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作家张德芬创作的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本页是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10篇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习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老朋友推荐的,它算是一本心理类的书。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仅有自已。”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别人,却忽略了自已。
它主要讲述了名校毕业生的女白领若菱在生活中经历的起起伏伏,以及她与一位老者的对话,由此教我们去探寻内心深层的自已,让我们逐渐去了解认识内心更存粹的自已,让我们离最真实的自已越来越近。
在书中,作者从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四个方面去讲述,并切实有效的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经过团队性咨询,个别的疗愈,或者是练习体验的方式来帮忙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进一步疗愈自已的内心。无法预测未知的自已,只能用自已的勇气解决当下的问题,期待未知的自已m。simayi和生活。遇事时,多看看自已,从自已找原因,认清最真实的自已。以往修的一门心灵修养课,教师说过的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人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已,发现自已,探寻未知的自已。
其实,无论在书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世界上从来没有自已消失的问题,当碰到问题时,就得应对,处理,放下,解决。”如果当你看完这本书,你可能会更加相信,任何事情,跟自已的`勇气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很多时候,不一样的人应对问题,想法不尽然一样,但一样的是:成功的那些,往往是能够克服自已的怯懦,提起勇气解决问题的。期望看到这些的你,亦能如此!
我已经在前年五六月份的时候看过这本书了,我觉得特别适合那些都市人群拜读,这本是我为数不多完整看完的书。
当然,这是一篇我早就写好的读后感了,现在我再继续把她与大家一起分享。作者写作的目的是把它作为一本灵修指南,对于陷入情绪和习性反应的人来说,能读完这本书,会得到很好的提醒,转念的机会。当我读这本书时刚开始并没有看介绍,所以总觉得里面写的为什么就像是瑜伽,后来书中才一度提到瑜伽精神的灵修。直到最后才看简介瑜伽其实也是作者生活的一部分。场景一:某天早晨,一位快递人员打来电话,向我问地址,我说既然是快递,怎么上面没有写详细的地址吗?那人气冲冲说“你说不说呢,你到底说不说呢?”一大清早的,我还睡醒惺忪,莫名其妙的。
我在想,那个人真的好可怜,一大清早的对待一个没有任何冲突无缘由的`人气势冲冲,可以想象,他的生活有多么的不快乐,心里有多么的不快乐他真的很可怜!感想:所以,当某些人在向别人做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并不是他真的有那个立场和权力,他经常和别人闹不合,争吵,一副势不可挡的样子,他的生活和内心一定不愉快,身边的人都不喜欢他,难道他不知道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磁场,通俗点讲,那就是你对别人造成的反应和感觉,你的内心喜悦,快乐,平和的能量磁场别人是能感受到同时带给别人积极的。反之,不悦只会让别人远离,一切变得消极和僵硬。
怎么说呢,其实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让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书中的女主角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老人”,在老人一次次的引导下认识自己,学会向自己的负面情绪臣服,从而以更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人生。
我以前没想过,原来我们经历过的苦难,创伤,会藏有心中的深处,我们需要困境的时候,这种曾经受伤的负面情绪会不自觉得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这种负面情绪的胜肽需要存活,这种胜肽的存活会让你一次次地体验这种情绪,受到拆磨,让你习惯扮演成受害者的角色。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留下的伤害,当负面情绪出现时,不要排斥,要臣服,学着和自己和解,然后找办法解决问题。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的苦难,但是我们要相信这是老天安排给我们学习的课题,多留意自己的内心变化,反思自己的言行。每个人生模式跟出生,后天接受教育,经历,前世业力都有关系,我们怪不了老天,只能够让自己学会臣服,守住内心的喜悦,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包括下决心去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毛病”,而不是习惯性回避自我反思,把所有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想以此扮演受害人的角色,让自己得到同情。说到底影响我们的对人事物看法的',是我们的内心,何不换种想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思考模式,如果你一直拒绝反思自己,或困在某一个观念里,你就会很容易把所有问题指向别人,那么你只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怎么与别人抗争这种问题上,你只会沉浸在痛苦中。
所以呀,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吧,这世界上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学会认识真我和小我,学会在生命的成长道路中看到自己昔日留下的内心深处的伤痕,臣服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排斥这种负面情绪,而是去和解,然后想方法解决,一切会更好的,一个好的自己,也会吸引好的人和事,对吗?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说一些迷惑都被这本书一一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本修身养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学的书,看完后我深有启发。
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女主人公通过无意间遇见的一位神秘老人,进行了一系列貌似离奇的探寻真我的路程。这段旅途一路走来,有痛苦也有失去,但是女主人公最终找寻到了自己真正要走的路。现在的我们还年轻,正是汲取知识和塑造发展自己的最佳时间,但此时的我们也因此显得不够安定。
这本书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陋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的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因此我想感谢曾经伤害过我的人和事,他们何尝不是给了我这样一个礼物,也给了我坚强和成长的契机呢?浴火重生的凤凰才能更有生命力,飞得更加高。
