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多用篆文刻成,故称篆刻。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汉族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篆刻的作品与刻字铺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讲究章法、篆法和刀法,有系统的理论,技法和审美取向。后者主要靠描和修反复而成,并不计较章法、篆法和刀法的艺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篆刻心得体会【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我校是温州市小学中唯一一所篆刻特色学校,在成为特色学校以来,我们除了继续坚持开展“篆刻特色教育校本课程”,还关注到通过篆刻特色来建设美丽学校。篆刻是极其传统的一门艺术,是艺术家用来表达自己创作精神,文化素养的载体。开展学生各种篆刻学习活动,不仅是学生对篆刻的认识,还包含许多内容,诸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个体审美能力的提高、创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篆刻特色教育是建设美丽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篆刻项目。
第一、继续开展篆刻特色教育校本课程。
作为指导师,我通过午间自修时间和文体活动的艺术时间对学生进行篆刻实践学习指导。通过学习三年级同学初步了解了何为篆刻,初步学会拿刀篆刻,并有很多同学喜欢上了篆刻艺术。四、五、六年级同学这学期经过学习,对篆刻的理解更进一步,动手实践能力更加好了。只要我们一直进行篆刻学习活动,我们学校就能不断冒出篆刻艺术人才,就能形成良好的篆刻氛围。篆刻特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围绕课程整合,本学期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初步提出了优化篆刻校本教材的方案。主要根据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实现篆刻教学在不同年级教学中的整合。一、二年级以故事为主,包括称一称石章的重量、名家故事和玺印故事,把篆刻教学融入数学和思品教学中。三、四年级以篆刻临摹为主,包括篆刻演变历史、认识篆刻材料和篆刻印面面积的计算,把篆刻教学整合入科学和数学中。五、六年级以篆刻综合活动为主,包括古文字认识、打磨石章外形、计算篆刻石章的体积和表面积,把篆刻教学整合入国学、科学、数学和综合实践课中。
第二、积极开展篆刻社团活动。
本学期我们组织了校“印海”篆刻社团给各中队刻印活动,整个活动历时半个月,共有24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了本次篆刻活动。活动中需要的材料学生都自费提供,还有许多高年级同学主动帮助低段班级刻好印章,体现出滨海一小优秀的学校传统。在活动中我不断指导学生查好篆字,选出合适的字,再设计多方印稿,选择最佳的方案,接着刻成印章,最后修改拿出最好的印章。现在这些印章已在图文店里扫描,最后将于班级介绍一起做成班牌挂于班级门口。其次,“印海”篆刻社团成员还在区运动会上展示学校篆刻特色,我亲自把我校“校训”篆刻成一方印章,再电脑放大,做成展示牌,再通过学生不同的队形展示给全区的各校师生观看。
第三、努力建设篆刻校园文化。
悬挂于校园门口进来走廊上的篆刻作品,是我们学校通过篆刻特色展示我们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其次在楼梯口我们布置了丰富、精彩的篆刻展示墙,展示我校最优秀的篆刻成绩。在校内我们正在建设布置篆刻艺术走廊,经过多方考虑,现在初步选出17方适合学生德育的篆刻印章,后期我们将制作成展示牌悬挂于篆刻艺术走廊,这样学生在篆刻艺术走廊里即欣赏篆刻艺术,又可以进行德育。
以上是我们学校篆刻特色活动的开展情况,在下学期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篆刻,是我国一种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产物。它,是一种从秦汉一直延用至今的权威的信物,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拿它当做信物,至今未断。它,曾一度被人们视为雕虫小技,而今又重新崛起,傲然挺立于艺术之巅。
