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还比较低。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小月月帮家人们分享的5篇职业技能培训心得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1.1规范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重要性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在辖区内工矿商贸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服务性企业、公益事业单位从事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驾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处理)、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化学热处理作业、中小型机械作业、金属加工作业、建筑安全检查作业、建筑施工作业、木工机械作业、测量作业、钢筋机械作业、危险物品作业以及其他作业的人员等。
1.2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制度
关于公司的外部培训和内部培训的执行,公司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每年接受安全培训。公司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除按照建教《建设企事业单位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管理规定》的要求,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并持证上岗外,每年还必须接受安全专业技术业务培训,特殊工种(包括电工、焊工、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司索、起重工等)在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岗位操作证后,每年仍须接受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其他职工每年接受安全培训。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公司新进场的职工,必须接受公司的安全培训教育,方能上岗。班组长及带班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特种安装(拆卸)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规范等。开机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本工种、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等。实行安全培训教育登记制度。公司必须建立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档案,没有接受安全培训教育的职工,不得在施工现场从事作业或者管理活动。安全培训的实施主要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内部培训是指公司的有关专业人员或公司骋请的专业人士对职工的一种培训;外部培训是指公司劳动人事部委托培训单位对部分职工进行培训,从而取得上岗证或是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定期安排公司领导及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以满足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公司的安全培训教育经费,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应的特种作业,凭学历证明可免理论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必须依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的培训大纲进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机构应当将培训计划、教学安排、学员情况、教师资格、收费标准等事前报送有关考核、发证机构审查、备案。跨地区从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可在户籍或者从业所在地参加培训。
2规范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系列措施
纵观企业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发展,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既是职业培训又是职工教育培训,我们会深深体职工培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改革总揽全局、以改革促发展”的过程,也是紧密围绕公司的生产经营强化服务、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需要不断地把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规范化、系统化。
2.1确立职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探索具有企业特色的发展模式
我们始终把企业进步发展的着眼点放在人才培养上,把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特别是把职工教育发展规划与企业法人目标责任制相结合,实行职代会讨论制,把企业的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投资作为生产性投资,纳入到企业财务经营活动范围,把教育培训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应变能力的重要手段,纳入到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近期目标之中等措施的实施,从而能有力地保证职工教育的指导思想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不背离,教育经费与生产科研经费同步增长,教育的自主行为不随人们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促进公司职工教育稳步、健康地发展和教育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强化公司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开发,确保职教工作的重要地位,这里笔者按照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要求,对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管理体制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有益的探索。一是确立了“以提高职工素质和激励优秀人才为目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突出了职工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二是建立和完善了职工教育法人代表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以公司总经理统管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新机制;三是实行“公司统筹、中心落实、部门配合”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管理模式,组建横向能协调公司各部室,纵向能指导各二级单位开展教育培训的新格局。新体制和新机制的建立,能较好地解决了管理与办学、培训与使用、晋升与待遇相脱离等问题,实现决策、管理和落实相统一,职前、职后教育相互贯通,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协调发展,促进了人劳教统筹管理和人力资源的一体化开发。
2.2深化教育教学配套改革,促进特种作业员工与企业共同进步
依法治教、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是搞好职教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中心内容。为此,我们应该本着“形成制度、规范教育、促进效益”的原则,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劳动法》、《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两个决定”的指导意见和指示精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坚持依靠第一资源落实“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公司技术进步和国际化经营,深入开展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公司需要通过岗位测评,进行了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首先要制定并推行《技术等级管理办法》及配套的《职业通路设计方案》和《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目录》等多项制度。这些政策措施以绩效考核为依据,通过员工胜任工作能力评价,决定职位(技术等级)晋升,依据岗位价值关系,分配向关键岗位和技术复杂岗位倾斜。新机制的建立与推行,不仅完善员工职位发展路径,明确了职业晋升通道,而且有效地促进员工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制定与推行例如《职业培训制度》、《技术竞赛和技师考评办法》、《职业培训质量评估规程与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此外,我们还根据职业培训加快发展的需要,实施培训项目开发制度和学科带头人制度,建立有利于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成长的竞聘机制和激励机制,设立了包括继续教育奖励基金等在内的“特殊作业安全技术培训基金”,完善了各项项制度,内容涵盖特种作业员工培训管理等各个方面。这些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形成,不仅为公司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开发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加快了职工教育和特种作业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促进了企业和员工共同进步与成长。
