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心得优秀9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读书的心得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的心得 篇1

森林报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阶段,这本书主要写的是森林里发生的一切事情,这些事物在普通的报纸上根本没有说。

森林报这本书是属于科普类的书,里面介绍了森林中的各种有趣的事,除了春、夏、秋、冬,四个阶段,里面还有更细致的分类,如:“打猎”、“城市新闻”、“无线电通报”、“集体农庄新闻”……

读过这篇文章,我深刻地感受到动物的可爱,但它们的家园一天天地遭到我们人类的破坏,我们不停地砍伐树木,猎杀那些可爱的生灵,看着那些动物一天天地减少着,我非常伤心,非常希望人类感受到自己行为过错。

我们常说:“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可是我们可能没有想到,动物的生命也是生命,和我们的生命同样宝贵,为什么世界上会出现一级保护动物,就是因为我们不断的猎杀动物,使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才会出现这种局面。

我也是第一次醒悟,人类是那样地残忍,我希望更多人醒悟过来!

林里面的动物们十分繁忙,都在为抚育下一代而忙绿着,你看,河榧子幼虫在小河和小溪的底上建起了轻便的小房子;鸟爸爸还要去四处寻找食物给正在孵蛋蛋的鸟妈妈吃呢!

我很喜欢鸟类,因为鸟的父母是最负责、最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它们的孩子也不多,最多的也只有20个,鸟的父母为孩子工作的时间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它们一天的20个小时都在照顾孩子们,可见这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不亚于我们人类。但我也不是每种鸟都喜欢的,因为有些鸟的父母相当可恶,就拿杜鹃的父母来说吧,它们很懒,懒惰到连窝也不愿意做,索性就把自己的卵产到别的鸟类的窝中,当小杜鹃长大了之后,不仅会十分残忍的把其他兄弟姐妹挤下窝摔死,而且连自己的“父母”也置之不理呢!森林里每天都有讲不完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

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书,是指路明灯,永不熄灭。读书能陶冶人的心灵,就如同锻炼身体一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多读书对写作是有好处的。记得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再把它们抄在笔记本上。还要多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和内容,这样在写作的时候,积累的和学习到的东西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读书要随手做笔记,把重要的地方都画出来。还要多和同学交流读书的体会和感想。

一本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的故地;一本书就是一位良师,也是一位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我们永远离不开,也舍不得,书这个知心的好朋友,这个称职的好老师!

读书的心得 篇3

自从钱文忠站在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后,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弟子规》热”。

对于这种热,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有对《弟子规》大力推崇者,也有人质疑其是不是真的“好上了天”。但不能否认,薄薄的《弟子规》中,其琅琅上口的经典词句无不是中国传统处世哲学和道德观念的生动体现,它所提倡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无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言行和心理。

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一个“孝”字,一个“信”字,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熟悉,又有些许的陌生。我们对其应该感到熟悉,中华文明五千年,在遥远的古代,“孝”与“信”已然是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的文明在不断进步,应该说“孝”与“信”早应该是我们社会中的普遍行为准则。然而,现在的人们却经常对这两个字感到陌生,诚信的缺失、情感的背叛,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不安;当昔日恩爱的夫妻对簿公堂,当养育众多子女的老人流落街头,当你倾囊相助的朋友与你法庭相见,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应该相信谁?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在做事之前要三思,要考虑的自己行为是否符合应有的标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古人以此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可是纵观我们的社会,总有人恣意妄为,不计后果。当滥用职权者将手中的权力之剑挥向歧途时,不仅伤害了社会,伤害了他人,也斩断了自己的前程,更有悖于基本的为人之道。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每一个人都在努力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那么,就不会有盗窃者因为窃取他人财产而锒铛入狱;更不会有贪污受贿者为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背离基本的政治信仰。