开学初期,二次选课开始时,我无意间看到了选课系统里竟然有篆刻艺术这门课,当时就很兴奋,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门课。从小我就对印章这一类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小时候经常拿着小刀在橡皮之类的东西上乱刻乱画,梦想着有一天我能够拿着自己刻的章,盖在各类公文上,以此来代表自己。现在,我终于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在期待中,第十周,篆刻艺术终于开课了。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简单讲述了他的篆刻生涯,以及篆刻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发展等等,老师还现场刻了一方章,当时真可谓惊诧我也,对篆刻的兴趣也更大了。之后,讲述了学习篆刻所需要准备的物品,我回来就买了篆刻刀、印床、青田石、印泥、砂纸、宣纸这些材料,满心期待着我的第一次篆刻。
第二节课,带齐装备,我终于迈入了篆刻这个艺术大殿堂,虽说我的第一次篆刻不完美,但我已掌握了方法,学会了如何使刀。我相信,勤加练习,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篆刻有朱文印和白文印,白文印比较简单,朱文印就比较复杂了,往往需要花费更大的功夫。古玺分为官玺、私玺、吉语玺、图形玺、烙马玺,材质有金、玉、铜、骨、陶、石等等。“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其实学好篆刻关键在于勤加练习,老师在每周五一下午的课上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来讲怎么刻,而是把时间留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多加练习,不懂得地方就向老师请教,这让我进步非常快。我前几节课学习刻战国玉玺、汉代官印等,区分开了白文印和朱文印的`区别。
篆刻其实是一门非常容易入门的艺术,一下午的课程你就基本掌握了最基础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在这一点上近似于大众艺术,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你就越难以做好,并不是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有些人写了几十年的汉子了,也不能成为书法家,这需要的是毅力加上领悟力。以印稿的布局为例,最让我感慨的也许是那些字的变形,加长,缩短,字与字的组合来迎合印稿布局的疏密,美感,也许这里融入了篆刻家们更多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
篆刻从古至今,一路走来不断地发展完善,也需要我们继承下去,不断地弘扬光大。我会勤加练习篆刻,把这当成一门业余的爱好持续下去,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拿着我的篆刻,来向世界展示篆刻的魅力。
4月3日至29日,我参加了西部书界新秀研修班,主要学习了篆书和篆刻。现就篆书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做一总结。
一、在学书理念上有了重新认识。 西部书界新秀研修班以“正本清源,回归经典,学术兼修,德艺并进”为宗旨。首先,把书法的学习提到了“道”的高度上,把书法放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去思考,如何体现传统思想,传统思想又是如何促进书法不断的发展和演变。这些知识的梳理,使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书法。其次,从审美的角度,梳理了各种书体在发展中所遵循的审美标准,和当前书法的发展方向问题。在各种书体演变成熟的情况下,当代书法的发展必须在技法上不断接近古法,在空间上不断发现,在格调上不断追求,才能有所发展。第三,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古人书写的心理感受,以自然书写为主,使作品更加自然,减少做作的弊端。
二、了解了篆书的流变及审美。篆书的流变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先秦墨迹和小篆等几个阶段。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除了文字的阐释外,亲眼目睹实物资料感受不同篆书风格更为重要。西部班通过组织考察殷墟遗址、文字博物馆等河南省内文字、青铜器博物馆,在感叹中华民族伟大的同时,从思维上彻底改变了对于篆书的认识。“篆贵婉而畅”,孙过庭对于篆书审美的总结,几乎成为了历代评价篆书的不二标准。而实物资料确实也反映了这一点,即使是有篆中草书之称的《散氏盘》,其流露出的温婉,遒劲也无限的接近着孙氏的观点。秦小篆的出现,把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其线质的温润如玉和结构的端庄堂正,时刻体现着割据统一后国家的制度的森严和规范。汉李阳冰铁线篆虽然在气质上没有表现出秦篆的通透,但线条的盘曲和结构的圆融,极力表现着通畅,也增加了字内张力。同时也影响了隋唐篆刻。在大兴碑学的清代,篆书重新进入到大家的视野,经过了郑簠、王时敏等人的实践后,至邓石如达到了高潮,在他之后,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等人都受他影响,也体现着这个时代的篆书特点。
