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整理的磨课心得体会(最新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磨课,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不过,这磨课的“磨”字就如侠客十年磨一剑、修炼得道一样,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在准备国家赛课中我经历了“磨课”。现在回忆起来,每一次我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领导所赋予的机会及磨课教师的帮助。每一次磨课,我们都会在一起共同讨论: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更合理、怎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
这个过程使我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在磨课活动中,我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对立体图形的第一次深入的学习,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就是通过学习它们的特征从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最初的设计中,活动1我是通过学生观察我手上的长方体去引领学生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在设计时,我正好在上一年级的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其中就有长方体和正方体,所以我觉得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学生应该很清楚,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学习来很吃力,我讲起来也很吃力,也很空洞,学生糊里糊涂,我更是急得一身汗,花了太多的时间却没有得到我想要的效果。后来,通过李校长和曹主任给我的一番建议,我恍然大悟,我找到了我接下来突破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切入点了。
首先,我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对于图形的知识遗忘也是需要顾虑的,而且学生学习立体图形需要去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的掌握。后来,我通过整改,将活动1这样设计了,首先,引导学生认识面、棱、顶点,这样慢慢在知识体系中开始建立框架,然后接着让每一位学生带着问题去摸一摸长方体,这样学生活动起来就有了方向标,感受也更深刻一些了。
就从这一点的设计者我明白了,我们在设计一堂课时,起点定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情况,空间观念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比较简单,但是孩子的思维中空间观念是比较薄弱的,我们要充分地让他们去感受去领悟,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也更易于学生去掌握,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小学阶段图形学习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时不能忽略。
一堂好课是怎样诞生的?经历过前段时间分宜一小数学工作室的课例打磨活动,我有了深切地体会:好课是“磨”出来的。尤其是跟随着一个优秀的团队,在名师指点、团队每个成员智慧的碰撞下,在“磨课”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次我们工作室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如何促进学生对数概念的真正理解。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分数的意义》。
最初,我们的思路是引领学生在一步步地丰富对整体“1”的认识的基础上,揭示出分数的意义,并板书出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可是,在第一次试课之后,我们发现,学生虽然能清晰地说出分数的意义的“概念”,但是在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却感到困难重重。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正如李水莲老师所说的那样:学生会背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句话,或者会依样画葫芦地说出有关一个分数的一句话,是否意味着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意义?我们的教学是重在体会分数的意义,还是重在体会分数形式化的“概念”?
毋庸置疑,我们的重点应该是在前者。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设计思路:先从生活中找能用1表示的物体,再体会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用“1”表示。然后从平均分不同的物体中形成直观表象;再创设自由创造分数的情境,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接下来创设了如下情境:根据班上男女生的人数用分数说句话,调查班上视力不达标的孩子有多少个?你能联想到哪个分数?创设分糖游戏环节,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分一分的过程中,由部分想整体,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在大量的现实情境中做出取舍、抽象和概括,在不断变换的情境中,体会到情境虽然变换但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实质不变。这时候,板书不板书出分数的意义的形式化的概念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对分数意义已有了深刻地理解。
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次磨课,我再次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我们要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流利地背出概念,而是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出发,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对概念的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想“当然”而为之,应该把“备学生”落到实处。
在最初,我们把本节课的重点设定在:对“单位1”的认识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双重任务上。因此,确定了我们的思路是:以问题带动,在不断变换分物体的情境中,引领学生一步步地丰富对整体“1”的认识,引入“单位‘1’”的概念;接下来仍然以问带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阐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再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揭示分数的意义。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学生对分数的认知,就会沿着我们为他们铺设好的阶梯,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本节课的重难点就会得以轻松突破。这样的设计,我们认为是“时刻在为学生着想”。可是,在接下来的第一、二次磨课中,却发现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困难。其实,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他们是有生活基础的,如一包薯片、一盒铅笔、一个小组等等,只是没有给他们冠之以“单位1”的名称而已。于是,又调整了教学思路,不再把“单位1”当做教学重点处理,只是帮助他们把散落在脑海中有关一个整体的零星表象汇集提升,引导学生用“单位1”的概念来表示一个整体的内涵。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说”早已会说。但“做”,在很多时候只是“想当然”,会自以为是的认为学生应该是这样的。他们到底已经理解了什么,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是如何思考的,这还需要我们在备课前要真正地去了解、去研究。