《弟子规》中诸如此类简单而又意蕴深远的文字比比皆是,可谓字字珠玑,光彩夺目。尤其是在今天信仰缺失,道德危机笼罩心灵的时候,《弟子规》所展示的孝道、诚信、谦逊和严于律己的精神,在现实的生活中弥足珍贵,完全可以作为指引我们行为的道德圣经。

读书的心得 篇4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美国作家帕克·帕尔默的著作。在导言部分,作者帕克·帕尔默提出:“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仅仅源自于其所爱,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自身认同”是《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这本书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句子:“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自身认同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自身完整,就是说,无论怎样我都是一个整体,这种整体特点能后在朝着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时的内在联系中发现。”……而自身完整与自身认同又是密不可分的。个体通过对自身认同中的工作与各种联系进行整合,可以提高自身完整。

作者认为,优秀教师的核心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讲的是榜样的力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一万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可见教师的品质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品德低下的教师,无论他技术怎样纯熟,他也不可能把学生教好。因为,学生在时时模仿着他的行为。相反,一个好的教师,不需要繁多的话语,只要一个个动作示范,自会带动着一批学生。

作者强调了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做深层次的交流”,也就是我们说的,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孩子,他们有思想,有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和他们进行感情交流,时刻地关心着他们。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教师寄予了更多的期待,我们需要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努力达到书中描述的“守护教师灵魂的同时,呵护学生的心灵”的美好境界。

读书的心得 篇5

书,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在别人眼里,它却是比精神支柱还要宝贵的东西。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先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对人类是多么重要!

在书海中,我们一次次地吸取着书的精华,一次次地参加书的圣会,这让我们更加飞快成长。

在这一年中,我们学校开展的书会,越来越多,这让我们能更加在书的沐浴中成长。

像在今年,我们每个班每个星期都会开展一次:读好书,记笔记的活动,每个人都有一本小本子来记载自己从树林中挖掘地任何宝贝。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它可以使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读书最大的乐趣就是从中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里面有少年时期的叛逆,美丽风景的描写,鲜为人知的秘密或故事,探索奥秘,还有给人鼓励的感人事迹。

读书是一种休闲。烦闷时,读书可以解闷;当你劳累的时候,读上一本书,它使你的灵魂得带到了解脱,不再有了世俗的烦恼,融入了这本书的世界,体会其中的无限乐趣。

读书给人恬淡、宁静、心安理得的快乐,是名利、金钱不可取代的,书就像人类的精神营养剂,缺了它,生活必缺陷。

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6

诚信,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品质,《值得坚守一生的承诺》这本书讲述了诚信的重要性,我最欣赏书中一篇名为《面试》的文章。

《面试》中讲到,一名尚未涉世的大学生——夏,到心仪的公司面试,复试时,一个人让她为公司买一台验钞机,并给了她两千元。当夏买完验钞机并开发票时,老板问夏开多少钱,夏很诧异,并让老板按实价开发票,结果,公司录取了这个大学生,因为她既诚实,又有信用。

有一次测验,我得了满分,这是一个令人惊讶又令人惊喜的消息,因此我非常高兴。当我看着自己满分的卷子时,忽然发现一处错题,然而老师并没有发现,在这道题旁边的,是一个红色的、好看的勾勾,我顿时感到无比惊奇,为什么老师没有发现呢,让我欢喜完又悲伤呢?“100”在卷子上那么显眼,怎么会是假的?我不想告诉老师,只要趁老师和同学们不注意的时候,稍微改一下就好了,没问题的。于是,我举起颤抖的右手,把卷子往抽屉里塞。可是,笔尖碰到卷子那刻,我忽然收回手,这样做毕竟是不对的,因此,在良心的谴责下,我终于鼓起勇气颤抖地站起来,向将台走去:“老师,这题我做错了,可您没发现,我不是真的得了一百分。”没想到,老师竟和蔼的望着我,对我说:“这样做是对的,虽然你没得成绩上的满分,可是你有人格中的‘满分’!”我开心的笑了,若刚才笔尖落在卷子上,那我不但得不到老师的表扬,还会遭到良心的谴责。