2.3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实现特种作业员工教育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为适应公司加快发展和实施国际化经营的需求,公司的特种作业员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以改革总揽全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具有企业特色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初步形成了以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为重点,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突出骨干人员和高级人才的培养,自主办学、灵活多样、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的企业教育新格局。走出了一条业余与脱产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办班相结合、厂校联办与校际协作相结合的办学新路,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岗位培训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育人、用人机制。最终实现特种作业员工教育内容和形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1、职工队伍素质结构改善,培训队伍专业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以职工培训中心为基地,通过职业培训,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人才规模和人才总量不断扩大,特种作业员工队伍的素质结构不断改善。为公司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创造有利条件,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注重培训手段创新,推动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培训针对性增强,手段灵活多样培训工作紧密围绕公司国际化经营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以提高职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项目开发为主要手段,合理地设计培训方案,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将“模块式”、“分组训练”等模式应用于教学培训,增加了学员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相继开展,促进了职工知识、技能结构的改善;联合办学、委托培养、专业进修和专项培训互为补充,进一步发挥了公司内外部教育资源的作用,有效的缩短了人才成长周期。
3、勇于承担大企业的社会责任
社会化帮扶培训取得新进展充分利用公司在教育培训方面的资源优势,面向职工子女和社会待业青年,开展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周边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显著成绩。
建立高质量培训基地,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才问题不仅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到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既需要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更离不开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加强和改进公司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快人才的培养,对于公司实施国际化经营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要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前景出发,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要按照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组织活动,为广大员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3.2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加快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完善育人机制要统筹职工教育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办学指导思想上的三个转变:一是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二是从理论灌输向技能实践提高转变,三是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技术能力为本位转变。要配合并支持公司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纳入企业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之中加强管理。要在员工新职位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员工职业通路的要求,结合职业生涯设计,建立与企业紧密联系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培训、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技能型人才育人、用人机制。
3.3加快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公司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办学方式和办学机制上,要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灵活、多样、开放式办学模式,继续加强与各企业、高校的合作,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要继续深化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大力倡导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积极营造“人人学技术,个个争模范”的良好企业氛围。
要依托高校优势,以主导专业、紧缺专业为主,每年安排一定量的特种作业员工参加博士、硕士研究生、研究生课程进修委培学习;开展多项科研项目,公司领导带动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确保高级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要大力开展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围绕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通过专题讲座、专业培训和课程进修等形式,重点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国际商务、资本运营、风险控制、资源管理等培训,加大国际化经营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力度,着重培养一批能够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人才,掌握先进技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董技术、会管理、董国际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为公司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基础和智力保障。
加强并扩大技能型劳动者培养的力度,按照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形势要求,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培训方法,找准办学方向,架设服务“立交桥”。立足企业,面向社会,面向广阔的农村开展服务,开展“订单式”培训,推行现代企业学徒制培训模式,为社会培养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劳动者。