再次,在进行教学设计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必将导致肤浅。
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学分数的意义应该涉及到的知识,如分数的产生、分数符号的历史发展、分数单位、量与率的比较等内容都非常重要,极想有在一节课中就倾其所有而告之之势。这是我在备战公开课时经常会犯的痼疾,还好有其他老师头脑清醒,做事果断,大刀阔斧,修枝剪叶,才令得本节课不蔓不枝,主干分明。
但是对 “量”与“率”比较,终难割舍,大家在第一、二次的试课中都作为重点关注点之一。后来在工作室成员的研讨下删减一部分内容,把重点放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她们让我懂得设计教学不能因为求全而面面俱到,不能因为求新而花样百出,一定要把握准重点,懂得取舍。
俗话说,好事多磨。其实,“课”也是要经过多番磨砺才有可能变成经典。“磨课”带给我的不单单是一节好课,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团队中的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带给我更多地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去研究每一个教学内容,在没有团队的情况下如何“磨课”,要养成一种思考习惯。经过此番磨砺,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上能做得更好。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从教学中转变了认识,从今以后要重新挑战自我。通过研修,教学方法有所改进。
教学方面,我把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后进生的转化,中等生的优化和优秀生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工作的总目标,注重考研,大胆改革,形成勤恳踏实,乐帮善带的作风。指导老师班为我们介绍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认识到自己有幸加入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英语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听了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
睿智的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中国顶级初中英语教师的风采。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认识了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我理想中的英语课堂应该体现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艺术,应该时刻洋溢着生活气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尽情的交流。快乐的英语课堂让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习活动。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英语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英语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英语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老师,你们真的辛苦了,想余下的日子学习会更加的精彩!
专家老师们集思广益,深思熟虑制定出本次研究课例 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对于意蕴丰富的文言文,怎样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入手,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披文入境、披文入情,多角度、深层次品读?
2、如何尊重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思维碰撞中升华认识?
在经过两次备课之后,丁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比较成功的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多角度、深层次品读文本意蕴,有集体诵读、自由诵读、个人诵读等几个多种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出色达成了“反复诵读、多角度品读文本意蕴效果”的目标。
二、依据情景导入——整体感知——赏析品味——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由浅入深,整个流程,师生倾情投入,层层品读,边读边品,以读带品,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收到了读者与文本共鸣的效果,达成了“感受作者微妙心境”的教学目标。如:在丁老师多次集体诵读“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抓住关键词“解衣”、“ 欣然”,体会作者“清闲”。品读“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一句,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诵读,小声齐读,再加速齐读,最后,慢慢地齐读“相与步于中庭”,加深了学生对“悠闲”的认识,读出了“安闲”之意。在丁老师的点拨下,运用重点字重读、快读、慢读、大声读等多种方式,体会出作者苏轼的清闲、悠闲、安闲,促进学生对“闲人”的解读。
三、最后,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丁老师投放一些资料,又安排了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读深读透,获取资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就这样,结合背景资料学生体会到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的微妙复杂的心境。
本节课丁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诵读课文,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学生感受到了月夜景色之美,品味出文章语言之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旷达闲适的思想情感之美,出色达成了“反复诵读、多角度品读文本意蕴效果”的目标。
针对这堂课,我想说一点自己的看法。首先是情景导入,用青岛的月亮导入,并投放了照片,说实话,那图片上,毫无特色的居民楼上空一轮空洞又无光泽的圆月,单调又无趣,与文本中美好的意境相差甚远,再说,月亮美不美,与赏月的心情 有关,心情好,在对的时间与对的人一起 , 自然就美, 反之,就不然。所以,导语可否换一下,从苏轼的作品、成就切入,不行吗?