我们是否也应该向夏学习,拥有“诚信”的财宝,成为“品格”的天下中“富有”的人,得到别人的无比信任。

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7

读书,在任何时期,永远是最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是时刻的读书,提高自己的见识和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的文化素质,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自己在教学的时候能够更好的教授学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的成绩和文化素质。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因此,和众多教师一样,自己显得尴尬和无奈:如年龄增长、职称评聘的激烈竞争和各种关系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等。因此,压力增大,精神疲惫,对所从事的工作失去兴趣,无成就感;对事业缺乏热情和创新,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等。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学习活动,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读书不一定要读所有的好书,中华文明五千年下来一流下来的好书不知道有多少,数不胜数,要是都看完的话,估计一个人一辈子也看不完,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就要有选择性的读书。历史老师可以读历史方面的,语文教师可以读文学方面的等等,这就要看一个人的爱好的职业了,不能硬性规定。不过我相信,只要你去认真读书了,那么你肯定会收获很多的,这是毋庸置疑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千古名言,我们现在不要求度这么多书,但是要多读书却是很必要的。

我会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多读书的,希望大家也能够经常读书,读书的好处你读完就知道了,真的是其乐无穷,书海的宏大规模和气势,足以震撼每一个人!

读书的心得 篇8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本文向您介绍有关《读书的心得》的内容”我认为书是人类的朋友,良师益友,它给人们指明生活的道路。可以开阔你的视野,从书中得到知识,欣赏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自从尹老师接了我们这个班,我不知不觉喜欢上了读书,尹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读书吧,多读书对你是有好处的。”她也喜欢说关于她儿子读书的事,她也非常爱读书。在学校尽量给我们时间读书。由此,我也渐渐的喜欢上了读书。

记得有一次,我早早的来到书店,拿了一本《格林童话》读了起来, 我拿着书,倚在书柜旁,用一条腿支撑着,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冰天雪地里光着脚丫卖火柴,但她一根也没有卖出去。她不敢回家,最后冻死在大街上。这个故事很感人,我也很心酸,想想自己在冬天里,穿着棉鞋,而她却光着脚丫,那情景在眼前浮现,我真想把自己的棉衣送给她。但那只是童话故事,让我们从中知道一个道理,卖火柴的小女孩很可怜,她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她有可能被人欺负,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流眼泪,没有人安慰她,你们知道那样的日子多苦吗?

同学们,让我们多读书吧,以读书作为快乐吧!我在书店津津有味的看着书,读到好笑的时侯我会小声笑笑,遇到悲惨的事情的时候我也会眼泪哗哗,他们的悲欢离合,也使我牵肠挂肚,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忽然有人问:“里面还有人吗,书店要关门了”原来书店的人要下班了,我大声喊有人,那人走过来多我说:“小朋友,明天再来读书吧!”我点了点头,依依不舍的把书放回原处,离开了书店。书,是一位老师,指向你走向成功之路,书,是一颗启明星,照亮你前进的道路,书,是一条小船,载己划上知识的彼岸,同学们,多读书吧,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吧!

读书的心得 篇9

何谓蒙学?中国古代向来重视儿童教育,自儿童出生起就注重其道德的培养和知识的增长。所谓“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就是要求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正当的教育。或者说要及时地用正当的教育启迪儿童的智慧、培育儿童的品德,使之健康成长。所以,中国古代称儿童教育为“童蒙教育”,或“蒙养教育”。这一点,和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所见略同。

蒙学的发展离不开蒙学教材。自周秦开始,中国已着手于蒙学教材的编写,此后各朝都编写过一些影响的教材。流传至今,最具影响力的头三名当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加上《名贤集》、《弟子规》、《神童诗》、《小儿语》、《增广贤文》、《闺训千字文》、《朱柏庐治家格言》,堪称中国古代蒙学十大经典巨献。