4、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和培训基地的建设
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搞好服务要按照《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的要求,通过外出进修、下厂调研、现场实习等多种方式并依托企业资源优势加快师资队伍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够满足企业和社会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培训师队伍。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继续加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二级安全生产培训基地、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培训基地的建设,加大培训基地和各实训站点的建设与投入,不断完善培训条件,打造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专业培训基地,为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培训项目开发工作,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大力倡导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弘扬奉献精神,切实加强教学领域的研究。在对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培训内容进行系统思考前提下,结合公司的改革发展实际,做好培训项目的开发与策划,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与服务质量,创精品培训项目,提升培训的整体效益。
日前,教育部组织制定了《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规定指出,不得安排中职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顶岗实习,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有偿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目前存在的个别学校与中介联手榨取学生利益、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打短工”等乱象,有望得到解决。
《规定》指出,学校要明确管理顶岗实习的工作机构,校长是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职业学校原则上应选择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经营、管理规范,安全防护条件完备,提供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的企(事)业单位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学生要求自行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必须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提供实习单位同意接收该学生顶岗实习的公函及实习协议(未成年学生还应提供监护人知情同意书),并经学校备案后方可进行实习。学校对自行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学生应定期进行实习过程检查。
同时,《规定》做出明确要求,不得安排和接收16周岁以下学生顶岗实习;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有偿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学生顶岗实习应当执行国家在劳动时间方面的相关规定;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顶岗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顶岗实习劳动环境。
为了进一步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权益,《规定》要求,学校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学生投保与其实习岗位相对应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实习单位培训实习学生所发生的费用,可以在企业成本中列支,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向学生收取实习押金、实习报酬提成和其他形式的实习费用;鼓励有条件的实习单位向顶岗实习学生按工作量或工作时间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
四川:为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
近日,四川省举行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授牌仪式,共为4个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部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授牌。
近年来,四川省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推进培训培养,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体系初步形成,评价工作得到加强,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明显改善。目前,全省已建立21个部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苏州:重奖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优胜者
日前,苏州市家服办召开苏州市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颁奖大会,为大赛优胜者颁发了苏州市技术能手、苏州市青年岗位能手、苏州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证书。
此次大赛呈现出四大特色:一是报名人数多,共有16个家政公司选送123名家政服务员报名;二是选手素质高,参赛选手中本科占比5.5%,大专占比11.4%,高中占比36.6%;三是比赛内容实,比赛分为理论(20%)和技能(80%)考试,都紧密结合家庭服务的实际工作;四是奖励力度大,各相关部门均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给予获奖选手荣誉称号或物质奖励。如在全市大赛中获得总分前3名的优秀选手分别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授予“苏州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对在全市大赛中获得总分前6名的选手核发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理论和技能成绩均合格的选手核发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等。
深圳:“龙岗模式”探索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新出路
近年来,深圳龙岗区产业转型升级顺利推进,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区独特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输送体系,被人称为“龙岗模式”。
职业训练中心负责全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含中职学校教育)的规划、协调和组织实施,构建共享的“大职教”平台。中心依照本地产业发展的实时需求,引进知名培训机构运营职业训练基地,同时组织内地中职、高职院校生源,通过3至6个月的短期强化训练,为龙岗区重点企业输送技能人才。平时,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向职业训练中心提交相关岗位的用工需求信息,职业训练中心则根据企业上报信息,组织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强化训练。企业通过龙岗职业训练中心提前半年或一年给职业训练基地下订单,到了规定时间,职业训练基地直接将培训合格的人才批量输送至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龙岗区企业向职业训练中心申报的技能人才需求量近2万人,中心通过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已向企业培养、输送各类技能人才1.5万余人(中职、高职、本科学生的比例为4∶4∶2),其中约73%的学生来自于内地中、高职院校。职业训练中心主任吴金光说:“虽然进行独立的职业训练体系改革试验,其初衷更多地是想从社会管理、服务方式创新的角度,通过‘软环境’构建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但客观上带动的不只是产业转型,还带动了内地职业院校的发展。”
湖北广水:免费培训1.5万名农民工
近日,广水市又一批20多名农民工结束了10余天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启程前往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企业上班。近年来,广水市积极对农民工群体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实现从“卖体力”到“卖技能”质的转变。同时,广水市就业培训中心还与湖北省风机厂、港源电器、鄂北制药等20多家企业签订定向委托培训协议,农民工培训结束后可直接上岗。
