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苗寨心得800字(实用八篇)

游苗寨心得800字(精选8篇)

游苗寨心得800字 篇1

带着满心的期盼,我和妈妈踏上了前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行程。那里山高水深,森林茂密,交通比较落后,所以经济发展没有我们家乡那么好,但它却保存了完好的原始生态和民族文化。苗村侗寨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镶嵌在绿水青山中,诉说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古老传说。

随着车子在深山中穿行环绕,一座古老又壮观的苗寨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西江著名的千户苗寨。我迫不及待地顺着青石板铺成的村道往里走,想一探究竟。跨过古色古香的木制牌楼,一条白水河赫然映入眼帘,叮叮咚咚地欢唱着,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层层叠叠,连绵成片,气势恢宏。吊脚楼是苗寨特有的建筑,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用来摆放农具和饲养家畜的,第二层是生活居住用,第三层是存放粮食和生活用品的。

除了苗寨的建筑,在这里,我们还感受了苗家人的热情好客。晚饭时间到了,当我们在一家酒楼前停下脚步时,苗家姑娘们立刻围了上来,唱起了山歌,苗家了哥吹响了芦笙,摆起了当地最具特色的长桌宴,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所谓的长桌宴,就是把一张张桌子拼在一起,像一条长龙,大家围着桌子坐下来,品尝当地各种特色小吃和菜肴:酸汤鱼、蕨菜根、黄米饭……正当大家吃得不亦乐乎时,热情的苗家姑娘唱起祝酒歌来敬酒了,当客人在热情的气氛中张口便喝时,却不想数个酒壶已从斜上方依次排列,一个高地一个,碗中美酒如小瀑布一般一叠一叠流进客人嘴中,这样的敬酒方式被称为“高山流水敬酒仪式”。如果苗家姑娘觉得“山”不够高,“水”不够长,“情”不够深,她们会踩在板凳上来增加几座“山”的高度,延展“水”的长度。在大家的欢笑和无比热情的敬酒仪式中,一个个好酒量的客人都败下阵来,喝得面红耳赤,连连摇头。

酒足饭饱之后,散步在风雨桥上,夜色渐渐笼罩,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中间闪烁着点点灯光,与天空中的星星交相呼应,把苗寨的夜晚衬托地格外美丽。

我带着意犹未尽的心情离开了千户苗寨,但这里背靠青山,脚踏玉带,一水环绕的美丽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游苗寨心得800字 篇2

走进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字:“美”!

苗寨的吊脚楼很美,那是一种优雅的美,古老的美!从山脚至山顶的每座楼飞檐翘角,楼的三面都安装有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格、喜字格、绣球、南瓜等各式各样的图案,上面那S型曲栏靠椅,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靠”了!一束阳光洒在吊脚楼上,显得金光闪闪,格外炫丽!

苗寨的服饰很美,那是一种传统的美,古典的美!姑娘们头上戴着数朵栩栩如生的银花,脖子上挂着一串粗大的银项圈,全身上下银光闪闪。她们身穿色彩绚丽、绣有民俗特点的衣服和长裙,再配上一把古色古香的花伞,在吊脚楼间漫步,就好似仙女下凡般的漂亮!

苗寨的风雨桥很美,那是一种高尚的美,古朴的美!它们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全身上下用古老的木头制成,不含一钉一铁,但却坚硬牢固,一直以来,它就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为苗寨的人们守卫着家园。人们可以在桥上遮风挡雨、谈天说地,也可以在桥上翩翩起舞、奔跑嬉戏,而它却毫无怨言,默默地呵护着世世代代苗寨人民。

在这样的美景里,我们游客的心情也变得美了起来。这是开心的美,惊喜的美!大家纷纷穿上苗族的服饰,载歌载舞,我也随着竹笙吹出的美妙音乐跳起了当地最著名的“芦叶舞”,游客们尽情地陶醉在乐声、歌声和笑声里!

不知不觉,已到了黄昏时分,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淅淅沥沥的小雨为千户苗寨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层层叠叠的苗寨若隐若现,此时的苗寨更美了……

我轻轻地挥了挥手,告别了“醉美”的苗寨!

