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就医体验心得体会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从同级别的大医院到同级别的小医院,实际情况和自己想的有出入,第一周有很多抵触,尤其是写病历分析病例,在这个医院病历查的很紧,几乎到了很变态的程度,每天中午不能睡觉还得在那写啊写,周末好不容易休息了一下,醒来躺在床上想,难道我以后就要这样过下去吗?no,就算这些老师再不济,就算这个医院的医院的制度再有问题,他们临床工作多年还是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在20天之内带我的老师换了2个,两个都很利萨的人,但感觉不一样,有对我放心让我自己放手去干的也有认真核对我做过的每一件事情然后指出来让我重做,甚至因为一个病程里有刮涂的痕迹会影响整体效果而让我整页重抄的,现在想想看都是为了我好,她们愿意腾出自己的时间教我已经是为我好,要是到了其它地方大家都很忙,谁理你,你自己干不了,就走人吧,有人愿意指出你的错误应该很庆幸,很感谢这位老师。
上了临床才发现研究生3年什么都没学到,化验单上的每一个异常都要分析,不然被查到这份病历,300块钱就没了,虽然这种制度有点变态,但从长远来考虑是为了我们着想,试想如果有难缠的病人把你的这份病历拿到法庭上指着各项指标问你的时候,你还有时间去查书去分析吗?被问得哑口无言倒是很有可能,从对自己严格要求开始也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为,每天不要抱怨,而是想想今天我又学到了什么,自己独立出门诊一上午,下班后回想还是有很多遗憾,有很多需要排除性的检查我们应该想到的,但在面对病人时,那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需要你在短时间内做出很多的可能性,如果单单局限在自己的专业范围之内难免会遗漏,大学里面最重要的书是大内大外和诊断学,每天翻看都会有很多新的收获,尤其是在临床面对一个活生生的病人时,碰到过一次就会永远难忘。
学会和病人交流,和他们多聊聊,有时候聊家常都可以想到他发病的原因是什么,现在人们的疾病不仅仅是表现在表面我们所能看见的,其实更多的是身心疾病,心里疾病对身体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周围环境对她的影响,从心里上去贴近他们,试想着如果这个人是我的父母我会怎样对待他,查房不仅仅是自己每天早晨过去问问他昨晚有没有事,停下来和她多聊聊就可以知道他的心结所在,该从以后的治疗上和谈话上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换位思考很重要。
看病难一直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资源仅占世界资源的2%,由此可见医疗资源的稀缺。我所工作的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我们广西规模最大技术最好的一家医院,不言而喻前来就诊的人是多之又多,看病自然很难。
然而我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怎么做才能在有这么多患者的情况下做好服务工作呢?为此医院为我们这些新入职的职工安排了一项到门诊就医的岗前培训。目的正是让我们有一次看病难的体验,让我们更切实的体验病人就医的困难,也为寻找到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的方法。
这信息时代的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捷,我提前进行了电话预约,所以很快就看上病了。做检查——等结果——看结果,一切都很顺利。以前也到医院看过病,并且都是直接到门诊挂号的,每次都要一整天才能把病看完,这一次我吸取教训先挂号后看病整个过程只用了3小时。因此我这次最大的感触是:看病其实不难,只要大家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一切都会很顺利便捷的。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觉得为患者普及预约挂号看病的知识应该作为一种义务来执行,医院里面有那么多种提前预约的方式:比如就诊卡自助预约挂号,电话预约挂号,网络预约挂号等,不用岂不是在浪费资源。合理的运用这些快捷方式不是为大家都省了不少麻烦节约了不少时间?当我们自觉的把它当做一种义务来执行,想必患者会对我们医务人员多一份温情,医患关系必定会更加融洽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体会,我知道也有看病遇到困难的同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为病人多做一分,病人会更爱我们一分,医患关系会更融洽一分。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今天为了切身感受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辛苦,学会在工作中“换位思考”,医院组织开展了“换位就医体验”活动。我于3月1日下午到四院就诊,着实体验了一回做病人的感受。