截至目前,广水市共开设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专业20多个,免费培训农民工15000多人,其中近12000人顺利就业。
河北迁安:不断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工作
2012年,迁安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以提升劳动者技能、促进职业培训和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工作。
一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职业培训紧密结合,以鉴定促培训,以培训促鉴定。2012年,迁安市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培训政策,培训结业的学员必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成绩合格后才能享受培训补贴。二是做好职中毕业生技能鉴定工作。继续落实职业院校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在技能鉴定过程中,兼顾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了教学内容和职业岗位的紧密对接。由于学生毕业持“双证”,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可,通过鉴定考试的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三是做好企业在职职工技能鉴定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和鉴定工作。通过企业自办学校、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截止到目前,已累计为984人次开展技能鉴定服务,提高了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
我国已重点建设93个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暨职教师资基地建设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已建设93个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8个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10个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各省区市也已建立300多个省级基地。
“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作为一项开创性、基础性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所开发的80个专业300多种培训标准、方案和教材填补了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空白。
北京:首批兰州牛肉拉面国家专项职业考核示范店授牌
北京首批兰州牛肉拉面国家专项职业考核示范店正式挂牌,这是兰州牛肉拉面国家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鉴定工作的又一创新举措。
据介绍,此次“兰州牛肉拉面——国家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示范店”考核评定工作,是甘肃省人社厅受国家人社部委托开展兰州牛肉拉面——国家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鉴定试点工作,并于2012年3月26日隆重启动国家兰州牛肉拉面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鉴定工作以来,由中国兰州牛肉拉面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鉴定委员会、甘肃省人力资源行业协会、甘肃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依据国家《兰州牛肉拉面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组织考评专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鉴定的同时,开展的全国第二批“兰州牛肉拉面——国家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示范店”评定活动。
此次成为“兰州牛肉拉面——国家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示范店”的饭店,将担负提升兰州牛肉拉面品牌质量、提升从业人员专项技能的使命,并为兰州牛肉拉面品牌规范化、职业化、产业化发展,发挥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扬州工业职技学院:学生“领航员”助力新生工作
为了引领新生全面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从优秀大二学生中选拔班主任助理,协助班主任负责新生工作。班主任助理的职位高于班长和班团支书,是班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带头人。
根据全国2011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信息产业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10〕334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为充分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11〕48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短期技能培训监督管理的意见》渝办发〔2011〕6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发挥培训促就业功能。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县“四轮驱动”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着眼市场需求,以促进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整合阳光工程培训、雨露计划、惠农工程、依托企业、县职教中心和部门培训机构,暖冬工程、岗前培训、提升培训、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中职培训等培训项目。大力实施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不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目标,提高培训质量。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集中实施。每年初,1.统一规划。由县人力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人力资源开发办)根据培训需求情况制定培训计划,集中组织实施。市上下达的各项培训项目计全部纳入由县人力资源开发办集中实施的培训计划。培训过程中,划。建立各部门统筹协调、上下职能对口、部门相互配合、高效有序运行的工作机制。
市场运作。县财政统筹使用市级下达的培训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投入的培训资金。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2.政府投入。实行公示制度和招投标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确保培训信息、培训机构认定、培训补贴拨付等操作过程公开透明运行。
注重实效。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制,3.强化管理。完善各项培训制度。建立培训补贴与培训任务、鉴定结果、就业效果挂钩的绩效考评机制,按绩效兑现职业培训补贴。明确补贴用制度管“事”按程序做“事”确保培训效果和资金使用安全。资金拨付、培训过程监管等重点环节的操作程序。
二、培训重点及目标任务
(一)培训项目
1.企业新吸纳农民工岗前培训、雨露计划培训、惠农工程培训、暖冬工程培训、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2.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
3.对农林牧副渔业农民及涉农企业工人开展阳光工程培训;
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
5.新生代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
6.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
7.农村45岁至65岁为重点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
8.中职在册在校学生中职教育。
(二)培训重点