游苗寨心得800字 篇3

在今年的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风景如画,还保留着苗族传统的西江千户苗寨。

进了大门,就看到一些苗族老汉穿着传统服饰,吹着一种乐器-笙。笙的声音悠长浑厚,使人心宽胸旷。

漫步在小巷里,交杂着小贩喊“杨梅汁,杨梅汁”的声音,我们看到了对岸的吊脚楼。从水里立起的一根根木头,支撑起那古色古香的楼房。

走过小巷,就来到博物馆。大门上,用烫金字写着“苗寨博物馆”五个大字。它分为三层:第一层介绍了苗族的风俗传统、饮食习惯。第二层是服饰,第三层是药草,红砖、白瓦,使得整个博物馆非常庄重。

看完博物馆,就来到风雨桥。风雨桥连接了东西两岸。走上风雨桥,风雨桥分为四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精美的花纹,向两边极目远眺,偶尔有几只鸭子从水面上游过,“嘎嘎”地叫着。还有几个村民,走过田埂,哼着家乡小曲干着活,河面还吹来阵阵清风,若是与别人聊天一个下午,你一定觉得这儿是人间天堂。

走过风雨桥,爬上一座小山头,就来到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向下望,千户苗寨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向前看,是千户苗寨最热闹、最现代的一个地方。晚上,那儿灯火通明、歌舞院在这儿最显眼,只有它发着银色的光,其它的都发着黄的绿的光,像许多士兵簇拥着一位美丽的皇后。

走下观景台,来到那个热闹的地方。有个地方正在搭建一座吊脚楼,它是用原木制造的,可以看见内部的房梁、屋脊。走过一条条小道,听着流水哗哗的歌声,我们来到千户苗寨的歌舞院。苗族人动人的歌声令我们陶醉,这时,连流水也不再哗哗地流了,大概是自愧歌声不如他们的歌声吧……

西江的千户苗寨是个美丽的地方,希望你有时间去细细游赏。

游苗寨心得800字 篇4

我是苗族人,可我却对苗族的风俗和习惯却一概不知,甚至连苗族的服装都没有见过,唉!我还怎么算个苗族人呢?不过今天我们要到西江千户苗寨去游玩,亲眼目睹苗家人的生活,苗族小伙的帅气和苗家姑娘的秀美。

一路上,到处是吊脚村寨;青绿的山脉;瓦蓝的天空;雪白的祥云,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又神秘的图画。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景区大门,进入苗寨还要走一段盘山公路,我们选择了陡步进寨。一路上,我看见苗家的“铜鼓灯”,在其上面是用木头搭的棚子,“铜鼓灯”既能照明又能供过路人休息,真是一举两得呀!我想:这可能是苗家人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便捷吧!

不一会儿,我们就看到了“西江千户苗寨”六个大字,终于到了!于是,我们买好票,进入苗寨。走进苗寨,一路上,我看见许多打糍粑粑卖的阿姨们,只见白白大大的糯米团像娃娃似的被放入“摇篮”里,然后,阿姨们拿着木棰奋力地打着,洁白的糯米团由米粒状渐渐地变成了团状。我也想试试,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木棰拿起来,然后以0.5秒钟的时间砸下去,呼真累人呀!有一次,我还看见了一位阿姨,背上背着自己的小宝宝在打糍粑,在我眼里,这位阿姨的每一棰都是那么刚劲有力,那么坚定,从这一点,我看出了中国母亲的伟大!

突然,一阵音乐响起,原来是表演开始了,我们连走带跑地走进演出广场,只见穿着民族服装的小伙子们吹着芦笙,姑娘们跳着舞,好看极了!表演包括“长桌宴”、“板凳舞”“木鼓舞”等。

晚上,我们登上了观景台看夜景,由于苗家人民陆续点起了灯火,整个山寨立即变成了灯的海洋。一眼望去,耀眼的灯光闪闪发光,像一群被吹散了的蒲公英花瓣。我完全陶醉在这美景中,我想,这难道也是苗族人的风俗吗?想着想着,不知不觉该回了。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伴着我们来到了旅舍。

游苗寨心得800字 篇5

一个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典型的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白鼠,因为它长得胖胖的,缩成一团旧像是一个毛绒球,所以我给它起名叫“球球”。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苗族在历史上多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游苗寨心得800字 篇6

黔东南是苗、侗自治州,我既然感受了侗族人的生活,当然不能错过苗寨啦。

这不,大年初一,一起床,我们就开车直奔目的地——西江千户苗寨。

三个小时过后,我们沿着山路蜿蜒而下,远无的,就瞧见了千户苗寨的身影,重重叠叠的,煞是好年。一条河从苗寨中间渡过,像一条水龙躺在中间休息一样。十二点多,我们终于进入了大名鼎鼎的千户苗寨。

映入眼帘的吊脚楼,远比远观时精致的多。而苗族的吊脚下楼跟侗族的吊脚下楼虽然都是吊脚楼,但还是有些差异:苗族的吊脚楼正楼第一层是不住人的,就是一个大大的客厅,二楼才住人。但我们侗族的吊脚楼正楼第一层的房间是主卧。现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里的吊脚楼一楼的客厅基本上都变成了商铺,商品也是琳琅满目:有卖银器的,有卖酸鱼酱的,有卖酸汤鱼的……苗族特色的东西应有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了。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时还跑进一家店里去看一看。走了一段路,我们每个人的肚子都唱起了歌,这才想起已经快下午了,而午饭还未解决呢。我们只好先停下旅程,来到了一家米粉店,那米粉可真好吃啊!在那儿,我吃了一碗又一碗,一连吃了三碗,把肚子撑得像个小西瓜。