其次,这节课在“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方面,丁老师从实词积累、虚词积累、句式积累、名句积累、背景积累等多方面入手,
教学生积累了不少文言知识,在这一积累过程中, 如果能穿插一些形式灵活的小测验,如: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写景名句的小填空,背诵时双人合作,一人背诵,另一人翻译等等,那样积累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再次,在解读“闲”字时,面对稚嫩的学生,我们如何让他们感受一种正能量,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世人苦被“名利”累,多少“忙人”沉醉于“案牍之劳形”不能自拔。只有正直、淡泊的人才有此心境,自己与张怀民才志同道合、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人生能有一知己,随时相与中庭,共赏一轮明月,无声胜有声,这又是一件怎样的幸事啊。
我个人觉得,我们不能把目光停留在苏轼的悲苦与无奈上,我们可以在作者豁达乐观上,做以引导。比如,可以从美丽的月色引发到博大的胸怀。可以从欣然、悠然赏月引领到积极乐观的心境。可以从他“谁到人生无再少”“大江东去”领略他的豁达豪放。在人生低谷,在挫折逆境中,他的从容坦荡,怎不令人动容?
您有磨课的经历吗?如果有,那您是幸运者,因为您已经拥有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您正在磨课,您将品味磨课中的酸甜苦辣,但不管是什么滋味,请您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品尝,收获的是美味佳肴。如果您还没有磨课的经历,您将感受不到成长的喜悦。磨课就像爬山,在山脚下,望着高山,您想退缩,您想打退堂鼓,就如我们刚接到任务时畏难的情绪与感受。在爬山过程中,我们会觉得累,但在累过之后,沿途的风景,山上的新鲜空气,在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只有到了山顶才能感受。我有幸成为磨过课中的一员。
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有多优秀。一个人,想要优秀,你必须接受挑战;一个人想要尽快优秀,就要去寻找挑战。一个人的知识,必须通过磨练才能获得。朋友,到磨课中去收获快乐的果实吧,在磨课中学会成长。
磨课磨得友谊。在磨课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同事对我的关心与帮助。我们全生物组老师,为了我的课来回奔波;我切身感受到通过磨课增进了同事间的感情与友谊。
磨课磨得是财富。磨课苦,磨课累,但在苦中收获的是快乐,在累中收获的果实。在磨课中,首先收获的是教学"财富"。在正式上课前的每一次试教都是考验,在每次的试教中却都能得到教学的"财富"。其次,在磨课中收获的是自信。在每次试教前,同事们给予微笑与鼓励,一句句祝愿与鼓励的话,暖在了我的心里。在磨课中我磨练了自己意志与胆量。这样的"财富"将终身受用。
磨课磨得是体力。在磨课过程中,其它事情还是一样不能少,只有在晚上8点之后的时间才能安安静静地静下来想自己的课,想教学过程,想教学环节的衔接,想上课时的表情与动作,还要做教学用具、课件,请人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等等,有时需要忙到很晚。因为自己的身体素质较差,这时的你如果体力跟不上,在课堂的正式展示前你就会倒下,那一切的努力将都是白费。这也跟爬山一样,开始用力过多,到了山腰,就会体力不支,半途而废。因此,在磨课的这半个月中我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合理安排教学与休息的时间,并及时补充体力。所以,磨课磨出了我的意志,还磨出我的体力。
磨课生活已告一段落,磨课使我收获颇丰,磨课使我在教学中成长很快,但留给我的是思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次在朋友的帮助下,爬上了一座小山,而在我面前呈现的却是更多更美的高山,想要领略高山的独特魅力,只有努力,再努力。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在心中试讲过,每次上过之后,都会自己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需不需要问题引领,而是这一节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吧!怎么才能做到少问少将少干扰?语言是不是简洁?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加以分析,进一步完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要有谱,也就是要明确课堂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磨课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赵老师紧密结合教材,与学生互动很默契,运用最高级展开最佳电影院这一话题的讨论。问题设计有的放矢,但头脑风暴环节未能做到详略得当,且不典型,层次不清晰。李老师也以不同话题,用比较级展开素材,学生成果展示也惊喜叠现。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学到老教到老。四节课中我有赞同,有矛盾,有惊喜,有领悟,也有疑问。我的领悟是教师有方向的引领,学生才能有收获。讲者实践课堂,领先尝试新思路;观者审视他人,反思自己;议者从他山之石引以为鉴。
俩天的工作安排井然有序,俩天的听课任务同课异构,集结了参训教师的辛劳与智慧,融合了团队成员巧妙的合理化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着实掀起了一场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学热潮。这次磨课研课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课堂上计算的训练时间明显减少。通过我校计算教学的磨课,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目前在计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许多老师忽视了基本的口算训练。二是许多老师感到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无话可讲,缺少合理、灵活的解题技能的指导。三是学生计算技能、技巧、分析综合能力差,计算正确率低,总体速度慢且计算速度大。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总结出了以计算着眼,口算着手,加强课堂内计算教学,探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摸索课堂内计算教学的基本模式。