三、技法上更加清晰,篆书技法较其他书体简单。在用笔上,主要是转,注重“藏锋和平拖”,在对称,匀齐的基础上,大篆,小篆和清篆所表现出的“度”各有差别,这也形成了书法用笔的一大系统。在字法和章法上,大篆强调和谐,小篆则追求匀齐。在墨法上,大篆墨色变化远比小篆强烈。但值得注意的是,篆书的用笔系统已相当成熟,并且影响着以后书法用笔的发展。比如篆书中的“转”,要通过腕的运动来完成,理解了这一点,对于后世书家所的“涩”、“留”、“绞”等概念就有所明白了。
四、对于篆书学习的思考。 篆书体系十分庞大,如何在这个体系中寻找适合自己取法的对象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峄山碑》入手,在了解和掌握了篆书基本技法后,深入学习《泰山刻石》和《石鼓文》,这样既可上溯大篆,下接汉清诸家。当前篆书创作中出现了状如算子般的小篆和狂狷古怪的大篆作品,离“婉而畅”的审美共识逾行逾远,只有不断拷问传统,才能发现新的东西。同时,篆书的学习除了掌握技法之外,更要关注文字演变,才能不会在创作中出现错字,谬字。
11月5日在秦皇岛海港区教师培训中心,我有幸参加了教师篆刻培训,并且收获颇多,这次培训对于我们美术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培训的时间不长,只有四天,在这四天的时间里我们学到不少东西。这次培训还使我意识到了篆刻的重要性。
本次培训从山海关请来了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兰惠泉老师讲座。兰老师看似严肃的给我们简单的讲述了他的经历和篆刻的的基本知识以及我们需要做的那些准备。有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就是学习篆刻必须写好篆字。听完这句话,我心想,完蛋了,这么算,学好篆刻必须要写好篆字了,我这七扭八歪的书法根本不行啊,也就想到这心里陡然心灰意冷,可是又想,既然到这学习来了就努力的学吧。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篆刻,原来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其实学好篆刻精髓我想在于自己多加练习,兰老师在每天的课上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讲怎么刻,他倒是花了大把时间来和我们每个人一对一的指导,这让我感到有特别的收获。兰老师多次强调要认真,要求我们在篆刻时一定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磨石、设计、临摹、印搞、刻石,每一步都要认真仔细,如果有错误了就必要要改正甚至重新再来一遍,这让我感到了严肃性。
篆刻我认为是非常容易入门的一门艺术,基本上在第一天的课程里你就基本掌握了最基础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在这一点上近似于大众艺术,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你就越难以做好,并不是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有些人写了几十年的汉字了,也不能成为书法家,这需要的是毅力加上领悟力。以印稿的布局为例,最让我感慨的也许是那些字的变形,加长,缩短,字与字的组合来迎合印稿布局的疏密,美感,也许这里融入了篆刻家们更多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我的名字是三个字,本来打算刻四个字的印,发现自己的名字写出来疏密太过失调,于是我就请教兰老师帮我设计一下印稿,兰老师把名字分成三个格局,打破了常规的印章布局,根据印面的需要做了些变形,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印面初稿。小小的方寸之间,不仅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美术素养、书法艺术,还能反映他的刀工、态度、知识素养等等很多,小小的方寸之间果然有见天地的雄魄。
篆刻从春秋战国经汉唐再到宋元明清,一路走来不断地发展完善,是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脉,在现在传统文化衰败的现代,篆刻作为一门艺术与以前相比,被很多普通民众所忽视,可喜的是,北京奥运会会徽出现了篆刻的身影,在2009年篆刻被申请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篆刻一路走来,当然,也会一路继续走下去。现在,各校把篆刻列为校本课程,大大增加了篆刻的普及性,使更多的人了解篆刻、掌握篆刻,使我们中华民族的这项传统艺术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