吃完午饭,继续上路喽!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家银饰店。其中,你们知道吗,最让我喜欢的就中当作镇店之宝的银冠了。那精美的雕刻,炫丽的打扮,让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之后,在苗寨里,我们又看见了许多用牛角磨成的手镯、梳子等好多日用品。我们还参观了苗寨博物馆,了解到了许多苗族的风俗习惯。这趟旅行,既增长了见识又体验了苗家人的生活,可所谓两丰收啊!

游苗寨心得800字 篇7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这是中国最大的苗寨,位于黔东南偏僻的山谷中。一路上都是盘山公路使人不知道要去向何方。目的地,或许在转弯的一刹那出现,或许被山万千阻隔。

终于,不知道转了多少弯,绕开多少山头后,目的地终于到达了。

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和此处的偏僻并不相称。若不是各种现代物件提醒我,我还真的以为自己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城镇。

时至正午,我们来到了一家饭馆,席间,主人向我们敬酒,酒像丝线一样棉柔而过。在欢快的歌声中,酒也带上了几分香甜。

突然听到一阵乐声,店主人告诉我们,现在正值一年一度的“吃新节”,庆贺新一年的粮食成熟收获。

饭后,在苗寨最高的观景台向下一望,溪水将寨子一分为二,风雨桥上过往的行人已如黄豆一般大小。远处,越过群山,似乎能够看穿天边。

下了观景台,我们来到溪边,哪有一场斗牛赛,在河滩上,原本一动不动的牛听到号令后,便如发怒一般,直冲向对方,“砰”地一下撞到了一起,紧接着用尽全身力气顶了起来。僵持一会后,一头牛脚下一滑,便被顶开。获胜的牛由于惯性又向前冲了一段距离。围观的人为获胜者叫好,获胜者也一同欢呼起来。

溪水并不深,涉水过河,河水甚是清凉。过了河,离开斗牛赛场,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走着,四周越来越寂静。欢呼声,吵闹声已经遥不可闻,与原先的闹市完全不同,只有隔着墙听到的做饭声。这座原本应该寂静的村寨终于在角落处展现了它原本的面目。

忽然看到有一些人正在作画,画风看起来像印象派的。他们不断挥动画笔,将这一瞬间完美的光影与他们的恬静的内心用画笔记录下来。

中午的酒并没有喝多少,并且这种酒度数也不高,但是在这一刻,我却陶醉了。酒不醉人人自醉。

这一刻,我认为,这里——远离闹市,藏于山腰的角落,已经不在偏僻。

因为,我的心离这里并不远。

游苗寨心得800字 篇8

国庆节,我们来到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游玩。

我们先坐观光车来到观景台,从观景台上往下看,苗寨尽收眼底。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共有八个寨子,六千多人。

苗寨的房屋都是每户人家自己修建的,分为三层。第一层用来养猪牛等牲口;第二层用来居住,外面阳台的栏杆是苗族姑娘靠的地方,所以当地又把阳台称为美人靠;第三层是用来储存粮食和酿酒的地方。

整栋房子都是用木头建的,一不用铁钉,二不打地基,三不用一张图纸,却能抗六级地震。如果搬家,还能把整栋房子都抬起来。房顶正中央有一个上圆下弯的标志,下面弯弯的代表月亮和牛角,上面圆圆的代表太阳和圆满。

我们继续坐车来到山寨里,街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有卖肉串的商人,有在小店里织布的婆婆,还有在广场跳舞的苗族姑娘。这些姑娘们头发都盘在顶上,还扎了一朵粉红的大花,显得格外漂亮。

苗族姑娘的服饰很有特色,不仅有粉蓝黑黄等各种颜色,居住的地点不同,裙子的长短也不一样。住在山脚的穿长裙,住在山腰的穿半身裙,住在山顶的则穿短裙。为什么住得越高穿的裙子越短呢?原来是为了方便爬山涉水、下河洗衣。

苗寨的食物主要以酸辣为主。苗家酸汤锅吃起来酸而不腻,土豆饼又香又脆、酸梅汤清凉可口。我最喜欢吃的是黑毛香猪烤肉串,放养的香猪用大火烤过之后,一阵肉香便扑鼻而来,一口咬下去,肉质鲜嫩、美味可口。

正吃着烤肉串,夜幕便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山里每家每户都打开了灯,象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在山里眨着眼睛。远远望去,非常壮观,寨子像披了一件金光闪闪的纱衣,西江苗寨真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