挂号很顺利,工作人员态度还好,虽然人很多,但是挂号窗口也多,没等多少时间便挂上号。因为此次就诊的科室位置很隐蔽,所以找了很长时间才找到,期间因为找不到导医问路,也耽误了会儿时间。好不容易到了诊室,我长长的舒了口气,但是又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就两个医生看病,而且被病人围了好几圈,我的心顿时凉了一大截,心想今天不知道能不能看成了,因为我去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X点了。这时一位导医过来了,问我是不是第一次就诊,于是便把我带到一个没人的桌子旁,告知我等会儿会有医生过来填病例本,大概等了1X分钟,我还以为没人管了,刚要去问,这时有个实习生也许是进修生过来,问了问我基本情况,帮我填了病例本,然后请示了下别的医生,就给我开了单子让我去交费检查,检查的人到是不多。拿完结果回来,又是漫长的等待,也不知道找哪个医生,导医也不见了,也不知道问谁,索性站在一个病人稍微少一点的医生旁,大家都很着急,都抢着要医生看。我又不是那种嗓门高的人,等了老半天才轮到我,因为我只是看个结果所以说了2-3分钟便结束了。看了看时间已经是17点多了,估计他们也快下班了。
这次看病我着实感受到了病人看病的难处,尤其是一些大的医院,病人多,挂号难,有时候为了挂号还要等好几天,有些偏远地区的人为了看病还要在城里待好几天,为了省钱连旅馆都舍不得住,露宿街头。虽然国家加大医疗保险力度,但是对于偏远以及贫困地区的人来说,到大医院看病依然是很难的。
虽然有些事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比如:
1、增加医院门诊医生的数量;
2、医务人员接待病人多些热情,多些解释,多些沟通;
3、导医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持就诊秩序;
4、医院各科诊室的标识清楚;
5、门诊便民服务设施配备齐全,比如放置饮水机以及一次性纸杯;
6、门诊药房工作人员能主动说明药物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而对于我病房的医务工作者,与病人接触的更多就更应该体会病人的疾苦。一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治疗他们的身体疾病,更要了解他们的心中所想,做好心理护理。一个人在患病就医期间,其生活状况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手术患者,术前的紧张恐惧,术后的难忍疼痛、最基本生活能力的丧失;被诊断为癌症或终身疾病的患者,当得到医生告知时,内心受到沉重打击,瞬间似有晴天霹雳之感;即使慢性病患者,当他们面临着常进医院,天天吃药,承受疾病的折磨,心理上也会变得自卑、焦虑,精神上也会感到痛苦、不安。常有这样的情况:对于患病的同事、朋友,甚至是亲人,我们总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却爱莫能助,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病患的亲身体会,他们的痛苦体验往往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作为医者,学会与患者换位思考,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则是我们的职业使然。
一提到生病估计你们不是害怕就是不开心吧?而我却觉得很让我感动。
星期二凌晨一点多,我拉肚子,那时,我感到很痛苦,觉得全世界好像只有黑暗和痛苦。
估计是我的动静太大了,爸爸听见了,就亲切地问候我:“怎么了?不舒服么?”“我肚子痛。”我有气无力地说。
不一会儿,爸爸披着衣服来到了我床前,看到我病恹恹地半躺在床上,眉毛微微地皱了皱,便下楼去给我倒了一杯水,拿了一颗药。
吃完药后,我感觉好多了,于是关了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早上,妈妈叫醒了我,问我还痛不痛了,我摇了摇头,妈妈问我:“今天能去学校么?”“不知道,只知道我很想睡。”妈妈帮我掖了掖被角,就出去了。
等我再醒来时,天已蒙蒙亮,我整理了一下头发。这时听见妈妈上楼了,一边上楼一边叫我:“我给你熬了汤,还有包子。不能一直睡啊,起码也得吃了饭再睡啊!”
妈妈来到了我房内,对我说:“一会儿我去上班,奶奶一会儿就来带你去看病。”说完,温暖的手抚上我的额头,帮我梳理了一下我刚整理过的头发,用双手捧了捧我的。脸,下楼去了。
我吃完饭,刚想上楼,却听见门口有声音,走近一看,原来是奶奶。
奶奶问了问我的病,就去给我开药了。我躺在床上眯了一会儿后,奶奶回来了,亲眼看着我吃完药后,又叮嘱了几句,这才放心地去干活了。
此时,我心里不再有以前对生病的'恐惧,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奶奶和爸爸、妈妈对我的关爱。有一个温馨的家,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