一本好书,需要反复品读。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人生的哲理,更引领我走过了一段人生必经的心路历程。
《遇见未知的自我》,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我。
外面没有别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论断时,或许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让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很多忧虑和焦躁都是自我编造的,把别人强加到自我的故事里,制造麻烦。有时候换个角度想一下,事情就会有另一个表情。如果非要编故事的话,为何不编一些完美的情节呢?让生命温馨一点吧。
《遇见未知的自我》,帮我重拾了用心乐观的生活态度。
《遇见未知的自我》告诉我,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忙你,帮忙你找到你自我,帮忙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我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进了脆弱的泥潭,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我很倒霉,怀才不遇,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我》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我,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就应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用心乐观的生活态度。
人一生追求的归纳起来只有几个字,那就是爱,喜悦,和平,真我,其他所有与植物馆的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爱,喜悦,和平,真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怎样才能让自我的心灵更强大呢?
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我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
我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籍是《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别人,而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心情的阴晴圆缺总是被身边的人或事所左右。是呀,周围的人、事、景、物常常会在我们不同的想法下产生着不同地变化。其实不是他们在变,而是看的人在变。所以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凭借着主观想法去臆断,要追根溯源,多想想藏在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就像书中的老人所说的: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陋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顾城说:“一个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会永远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的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颗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这个“自己”不是你的愿望,不是你的想象,不是吹来又吹散的风,他是大地,无论走到哪里,做了什么,都还在自己的生命中。我们坚持着固执的理想,保持着难填的匮乏感,牢记着那些撕扯神经的遗憾,也许所爱的已不是彼时的种种,但为其付出的热情,也将我们的生命堆叠得精彩丰饶。它们代表着对平凡的生活中的一次次勇敢超越,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是祭坛。某一天,我们站在某个路口,闭上眼睛,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方向。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讲的就是这种顿悟,对自己的知晓与放下。摩诃迦叶见佛祖拈花不语,破颜微笑,那或有时,我们见到那另一个自己,也会有那样的自在圆融吧。
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别人给不了,也无法给予,不要找错了方向。想要快乐,首先要平静地接受生活中的不快乐,正视我们的不幸,学会“臣服”于所有已经发生的事,甘心地去接受,然后慢慢找到一条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当下。
当然,快乐不等于肤浅,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对生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乐观、开朗、阳光、思考、执著,就是获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过,要有技巧,能够使自己在恰当的时候,陷入沉思,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打开心怀,投入生活,变得真正的开心快乐。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总可以确定想去的方向。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着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自己内心惜福感恩的心态,遇见最好的自己,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有人说读书能改变自己,如何改变自己呢?自己也再反复的追问过,慢慢的发现自己在改变,改变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就像吃饭一样,一天吃不成一个胖子,每天一日三餐,慢慢小孩子就长大了!
有人说读书不在多,也就是仅有的几本书打开了自己心灵不开窍东西,使自己突然开窍了,自己就会沿着一条自己人生道路走下去。有人说那些书是好书?有价值的书?我只能说人找书不好找,书找书很容易,这本遇到未知的自己,重读的时候我自己不自然的融入到了书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心灵得到了充实,我不能评价这本书到底好是坏,只能说如何融入到书中自己才可以评价。同时心灵的书要和现实书配套着去读,我就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路遥先生巜平凡的世界》一起读的,生活就是一部磨难史,像牛一样劳作,像大地一样奉献,在磨难中感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净化。同时刘和平先生说过,在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去历史人物到过的'地方,还原历史的再现,倍感生活的美好!