积极推进创业培训。一是积极探索县职教中心为市信息大力开展重点产业用工订单培训、就业困难群体定向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农村45岁至65岁人员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对输送学生到市内信息产业企业正式就业的给予定向就业补贴。从2011年起,产业和县园区企业服务的合作模式。县职教中心的二、三年级学生原则上只能在市信息产业企业或县努力把县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市重点产业预备制培训基地、信息产业培训基地和培训鉴定公共实训基地。二是根据不同就业困难群体,园区企业开展教学实践或顶岗实习。结合免费对其进行技能培训,重点产业用工需求。着力提高就业率。重点开展对高校毕业生、登记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移民、城乡退役士兵免费定向就业培开展岗前培训,训。三是根据不同企业需求。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四是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职工技能水平的要求,积极开展企业在岗职开展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工的技能提升培训。五是重点围绕微型企业和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提高创业成功率。六是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建立农村适用技术专家库,各乡镇组依托12个片区学校和38个乡镇小学,织农村45岁至65岁有劳动能力人员。重点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助推农户增收致富。
(三)培训任务
全县每年完成各类培训2.5万人次以上,十二五”期间。力争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就业创业者至少获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新生代劳动力掌握一项初级以上职业技能,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目标。业职工普遍提高一个技能等级。
农村适用技术培训1.5万人2011年完成岗前培训、提升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雨露计划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惠农工程培训、暖冬工程培训和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劳动预备制培训1000人,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1400人。中职教育5000人。
(四)培训方式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采取县人力资源开发办统一制定培训计划、各相关部门对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全程监督指导的培训模式。以实用技能培训为主,灵活运按照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需求,用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系统培训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以取得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为标准,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三、加强鉴定。
(一)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设备,切实加强县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改进鉴定方式,创新鉴定手段,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学校和企业各工种职工、各技能等级的技能鉴定工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核发的规范化管理,作体系。全面推动县职教中心落实毕业生“双证书”制度。加强考评员、质量督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二)开展职业技能考核评价
建立职业培训结业与技能鉴定同步实施制度。凡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并符合条件的培训者,将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检验培训成果的主要方式。培训结业时必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积极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相结合,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积极开展企业内部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员工培训考核、定岗、薪酬确定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全市乃至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加快建立职业技能竞赛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打造“酉州师傅”和“酉州技工”劳务品牌,推动职业培训质量稳步提
高。
四、加快培训信息平台建设。
(一)加强职业培训信息化管理
实现职业培训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信息平台功能涵盖职业培训工作各个方面,建立统一的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包括培训机构、培训项目管理、学员信息管理、教学以及已享受补贴人员信息数据库和培训资源数据库。提供与职业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组织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师资管理、线培训和远程培训等多个功能模块。以完善信息录入、资料保管、数据统计、管理分析等功能。及培训机构信息和培训项目查询。
(二)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职业培训教师每年在职培训累计不得少于80学时。积极鼓励技师、高级技师以及高级工程师担任专(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三)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建设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完善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定期公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各类劳动者选择适收集、公布培训信息,合自身需要的职业培训。各乡镇要及时了解、掌握培训需求。积极动员组织辖区内各类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指导。促进辖区内各类劳动者就业。
五、强化资金保障。
(一)资金保障
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整合市级下达的培训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投入资金。加大职业培训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要安排资金,对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技能鉴定题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库开发、职业技能竞赛、评选表彰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县依法征收培训费用,人民政府将按照“统一征收、专户管理、统筹使用”原则。统筹用于职工教育培训。每年初,县财政局和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共同拟定培训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各培训项目主管部门要按照县人民政府审定的培训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加大向上争资力度。从2011年起,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县财政每年筹集不低于4000万元培训资金,专项用于职确保完成培训目标。业技能培训工作。
(二)补贴标准
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岗前培训、提升培训按照600元/人给予补贴,阳光工程培训按照100元/人—3200元/人给予补贴。雨露计划按照400元/月·人给予补贴,惠民工程按照暖冬工程培训按照300元/人给予补贴,430元/人给予补贴。就业再就业培训按照600元/人给予补贴(就业前360元/人给予培训,6个月内就业的再按照240元/人给予补贴)农村劳动预备制培训按照1100元/人—1400元/人给予补贴,适用技术培训按照100元/人给予补贴。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按照创业成功的1000元/人给予补贴、未创业成功的按照600元/人给予补贴。中职教育的补助标准按照中职教育的具体政策执行。
下岗失业人员给予全额补贴。对参对参加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相应职业(工种)鉴定收费标准一次性给予80%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加紧缺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合格经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定培训鉴定补贴。每年相关部门培训项目补贴资金有调整的按最新标准执行。