我们依据教学大纲,对计算教学提出内容、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选择了我校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2》,由杨老师先后两次执教示范。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笔算四则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的数量程度所制约。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1)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们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1-2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
(2)口算内容有计划,要求有层次。口算的内容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新、旧知识必须交……混合训练,针对学生现状及大纲对计算内容的不同要求、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订相应的口算量表。
(3)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不仅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1)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形象直观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然他们知其所以然。
(2)运用“迁移”规律,促进计算法则的掌握。在计算法则教学中,主义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运用旧知识的迁移学习新法则。例如小数加减法法则学习,课建立在加减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3)重视算法指导,在计算的合理性、灵活性上下功夫。在讲情算理、揭示规律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使解题过程既正确,又合理。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定律,使解题过程最忧化。
三、组织好有效练习是计算教学的关键。
(1)新授内容重点练。课堂内应重点练习新的知识点,以便及时巩固新知。
(2)基本内容方法练。在一堂课内必须组织二次获多次基本练习。做到:小步子、多反馈、高密度,及时纠错,加强指导。
(3)易错内容针对练。学生刚学新法则后,经常会发生各种错误,我们建立错题库,设计各种易错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以进一步巩固新知。
(4)新、旧知识结合练。课内还应答适当结合新、句知识进行练习,以达到融会贯通。
四、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是计算教学的动力。
总之,这次的磨课让我收获很多,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但值得我去思考和摸索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琢磨,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第一次磨课经历让我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磨课就是在一次次的试教试讲中反思,在一次次的更新中收获,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与彷徨。然而,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虽忙碌但也充实,快乐。通过一次次磨课,我也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备课细节到位
在备课过程中,找出拼音平舌、翘舌,我偶尔的恍惚会教给学生不完整的知识点,所以要上好一节课,备课需要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将完整无误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使其掌握。
二、设计到位
课堂设计要贯穿一条主线,条理清晰。什么时候认字?什么时候字音和字形的比较?什么时候朗读?只有我设计完善的流程,才能合理的落实知识目标。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从过程中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三、要求到位,纪律到位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自制力较差,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常常会出现一种无序的、低效的状态,所以对低年级的孩子合作、操作之前一定要有要求,但要注意要求不能过多,多了,学生记不住,仍然无效,要做到要求简洁、明确。但必须行之有效。学生良好纪律习惯的培养是教学进行顺利的重要保证。学生随意下座位,站起来,个别同学这样的情景经常上演。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在平时教学中需要加强练习。例如:举手说话、做端正、不玩手和其它的’东西、看黑板等等。纠正学生拖拉,有效率的学习。
四、评价到位评价在课堂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直接的导向作用,积极的激励作用,及时的诊断作用,快捷的调控作用,互动的交流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及时、到位,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评价方面我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对评价性语言的积累。
课上完了,可没有想象中轻松的感觉,因为课堂中又出现了没有预设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