晨,乌江上薄雾渐渐散去,太阳升起,位于江边的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卜陈村也醒了过来。伴随着鸟鸣啾啾,村里的留守儿童未成年人之家传出琅琅的读书声,91岁的叶连平老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站在讲台上,叶连平操着流利的英语给孩子们辅导。虽然已经到了鲐背之年,他说起话来仍然语调铿锵,条理分明。
“哎呀,从早上起床就开始批改作业,到现在只批改了两个班级,时间不够用呀!”叶连平老师见到记者一行,连连感叹自己“在和时间赛跑”。
从20xx年开始,他创办的“留守儿童之家”坚持了20xx年,培养了1000多名学生,其中700多名是留守儿童。
多年来,叶连平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他是了不起的榜样
我和老毛是同事,是警队里的室友。在我眼中,老毛就像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尽己之力,用了整整12年,修筑起一条科学而有温度的涉艾病犯监管、维稳一方的平安路。
老毛拥有的不仅仅是勇气,也拥有工作的智慧。患有艾滋病的罗某是涉嫌故意杀人的在押人员,从小习武,生性好斗,20__年入监所时27岁,力壮身强,是个不服管的刺头,自然对老毛多有抵触。老毛想到个办法,先削掉这个刺头身上的尖刺,决定同他比赛体能。习武出身的罗某1分钟做了60个俯卧撑,而当时年近50岁的老毛却做了80个。经过这一回合,刺头彻底被征服。
多年后,被判处死缓的罗某在狱中给老毛回了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是您在我最危难的时候帮助我、教育我、引导我,让我懂得了忏悔,懂得了反思,懂得犯了错就要承担责任,去面对今后的一切……”
老毛还充满了对在押人员合情合理有分寸的人性关怀。一次,因为轮派任务的安排,我也亲历了老毛的工作。那是一次牢狱任务。犯人孙某身患艾滋病和肺结核重症,肺结核还在开放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4个小时的车程后,到达了监狱,监狱却因担心孙某肺结核传染威胁而拒收。老毛再三协调,辗转联系上杭州一家医院,才算是解了困局。此时已是晌午,老毛领大家出了监狱,在山路岔口的一家牛肉面店歇下脚,老板吆喝:“上五碗面。”老毛立马严肃地提高嗓门:“不!是六碗!”老板看了看戴着手铐的孙某和五个民警,恍然道:“对对,六碗!”面端上来了,老毛分一碗给孙某,又给他松了松手铐,沉声道:“抓紧吃!”此时的孙某,埋着头吃面,眼眶却是红的。
当然,工作中的老毛不仅仅只是付出和辛苦,也有他的成就感和开心之事。一次,老毛把手机落在宿舍,突然频繁响起急促的微信提示音。事后,老毛告诉我,提示音来自一个他组建的微信群,取名叫“关爱会”,是为出了看守所、回归社会的艾滋病人组建的。手机频繁作响,是一名艾滋病人在长沙找到了工作,欣喜而迫切地想要第一个告知老毛。
我看着老毛,常常会有些恍惚。这是一个平凡的同事,这又是一个了不起的榜样。他是千万监管人的典型代表,是艾滋病犯管教岗位上当之无愧的“拆弹专家”,更是初心永志、牢记使命、忠于职守的时代楷模。
20xx年9月6日,中国女排以3-1的优势战胜日本队,取得女排世界杯冠军。要知道,她们为了这份荣耀,坚持了20xx年,努力了20xx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霍金21岁的时候,他被确诊患有罕见的、不可治愈的运动神经病,1963年,医生说他只能活两年半。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只能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但他还是完成了巨作《时间简史》。是什么让他完成了这本巨作?归根基地就是坚持。
半塔保卫战中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在遭敌优势兵力围攻下固守待援,打守备战的经验。陈毅同志说:“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敌兵力共有一万多人,武器装备良好。而我守卫半塔的兵力只有五百多人,加上外围部队总兵力约三千人,其中还包指两个学生队、一个女生和少年队,大部分没有枪。敌我兵力悬殊很大。形成了对半塔的包围。当时我五支队指挥机关所在地苏营和半塔之间的通路也被敌人封锁。,固守半塔,以待援军,打得敌人大败。为什么能胜利?那就是坚持!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然而为什么对石头来说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硬梆梆的木头锯断?说透了,这还是坚持。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许多滴的水坚持不断地冲击石头,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最终把石头冲穿。同样道理,绳子才能把木锯断。
胜利之前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只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胜利就会出现在眼前。这才是真正的胜利。
徐前凯同志动人事迹感染了很多人,他不顾个人安危救下一位横穿铁路的老人,自己却永远失去右腿。面临生死攸关之际,有的人会坐视不理,有的人会冷眼相对,但是徐前凯同志只作了一个“简单”选择,用一条腿换回一条命,这一行为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价值观,体现了舍己救人、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通过这次对徐前凯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我感触颇深,为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好党员而感到自豪,也从内心深处也产生了对徐前凯同志的无限敬佩之情。
面对21世纪飞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经济占据了我们的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显得难能可贵。徐前凯同志一心为他人,从未想过自己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党员学习,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风采。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不仅要学习徐前凯同志舍己救人的精神也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面对最复杂的群众工作,我们要以徐前凯同志为标杆,时刻鞭策自己,至始至终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将人民群众的难处时刻记在心头,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竭尽所能为人民服务,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叶连平,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退休2 0 多年来,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了解并学习了叶连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后,使我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叶连平同志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向叶连平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教育事业。
通过这次的学习,更加明确了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应该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做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命令只
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教师本身就是一块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应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要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坚持和幼儿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始终注意工作中的新变化和幼儿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从家长的意见中汲取智慧。主动经常进行家访、深入幼儿家中了解情况,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家长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集中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不要有靠边看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党的执政根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的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上好每一天班,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每一个父母紧密联系起来,及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共同教育下一代。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的教育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只有踏着前人的足迹,多读点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在实践中多加反思,多加积累,并勤于写作,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
在21世纪的今天,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或许我们太不甘于“平凡”,太过专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忘却了一样认知:“平凡”同样孕育了“伟大”。立足实际,把手边的事做好、做细、做扎实,无愧于背负的责任,那就是精彩地活着,那就是有价值的人生。幸福的是,这一刻我可以告慰自己,因为过去的彼时彼刻,我就是这样踏踏实实实践着自己当初的梦想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对于我来说存在的不足:1、学期中有时候有因自身懒惰思想造成的拖拉现象,以后在工作中力争做到“今日事今日完成”。2、工作中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对于自己的不足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正:1、积极、认真开展幼儿课题的学习和探讨,多方面的提高专业技能。3、珍惜教学机会,加大学习力度:一是保持工作热情,继续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二是谦虚谨慎,继续加大向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学习。我一定再接再厉,努力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