(三)补贴资金拨付办法及资金渠道
实行直补劳动者、直补企业和培训机构相结合的补贴方式。
按照培训对象10元/人·天给予生活费补助,培训补助资金的分配方式:一是为期3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县职教中心和企业联合在企业开展的培训。培训期间按照200元/人的按照30元/人·天(时间35天)标准补助培训机构用于教师报酬、教学资料、鉴定费用等相关支出。对县职教中心单独开展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标准给予企业水、电、耗材补助。对培训结束取得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并经企业录用上岗的按照500元/人补助给培训机构(含住宿费、教师报酬对培训对象按照10元/人·天给予生活费补助。教学资料、水、电、培训耗材、鉴定费用等)对未就业的按照300元/人补助给培训机构。
二是岗前培训参照县职教中心和企业联合在企业开展的劳动预备制培训补助标准和补助资金分配方式执行。
三是为期1个月的企业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按照400元/人补助企业(主要用于水、电、教师报酬、场地、学员生活补助)200元/人补助培训机构(主要用于培训资料印刷、资料录入归档等)对企业在岗工人是城镇居民的其技能提升培训补助标准和补助办法参照在岗农民工提升培训执行。
给12个片区学校和38个小学按照每开展一期培训给予500元的场地、水电费补助,四是为期2天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其他资金由县人力资源开发办用于专家报酬、资料费、误工补贴等。
五是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资金分配方式按照培训项目的政策规定执行。
按照该项目的具体规定执行。六是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由部门牵头开展的单项培训。
七是中职教育的资金分配按照中职教育的具体政策执行。
由培训机构(部门)申请,培训资金拨付程序及资金渠道:一是上级安排的专项培训经费、就业再就业培训资金、中职教育补助资金。项目主管部门审批,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审查财政部门复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二是本级安排的培训资金,并签署意见。由培训机构(部门)申请,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审查财政部门复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由职业培训单位申请,对于提升培训中培训对象是城镇居民的培训资金从本级安排的资金中解决)三是职业培训单位组织的非税收入。县财政按程序拨付,报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备案。
六、强化领导。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既是阶段性的攻坚任务,培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又是动态发展的长期性工作。相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培训对于稳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助强化责任意识,推农户万元增收的重要作用。积极协调配合,认真抓好落实。
(二)强化责任,加强领导。
由县人力资源开发办主任任组长,成立县人力资源开发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县扶贫办、教委、城乡建委、农委、畜牧局、民宗委、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县人力资源开发办牵头,税局、宣传部、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会同县人力社保局、扶贫办、农委、教委、城下达培训计划,乡建委、民宗委、畜牧局、财政局等部门制定职业培训政策。确定培训机构,制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和资金拨付管理办法,落实培训补贴及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并抓紧开展对公共实训基地和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相关工作全程监管培训。县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保局要将职业培训分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县地税局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统筹工作。县委宣传部要加大对职业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以及培训机构在职业培训方面好的做法和显著成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根据有关规定,效进行宣传。积极为参加培训的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县人力社对口搞好培训项目的争资立项、统计上报和评估审计工作。保局、扶贫办、农委、畜牧局、教委、城乡建委、民宗委等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能。
“双元”是指学校――企业、理论――实践、思维――动手。“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优点是:一方面既保持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技能方法的直接性、有效性,同时又克服了传统的学习技能方法的随意性强和理论知识的缺乏。另一方面使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克服了学校闭门办学所造成的与企业要求脱节的情况,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工作。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
1.形成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的教学理念。德国人重实务,也重思辩;既有强烈的国民性,又有浓厚的公民性。黑格尔哲学中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为“双元制”中角色的演绎铺垫了深厚的哲学根基。同时“双元制”在其历史进程中也充分体现着日耳曼民族重视技能的文化传统,其中,既有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3H”(手、脑、心)思想和斯普朗格“陶冶”理念的渗透,又有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论和公民教育思想的灌注,以及洪堡以重视个性、培养多能而造就优秀人才振兴民族国家的民主教育思想的熏陶。
因此,德国教育专家胡勃先生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在德国,全社会有一种共识: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人不能进入工作岗位。德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为年轻人开设一条成功的职业道路;二是保证年轻人掌握一种胜任经济发展和工作需要的技能。
有人说,“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当大多数人只注意花和果、枝和叶的时候,不要忘了,一棵树长成什么样子,是它的树根和树干决定的。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应该寻求“授之以渔”之道。
2.实施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阶梯式课程结构。“双元制”中的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理论课程有专业理论、专业制图和专业计算。三门课程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浅显易懂、综合性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程又按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分业培训)、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呈阶梯式逐渐上升。实训课程设计则突出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特点。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训练与生产实习是一种典型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过程属性。因此实践课程的选择与编排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例如职业技能训练是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工件制作来实现的,其过程是相应职业活动的浓缩。通过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培训过程,就能达到培养学生掌握有效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目的。