张德芬女士这本著作,如何领会这本书的内涵,从老人在地上画的圈圈中,中心是真我,如何找到真我展开的论述和方法的运用,从封闭到开放,从开放到破解,准时、具体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物质理论实现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应该算是我看的第一本灵心小说。作者在自序中写到:如果你在追寻人生的答案,或是在尝试解决人生的一个难题,或是你正处在一个停滞的阶段,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也许就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你会有心领神会的一刻,因而答案自动浮动。我有同样的问题存在,于是抱着希望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心中有很多感触。
书中的老人其实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心态的不合适,继而指引我们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拥有好的心态。老人说: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戏,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灭,它可以目睹、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老人还告诉我们: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下面谈谈书中主要的观点与我的看法。
1、从古老的问题“我是谁”开始,当然书中的老人也不会告诉你这个千古之谜的答案,“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我们为什么常常不快乐?”三个问题带我们进入,告诉我们“我们所有人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地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平时都戴上了太多的面具,似乎很少是活在真我中。
2、书中介绍了吸引力法则:“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会和他共鸣,被他吸引;反之亦然”。其实,这个就是潜意识法则中的信念的力量。
3、我们不断重复的行为、情绪、思考模式,造就了神经细胞之间的网络布线系统,这就是我们人生脚本或人生模式的成因。
4、臣服:就是看到自己的抗拒,接纳自己与外面的`所有一切,包括负面的一切,没有评判没有目的。
5、很好的结尾语:“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
我们不知道命运可以改变,我们所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却是徒劳无功,反而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正如智者的指引,让我们拥有好的心态,力量是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正如女主角若菱最后能够在智者的指点之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蚕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一直说想要找本书看看的,因为现在很多人的业余时间大多都浪费再手机上了,感觉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就找了一个毕业后就认识的好友,因为看到她这些年的变化和朋友圈经常发表的一些学习感悟,给朋友们推荐的很多自己已经看过不错的书籍,所以找她借来一两本我自己适合学习的书,她直接推荐了这本身心灵畅销书作家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自己对于身心灵修行课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她推荐的肯定也是值得我学习的。
先看了作者寄语:在身体和心理层面,先从自己能够切实做到的一个好的小习惯开始,身体层面,比如饮食或运动;心理层面,每天检视今天是谁或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负面情绪,然后向内探索原因。现在自己也是给自己每月每天定一个小目标,今天必须完成什么,必须达到什么结果。每个好的习惯一定要有意识地持续至少21天,才可能转化为潜意识中的习惯(自动化)。四月份开始坚持每周跑步,每天抽空把书读几章节,要求自己就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开始。
本书是以主人公若菱与老者每次的见面谈话及寻找问题答案追溯来展开。从主人公生活工作中的迷茫,失落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认同结果,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书中的主人公,每天也都会遇到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书中有讲到能量作用及影响,比如坏脾气的坏心情的传播,观察者影响被观察者的小实验测试,引用书中的日本小学生的米饭实验,教室放三碗米饭,每天上学同学们对第一碗米饭说我爱你,你好好吃哦,第二碗完全没有任何关注,第三碗米饭得到的话语是:你丑死了,没人要理你。一个月后,第一碗米饭变黄色,发出酒香味儿,第二碗米饭黑色发臭,还长了霉菌,这就是无人理睬的悲哀,第三碗变黑发臭,稍好一点,因为至少有人理睬。这跟平常我们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是一样的,比如每天有人夸你今天看起来好精神,今天的妆容很漂亮,你会一天的心情都是超好的,看到什么也都感觉是美好的,但是每天被人说丑,笨,心情是沮丧的,看到什么也都是灰暗的阴天一样,长此以后,自然整个人都会被情绪影响,工作生活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所有的人、事、物都式你自己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镜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观念的牢笼之中,却浑然不觉,想要走出自己的观念,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的观念,而且你的观念是阻挡你进入自己内在和平、喜悦的唯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