站在现代的角度,这十篇蒙学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具有相当的教育意义。它不但是教育蒙童的宝贵财富,更是成人学习为人处世,用来励志鼓气,不断提升素养的法宝。省局去年在服刑人员中开展的《弟子规》学习活动就印证了这一效果和作用。

这十篇蒙学,首推《三字经》。此书结构谨严、文字简练、三字或三字倍数成句、句句叶韵,读来琅琅上口。许多人少年背诵,竟终生不忘。《三字经》以千余字涵盖学习教育、伦理道德、名物常识、经史诸子、历史次弟、勤勉好学范例,许多语句代代传诵,妇孺皆知。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子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及“玉不琢,不成器”等等。此书影响十分深远,有趣的是毛泽东同志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题词也借用了《三字经》的体例。此书载誉“千古一奇书”当名副其实。

《千字文》以全书千字而得名。令人折服的是,千字无一重复字,涵盖天文史地、 动植物名称、农业知识和道德规范。更可贵的是,它奉行拿来主义,吸收了不少民间流行的成语谚语,增加了它的亲民性。

《千字文》由于时代久远,没有国学功底的人读来或许有点难度。但文章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的描写让人一下就感受到它的辉宏气势,恰如电影常用的大场景自然景观的表达,一下就把人拉入一种深远意境。里面的“上下和睦,夫唱妇随。”“聆音察理,鉴貌辩色”。“川流不息,渊澄取映”等等历经千年还是那么经典。其中的道德规范、人生哲理,比如家庭和睦、邻里友善、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养生健身等,读来让人受益匪浅。特别是文中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使人如身临其境。可见古人对环境与人早有研究,环保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百家姓》的流行是在于它的实用性。宗法观念和农村手工业、商业的初步发展,商品和货币交往渐趋频繁等需要熟读《百家姓》,牢记众多姓氏。

就目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实际来看,我们应该倡导服刑人员读一读《百家姓》。服刑人员最终要融入社会,知晓姓氏是是一种礼仪。万一看到“乜、濮、璩、闵”等姓氏不知怎么写、怎么读,一定会让对方十分不爽。比如把“仉”(zhang)读成“ji”,把“仇”(qiu)读成(chou),这只能说孤陋寡闻。其实这些姓氏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

监狱警察更要读《百家姓》。视野的开阔,与社会的接触以及劳务加工的发展,知晓姓氏对人的一种尊重。同时,读《百家姓》是一门学好社会学,搞好人际关系的必修的一项基本功。不要闹出这样的笑话:一位老总递来一张名片,上书曹丘武总经理。你张口就来句曹总。碰到涵养好的曹丘总经理或许会尴尬一笑,修行浅的当场就会告诉你曹丘是复姓,把你闹个大红脸。这也提醒了曹姓的人如果不读《百家姓》,万一取名叫曹丘,曹牟什么的,就会一不小心改了姓。这有悖于传统,也违背了“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大丈夫宣言。我们常见的复姓有欧阳、长孙、上官、诸葛、司马、南舍、独孤、东方等。其实很多复姓还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普及的,如“独孤、东方、南宫”等。最容易引起误解的除了曹丘之外还有白马、曹牟、夏侯、百里、南门等等。

为人父母当看蒙学,须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防止变成李刚;陶冶性情,为人处世,修身养德要读蒙学,读来终生受益;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和美学情趣更要学蒙学,读来朗朗上口,看来通俗通懂,普通人不会有难度。蒙学作为国学中的入门学,不但适用于儿童,更适用于任何年龄,任何阶层,任何文化程度。它给人的影响在一世,受益于终生。

我伯父年少时诵《三字经》,而今年逾古稀仍能全文背诵。我少时顽皮,没认真学蒙学,至今追悔莫及。而今年纪大了,读可以,背不行,其中的道理深感尚未悟透。

当然,蒙学作为封建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迷信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批判吸取。比如《神童诗》中的《劝学》首篇:“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唯书、唯上论要评判,并且,时代发展了,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但是读书是必须尊崇的,这个观点永不过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