3.开展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行动导向教学。“关键能力”(Schluesselfaehigkeit)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由于这一能力已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从而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种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可携带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又称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的组成与结构见表1。
“行动导向”教学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基于“关键能力”培养而发展起来的,以学习掌握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与指导思想,或者为培养具有某种行为能力(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与指导思想。它主张教学以引导为前提,行动培养为根本的中心思想。行动培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目标要立足在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上,使学生具有为解决一个技术问题或达到某一确定的目标能自觉采取行动,独立思维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采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整体行动,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模式,如项目教学、引导文教学、粘贴版教学、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其中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最主要的实践模式。
4.执行基于资格准入的严格、规范的考试制度。德国“双元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为了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和不受培训机构影响的独立性,“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学校教师等三方代表所组成。其中,雇主和工会代表人数相同并且至少应有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三方代表必须是所考核职业的专家。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或组织制定考卷、监考及评分。由于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这就有利于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进行,从而能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强调统一、规范性,同一职业或不同职业的相同科目的考试在同一时间举行,并按照统一标准评分。在培训期间,行会组织一次中期考试,一次毕业考试。考试由长达十几小时的实践技能考试与总时间为5~6小时的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组成,考试合格才能获得技术工人或技术员的资格。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因此其结业证书不仅在全德国得到承认,而且在欧共体的一些国家也得到承认。
5.拥有一批带有企业工作经历的精良师资。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职业学校的教师,一部分是企业的培训“师傅”。担任职业学校普通文化课的教师,在大学修完规定的科目及通过国家第一次考试取得毕业证书以后,还要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或到企业去接受专业实践的培训达半年到一年,然后到职业学校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当实习教师2年,再参加国家第二次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担任教师。担任专业理论课的教师资格更加严格,他们必须在综合性大学完成8个学期的学习,修完三门课程:职业专业课、必须的教育学和一门选修课。毕业时通过国家第一次考试以取得毕业证书,然后到企业工作实践3~5年,再经教育培训2年,在通过国家第二次考试后才能担任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课教师。担任职业学校的实践课教师,必须具有中等教育毕业证书、师傅学校或技术员学校三年以上的学历、两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再经过1年半的学校实践,才能在职业学校的车间进行培训。从事企业培训工作的“师傅”,必须在本行业技能上经过正规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并经过“师傅”培训,取得“师傅资格”后才能从事职业培训工作。
为了使职业教育适应科技的新发展,德国非常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提高。联邦各州都建立了教师进修和培训中心,定期举办新技术讲座。教师每5年到中心学习一次,了解或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及其教学方法,并把新教材带回地方,再逐级培训。此外,各地教师每年在本地区进修2~3次,以更新知识、了解信息,使教育内容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
二、借鉴和启发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吸收德国职教先进经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模式。
1.加强校企合作,广泛开展产学研究。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说明,只有把教学和生产实践、企业、社会、科研融合,采用“融合式”、“镶嵌式”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让学生通过“个人体验”、“智力参与”、“自主活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才能实现“订单式”培养,实现“产销”无缝链接。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或兼职教师,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逐步形成产学合作体。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并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项目和技术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以提高整体效益,建立双赢局面。
2.进行职业分析,构建以职业活动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职业分析是指确认、定义、描述社会职业所含任务及作业项目的科学分析过程,也是利用行为科学方法掌握相应从业人员的现场行为及其行为方式的素材搜集过程。德国政府非常重视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通过职业分析,重新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建立一种经常性的职业分析评估体系,通过对人们从事某项特定活动的调查分析,按岗位群的分类,找出完成这些活动所需的能力、态度、习惯及各种形式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专业能力结构和非专业能力素质群体要求。结合专家指导委员会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以企业的职业活动为基础的项目式课程开发,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在这样一个新的课程体系中,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得以有效实施。
3.精心打造“双师型”教师,形成专家级师资队伍。组织项目式课程,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精心培育学生的操作能力、关键能力,需要教师有博广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熟练的教学技巧和一定的现场组织管理水平。学校需要花大力气、舍得大投入提高师资学历层次、专业技能水平、项目开发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我们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有梯次,滚动式”的办法,通过下厂实践、顶岗带职,以及到对口高校和国外进修,积极培养在省内、国内企业中有广泛影响、能够为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进行咨询指导的专家级人才,以及站在专业前沿、掌握最新职业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
关键词:职工;价值;技能培训;双赢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20-01
如何立足于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是企业领导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应当采取科学高效的方法,以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1 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的意义
如今企业的组织构成已经愈加的复杂化,职工的知识、技术、创造力、管理才能越来越成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家将这些因素统称为人力资本。若是从组织的编制上考虑,人力资本的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由人力资源管理来组织、协调好人力资本的运作,保证人力资本的充足。当前组织中的人才十分缺乏,有必要对职工进行培训,开发他们的潜力,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术层次,最大化的释放他们的价值。再者,职工培训的必要性是随着工作内容的重要性而变得愈加复杂的。组织在进行人力资源技能培训时,首先得明确培训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准确的把握培训重点,避免乱撒网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在企业中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在于:①帮助职工提升其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以应对工作的需要。当职工所参与的工作对其知识、技能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而现实职工的水平与期望存在差距,这时,就需要对职工进行良好的培训来弥补。②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对职工进行知识、技能培训目的在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引导职工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③培养职工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充分利用当前发展优势,就得培养职工能够迅速的接受新观念,通过培训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使得其价值观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相匹配,以帮助员工改善其工作态度,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
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培训,提升职工获取应当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组织交予的任务。并赋予职工积极发展的动机,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对于企业进行长期规划,提升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此对职工进行培训,最大化的开发职工的价值,使这些价值成为企业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2 如何进行有效的职工技能培训
2.1 明确技能培训的目的
在职工群众中开展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对需要培训的职工简历培训档案,注重职工的知识、技能储备情况,职工的工作现状以及已参加过培训的次数,可以通过参考职工人事档案,职工工作绩效来确定。要随时对企业发展状况要了然于胸,实时的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包括生产经营、人员配比等。对不同的职工有着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职工的培训需求可以从职工投稿、建议或专人负责收集、汇报。当评估有必要进行培训时,就要开始有序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目标、科学合理的选择培训模式。调研完成后,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要从职工的角度,企业内外的需求进行培训模式的选取,以期使顾客满意以及满足职工的需要。
2.2 科学合理的设计技能培训计划
企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选取基于对企业部门需求结果的分析,技能培训计划的内容包括现状分析、培训任务分析、培训策略、培训政策、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对象、培训目标,针对不同职工不同的需求,有的放矢的进行培训。还要对培训知识、培训活动安排有着充足的认识。
技能培训的制定:首先由任务执行人员深入到职工群众当中去,切实了解情况,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培训计划最终所要完成的目标,企业人力资源的总体计划,培训需要分析确定目标的子目标包括实施过程,分析培训资源以确保各项目标都有相应的人力、物理和财力的支持优化平衡各指标。
2.3 做好技能培训前的准备
①培训场所的选取,针对不同的培训,要有想应的培训场所,场地提供者应对布置场地的要求有着大致的了解,培训人员在对职工进行培训前应到场地进行实地勘察。确保培训期间为职工提供舒服、便利的环境。②与培训相关的工具与教材的准备。高科技手段也应当运用到培训当中去,例如计算机、互联网网络等,这些技术与所培训的内容相符合以至于让受训职工清楚的了解他们所学内容。③选择优秀的培训指导教师。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职工接受技能培训过程中,为职工树立正确的培训目标,解答职工产生的任何疑惑。所以,教师首先得具有教学愿望,表达能力一流,辅导职工尽心尽责,有耐心、有热心,善于运动职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以吸引职工。其次,他对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要十分了解,合理的进行职工技能培训。④技能培训的方法、方式力求做到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将具有代表性、启发性、难易适中的问题,通过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职工进行独立思考,再陈述自己观点,最后对职工的观点进行评述讨论,如此可以激发职工的积极主动性,激起职工主动参与培训的兴趣。利用岗位轮换法,让职工在别的岗位进行历练,扩展其知识技能,丰富阅历,增长见识。
2.4 保证职工培训顺利的开展和实施
对刚入企业的职工进行培训,首先得让其对企业的文化、精神、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事规章、岗位职责与工作要领、职工行为规范进行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认同感,在最短时间内,树立起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目标,尽早的融入企业,成为集体的一员。对于在岗职工的技能培训,不同的工作岗位要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对于管理者的技能培训,主要通过训练、辅导、讨论的形式,着重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对于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可以采取具有专业性、启发性、前瞻性的教学内容,鼓励职工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于服务类的职工,着重锻炼他们的待人接物,熟练公共场所礼节,注重时间管理,以提升工作效率,做到让顾客满意。
2.5 强化技能培训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技能培训制度,可以通过想培训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或推举的形式参与技能培训,参加培训后达到知识、技能水平要求的准予发放合格证书。对于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职工可以给予升职、加薪的奖励。其次,技能培训期间要注意经费的控制,计算好受训职工的工资和日常花销,因受训造成的工作损失,培训配套设施的支出包括器材、场地等,要合理开销,不能铺张浪费。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最大化的开发职工的潜力,释放他们的潜在价值,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所服务。所以经过培训后,职工的付出能够为起来带来更高的收益。
2.6 做好技能培训后评估
由于培训内容不同,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估。在技能培训开始前应当做一份评估表,经过培训能否解决调研出的问题构成了整个评估表的框架,培训过程中时时的跟踪记录,评价培训进度,培训后观察培训对象反应,培训效果并记录在案。
3 结 语
企业在职工中开展技能培训,关乎企业发展命脉,有效的技能培训能够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其知识层次和技能水平,发掘职工潜力,最大化的释放其价值,使企业人的因素正常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企业中每个职工经过培训都有了思想转变、技能提升、促进企业凝聚力提升,使得企业不管在何种时期都能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为企业发展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